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梦想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方式日趋多元化,是需求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促使其从内涵到外延、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立足于当前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才能使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时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艺术梦想群众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艺术梦想群众文化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做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信息建设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对于广大文化战线的工作者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研究探索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借力网络新媒体,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的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群众文化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号召力和感召力,汇聚起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正能量,为实现文化强国梦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

当今世界科技信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交流、学习等方式,这也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好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层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力量

1.充分认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基层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文化利民工程,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既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2.深刻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历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自觉响应时代和人民召唤,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不同形式,广泛深入歌颂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了百花竞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基层群众文化创作更加积极,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更加意气风发,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3.清醒把握基层群众文化面临的新形势。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广大群众迫切希望业余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生活环境更加洁净,人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不再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不再是在社区里“扯闲话”,而是在社区综合文化站里读书、上网,或者是早晚在广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一些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然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活力,真正让公共文化生活“活”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由“有什么送什么”向群众“要什么送什么”转变,真正将文化惠民这件好事办实办好,做出实效。

二、新媒体对基层群众文化带来的新机遇

当今社会,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部署要求,这也给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应科学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对于提升基层群众文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现状。所谓基层群众文化信息网络平台,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多媒体、卫星宽带传输和光盘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传送、传播,实现基层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整体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近年来,国家推出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该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崭新文化传播渠道,能够及时、准确地让基层文化信息传播到每个角落,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上新的发展台阶。2002年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正式启动以来,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艺术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影剧院等大批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2.新媒体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新特点。当前,新媒体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并呈现出融媒介、整合营销的大趋势。相对于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传统传媒,新媒体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更具针对性。新媒体文化传播时间更长,更新速度快,载体更丰富,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针对性。二是文化信息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传统单一的文化传播主要为文字、图片等方式,新媒体更多体现出有声有色等新形式。三是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互动共享。新媒体技术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了双向互动、相互交流。四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新媒体信息渠道更加广泛的同时,还体现出了较高程度的开放共享、人人參与的特点。

3.新媒体对基层群众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全新物质支持。电子邮箱、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网上银行、网络社区交友,博客论坛,手机飞信、彩信,手机上网等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多元化新媒体手段对信息的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新媒体在社会各领域得以更加广泛的普及,已经深深改变了人们接受群众文化的形势。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部门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使之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广泛的文化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加快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路经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应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尤其是新媒体已经日益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交流分享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现实,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应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探索和总结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方法经验,全力支持文化部门积极做好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尤其是文化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新媒体下的基层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群众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广泛教育引导,让其能够对网络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较好掌握,并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艺创意加以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使之成为扩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2.加大基础保障,完善机制,健全体制。多年来,尽管国家先后推出了“全国文化信息工程”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化工作存在基础薄弱、覆盖面较窄、技术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及不足。扎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动,也需要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密切合作,更需要调动各部门、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还需要网络技术等部门的有力支撑,为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基础保障。具体来说,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建立符合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要求、符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实际、符合网络信息建设和传播规律的有效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推进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运用网络新技术,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展网络信息化服务新领域,不断扩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形成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网络信息化水平,谋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发展。第三,系统推进基层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积极构建通畅共享的基层群众文化信息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大规模采集、整理、存储和再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强大的数据转换与储存能力、极强系统整合功能的文化资源信息數据中心。

3.积极探索研究,丰富形式,增强实效。尽管多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等层面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基地得以建立,很多文化产品得以推广和传播,然而很多文化项目却始终未能更有效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认可,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一块短板。新环境下,一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没能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结合,致使新媒体的优势发挥不好,进而使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和推广力度不够。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结合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基层群众文化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举措,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同时,应加快研究开放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的优势和平台,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交流、交融和信息共享机制。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新媒体下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做到规范与繁荣发展并举,切实在建设、管理、研究和利用方面下功夫,使之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英,薛枝梅,武世海.新媒体视角下秦皇岛旅游文化网络传播平台的研究[J].网络·安全,2013(4).

[2]刘多昂.我国新媒体信息发展路径分析—网络、电视、手机三位一体[J].艺术研究,2014(1)

[3]张新宇.试析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

[4]张英杰.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J].群文天地—文化纵横谈,2013(10).

[5]赵婷.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J].中国文化传媒网,2012.(6).

作者:高燕 高昶

艺术梦想群众文化论文 篇2:

基于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之路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方式日趋多元化,是需求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促使其从内涵到外延、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立足于当前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才能使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本文针对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关键词:群众文化 网络经济 发展

网络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它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文明进步已经带来并将继续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和革命性的影响。作为人民群众满足其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衍生的一种文化现象,群众文化在直面网络经济时代挑战的同时,更要主动适应和融入网络经济时代,借助网络技术、网络渠道、网络传播方式,建构更加立体化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和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

一、当前群众文化的发展态势

(一)参与主体广泛化

群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制度土壤。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群众文化的发展态势、发展形势和发展特点等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群众文化的内容与参与主体的变化。在进入新时代之前,群众文化参与主体人群大都是中老年人,而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参与人数则少之又少。进入新时代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对健康的大众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其项目内容因注重汲取地域文化营养元素的同时,还注重汲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元素,使得群众文化表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许多年轻人也因此喜欢上群众文化,参与到群众文化中,并立志于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他们不仅为群众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参与结构变得更加年轻化和广泛化,还推进群众文化融入网络经济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内容多样化

在整个群众文化体系中,活动内容处于核心地位,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迅速传播,群众文化艺术的服务内容日益多元化、服务方式日趋立体化。无论是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还是立体化的服务形式,都是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内容的多样化来体现和展现的,要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关键是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例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在对舞蹈、曲艺、戏剧等传统节目进行跨界融合与重新编排的基础上,通过混搭模式有意识地融入时代表情“晴雨表”的網络热词及流行语,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焕然一新,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

二、网络经济时代下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状态不平衡

群众文化伴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不仅为参与人群释放了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还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却有一个规避不了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即群众文化开展状态的不平衡性。这一不平衡性突出体现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理念、文化需求品位和文化需求形式的不同上。前者富而思乐,后者富而思房;前者文化需求倾向于陶冶个人情操,后者满足于传统的文娱活动;前者追求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后者对文化没有明确的追求,即使有也只局限于单一的自娱性。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源于经济条件、生活压力、空闲时间、文化场地、设备设施、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差异。

(二)发展质量低

群众文化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艺术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如果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幸福感这一标准来衡量,即使是城市群众文化建设也还与当前的群众文化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更为薄弱。目前,城市群众文化是以跳广场舞为主,而农村的群众文化则是以开展棋牌比赛和地方戏表演为主。这导致群众文化普遍缺乏创新、缺乏民间文化特色、缺乏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文化活动层次较低、整体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在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因缺乏经营管理人士的有效组织与科学策划,群众文化的管理与落实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辅助,常常处于被动和混乱的状态。这样,即便有好的活动项目也难以得到落实,更不用说能够形成品牌和规模了。

三、网络经济形势下发展群众文化的应对策略

(一)以协助与支援为手段,致力解决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

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人的思想观念、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两者的群众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这种文化差距,促进城市与农村群众文化融合发展,让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不再遥远,应采取针对性举措协助与支援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例如,城市中有很多诸如图书馆、公园、体育馆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这些设施场所是助推群众文化发展的支撑条件。基于此,在网络经济时代下,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多帮助农村建设那些场所,让农村居民也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与平台。除此之外,加大经济扶持力度,让农村有充足的资金发展群众文化,更是一条治本之策。

(二)将网络融入群众文化中,致力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进入网络新时代,各种文化资讯非常庞杂,既有优秀的文化信息,也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信息。这就要求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四个自信”为准绳,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旋律,促使群众文化始终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基于网络交流平台具有公开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在开发策划群众文化项目时,群众文化工作者和参与者既要立足于当地实际、当地特色和当地风格,又要善于借鉴、吸取和融入其他地方的文化理念、艺术精华和活动开展的成功做法,努力促进群众文化提升档次、创新模式、丰富产品。与此同时,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与网络的融合发展,积极组织群众文化社团进行会议交流和网络文化普及,围绕广场舞、演唱会、地方戏表演、舞台剧、快板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致力加强 QQ、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着力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激情与热情,努力提高群众文化的档次和层次,让人民群众在真真切切走上梦想的舞台绽放芳华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享受高雅的文化大餐和文化大发展的成果。

四、结语

总之,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虽然群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经济助推群众文化在文化的多元、多样、多维发展方面发挥着更大的导向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深度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竭力挖掘与整合提升、音乐美术戏曲艺术追求美好的创意境界等等,可以说是花团锦簇,目不暇接,让人耳目一新。在网络资源已全面覆盖的当下,群众文化已不再局限于广场舞、扭秧歌、打腰鼓等传统文化形式。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可以说是一项大课题、一个大工程和一篇大文章。作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要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努力为网络下的群众文化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敬东,江晓冬.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理念的创新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7).

[2]汪淳.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7(20).

[3]陈任青.互联网时代优化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参花,2018(14).

[4]霍红.网络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的发展[J].电子测试,2016(17).

(作者简介:杜成筑,男,本科,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科教文体服务中心,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杜成筑

艺术梦想群众文化论文 篇3:

基层文化馆做好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研究

【摘要】文化馆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文娱活动、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也提供了活动场所,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推动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多角度的发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创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为青少年展开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水平、推广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文化馆肩负着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作用,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同时也是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基地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文化馆做好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探索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创新十分必要。

一、基层文化馆做好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青少年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对促进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基层青少年群众文化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青少年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阵地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探索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创新途径也十分必要。

(一)有利于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带动繁荣整个群众文化活动

青少年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群众文化以青少年为文化实践的主体,以满足青少年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包含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青少年群众文化事业、青少年群众文化队伍等元素,是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1]。在新环境下,文化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逐步更新,积极推进新时期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受到熏陶和教育,是摆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群文工作者势必要符合新时代要求,认真做好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探索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的新途径,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整体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青少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馆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延伸平台,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积极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水平,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层文化馆创新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寓教于乐,有助于满足青少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氛围,传承文化精神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精神文化状况如何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群众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为青少年创造轻松融洽的文化交流氛围和活动条件,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文化平台,有利于青少年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意识,遵纪守法,增强凝聚力,自觉维护社会公德秩序。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体现时代精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群众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和推广各类青少年相关的文化展演活动,丰富、创新活动内容载体,使优秀的文化作品更加深入基层、深入青少年,发挥文化教育和引导的积极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目前现状

长期以来,文化馆都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文娱活动、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也提供了活动场所,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青少年在学校教育外进行文化艺术以及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也是文化馆对基层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普及的职责内容之一。但是,目前许多基层文化馆对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的认识还很不足,同时缺乏如何开展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也因此造成了文化馆资源的巨大浪费。现阶段基层文化馆应大力加强对青少群众文化的服务研究,提升对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重要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青少年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差异性很大,传统的青少年群众文化形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基层文化馆也需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设施,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

三、存在不足

(一)场馆设施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建设面积上看,现有的文化场馆设施面积普遍偏小,不适合现代化的发展和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但是基层文化馆资金相对有限,在平台搭建、设备采购方面面临一定困难,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设备陈旧,缺少相关培训设施、设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尽管基层文化馆人員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各地基层文化馆在培训青年文艺骨干、编写教材和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面对数量众多的服务对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有些馆人员尚未配齐,组织结构不健全,加上基层文化馆专业人员有限,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需要时日,而引进人才更是面临编制等问题。

(三)活动方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青少年的需求差异性很大,传统的单一的青少年群众文化形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亟待开拓新鲜有效的文化服务形式,满足青少年群众文化的现实需求。青少年群众文化的结构发生变化,此前对青少年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重视不够,支持青少年精神文化的氛围还不够浓烈,对于课堂外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状况亟需得到改变。

四、创新的内容

(一)运行机制创新,提升管理內涵

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以优质的文化资源为龙头,以集约化、一体化也能做为主要形式,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打响品牌、创造优势、努力提升青少年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2]。完善广大青少年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础,拓展丰富青少年活动平台。更加重视文化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活动平台,增加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活动组织开展能够迅速高效。

(二)活动形式创新,丰富活动内容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3]。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青少年群众文化也要更加注重过程,注重突出校外公益文化活动鲜明的特色,为青少年提供素质拓展教育、音乐、舞蹈、美术等众多艺术特长的培训,充分发挥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文化艺术培训效果,例如以比赛促效果,积极举办各种青少年文艺比赛等形式,提供几种展示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浓厚氛围,使活动载体多元,和学校、社会力量合作合作,在载体设计、组织实施方面加大力度,拓展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

(三)人才队伍创新,打造专业师资

青少年群体文化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青少年群众文化方面人才的要求更加提高了。抓好青少年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师资力量势在必行:人才选拔方面,要求招考师资队伍年轻化,懂得年轻人心态;对现有人员来说,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让青少年更加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文化技能。

(四)因地制宜,突出地域人文特色,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例如,荣成市文化馆每年春节期间进行的“粉墨意趣——少儿梦想扬帆起航”,其中就包括了种类众多的青少年文化活动,组织少年儿童现场书画比赛、捏塑展演、少儿美术作品展等子项目;在暑假,开展“多彩暑期-夏令营系列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的非遗之旅、红色之旅及动手制作的艺术培训,让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世代相传。这些活动已经在当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发挥青少年主体精神,增强青少年主人翁意识

将青少年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让青少年朋友投身其中,在组织协调中,自觉担当先进文化的发扬者,使青少年在增加社会实践的同时,接受文化艺术的陶冶,能够更进一步吸引青少年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发展和推动需要多方面的合力,也需要多角度的发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玉平.关于发展青少年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2(3):278.

[2]刘新平.浅谈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学理论,2010(7):74-75.

[3]侯慧.浅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J].环球人文地理,2016(4):289.

作者简介:乔玉娟(1985-),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作者:乔玉娟

上一篇:电视生存移动网络论文下一篇:公立医院财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