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论文

2022-04-29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试点阶段的困难重重到2008年的全面推开,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赣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为例,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论文 篇1:

从“有病难医”到“病有所医”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许多农村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障碍。为了让广大农民摆脱“有病难医”的困境,我省从2003年起逐步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提出了3年内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该项工作究竟进展如何,效果怎样,农民群众是否满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有关部门并赴部分市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背景资料】

时下所说的农村合作医疗,即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这一制度,是在老农村合作医疗基础上的重建,为了区别,故称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有不少专家、学者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区别进行了争论,其中基本共识是在政府出资方面,与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新农合加大了政府支持的力度,体现了更多的公益性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根据病情分等级报销,病情越重,报销越多,从而避免农民因病致贫。另一方面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报销最高限额,防止少数病人把合作医疗基金全部花光。如果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城市医疗体系的基石的话,那么,新农合就是我国目前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基本制度。

【全省综述】

我省农村合作医疗早在1955年就在常熟市兴起,多年来,虽有一些反复,但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一直稳定在60%左右。2002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以后,我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省政府于2003年作出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将此作为为全省为农民办的五件实事内容之一。我省新农合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4年全面推开,到2005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新农合制度,提前实现了国家提出的新农合全覆盖的要求。2006年,省委、省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并与上一轮农村实事相衔接,决定再用3至5年时间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也被列入其中。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江苏的实际,近年来我省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增加筹资,强化规范管理,新农合取得了积极进展。

参合率逐步提高。从2003年试点开始,经过5年的实施,新农合参合率逐步提高,到2007年底全省新农合参合人口4316万人,参合率达到95%。我省参合人数、参合率及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数量等几年来都居全国首位。

筹资额度逐年增加。从基金筹集与使用情况看,我省从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之初筹资1.63亿元,到2005年筹资达到19.96亿元,2007年筹资已经达到33.49亿元,筹资总额显著增长。其中,2007年省财政补助资金7.89亿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5.78亿元,农民个人缴费8.89亿元。政府补助资金占筹资总额的70.7%,农民个人缴费占筹资总额26.5%。2007年全省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33.22亿元。其中,用于住院补偿24.77亿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74.56%;门诊补偿6.88亿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20.71%,达到住院与门诊统筹基金的合理分配。

参合农民普遍受益。2003年至2007年,全省累计有1.32亿人次得到住院和门诊报销,累计补偿53.15亿元。2007年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补偿1285元,比2006年增加302元,增长23.5个百分点,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31.18%,补偿封顶线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最高的地方达到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就诊利用率大幅提高,小病拖、大病捱的现象明显减少,越来越多的患病农民因为得到及时救治恢复了正常生活。

【各地采风】

按照国家和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精神,全省各地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针对本地的实际积极创新、大胆实验,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探索出了一些新鲜的路子。

赣榆:滚动筹资,破解新农合推广难题。新农合在资金筹集上强调以政府投入为主,但也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少部分筹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来讲,即使自筹资金比例很小,也是推广新农合一道跨不过去的坎。为简单快捷安全地筹集农民参加新农合的资金,调动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赣榆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滚动筹资”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微机联网方式,在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看病报销时即扣除该户农民下一年度应缴的参合费用。比方说,一位农民全家有3口人,他(她)某次看病花了300元,可以报销100元,在报销时,微机自动扣除他(她)全家下一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的费用45元(人均15元),然后给予55元的报销。如果农民第一次看病花的数额比较小,报销部分还不够下一年度的筹资额,可以由多次看病时累计扣除,扣满即止。通过这种方式,85%的参合农民自动“滚动”进入下一年度的合作医疗,保证了农民参合率的稳定。这一筹资方式在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调研后,被给予充分肯定,称之为合作医疗筹资的“赣榆模式”。

铜山:规范管理,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新农合基金是广大农民的血汗钱,也是保命钱,出不得半点闪失,铜山县在新农合开展之初,就在基金的管理上狠下功夫,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一是落实基金专户管理,实行基金封闭运行。基本做到合作医疗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管钱,定点医疗机构先垫付后结算。形成了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定点医疗单位四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基金运行机制。二是落实统一会计核算,规范管理运行秩序。根据新农合的运行特点,统一会计核算科目和会计报表,对基金收支核算口径、资金划拨手续、补偿结算渠道、报账时间等均作出统一规定。全县合作医疗会计核算已形成了由县合管办统一控制,各镇合管办分别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三是规范结算手续,确保补偿的真实性。为防止补偿过程中出现虚报冒领等弄虚作假现象,对补偿结算程序作出了“门诊补偿双处方制”和“住院病人补偿核实制”的严格规定。全县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已具备了一整套比较完整严密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县、镇两级会计管理制度。经过审计部门连续数年的专项审计,证实该县合作医疗“补偿程序、核算模式、报账结算、凭证审核、支出审批、补偿兑付”六统一已经基本形成。

东台:全面协调,实现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医疗救助就是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力补充,长期以来,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工作由卫生、民政两个部门分别运作,这样的分工有其合理性,但也带来一些协调上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台市尝试两项工作并网运行,同步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设两个平台来实现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衔接,首先是建设统一的农村卫生服务平台。实施农村药品供应阳光工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以集中招标、集中议价为主,公开比价的采购制度,并且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减免弱势群体医疗费用,救助对象凭证件在定点医院享受门诊诊疗费全减免,治疗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减免30%,住院诊疗费、床位费减半的优惠,缓解弱势群体看病贵的问题。其次是建设统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结报平台。2005年,东台在原有的合作医疗实时结报网络上,增加投入10多万元,专门设计了医疗救助程序,与合作医疗在同一网络平台上运行。各定点医疗机构操作人员凭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就可以确认身份,录入医疗收费资料后网络自动计算合作医疗补偿与医疗救助金额,做到医疗收费、合作医疗补偿、医疗救助同步进行,一次性完成,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

常熟:按病种结算,严格控制新农合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按病种结算是合作医疗建立有效费用控制机制的一种新探索。作为苏州市的首批试点地区,常熟市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按病种结算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实施住院按病种结算使患者医疗费用明显下降,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其次,实施住院按病种结算改变了新农合管理机构作为第三方的被动局面,新农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协议管理、加强稽查、基金拨付、信息公示、满意率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最后,实施住院按病种结算使医疗机构在费用控制活动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各定点服务机构可以针对单病种付费制度下各病种治疗的成本标准,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精打细算,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有效控制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增强了内部管理的自主性。截止2007年8月底,常熟市具备开展按病种结算的31所医疗机构均全部实施,纳入按病种结算病例880例。人均住院医疗费用较实施前下降15.05%,合作医疗基金支付比例较传统按项目结算补偿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江阴:以点带面,建设高水平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江阴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新农合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并将其纳入“幸福江阴”创建的大局,推动了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服务站点建设上,坚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站标志、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外墙装饰、统一内设科室”。到2006年底,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1个,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在制度管理上,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中心负责人担任法人代表,实行组织、人员、药品、建设标准、财务、业务“六个统一”管理。在功能发挥上,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社区首诊负责制、双向转诊制等,方便群众就医。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签订社区保健服务合同,开展慢病管理、社区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对贫困人群实行部分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实施“幸福江阴免费健康体检行动”,每两年一次为全市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并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这一做法在全省属首创。

【采访感言】

党的十七大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重要内容,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项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这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在农村,是着力解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问题的重大举措,也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的新期待。“以农村为重点”,就是要更加重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更加关注农民健康,更加有效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能够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新农合制度从诞生伊始就承载着政府和农民群众各方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期望,作为一项旨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制度,在目前条件下它也许还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无疑,它为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制度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合的实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党的十七大同时还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五个有”的庄严承诺,“病有所医”是其中之一,对于农村来说,所谓“病有所医”包涵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意味着要让农民有地方看病、就近看病,这是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的问题。其次,它意味着要让农民看得起病,这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第三,它意味着要让农民能看好病,这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的问题。最后,它还意味着要让农民做好预防少生病,这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的问题。新农合作为农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也是让农民实现“病有所医”的主要切入点。江苏5年来的实践业已证明,新农合的实施能够有效带动和促进整个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它不仅能让农民走出“有病难医”的困境,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事实上也在推动农民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完成城市与农村医疗的对接以及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实现“病有良医”。这一趋势在苏南一些发达地区农村已经初现端倪。

今年3月,全省新农合工作会议在常熟召开,会议对今后我省新农合工作提出了“增加补助、扩大受益、强化管理、巩固提高”的新要求,随着新农合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苏的广大农民可以不必再为看病发愁,农民终将与城市居民一样充分享受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阳光。□

责任编辑:邹宏仪

作者:尤 健

新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论文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对策思考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试点阶段的困难重重到2008年的全面推开,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赣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为例,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合作医疗;农村;基金管理;赣榆县

2003年,中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8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农合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赣榆县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为例,分析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基本情况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北与山东接壤,东临黄海,面积1 427平方公里,山区、平原、沿海地区各占1/3。辖18个镇424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2.24万,是经济欠发达县。全县拥有一、二级医疗单位38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家,民营医疗机构6家。赣榆县是江苏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从2003年9月启动到现在已开展八年半,在这八年多的工作中,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从农民不了解到80万农民的积极参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2003年9月启动合作医疗试点的当年,全县应参合农民85.54万人,实际参合77万人,覆盖率90.02%;从2003年开始到2009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从90%递增到近100%,人均筹资水平从30元、50元提高到2009年度的100元,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参合意识薄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有70%依靠村干部,但由于大部分村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深,造成了一些村干部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全面、细致的解答。同时,镇村干部又精力有限,导致了农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理解不深不透,进而出现不信任、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现象,主动参合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农民在定点医院看病不知道如何报销,甚至有的群众参加了新农合也不知道怎么享受这一政策。

2.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目前门诊虽有一定比例补偿,但全年累计补偿总额低,且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补偿比例偏低。大部分补偿均限制在住院费用中,也就是说,农民生病后,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到报销补偿。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特别是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更是不愿意参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3.资金筹集难度较大。全县常年务工人员群体庞大,务工群体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带来两大难题。一是外出打工者的参合筹资靠其亲戚代交为新农合运作带来隐患,目前农民个人负担部分的征缴每年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动员群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出现干部为完成筹资任务而垫资和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属或亲戚垫资的现象,导致了参保人员姓名、出生年月与本人信息不吻合,给医疗证的核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增加了补偿难度,也提高了筹资的成本。二是目前的补偿政策对外出农户就医缺乏灵活性,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患病就医时常常陷入两难困境,直接在外地就医,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心有不甘;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要花费不菲的路费,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所以部分农民由于打工外出,不愿参加新农合。

4.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偏高。大部分的农民普遍反映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医疗费用较高,感到看病贵。另外自费药品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农民抱怨“药费太高”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部分农民认为参加新农合后住院报销的那点钱被医院赚去了,自己负担的医药费跟没参合前没啥差别。

5.医疗机构服务有待提高。一是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缺编,设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乡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十分紧张,病房的使用空间和功能不足,床位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二是村卫生室功能不完善,村卫生室就医条件简陋,医药品种短缺,医疗设备简易,另外村卫生员的工资福利较低,缺乏工作热情,村卫生室已面临正常运转的危机,影响了小病普惠政策的落实。农民在生病时仅仅只有极少部分的人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增强农民参合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认真宣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解释参合的办法,参加后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人心,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使其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省市编委的文件要求,人员及办公经费,形成了盖边沉底的管理网络。

2.扩大报销范围,扩大农民参合受益面。完善市级医院住院、县级医院住院、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比例补偿,鼓励农村就近在县乡医院就诊治疗;提高补偿封顶线和普通门诊年补偿总额度,增大农民看病的受益面,让农民的常见病、小病的医疗费用得到更高的报销补偿,让农民只要生病治疗就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农民医疗补助问题。合理控制统筹基金结余率,补偿工作重点向镇村两级机构倾斜,不断优化就医格局与费用补偿分布,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门诊慢性病病种要实行分类管理,维护患慢性病参合农民的利益。

3.创新服务方式,方便参合农民工就医。一是通过将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体化管理三结合,构建县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居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对镇村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采取措施做好对在外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在外务工人员享受到参合后的优惠政策。政府应加强省(市)、县际沟通协调,增加定点医院的设置,方便务工人员就近看病。同时政府应积极与向上级相关部门衔接,探索务工人员在外就医且能在外报销医疗费用的新机制,方便务工人员看病就医。三是完善县镇村之间架构vpn局域网。加快建立合作医疗和门诊收费工作站,一户一卡,刷卡报销。镇村之间将药品消耗和网络管理结合,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合管办和定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达到了节约运作成本,方便参合农民就医、报销。

4.完善医疗条件,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一是加强对医疗、药品销售机构等的监管,规范药品、门诊价格。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制定药品价格标准,督促各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点严格执行药品价格标准。二是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增加农村卫生投入,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三是积极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药品质量,实行最高限价与顺加成率,采取基本药物目录外用药控制在10%以内并事先告知等措施,降低农民次均诊疗费用。四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健全了医德医风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奖惩制度,将效益工资奖金向模范执行合理入出院,合理检查、用药、治疗、收费的医务人员倾斜,力争从多个环节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强化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镇、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镇、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镇、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五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积极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竞争机制。督促各定点服务机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5.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建立健全农民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即参合农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本着自愿原则,用报销所得的费用向所在镇合管办或村卫生室预缴该户次年参合资金制度。年底结合双定收费的方式收缴尾款,即以镇村为阵地定时间定地点主动缴费,通过这两种筹资模式的结合提高参合率。二是加强基金管理、使用、支付等各环节的监管。健全并严格执行《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坚持“管用分开、钱账分离、收支两条线”的基金封闭运行制度。设立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收支两条线,基金封闭运行,县合管办建立收入支出户,收入户设在财政局专户。镇建立了基金收入过渡户和支出户。全面推行费用收支公示制度,基金使用情况按月进行公示。建立健全咨询、投诉和举报制度,开辟群众参与监督的各种渠道。并将农民参合、基金使用、医疗费用补偿等情况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定期公布。不准以任何借口借用、挪用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坚决纠正和杜绝违反有关制度在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账户列支不符合规定的费用,确保基金全部用在农民身上。三是可建立由监察、审计等部门牵头组成的督查组,不定期深入卫生系统督察,全面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的监管。同时,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热线,挖掘案源线索,加大查处力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Z],2009.

[2]连云港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手册[K],2008.[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周小乔

新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论文 篇3:

新农合医疗基金的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摘 要: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8年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该制度能否获得圆满成功,医疗基金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做好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会计核算是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的最佳途径。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农合医疗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合医疗基金 会计核算 问题对策

一、新农合医疗基金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

(一)融资问题

从理论上而言,假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情况,往往就会造成新农合医疗基金无法正常周转,那么就必须要依靠融资途径来处理。首先是政府部门给予的财政补助无法及时的到位,而地方财政审核周期过长;其次是已经使用结余基金够来的部分国债因为种种因素而不能够变现,比如说提前变现的利息损失大于临时借款利息;最后是新农合医疗基金存在亏损的问题,如果产生了这些问题,就很难确定如何融资,向谁融资。

(二)双重保险现象

在很多农村地区,有很多农民群众不单单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另外还自己购买了其他的商业保险。而保险公司在给他们进行理赔时,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农民群众拿出医药原始凭证,这样一来,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就只能够把医药费凭证的复印件送至新农合医疗补偿机构,若是商业保险公司把关不严,极易造成虚报假报的问题。

(三)收据管理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的试点单位所在机构常常都是自己设计的由县农合医疗管理委员会监制的收据,并将其作为保金收取凭证。虽然说新农合医疗管理委员会是代表参保农户利益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它并不属于常设机构,在它监制之下所产生的收据根本不能够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并未建立完善农民缴费制度,一些试点县区仅仅是通过乡镇单位的合作医疗机构和乡政府一起筹集入保资金,但一部分基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专业收据的了解不足,经常会出现一些规范性问题。

(四)家庭账户设置

为了让农民群众获得最大的利益,部分试点县区都采取“大小同时补”的办法,将个人缴费部分用来建立家庭账户,以此来报销门诊的费用。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地区新农合医疗基金的管理还并未完全实现信息化,农民群众在使用个人账户时必须使用门诊发票来报销,同时报销的额度很小,但是大部分农民群众不注重发票的管理,因此导致这项补助难以实现。

二、新农合医疗基金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融资的对策

若是存在一定要进行融资的状况,则必须要由县合作管理办公室提出融资计划,在融资计划中写清楚借款对象、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和利率等明细,之后再通过农合医疗基金管理委员会商议,由县级农合管理办公室与财政部门共同处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一种社会性的基金,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必须优先选择不支付利息的办法,比如说财政周转金等,最后再通过一些利率较低或者金融机构融资。

(二)双重参保的对策

对一些参保农户提供复印件凭证申报的情况,我们一般可以采取两种办法来验证,首先要求他们尽可能的将凭证原件上交,通过经办人复印再盖章,并在凭证的复印件上写明与原件一致,之后再在原件上盖上“已复印报核”的公章之后,将原件交还给参保农户;其次是有时候存在参保农户不能递交原件的情况,这时要求参保农户提供盖有保险公司公章以及注明与原件一致、写明办理日期的复印件。必须要注意的是,新农合医疗管理机构应该与保险公司建立起信息交流制度,从而降低虚报谎报的几率。

(三)收据管理的对策

必须要发挥出财政部门的自身职能来进行票据管理工作,入保金专用收据应该由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进行设计。县乡一级的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必须要不断健全收据管理制度,保障入保金收据能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从收据的印刷管理到登记,都必须进行全面的监督。另外还应该做好收款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工作水平。

(四)家庭账户的对策

家庭账户的设置目的是保证参保农户的最大利益,进而提升农民群众参保积极性。但在实践中可以得知,很多农民群众已经了解了参保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但是农民群众是否愿意参保与低额门诊报销无关,家庭账户设置对大病报销的比例存在一定影响,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应该尽快的取消。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属于一个新的制度,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它必须要有更为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撑。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农民群众参与新农合的重要保障资金,针对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也必须要更为重视。我们只有选择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才可以全面客观的让新农合医疗基金的收支情况准确的展示在我们面前,才能够为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平稳深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卢幼斌 宋军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核算规范化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1(05):72.

[2]周智勇 殷铭.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浅析[J].财会通讯.2013(25):47.

(作者单位:德清县中医院 浙江德清县 313200)

作者:陈敏

上一篇:小学生音乐作曲培养分析论文下一篇:多媒体语文教学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