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收益前景试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主题餐厅基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个性消费需求而产生,以鲜明的主题和特色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对楚雄彝人古镇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关键词:主题餐厅;彝人古镇;发展策略1引言21世纪是追求个性消费的时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酒店收益前景试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酒店收益前景试析论文 篇1:

我国东中部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比较研究

摘要:

职业高原是企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对于金字塔式与扁平式组织结构相结合的酒店组织而言,员工得以晋升的空间和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较小,即酒店员工更加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此外,酒店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诱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并具有多维性。以宁波市和开封市为例,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的诱因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进行概括与合并,共萃取出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5个公因子,分别为“社会家庭诱因”、“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员工个体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在此基础上,通过T-test检验法来检定东部和中部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因子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家酒店员工在“社会家庭诱因”、“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宁波市;开封市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精简化和组织机构的重组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加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进入就业年龄和职业中期的人口也随之增多,这都直接导致了更多的人在更低的组织结构水平上进入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状态。在此背景下,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于1977年将这种职业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首次提出了“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概念。此后,这一现象一直是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学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

如今的旅游酒店消费需求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基本食宿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酒店方迫切需要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信息;酒店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需求也不断创新;酒店企业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已经成为饭店吸引顾客的关键之所在。因此,现代酒店企业需要重建及选择新型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世界性组织改革的潮流,而这潮流中,扁平化组织结构成为了这潮流中的主角。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酒店员工也开始遭遇到“职业高原”的困惑,并对个人和酒店方的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故而,关注和研究酒店员工“职业高原”现象,并探寻引发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内在诱因已经成为酒店方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

2 相关文献综述

Ference(1977)认为,职业高原是指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Feldman和Weitz(1988)认为,职业高原是指承担更多或更大责任、接受更大的工作挑战的可能性很小的状态。而企业界则一直认为,职业高原是一种个体职业变动的缺失,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上的一种“停滞期”。Ference(1977)根据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不同因素,将职业高原分为个人高原与组织高原,Bardwick(1986)则将职业高原分为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个人高原。

企业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诱因是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Feldman和Wietz(1988)认为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主要受六大因素影响:个体的能力和技术、个体的需要和价值观、压力、内部动力、外部奖励和组织成长,即六因素说。六因素理论实质可分为两大诱因:前四种因素可归为个人因素,而后两种因素则归为组织因素。Tremblay和Roger等(1993)把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划分为三大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组织因素,即三因素说。Tremblay的三因素理论不仅考虑了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还考虑了家庭因素,比Feldman的六因素理论的解释力更强,也更为可观,是对Feldman六因素理论的一种发展和深化。

国内学者于21世纪初开始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高原”进行研究与探讨。由于员工的“职业高原”现象在已经在企业内部已经较为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学者与专家都致力于此方面研究,不仅对国内外的职业高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而且对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实践应用也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因而,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内,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员工遭遇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和员工跨越职业高原的应对管理策略进行了理论性探索;针对知识型员工、高校图书馆员、教师、医护人员等不同群体的职业高原现象而进行独立研究;对员工的职业高原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等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企业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部分学者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将诱因主要集中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等四个方面。

但是,学术界对旅游业员工的“职业高原”现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只有对导游人员群体进行过简单的定性分析,而对对旅游业酒店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定量研究,以及对单一的酒店行业的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诱因研究则更加匮乏。因此,本文以东部地区的浙江省宁波市和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例,从酒店员工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与分析酒店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并对东部与中部酒店员工的职业高原诱因的差异性进行了检定。

3研究问卷设计及样本量说明

本项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原始资料,使用SPSS15.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问卷调查是以东部地区的浙江省宁波市和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2年6月20日至8月15日,分别向宁波市南苑饭店、远洲大酒店和开封市开元名都大酒店、中州国际饭店发出问卷170份和180份,分别收回152份和147份,共有299份。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实性比较低的样本之后,最终使用的有效问卷共有281份,其中宁波远洲有139份,开封开元名都有142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1.8%和78.9%。

3.1问卷设计

综合之前的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问卷共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酒店员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基本工作概况,此部分包含酒店员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所属部门、职位、雇佣性质、工作时间和每月收入,共计9个问项。第二部分为酒店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问项,此部分问项是基于企业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并结合本次调查目的,共设计了21个问项,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法(Likert Scale)来进行测定(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

3.2样本量说明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基本工作概况如(表1)所示。通过频率分析(Frequency Analysis)发现:在东部地区的宁波市酒店样本中,所属部门是以餐饮部厅面的员工数量为最多,共有38人,占总体的27.3%,其次是房务部员工,则有24人(17.3%);在职位方面,基层员工占有绝对的比重,有89人(64.0%),且职位层级呈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分布;工作时间在2年以上的员工所占的比重最高,为38人(27.3%),而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员工所占的比重最小,为17人(12.2%);在酒店员工雇佣性质方面,正式员工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为101人(72.7%),而学校实习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为32人(23.0%);学历方面是以拥有大专和高中学历的员工为主,分为有55人(39.6%)和52人(37.4%);在性别方面,男女员工的比重相当;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员工有100人,占总体的76.9%;年龄方面则是以21~25岁之间的员工为主,有83人(59.7%);每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1501~2000元和2001~2500元之间的员工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也较为接近,分别有37人(26.6%),42人(30.2%)和32人(23.0%)。

在中部地区的开封市酒店样本中,员工所属部门是以房务部的人员数量为最多,有52人,占总体的36.6%,其次是餐饮部厅面员工,有33人(23.2%);在职位方面,基层员工拥有绝对优势的比重,有101人(71.1%),且职位层级呈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和扁平式结构分布;工作时间在2年以上的员工共有75人,所占的比重为52.8%;在酒店员工雇佣性质方面,正式员工也占据绝对优势的比重,为106人(74.6%),而学校实习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为30人(21.1%);学历方面则是拥有以大专学历的员工为主,有81人(57.0%);在性别方面,女性员工所占的比重(88人,62.0%)要高于男性员工(54人,38.0%);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员工有97人,占总体的68.3%;年龄方面是以21~25岁之间的员工为主,有86人(60.6%);在每月收入方面,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员工所占的比重最高,为90人(63.4%),而月收入在2501元以上的员工所占的比重则微不足道。

数据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

3.3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是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进行实证调查,采用统计学工具SPSS15.0对通过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使用频率分析法(Frequency Analysis),从而得出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基本工作特征。其次,通过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方法对所有的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项进行信度检验,再通过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方法来提取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Varimax 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确定调查项目的共同成分。最后,使用T-test检验法来检定东部与中部酒店员工在职业高原诱因上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4实证研究分析

4.1酒店员工产生职业高原诱因的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

为了得到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概括性表述,合并重复的信息,本文采取的是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首先使用KMO(Kaiser—Mcycr—Olkin Measurement of Sampling Adequacy)统计量和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的合适性进行检验,其结果显示: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KMO=0.843,大于0.7,表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1469.833,在自由度为120的条件下和0.000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表明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描述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着公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使用统计工具SPSS15.0对21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为了确保因子分析的结果,将因子载荷小于0.3与公因子方差小于0.4的描述项舍去,最后共有16项影响因素描述项参与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本文主要采取的是主成分萃取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来获取初始的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然后使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Varimax Rotation)方法对提取出来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到公因子具有较为满意的解释。

最后,按照常用的特征根值(Eign—value)大于1.0的标准,共萃取出5个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公因子,它们分别为“社会家庭诱因”、“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员工个体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

为了增加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研究的显著性,本文所挑选的各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描述项的因子载荷均是大于0.3。这16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5个公因子上,并且每个主成分因子的特征根值均大于1.0。这5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为64.189%,表明这5个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公因子能够代替原有的16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描述项的64.189%的信息。此外,为了检验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因子分析的效果,从而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其结果显示: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因子信赖度,即科隆巴赫系数值(Cronbach Alpha)为0.899,大于0.7,而各个问项的信赖度,即科隆巴赫系数值均在0.6以上,这表明问卷设计的信度比较好,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4.2 东中部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差异性检定

本次研究使用T-test检验法来检定东部与中部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差异性。首先,对21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进行独立性样本差异性检验,其结果(表3所示):在除“自身对酒店的期望过高”之外的20项影响因素方面,宁波市酒店员工所受到的影响力度和制约程度均要高于开封市酒店员工。另外,两地员工在“认为从事酒店工作没有良好的工作前景”、“亲戚朋友不赞同”、“家庭事务的牵绊多”、“日常生活压力过大”、“自身的工作能力得不到上级的认可”、“酒店对员工的及时激励、奖励措施少”、“酒店的管理人员岗位少,员工多,竞争激烈”、“现有的管理人员岗位没有出现空余”、“员工晋升内定为主,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对酒店的饮食质量的不满意”、“对酒店的员工居住环境的不满意”,以及“员工之间的不和睦”等12项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注:*P<0.05;**P<0.01;数据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

其次,对5个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因子进行独立样本差异性检验,如其结果(如表4所示):宁波市酒店员工在5个职业高原诱因公因子上所受到的影响力度和制约程度均要高于开封市酒店员工,并且两地员工在“社会家庭诱因”、“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等4个公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员工个体诱因”因子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究其原因,浙江省宁波市则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河南省开封市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而东部与中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性是两地酒店员工在职业高原诱因上的差异性表现的根本原因。与中部地区相比,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就业选择广、就业机会大、就业期望值高,社会公众、家庭成员乃至员工自身均认为酒店行业员工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对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前景与自身的职业生涯抱以不太乐观的态度,从而造成员工自身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荷,继而对酒店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甚至产生反感情绪,这也就更加容易地促使他们逐渐走向自我职业生涯的停滞阶段,即职业高原状态。如是而言,东部酒店员工则更加容易受到“社会家庭诱因”因子的消极影响。

注:*P<0.05;**P<0.01;数据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

另外,与中部酒店业相比,东部酒店业起步早,也吸收了更多相当成熟的国外酒店组织结构模式及管理经验,这使得东部酒店业对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与扁平化式组织结构的应用更加普遍并得到深入贯彻,也使得东部酒店员工的自我能力展现与晋升的机遇变得较为狭小;其次,东部沿海地区也是高素质酒店业人才集聚的地区,从而造成各个酒店内部员工之间为争夺空余的管理岗位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再者,东部地区酒店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这就容易造成酒店方更倾向于外部客源拓展与员工服务技能培养方面,却忽视了酒店内部企业文化的创造与人文关怀环境氛围的塑造,这容易使酒店员工产生一种无职业归属感与失落感。如此一来,东部酒店员工则更容易受到“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等因子的负面影响而逐步走向职业高原。

5 结论及建议

职业高原是企业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表现为员工常常产生无能为力感,时间过长就会消极怠工,同时产生跳槽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以及员工对工作和非工作活动都缺乏方向感和激情。然而,酒店员工产生职业高原的诱因却是复杂多样,且具有多维特征。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和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与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isis)对酒店员工职业高原影响因素进行概括与合并,共萃取出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5个公因子,分别为“社会家庭诱因”、“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员工个体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在此基础上,通过T-test检验法来检定东部与中部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差异性,其结果显示:两地酒店员工在两地员工在“认为从事酒店工作没有良好的工作前景”、“亲戚朋友不赞同”等12项影响因素,以及在“社会家庭诱因”、“组织机制诱因”、“组织环境诱因”和“组织结构诱因”4个公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酒店原职工的职业高原现象对员工本身与酒店组织均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故而,员工个体与酒店组织均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帮助员工跨越职业高原。酒店员工走下“职业高原”的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员工调试与组织应对两个方面。

首先,员工个体要加强调试。Rantze和Feller(1985)曾针对员工自我跨越职业高原而提出4种解决方法:(1)平和方法——接受这种状态,并努力压制自己的挫折感和愤怒;(2)跳房子方法——在原有职位不变的情况下,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以求在其他方面有较好的发展;(3)跳槽方法——从原有的公司辞职,并在其他的公司寻求一个与原来相似的职位,希望环境的变化能解决这一问题;(4)内部调和方法——通过尝试、创新等途径努力开发他们现有的工作,能成功的与决策者进行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而言之,员工自身通过重新定位、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技能、满足服务管理需要,适时减压、保持开朗乐观心态等措施,均可有效地降低职业高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再者,酒店组织也要加强应对管理。酒店组织应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出发来帮助员工克服职业高原的负面影响:(1)注重在职培训,完善培训体系与效果;(2)实施岗位轮换,使日常工作内容丰富化;(3)拓宽晋升渠道,管理与技术双渠道并重;(4)采取竞聘上岗,营造平等的晋升机会;(5)打破固定的层级工资制,实行阶梯式工资制度;(6)及时激励,营造关心与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氛围。如是,酒店方既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状态,也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亦可增强员工对酒店的满意度和企业归属感,从而获得多重的实效与收益。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调查范围主要集中于浙江省宁波市和河南省开封市各两家五星级酒店,却并未涉及两地乃至两省其他地市区的五星级酒店,而两地酒店员工在社会背景、生活环境、职业规划、工作愿景与人生追求等方面也与其他地市区的酒店员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故在空间维度上缺乏较高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尽可能结合两省的酒店业分布概况及运营管理情形,扩大调查的抽样范围,从而对东部与中部的酒店员工职业高原诱因的差异性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剑.西方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2226.

[2]殷绪杰.将“金字塔”压扁——浅谈如何实现饭店组织结构扁平化[J].市场周刊.商务,2004,(07):3537.

[3]张晓华,毕文军,赵尊英.试析职业高原现象[J].职业时空,2006,(18):1617.

[4]Ference,T.P,Stone,J.A,Warren,E.K.Managing the career plateau[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7,2(24):602612.

[5]Feldman,D.C,Weitz,B.A.Career plateaus reconsidered[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8,14(1):566578.

[6]Barswick,J.M.The plateauing trap:how to avoid it in your career and your life[M].New York:American Manage ment Association,1986,(47):159172.

[7]Feldman,D.C,Weitz,B.A.Career plateaus in the salesforce:Understanding and removing blockages to employee growth[J].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1988,8(3):2223.

[8]Tremeblay,M,Roger,A.Individual,familial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career plateau: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eterminants of objective career plateau in a population of Canadian manager[J].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1993,18(4):411425.

[9]马远,凌文辁,刘耀中.“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3,26(3):531532.

[10]张其贵.国内外职业高原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3):7478.

[11]陈子彤,金元媛,李娟.知识型员工职业高原与工作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4(2):3133.

[12]余琛.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与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6):929933.

[13]王伟平.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现象原因与对策探[J].山东防止经济,2011,(6):110111.

[14]杜友文.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现象及其应对措施[J].晋图学刊,2010,(2):4144.

[15]陈晶晶,连榕.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3):6871.

[16]亢莉.高校英语教师职业高原现象分析[J].教育探索,2010,(10):127128.

[17]杨明莹,陈俊国,宋高萍等.护士职业高原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应对[J].护理实验与研究,2010,7(8):12129.

[18]周倩倩,盛三妹,杨烨等.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741075.

[19]白光林,凌文辁,李国昊.职业高原结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3):144148.

[20]白光林,凌文辁,李国昊.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1,25(2):108111.

[21]陈怡安,李中斌.企业管理人员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30,437440.

[22]卢晓梅.后WTO时代的“职业高原”现象[J].经济合作与科技,2008,(01):4647.

[23]孙常波.“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08,(9):178179.

[24]冯耕耘.对导游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8788,101.

[25]马远.企业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探析[J].商业时代,2008,(34):5657.

[26]Rantze,K.R,Feller,R.W.Counseling careerplateaued works during times of social change[J].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1985,(22):2328.

作者:申思 徐宝见

酒店收益前景试析论文 篇2:

楚雄彝人古镇主题餐厅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主题餐厅基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个性消费需求而产生,以鲜明的主题和特色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对楚雄彝人古镇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主题餐厅;彝人古镇;发展策略

1 引言

21世纪是追求个性消费的时代。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顾客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日渐显著,人们越来越推崇与众不同的产品,都希望通过产品或服务来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位。正是在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潮流中,主题餐厅以其定制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餐饮产品和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与欢迎。[1]

主题餐厅是通过文化嫁接的方式,以创造一个或多个文化主题为标志,并围绕主题来营造餐饮环境氛围,提供特色饮食服务的场所。[2]实际上是一个兴趣接近、爱好相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群的集聚地。与一般餐厅相比,它的规模更大,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其建筑、装饰、环境氛围、菜品、服务方式等都围绕着一定主题展开,客人进入餐厅感受到的是独特的文化,获得生理满足的同时,更能得到心理和情感的价值体验。

2 研究区概况

2.1楚雄彝人古镇概况

楚雄彝人古镇是以古建筑为载体、彝族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在百万名网友参与投票的"美景中国"评选活动中,彝人古镇入围"中国最美的十大主题公园"。现彝人古镇已经有1000多户商家入驻。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提升彝人古镇的旅游餐饮服务水准,满足游客和本地群众的消费需求,彝人古镇努力寻求引进国内高品质的特色商家充实提升古镇品质。

2.2楚雄彝人古镇餐饮业及主题餐厅发展现状

楚雄彝人古镇已成为云南饮食文化大观园,百余家风味独特、个性鲜明的餐饮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开花,彝家餐饮、滇菜系列、南粤海鲜、北方风味、成都小吃荟萃云集。近几年彝人古镇的餐饮业迅速崛起,对楚雄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表2-1 楚雄彝人古镇主题餐厅的类型及代表

3 问题分析

3.1经营者认识不到位

彝人古镇主题餐厅发展不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经营者尚未树立全面正确的经营理念。经营者对主题餐厅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目标市场定位不准,或是把眼光放在赚钱盈利上,逐渐脱离主题,提供的菜品形式较杂、特色不鲜明、餐厅的文化氛围与主题偏离等。

3.2建筑装饰特色不鲜明

彝人古镇的总体建筑风格是以云南彝族高規格民居为原型,以"彝风"为主,从建筑外形上看全都是反映彝族文化的,以彝族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多在墙壁上挂有彝族蓑衣和彝族手工艺品,还有牛头、簸箕、玉米、辣椒等装饰物,厅中有火塘,三脚架等,室内的桌椅、餐具、灯饰等与餐厅的装饰风格一致。但是,彝人古镇的餐厅主题还有其他形式,这对餐厅的主题营造带来一定的困难,餐厅只能从室内改变原来的风貌。

3.3环境氛围营造不充分

餐厅的室内环境,是为表达某种主题含义或突出某种要素进行的设计,有助于把餐饮环境的氛围上升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彝人古镇一些主题餐厅的环境氛围营造得不够充分与合理,与经营的主题定位存在差距,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一些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在主题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加入娱乐活动,但表演团队不专业,有的在民俗表演时却出现了现代流行舞,使得整个节目不伦不类,容易使客人产生混乱。

3.4菜品特色不突出

特色,是商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谁拥有了特色,谁就有了市场。[3]彝人古镇一些主题餐厅打着花哨的噱头,提供一些普通的家常小菜,有的甚至与经营主题毫无关系;一些主题餐厅在经营过程中为追求更多的主题,从菜品上大做文章,一个主题餐厅就融合了多个菜系以及多个地区民族的菜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5服务方式及水平有待提高

餐厅在经营过程中,除了餐厅的就餐条件、提供的菜品外,影响客人对餐厅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餐厅的服务方式及水平,而餐厅服务质量的好坏依赖于餐厅内的全体员工。但是在彝人古镇的主题餐厅中,除了几家高档次的餐厅外,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方式和水平都不够重视,很多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主题餐厅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6宣传力度不够

主题餐厅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主题背后的思想理念,餐厅的经营者应能审时度势,认真思考,巧妙地将餐饮理念和社会文化思潮结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餐饮理念,并通过一定的营销方式表现出来。而彝人古镇主题餐厅的经营者多靠政府的旅游广告宣传,或是与旅游公司合作,自身缺乏主动性。其实,"好酒也怕巷子深",只有适当做出宣传,产品才能被广大的消费者熟知。

4 策略探讨

4.1 经营者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若要想餐厅发展持久,获得理想收益,主题餐厅的经营者必须要正确认识主题餐厅的内涵,分析餐饮市场的发展方向,确定餐厅的主题,同时树立正确的餐饮理念,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使餐厅的建筑装饰、环境氛围、菜品、服务方式等都围绕着餐厅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打造出符合本餐厅的主题文化。

彝人古镇主题餐厅的经营者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位餐厅的发展方向,并不是越高档的餐厅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只要主题餐厅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选择适当的主题,消费者也会青睐。如彝人古镇的成都小吃街就是吸引力较大的一个卖点,只要经营者充分利用和发挥小吃的品质特色和服务优势,用低廉的价格也能盈利。

4.2 突出主题餐厅的建筑装饰特色

建筑是表现文化主题的最好载体之一。文化主题餐厅就是要采用最有鲜明特色的建筑形式来突现主题。[8]在餐厅的布置上,可利用一些凸现文化主题的书画、书法作品、装饰图案、雕像、小饰物等进行装点。

如以回族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应设计出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屋顶可采用圆顶穹隆,使用形式多样的富有装饰性的拱结构,如马蹄形、尖拱形、圆形等,装饰题材以几何形纹样为主,也可以是植物花纹和文字的装饰图案,如植物花纹的桃、石榴、玫瑰和荷花,文字图案以阿拉伯文字变形组合,餐厅的装饰色彩可以用白色、黄色、红色和绿色;若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餐厅,如彝人古镇的毛家饭店,在餐厅内可以保存有毛主席的雕像,内附一些毛主席的诗词作品等,包房的名称可以根据对毛泽东产生重要影响的地点命名,如韶山、遵义、延安、南泥湾、西柏坡等,让客人缅怀毛主席的事迹,也能更好地记住主题餐厅。

4.3 充分营造主题餐厅环境氛围

消费者进入主题餐厅可从餐厅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感受到餐厅的某种主题意义或突出的某种主题文化,这也是吸引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的首要因素。主题氛围只有具备了文化内涵,才能长久地保持主题餐厅主题的吸引力。主题餐厅在主题氛围的塑造方面,不仅要体现差异化的主题,更要有文化内涵。

4.4 着力打造主题餐厅的特色菜品

餐厅具有鲜明的"特色",就容易让消费者记住,形成稳定的顾客群。在确定主题后,要围绕主题挖掘特色菜品,形成餐厅的招牌菜。主题餐厅在打造特色菜时,应从主题餐厅菜品的质量和特色主题方面入手。

4.5 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務水平

提高彝人古镇主题餐厅的服务质量,要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在服务过程中时刻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的。要对餐厅的服务员进行培训教育,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做出个性化服务和细节服务,为客人提供方便,增大餐厅产品的内在价值,赢得消费者的赞誉。

4.6 找准主题餐厅的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

营销,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从顾客及其需要出发,用合适的产品和氛围及教育方式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并获取满足程度相当的利润。[4]彝人古镇主题餐厅在营销过程中,可以将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相结合。

5 结语

每一个特定的主题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主题餐厅便是将主题文化与餐饮业结合的产物。在为消费者提供生理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精神享受与情感价值的体验。主题餐厅的出现,给餐饮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优化了餐饮市场结构,增加了餐饮收入,扩大了就业机会。主题餐厅的前景可观,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邵万宽.现代餐饮经营创新[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邵敏,颜超华.试析商务酒店主题餐厅经营[J].赤峰学院学报.2010(8):76-78.

[3]华瑞创业管理咨询公司主编.开一家赚钱的主题餐厅[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4]卢志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主题餐厅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11):108-109.

作者简介:

杨丽君(1982-),女,云南楚雄人,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民族旅游。

作者:杨丽君

酒店收益前景试析论文 篇3:

2015年《中国房地产》(综合版)总目录

总编月月谈

房地产业步入“新常态” 1.1

应关注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长期效应 2.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先行 3.1

住宅的明天在哪里 4.1

城市边界与土地运营 5.1

示范带动 整合提速 6.1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并不代表房价将普涨 7.1

业主大会法人化是否可行 8.1

危难之时有担当 9.1

在反思中前行 10.1

不动产登记机构整合注重实效 11.1

房地产“去库存”成关节点 12.1

特稿

2014年中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中国房地产杂志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6

时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何不提房地产调控 成立1.12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出台 端木1.13

全国最大保障房项目变“空城” 端木2.6

新常态下的供地谋变 大默2.7

央行降准对楼市影响几何 端木3.6

多地祭出救市新政 大默3.7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 成立4.6

加快地方不动产登记整合 端木5.6

央行再次降准 利好疲软楼市 大默5.7

全国楼市不对称复苏:一二线回暖,三四线疲软 端木6.6

土地出让金连续两季度负增长 大默6.7

70城房价逆转上扬 二手房涨幅领先一手房 端木7.6

住建部:进一步拓宽棚户区改造资金来源 大默7.7

房地产税初稿成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端木8.6

70城房价环比涨幅扩大 大默8.7

不动产登记信息2017年起全国可查 端木9.6

多地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 大默9.7

不动产登记迈出实质性一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端木10.8

多地频繁出台政策强力刺激楼市 大默10.9

我国保障房建成量超额完成“十二五”任务 端木11.6

一线城市年底或现密集供地潮 大默11.7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时隔13年再度修订 端木12.6

商品房限购政策将淡出 大默12.7

廖俊平专栏

房地产经纪代理行业变革的方向 廖俊平1.14

房地产经纪行业民间商会的发展路径 廖俊平2.8

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政府、企业和协会 廖俊平3.8

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发展方向渐明 廖俊平4.9

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廖俊平5.8

低价竞争行为的冷静分析 廖俊平6.8

行业自律促行业向上 廖俊平7.8

行业净化是否应该从源头做起 廖俊平8.8

房地产研究的方法论研究

——对投行房地产研究部门的观察 廖俊平9.8

专业精神+客户体验

——成功经纪公司的不二法门 廖俊平10.10

价格与成本 廖俊平11.8

持续观察的样本——NAR 廖俊平12.8

王达专栏

插花地征收拆迁实施原则 王达1.15

浅谈被征收房屋土地注销登记 王达2.10

征收拆迁闯“难关”须强化党的领导

——参观“古田会议”旧址后有感于棚户区改造工作

王达3.10

再论《行政诉讼法》修订对征收拆迁的影响及对策

王达4.10

区政府棚户区改造征收拆迁瓶颈的突破 王达5.9

试论严格规划执法有效减少雾霾 王达6.10

包宗华专栏

住房公积金几个问题的研讨 包宗华2.13

打造中低收入群体与住房问题 包宗华5.14

廉租房能否“严格准出” 包宗华7.10

我国房改向何处去 包宗华8.10

地产观察

立体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 李宇嘉10.12

险资为何纷纷增持龙头房企 李宇嘉11.10

土地市场“盛宴”折射未来楼市“安全区” 李宇嘉12.10

专稿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发展 余珽1.20

创立“保障房建设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盐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羊维元1.22

天津五大道——先农商旅区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1.25

蓝城——为更多人造更多的好房子 宋卫平2.17

天津:科学编织房地产市场监管之“网”

——天津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印象 秉渌7.13

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9.10

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陈慧10.17

把民生工程建到百姓心坎上 石首市人民政府11.15

百姓心中的“明星”

——记重庆市国土房管系统“十佳服务明星”王硪 陈品禄11.18

坚持惠民理念 狠抓四大关键

——棚户区改造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吴永宏12.14

公开规范住房公积金制度巡访

创一流服务 展公积金人风采

——巡访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方志1.28

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大连模式

——巡访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方志2.18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反思中前行

——巡访邢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方志3.13

探索住房公积金管理新模式

——巡访邯郸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方志4.15

一步一脚印 年年新台阶

——巡访沧洲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方志5.17

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制度亟待完善

——巡访石家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方志6.14

专题 房地产业步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房地产调控思路与政策前瞻 赵奉军1.36

201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走势分析 李宇嘉1.41

专题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解读

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立法目的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解读系列之一 程啸2.29

破解不动产统一登记难题的对策建议 季峰2.32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房屋登记的影响 文志敏2.35

明确目的 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

——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几点思考 盛夏2.40

专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抵押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陈怡3.20

深化农房产权制度改革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刁其怀3.25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法律问题研究 汪东 蔡屏3.29

专题 定单式限价商品住房全装修研究

“全装修”——住宅再一次变革的支点 木子4.22

国内外全装修优秀案例分析 李红星 田滨4.23

探索建立定单式限价商品住房全装修体系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李秋成 关键4.26

专题 新常态下的城市土地运营

新常态下的城市土地运营思路 游朋5.25

城市土地运营是陷阱还是馅饼 张煌5.28

关于城市更新与土地运营的几点思考

——以广州市为例 钟威 江奇5.30

浅谈土地储备出让中的城市规划参与 谢理 邓毛颖5.33

专题 不动产登记实务探讨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一)

——登记主体变化对登记实务的影响 陈亚菁6.22

准确把握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核心价值 惠兴正6.24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房屋登记机构的影响

李炜 于磊6.27

关注国土资源部倡导的不动产登记三原则 黄河6.30

专题 深圳房价狂飙

高度城市化、空间紧缩和产业升级下的房价

——以深圳为例 李宇嘉7.19

深圳住房价格研究:现状、要因与展望 侯莉颖7.24

专题 业主大会法人化

业主大会从社会组织向社团法人转变的研讨

——“二、八、三、四”组织模式设计 邵里庭8.17

关于进一步规范业主委员会运行的几点思考 陈黎华8.20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蒋成富8.23

专题 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的常州模式

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的工作模式 周英9.12

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与房屋登记关联业务研究

周英 张晶 刘翎燕 冯育栋9.14

推进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顺利开展 周英9.17

专题 中国房改35年回眸

中国房改35年回眸 包宗华10.22

专题 房屋抵押登记问题探讨

房屋登记中委托贷款抵押权人认定问题 张毅11.22

房屋抵押登记相关问题探讨

——《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能否作为主债权合同

周社平11.25

因欠税担保申请的房屋抵押权登记的办理 刘守君11.27

专题 房地产“营改增”

房地产“营改增”渐行渐近 之书12.19

房地产“营改增”影响分析及房企应对策略 涤非12.25

“营改增”将对房地产企业影响几何 钟智远12.30

不动产登记

未办抵押登记的房地产抵押合同相关问题研究

范小华 王策1.47

不动产统一登记档案信息查询权限分级

——以房屋登记档案信息查询为例 黄欢 张晶晶1.51

境外判决能否作为房产登记依据 段汉杰1.54

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和集约化管理 李红海1.56

房屋登记中的隐性共有人 于磊1.59

提高房屋抵押登记工作水平

邢台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1.62

商品房买卖仲裁文书在房屋登记中的应用 陈亚菁2.50

莒县房管局开创档案管理新模式 王兴红 李长军2.53

不动产登记咨询服务刍议 黄欢2.55

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转本登记的办理 刘守君3.36

论不动产登记引入合规管理模式 黄欢 曲芳3.39

关于房产测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许春龙3.41

不动产登记来了 涤非4.31

不动产登记中的公证问题 刘翎艳4.35

对因继承取得房屋办理房屋登记的思考 曹利华4.38

从一起败诉案看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李炜 于磊 丁福昌4.41

临时建筑不得办理房屋登记 郑珠妹4.43

试说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注销登记备案” 黄河4.44

集体土地上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思考 万孝红5.37

新《行政诉讼法》对不动产登记的影响 段汉杰5.40

重庆市开县开展“三权”抵押的实践与建议 魏东5.42

提交遗嘱公证书无需再提交遗嘱继承权公证书 马红升5.44

非金融借贷民事活动设定抵押的审查要点 汪春燕5.47

我理解的“不动产权证书” 黄河5.50

债权数额和抵押担保范围概念之辨析 曲芳5.53

房产测绘“要件综合”作业及其内容编成 韩爱鸿6.37

对房产信息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 王娟 邹敏6.39

不动产登记机构网上协助法院民事执行探析

黄欢 张晶晶6.42

房产测绘中面积分摊方式探讨 王义邹6.45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二)

——登记类型和范围变化对登记实务的影响 陈亚菁7.28

精神病人的不动产如何登记 刘翎艳7.31

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统一的难点及对策探析 周仁静7.34

不动产跨境抵押及其抵押权登记 黄河7.36

不动产异议登记的效力认定 于斌斌7.39

查封房产被处置过户时的几点问题 黄晓华 于磊7.42

山东莒县开展全省首例构筑物抵押登记 王兴红 李长军7.43

群众路线在房屋登记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刘开成7.44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三)

——房、地登记单元的对接 陈亚菁8.31

如何做好“村改居”地区不动产登记

——以厦门市为例 黄雄鸣8.34

有效期内的临时建筑物可以申请初始登记 刘守君8.37

不动产登记中的共有问题 刘翎艳 张晶8.40

由两个“范围”引发的问题及其思考 崔文强8.43

试说预告登记的终结程序 黄河8.45

创新“互联网+”服务为民新举措

——秦皇岛市房产产权产籍监理处成效显著 秦方8.48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四)

——登记受理规定对登记实务的影响 陈亚菁9.19

房屋抵押登记中无需审查小贷公司的经营区域 徐圣玉9.22

未按照规划许可面积建造的房屋登记 黄倩雯 张勇9.24

试论不动产权籍一体化管理 黄欢 袁宝华9.27

商业银行的授信和不动产的抵押权登记 黄河9.30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行中的阻碍因素分析 王晓慧9.34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五)

——如何做好权属争议调查 陈亚菁10.48

如实申报成交价格才能成为善意第三人 黄雄鸣10.50

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与利用 袁宝华 姚建忠 黄欢10.52

存量房网签与房屋登记的冲突辨析 曹利华10.55

浅议房屋座落信息采集渠道 韩爱鸿10.57

合理保障律师查询房屋登记信息的权益 于磊10.60

也谈人民法院嘱托的不动产轮候查封登记 黄河10.63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六)

——信息共享后对登记实务的影响 陈亚菁11.30

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 成琳11.33

试论共同共有转按份共有的几个问题 崔文强11.36

浅议带抵押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刘翎艳11.38

房产政务服务再推创新举措

——从“一站式”到“一窗式”转变 青晖11.41

关于不动产登记法律适用问题的思考 蔡卫华 刘志强12.38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七)

——权证记载要素变化对登记实务的影响 陈亚菁12.41

对开展农房登记工作的探索 张妤岚12.43

协助执行房屋轮候查封登记问题的法律探析 邱丽丽12.46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策略 商桂华12.49

金绍达信箱

权利人可以对错误的异议登记进行更正 1.63

与最高额抵押有关的几个问题 2.57

房屋登记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3.43

机械停车位的产权登记问题 4.47

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有关的两个问题 5.55

房屋登记中的三个具体问题 6.47

可否凭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办理转移登记 7.47

最高额抵押中的几个问题 8.49

担保的债权能否超出抵押物的价值 9.38

凭生效的法律文书申请应办理哪种登记 10.66

不同权利主体不动产权利能否编入同一登记簿 11.42

可否由申请人的工作单位出具婚姻状况证明 12.52

住房保障

天津市公租房履约担保制度探索与实践

董洁 薛克明 周轶洲1.64

保障性住宅小区实施社会化管理之我见 王振兵1.66

以共有产权住房推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

张娟锋 虞晓芬2.63

住房保障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郭伟明4.61

住房社会化的含义及其对高校房改的启示 蓝海4.65

利用债券融资突破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 葛红玲 张雪5.76

合作建房模式的利弊评述与发展趋势 郭伟明6.58

正视差异 分城施策

——城镇住房保障建设的必由之路 傅樟云6.62

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嘉兴市为例 姚美娟6.64

破解外来农民工住房保障难题

——创设政策性出典住房 黄欢8.58

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之“北京模式”探析

葛红玲 宋佳佳8.61

保障性住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北京市某城区为例 陈变珍9.54

如何治理公共租赁住房“转租”乱象 向轩10.71

住房保障政府行为逻辑演变(一)

——中国古代住房保障思想评述 郭伟明12.69

公众参与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探讨 康淑娟12.73

构建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新格局 王振兵12.77

房屋征收

危旧房改造需要居民理解支持 尹跃军1.69

房屋征收产权调换安置中的一剂良方

——以上饶市“预先补偿后购买”安置办法为例

张水金2.60

房屋征收办公室与被征收人签订合同违法 尹跃军2.62

以法治方式避免征地悲剧重演 蒋仁开3.44

非征收模式旧城改造项目收尾问题分析 江勇3.47

《行政诉讼法》修订后房屋征收工作的变化 阮绍荣3.53

完善房屋征收体系重在依法

——浅议房屋征收回迁安置问题 杨瑞荣3.57

模拟收购房屋方式存在的法律问题 尹跃军 顾沁沁4.67

建筑物(构筑物)征收执行程序适用研究 马久健4.70

危旧房改造应向业主投票决定转变

——以宁波市为例 尹跃军 顾沁沁5.71

论房屋拆迁专业性调解组织的社会化作用 周新华7.62

浅析发布房屋征收决定公告容易出现的问题

杨畅 杨国旗8.70

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实施责令交出土地的启示

——以福清市为例 林胜12.63

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 刘一佳1.73

如何实现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效益最大化 李伟3.70

住房公积金支持公租房建设模式探析 刘莉萍3.73

聚金惠民 圆梦安居

——再度彰显住房公积金制度优势恰逢其时 杜联刚6.75

对住房公积金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李飞7.74

写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进行时 田青11.72

破解住房公积金流动性紧张难题新思路

——实行个贷资产收益权融资 于保和 矫帅11.76

物业管理

重构我国业主自治模式新思路 马杰1.77

析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

——以荥阳市为例 马杰2.71

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以大丰市为例 葛顺明2.75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政府行政监管的思考

魏秀玲 杨承志3.76

简析物业管理酬金制 刘政4.77

物业管理酬金制与包干制比较 刘政5.73

论业主集体维权中的社会资本 张劲楠6.77

前期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徐骋8.73

如何唤醒已售公房灭失后住房维修基金

——以天津市为例 王作稳8.76

从后期管理反思商品住宅小区的前期规划设计 张学军9.61

住宅小区业主组织法律地位探讨

——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陈幽泓9.65

如何破解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骆梁波9.70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使用监管研究 郭伟明11.67

房地产市场

2015年房地产市场展望与调控思路 李恩平2.43

积极财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卢新海 马小军 张玉昆2.47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与房产税改革 付涛3.33

高位运行 集中度提升 探索转型

——房地产行业和市场运行趋势分析 李宇嘉4.49

房地产行业“互联网+”模式研究与探讨 夏阳5.60

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房地产交易管理水平

——以平顶山市为例 张建伟6.56

应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以杭州市为例 李娜7.51

连云港市房屋租赁管理工作现状与探索 卜晓钢7.53

试析房地产市场营销与管理中的“跳蛙原理”

林延繁 潘世安7.55

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构建思路探索 钟桂芬8.27

当前房地产市场特征分析与前景展望 高聚辉9.39

从财富效应看深圳房价暴涨 李宇嘉9.43

稳定住房消费的关键是打好组合拳 张协奎 邬思怡9.47

我国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之路初探 邸达10.38

养老服务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卢新海 马小军 李岩10.41

新媒体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 仇磊10.44

镇江实施存量房网上备案 王海11.43

营改增对海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探讨 陈颖11.44

以促进两个转化为目标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吕萍12.53

政策暖市落空 彩虹吹冷黄金周

——近期广州楼市监测及后市预测报告 合富辉煌12.57

房地产行政管理

奉化探索实施危险房屋排险解危新机制 王瑞麟2.58

政务新媒体在国土房管工作中的应用 仇磊11.60

财务管理在存量房屋交易资金监管中的应用

——以天津市为例 赫媛媛12.60

房地产开发

城市更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江奇 张丽2.66

钢化玻璃阳台测绘面积的计取方式 王义邹2.70

产权式酒店投资风险和规避措施探讨 汤志中4.74

构建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

——“大数据”、“轻资产”趋势下的住房“私人订制”

鞠正东7.58

房企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及运用 程晟7.60

我国城市规模结构统计分析 张红 张毅 周鹏8.50

房地产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探索 程晟8.56

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常见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张学军10.67

市场周期波动中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营风险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张娟锋 蔡为气 周刚华11.50

服务式长租公寓运营模式探析 王建红11.56

房地产金融

股权并购信托模式纾困房地产融资难题 胡挺 钟伟钱3.60

房地产中介

新媒体:房地产计税价格争议处理的润滑剂

李妍 肖良生 邹一旻3.64

云计算呼叫系统用于房地产计税价格争议处理

肖良生 李瑾 曹敏霞5.56

房地产计税价格争议:纳税方的立场和原因

肖良生 唐钰6.66

如何把房地产中介整治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盐城市房管局加强房地产中介机构整治

戚太龙 陈凯峰6.69

房地产计税价格争议:登记和评估方原因 肖良生 唐钰8.66

房地产计税价格争议:征税方原因 肖良生9.49

我国房地产计税价格争议处理模式研究

——以深圳为例 肖良生10.73

房地产法律

隐名购房合同的效力认定 叶锋3.68

楼盘遭遇查封 业主如何自救 龚伟6.72

按揭未批之商品房买卖违约责任承担问题研究 李士玉7.66

未经村集体民主程序签订的租赁合同效力分析

——从一则租赁合同纠纷案说起 刘继承 王欣亮 向春兰7.70

房地产垃圾短信服务费为何被法院收缴 吴刚9.72

农地改革

发展我国农房抵押贷款业务路径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陈怡4.54

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配置平台 胡传景4.58

推进农民住房及宅基地改革创新的对策 贾广葆10.76

基于耕地质量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分析与建议

——以天津市为例 孙计川11.64

商业地产

我国商业地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梁爽5.64

土地市场

住宅建设用地有偿续期问题探讨 蔡卫华6.34

城镇化建设

中国城镇化水平统计及国际比较分析 张毅 张红 王春波6.48

我国城镇化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统计及国际比较

张红 张毅 王春波7.48

我国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状况统计分析

张毅 张红 周鹏9.58

城市更新

统筹把控六大要素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 钟威 江奇6.53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加固方案应注意的要点 高拥平9.76

棚户区改造

搭建两个平台 促进三方互动

——宜昌市棚户区改造安置商品房交易平台纪实

吴战秋 赵克家12.67

房地产职业教育

如何做好土建类高职学生思想转化工作 王远光1.71

加强土建类高职女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 郭文婷2.78

上一篇:成才素质教育中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媒体民生问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