工类本科毕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按照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规律确定毕业论文的要求标准;重视毕业论文对现实管理问题的分析;允许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重视和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及考核;精简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重视对毕业论文本身的考核。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类本科毕业论文 篇1:

从本科毕业论文反思应用化学教学队伍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深刻反思了目前在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 教师队伍 监督与管理

应用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中的重点学科,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渗透我们所有的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已有400多所高校设有应用化学专业,覆盖了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以及理、工、医、农、林和师范等多类高校。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之前最好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由此,实验性比较强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尤其需要重视该学科的毕业设计。笔者根据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我们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作业,其题目由指导老师下达,一般会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深入生产生活、总结文献、反复实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即通过设计实验达到科研训练的目的。一般,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后,学生首先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综述并撰写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修改后提交专业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再进行实验。目前部分学生在拿到毕业设计课题后感到无从下手,即使按教师指定的题目设计实验后,也不清楚实验目的及如何讨论得到实验结果。因此毕业设计表达的内容层次不清,论证不充分,普遍存在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这不仅仅是教学条件的问题,还反映了教育思想和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师队伍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整体教师队伍层次不高,有些教师自身就是本科毕业,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肯定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教师只为赚学时而争抢带本科毕业论文的名额,却不管学生做不做实验;另外,其自身的实验研究经费也严重不足。个别指导老师一味追求高难度、好成果课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层次水平;部分老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答辩,随意组织答辩组,没有监督委员,因此,学生做不做实验,做的怎么样,完全由自己老师来评判。这样,就导致了在毕业论文中“假题假作”、“一题多人”、“伪造数据”等弄虚作假现象普遍,甚至,个别教师的学生从来不要求进实验室做实验,就能完成毕业论文,正常毕业。

三、针对毕业论文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如何抓好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加强对毕业论文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迫在眉睫。首先,学校和学院应制定一定的政策来加强对老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譬如:毕业论文要一环扣一环,首先是文献查阅,接下来是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前两个月进行一次预答辩,最后答辩的时候要请外校的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另外答辩的时候要采取匿名答辩制,学校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监督与管理,严格禁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其次,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要学生感觉到有危机感,譬如:对本科毕业论文采取末尾淘汰制,每个年级答辯成绩为倒数10名之内的被淘汰,进行第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过者,不发学位证。另外,学校对带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要有一定的要求:①带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为硕士及以上学历;②禁止在院校兼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带毕业论文。双管齐下,让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危机感,才能逐渐避免或杜绝毕业论文设计的懒散和随意现象。

总之, 加强对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不但能够督促老师尽忠尽职, 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自信心得以增强,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挥,从而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抓好这一环节, 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毕业生、专业、学校和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文成.从毕业设计反思精细有机合成及应用化学教学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20(2):100-102.

[2]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9-40.

[3]杨嘉谟,丁一刚,陈金芳.论毕业设计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J].化工高等教育,2002,(4):52-54.

作者:刘卫兵 安哲

工类本科毕业论文 篇2: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我国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按照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规律确定毕业论文的要求标准;重视 毕业论文对现实 管理问题的分析;允许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重视和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及考核 ;精简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重视对毕业论文本身的考核。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科教育教学中的 最后一个环节。随着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诸多 问题,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类本科专业是比较年轻的专业,而且随 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需要,管理类本科专业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强化管 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规范其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对 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现状

从总体上来说,随着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并没有象 许多人所担心的那样全面下滑,但目前现状不容乐观是不争的事实。 就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1.教学环节烦琐,教学效果不明显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过程安排应该体现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特点 和实际需要。但目前来看,其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开题报告、参考文献选择、外文文献翻译 等论文准备的前期过程过于复杂,程序过多,没有实际效果;另外,学生和指导老师还需要 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太多,太烦琐,而师生对论文(设计)主体的探讨与交流反而被忽视 ,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指导教师的时间,使本来应花在毕业论文(设计)上的时间大打 折扣,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

2.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 ,各个教学单位也有具体的工作实施细则,但毕业论文(设 计)质量下滑的趋势却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制度本身落实不到位,而且在于制度 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合理。现在本科毕业生的目标定位在科研能力的培养和 提 高上 ,但本科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由于课时安排上等原因,学生用于本专业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都有限,因此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相当不够,遑论精通和科研了。因而对大多数毕业生 而言 ,运用 知识甚至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显然还达不到。当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够 做到 的相去甚远时,学生就没有动力将毕业论文(设计)做好了。虽然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但是学 生又得毕业,最终结果就只有在执行制度上打折扣了。

3.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考核仍停留在数量阶段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的工 作量逐步加大。为了鼓励教师更多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 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照指导学生的数量来计算工作业绩。一方面当前本科毕业 论文质量的下滑,考核毕业论文质量无疑于把过多的责任推向指导教师,于是教师们更加不 愿意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就出现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没人指导或者是愿意指导 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又人满为患的状况;另一方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考核比对其数量的考核复 杂得多,困难得多。如此考核机制必然带来”下有对策”的后遗症,一是指导教师只关注 指 导的毕业论文数,而忽视毕业论文质量;二是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质量的不重视必然大大降 低学生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信心。

4.毕业论文空洞,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据笔者的统计发现,当前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中,选题过大比较普遍,因而研究 过程比较空、比较大、比较虚以致选题脱离实际,理论研究占相当比重。学生乐于选择理论 性 题目进行研究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理论性文章观点多样化,由于网络的发展,文章相关 资料也容易取得,无需实际调研,很容易达到论文要求的字数;二是理论性文章难以评价其 优 劣,混个及格比较容易。如此一来,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与绝大多数本科生所具有的知识 结构和知识层次相去甚远,使学生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于是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创 新。

二、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方向

正如前面所述,当前不是探讨需不需要取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问题,而是 要探 讨如何切实提高其质量的问题。照搬西方本科教学的做法和模式根本 不符合我 国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在既不缩减现有课程设置,又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只能 改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本身。笔者认为,可做如下改 革尝试:

1.按照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规律,确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标准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企事业单位输送各类管理人才。因此,在学习 阶段,既要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塑造;既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又 要重 视科学精神的教育;既要重视理论素养的提升,又要强调与实际的结合。在毕业论文教学中 就应该体现出对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这些要求,不能为毕业论文而做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 选题、调研、资料收集、教师指导等环节中,既要开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综 合能力的考核和科学精神的考核,更要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与实践结 合,多分析实际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把毕业论文 (设计)做成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总结报告或者分析报告,而不仅仅是肤浅的 理论文章。

2.适当降低毕业论文的研究深度,重视毕业论文与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受课时分布上的限制,管理类本科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能够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有 限 ,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只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谈 不上综 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 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其第一个学期学生们还有其他课程学习任务,第 二个学期也要忙于找工作就业,最后真正用在毕业论文(设计)上的时间同样也很有限。因此 ,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不能过分强调研究深度和所谓的创新,而应该 从实际出发,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重视对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特别是要与 毕业实习活动结合起来,使毕业论文(设计)言之有物,有分析对象,有分析内容,有具体方 案。也就是说,在论文(设计)中只要能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 某一个方面有具体内容和一定的见解,就应该认为论文(设计)是有价值的、合格的。

3.改变毕业论文的统一形式要求,允许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

根据管理类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改变原来单一的论文形式要求,对于诸如文献综述、实 习报 告、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策划方案、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的论文,只要能够达到培养 精神、强化素质 、提高能力的作用,都应该被认可和采用。实际上,学生经过阅读大量资料后撰写的“文献 综述”,较之简单抄袭他人观点的所谓“论文”,在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上可能更具有实际 意义;而言之有物的实习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策划方案、案例研究报告等,在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上也更为有效。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关于本 科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应该具有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 基本问题或具体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4.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重视对教师指导质量的考核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心直接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随着高校考核 体系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断增加,教学和科研要求也逐年提 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培养,要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前 提 下,让他们走进企事业单位,多接触管理实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 要增 加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特别是工作质量的考核权重,适当平衡教师指导毕 业论文的数量。对学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要减少甚至取消其指导本科生毕业论 文的资格。根据管理类专业的特点,还可以聘请一批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水 平的兼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面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

5.精简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重视对毕业论文本身的考核

精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要逐步建立毕业论文信息管理 系统,使它成为本科教学的基本模块之一。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实现论文选题的提交、选 题的批准、开题报告的提交和修改、论文网上讨论、修改反馈等的在线与远程交流;还 要实现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程序化,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允许学生在异地撰写毕业 论文,缓解学生在找工作、实习以及写论文等方面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在程序化 的基础上,逐步缩短毕业论文的准备环节,从我国本科教学的现状以及本科毕业生实际能够 达到的水平出发,适当取消毕业论文答辩、外文文献研究的硬性要求,重视对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本身的评阅和考核,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有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毕业论文 的撰写等核心工作上,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志丹,等.提高经济管理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冶金 教育,2006(5).

[2]姚晖,等.建立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

[3]李俊龙,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6(8).

[4]杨晓燕.提高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 7(9).

[5]卫绍元,等.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 007(4).

[6]李艳玲.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可行途径[J].实验室科学,2006(10).

[7]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7(2).〔责任编辑:东 升〕

作者:旷开源

工类本科毕业论文 篇3:

OBE导向下核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与思考

摘 要:基于学习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种以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为目标的教育过程,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做好核工程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内各大核工程院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文章结合我校核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重点针对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教学环节,探索在OBE导向新形势下有效开展核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而为我校核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学习产出;核工程;毕业论文;专业认证

在教育國际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院校进行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核工程院校、专业体系、学生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从2008年开始全国50多所院校陆续开设了核工程专业,每年培养的本科毕业生达上千人。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各大核类院校核工程专业的发展秩序,促进国内核工程人才与国际接轨互认,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年5月召开的“核能与核工程方向教学与改革专题研讨会”上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将对国内的核工程专业广泛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12月在清华大学已完成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首个核工程专业认证试点的审议工作。目前,OBE理念是现阶段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标准之一,直接导致对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发展,其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毕业论文实践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深度总结,是对个人实践能力的强化锻炼,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而且,毕业论文水平是专业认证中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更是反映学生学习产出的直接指标。因此,开展OBE导向下核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是实现专业认证的必经环节。

一、我校核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大幅扩招,学生人数增长较快,如何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来保障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质量成为一大难题。通过调查近年来核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情况,发现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论文的方法概念、理论原理和实验过程模棱两可、不求甚解。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OBE导向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通过梳理发现,现有教学模式由于存在以下弊端和问题而导致无法有效凸显“学习产出”的预期目标。

(一)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存在“超额”现象

按照学校文件《南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之规定,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最多可指导10名学生;具有副高职称的导师最多可指导6名学生;具有中级职称的导师最多可指导4名学生;具有初级职称且在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可指导2-3人。目前,我校核工程专业专任教师25人(其中初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4人,副高职称4人,高级职称6人),每一届学生规模在250人左右。因此,我校核工程专业每年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生师比约为10:1,导致存在明显的“超额”现象。由于部分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超出自己的额定人数,使得导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无法保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精力,使得部分学生成为“野学生”,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任务,进而无法完成预期学习产出和达成预期培养目标。

作者:陈珍平 郭倩 谢金森 刘紫静 谢芹

上一篇:商业企业财务论文下一篇:证券刑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