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2022-04-15

摘要: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重视。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把‘劳’列入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将‘劳’纳入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已然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1: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作机制重建研究

摘 要 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其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上海浦东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城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资源

1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管理的基本现状

本研究向浦东新区中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3份(其中原浦东地区占51.7%,原南汇地区占48.3%;小学生占29.6%,中学生占51.2%,高中生占19.2%)。根据调研发现,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管理体制存在如下特点。

1.1 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资源:多样化、空间差异化

1)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富有多样性。首先,浦东新区拥有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社会教育资源名录》中的97家社会教育资源方,学生可以利用。其次,社会实践资源分布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等方面,既有成建制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有市场化的专业企业;既有文化艺术部门,也有高校和农业科技单位等。

2)空间差异显著。①位置偏僻地区的学校,其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地处浦东新区中心位置的学校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则相对较多;②处于浦东新区中心位置、高档住宅区的学校,可以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而进一步丰富其社会教育资源,而处于乡镇或贫困人口居多地区的学校则缺乏这方面的资源。

1.2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中小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呈现“一主多元”格局

调查显示,浦东新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呈现“一主多元”特征,以考察体验的春秋游占绝大比重,协同开展社会(社区)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科技文化活动(参观科技馆,参观文化馆、美术馆,欣赏戏曲、音乐会等)等多元化活动(见表1)。

1.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方式:外包和学校组织为主,基地作用不明显

调查表明,“外包给校外相关机构”与“本校老师组织”是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最主要组织方式,分别占48.1%、32.3%,而作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要载体/平台的教育基地却没有发挥出组织方面的优势,仅有9.5%的中小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教育基地组织开展。

1.4 社会实践活动成本:政府、社会、家庭共担,收费基本合理

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生的费用上看,“自己出一部分钱”所占比例最大,占48.7%,其他依次是“免费活动”(26.2%)、“不清楚”(12.8%)、“完全自费”(12.3%)。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上海市教委相关收费制度的规范下,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费用负担大大减轻,已控制在学生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乱收费、多收费现象大部分杜绝,收费情况趋于合理。

2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尽一致,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

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程中,由于不同利益主体所处的位置和利益角度不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三:1)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我无关;2)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高风险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而已。

2.2 学校对社会资源利用能力存在差异,生均活动机会公平性有待增强

目前浦东新区中小学校外教育的社会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海市教委规定的、必须完成的部分,如高一年级的军训、高二年级的学农等;二是学校自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种社会资源是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具有统一化、均等化的特征;第二种社会资源是由各学校自由选择。由于不同学校拥有的条件不同,导致很多学校很难自行组织和开展适合学生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自然导致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是不均等、不公平的。

2.3 活动开展形式比较单一,未能发挥社会实践的应有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浦东新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看,尚未真正实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根据调研发现,当前浦东新区中小学生中开展最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旅游、参观,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数量上有一定限度,在学生10多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复参观旅游同一景点、甚至多次参观旅游同一景点的现象,这会带来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疲劳感,不能达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目前,学生与校外社会教育基地“低廉无兴趣,高价感兴趣”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浦东新区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大瓶颈问题。

2.4 政策保障不到位,相关利益方深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政策保障力度的不力,学校、教师、家庭、校外基地等多元利益方深度参与和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主要体现在:1)以分数为唯一参照标准的高考制度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2)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财政政策的有力保障和制度监管;3)缺乏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措施。

3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重建策略

3.1 社会宣传机制

除了发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外,特别要发挥好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校外实践活动工作的典型经验,引导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一代新人奠定基石,切实让学校和校外活动场所真正树立起培养全面发展新一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2 校内外资源整合机制

提出建议:1)推动全区学校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来设计与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构建校外活动场所与中小学校之间的结对联动机制;3)在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经验的基础上,向其他教育署推广“辅导站”工作模式。

3.3 活动项目配送机制

1)在市教委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建立市、新区两级校外教育资源的配送体系,积极开拓和共享全市其他区县的校外活动资源,为本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项目;2)组织协调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社区、基地(场馆)等校外实践活动,形成学校、社区、基地(场馆)互通联动、运行有序的中小学校外活动资源配送中转机制;3)进一步利用和发挥新区文化、科技、体育、卫生、司法等系统和教育基地(场馆)的资源优势,继续办好各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艺活动,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未成年人身边;4)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教育基地或校外活动场所编制教学活动指南。

3.4 资金保障机制

1)建立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2)规范、合理使用资金,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3)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3.5 安全运行机制

1)全面遵守国家和上海有关校外活动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全面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消除社会实践活动的后顾之忧;2)学校应当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外出活动中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4)各中小学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5)未经局主管部门同意,各校不得擅自委托其他未经局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中介机构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3.6 评估激励机制

1)加强学校评估;2)强化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加强活动品牌建设,依托现有校外教育资源,打造浦东新区门类齐全的六大校外实践活动品牌基地。

3.7 研究咨询机制

1)组建专家团队,编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场馆)活动指南》及资料包,提供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的资源信息和使用方法;2)设立校外教育研究室,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3)加强年度研究项目建设。

3.8 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切实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热爱校外教育事业、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校外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引领校外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廖静瑜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2:

探析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摘  要: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重视。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把‘劳’列入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将‘劳’纳入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已然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在注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手段和形式,强化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中小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实践;多样性;创新能力

引言

目前,多数中小学生是家庭的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些学生往往被家长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多数娇生惯养,缺少风雨洗礼和困难磨砺[1]。他们当中不少人身体较为单薄,并且心灵较为脆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利用校外教育来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校外教育需要科学的开展,并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要求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教育手段[2]。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分别从活动内容形式和组织方面分析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3]。

一、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中小学生获取直接经验

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小学生得到的多为间接经验,间接经验需要社会实践检验将其变为直接经验。在这过程当中,中小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检验以及深化。学生利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对社会进行适应的能力。在实践过程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利用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改进,又得到新的知识。

2.有利于中小学生培养意志力

由于中小学生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学生往往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缺少和同学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让中小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在实践当中他们将学会和人们沟通交流,独立解决困难。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比较坚强的意志力。

3.有利于中小学生知、情、意、行的統一,养成良好的品德

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实是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实践,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如何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1.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对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游览,培养爱国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革命纪念地游览,参观红色博物馆等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前,我基地开展的研学实践活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018年,我基地通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叶飞故居、郑成功纪念馆、闽台缘博物馆,探访著名海外交通史迹九日山,探索东星奢石文创园石文化,让学生贴近历史、贴近生活,深刻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通过社区公益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服务意识

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服务型社会,因此,学校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到敬老服务中心帮助老人做饭、打扫卫生,关爱病残人士,宣传爱护环境等,让学生树立公共道德意识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

(3)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小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能力,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实践中升华知识。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中小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要多样化

(1)发挥校外教育作用,拓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空间

校外教育突破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空间约束,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或者夏令营、冬令营等,让中小学生获取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小学生提供交往沟通的平台,扩大了学生的交往空间。

(2)加大学校、家庭与校外的配合力度

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家庭的支持,学生家长要敢于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让孩子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比如,与伙伴一起野炊、春游、秋游等。

三、结论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体现了全方位的育人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魄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这些成长与进步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充分支持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亦松,刘汝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样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2]  赵本义.浅谈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3).

[3]  闫龙,殷世东.论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功能及实施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11).

作者:洪瑜英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 篇3: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

◆摘  要:教学活动中加强素质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小学需要提高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在保障教育顺利开展的背景下,学校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构建,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1.活动形式化

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价值。当前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过于注重形式,宣传与策划案写的热热闹闹,实际上内涵较浅,没有什么教学意义。总体上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2.被动型

学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味的按照自我的喜好,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对症下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面对的诱惑更多,价值观等也深受影响,教师和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了一切,但是没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采用传统的社会实践教育方式,让学生对社会实践教育产生反感,整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被动的参加,没有得到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最终效果不明显。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小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学生在放假以后,学校都会给学生留一些社会实践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生活能力,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明确的了解社会规范,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教师需要积极的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学生只有充分的认识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在情感以及行为上对自己进行约束,才可以保证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可以变得更好。教师与学生积极交流,发现学生的变化,以及学生具备的一些不好行为,对其进行教导,对好的行为进行的表扬,让其他学生以他为榜样,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与反省。教师通过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特长。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社会实践教育的内涵,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对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再存在被动型的参与,学生自身乐于实践,乐于提升,才可以让社会实践工作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处处都需要团队协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理论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其进行要求,让学生在各个环节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渗透。

三、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1.改善硬件设施

对于一些学校目前硬件设施条件标准不够的现状,要进行一些改善。例如许多学校的塑胶跑道附近或者一些边边角经常放置一些废弃的设施并且无人处理,当学生进行大型活动组织时很容易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难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除此之外,将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或者使用的东西的边角进行包裹这或者改变成较为柔软的材质,保证学生在正常的课余活动时不至于因为使用不到造成自己受伤。学校要指派专门的负责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当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及时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受到考试的影响,学生日常学习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由于学习承受的压力,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学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开展美术作品比赛、歌唱比赛以及体育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学生的精神内涵,还能为学生提供释放压力的窗口,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例如,举行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观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非常有教育意义。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或者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一起去敬老院去慰问一下老人,给敬老院的老人表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节目,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小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候,与城市的交警部门联系,做交通安全的管理员。

3.结合实际,提高社会实践质量

不同的学校,因地域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办学行为和办学方式,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现象或诸多困惑。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教育教学的使然。我们学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学校的保卫科,学工部,办公室等需要及时的进行沟通,确保及时的对解决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題,从根源处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活动实施中,执行与控制同时开始。

4.强化活动环境进行风险应对

各地区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活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活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活动安全教育,强化活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活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活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活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活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四、结语

在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进行活动策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良清.小学品德与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的转变[J].名师在线,2018,(1).5-6.

[2]刘海清.《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活动教学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90-91.

[3]毛合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教学指导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8(01):54.

[4]李永渔.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6(11):287.

作者:李倩倩

上一篇:信息技术大学生德育论文下一篇: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