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新旧模式对比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分析全媒体时代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意向影响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开设创业培训网络课程、通过网络直播为学生提供宏观形势指导、利用校园新媒体大力宣传模拟创业大赛、开展双向互动创业咨询服务、利用全媒体实施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引导大学生了解全媒体的发展规律,利用媒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把握正确的自主创业意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移动通信新旧模式对比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移动通信新旧模式对比分析论文 篇1:

融合: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参与式文化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互联网时代参与式文化的样式。本文通过分析参与式文化发展的原因,对比互联网时代参与式文化的特征,来阐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的新特征,以及对个人、媒体、社会三个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 融合文化 参与式文化

移动互联网是相对于PC互联网延伸出来的一个名词,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通俗地讲,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合二为一。这种集合不是简单的叠加,它标志着媒介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媒介融合的认知在中国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媒介融合的理念刚传入中国时,一些学者认为“媒介融合”就是不同的媒介形态集中到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上,并把这种“媒介融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媒介(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与新媒介(互联网、手机)之间在内容和营销领域的互动与合作;第二个阶段是新旧媒介在组织结构上的融合;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媒介、通信三者的‘大融合’,打造全新的融合多种媒介形式于一体的数字媒体平台”①。移动互联网综合了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媒介的优势,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截至2014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4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同时,手机应用程序客服端,即手机APP,大量的开发形成了众多的社区,提高了网民文化参与性的强度和速度。这一系列的变化宏观上促进了全民性的参与,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参与式文化发展的原因

2010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的成熟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用户的数量增多,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络开始崛起,互联网进入Web3.0时代,即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21世纪媒介发展的新浪潮,新媒介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参与式文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1992年出版的《文本盗猎者:电视迷和参与性文化》中首次提出的。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术积淀过程,1998年詹金斯在密歇根大学做的“盗猎者和帝国突击队:数字时代的文化融合”讲座中提到:受众与文化内容发生关系的新方式,受众日益增长的跨媒介解读技能,他们对于一个更富参与性的、复杂的媒介文化的渴求就是文化融合。可见参与式文化是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生成的。就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来看来,参与式文化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参与文化,它是网络、媒介、通信三者的“大融合”,它吸收了互联网时代参与式文化的优点,即全体网民参与。同时,进一步彰显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扩大了受众参与的规模与范围,即全民参与;改变了传播的模式、内容生成与传播受众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共享性文化的发展。

媒介的先知麦克卢汉曾经创造性地提出,媒介的最重要方面在于传播技术。参与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Web2.0技术的产物,Web2.0技术突破了传统受众行为模式的局限,从早期的博客、Facebook、TAG、RSS到微博、SNS,这些以Web2.0为基础的技术应用都以不同的形式促进了传播由“点到面”的广播模式向“多点到多点”的互播模式的转变,媒介的中心地位被极大地弱化和解构,传播变得更加分众化、个性化、多元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扮演信息的生产者、传送者、接受者的角色。但是Web2.0技术的PC网络和终端设备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Web3.0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束缚,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成为媒介的出口,成为参与式文化的贡献者。同时,Web3.0技术更加注重营造受众的社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软件会针对不同的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组建共同的社区,一起探讨、共享、讨论信息,增加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由此可见,随着新一代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展,参与式文化正成为一种全球化发展的潮流。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推动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詹姆斯·凯瑞在《传播研究的文化取向》中提出传播的两种视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在传统媒介主导的时代,媒介被看成信息传递和发布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环境的变化,一度被忽略的传播的仪式观重新被人们提起,成为与传递观并行的另一种主流观点,“不是为在空间上传递信息,而是为在时间上保持社会稳定;不是一种告知信息的活动,而是共同信念的表达”。在凯瑞看来,传播的仪式观有利于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传播行为成为人们共同参与、营造、构建成的“仪式”了。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在于受众的主动参与,受众主动愿意参与到这场媒介的仪式下,这不仅改变了个体,也改变了社会,使参与式文化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起来。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的特征

(一)全民性 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全民参与。在互联网时代,人已经成为新的社会主体,传统的机构势力在不断减弱。每一个人只要他有表达的欲求,他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设备和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且根据意愿把创作的成果展示到公众面前,即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但是这种参与式文化有很多限制,比如,互联网的终端设备是电脑,由于电脑的体型较大,移动不便,不可能随时随地地参与文化的生成、收藏、转载。同时,电脑操作需要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加之价格昂贵,只能满足部分人的文化参与。这些都阻碍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网络、媒介和移动通信三者的大融合,营造了“文化融合”的氛围,克服了互联网时代文化参与的障碍。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随着技术的提高,智能手机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据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京首次联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境内的手机网民数量达7.8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6.9%。这些数字意味着参与式文化的全民性。

(二)交互性 “互联网是一锅石头汤”,参与式文化的形成是每一个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网络提供了一个大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脑传递、分享信息到博客、Facebook、微博上,甚至形成一个群体,完成共享、合作到集体行动。比如,人肉搜索。网络推进了公众的参与式文化,但是限制了文化参与的交互性。“网络使交互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是技术赐予的,社会因素又把它拿走了。”{2}互联网时代网民交往的平台主要有博客、Facebook、Flicker、微博等,这些平台属于公共区域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容易诞生名人,束缚了文化参与的交互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众通过移动互联网交流的平台趋于私有化。比如微信、QQ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使参与式文化的平台私有化了。我们可以通过朋友圈评论朋友的心情,分享发生在身边的奇闻趣事、组建关系群、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参与式文化形式中的交互性的强度是互联网环境下不可比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微信群、 QQ群,我们可以在群里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随时随地地进行讨论,或者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三)即时性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终端设备、区域网络等影响,限制了参与式文化传播的速度。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并且别人还可以通过便捷的终端设备浏览、分享此信息。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公众的参与性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当微博、微信流行以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这也加快了参与式文化发展的节奏。比如,一项微博内容发布之后,会迅速地被浏览、转载、评论,一些爆炸性的新闻能够在短时间实现病毒式传播。例如“王宝强离婚事件”一时间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纷纷在微博上评论、留言,整个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关注度甚至超过里约奥运。

三、互联网环境下文化参与的影响

“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媒介都会对它所处的社会产生影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根植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它也必然会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对个人、媒介还是社会生活层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性文化正在逐渐显示其影响,而且必然会产生深刻影响。

(一)个人层面而言 就个人而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互联网时代参与式文化推崇信息的获取能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更注重的是网络交往能力,即识别整合信息能力、实现即兴创作的能力、尊重不同观点等一系列的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不仅要提高运用网络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要增强自我保护和自律意识,约束个人行为,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个人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参与式文化的环境和健康和谐的社会。因此,个人媒介文化素养将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关注的热点。

(二)媒体层面而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参与式文化的引领作用越来越重要。“媒体是个探照灯”,媒体引导着公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媒体采取报道事件的角度、深度影响着公众对整个事件的把握。因此,媒体要担起社会责任,站在客观的角度,采取公正的态度,为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提供良好的资源。

(三)社会层面而言 就社会层面而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式文化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促进社会民主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波的社会影响更加突出。舆论波指的是“具体事件所引起的人心波动”,舆论波所波及的范围内的公众都会卷入其中。公众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对某一社会事件表达看法、提出异议,并寻求协作,集体行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形成强大的舆论波效应,改变着网络舆论力量的对比与格局。但其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参与式文化是以融合文化为背景,同时又是融合文化的核心。它使媒介生产者和媒介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是参与者也是创造者,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对事物做出评价或者拼凑出属于自己的蓝图,在参与中得到满足,同时为媒介生产者提供广阔的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受众利用互联网、媒介和移动通信三者搭建的平台,推动着参与式文化在内容的生成、传播方式以及参与程度上更进一步发展。

① 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7期。

② 克莱·舍基:《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参考文献:

[1] 杨玲.媒介、受众与权力: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2011(7).

[2] 王强.“参与性文化”对电视受众的解释力——亨利·詹金斯的粉丝理论透视[J].青年记者,2015(10).

[3] 王蕾.亨利·詹金斯及其融合文化理论分析[J].东南传媒,2012(9).

作者:连丹丹

移动通信新旧模式对比分析论文 篇2:

全媒体时代媒体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意向的影响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全媒体时代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意向影响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开设创业培训网络课程、通过网络直播为学生提供宏观形势指导、利用校园新媒体大力宣传模拟创业大赛、开展双向互动创业咨询服务、利用全媒体实施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引导大学生了解全媒体的发展规律,利用媒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把握正确的自主创业意向。

【关键词】全媒体  新媒体  高职院校  大学生创业意向  影响因素  自主创业

近年来,国家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政策不断优化,为广大青年创业就业搭桥铺路,推动高校毕业生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生力军。随着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家庭、政府和社会的焦点。为适应新形势,培养知识丰富同时具备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尤为紧迫。因此,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推动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而除了建立健全创业平台,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加快创业指导团队建设外,如何借助全媒体的优势,让教育与非教育因素相融合,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创业意向,最终实现创业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意向的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能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就业机会,成为更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同时也是大学生成为人才的重要模式,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学生不再满足为他人打工创造价值,而是想通过创业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职业相结合,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和自我价值最大化,进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在有效的创业行为展开之前,首要步骤是形成创业意向。因为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先导,是分析创业行为的切入点。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预测创业动机、行为和效果,感知创业价值,从而提升创业意向水平。

大学生创业意向是指大学生把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的主观意愿和态度,在创业意向的形成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教育、文化、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弱,易受内外因素干扰。

笔者参与北海职业学院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个人兴趣或理想、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媒体因素,此外还受家庭社会关系及个人教育背景、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

国家和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铺设了绿色通道,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创设了优良的创业环境,这些完善的政策、教育的扶持、家庭的鼓励以及个人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都是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而在所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不再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导因素,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导向作用起来越明显,影响不容忽视。从媒体获取信息也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善于分析运用媒体,能有效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创业意向水平。

二、全媒体时代媒体对学生自主创业影响的现状及原因

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在四次创业浪潮中,媒体发展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发展到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网络。到如今全媒体时代,媒体进一步融合,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性更为多样。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选择上,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及微信、微博、公众号、小视频等新兴媒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积极的舆论环境,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更为明显,也让大学生们视野更开阔,信息资源分享更快捷。

(一)从发展的角度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影响。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因为审编制度严格,媒体从业人员政治素质较高,信息的收集、过滤、利用和发布都经过层层把关,因此传统媒体呈现出来的信息真实、准确度高,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凭借自身的品质与良好的质量,得到公众的信赖与认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生愿意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数据从而找到创业机遇。但因为传统媒体交互性差,大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回应,因此,传统媒体的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衰弱。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让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与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规律,更匹配大学生的需求。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使得新媒体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方面的作用大大提升。大学生可以通过媒体的引导推介确定创业目标;也可以直接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创业,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自由的信息反馈,获得更多创业模式的体验,从而刺激他们创业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自主创业。

当然,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有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对自主创业的关注度非常高,过分强调自主创业的可行性,会直接导致大学生盲目创业。同时,一些学生急于求成,盲目跟风,在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就考虑直接创业。加上创业心理不够成熟,创业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的革新,创业工作没有核心立足点,又没有足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最终导致创业失败。这些失败的案例也会通过媒体的传播反馈给正在想创业的大学生,从而动摇他们创业的决心,产生消极影响。

(二)从全媒体的角度看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影响。主流媒体一般指党和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的主要宣传喉舌,代表主流价值观,稳定性强,风险系数低,影响力和权威性大。与此相对的非主流媒体是主流媒体有力补充,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丰富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对高职学生而言,非主流媒体往往占据了很高的份额,特别是自媒体平台,很容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聚集地。以北海职业学院调查为例,学生很少关注中央电视台却喜欢看抖音、快手短视频;不关注环球、新华社微博微信却更喜欢其他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两微一端”。

三、高职院校利用媒体正确引导学生明确创业意向的对策

“创业”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在实施创新创业过程中,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媒体移动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容量、良好的交互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一)开设创业培训网络课程。学校实施新媒体+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手段。例如利用MOOC网络课程直击大学生创业热点。MOOC(慕课)即Massive OnlineOpen Courses,通常译作“大规模网络公开课”,是一种从2012年开始迅速在全球流行的网络教学形式。慕课前身是许多美国高校建立的课程分享互联网平台,后来涌现了很多高职院校大型课程供应网站,他们与国内外名校合作,整合名校资源。推出针对高职教育的课程,凭借优质内容、顶尖师资和先进模式,填补了在线教育中长期缺失的“高等教育”一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段,把其他高校优秀的创业导师引入移动教学课堂,把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将创业热情、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应对、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创业环境,从而为真正创业做好准备。别外,可以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背景、大学生创业需求、创业成功与失败案例、创业方法、创业切入点的选择、创业计划书的制作、打造创业团队、融资、规避风险等方面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开设创业培训网络课程正是基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通过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扎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二)通过网络直播为学生提供宏观形势指导。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将是未来三大支持产业。在新旧动能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形势瞬息万变,这就极需对学生进行宏观形势指导。网络直播为学生提供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听成功企业家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包括慈铭体检创始人胡波、木瓜移动CEO沈思、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等走进网络直播课堂,课程形式以交流互动为主,打破僵化的说教模式,网络直播在交流探讨中为每一位敢于突破常规的创业者提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学校可以顺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邀请领导、专家、学者到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或宣讲,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收看收听,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汲取有用信息,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抉择中做出正确的分析,掌握创业的主动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直播课程中心全面向学校学生开放创业启蒙教育,并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系统的融入覆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实训和实战教育,从而形成了科学化、层次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开设电子商务培训直播网络创业课程,激发学生通过互联网找到创业热情。例如在直播“网店经营与网络创业”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中,仔细分析如何从实战中汲取养分,反哺教学,深入揭示网店经营过程中的几个核心岗位及一名合格的网店运营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方法上,合理的协作策略与企业化运作风格,将有助于电商课程教学,包括角色分工、团队协作、树立榜样、校企互动、课程考核绩效化等方式的有效介入,能让“没有实习、只有实战”的实践过程迸发出显著成果。学生也能够在融入企业角色前提下,获得创业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利用校园新媒体大力宣传模拟创业大赛。校园新媒体一直致力于推动移动互联网与校园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为在校学生打造一个覆盖校园生活全场景的高科技服务平台,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助力校园新媒体人群激活校园里的新生力量。腾讯微校发布的《2019高校新媒体观察报告》指出,高校生活迈入“微时代”,20岁以下的青年中有82.2%会从社交类App中获取资讯,微信是“00后”接受资讯的第一选择,占到7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新媒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各大高校所持有的公众号总量已超过45万个。高校学生通过校媒获取相关资讯,且互动意愿很强。93%的学生都曾评论、转发过校园微信公众号文章。由于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微信公众号矩阵,强化高校品牌已经成为高校新媒体运营重点。校园新媒体形式丰富,除了图文外,图文与视频、音频的多媒体组合内容表达丰富、更具表现力,深受学生喜爱。例如2018年TOP500热文中,学校官微的视频传播形式占到21.68%,比2016年的5.7%同比增长15.98%。除了扮演校园资讯门户的角色外,很多学生希望官方微信公众号还能够拥有丰富的校园服务功能,实现多功能一体化,为校园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因此利用校园新媒体举办模拟创业大赛是推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力举措,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学校可以每个学期举办一次以“我的梦·创业梦”为主题的创业大赛,以大赛为载体,结合专业培养,深化创业实践,将激发创业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打造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阵地。同时,通过大赛选拔出商业计划书写能力、现场答辩能力强的选手参加各级互联网+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学校还要借助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在学生中和社会上营造关注、理解、支持大學生投身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提升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传播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四)开展双向互动创业咨询服务。开展双向互动创业咨询服务做专业的咨询服务,重要的是运用现代分析方法,通过科学严谨的诊断、分析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问题与需求,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方案。高职院校应组建内外结合的专家团队,邀请国内一流的管理咨询专家和丰富的培训资源,凭借对经济环境、资本市场及企业战略的深度研究,依托雄厚产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顾问团队,以前瞻的、实效的公司经营理念,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切实可行的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QQ、微信、微博、微视等新媒体建立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咨询服务,及时答疑解惑和留言,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技巧、人际沟通能力加以指导和点拨,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积极帮助。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大学生开展双向互动创业咨询服务,例如,一是开展市场分析服务。客观、全面地调查和收集目标市场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及其变化趋势;界定市场竞争环境影响因素,竞争对手特征及其竞争策略;分析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及其存在问题;就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调整产品市场竞争策略提出对策措施。二是开展管理咨询服务。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与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对各个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价、对比,并最终选择优化方案。解决客户企业内部棘手的管理问题,协助企业提升其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展战略咨询服务。战略规划关乎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借助各位专家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和战略咨询实践,运用精密的诊断工具,拟定公司战略的初步建议。帮助企业解决战略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以及基于战略发展方向的系统性规划、布局和战略支撑体系。四是开展HR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深劳动法专家团队,熟知国家各类劳动法律法规,具有多年从事劳动法律工作的背景,有着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政府关系,提供各种劳动争议或劳务纠纷案件的预防及解决方案。这样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就业知识,使大学生把握正确的自主创业意向。

【参考文献】

[1]谭力文.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意向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5(5)

[2]熊澄宇.新媒体研究前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崔志涛.浅谈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传播,2013(7)

[4]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陈晓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8)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媒体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2018SZ003)

【作者简介】赵青青(1974— ),女,壮族,广西南丹人,北海职业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研究方向:宣传思想文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责编 王 一)

作者:赵青青

移动通信新旧模式对比分析论文 篇3:

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摘 要] 近几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接收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如何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对各个行业都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时更加依赖于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媒体;因此,旅游行业对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越来越重视。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提出新媒体平台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要点。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旅游目的地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RHYjg2020-46);2020年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旅游管理大类八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RHYjgzd2020-10)

[作者简介] 张建强(1981—),男,陕西大荔人,硕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研究;李书慧(1999—),女,山东菏泽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学;黄学彬(1968—),男,四川蒲江人,博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旅游高等教育、海洋旅游、旅游信息化、入境旅游等研究。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深刻改变了信息受众的思维表达方式,影响了个人选择的偏好与企业决策;另一方面,不同的即时通信和新媒体决定了各种传播方式的巨大差异性,几乎完全影响了所有传播行业。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众多城市关注到旅游发展带动经济的重要作用,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营销越来越重视。而新媒体种类繁多,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在营销领域掀起变革并快速席卷全球。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最高效的营销手段之一[1]。

二、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源于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1967年)。[1]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通常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被列为传统媒体。在现阶段,新媒体泛指一切基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各种新型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如宽带、无线、有线、卫星网络等)实时传播数字以及文本、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媒介传播形式。

(二)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所谓新媒体,是一种依托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媒体信息形态,包括各种公众平台(微博、知乎、微信、视频分享平台等)。也包括各种类型有利于内容用户持续生产能力的内容移动客户端等。媒体是实时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因此,在任何移动端和互联网上,能够实时传递信息的媒体理论上都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新媒体。新媒体的基本传播类型大致可以细分为互联网传播媒体、移动电话、数字电视媒体。

1.互联网传播媒体。从2002年起,互联网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网络媒体传播形态。新闻资讯网站编辑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宽带通信网络和无线网及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普及,网上社情民意也逐渐得到了关注。互联网传播媒体在各种传播方式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正成为成熟的传播媒体方式。

2.移动电话。移动电话改变了当今人们通信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方式,它不仅是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工具,还发展成为继现代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信息媒体相互融合渗透。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用户量大是手机媒体的主要特点。

3.数字电视媒体。数字电视媒体包括数字电视、互联网协议电视、移动电视与户外新媒体等。声像质量高是数字电视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主要特征。数字电视采用的是高清晰率制式,图像比较清楚,传播功能多,传送信息量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选择频道观看,还可以与计算机联网,具有部分计算机功能。

三、旅游目的地概述

(一)旅游目的地概念

旅游目的地是拥有特定旅游资源且可以吸引到特定数量的游客进行停留的地点。成为旅游胜地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同时也要满足在某些游客需要;二是要拥有与旅游资源相匹配的各种地面性设施及交通条件,并且旅游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设施顺利到达不同地区;三是有一定的市场需要。可见,旅游目的地是集旅游资源、旅游活动项目、市场需要、地面性设施及交通运输为一体的地点。[2]

(二)新媒体与旅游目的地关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售后服务,二者是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忠诚客户会让旅游组织取得更多盈利,因此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声誉度尤为重要。目的地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互动以获取反馈信息,为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和调查设计

本文以发放调查问卷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从而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归纳、统计与分析。此次调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由于疫情原因采取了线上调查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20日至3月30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

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根据调查的需要在讲师的帮助下设计和完成。该问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在问卷设计中,根据旅游信息与新媒体类型结合的程度、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查询旅游信息的满意程度、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以及希望获取的信息类型等一系列问题来对比分析不同新媒体类型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新旧媒体影响的差别和程度,从而为各种新媒体旅游信息传播提出合理而有效的建议。

(二)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要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目的地选择的影响,需要先了解影响大学生选择目的地的因素。表1显示,此次调查中,食宿舒适度是排名第一的因素,有131人选择该项占总人数的73%。被调查人员表示,如果一个地区的食宿条件比较差,他们会考虑用类型相同的其他景点来代替。[3]由于学业和自身经济原因,旅行时间排在第二位,有94人选择该项,占总人数的52%。被调查人员表示,由于学业和行程的原因,游玩时间以及行程路线是特别重要的,大学生因其学业原因只能在假期里旅行,而他们并不希望在路途中花费过多时间。交通的便捷度是排在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有93人选择该项,占总人数的51.6%。在大学生旅游时间普遍较短的情况下,交通是否便捷是影响大学生出游的因素之一,频繁更换交通工具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旅游舒适度。排在第四位的影响因素是景区特色,在调查中大部分人表示,许多景点景色都相差不远,出游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景区特色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旅游花费是排在第五位的影响因素,所占比重为总数的39.4%。排在第六位影响因素是安全因素,占总数的31%。大多数学生认为,景区的安全系统、保护措施都会比较好,除了无法避免的自然灾难外,其他都是比较安全、稳定的,不必太多考虑。

(三)从新媒体获取旅游信息的情况

1.宣传过旅游信息的新媒体类型。由图1可见,排在第一位的是通过网站搜索引擎,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有通过互联网媒体接收过旅游信息。博客播客排在第二位,很多網友会在博客的播客中发表游后感,或者在出游的时候上传照片。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手机媒体。而通过移动电视的排在第四,观看相关的旅游信息的人员最少,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移动电视出现在公共场所,如地铁、户外等,由于时间紧张或人多拥堵,受关注程度较低。

2.选择媒体类型对比。根据表2,旅游网站排在第一位,83.9%的人选择通过旅游网站来了解旅行信息。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上网搜索方便、信息大量,且可以买到旅游产品。手机媒体是排在第二位的,该选项一共被选择92次。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功能完善,便携式的移动社交媒体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广大旅客实时查询手机旅游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持。排在第三位的是博客播客,选择博客播客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43.9%。博客播客具有强大的选择性和互动性,而且信息更真实,吸引游客的注意。排在第四、第五位的分别是传统媒体与移动电视。大多数被调查人员表示,传统媒体与移动电视大多数时间发布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且缺乏选择性。

3.新媒体旅游信息对旅游者的帮助程度。调研结果表明:有58%左右的人认为新媒体的旅游信息有较大帮助,说明新媒体在大多数学生中是被肯定的。30%左右的人持中间态度,但是这30%的人对新媒体传播旅游信息的态度有时也会向好的方面发生转变。

(四)旅游者希望获得的旅游信息类型

调研结果显示,食宿及购物信息是大多数旅游者想要了解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4%。旅游者想要了解的第二个方面是景区的介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3%。排在第三位的是交通情况。景区特色和交通情况的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景区特色的介绍在网上有很多,基本上可以满足旅游者的知情需要。排在第四位的是特色娱乐项目信息,比如当地的特色场所、特色活动等。第五是出游花费信息,包括景点门票、酒店价格、当地消费水平等。大多数人表示希望得到旅游花费情况的介绍,有助于选择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旅游地,合理安排度假的时间和活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大于传统媒体。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和时间要大于传统媒体。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传统媒体旅游信息选择性小、互动性不强,而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比较新颖,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2.新媒体在大学生当中拥有较高的认可度。调查数据显示,对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持肯定态度的被调查者的60%左右。其中,有14%的人非常同意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对他们的帮助很大,43.9%的人表示同意。

3.新媒体还存在一些弊端。庞大的信息量,较强的选择性、互动性、直观性,较低的成本,这些优势使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新媒体还有一些有待改善的方面,例如信息的可信度、互动交流程度以及优惠的幅度等。

(二)建议

通过此次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些旅游信息传播与新媒体更好结合以达到最优传播效果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对旅游目的地信息宣传有一定的帮助。

1.做好对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分析,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在旅游宣传前,需要对旅游目的地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因素包括食宿条件、出行时间、景区特色、出行费用、交通便捷度和目的地安全性等。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分析该区域优点和劣势,选择更适宜的传播途径,并要对重点信息进行重点宣传,[4]利用最有效的宣传途径将本地区的优势宣传出去。

2.进一步完善目的地交通服务设施。由问卷调查可知,影响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有交通、旅行费用、基础服务设施等,因此,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外出旅游,重点推广门票在线销售、自助旅游服务,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规划指导,优化热门景区的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设备,规范旅游目的地服务等。

3.完善服务体系,做好口碑营销。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现在很多旅游者都选择通过互联网全方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因此,旅游目的地应该完善其旅游服务系统,配备专业营销服务人员,加强与消费者的平台互动,提高网络口碑,塑造旅游形象,从而提高旅游品牌或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2(7):24-27.

[2]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2.

[3]王家骏.旅游决策行为研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3):41-45

[4]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2):97-103.

作者:张建强 李书慧 黄学彬

上一篇:金融改革科学发展观研究论文下一篇: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