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2022-04-16

老师,请说句夸奖孩子的话。——一位学生家长在《人民政协报》发文称,孩子上中学一年多了,却没得到过老师一句夸奖。“在一次晚饭的时候,我夸奖孩子试题都做对了,孩子却说:‘谢谢妈妈夸奖。进了中学,还从没得到过一句老师的夸奖。’孩子坦言,在学校,只有在和同学们玩耍时,偶尔得到一次夸奖,心里才会感到一点点快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教师职称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篇1:

浙江:“孩子王”首次当“教授”

据悉,2月4日,浙江省132名来自中学、小学、学前、职教、特教等学段的教师顺利通过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公示。接下来,名单报教育部、人力社保部备案同意后,这些教师就能真正获评。

正高级职称相当于大学教授职称,与工资待遇等直接挂钩。而此前,中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2016年6月,浙江省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今年1月,132名教师通过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其中,高中段老师占多数,有11名教师来自农村学校。除了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外,音乐、美术等学科也有老师在列。

据介绍,此次通过评审的教师约占该省5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万分之三。丽水市缙云县长坑小学校长刘勇武说,参加评比的最大感受是“重师德、看实绩”。评审们在提问环节都很关注日常德育工作实践及学校办学成效。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说:“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天花板,基礎教育界已呼吁多年。此次浙江省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正是为了激发大家的教育激情,也希望能以此选拔出在教育领域有典型示范意义和较大影响力的教师,更好地体现出他们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价值。” (来源:2017年2月6日《光明日报》)

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篇2:

话语

老师,请说句夸奖孩子的话。

——一位学生家长在《人民政协报》发文称,孩子上中学一年多了,却没得到过老师一句夸奖。“在一次晚饭的时候,我夸奖孩子试题都做对了,孩子却说:‘谢谢妈妈夸奖。进了中学,还从没得到过一句老师的夸奖。’孩子坦言,在学校,只有在和同学们玩耍时,偶尔得到一次夸奖,心里才会感到一点点快乐。”这位母亲真诚地呼吁:“老师,请多夸奖你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自尊、自强、自信。”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据《光明日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部长尹蔚民2013年12月26日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我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扩大。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从提高写作能力来看,阅读绘本的方法见效最快。从广义上说,作文是一种创意思考。小学语文应更多地强调广义作文的概念,着眼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表达的乐趣与习惯。

——习作选材单一、作文结构雷同、空话套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儿童文学界有一种声音,即小学生的作文问题可以借助绘本来解决。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认为,小学课堂是将绘本阅读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的最佳场所。至于绘本融入课堂的策略,方素珍提出建议:一是先让学生爱上绘本,二是在班上多讲故事,三是多将教科书内容(课文主题等)与绘本结合起来。

对小学生先别说创新!他们应该接受的是知识的积累,多读书,多背一些优美的古诗词,等年龄到了之后,加上教师的点拨,自然而然就会写作文。

——据《新闻晚报》报道,在日前举行的“真语文、真作文”上海市写作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提出,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应多读、多看和多背,而学习写作应该推迟到四五年级时。对此,包括多年担任上海市高考阅卷组负责人的周宏在内的多名作文专家均表示赞同。

“学霸:隐匿在人间有头脑的高智商人物,社交范围广泛,融合契合度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高端大气上档次。”“学神(学帝、学仙、学圣):高大帅气,青春靓丽,不食人间烟火,天天游走在高难度的练习册当中却依然风华正茂。”“学民:智商均衡,膜拜学霸,却瞧不起学渣等人物。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总有一天超越学霸,因此艰苦奋斗。”“学痞:上课睡觉,下课玩闹,但成绩仍然很好。” “学渣(学灰):智商处于半疯癫状态,兢兢业业,刻苦学习,却总是不得志。”“学沫:智商不够用,却也不是很努力,每天在混着日子,总是觉得能够不劳而获。”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现在,按学习划分的“阶层”标签越来越细,“学霸”“学民”“学痞”不一而足……这些“学习外号”不仅在学生们常用的社交网站上引发热议,还成为学生间互相调侃、评价定位的一个新方式,每一类别都有详细明确的定义,每个学生似乎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迅速给周围的同学定位。在这样的三六九等的分类下,构成一个班的学习格局。对于学生间的调侃,专家认为虽然这是种缓解压力的黑色幽默,但从中还是能感受到学生们并不快乐。

在学习目的上,有的学生存在“混日子”的心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高远的成才志向。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学生对所学课程、专业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平时不抓紧,考试靠“突击”;有的学生自制力差,沉溺于网络世界,荒废了学业。在学习纪律上,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生缺乏科学精神,无视学术道德,存在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行为。在学习能力上,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探讨和交流,缺乏自主学习与争鸣的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攀登学术高峰的毅力不够;重书本、重考试,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学风总体是好的,但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 邓 蕙)

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篇3: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

我国恢复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所采取的评审制度已经30年,它在保障教师权益、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这套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制度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实施中已经大为走样变形,成为徒有其表而无实质性效果的走过场走形式。这种变味的职称评审制度不但不能有效保障通过正常渠道参加评审的教师的权益,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不能激发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甚至走到了它的反面。因此,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进行改革就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值得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试以笔者所调查的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内幕为例,来具体分析这套评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弊端。

一方面是评审材料的弄虚作假。按照评审规定,参加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供包括述职报告、教育工作小结、教学工作小结、班主任工作小结、转差工作小结以及任现职以来的备课笔记、学生花名册、考试成绩排名表等在内的一系列书面材料。这类评审材料的弄虚作假表现为三种情形:一种是请人捉刀,请有经验的或者已参加过职称晋升的教师代为撰写述职报告等其他工作小结,如果是某校校长为职称晋升准备材料,甚至会组成一个临时写作班子“集中集体智慧”撰写相关材料,于是理论、实践和文采都具备了。一种是无中生有,比如某教师从教以来就没有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但是晋升材料中不能缺少这一部分的内容,于是只能无中生有杜撰出一个“班主任工作小结”;还有的教师本来是不担任教学工作的,也参加教师职称晋升,当然他的所有晋升材料只能是“无中生有”。还有一种是改头换面,能使实际教学成绩很不理想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材料中却摇身一变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比如某教师任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他所授班级人平均分在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乡七个平行年级统考中实际排名第七,为了参加职称评审,他在教学成绩的填报中改为第一名,通过疏通关系让乡中心学校盖章确认,到市区教育局参加职称评审时,他就是响当当的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是评审过程的徇私舞弊。这样弄虚作假送上来的晋升材料,几乎人人都符合晋升条件,所以在评审过程中评委的作用就大为凸显;因为评委对所申报的材料逐项评定等级,最终投票表决,通过半数即可以得到晋升。一般来说,市区教育局人事部门对职称评审还是相当重视的,在杜绝评委徇私舞弊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被市区教育局挑选的评委在参加评审前并不知道自己将成为评委,评审过程采取全封闭管理,评委工作地点保密,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等,类似于高考阅卷教师的管理。但是,漏洞仍然在所难免。由于所有参加晋升人员的申报材料上姓名写得清清楚楚,不是匿名评审,这就为评审过程的徇私舞弊准备了充分条件。市区教育局参加职称评审的某些经办人员会从他们的“客户”参加职称晋升的教师那里得到好处,也就会向他们透露一些有关评委名单、评审地点的信息;有些教师会主动争取担任评委的机会,以便利用评委的权力乘机捞取一把;还有些手眼通天的教师,他们会通过上级领导给组织评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直接打招呼……这样一来,某些有真才实学、有明显教学实绩的教师职称得不到晋升,而某些有关系有办法但是没有明显教学实绩、教学水平偏低的教师职称反而得到晋升。这类现象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这类现象的存在就足以破坏职称评审的公正性。

当一项好的制度在实施中被人钻了空子因而不能完善运作时,就要弥补缺漏,采取新的措施来防止弊端的进一步发生。这就要引入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考试制度,并且把职称晋升的考试制度和评审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笔者设想中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考试首先定位为水平考试,也是个资格考试,即通过这个考试,使达到规定的任职晋升年限的教师取得参加晋升的评审资格。这个考试应设定一个60分的及格线,达到及格线的教师可以参加职称评审,因为他(或她)在专业基础知识上已具有晋升的基本功;未达到及格线的教师,则不具备职称评审资格。具体考试内容包括该教师的专业基本功知识和教案编写,比如某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师,那么考试内容就是百分之六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百分之四十的教案编写,当然这两者的百分比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再加以确定。这样一来,通过考试筛选出符合晋升资格的教师,再对他们进行评审,并且把考试分数和评审结果加以综合加权(当然这个综合加权的百分比也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摸索才能确定),从而最终确定职称晋升者。“考”“评”结合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实际上是借鉴了公务员招考制度,正如同公务员招考一样,先通过笔试取得面试资格,再进行面试,并且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加权分最终确定录用者,因此它比单纯的评审制度更加公正公平。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考”结合制度,实质上是一套把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加以综合考查的职称晋升制度。它坚持两条腿走路,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从而既能够杜绝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弊端,防止“南郭先生”混进高一级教师职称队伍中来;又不是单纯依据考试结果来决定职称晋升,防止了“高分低能”的教师职称晋升的片面性。“考”不代替“评”,“评”补充了“考”,“评”“考”结合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必将有效地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从而真正保障教师的权益,为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责任编辑关燕云)

作者:葛 丽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