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业营销影响论文

2022-04-1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认识与分析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又如何应对与调整?这是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经济企业营销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济企业营销影响论文 篇1:

消费者文化对企业组织边界的影响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李怀斌(2004)对企业组织边界的划分,探索性研究了后现代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后现代消费文化影响下的消费者的行为,分析部落营销如何突破营销阻碍,取得消费者信任和忠诚,降低获得消费者资源的难度,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边界。

[关键词] 企业组织边界;后现代文化;部落营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43

0 引 言

企业组织边界问题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管理学议题,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组织边界一词最早出现于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科斯认为,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对比。如果市场的交易费用小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则企业边界扩张;如果市场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则企业边界收缩。这段话引申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边界为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点。目前对于企业组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4类:第一大类是认为企业组织边界并不是确定的,许多学者认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这种半市场化半科层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弥补企业与市场两种独立组织结构的不足,有助于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吸收资源并增强灵活性、降低风险。但李怀斌(2004)认为客观存在的企业边界应有三重。一是企业内的法律边界,由企业所有或自有的资源要素构成,包括科斯所说的边界或上述母公司内外边界所涵盖的各个企业。二是企业外的经济边界,由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群体和其他可利用资源构成,包括上述集团外边界的各个企业。三是企业外界,由市场各个要素和一切资源构成,包括各个完全独立而且与本企业无固定关系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大类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组织边界问题,如虚拟组织、中间组织、行政组织、行业组织等边界问题。第三大类主要研究组织边界存在、确定和突破问题。第四大类影响组织边界因素,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因素对组织边界的影响,而对文化因素对组织边界的影响缺乏关注,尤其是未曾有人研究过后现代文化对组织边界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理论空缺,本文以深受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的部落营销为例,探索性揭示文化因素通过改变营销范式,进一步改变企业组织的边界。

1 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 年代,并于70-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最先来源于艺术和文学批评理论,但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刻,发现这一抽象的名词对于整个社会生活都适用,包括哲学、心理学乃至社会情境。在社会情境中,这种后现代主义的风潮并不是独存于欧美发达国家,也波击和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市场格局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不确定性、模糊、速变使得人们感觉到未来不可控制,强烈不安使得人们不再轻易对他人建立信任并做出承诺,而这与后现代人生活游戏规则相吻合。在后现代人生活游戏中, 明智的策略是,使每个游戏变短,使游戏缩短意味着:警惕长期的承诺;拒绝坚持某种固定的生活方式;不再献身于唯一的职业;不再宣誓对任何事、任何人保持一致与忠诚;。而在这种客观环境背景下,为了避免今天的投资变成明天的负债,人们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已经无法跟上现实变革的速度,人们不再相信“科学”的实用性,反理性、反权威的思潮此起彼伏。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去旅游、求学或定居以及欧美影像、报刊涌入我们的生活,欧美的文化和价值观,特别是能彰显个性的后现代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一代所接受。具有这种后现代主义特征行为的人存在于不同的阶层和年龄阶段,但以八?后和九?后的年轻人为主,在学校里,他们不再将前人创造出的知识奉为“金科定律”,上课的时候对老师讲授知识不以为意,有些时候对那些经过严格论证和推理的知识体系具有强烈的排斥和厌恶的情绪;性格上,情绪化、感性、自我意识强,他们行为较多地依从于自己的直觉和感受,较少受到他人经验和劝说的左右;生活中,他们追求一些超现实的东西,对那些不真实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如虚拟网络、科幻电影等。价值观上,追求享乐主义,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对物质具有强烈欲望,很多时候追求商品本身就是目的。同时,琳琅满目而又良莠不齐的商品充斥于人们生活,加上黑心商家一次次的欺骗,人们的消费权利意识开始觉醒,不再被营销者各种营销手段所迷惑,消费者势力更加强大,要求企业按照他们的意愿生产和销售。

2 后现代消费及部落营销

后现代主义消费正是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渗透的结果,反理性、超现实、享乐主义、善变都体现在后现代主义群体的消费行为过程中。首先,在后现代消费群体中,消费者处于主动地位,而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消费者是主体,他们不仅通过消费这种商品来表达自我,与其他消费群体区分开来,同时在这个消费群体中,商品能表达他们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是接纳该商品的唯一理由,他们不再是营销者创意的跟随者。其次,在这个消费群体里,消费商品不仅是为了得到商品的功能性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认同,很多时候商品成为是一种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群体成员因为具有相似的情感而消费相同的产品,因消费同样商品而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最后,消费群体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因对消费商品情感或爱好相同而聚集在一起,但消费群体中的成员会因对商品的情感发生变化而离开,同时消费群体也会有自己生命周期,有些消费群体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则会非常短。这种由后现代的消费群体的组成,通过相似或者相同的消费活动获得认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并形成独特的部落文化和部落礼仪的消费群体称之为消费部落,这些消费部落注重消费体验、符号象征和情感依赖,它比现代社会中的正式组织或文化权威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因此,直白地讲,对消费部落展开的营销活动称之为“部落营销”,指导营销者如何对“消费部落”建立品牌或者进行其他营销活动的一套基本原则是后现代营销范式的重要内容。

3 后现代消费文化如何影响组织边界

依据李怀斌(2004)对组织边界的划分,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组织边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经济边界上,即影响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群体和其他可利用资源构成,包括上述集团外边界的各个企业,而不是以产权为依据划分的法律边界和企业外界(由市场各个要素和一切资源构成,包括各个完全独立而且与本企业无固定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一步说,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外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在后现代文化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消费行为而使得企业经济边界发生了变动。

根据李怀斌(2004)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定义,企业的经济边界的扩张或收缩取决于企业从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取资源的多少,即获取资源多,企业经济边界扩张;获取资源少,企业经济边界收缩。而企业获取资源量的大小由两个方面制约:一是外部利益相关者蕴含的资源量的大小,二是获取的难度。消费者作为企业外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本身蕴含的资源量是无限的。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企业利润的最终来源,企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期达到赚取利润的目的。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终点。虽然消费者本身资源量是无穷的,但是在一定经济水平和营销努力下,消费者释放出的消费能力,或者说是企业可开发的消费者资源则是有限的。另外,消费者资源的获取难度不仅与社会当前的营销技术水平有关,还与消费者本身有关,如消费者自我意识程度、消费者受营销者营销活动影响程度,以及与营销者合作意愿程度等。影响消费者释放出的消费能力和获取消费者资源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视角,分析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特别是对消费者释放消费能力和营销者获取消费者资源难度的影响。

后现代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后现代消费群体表现出的反理性、超现实、善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销者获取消费者资源的难度。后现代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反理性,使得营销者无法遵从过去循规蹈矩的营销策略,其不按常理出牌的消费行为明显增加了营销者进行营销活动的难度;而其超现实消费理念对营销者营销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天马行空般的消费需求使得营销者必须突破常规,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满足消费者愿望;后现代消费群体的善变又进一步降低了营销者对其行为的可预测性,使得营销者营销策略必须富有弹性,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消费者要求的多变性。因此,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会被企业的营销者及其营销行为所轻易左右,营销者要想获得其合作难度明显超越从前,由于营销者对后现代消费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减弱,降低了企业从消费者中获取的资源量,企业经济边界也呈收缩的趋势。同时,后现代消费群体的反理性、超现实又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机会,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对物质狂热的追求,甚至对某些商品追求本身就是目的,这种享乐主义理念释放出巨大消费能力,增加了企业可开发的消费者资源量,明显扩张了企业的经济边界。所以说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营销人员可开发的消费者资源量,扩大了企业经济边界;另一方面降低了营销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缩小了企业经济边界。可见,企业扩大经济边界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后现代消费文化所带来的营销阻碍,获取后现代消费群体中释放的巨大消费能力,而部落营销为企业营销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后现代群体的反理性和善变透露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较低的与营销者合作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消费群体对企业营销者和营销活动信任度的降低,不再轻易受企业营销活动或信息所左右。针对这一特点,部落营销的企业一改昔日高高在上、引领消费者的做法,而是放低身段,成为一个个后现代消费群体(部落)活动的支持者,参与到消费群体中,根据他们所需要的、所想表达的生产商品,取得了这些消费群体(部落)的信任,让他们相信企业的商品能够帮助他们诠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或精神,使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对企业及企业产品保持高度的忠诚。同时,实施部落营销的企业也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后现代消费群体所释放出的消费能力已超越过去所有普通的消费群体,虽然他们行为难以预测,需求变化多端,但是正因为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情绪化,使得他们在消费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较少(特别是价格因素),只要能够表达他们情绪和欲望就好。其次,企业成为消费群体的一部分,直接聆听消费者的声音,获得的消费者信息是最真实、可靠的,是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部落营销突破了后现代消费群体给营销者带来的阻碍,降低了企业获取消费者资源的难度,最大限度地发掘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稳定了企业消费群体,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经济边界。

4 理论贡献及未来研究方向

企业组织边界作为研究组织结构重要的组织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推理演绎方法,依据李怀斌(2004)对企业组织边界的划分,探索性研究后现代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后现代消费文化影响下的消费者的行为,分析部落营销如何突破营销阻碍,取得消费者信任和忠诚,降低企业获得消费者资源的难度,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边界。未来研究需要从目前实施部落营销的企业中获取数据,证实本文的推测,进一步提升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英]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 李静韬,译.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2.

[2]林志扬, 林泉. 未来企业的组织边界会消失吗?[J]. 经济管理, 2007(3):28-33.

[3]张冉. 行业协会组织边界与组织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价值网络的分析[J]. 财经论丛, 2007(5): 90-95.

[4]刘小玫, 童亮.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跨组织边界的知识管理初探[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10): 57-59.

[5]李怀斌, 于宁.企业边界漂移假说及其经济学阐释[J].经济研究参考, 2004(93).

[6]梁威.后现代消费部落及其消费特征初探[J].商业经济,2004(3).

[7]杨艳.后现代社会的关系营销——部落营销[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田敏

经济企业营销影响论文 篇2:

企业营销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认识与分析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又如何应对与调整?这是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公关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一些企业的营销和公关活动不能只靠关系网,而是应该依靠信息、信用、契约等市场经济的手段来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1.网点销售。即通过建立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点来促进销售。譬如可以采用经销、联营等方式扩大销售等等。

2.示范销售。即通过技术讲座、实物展销、现场示范与表演、试看、试穿、试用等方法,以此来吸引顾客。

3.走访销售。即企业通过走访方式,在顾客不用出门的情况下,能够了解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企业根据消费者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产品,迅速开发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新产品,使企业的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得以提升。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营销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随着Intelnet和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完善,一个全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即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指利用联机网络、电脑通讯和数字资源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它是建立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新的营销技术,是在现代消费者价值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基础之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网上购物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绝对的主动权,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广泛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料和实物照片,甚至还可以广泛征求网友对产品的看法,通过比较分析,最后不受任何干扰的作出自己的购买决定。

此外,由于资源共享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连销企业大量出现,使得企业营销和消费者购物更为便利。勿容置疑,大型连锁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与管理资源,能够建立遍布全国的订购系统,从而有效地开展大规模市场营销活动。所有这些优势,对于单个企业而言是无法比拟的。而同类单个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联合起来,建立与连锁相类似的营销体系。

当然,应该看到网络营销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譬如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这是影响网络营销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此外,每隔一段时间爆发的计算机病毒也是影响网络交易正常进行的毒瘤。因而,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一步改进和不断完善期货交易,也是应对现代市场经济挑战的积极有效地营销方法。期货交易是一种买卖标准化期货的交易,这种交易是由回避价格风险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愿意承担价格风险以获取利润的投机者参加,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进行的。但是,应该看到,期货交易也会使产品有套牢的危险及其它不可控制的风险。因此这就更需要企业营销人员懂得如何解会等专业知识。

三、有效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

1.企业的营销活动有其自身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市场营销以后的服务意识和更为完美的质量观念。一个现代化营销是否成功,并不是完全看出售了多少产品,而应更注重质量和服务。企业,只有从质量、服务和创新上提升产品,才能赢得用户的的青睐,才能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里特别需要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Jb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

2.企业的市场营销要以质量为本,立足长远打造企业全新的形象。从某种程度来讲,企业的营销同时也是质量营销,企业只有以过硬的质量和优良的服务意识,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如果只是以大量销售机构和人员,展开大规模的广告攻势,只能获取短期的效益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不可能坚持长久。

企业的质量理念,表明的是企业和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力,它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警句上,还体现在员工在工作的实际行动;不仅体现在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建立运行上,更体现在提供给社会和用户的产品和服务上。

作者:李祥琴 宋丽华 严 淳

经济企业营销影响论文 篇3:

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诚信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对当今营销从业人员的诚信行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他们丧失诚信的一些内在和外在原因。营销人员的诚信对企业的经济以及文化影响至关重要,应对当前我国企业营销从业人员中的诚信缺失,分析了营销从业人员中的不诚信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高校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一、影响当今营销人员诚信的三大要素

1.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商业信用关系混乱,欺诈赖账,偷税漏税,盗版侵权等屡见不鲜,社会公信力严重下降。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了一部分营销人员的诚信天平,助长了一些营销人员丧失诚信行为的发生,对于营销欺诈、丧失信用等行为感到“理所当然”,同时部分营销人员的欺诈行为又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群体队营销从业人员的信任。

2.利益的驱动。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追求经济利益本亦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或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私利而损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利益。有些企业营销主管为了片面追求销售业绩,为了实现本部门业绩的最大化,不惜牺牲公众利益,暗示或授意营销人员欺骗造假,而许多营销人员为了拿到丰厚的销售提成,或屈从于单位销售主管的压力,将职业诚信置于脑后。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对这样的行为争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导致目前营销从业人员丧失诚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营销人员诚信意识淡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营销人员缺乏诚信意识,对营销诚信知之甚少,这与我国营销人员诚信教育比较落后不无关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遵循的营销从业人员诚信教育规范,只有一些零散的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于营销法规中。高校营销人员诚信教育滞后是造成我国营销人员诚信意识淡薄的又一主要原因,只注重业绩、忽视诚信道德素质培养的营销培训体制亟待改革。

二、当代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诚信素质分析

1.坚持爱岗敬业。这是营销人员诚信从业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营销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企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营销岗位职责,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杜绝商业欺诈和商业犯罪行为的发生。

2.坚持诚信守道。诚信要求营销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道要求营销人员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因此,建立健全营销人员的诚信体制,培养营销人员的诚信品德是事关营销队伍建设和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重大问题。

3.坚持营销原则。工作中,营销人员有时需要牺牲局部与个人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而去得罪客户。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4.坚持公平公正。公正的本质体现为合理性,对一些营销业务的处理必須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诚信规范的要求,也是营销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

三、加强高校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的措施

1.家庭、学校、社会诚信教育相结合。改变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需要学校诚信教育与家庭诚信教育、社会诚信教育保持一致,相互衔接。因此在对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必须强调: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学校”。学校是大学生接受系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从社会获取的信息量常常超过从学校教育工作者方面获取的信息量,更是其家庭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社会在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2.诚信理论教育与诚信实践教育相结合。

(1)充分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理论。既要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高度讲透诚信品质的必要性,又要指出在社会营销信用水平普遍不高,信用制度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加强营销专业大学生自身诚信品质修养的紧迫性。同时,理论教育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两课主渠道中的所有形式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问题上,首先应回答诚信作为道德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内涵的变革,它的价值与地位并非是今天才被人们所发现与重视,作为一种社会的需要,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别需要。

(2)加强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寓诚信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喜欢活动,如果把营销实践活动与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就有可能使诚信教育的效果得到提高。开展营销诚信实践教育要因时因人而异,如在低年级营销大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在高年级大学生中,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营销名家来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开展以诚信营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组织对现实营销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切实感受诚信营销与成功的相关性,从而培养营销专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

(3)加强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建设。对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约束,更要靠加强管理来保障。诚信不是一种道德指数,对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指望简单地提倡诚实、利他和信守承诺就能让他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机制是保障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的制度保障。在借鉴国外高校对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国内许多大学通过让学生签署诚信保障书、举办诚信实践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等措施来加强对营销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作者:吴 凯

上一篇:幼儿体育活动开展论文下一篇: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