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20

内容摘要:我国英语教学中对母语文化的忽视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造成“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本研究将测试、访谈与问卷相结合,以江苏省某市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150名学生和英语教师及江苏省通行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面入手,调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状,探究母语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影响,提出可行性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义务教育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义务教育英语教学论文 篇1: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困难点及出路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推进,我国的经济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英语作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的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城乡差距大,农村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笔者就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教育;义务教育;英语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国留学、贸易外交、出国旅游等社交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学习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反观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过于传统性,且师资力量过于薄弱,教师能力有限,使得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普遍水准较差,具体原因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 中小学英语教学任务反差过大

新的教育改革明确规定,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课。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性,此政策对于偏远的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却无法实现。根据笔者收集的信息来看,荆州地区许多乡镇小学都有英语教学,但是其开设的英语课堂,每周只能安排一堂课,且无任何考核与考试,使得英语课程成了鸡肋,和体育课、自然学科等几乎没什么两样。因此,小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几乎为零,使得他们进入中学后,对英语教学的负荷过大,无法马上接受繁重的课程,中学老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而然就加重了。

二、 师资短缺,力量薄弱

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村英语教师至少60%左右的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多都是“半道出家”,这些所谓的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学知识,很多课程的教授都是通过教材的照抄照搬,甚至有的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而不得已上英语课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简单来说这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其量也就初中的水平,可想而知一个未经过专业英语培训的,无法正确的进行口语发音,自学能力有限的英语教师又怎能培训出符合我国当前英语教学标准的合格学生出来呢?当然,不能因为这部分原因就否定了我国英语教师成就和水准,虽然他们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是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使得他们有着丰富的“应试”经验。

随着新教育的改革的实行和推进,很多地区的学校加大了英语教师的考核和筛选,但是这些英语教师暂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对于英语教学《标准》的要求,和国外的英语教学水平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标准》要求我国的英语教师能够有效的利用自身所学的英语知识水平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英语夏令营、课堂教学等活动,能够即兴的运用英语知识来举办教学讲座和发言,教学过程中,语法表述自然,语速适中,语音语调表达准确自然,能够流利地和外籍人士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等等。因此根据《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我们应该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农村初中现有英语师资力量仍然是非常薄弱的。

三、 教学设备、观念和方法落后

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很多地方的教学设备相当落后,甚至只依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来教学,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条件使用录音机、磁带,更谈不上使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材料了,正是这种落后的教学设施,使得我国的小学生英语知识异常薄弱,在进入中学后无法适应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于是破罐子破摔,甚者开始厌恶英语这门学科。

我国农村英语教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外出学习的机会,自身自学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使得这些中老年教师过分的“安于现状”,授课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讲语法、背考点”,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使学生们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大大地阻碍了他们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传统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英语教学不能脱离母语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离不开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管是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还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课程都离不开我们的母语。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总要习惯性地将所学内容翻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其中含义,却无法直接使用英语思维去体会内涵。甚至为了方便记忆,很多初学者喜欢在英语单词上方标注中文单词,以中文单词发音来熟记英语,这就是所谓的Chinglish——中式英语,试问这样的英语发音真的能准确么?

(二) 英语课被上成语法课

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无法运用英语的思维去理解一篇文章,更别说用英语来进行语法交际了。就笔者所经历来说,我们的英语教师习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语法讲解,注重对语法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英语思维的培养。很多在职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不得不选择英语进修,毕业时却无法使用英语进行论文答辩,还是习惯性的将英译汉,再用汉语的意思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难免会将英语课上成语法课。

(三) 强化英语知识的教学,疏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析研究我国近几年的英语传统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都习惯性的把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疏忽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中学生在初入中学起就带有对学习英语的抵触行为,中学的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时候就不应该以传统的教授知识来以身带教了,而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利用英语思维来理解课程内容,会让他们发现其中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学习英语的效果。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有法可循,但是教学方法却没有局限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更应该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针对我国目前的农村英语教学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注重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学校方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功底和教学能力,学生要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晓燕.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活动课的创新[J].考试(教研),2011(5):11.

[2]林琼.在英语活动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9-60.

[3]单连云.三年级英语学习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

何桂林,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作者:何桂林

义务教育英语教学论文 篇2: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英语教学中对母语文化的忽视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造成“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本研究将测试、访谈与问卷相结合,以江苏省某市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150名学生和英语教师及江苏省通行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面入手,调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状,探究母语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影响,提出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母语文化 “失语症” 义务教育 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仍以英语主流文化为主,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英语的文化内涵,而对母语文化越来越忽视,更不用说用英语表达。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失衡导致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表达,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困境,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吕海波,2006)。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母语文化的忽视,导致学生不了解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造成“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该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必须同时兼顾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向士旭,2015)。本研究将测试、访谈与问卷相结合,调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状,从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母语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弥补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将有利于正确认识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外语教学的目的也不断转化,从注重培养外语技能到交际能力,再到现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不断提高,基本经历了文化教学完全被忽视、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三个阶段(闫文培,2007)。国外文化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分割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文化教学的探讨主要涉及教不教,教什么,如何教三方面的内容(胡文仲&高一虹,1997)。学界近年来从理论到实践都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给予了特别关注,我国现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到更加深入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言与文化研究出现了一股“文化热”,90年代后,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语言文化研究不断开展,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问题(王宗炎,1993;高一虹,1994)。近年来,国内对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研究重点除双向互动问题外,大多集中在“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调查,及对其具体的导入方法上(从丛,2000)。

对于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的讨论,已有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基础教育领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以江苏省某市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150名学生和英语教师及江苏省通行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师的教学信念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教材中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点进行统计,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进行测试、访谈与问卷调查,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测试、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面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在江苏省某市一校的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各选两个班的学生和英语老师及其英语教材作为调查对象。第一,通过对教材中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点的出现语境、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问题成因。第二,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教师母语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信念现状,从教师的角度探索问题原因。第三,对学生进行基于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层面的测试,调查学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的现状,检验“母语文化缺失”的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母語文化教学的态度及文化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面提出英语教学中弥补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二)研究过程

首先对江苏省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通行英语教材进行分析,统计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点的出现语境、出现频次等,从教材角度探究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的原因。在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帮助下,从某校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中各抽取两个班进行问卷测试,五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1岁,学习英语两年多,初二学生平均年龄14岁,学习英语五年多。测试过程中各班都有老师在场协助监控,以确保学生认真对待测试,保证测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对学校的10位英语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测试回收率为100%。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与分析

1.教材

分析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通行英语教材可发现,母语文化点频次少于目的语,分别为12次、17次。母语文化点在五年级上册和下册各有4次,但多出现在Culture time部分,在八年级上册出现3次,下册1次,频次较五年级课本明显减少。而五年级课本的目的语文化点相对较多,上册8次,下册7次,且在各个部分都有呈现,如Culture time、 Storytime等,在八年级课本中的出现频次明显较少,上下册分别只有1次,且都在Welcome部分呈现。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小学阶段英语教材中的目的语文化点远多于母语文化点,且在各个模块均有呈现,所占比例较大,而母语文化点通常只出现在Culture time部分,该部分通常是介绍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即为了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的母语文化。在初中教材中,母语文化点较目的语文化点多了2个,两种文化点出现频次较小学教材明显减少。

2.测试

测试共十个母语文化词,中英文各五个,要求学生写出每个词的翻译,完全正确得两分,写对一半或有拼写等错误得一分。对五年级学生母语文化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十个母语文化词汇中,只有“饺子”一词的正确率较高,约为50%,少数学生写出了“太极”和“端午节”的翻译,对于其他的母语文化词汇,五年级学生均不知道。

對初二学生母语文化测试的成绩分析,仅“饺子”和“端午节”的正确率较高,均分分别为1.90、1.43,即大多数初二学生对这两个词的英语表达很熟悉,但对于其他母语文化词的熟悉情况则不容乐观,如“太极”的正确率仅为29.5%,英译汉中“Wonton”的正确率为19.7%,“ink and wash painting”为24.6%,对于其他母语文化词正确率较低,这样的结果是不理想的,这也验证了“母语文化失语”假设。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情况较为严重,对于最基本的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测试结果不是很理想,情况令人担忧。

3.问卷

关于母语文化表达现状及态度的学生问卷调查由14题构成,内容涉及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对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态度、对如何表达中国文化及英语教师课堂文化教学情况、学习策略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都表示有兴趣,并且认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很重要;但对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大多数学生则表示不太熟悉或不了解;他们与外国人交谈的频率不太多,认为英语语言知识少和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导致交流中断的主要原因;60%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时老师没有太多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主要结合教材教授我国文化,关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文化知识,大多数学生表示不是很多;对于学习策略,学生们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他们认为学习中国文化覆盖面要广,形式要丰富多样。

教师问卷由13题构成,内容涉及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对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态度、教学方法、教材等情况,具体分析如下:对于中国文化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老师们均表示有兴趣,认为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会有帮助,也能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进行交际;关于文化教学,50%的老师表示经常在上课时对英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83%的老师经常进行文化教学,且形式多样;而对于文化教学的认识和意见,多数老师认为进行中国文化教学最主要的困难是教材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信息少,无法进行教学,且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不很全面,他们认为英语语言知识少、文化缺失、价值观的不同都会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际的过程中产生障碍,老师们认为介绍中国文化应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对于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介绍形式也需多种多样。

此外,在对个别老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老师们认为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化方面的阅读资料或关于中国文化的资源,以方便师生课上或课后共同学习。

(二)启示与反思

1.合理编排义务教育英语教材

当前外语文化学习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目的语文化,更要进一步认识本族语文化,还要涉及和英语相关的国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跨文化的人。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可使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这些文化,其比例和处理方式则可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重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将不同的文化内容融入比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内容的选择和文化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全面深入,文化学习的内容不仅涉及表层文化,还应该接触文化行为、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各个层面。

语言和文化同为教学的目的和手段,两者不可分割。系统的文化主题为主线,将语言内容融合其中的教材编写方式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学习都起到促进作用。以文化为内容,以语言为手段,根据学习者在一定阶段文化和语言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文化主题和材料,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2.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全球化的背景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语言教学的任务,同时也承担传播文化的重任,包括英语文化及母语文化。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深入细致地了解我国和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培养自身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力。此外,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文化洞察力,这样才能在跨文化教学中以自身为榜样,与学生开展针对中国文化的英语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

3.处理好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

人们普遍认为母语文化只会干扰目的语文化的学习,母语文化在外语文化教学的正面作用一直未被重视。要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我们也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及各种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界也越来越认识到目的语文化在交际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进中国。英语作为媒介的交流作用,已经不仅仅只应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技等,更重要的是用英语促进母语文化的传播。

本文分析了教材,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了教师母语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信念现状,对学生进行了测试、问卷,调查了学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的现状和对母语文化教学的态度及文化学习策略,再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等,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探讨了实施文化教学目标及可行性方法,以及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Byram, M.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levedon, Av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9.

[2]Byram. M. et 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 Clevedon, AV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4.

[3]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4]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5]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6]韩晓玲.寓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外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7]侯晓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定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8]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9]吕海波.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任萍.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

[11]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外国语.1993(1).

[12]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1).

[13]闫文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化及语言对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潘思晔,江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王珂,江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黄媛婷,江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

作者:潘思晔 王珂 黄媛婷

义务教育英语教学论文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与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发展》,陈力,载《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4期

《修订稿》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主要方面基本延续了《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对某些具体内容做了微调;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课程评价等意见比较集中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对部分细则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地区差异情况的适应性,特别是对小学阶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附录部分分别提供了二级和五级参考词表,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也更加丰富具体。

《修订稿》除了体现各学科共有的特点之外,还体现出外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理念更先进。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二是目标更清晰。在对原有五维目标进行微调的基础上,特别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提出具体的分级要求,提供了小学英语教学参考词表(423词),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三是方法更具体。突出体现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具体,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指导性明显增强。

《通过英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英语课标修订组组长陈琳教授谈〈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实施》,载《基础英语教育》2011年第8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减负”这个问题,本次课标修订有很大变化。从英语学科来说,“减负”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量的“减”。修订后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一些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减负”:一是词汇量的降低,二是课题的压缩,同时,也应看到,“减负”不单纯是一个“减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兴趣+有效”,使学生爱学、想学、有收获,不把学习视为“负担”,这就实现“减负”了。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问题,外语教学的教学法问题,我们强调外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以实践为主。尤其是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上,而不是刚一接触外语就讲授大量的如语法等语言理论,这一点是以前中小学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的外语教学,教师用汉语整天在课堂上讲理论,教学生什么叫时态,什么叫形容词,什么叫副词等,小学生没有什么开口的机会。我们要打破这种现象,就要坚持实践第一。当然,理论也很重要,到一定阶段,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再去系统学习语法。我们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曾有这样的提法:“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曾有意见认为,我们只提倡一个教学方法,即“任务型教学法”,好像其他教学法都错了。所谓“任务型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常教学里注重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即用英语中的“Can do”来要求学生,我们要贯彻这样的理念:无论课内课外,让学生用外语完成我们设计好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为此,在修订稿中,我们对这一理念叙述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课标修订:小学英语有啥变化》,陈力,载《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2年第4期

语言知识方面的主要变化:(1)对要求学生了解的语音、语调现象,明确提出了句子重读、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具体内容(原初中三级的要求)。对关注度很高的音标教学问题,此次修订仍未提出具体教学要求和建议,在学习进程设计上存在断层,留了点儿遗憾。(2)词汇:修订课标首次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词汇表,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423个核心词汇。这样,日常教学和评价检测等就都有了更明确的依据。词汇教学途径方面,修订版课标强调要在具体语境中结合音、义、形进行教学。(3)语法:修订版课标明确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四种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简单句的基本形式。有了这个范围之后,小学语法教学就有了基本依据,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各种极端做法。虽然修订版课标圈定了小学语法教学的五项内容,但具体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还得由老师们自己来把握。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教语法也要以理解意义为主,捎带关注一下词句的结构和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就可以了。不宜离开词句的意思、离开具体的语境,去孤立地讲结构、形式的条条框框。那不叫语法教学,更不适合小学生。二是要控制内容的量和深度。不必在教材中见到所谓的“纲内语法”就一个都不放过。如果能把教材中出现较多的、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常用的语法现象,结合具体语境去学习理解掌握,那就很好了。确实需要分析讲解语法规则的时候,也要立足意义,点到为止,不宜搬出语法工具书,把很多不适合小学的内容拿出来给学生“加餐”,那样会导致孩子们“消化不良”。

《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解读》,郑文,李冬梅,载《浙江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新版课标充分考虑到小学英语师资现状,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对小学阶段的词汇(二级)提出了弹性要求,总量为600—700个,列出了423个基本词汇:删除了二级“话题”要求中有关植物、玩具、时间等内容。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学唱英语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一级“玩演”中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改为“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从把握好语言渐进性规律出发,在一级“写”的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写”的要求中将“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提前,凸显字母书写的基础要求;在二级“说”的要求中新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叙述”;在二级“读”的要求中增加了“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短信息”等语言运用的要求。这样的调整是为了适当控制难度,并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利于目标的逐步达成。

新版课标针对实验稿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二级目标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案例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补充和修订。提出“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还提供了大量操作性很强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等,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用英语做事”:能力导向的英语课标修订——专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杨孝如,载《江苏教育研究》C版2012年第5期

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是一种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实验稿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二级标准描述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这次做了四点修订:一是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例如,对语法知识标准,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四个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以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再比如,对语言功能的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恰当理解和表达”。所谓恰当是指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等。二是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和“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三是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最后是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在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上一篇:机械设备公路工程论文下一篇: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