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保险对策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的资金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概述了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详细分析了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保证保险对策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保证保险对策管理论文 篇1:

我国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不易获得担保和难获得银行贷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经营。贷款保证保险保障了企业的融资和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本文结合“银行+保险”合作经营模式和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助力这项业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贷款保证保险;融资;银保合作

信用保证保险具有融资增信功能,在促进企业及个人消费方面发挥作用,在发达国家已经与寿险和产险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在我国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以来国家频繁出台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但信用保证保险市场份额仍不到整个保险市场的千分之五。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崛起,出现了新型消费贷款发行主体,诸如电商平台、P2P网贷、小贷、分期购物平台等,出于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需要为客户进行信用增级,贷款保证保险的市场需求将被逐渐唤醒。而目前我国对这一产品的研究和认识滞后,实践创新需要相关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贷款保证保险的现状,提出现存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我国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现状

当前我国贷款保险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信用保险,即以银行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其受益人为银行本身,保险标的为所借出的贷款及其还款期限内的利息。当借款人不能正常还款时,由保险公司来归还客户拖欠银行的本息,保证银行资金不受损失。此时,保险公司获得银行让渡的债权,以代偿的贷款本息作为本金,按保险协议中约定的利率向借款人收取利息。另一种是保证保险,其投保人和受益人都为客户本身,保险标的为贷款时用于抵押的房产价值。

2.我国贷款保证保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银行和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表现为信用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失信者很少有制裁和惩罚措施,易产生信用风险。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库覆盖广度小,未与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企业没进入征信系统。同时,借款人承担保费和银行利息,其融资成本高会为了追求高回报被诱导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2.2银保合作不顺畅

加强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让这项新业务顺利进行,防止借款人从两者之间联系不密切的情况下从中发生不诚信行为。这种机构之间合作不顺畅表现为商业银行对已经办理了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客服放宽进入准则,有保险公司的兜底,银行赚取利息又不担心还款会乐于贷款给客户。保险从业人员为了业绩促成交易,为高风险的客户签订保险合同,在复杂的理赔条款上做文章导致保险公司真的要出险的时候并不能履行自己的赔付责任。同时,在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地位不对等,强势方易推脱责任。

2.3保险公司资信调查不够深入

推进贷款保证保险从前期的申请、核保、中期的放款,到后期的理赔和追偿,都需建立专门的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运用传统方式管理,过程控制中易形成风险漏洞,难以压缩管理成本,拓宽利润空间。经营管理中应注重资信调查方面和核保承保方面。资信调查工作对学识的要求较高。

2.4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重视企业融资方面,也出台了政策来支持企业的融资,但监管体系不完善,主要在于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不算成熟的保险业务,属于新领域,企业对于这项业务也处于观望状态,因此需要政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和结构上确保这项新业务的顺利开展。

3.发展贷款保证保险的相关建议

3.1优化社会信用生态环境

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优化能助力这项业务发展,降低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必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网络、电视、官方媒体等宣传失信人员未来信用生活的风险。营造良好诚信舆论氛围,促进企业和个人树立诚信。政府天然就具有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优势,所以可以发挥政府权威性的优势,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信息系统,出台具体的惩罚措施。

3.2理顺银保合作关系

银行利用大数据,聘请专业人员来设计授信额度和期限,确定合理贷款利率,比较方案选择还款方,在合同上明确履行各方责任。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要风险分级,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结合实际情况,联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保险公司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想要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客户的风险预测和风险防范,明确承保的责任范围。

3.3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

保险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不可为了合作忽视风险,充分考察借款人和银行双方的道德风险,明确银保双方权利和责任。与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并制定保密管理制度,不得泄露客户信息,实现银保优势的互补。核保、承保、核赔与理赔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实现人员和岗位的分离,提高各项业务流程的透明度。最后成立专门负责信保业务的管理部门,建立信保业务评估审议及决策机制。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核保政策、业务操作规范、产品开发与管理、合作方管理、抵质押物管理及处置、催收追偿、内部人员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3.4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

首先,限制保险公司中风险较大的经营行为,从源头上避免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例如不得以拆分保单期限或保险金额的形式,承保与同一融资合同项下期限或金额不相匹配的业务。其次,应要求通过互联网开展融资性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在官网显著位置对保险产品、保单查询链接、客户投诉渠道、信息安全保障、合作的互联网机构等内容进行披露;同时要求合作的互联网机构在业务网页显著位置对上述内容进行信息披露。最后,强制规定保险公司每年向银保监会及属地监管局报告本公司的信保业务的审计报告。包括保险业务管理制度、经营成果、赔付情况、承保关联方情况、再保险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消费者投诉及处理情况、以及合作机构的管控。

参考文献:

[1]陈帆,丁悦.贷款保证保险:国际经验与我国对策[J].金融经济,2019(10):41-44.

[2]王绪瑾,王翀.信用保证保险为民企保驾护航[J].中国金融,2019(03):33-34.

[3]刘炎明.贷款保证保险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5(10):122.

[4]王少群,劉浏.贷款保证保险融资调查[J].中国金融,2015(08):91-92.

作者简介:付佳睿(1997.2-),女,满族,黑龙江省海林人,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保险专业,研究方向:财产保险、养老保险.

作者:付佳睿

保证保险对策管理论文 篇2:

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 要】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的资金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概述了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详细分析了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问题;对策

一、贷款保证保险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企业投资的资金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增加了企业对资金的依存度。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降低投资风险,许多企业接受了保险公司推行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由于这种业务无抵押、时效快,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二、实施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现存的问题

1.投保企业信用等级和管理水平较低

现今,许多企业的信誉和管理的水平较低,他们无力承担保费,因而阻碍了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发展。据调查显示,一些企业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也不具备健全的财务制度、成熟的经营理念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这样往往会使企业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和流动负债,导致短期的偿债能力差,持续经营记录与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备,从而造成了企业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给企业的运营带来阻碍。此外,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以及运输费上涨等,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企业经营负担加重,盈利能力弱。

2.保险公司自身经营环节不够完善

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经营与管理,就会不利于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在经营中,要主抓三个环节:其一,是资信调查环节。资信调查工作对技术要求较高,必须要借助于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但是,保险公司却没有足够地储备这样的人才;其二,是承保核保环节。保证保险的公司一般都采用总部集中核保的管理模式,这样便使核保人无法准确地判别承保信息,增加核保风险控制的难度;其三,催收和理赔追偿环节。社会中不乏有些公司不按照合同要求付清债务,保险公司便会进行催收,当电话频繁催收无效时,便会交给催债公司操作,极易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产生,甚至引起客户投诉风险。

3.险种自身极易导致道德风险

实质上,险种自身的一些特点便决定了其导致道德风险。被保险人购买了这种保险,就相当于将自身的还款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而两者之间一般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就使投保后的被保险人降低了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可能导致道德风险。此外,由于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保险机构由于资历、经验不够,很难对企业或是借款申请人进行准确的信用评级,容易增加经营风险。

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政府部门也相当重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但是有的政策并未起到明显成效。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刚刚推行不久,企业无法正确地认识保险产品,也不太了解这项保险给企业融资带来的好处,仅仅依靠保险公司自行宣传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三、推动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策略

要想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平稳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制定一些推动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从减小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或是降低其经营成本出发,以减轻企业资金成本负担。还应推行商业性与政策性并行的发展模式,坚持对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其二,由于贷款保证保险的受益人是商业银行,因而有必要加强商业银行和保险各方的合作,并要求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不但化解银行承担风险和缓解企业融资难,同时也会有效分散贷款坏账风险,继而增加市场的公平性;其三,保险公司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①应积极寻求再保险支持,以提升公司信用能力,并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经营能力。②应充分重视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并完成好从产品设计到后续追偿全流程的风险管理。③对业务操作规程与保险条款内容进行合理地规范和完善,并明确约定现实中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其四,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估信息数据库,并确保其真实可靠,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四、小结

总的来说,发展贷款保证保险是有利于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但是,要想顺利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解决或是改善阻碍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银保合作不顺畅、信用风险较大等问题,才能使其为更多的融资难企业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刘海英.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武吉如.银保合作中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风险与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张东哲,窦小林.商业银行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初探[J].中国城市金融,2012,(6)

[4]庄慧彬.解决农村融资难题:贷款保证保险与贷款信用保险间的优劣分析[J].保险研究,2013,(3)

作者:李剑威

保证保险对策管理论文 篇3:

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相应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提供突破口。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证保险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3.143

目前,民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民营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据了主体地位。其以灵活性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发展势头。但是却也不得不面对一个致命的发展短板,即资金的短缺问题。为了摆脱这一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地进行融资,确保资金支持。

1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现状

目前,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并不丰富, 除了少数知名企业 , 一般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都不甚乐观。屈指算来,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不过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此外,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难以走出去,究其原因是我国企业外部融资体制的不健全。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体系是外部融资体制的关键所在,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信用保证保险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较短,目前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以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同时,随着国家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出台,各地都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谋求配合,以期通过不断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2011年,国务院出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考虑,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以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中小企业发展有足够的资金。但是,这一政策体系的实施细则却迟迟未见颁布,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并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数不胜数,但是国家还没有颁布针对这一行业专门的法律,甚至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导致其行为得不到约束,不能明确在担保活动中的权力和义务,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活动随意性比较强,没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体系,缺少对金额限制、流程管理等方面具体、明确的规定。

2.2 信用服务滞后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稳定性偏低、盈利能力较弱、偿还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再加上个别中小企业未获得更多的贷款等融资资金,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兴趣不高,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时积极性不高,信用服务滞后。担保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缺乏全面性,对中小企业的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同时,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其面临更大的风险,担保机构往往在定价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担保机构现阶段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担保模式进行运作,其盈利能力并不高。根据银监会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担保行业的整体担保费率一直保持在1.9%的较低水平,而且全行业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仅为2.1倍,利润空间非常有限,这也使得担保机构难以给企业提供完善的信用服务。

2.3 信用体系不完善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主体,其业务能力、担保资格决定着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目前,我国缺乏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评判。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事业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政策性事业,应该主要依靠政府出资举办,同时鼓励银行等相关机构积极进行捐助。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担保机构,有些还是由中小企业联合出资组建,其业务能力甚至是合法性令人怀疑。其次,缺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没有建立关于中小企业资信情况的信用评级体系,导致担保机构无法筛选出那些资信状况不佳的企业,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另外,没有及时保存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对于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也没有进行及时总结。

2.4 保险公司缺乏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由于担保行业准入制度、统一行业标准以及市场要求的缺失,再加上并没有专门的法律约束,导致担保行业在早期处于无序发展的不良状态,过分重视担保机构的数量和发展规模,忽略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这使得很多担保机构的担保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非常混乱,无法根据保前、保中以及保后的企业实际情况实施有力的管理措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于中小企业客户带来的风险、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其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政策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够,一旦面临危机很可能束手无策,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信用评估技术仍然是担保机构的薄弱环节,通常对于中小企业的评估跟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另外,担保机构还缺乏专业人才,这使得其在保前调查和项目评审等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存在诸多漏洞,难以实现对申保的中小企业进行有效地调查、分级、筛选。

3 利用信用保证保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3.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国家应该审视担保行业的现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提高立法的层次和效力,明确权利和义务,为信用担保涉及的双方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在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之后,要抓紧研究制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措施,以达到规范担保行业行为的目的,为中小企业申请担保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还应该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肃清信用担保环境,严禁不合法的担保机构进入市场。法律法规、实施办法以及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后如果不贯彻执行,等于一纸空文,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还应该强化监管力度,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主管、协管部门,并制定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日常管理计划,集中对法律明确规定的方面实施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者,要严格用制度说话,实施必要的惩罚。当然,管和罚并不是最终目的,促进担保机构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才是根本目的。政府的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这一条原则,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为担保机构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3.2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应该严格贯彻执行担保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和行业统一标准以及市场规范,按照法律规定对担保机构进行整顿,筛选去掉性质不合法、管理混乱、缺失管理制度体系的机构;同时扩大政府投入,积极谋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规范、高效的担保机构;开辟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服务板块,建立对企业客户的信用评价体系,深入到企业客户进行调查,规范审查流程和标准,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资产、财务状况、偿还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等相关情况。此外,还应该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记录企业客户的资信状况、申保历史、偿还情况以及违规情况。对信用档案要做到及时留存、准确记录、定时更新,以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客户的最真实最新的信用情况。各个担保机构之间应该实现数据共享,这样能进一步丰富企业客户的信用数据,同时也能减轻各担保机构的审查工作负担。另外,还应该在深入分析企业客户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额度、时限的担保,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予以拒绝。此外,中小企业在申请担保时也应该积极配合担保机构的审查以及信用评价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还要提高信用意识,积极主动维护自己的信誉,这样不仅能顺利获得担保,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担保机构应该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加强风险的内部补偿机制建设,可以通过丰富业务品种、拓宽业务范围实现。同时,还应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个包括专门的评审部门、核查部门、风险管控部门以及资金保全部门在内的完整的机构体系,合理分配权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流程规范,明确担保业务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既要注意保前的评审以及保后的追偿,也要注意担保业务进行中的动态监管。此外,还应着力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开发先进的评审技术,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实施有力的把控。要特别注意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客户带来的风险、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其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标准和排除风险的具体措施,未雨绸缪。

3.4 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的信用保证保险体系建设时间较长,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为我所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事业的发展。比如可以把目前有关部门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剥离和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并在这一机构下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政府风险基金。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上述机构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其所实行的措施都是确实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办法,我国应积极对此加以借鉴。

4 结束语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和保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的信用保证和保险事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服务滞后、信用体系不完善、保险公司缺乏对风险的管控能力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担保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对照相关问题,积极寻求改进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信用担保,解决其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 艳.中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2] 胡淑欣,李 元.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2(4).

[3]刘海燕.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12).

[4]陈华强. 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3(3).

[5]刘春,王晓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中国市场,2014(1).

[6]李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3 (12).

[7]李晓晖.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解决机制的探讨——基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角度[J].中国市场,2013(12).

[8]蔡平.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2(4).

作者:李剑威

上一篇:宋代学校教育体育论文下一篇:保险业产生和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