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论文

2022-04-19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现代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带来了动力,但是融资困境一直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作用,本文从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完善及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三个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障碍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论文 篇1:

新时期金融支撑农村发展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在农村,点在农业,关键在农民。因此,必须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地缩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立足于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深入调查研究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和主要做法,并提出加快酒泉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酒泉市和甘肃省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十八大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引导金融机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大对“三农”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1~3]。甘肃省也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都反映出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核心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作用,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但如果农村金融机制不完善,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大量文献表明,农村经济能否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其内部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完善不仅与政府推行的政策有关,而且同财政支出联系密切,但更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4~7]。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酒泉市,农村经济比较薄弱、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资金投入有限、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酒泉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显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8]。这些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本文以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为出发点,深入探索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提出加快酒泉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促进酒泉市和甘肃省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为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建设,酒泉市先后制定了《酒泉市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职责分工和分年目标》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的通知》,转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金融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出台推进普惠金融的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人民银行根据全市经济结构、人文特点以及地理特征等设置了20类、51项统计分析指标,全面监测评估辖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银保监分局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纳入监管评价体系,建立专门的统计制度、评估办法和动态督导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自觉主动推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

(二)夯实金融服务基础

1.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找准市场定位,引导大中型银行增设或优化县域服务网点,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强化支农定位,稳定现有县域网点,拓展乡镇服务网络,通过深化助农服务,推进基础金融服务进村到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不含金融监管部门,县市区农信社按独立法人机构统计,中行敦煌支行和兰行敦煌分行隶属省行直接管理分别统计),机构(网点)数量336个。

2.完善普惠金融营业机构。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专业机构、专业团队在基层相继落地。工商银行酒泉分行完善中心职能和岗位职责,专项负责处理辖内普惠金融业务。农业银行充分将服务“三农”的优势推广到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三农+普惠”双轮驱动体系。建设银行酒泉分行衔接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交通银行酒泉分行与公司部合署办公,负责全辖授信敞口2 000 万元(含)以下授信业务的经营拓展工作。邮储银行酒泉分行专业化、系统化支持“三农”发展。甘肃银行、兰州银行、酒泉农商银行也分别整合部门人员,成立普惠金融部,加大对农民群体的金融支持。

3.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依托特色产业、重点市场、主要商圈,加快布放ATM、POS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积极推广银行卡、票据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银行账户普及率和活跃度。推广应用“助农取款+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助农取款+电子商务+农户”等方式,创新助农取款与电子商务深入发展的新思路,早日实现农村电商“销售—支付—物流”一站式服务。

(三)强化农村地区金融支持

1.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戰略实施和农村“三变”改革。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制定了《酒泉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重心向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变”改革转移,重点支持设施蔬菜、林果优品、特色中药材、现代种业和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信贷投入,对接农产品加工、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金融需求。二是加大全市戈壁农业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发展戈壁设施农业主体优先办理土地手续、优先倾斜项目资金、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给予金融扶持。三是统筹做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到期衔接工作。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地抵押贷款投放力度,力争全市7个县市区均实现突破。

2.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陆续推出“安居宝”“旺畜宝”“金种宝”“农机宝”“五业富民贷”“温室宝”等特色信贷产品,推广“绿卡通”“农银e管家”“农村三权抵押平台”等服务新品。金塔县探索推出的“信用+抵押”“保证+抵押”、纯农地抵押、信用共同体抵押担保以及“流转土地+动产浮动抵押”等多种农地抵押信贷模式,有效满足了多种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

3.推动特色产业贷款落地见效。积极引进金控融资担保集团公司在酒泉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与12家金融机构确立了合作意向(合作关系)。督促县(市、区)建立特色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强化金融支持固脱贫防返贫。坚持产业支持防返贫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双向”作业,聚焦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稳定脱贫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巩固金融“固脱贫防返贫”试点工作成效。酒泉银保监分局制定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方案》,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新增金融服务优先布局贫困地区,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2.创新金融扶贫方式。配合扶贫、农业等部门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試点工作,推出扶贫互助资金担保贷款,有效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瓜州县创新推出“疏勒先锋贷”“劳务输转贷”“温棚贷”等扶贫信贷产品,以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为载体,形成“党建+金融”扶贫新模式。联合地方政府为一、二类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两保一孤”保险,实现保险托底。金塔县推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1+3”光伏扶贫运作模式,支持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普惠工程,创出产业扶贫新路径,有力抑制了脱贫返贫和新生贫困现象。

3.加强精准扶贫贷款贷后管理。制定精准扶贫贷款到期续贷工作流程,成立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回收、续贷工作组,驻点开展续贷回收工作。

(五)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

坚持把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我市435个行政村全部挂牌成立农金室,覆盖率达到100%。其中,肃州区完成挂牌122个、金塔县86个、玉门市59个、瓜州县75个、敦煌市56个、肃北县26个、阿克塞县11个。

二、酒泉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在总量、结构、金额、期限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惠金融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存在对普惠金融认识不深,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绩效考核、授信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缺乏统筹考量和相应配套政策。

第二,贷款需求范围与信贷业务投向之间存在矛盾。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各金融行业提供的农业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这与农户多领域、多类型的贷款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此外,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信贷消费业务还较少,对消费者的信贷发展还有一定的限制。

第三,贷款额度和期限与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现象。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的信贷额度变得较大,期限变得更灵活,而涉农类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业务不能够满足需求。一是金融机构支持的信贷额度一般较小,为3万~5万元,这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多样化的需求;二是金融机构一般都发放短期贷款,这与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多、风险大、产效慢的特点不相适应。

三、对策措施

第一,强化监管引领。一是加强督导检查。通过例行监管走访、组织专项督查等方式,围绕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机制建设、产品创新、政策落地等环节,督促各机构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引导金融服务业做到“三下沉”,即网点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三是加强激励约束。对工作成效显著、风险管控水平良好的机构,在监管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严格落实与市场准入挂钩、与监管评级挂钩、与年度考核挂钩、与高管评价挂钩的“四挂钩”政策,促进普惠金融政策落实落地。

第二,优化金融服务。一是加强服务创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特点,多开发场景化、产业链化的特色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二是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监管要求,切实规范经营行为。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大中型银行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加快落实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五专”经营机制。

第三,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网络、农金室等形式向行政村延伸金融服务,使服务触角遍布每一个乡村,惠及每一个乡村居民。不断丰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内容,推动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服务升级,加快线上网络渠道建设,努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现金存取、付款汇款、领取补贴、生活缴费、交易结算等服务需求,确保实现金融服务“基础不出村,综合不出镇”,进一步拓宽基础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第四,广泛开展宣传。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媒体、互联网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率和渗透率,提升社会各界认可度。持续加大对农金室人员培训和宣传力度,增强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金融服务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农金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高平,王立朝.“十二五”时期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发展,2011,(1):23-25.

[2]  王永华.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3]  牛永红.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2):24-25.

[4]  姚耀军.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2-4.

[5]  陈志斌.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1.

[6]  张元红,马忠富,孙若梅.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3-17.

[7]  曹协和.农村金融理论发展主要阶段评述[J].财经科学,2008,(11):27-35.

[8]  文莉菲.甘肃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作者:张永勃 张文政

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论文 篇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障碍及实现途径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现代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带来了动力,但是融资困境一直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作用,本文从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完善及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三个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障碍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民專业合作社 融资障碍 实现途径

党的十九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继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项重要创新制度,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目前融资不足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障碍与实现途径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同时也可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紧迫性

1.1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在我国,传统的农村经营活动呈现长期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一方面,分散化的经营模式将导致散户农民在面对社会资本时将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农户极容易由于资本对小农的挤出效应而被排除在农业经营之外,但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对于其生活的保障作用不言而喻,失去土地,将会造成严重的农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农户分散化的特征大大增加了其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金融机构由此会出现“惜贷”现象。基于此,必须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有效组织农户生产的方式,提升农户的谈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妥善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小农户与大市场” 、“小农户与大政府”的突出矛盾,进而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难题,以期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金融主体构成与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首先,金融主体构成发生了变化,经济繁荣促使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服务农村金融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次,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商业性贷款逐渐向农业领域倾斜,而政策性贷款逐渐减少。目前的农村金融需求多数为常态性、流动性、生产性三种,而金融机构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各类复杂的经济组织,融资需求的多样性和银行服务对象的分散性,导致银行的贷款成本不断增加以及资金供求的失衡,这就使得发展具有特色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迫在眉睫,能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同时也使得银行的贷款成本受到控制。

2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障碍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其对于内部审计缺乏全面性认识,导致审计的综合性作用未能发挥。比如对内部财务问题和重大决策问题开展的审计工作不到位,审计和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内部审计在其中的准确定位,使得监事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独揽大权,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重要的财政政策事项没有公开,没有深入到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环节;三是内部财务体系不健全。通常是聘请会计人员作账,出纳员由理事成员兼任,甚至是由监事兼任,未能符合资金和账户分开管理的原则,导致合作社资金和有关账簿的管理出现混乱。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人才匮乏

农村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难以吸引大批高质量的金融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旦踏入快速发展时期,自然会出现部门增设、管理范围扩大、经营风险加大等局面,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金融人才的匮乏将导致合作社难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农民的业务素质和金融知识水平有限,且缺乏相关财务管理经验,这就使得合作社难以有效实现资金周转,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整体运营水平过低的局面。

2.3  金融体系不完善,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也逐步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多种形式并存的金融体系。但是根据目前发展阶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只有极少数邮政储蓄银行愿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其它农业银行甚至没有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设贷款渠道,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二是商业性银行正逐渐缩减其在农村设置的机构网点,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网点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结果便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受限,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2.4  政府支持力度较小,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合作社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首先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只能优先支持发展较好的、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求则没有得到满足。其次,政府资金大多以划拨的方式投向合作社,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在划拨资金的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套取国家的财政资金,包括通过虚报、伪造合作社的信息等手段,合作社未能拿到全部的资金,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规模。最后,政府尚未正式出台有关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贷款利率、贴息等优惠政策,直接减弱了商业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的积极性。这一系列因素都表明了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的破解途径

3.1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建设,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为了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其自身管理体制的建设,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会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扩大经营规模。首先应加强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制度,一方面对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严密监督,保证其合法合规性,另一方面要对理事会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得到改善。其次,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杜绝主要负责人独揽大权的现象,对合作社的各项财务和政策制度实行公示制,以此维护每位社员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最后,合作社应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财物保管人员与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有效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合作社原始资金的使用效率,既可以维护社员利益,又可以增强合作社自身的发展能力。

3.2  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大力培养基层金融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基层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所以,从长远来看,必须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培养大量基层金融人才。首先,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其次,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基层金融人才的专业技能,同时金融审批和监管部门加强对合作社金融人才的培养与考核。最后,政府应积极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业,根据现有条件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不断吸引优秀的人才为农村输入新鲜血液,为农业农民发展做贡献。

3.3  健全金融体系,拓宽融资路径

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外围环境,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无疑是最好的方式。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设。首先,农业银行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置专门的信贷机构,优化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与下放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贷款审批环节,提高融资效率。其次,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体系的建设,保证为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诚信档案公共平台全面、客观和多方共同记录他们的信用活动,可以成为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管理的重要依据。最后,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吸收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路径。

3.4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度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力度。在财政资金扶持方面进行贷款贴息,以此减轻合作社的压力。其次,政府应当积极与金融机构协调,鼓励商业银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形成向政策性银行融资为主,向商业性银行融资为辅的融资体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运营资本得到保障。最后,政府必须掌握贷款资金的去向及偿还情况,确保财政资金完全落实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当中。同时,正确引导农民进行民间借贷、农户资金援助,使其成为合作社融资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刘冬文.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 理论解释与案例分析.农民经济问题,2018,(3).

2.路 征,余子楠,朱海华.社群经济视角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8(7).

3.刘燕梅.瓜州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

4.庞金波, 邓凌霏, 范琳琳.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農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

5.刘宏波,刘 任. 我国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2012,(10).

6.李芒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障碍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16(1).

7. 唯利萍.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与破解途径[J].农业经济,2013.

8.戴玉.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2018,26(7).

9.杨兆廷, 孟维福.依托农业价值链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机制、问题及对策[J].南方金融,2017,(3).

作者:陈曼

瓜州县农业产业化论文 篇3:

酒泉市建设服务型政府路径探索

摘要:本文简要探索了酒泉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

关键词:酒泉市 路径探索 服务型政府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甘肃省政府提出“兴西济中”战略,大规模开展“两西”建设,把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地区25个县的部分贫困人口迁移到河西地区,形成了酒泉市的“两西移民”,酒泉市目前安置移民已达15万余人,占到酒泉市总人口的15%多。当前,研究和解决这些移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对于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对于酒泉市乃至对于甘肃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酒泉市移民安置区的现状

1.1 酒泉市移民的特点 ①政策性。“两西”计划移民是按照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甘肃省政府提出的“兴西济中”战略的实施而形成的。疏勒河项目移民是随着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而形成的。②项目性。“两西”计划移民项目和疏勒河移民项目都是以项目带动为基础的。在“两西”移民项目上,国家历年累计投资近4亿元,先后完成了金塔县鸳鸯池、焦家大湖、肃州区夹山子、敦煌市党河、玉门市赤金峡、瓜州县榆林河等5座水库的新建和加固扩建。③贫困性。迁移到酒泉市的所有移民,其最根本的特点在于他们在原居住地已经几乎无法生存,其原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酒泉市。2009年,迁出县的人均收入是1500多元,只相当于酒泉市的1/3。

1.2 酒泉市移民安置区的基本建设和移民生活情况①基础设施建设。1983至2009年,甘肃省在酒泉市“两西”移民安置区先后投资9479.565万元用于进行各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每年都组织进行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工作。②耕地和住房占有情况。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截止2009年,计划内移民人均占有耕地3.5亩,住房32平方米。除个别非计划移民耕地和住房没有解决外,计划内移民的生产生活都已稳定下来,经济发展也已初见成效,达到了安置计划确定的目标。③移民生活水平。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酒泉市移民的生产生活基本走上了正规,各项事业建设初见成效,移民生活初步呈现出稳定和谐、安居乐业的局面。截止2009年底,“两西”移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元,80%以上的移民已解决温饱问题,近10%的移民达到了小康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移民仅占20%左右,移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2 酒泉市移民安置区的发展对策

2.1 移民安置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①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组织尽可能广泛的移民参与管理。②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③确定并实施移民安置经济体系。④明晰资产和资源权属,建立收益分配机制。

2.2 移民安置区的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策 ①进一步加强移民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服务设施建设。对已安置移民的移民基地和移民点的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现状要经过认真详细的调查和摸底,按照已安置移民数量确定合理的建设和投资规模搞好建设。对已经过建设的移民基地和移民点要查缺补漏进行完善。②进一步加大对移民的教育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强对移民群众科技文化的教育普及工作,努力扫除移民群众中的青壮年文盲,并使之掌握1-2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增强其增收致富能力。加强对移民群众的普法教育,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安定团结。③严格控制新的移民开发项目。“两西”建设和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酒泉市已接收安置移民超过14万多人,开垦荒地超过40万亩,无论是水资源还是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均已接近或超过极限。因此,甘肃省在规划实施项目中,只要涉及移民问题,在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问题,特别是水资源保护问题。④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两西”移民扶持资金,加大项目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为移民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改善生活创造必要条件。二是积极争取省上项目主管部门对疏勒河项目移民安置区后续建设的投资,认真搞好移民安置区生产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后续建设,为加快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促进移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2.3 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对策 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增收。移民安置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在酒泉市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移民安置区也要将发展二三产业同移民安置区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移民安置区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支撑小城镇发展的主体产业。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增收。目前酒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因而在带动移民增收上显得十分薄弱。今后要立足酒泉市资源优势,制定宽松、优惠的政策,扶持培育一批上档次、上规模、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③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依靠转化增值增收。结合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依托大业草产品加工企业,推广优良牧草种植,不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加工增值增收。推广一亩草5只羊或1头牛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养殖业。④发挥比较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移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按照“一地一特,发挥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对酒泉市目前已形成的一些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产业,扩大基地规模,打造精品名牌。通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移民增收中特色产业的比重。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增收。以提升科技含量为手段,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黄河大移民》.冷梦.陕西人民出版社.

[2]《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相关内容.

[3]《酒泉年鉴》.

作者:关燕炯

上一篇:微电影的文化传播论文下一篇:公路滑坡治理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