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金融服务论文

2022-04-19

[摘要]投资者权益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如何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投资者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足够的保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证券投资金融服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证券投资金融服务论文 篇1:

证券投资金融服务中投资者权益的法律地位及保护研究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证券投资热潮,随着证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证券行业有了贪图投资者权益的念想。在过去,证券行业案件纠纷持续增加,法律成为投资者保护的最后屏障,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中国已颁布多项法律以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事实上仍然存在很多不遵守法律、不懂得法律的问题。文章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国家层面提出改进计划。

[关键词] 证券投资;金融服务;投资者权益;法律地位

1 当前法律地位

1.1 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是国家的基本公司法,它可以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基本权益免受侵害。投资者的投票权、监管权都受到《公司法》的保护,《公司法》赋予了投资者很多权利,自2006年《公司法》实施以来,已经修改了三次。 2014年《公司法》更加注重保护中小型消费者,因此《公司法》的内容更加详细和完善。

1.2 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明确规定,它的目的是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因此,《证券法》是投资者保护其权益的最重要武器。顾名思义,《证券法》是证券业的基本大法,与《公司法》相比,《证券法》的内容更加具体和详细,它可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它强调了上市证券公司的信息,强调了对证券投资者的全面保护,强调了各类证券机构和监管机构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义务。

1.3 相关规章

《公司法》《证券法》都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但是除了这两部法律之外,还有其他法律也可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比如《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这些法律都可以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权益保护的不足

2.1 有法不依

《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包含对证券投资者的补偿规定,但是在实际现象中,常常发生民事纠纷案件,尤其是内幕交易和操作股价方面。虽然法律有相关规定,但一些小股东不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虽然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事实上,很多投资者不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也有很多人不遵守法律,与法律相对抗,这就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应该严格规范法律内容并严格实施,这样才能创造公平的投资市场。

2.2 證券投资的专业局限

证券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诉讼问题都是新型诉讼,使用的概念很复杂,相关知识相对专业化,因此法律有时也没有具体的规定。由于这种专业限制,这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谓“隔行如隔山”,尽管法律工作者拥有正确的思想,并想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工作者往往由于证券业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且许多法律工作者对证券投资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他们很容易受到证券交易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利和合法利益。

2.3 信任危机

所有的工作领域都存在信任问题,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证券业经常出现失信的事情。在证券行业,许多机构都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包括投资公司、投资咨询机构等都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些机构为了自己能够获利,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其他相关机构,他们都会受到上级机构的控制,从而违背道德为自己获取利益,想要依靠这种方法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显然是不现实的。

2.4 管理问题

近年来,经常发生证券公司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导致投资者失去其合法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中国在证券公司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点。目前,中国管理体系的重点是培养证券业务人员的技能和专业能力,而对证券业务人员的素质道德没有一定的限制,由于缺乏治理,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损害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并且放纵他们的行为。

2.5 组织机构问题

针对证券投资者的利益,要建立特别保护机构。虽然中国证券机构已建立稽查部门,但目前并未专注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方面。如果发现投资者的合法权利被侵犯,该部门可以起控制作用,但重点是关注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问题方面,结果往往是片面的,无法与投资者的利益为目的来解决证券纠纷的问题。因此,中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制度来保护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的合法权益,投资者缺乏有效的“支持”。

2.6 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

如果受害者不懂法律并且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尽管有可靠的法律制度,仍无法发挥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普法工作,但是,许多证券投资者仍然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投资者不擅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对法律不理解,这就导致投资者要想保护自己的权益是很困难的。一些投资者认为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成本很高,程序很麻烦,所以他们即便在投资过程中受到伤害,也不愿意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对投资者而言,法律知识薄弱,即使自己的权益受到威胁,也不知道怎样去维权。

3 完善建议

3.1 完善立法

中国的《民法典》已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民法典》的颁布意在完善中国的法律漏洞。证券投资领域的内幕交易和证券交易价格会对投资者的权益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两种情况又难立案,中国需要尽快采取措施,颁布相关法律,出台相关政策,从而指导法院怎样审理这两个案件。

3.2 完善披露制度

“股市是危险的,投资需要谨慎”,这是证券业的投资规则。然而,证券投资者往往知道“盈亏自负”这个规则,正是由于这个原则阻碍了他们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个原则没有错,主要问题是由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完整,还有就是股票市场中的信息披露不准确,会导致股票市场的欺诈行为。在这一点上,欺诈者可以逃避法律制裁的原因来自“盈亏自负原则”。因此,中国应该对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监督,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以减少欺诈行为。

3.3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如上所述,由于证券业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无法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在这种情况下,法院要对一些法官进行教育,扩展法官的法律知识,以便公平公正地审理每一个案件,这对于法律程序的公平性和执法的公正性非常重要。

3.4 优化赔偿制度

金融消费者救济有两种形式,一是如果责任方具有赔偿能力,通过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制度,向责任方要求赔偿金融消费者的所有损失,主要方法是民事诉讼方式,也有很多非诉讼程序的解决方法,例如,金融机构内部申诉程序、仲裁程序、金融监管程序、金融监管部门纠纷协调方式等都是快速有效的,金融监察服务制度因其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所以是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最佳选择。二是如果金融机构面临金融危机,面临破产或倒闭清算,金融消费者就无法获得赔偿,这种情况下,由金融消费者补偿制度的专项基金对金融消费者补偿其经济损失。如果投资者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通常都需要尽快获得赔偿,但是在实践中,犯罪者往往既要缴行政罚款,还需要支付民事赔偿,因此经常发生民事赔偿不充分的情况。证券投资者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法律没有完善罪犯者的赔偿制度,那么投资受害者人数将会增加。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有关法律应优先考虑民事赔偿,如果投资者的权利受到侵犯,法律需要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诉讼方法,进而更有效地弥补损失。

3.5 成立专门组织

由于相关检查部门不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国家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督机构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证券行业,投资者需要一个专业的投资服务机构,如果发生诉讼案件,它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可以切实为投资者着想,并要求证券公司赔偿投资者的损失。目前,有许多投资者联盟,证券投资者可以参与这些组织,投资者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并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这可以防止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失。如果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其他成员可以分享建议和意见。我国可以促进这些组织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主动帮助它们发展。

3.6 重视教育宣传

法律教育一直是中国应该加强的教育项目,但在投资证券行业,国家主管部门不仅要关注证券业的发展,还要确保相关的证券法律知识得到加强。许多证券公司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因为这对证券公司是有利的。一些投资者没有法律专业知识,往往被一些证券机构所欺骗。一些投资者不具备法律知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一些投资者可能不知道怎样及时保护自己。

4 结 论

总之,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必须贯穿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整个过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社会多层次的,综合民事保护、行事保护,横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整体性、全面性地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这不仅是保护中国金融消费者的目的,也是各国保护消费者完善的方向。中国正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证券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证券业更加需要确保证券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通过法律来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全面的培训体系,长期的法律宣传工作。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证券行业公平性较低,有明显差距。如果想快速有效地提升投资者的地位,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就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之光.浅析证券投资金融服务中投资者权益的法律地位及保护[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72-73.

[2]史学岗.金融消费者权利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4):14-15.

[3]刘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重述与裁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7):23-24.

[4]曲一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8(11):56-57.

作者:孙立伟

证券投资金融服务论文 篇2:

关于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

[摘要]投资者权益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如何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投资者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足够的保护。笔者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角度切八,提出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建议,并从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建立该制度的紧迫性,并且参照美国及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我国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

[关键词]投资者权益 赔偿基金 紧迫性 制度构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证券市场也暴露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严重缺位。投资者,是证券市场发展的真正主体,只有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护,证券市场才能有一个健康的未来。但是在我国,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体制、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致使我国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权益会受到多层面、经常性的侵害,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打击了他们对汪券市场的信心。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除了继续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外,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概述

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是指由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利用行政处罚或者其他收入来源,为证券市场违法行为侵害的投资主体设立专项的赔偿基金,当实际违法侵害发生时,通过该项基金进行损害赔偿的制度。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具体明显的救济性和非诉讼性。首先,它通过设立专项赔偿基金,当特定赔偿事由发生时,如因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及信息披露、股价操纵或关联性交易等行为而造成经济损失时,投资者可以作为救济对象,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经济赔偿;其次,它的赔偿是通过证券监管机构的行政执法权来执行的,从而避免了以往证券纠纷时可能遭遇的复杂的司法诉讼程序,属于典型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二、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区别

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与我国已经实施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尽管同属于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内容,但是二者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 性质不同

在我国,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经济实力、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他们很难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就是基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理论而实行的一种事后补偿措施,带有很强的社会救济性;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从实质上来说应该属于一种存款类保险制度,体现的是行业互保性质。

2 进行赔付的事由不同

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是针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实际投资操作中,由于受到投资对象的上市公司或相关公司主体(管理层、控股股东)的隐瞒、欺诈、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操作而蒙受经济损失而进行的经济赔偿;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却是针对证券市场上的中介商(即证券公司),当他们因为被撤销、关闭、破产或被证监机构托管、接管等情况出现时,保护基金要对投资者进行赔偿。

3 基金来源不同

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证券市场上违规操作主体的罚没款和罚款,其中,罚没款是对上市公司违法操作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一种全数收缴,而罚款则是从经济上对其不当行为所产生的恶劣影响进行的惩戒;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则是保护基金组织的会员按照章程所缴纳的会费。

4 代位求偿权上存在差异

在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中,当应该赔偿的事由出现时,由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数额的多少和投资者的权利请求等确立具体的赔偿方案,实际赔付履行完毕后,基金组织的任务也全部完成;而投资者保护基金在对投资者进行经济赔偿后,却可以取得代位求偿权,继续和其他债权主体参与到对相关券商的赔偿请求中来。

三、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的紧迫性

在我国,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保护投资者权益不受侵害,已经刻不容缓,其原因在于:

1 投资者权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走的也是一条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与“市场自我演进”相结合的道路。证券市场依然承担着“服务于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国证券市场是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去运行的,投资者的利益当然也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2 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滋生悲观情绪

我国的国民经济近30年都保持着8%以上的高经济增长,但股市却遭遇连番重创。仅21世纪开始的这十年,我国证券市场就经历了二波较大的市场风险。第1阶段是从2001年到2005年,2001年6月14日的上证综指是2245.44,而到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已经急降到998.23点,跌幅高达55.5%。第2阶段是从2007年10月16日到2008年10月28日间,上证综指从6124.04暴跌到1664.93,跌幅达到72.8%。国民经济的持续走好,证券市场却持续下探,究其根本,就在于我国对投资权益保护严重缺失,致使投资者滋生悲观情绪,缺乏投资意愿。

3 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操作严重.投资者利益损失明显

近年来,上市公司违法大案层出不穷,从亿安科技开始.东方电子、银广厦、科隆、南方证券、北京首放汪建中、国美黄光裕案等等;上市公司的“劣绩”频传,从虚假出资、虚假利润,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这种恶劣的投资市场环境,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损失是可想而知的。据《大众证券报》关于散户投资者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实现收益的散户不足三成,有超过七成的个人投资者是负收益。在七成的亏损股民中,有10%以上的投资者亏幅超过40%,另有70%-80%的投资者亏损幅度介于20%-40%之间。

四、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

在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方面,目前国际公认比较成功的模式是美国的公平基金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金融服务赔偿基金。笔者在仔细分析二大赔偿基金制度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的赔偿基金制度作如下构想:

(一)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任何制度的成功运行,都离不开完备的法律法规,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也不例外。我们既要借鉴美国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赔偿基金的相关法律法规,又不能照搬照抄,拿来就用。我们必须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根据我国投资者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我们应该适当地修改和补充《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相关条款,建立和健全赔偿基金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

(二)采用“一案一设”的基金形式

在我国赔偿基金的设计形式上,主张采用“一案一设”的形式,即将某一上市公司的违法操作的罚没款及罚款建立专项基金,用该项基金对该侵害行为所涉及的投资主体进行赔偿。“一案一设”的基金形式有以下优点:首先,赔偿具有明显针对性。采取“一案一设”的个案赔偿,就是要把赔偿对象特定化,也就是说要专款专用,赔偿基金只会对在基金设立时所针对的证券违法行为进行赔偿,不属于赔偿对象的不予赔付;其次,可以降低基金的运行成本。一案一设的优点足有存续期间,赔付结束,期限届满,无后续运行成本。最后,资金来源更明确。一案一设的基金的赔偿原理就是“因谁之过,赔谁之错”,所以它的资金来源必然是该违法上市公司或相关主体的非法罚没款及相应罚款。

(三)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基金的管理人

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是依靠行政权力建立起来的基金制度,因此它对管理人的要求是必须具有权威性,拥有强大的行政执法力。按照我国的证券市场的机构设置来说,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是基金最合适的管理人。因为,在我国的证券监管体系中,中国证监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的证券市场有宏观指导权,它充当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管理人,将确保基金运行的合法和畅通。

(四)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作为基金执行人

由于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采取“一案一设”的基金形式,故不建议建立新机构作为执行人,因为会涉及机构的常设成本。笔者建议,扩展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职能范围,由它来负责赔偿基金的执行。因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拥有维护投资者权益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用它作为执行人,也可以节约成本,更为有效利用现有机构资源。另外,建议在真正执行个案赔偿时,应吸收一定比例的受损投资者,这样既可以保障赔付的客观公正性,也可以教育投资者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

(五)合理界定赔偿对象和金额

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的运行模式,笔者建议在赔偿基金进行赔付时,应该把机构投资者排除在外,主要应该是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利益赔偿,因为“保护了最小投资人的利益,就是保护了所有投资人的利益”。我们可以借鉴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相关规定,可以将个人的累计债权为30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界定为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的赔偿对象。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投资者的专业知识结构及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选择认为合适的界定标准。

(六)注意与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其他机制相互衔接

构建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是对投资权益保护体系又一次有益补充,但它毕竟还属于一种新兴事物,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在尝试构建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它与其他权益保护机制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比如说,如何协调它与公司破产的问题,如何协调它与债权人保护,如何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控力度等等。

以上是笔者关于建立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的一些设想,我们相信在证券市场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精诚合作下,我国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得到该有的重视和保护,中国的证券市场也必将有一个有序、健康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建梁,周军.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业绩[J]南方金融,2006(4):53-56

[2]张学政,刘磊关于建立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2010(7):49-50

作者:孙国珍

证券投资金融服务论文 篇3:

我国证券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策略

[摘 要]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者施以切实的法律保护就极为必要。我国的证券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存在民事责任不明确,维权成本高、过于倚重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忽视民事责任等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要合理区分专业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积极开拓对一般投资者的保护思路取消证券侵权民事诉讼行政前置程序。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者;法律保护

保护证券投资者关乎投资者信心的建立和投资作用的发挥,关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众多保护环节中,法律保护是最有力的,但从2005年《证券法》出台以来,我国证券投资者受到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权益受侵现象时有发生。我国证券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亟待完善。

一、证券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证券投资者是指在公开或非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证券产品的买卖活动,以达到获取利息、股息或是资本收益目的的机构或个人。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牵涉众多经济关系,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格的约束、引导和监控,确保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在法定的场所、范围,依据合法的形式进行[1],是十分必要的。

1. 维护证券投资者利益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就将面对高昂的维权成本和狭窄的维权途径等问题。加大对证券投资者的关注力度,强化保护意识,为证券投资者建立坚强有力的保护屏障,可以有效防止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权益受侵现象的发生,维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2. 稳定证券市场发展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投资者通过资金的提供,维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常态化经营。如果广大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权,且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救济途径,那么势必影响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信心,影响其投资行为,从而限制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2]。强化对证券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有力之举,也是稳定金融市场的可靠手段。

3. 防范证券市场失灵

证券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其风险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投资者很难直接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进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他们往往会委托证券中介机构监控证券公司的风险。但由于监控手段和监控范围的局限,证券中介机构对于风险也不能做到全面的监控,证券市场失灵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难以避免。对证券投资者施以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可以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防范市场失灵给证券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我国证券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现状

在对证券投资者的保护中,法律保护无疑是最有力的。然而,《证券法》对于证券投资者的保护存在法律条文欠缺、保护力度的不足等问题。

1. 民事责任不明确

在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中,民事责任不甚明确是其一个严重弊端。在证券投资者的合理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据法律规定,投资者可通过诉权的行使去维护自身权益,但后续如何操作以及如何追究侵权人责任却不得而知。故此,法律虽然规定了投资者享有的权利,但侵权人责任的不确定斩断了投资者的救济途径,使得法律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的弊病充分暴露。这在我国《证券法》第207条和211条也能够体现出来。

《证券法》第207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的,责令改正,处以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对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虚假陈述或信息误导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此条明确规定了侵权行为人的行政责任,但对于因其虚假陈述或信息误导行为给证券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该如何保护和救济却不曾体现。

与此相类似,在《证券法》第211条中:“证券公司违背客户的委托买卖证券、办理交易事项,或者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办理交易以外的其他事项的,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客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此条款对证券公司有悖于投资者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做出了责令改正和罚款的处罚规定。但对于受到直接经济损失的投资者,仅以一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告知,如何承担以及承担数额等关键性问题却未得到明确的表述。

在实践中,因民事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的投资者权益无法达到有效救济的案例比比皆是,红光事件、银广夏案以及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都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但面对众多受损的投资者,如何进行切实的保护,如何在投资者权益受侵后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济,是横亘在《证券法》面前的一个难题[3]。

2. 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证券市场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其内各种风险因素密布,在无形中使得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面临严重的威胁。在不断更新上市的新投资产品以及调整变化的交易机制下,参与者要想游刃有余地在证券市场活动、处理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就必须掌握丰富的投资技能和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投资者权利的维护奠定完备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由于证券侵权案件往往牵涉到多方经济关系,其中涉及专业知识十分杂糅。而我国法官受年龄和升迁体制制约,很难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专业知识的研习方面。这就致使其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审理一些新型、复杂的证券案件时难以做出正确、有效的审判。

在复杂的维权案件和高昂的维护成本的背景下,众多投资人放弃了打击不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努力。在我国人民法院的审理实践中,对因内幕交易、虚假操纵等侵犯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民事纠纷受理极为有限,进入实体审理的案件更是寥若晨星,这就间接地纵容了违法行为的蔓延,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倚重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

从修订之前的《证券法》来看,其第十一章为法律责任部分,通过36个法律条款对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进行了说明。在这36个法律条款中,有34条是行为人刑事责任抑或是行政责任承担的说明,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面仅设置了3个条款。数量上巨大差异足以看出法律保护的倚重点存在明显的偏差。

2006年1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对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对民事责任加大了关注力度。从证监会对著名的银广夏案的处罚决定来看,其相比修订前的《证券法》有了明显进步。但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时至今日,有关银广夏案的民事赔偿公告并未公之于世。涉案人员所承担的也主要是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对因案遭受权益侵害的证券投资者并未采取救济措施,投资者难以获取相应的民事赔偿。这与《证券法》所提倡的“首要保护投资者”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驰,不但使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受损而得不到赔偿,而且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于法律和证券市场的信心,最终深受不利影响的还是证券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4]。

三、完善证券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的对策

《证券法》应加大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力度。给予投资者特别的权益保护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证券公司的义务,并可能压缩其利润空间。但从长远角度分析,证券公司的盈利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完善与繁荣,而这又与证券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亦是证券公司所希望看到的。

1. 合理区分专业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重点保护一般投资者权益

2012年2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开债权市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先河,根据具体特征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对债权交易的品种进行分类,并以此区分不同的产品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从而更加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投资者债权交易类型的选择进行合理化的引导。

上海证券交易公司的做法极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对稳定债权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以上证所为借鉴,我国在对证券投资者进行保护时也可以建立适当性管理制度,将投资者划分为一般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两大类。考虑到一般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以及维权途径等方面的相对弱势地位,需进一步强化对一般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真正体现保护和救济弱势的目的[5]。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可参见英国、日本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根据专业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进行差异化的管理。专业投资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较强,对风险的判断和承受能力也优于一般投资者。对此,就需将保护重点置于一般投资者之上,通过良好的服务和合理的引导,帮助投资者进行收益产品的选择,尽可能地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2. 拓宽保护一般投资者的思路

在我国各层面的法律中,金融消费者的地位一直未予明确,但从《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对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法律制度得以体现,且积极发挥着其保护功能。在《证券法》第79条,对证券公司及其从业所做出的禁止欺诈客户规定;以及第120条,对基金管理人所做的禁止行为规定等条款足以看出法律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我国有关法律学者提出了整合一切规范金融市场的法律,构建统一的金融服务法的建议。

学者的建议有其合理性所在,但不论对法律法规整合与否,都应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进行明确。通过对投资者含义的解构和与原有含义的融合,对其正确界定。笔者认为,金融消费者所指应指在金融服务法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内,为满足非营业性的个体金融需要而购买或使用金融产品或者享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单独定义金融消费者的概念,采用独立于一般消费者保护法律之外的特别法律体系对金融消费者给予保护,明确相关民事责任,建立一个单独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这不仅有利于金融投资者受到合法的保护,还能够使得个人责任原则和金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有机契合,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良好发展。

3. 取消证券侵权民事诉讼行政前置程序

为了优化证券市场的司法环境,2012年6月1日,《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对于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犯罪的证明标准以及举证责任进行了明确,从而起到了遏制和打击不法内幕交易的目的。

但从当下我国证券市场中违法行为的衍生趋势以及广大投资者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需求来看,投资者的权利救济途径狭隘,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尚未得到完全的遏制,我国的证券司法环境以及司法制度仍需改进和完善。

前置程序作为证券民事诉讼执行过程中的过渡性措施,对实现法律的良好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我国的法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司法审判能力也处于进步之中。鉴于前置程序所耗费的大量时间以及对民诉审结的无限拖延,前置程序应随着社会和法治的进步被取消。

因而,取消证券民事诉讼的行政前置程序,通过有关司法解释的出台,解除诉讼前置条件的所带来的阻碍,将《证券法》确立的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其他证券侵权行为均纳入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的范围,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诉讼申请以及证据,自行决定证券侵权案件的受理与否[6]。将投资者依法追究违法行为民事责任的司法救济权利落到实处,通过制度设计降低司法救济成本。

四、结语

以《证券法》为主导,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保护证券市场投资者合理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客观而言之,由于受法律、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局限,投资者的利益受侵现象时有发生,面对高昂的维权成本和有限的维权途径只能望而却步。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权益的保护直接关乎证券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因而,针对我国在证券市场投资者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应认真剖析其深层次内涵,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破解投资者保护受限的目的,实现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良好保护。

[参 考 文 献]

[1]赵亮.论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J].特区经济,2013(4).

[2] 李震刚.论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重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34).

[3] 薛桂龙.论证券市场小投资者利益保护[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王云云,杨维.基于证券监管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1).

[5] 刘芬.论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杨勇.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责任编辑 冒洁生]

作者:涂图

上一篇:注水泵数字化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宏观经济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