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2022-04-18

摘要:推进统一战线智库建设,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使然。随着《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实施,统一战线智库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应切实把握统一战线智库的性质定位,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培育统一战线智库研究品牌,不断推进统一战线智库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篇1:

“微阅读”时代社院图书馆建设思考

[摘要]“微阅读”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尤其是阅读习惯。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要在这一时代中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图书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关键词]微阅读时代 图书馆社会主义学院

随着新媒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文字信息的载体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微阅读时代。移动媒体与图书馆的融合是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媒体环境给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一、“微阅读”时代到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況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2亿,且电脑客户端向手机客户端迁移趋势明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微书评、微小说像滚滚洪流一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微时代”。

“微阅读”一词最早是栾轶玫发表的《微时代——从日本的手机小说谈起》一文中出现的。栾轶玫说: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近些年来逐渐展现,即媒介生产与消费都进入了“微时代”,内容生产是“微创作”,内容消费是“微支付”,内容体验是“微阅读”。之后,《新周刊》杂志总主笔闫肖锋在2009年9月发表《微阅读时代》里也主张这一观点:文章也好,书刊也好,要求更精、更短、更实用——读短东西成为偏好,一个微阅读时代来临了。2009年底,武霖斯等人亦提出反思:“微阅读”会否颠覆传统阅读方式。

与传统的深阅读相比,“碎片化”成了微阅读最明显的特征,具体体现为“时间的碎片化”和“内容的碎片化”。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利用边角、零碎时间阅读新闻、获取知识,微阅读使这一部分碎片时间得到了最有意义的充实;另一方面,身处在海量信息中,微博、微信、微小说等相比传统阅读更加有趣,也让等车、走路、吃饭的零碎时间更加丰富多彩。

微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习惯。人们借用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及时快速获得大量有效的知识和充足的信息资源,随时为自己“充电”。所以说,利用好微阅读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对于社院图书馆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二、“微阅读”与图书馆融合的必要性

在网络时代,各类网络移动平台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模式并使其发生变化,例如移动支付、信息分享以及即时交互等。同样,人们对于新技术应用环境的依赖性也有所增强。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方式逐渐被取代,利用移动技术的新媒体传播成为主流。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利用率降低,影响了图书馆自身功能的发挥,同时,图书馆资料信息资源分散、传播机构社会认知减弱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图书馆面临着发展上的新危机,对于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而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显。

近年来,从各种数据分析来看,图书馆用户的增加与移动新媒体用户的增加差距巨大。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应用等优势,使读者获取信息资源非常便利。一方面虽然新媒体对传统图书馆造成猛烈的冲击,但是图书馆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与新媒体的优势不谋而合,即快速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图书馆无法满足其需求。图书馆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拓宽资源受众的覆盖面。而与移动媒体融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并快速适应时代持续发展的需求。

图书馆与移动媒体的融合就是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性、互动化趋势,不断拓展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传播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传播以及利用率的提升,这同时也是网络信息汲取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媒体融合正在改变期刊的出版模式、风格、理论,同时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接收方式。社院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集散中心,要树立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提高社院图书馆信息中心作用,建立微阅读平台,为统战教育培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微阅读”时代社院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虽然现在对于微阅读的内容和作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微阅读的内容以娱乐性为主,信息性为辅,夹杂一些伪知识性的东西,甚至认为微阅读是一种败坏阅读风气的阅读,但是不可否认微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近几年,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在与新兴媒体融合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互联网思维不到位、平台建设跟不上形势,无法充分利用微阅读的独特优势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从转变思想观念、运行模式等方面认识到社院图书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从而逐步构建移动媒体与图书馆融合的微阅读环境。

(一)优化馆藏资源,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微阅读是建立在能够提供相当成熟完善的信息资源基础上的,社院图书馆近几年已经把信息资源的建设作为实现社院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基本保障。所以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实现微阅读,首先必须建设完善有社院特色的专题数据库。社院图书馆只有不断优化馆藏资源,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做好前期的保障工作,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可持续的微阅读信息资源。

在建设专题数据库时,不能盲目发展,要选好主题、突出特色,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资源,结合统一战线学科建设,科学地开发具有社院特色、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要有资源共享意识,可以借力建库、共求发展。即借中央社院已经开发出来的大统战系统、中共中央党校或地方党校的政党建设信息资源为地方社院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建立微信平台并大力推广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产生的流量消耗低、兼容性高和相对较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图书馆有几大优势:一是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及良好的交互性。2016年腾迅公布微信用户数量统计,其中微信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图书馆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性。二是构建及使用成本低。图书馆构建推广平台不需要花大量经费开发APP,用户也不必专门安装相关应用软件,低廉的微信平台构建成本非常适合社院图书馆。三是互动性强。微信是建立在一个私密性极高的闭环式交流的基础上,用户与用户间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实现实时交流。四是功能全面,推广性好。微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图书馆公众号可以向用户群发相关信息,订阅用户也可以提出问题由系统自动回复或一对一答复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可以进行信息资源二次开发,比如馆藏资源检索、图书续借、通知专题讲座等功能都可加入,这样可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微信平台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必须大力宣传推广。在申请微信公众号时做好注册申请工作,设计好名称、微信号、功能及推送服务各个方面,注意提高社院图书馆微信平台的辨识度。在建立时要突出社院的统战性质,这样在推广时才能更适合用户需求。

(三)全方位培养适应微阅读环境知识服务馆员队伍

信息化时代,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提供高质量知识化信息服务的前提。特别是知识快速更新的微阅读时代,要求提供微阅读服务的社院图书馆应注重对馆员过硬的专业素质培养,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情报学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造诣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胜任信息时代的需求。社院图书馆在管理上要转变服务理念,加强业务培训,由“被动式服务”向“嵌入式服务”、“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馆员应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既要掌握基础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目录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养成对统战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最新的信息资源的专业敏感性,为社院图书馆实现微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和关注“微阅读”的负面影响,形成合理的推送服務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微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方式顺应了“倡导全国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需要,但是由于微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内容呈碎片化多元化、阅读时可以自由选择等优点,使得它的优点又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其一是造成思维惰性。微阅读是利用零碎时间阅读,只是凭个人兴趣所致,从而使得阅读无法深入进去,阅读过程浅显简单,缺乏传统阅读的享受体验,思维深度达不到,也就无法真正体验到深入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其二是内容缺乏专业性。现在的新媒体阅读内容多元化,令人眼花缭乱,让人们的阅读走马观花,无法进入阅读状态,对于真正能提高各方面能力来说作用微小,也使这种阅读方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消遣。其三微阅读无法独立存在,只能作为传统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方式存在。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使微阅读成为人们紧张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们日常的正常交流,使得社会更加冷漠。随时随地的阅读,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社院图书馆为微阅读用户制定内容推送服务必须考虑的内容,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在微阅读时代,社院图书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遵循图书馆发展的规律,只有快速适应时代趋势,才能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作者:马玉燕

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篇2:

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实践探索

摘 要:推进统一战线智库建设,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使然。随着《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实施,统一战线智库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应切实把握统一战线智库的性质定位,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培育统一战线智库研究品牌,不断推进统一战线智库建设。

关键词:统一战线智库;问题;实践路径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4.019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推进统一战线智库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條例》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使然。

智库是现代咨询机构的形象化代称。作为有效的咨询服务机构,智库是储备和提供思想、决策方案的“仓库”,主要为现代社会的决策科学化服务[1]。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热潮中,全国各地组建了不同形式的统一战线智库,有的直接以“统一战线智库”名称组建,也有的依托原有研究机构加强建设;有统战部门与社会主义学院合作组建,也有民主党派机关与高校合作组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由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牵头组建的统一战线智库逐渐增多。但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就统一战线智库建设而言,“跟不上”“不适应”的主要表现有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等。

当前,统一战线智库适应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要求,亟需研究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在制定智库建设整体规划中,把握好统一战线智库的性质定位;二是如何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挥好统一战线智库的优势;三是如何培育统一战线智库研究品牌,体现好统一战线智库的特色。只有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统一战线智库才能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把握性质定位,明确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统一战线智库在性质定位、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和制度规范等方面,与传统体制下的学术研究机构不同。作为新时代的新型智库,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从制定智库建设规划入手,探寻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规律,找准自身性质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性、统战性和融合性。

(一)坚定政治性

政治性是统一战线智库的生存之基,也是统一战线智库的生命线。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统一战线智库要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辨析和引领,都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国情、省情和市情,不脱离决策生效的现实土壤,主动服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围绕现实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智库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充分发挥。

(二)凸显统战性

统战性是统一战线智库的立身之本,是统一战线智库的辨识度所在。统一战线智库无论在其重点研究领域,或服务对象和参建主体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统战”特色和较高的辨识度。统一战线本身就是一个大智库,凝聚好统一战线人才的智力资源是统战智库的重要功能。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组建的500余人的专家人才库,汇聚了省域内外、体制内外、海外的统一战线智力资源。该智库立足浙江实际,充分发挥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优势,智库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与浙江实践研究,省委省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和重大任务的政策研究,以及统一战线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研究。统一战线智库依托统一战线学科建设,积极促进统一战线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才能有效地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三)彰显融合性

统一战线智库往往由统一战线相关单位联合组建,具有鲜明的融合发展属性。统一战线智库只有采取开放融合、兼收并蓄的柔性战略,整合统一战线系统智力资源,形成叠加优势,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智库效能。如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是由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牵头组建,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和浙江大学承建,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省侨联、省民宗委及相关团体等十五家系统单位参与共建,体现了“大统战”的建设格局,也体现了统一战线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18位首席专家涉及的研究领域看,包括了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法学、公共政策、经济、金融和文化等研究领域。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建设主体之多、专家人才库成员涉及面之广,充分展示了统一战线智库融合发展的特征和统一战线智力资源广泛的独特优势,推动了多元主体的深度耦合。

二、创新组织形式,推进统一战线智库协同机制建设

智库组织形式的创新必然引发智库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协同理论为智库的管理方式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创新智库组织形式,完善智库协同机制,是提高新型智库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一)创新智库组织形式是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必然选择

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的组织形式,是立足统一战线的智力资源实际,着眼于资源的优化组合、研究平台的优势叠加、多元主体的协作并进,形成了具有鲜明统战特色的智库组织架构。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为整合高校优质智力资源,吸纳浙江大学与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共同承担统一战线智库的建设任务。在组织架构上,智库工作委员会为智库的领导机构,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负责智库建设工作;智库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负责智库日常运行管理;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和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为智库日常运行管理的具体责任处室。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智库组织形式的创新,能有效汇聚统一战线的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集成统一战线的智力资源。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经共建单位推荐组成的专家人才库,汇聚了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分属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家人才。智库专家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可以及时吸纳优秀研究人才。智库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定期举办智库人才培训班,对后备研究力量进行跟踪培养。

(二)建立健全内部协同机制,确保统一战线智库有序运转

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3]。协同机制是组织内部或相关之间形成的知识分享机制。统一战线智库作为跨部门、跨学科的新型智库组织,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相适应的治理方式,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协同机制,就会形同虚设、有库无智,无法实现科学有序的运转,其协同效应和整体功能也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中共浙江省委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必须加强省统一战线智库共建单位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

为推动共建单位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自成立以来,智库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审议通过《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章程》《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建设规划》《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项目管理办法》,设立智库专家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以统筹智库学术事务。为规范管理,还制作了智库工作委员会和智库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章,制定了印章管理办法。智库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召集共建单位负责人,通过办公室主任会议的形式,汇报年度智库建设情况,审议智库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

(三)构建外部协同机制,推进区域智库间的合作交流

推动平台载体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平台,是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为加强与国内知名智库的合作,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础理论上海(复旦)研究基地、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浙江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党委统战部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为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智库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省社会主义学院,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和协商,联合陕西、河北、福建、上海等省市社会主义学院,于2019年牵头成立了“陕冀闽浙沪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联盟”并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成立研究联盟,旨在联合各方力量,集结智力专家,联合开展研究。该研究联盟的合作内容主要有联合开展课题研究、联合举办学术活动、协同开展调查研究、协调推进科研促教等。研究联盟还建立了联盟秘书长轮值机制,负责联络协调合作各方的工作。

组建“长三角统一战线智库联盟”,是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建设规划中提出的举措之一。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及时把握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将组建“长三角统一战线智库联盟”纳入2020年智库工作计划,拟联合组建长三角统一战线系统智库联盟,协同推进智库发展。

三、培育研究品牌,提升统一战线智库的学术影响力

品牌即“标准化”和“规则化”,是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和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智库的研究品牌是智库核心价值、社会形象和成长能力的集中体现。培育研究品牌是智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型智库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依托统一战线特色学科培育研究品牌

智库的专业优势来源于相关学科的学术支撑。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重要法宝的系统化知识,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系统科学[4]。统一战线学是跨界融合的学科,涵盖当代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综合研究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错综复杂现象。因此,统一战线智库必须依托统一战线特色学科来培育研究品牌。中共浙江省委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结合我省统战工作特色优势,加强学科建设,深入开展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多党合作与参政党建设、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宗教与社会、中华文化与海外统战等特色学科研究”近年来,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不仅在品牌传播方面设计了智库标识,还以“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成果文库”为标识,整合各个研究机构的资源,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形成“参政党建设研究”“宗教与社会研究” “中华文化与海外传播研究”“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研究”等四个丛书系列,以此推动研究品牌的培育。

(二)依托智库各类研究载体培育研究品牌

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智库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认可度。新型智库大多借助智库皮书、智库专报、智库论坛等研究载体,转化研究成果,推动咨政建言,提升学术影响力。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也不例外,在智库组建之初,就策划推出《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蓝皮书》的研究载体,以期通过智库蓝皮书,定期持续发布浙江省统一战线各领域理论政策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首部《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蓝皮书》,填补了国内统一战线系统智库皮书研究的空白,引起省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统一战线领域的高度重视。该智库以《咨政参考》内参为载体,常年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咨询。如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时围绕疫情防控次生风险及可能引发的疫后风险隐患,围绕如何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省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诸多选题,组织智库专家学者开展疫情应对专项研究,有12篇咨政研究成果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依托智库研究机构培育研究品牌

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隶属的研究机构主要有: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华文化研究中心、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等。依托智库各研究机构组织的智库论坛、学术研讨会、年会等,可以有效促进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这也是智库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各研究机构,发挥智库协同机制作用,每年定期与省内外高层次研究机构联合,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或论坛,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为统一战线智库塑造研究品牌、提升智库学术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永年,等.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5.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15(4).

[3]张伟,黄相怀,等.智库协同创新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13.

[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J].光明日报,2014-01-04(01).

责任编辑:杨绪强

作者:赵蕙兰 范例

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篇3: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统一战线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统一战线学还没有纳入国家学科。本文研究统一战线学列入国家学科的可行性,探讨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基本条件、基本路径。

关键词:统一战线学;国家学科;可行性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统一战线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统一战线学还没有纳入国家学科。本文研究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可行性,探讨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基本条件、基本路径。

一、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内涵

2011年1月,我在《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弄清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国家学科

1979年11月14日,朱荣提出了“国家学科”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国家学科呢?我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学科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或者备案认可、反映国家水平的学科。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设立的学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委会1992年首次发布、2009年首次修订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共设数学、农学、基础医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教育学等62个一级学科,数学史、农业史、医学史、工程数学、马恩列斯思想研究等676个二级学科,演绎逻辑学、农业科技史、系统解剖学、标准原理与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等2382个三级学科。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学科。国务院学委会、教育部审批印发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学位[2011]11号)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这13个学科门类和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数学、力学、作物学、基础医学、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等110个一级学科。这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学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同时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分为金融、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军事、工商管理等39个二级学科,这是学位授予单位报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备案、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

3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的学科。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设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统计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民族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管理学这24个一级学科及其相应250个二级学科。全国教科规划办、全国艺科规划办、全军哲学社科规划办分别设立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一级学科及其相应15、8、15个二级学科。

4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纳入的学科。2004年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已经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学科,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文学等重点学科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学科。目前国家自科基金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码》中设立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8个部类、86个一级学科、973个二级学科、1654个三级学科。

6 国家科技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门设立或者认可的学科。

(二)什么是统一战线学

1985年6月30日,林志宽就提出了“统战学”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统一战线学呢?我认为,统一战线学即统战学,是关于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由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等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

1 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对象是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统一战线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是哪一种社会政治力量独有的专利。统一战线不等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其他社会政治力量也有统一战线。因此,统一战线学研究的统一战线发展规律,要以整个人类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研究统一战线的特殊规律,而且研究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研究统一战线的普遍规律。正如历史学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研究中国共产党史、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史,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特殊规律,而且研究亚洲史、世界史,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一样,我们不能把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作狭隘的理解,把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尽管这是我们研究统一战线学的重点),否则,这不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总结和吸取古今中外统一战线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全面深刻地揭示和把握统一战线特别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

2 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是由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等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的。我在《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一文中阐述了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描述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里,我补充一点,就是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统一战线学的有关分支学科发展的实际状况,可以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参政党建设理论、人民政协理论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中独立出来,纳入统一战线学原理,排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之后、统一战线方法论之前。

3 统一战线学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我在《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一文中阐述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学科性质,强调了统一战线学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并于2012年9月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的“李维汉统战思想研究暨统战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作了交流,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赞同。在这里,我作一点修正说明:把统一战线学归属政治学的二级学科是就目前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发展实际状况和《学科分类与代码》而言的,不排除将来条件成熟时上升为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之下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也不排除在国家学科中有不同的学科定位,例如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为政治学的二级学科,而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码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中上升为一级学科,正如中国共产党史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为历史学的三级学科,而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码表》中上升为一级学科一样。

(三)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内涵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就是把关于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由若干分支学科组成的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或者备案认可、反映国家水平的国家学科。

1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委会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具体说来,“建议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委会在适当时候把包括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和统一战线学其他学科这五个三级学科的统一战线学作为政治学的二级学科纳入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置于行政学之后和国际政治学之前,其学科代码为81040,国际政治学的学科代码相应地变更为81050”。统一战线学只有纳入《学科分类与代码》这一国家标准,才能谈得上基于统一战线学这一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为统一战线学的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2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务院学委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具体说,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务院学委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归属法学门类,列为一级学科,置于公安学之后,其学科代码为0307;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国务院学委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列为二级学科,置于艺术之后,其学科代码为1451。

3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具体说,把统一战线学作为一级学科纳入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置于政治学之后、法学之前,统一战线学下设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统一战线学其他学科等5个二级学科,其代码分别为TZA、TZB、TZC、TZD、TZE。

4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学科。

5 把统一战线学的有关学科纳入国家科技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门设立或者认可的学科。

二、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重要意义

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健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需要

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努力,统一战线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统一战线学还没有纳入国家学科,还没有成为国家的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和重要实践问题分散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宗教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中,统一战线学在国家学科中还没有“统一战线”。这种状况,既“与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与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也与统一战线学已经成为中国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与统一战线学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是统一战线学已经成为中国一门独立学科的实至名归,是统一战线学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实至名归,有利于健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二)提高统一战线学学科化水平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提出“把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切实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国广大统一战线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统一战线学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门独立学科。但是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化水平还不够高,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等学科研究比较多,而对统一战线学的其他学科研究比较少,即使是对多党合作、参政党建设、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等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学科化水平问题。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有利于加强学科规划,整合研究力量,提高研究水平。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

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和重要法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以及实现合作共赢中担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爱国统一战线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加强对统一战线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服务。

(四)加强统一战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作风优良的统一战线人才队伍。据测算,目前全国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党外人士以及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超过1.2亿人;在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统战部门、人民政协、有关人民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统战系统干部超过60万人。这些党外人士和统战干部需要统一战线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已经超过2000万人,公务员超过700万人,他们需要多党合作、人民政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知识,从而需要大批从事统一战线学教学科研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提出“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必修课程。把多党合作、人民政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统一战线知识列入国民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充分调动广大专家学者和其他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作风优良的统一战线人才队伍。

(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的需要

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决策咨询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根本在加强正规化建设,核心在推动学科建设。没有统一战线学的主学科,就没有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亟待加强”,强调“推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对于社会主义学院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部门的协作,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推动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形成方向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素质、办学综合质量,切实加强正规化建设,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政策宣传服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条件

(一)统一战线学已经形成学科,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统一战线学要纳入国家学科,首要的基本条件是统一战线学已经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如果统一战线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那么就谈不上纳入国家学科。纳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委会颁布和实施《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这一国家标准中的62个一级学科、676个二级学科、2382个三级学科都是已经形成的学科,而对于成熟度不够或者尚在酝酿发展有可能形成学科的雏形则没有收录。此外,无论是纳入国务院学委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中的学科、国家哲学社科规划办印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中的学科,还是纳入国家自科基金会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码》中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学科以及国家科技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门设立或者认可的学科,都是已经形成的学科。统一战线学已经形成学科,理由在于:一是统一战线学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对象是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二是统一战线学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是由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等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的;三是统一战线学具有专门的研究方法。例如,“求同存异规律是统一战线的根本规律”,“求同存异的方法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法”,也是统一战线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二)统一战线学已经形成有关专家学者群体

与统一战线学已经形成学科体系相适应,主要在全国和地方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主党派、工商联、统战部门、人民政协、有关人民团体等单位部门,从事多党合作、人民政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等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教学科研的统一战线学有关专家学者已经形成群体。据测算,全国统一战线学有关专家学者不少于1万人。

(三)统一战线学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相继恢复建立,在统一战线学的领域或方向内,开展了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和地方各级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部门纷纷成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多党合作历史研究中心、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研究中心、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统一战线学的有关活动。

(四)统一战线学的有关出版物大量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学的有关专著大量问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仅1979-2000年期间,出版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多党合作、非公有制经济、民族、宗教、知识分子、“一国两制”、海外统战等专题的统一战线论著2100多部;统一战线学的报刊大量问世,中央和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多家出版发行,《人民政协报》、《团结报》、《中国统一战线》、《中国政协理论研究》等许多统一战线报刊出版发行;根据中国知网搜索1979—2012年以期刊、报纸、年鉴、成果、国内会议等14个跨库选择为范围、出版全文涉及“统一战线”的文献超过21万条。

(五)社会对统一战线学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

有人测算,“目前全国统战部门每年需新进2000人”。由此推算,全国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政协、有关人民团体、社会主义学院、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部门每年需新进统一战线学人才不少于2万人。如果加上民宗侨台、外事、组织、宣传等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街镇、社区等基层需要统一战线学知识的人才,那么更是数不胜数、难以估计。

四、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基本路径

(一)成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机构

建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成立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工作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日常工作,设立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专家组,负责起草、修改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论证报告。

(二)拟定和报送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论证报告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审议的基础上,起草、修改、拟定并向中央统战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委会、国务院学委会、教育部、国家哲学社科规划办、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报送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论证报告,争取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三)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全国地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

借鉴湖南省率先“把统战理论研究作为社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的成功经验,全国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争取统战部指导、宣传部支持、社科规划办赞同,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以促进在全国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

(四)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社科院所、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计划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社科院所、高等院校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按照中央关于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列入重要教学内容、社科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把统一战线学纳入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加大对统一战线学的教学科研力度,既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人才支援、理论支撑、智力支持、舆论支点,也为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创造更好条件。

(五)加强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联系协作

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人民政协等单位的联系协作,充分发挥他们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特点和优势,利用会议座谈、专题调研、提案议案等形式,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献策出力,形成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强大合力。

(六)加强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研究宣传

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加强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社科院所等单位的联系协作,运用会议研讨、项目研究、新闻报刊、网络媒体等平台,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的研究宣传。争取创办《统一战线学研究》学术期刊。全国和地方可以根据社团管理有关规定成立统一战线学研究会,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学的学术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林华山

作者:罗振建

上一篇: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医疗侵权责任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