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制度建设论文

2022-04-16

政府工作担负着组织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落实到政府工作中去,政府决策尤为重要。在决策环节和决策程序上,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就必须做到决策为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政府制度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府制度建设论文 篇1:

有效加强政府制度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近几年来,长沙市人民政府通过加强政府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行政的效率和能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规范政府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管理程序化。为实现政府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我们逐步建立了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健全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了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我们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将行政问责落实到行政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上。市政府制定并报请市人大批准出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政府公共权力运行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决策、政策文件制定、会议议事、行政监督。工作安排布局、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使政府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府工作规范体系.通过制度规范,进一步改进了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行政质量和执政为民的水平。

建立政府决策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为了进一步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我们针对政府行政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从决策的内容、依据、提出、论证、咨询、决定和批准、执行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突出政府决策参谋机构、研究咨询机构以及群众的论证、评估和分析的作用。通过向社会公示,召开市民座谈会、听证会,进行民意测验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依法依程序作出决定,并强化对决策执行的督查。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现行政审批简约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突破口。我市除对关系国家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外,其他项目只需备案。自2000年以来,先后三次清理审批项目,共减少各类审批事项1137项。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程序性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的意见》,对296个审批项目的程序性规定进行了审核,并面向社会公布。制定了《长沙市市级行政许可项目联合办理工作暂行办法》和《长沙市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简化程序》,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项目纳入服务中心,权力下放到窗口,实行窗口服务,对简单项目当即办理,复杂项目承诺办理,特殊项目特殊办理,多家审批联合办理,规模项目全程代办,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做到窗口受理、全程代办、承诺服务、及时回复环环相扣,使绝大多数行政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完成审批并办结。通过审批方式改革,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快速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提高了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投资效益化。我们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为核心,改革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相继出台了投融资体制、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集中支付、会计委派等管理制度。对政府投资的各类项目进行基础性、技术性评审,节减了财政资金,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成立六年来,累计完成 1911个工程概、预算项目的评审,评审金额86亿元,核减32亿元,有效地解决了财政投资项目尤其是重点工程项目预算概算、结算超预算、决算超结算的现象。落实政府统一采购制度。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标纪律,实行采购项目、用户要求、采购方式和投票结果“四公开,确保政府采购“阳光操作”,规范集中支付制度。我市自2001年起,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权统一上收财政,对财务比较简单的单位,实行集中核算。在此基础上,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并轨运行的新模式,增强了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规范了支出行为,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健全行政督制度,实现行政行为规范化。将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行政行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有利于政府公共权力的公正运用。为此,我们在行政过程中,始终注重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新闻舆论监督与群众督相结合,依法依程序、多途径进行行政监督。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主动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政府各部门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建立精干的政府督查班子,督促工作落实,检查工作效果,考核工作绩效,推进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行。对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度,制定了《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对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区、县(市)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严格进行行政问责,追究行政责任,并根据所认定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处分。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搞好政府制度建设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把握基本原则。一是统一性原则。政府制度要与法律法规相一致,既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也不能与地方法规相抵触。要切实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地方法规草案要按要求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政府制度要与党的规章制度相一致,尤其是涉及廉政建设、行政问责、责任追究、选人用人的制度,不能与党的规章制度相矛盾。二是人民参与原则。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他们在政府制度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三是与时俱进原则。既要保持政府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要适应形势要求,适时修改完善,努力做到政府制度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四是贯彻落实原则。既要重视政府制度的制订,更要重视政府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制度,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实施率。

健全制度体系。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进一步健全政府制度体系。建立注重竞争与效率、促进公平与正义、提倡谅解与宽容的和谐社会制度。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方面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制度建设。特别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既要重视主源头制度建设,又要重视支源头制度建设,扩大制度的覆盖面;既要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操作性;既要重视单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系统性制度建设,形成完备、周密、健全的政府制度网络体系。

强化保障措施。一是要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调整政府的职能结构。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调整政府的职能结构,解决好经济职能强,社会职能弱;社会管制功能强,社会服务功能弱等问题。把不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转出去,由社会主体来承接。把必须由政府承担的维护公共利益、组织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进行公共监督等职能进行分解和分权。二是完善绩效评价。由注重行政投入评估向注重行政产出评估转变。突出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坚决纠正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计经济成本、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观。推行综合考核评估,用绩效评价来引导各级政府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低的运行成本,最大程度地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提高公务员管理经济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要着力培养公务员的战略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廉洁自律、勤政敬业的意识和道德觉悟,增强综合素质。创新激励手段,推行绩效工资制、结果取向预算制、功绩制和卓越奖励制。完善考试录用、竞争上岗、业绩评估等制度。

作者:谭仲池

政府制度建设论文 篇2:

决策为民与政府决策制度建设

政府工作担负着组织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落实到政府工作中去,政府决策尤为重要。在决策环节和决策程序上,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就必须做到决策为民。

一、决策为民是决策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

把握好决策为民这个理念,不仅有利于推进决策的程序化建设,而且有利于通过科学决策形成适宜的社会政策,调整不平衡的利益格局,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发展中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这一宗旨贯彻到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去,就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每项政府决策都要看是不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围绕这一宗旨看能不能决策,怎样决策,使政府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党的宗旨要求。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是党和政府面向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目标追求。“五个统筹”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充分地尊重人的要求,体现人的尊严,展示人的能力,政府的各项工作决策就必须切实地关心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各项决策都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正处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影响社会进步的因素更多。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处理得好,社会就能更加进步、更快发展。反之,社会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何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集中考验。因此,只有争取人民的支持,政府才能经受住转型期各种复杂问题的考验。

二、兼顾各方利益是决策为民的基础条件

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常常遇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它既表现为政府与政府组成部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同时,又表现为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各种矛盾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现阶段的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因此,政府的决策如果不能兼顾各方利益、处理好各种矛盾,哪怕是再好的决策,也将无法付诸实施。

不仅如此,市场经济规律常常与社会大众利益,与政府的公共选择、公共服务相矛盾。如价值规律表现为“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资源的破坏和对人的非理性管理的矛盾;供求规律表现为业主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和浪费,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的矛盾;人们的消费心理表现为贫富阶层不同的消费追求,以及这种消费追求与公共道德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对政府的决策极具挑战性。政府是大众利益的代表,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它必须在效率与公平这个两难的决策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经济发展了,但贫富差距拉大了。由于弱势群体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引起的社会动荡,引发的社会革命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只有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在决策时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合理地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格局,才能消除社会动荡的病因,实现社会的整体协调全面的发展。

三、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是决策为民的制度保障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一是要建立决策咨询制度,使政府所有重大决策,首先都要由政策专家提出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最后才由决策者拍板定案形成政府政策。二是要建立决策听证制度,使政府重大政策出台之前或实施之后,就政策动议、政策方案或政策效果听取相关人员意见。可以是专家听证,也可以是利益相关者听证,使之有效地规避政策漏洞,避免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反对和抵触,不断地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三是建立政策评估制度。根据这一要求,对政策效果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科学的客观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修正政策。

2.规范政府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一项好的决策如果没有好的方式方法去实施,再好的决策也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决策内容只是告诉决策了什么,程序规则则规定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实施决策,因此程序规则比决策内容更为重要。政府的议事規则和程序,必须规定什么内容在什么范围内讨论决策,如何决策,等等,每一过程都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接受人民群众和相关利益团体的监督,使政府决策更加有章可循,更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3.建立强有力的问责应责制。问责应责制是民主宪政的基本形式。要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政府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的追究形式上可以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由群众代表、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直接向决策者进行质询,对于代表提出的问题决策人有义务作出回答。在责任的界定上,行政首长应对政府全局性重大决策的失误承担主要责任,副职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应对各自主管范围内的决策失误承担主要责任。同级人大可以此为原则,追究政府决策失误中的主要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在责任的处理方式上可以采取免去职务、自愿辞职、责令辞职、罢免职务等形式进行处理。

四、决策成本的高低是决策为民的科学标准

1.以单个社会主体的成本评价决策水平。政府的决策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并尽量地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由于单个的社会主体构成了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因此,政府的决策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尽量照顾到单个社会主体的利益。决策不能扰民、劳民、伤民甚至害民,要行“善治”不能行“恶治”,更不能形成少数人获利,多数人赔本的政策决策。

2.以决策项目自身的成本评价决策水平。单个项目是政府决策的载体。对单个项目而言,必须考虑其投入产出的比例,必须以尽量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产出。决不能搞那种不计成本的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切实际的达标验收工程。即使不是政府直接投入的工程,但由于是政府决策的,因此在政府决策时同样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效果。

3.以政府的行政成本评价决策水平。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需要政府投入,政府资金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政府决策的首选课题。重视纳税人的钱,不仅有利于政府财力的合理使用,而且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更好地聚积财力,实现政府与纳税人的良性互动。

4.以社会稳定的成本评价决策水平。当今社会处于转型阶段,任何一项决策都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改革。改革是要付出成本的,作为决策者要在尽量减少社会震荡的前提下实现悄无声息的革命。如果一项决策出台,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造成激烈的社会动荡,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革命,那么这种决策必定要失败,即使是先进的决策也成了脱离现实要求的主观盲动。所以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一定要与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相统一,否则欲速则不达。

五、决策者的素质是决策为民的关键因素

1.要解决听不懂、听不进的问题。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在决策选择中不至于“听不懂”。同时,有了知识还要加强个人的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从谏如流,虚怀若谷,择其善者而从之,才能使自己在多种意见中不至于“听不进”。只有这样,才能兼听则明,果断拍板,科学决策。

2.要解决不拍板、乱板拍的问题。作为社会中的人,都吃五谷六米,又有七情六欲,有些决策对决策者而言是痛苦的选择,要克服亲情相逼,金钱诱惑,权位笼络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就必须做到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3.要解决求名声、逐名利的问题。决策者都是具有一定权力的人,作为执政者重名节是好事,他可以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但千万不可沽名钓誉,追名逐利。否则,同样会迷失方向,导致错误的决策。只有常怀平常之心,才能多行有益之事。政声人去后,人品闲谈时,那样得到的政声和人品才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赞扬。

4.要解决情绪化、非理性的问题。决策者在决策时切不可受个人情绪的影响,否则就会导致非理性化的决策,其结果必然是错误的。决策者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一定要慎用决策权,或者延期决策,暂缓决策。

作者:谢松保

政府制度建设论文 篇3: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税收制度建设

摘 要:政府公信力问题一直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国家政府开始进行了改革与转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时刻保证自身时刻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身改革的关键内容具有实际意义,政府改革方式中税收制度的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税收也是政府履行自身职能的重要工具,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税收制度,并且结合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提出相关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强化政府税收制度的法律建设,推动政府的改革与转型为我国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税收制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改革与转型;问题与对策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也针对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计划的确定,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以公共服务为主体的服务型政府,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否定,但是从其根源上来讲,还是为民服务,为民请命,以此来履行自身政府的职能,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框架,构建一个新型的民政关系和谐的政府。在这样的服务体系之下,政府能够更好的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彻底的将自身人民公仆的定位落实,以人民的意愿为出发点,为人民谋福利,所有的政策以及工作都是围绕着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出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革新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型服务政府模式下,市场经济能够更好的体现政府的公共职能,例如能够市场或者私人部门无法直接或间接的提供满意的价格,但是政府就可以承担起公共服务产品。由此可见,公共服务型政府对于我国的建设来说有着本质性的作用,虽然会涉及到诸多的矛盾与问题,但是仍然是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主要变革。

二、税收制度改革

税务部门对于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是政府履行自身职能的一个主要工具,但是随着政府的转变,税务部门也必须进行调整,及时的完善自身的制度,向着公共服务型方向靠拢,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还能够调整政府的支出与收入比例。税收制度最核心的就是收取,而不是给予,其本身并不会直接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是从全局的角度上来说,政府能够以自身为主体良好的把控给予和收取,这两大环节在财务活动的调整之中完成自身职能的蜕变,这也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重要手段,只不过政府在给予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间接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实现。税收制度改革能够更加高效地为纳税服务,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对市场的所有经营主体一视同仁绝不偏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缩减我国现如今的贫富差距问题,还能够构建一个绿色的竞争环境,保护我国城乡建设的稳定发展。

三、相关建设意见

3.1调整税制结构

政府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根据税收制度进行其特色化的公共改革,能够保障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能够稳定的发行下去,也是自身开展服务的主要财力保障,换句话说,若是想保证政府的稳定发展,税收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政府必须强化税收制度,使其结构体系更加严谨科学,在传统的税收改革基础上完善其整个经济行为,使其经济覆盖面更为广阔,这样就能站在全局的角度下对税收进行普遍性的整改,使其整个体系更加合理。税收制度的合理性直接关乎着其功能作用,可以通过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来实现税收结构的转型,工作重心可以逐步地向生产和贸易企业转型,这样我国政府就能形成一个独特的发展趋势,实现政府解放。

3.2税制体系构建合理化

在构建税制体制的时候,必须保证自身的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创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在约束经济发展的时候,自然也要以市场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服务,这与传统的区别对待有着直接的本质的区别。一视同仁,这个准则对于我国税制改革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金融融资还能够有效的摊平不同区域的优惠政策,這样就不会引起过大的税务水平差距。从根源上就可以避免出现恶劣竞争的情况,对于统一我国市场来说有着推动性的作用,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国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一定程度上能够终止竞争不平等的局面,下一步应该积极的开展内外规划和税务制度的统一。

3.3完善调控政策

可以运用税收调控政策来引导社会资金对社会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进行投资,这样不仅能推动我国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的发展,还能够保障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公共产品的一般特性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税收调控政策的引导,能够充分加快资金的积累。这对于强化政府职能,帮扶经济落后区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加快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还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国家的发展绝对不能建立在破坏环境之上,通过利用税收体系改革保障我国环境发展保护以及经济资源开发的齐头并进。通过颁布环境保护措施,实行奖惩结合的方法,共同为保护环境限制污染贡献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开始了自身职能的改革,税收制度对于我国政府发展以及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制度建设,推动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梁淑芳.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2]张潇.基于《法治中国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研究》翻译的实践报告[D].江西财经大学,2019

作者:蒲帆

上一篇:地方人大工作论文下一篇:微信品牌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