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安全网络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执政能力,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深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执政方式的碰撞与融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形式下安全网络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形式下安全网络管理论文 篇1:

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常用的防护策略

摘 要: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信息化安全的概念以及意义做初步的介绍讲解,同时结合当下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提出一些日常基本的防护策略。

关键词:通信保密;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时代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逐渐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点,一个是局域网,另外一个是广域网,两个个体都是通过一些基础网络设施相连接的。具有独立的信息收集、分析、传输系统,并且通过交互传输过程完成对于在网络上信息的共享、交换以及输入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一般是指网络信息的保密、完整、可用和合法性。

1 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生活、学习、工作方面非常大方便的同时,也为我们在网络上所使用的一些个人信息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全性。当你把信息置于整个网络中,就避免不了木马、病毒和黑客等的攻击,造成我们的数据泄露、破坏、窃取等。有些是因为软件自身的原因或是一些网络本身的协议造成的。目前,网络攻击的手段主要有一下几种:

1.1 传统方式下的网络攻击行为。网络攻击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网络中自身的一些缺陷或是漏洞对数据信息进行破坏、窃取和修改的网络行为,通常进行此类攻击的人被称作黑客。除了会攻击一些个人计算机,因为利益的问题,这些黑客还会受顾于其他一些人对一些大的企业和金融或是政府以及军事机构的安全网络进行攻击。而方法通常是,利用网络上的欺骗手段以及密码盗取等方式,对端口、后门、指令、DD0S等曾建进行攻击。但是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水平和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也就使得攻击的手段也是花样频出,一些高端的方式也开始出现,例如:高级持续性APT攻击,这些手段会持续的影响目标网站的访问。比如,在2010年发生的谷歌邮件服务器被入侵且许多用户的Gmail信息被盗取事件中,黑客就是利用极光攻击,对该服务器进行了长达好几个月的监听并最后成功盗取用户信息。

1.2 新形式下的病毒植入攻击行为。还有通过在计算机中植入病毒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造成程序代码的破坏。就如之前所说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这也使得网络攻击行为经常发生。而这种病毒式的破坏常常具有潜在性、寄生性和自我复制及可激发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植入通常通过电子邮件或是一些非法网站插件形式入侵个人计算机。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杀毒软件和云查算病毒技术的大范围的实用,像一些熊猫烧香、冲击波、机器狗等大规模的计算机病毒感染已经不再可能发生了。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处理中心去年统计数据显示,听过病毒木马攻击已经是目前进行黑客攻击的常见手段。通过一些病毒网站,游戏外挂和盗版软件的免费网络资源来蒙骗用户达到入侵的目的,比如全球第一个可以写进BIOS芯片的BMW病毒,通过BIOS感染到硬盘的引导区,控制系统加载一些恶意代码。使得我们通过一些常见的格式化硬盘或是重新装系统的方法也不能将其完全清除掉。还有就是通过替换软件中的正确文件从而实现在启动该软件的同时激活非法木马,然后对该软件的游戏账号进入盗取。

1.3 系统自身漏洞所造成的网络攻击行为。系统自身的安全漏洞也会被黑客所经利用,这些都是之前的网络协议不全面或是编程人员一开始就留下的后门等设计缺陷。使得系统安全漏洞成为潜在的隐患。要想防止这些漏洞被非法利用,我们就得及时更新补丁。在2011年11月份到12月份发生的大规模MSN用户资料被直接公布在网络上。就是黑客利用系统的漏洞,对服务器数据库的入侵后“拖库”遗留下来的。

信息在传输过程也非常容易造成信息被盗取、泄露、修改等非安全行为。例如传输信息的设备老化就容易造成设备的抗干扰的能力下降以及对电磁屏蔽的不完善也很容易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向外辐射含有通讯信息的电磁波。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的有信息窃听,阻断信息传输,伪装客户端,篡改或加入数据等。曾在2012年发生过伪造银行终端,入侵银行通信网络的金融犯罪事件。

1.4 通过网站或聊天软件传播的网络病毒。通过钓鱼网站的形式在真实网站的程序中添加危险代码或是伪造真实网站的网络地址和页面内容来窃取用户的数据信息,但是因为钓鱼网站只是通过伪造或是套用正常网络模板,正常情况下不会携带一些恶意代码,所以很难被传统意义上杀毒软件所识别和查杀。钓鱼网站的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传播,微博、论坛、贴吧,或是一些QQ、微信、飞信等聊天软件或是一些假冒软件、恶意网站,还有一些钓鱼网站甚至会通过广告投放的形式传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虚假购物、假冒银行网站或是虚假中奖信息等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钓鱼网站欺骗行为。根据调查,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钓鱼网站已经成为第二大网络威胁。

以上几种网络攻击手段就是现阶段网络攻击的主流攻击方式,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定还会有新的网络攻击手段的出现,所以,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就像矛和盾永远是不会和谐相处一样,基于全球互联网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攻击行为也出现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新花样,所以我们还得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以便在摇篮中扼杀这些危害人民利益的非法行为。

2 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综合性的问题。在原则上,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上,我们要以防御为主。在技术上,通过了解网络特点,从数据链路、传输、物理、应用、网络等层面上对计算机安全进行多方面的保护。

2.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外界和被保护网络之间的一项保护屏障,通过控制网络间的互相访问来防止非法用户入侵计算机内部资源的防范措施。防火墙是通过构建网关,过滤器,安全策略等完整的防护体系来达到保护一个或多个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这是目前现阶段被公认的最为完善的防范技术。通过防火墙还能够起到对整个运营网络的监视作用。

2.2 物理安全防护策略。物理安全防护策略是通过保护网络链路不被人为或自然破坏。通过验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使用权限,从而把人为性的破环或是盗取信息的情况排除在外。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一体化和标准化。

2.3 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是指在同一个网络中,对安全问题提出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包括网络管理措施和管理的力度,通过建立安全机构,对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而起到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

2.4 安全加密措施。信息加密是指在信息传输過程中对信息进行先加密再传输,接受者再解密的过程。这样能够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从而使得传输信息被泄露的可能,目前网络间的信息加密算法主要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方法,用的比较广泛的还是RAS算法。但是能够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信息的绝对安全传输还是基于粒子量子态下的量子通信。这也是目前大国政府机构间研究热点。

3 结束语

总之,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对于网络上信息的保护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保证我们个人信息的安全,加强网络上自我防护的意识。不要随意泄漏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我们还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保护最新进展,使得自己的保护措施上与最新的保护措施同步。

参考文献:

[1]魏为民,袁仲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网络安全,2012(12):53-56.

[2]傅慧.动态包过滤防火墙规则优化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2):12-14.

作者单位:长泰县财政局,福建漳州 363900

作者:林丛杰

新形式下安全网络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抗疫”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网络执政规律新探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执政能力,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深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执政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文章尝试对我国互联网执政模式演进历程进行简要梳理,并以“互联网抗疫”为切入点,分析新形势下网络执政的特点,进而从深刻理解互联网执政的本质认知、构建网络執政身份认同感和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三个维度,探索“互联网抗疫”背景下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提升之路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网络执政;执政规律;身份构建;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党长期执政所要面对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为应对这一波及范围广、传染性强的重大疫情,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运用互联网指挥“抗疫”,加速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执政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更对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更是对传统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一次重构,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中国共产党对“互联网执政规律”的历史探索

客观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是加快推动网络执政全面迅速铺开的直接原因,但围绕着“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执政党的执政效能”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了近30年。资料表明,西方政党运用互联网进行竞选宣传始于1994年。截至2000年,世界上约有1250个政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中国共产党自1999年起开始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从“网络宣传”到“网络管理”再到“网络治理”,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规律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网络执政宣传平台建构阶段

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规律的探索始于对互联网技术“工具性”的运用。在这一阶段,互联网被视为政党宣传的工具媒介,以传统纸质媒介替代品的形象出现在执政语境之中。

1999年10月,中央下发《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999〕33号),这是党中央关于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互联网的“宣传职能”,指出要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加强对外新闻性宣传。2000年3月底,中央下发《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该文件提出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三年奋斗目标,由此打响了从中央到地方新闻网站大建设大发展起跑的发令枪。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200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将网络执政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提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等一系列要求。

在这一时期,互联网成为党和各级政府新闻宣发的“新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媒介的地位。但就内容而言,各党政机关网站都未能脱离传统纸质媒体宣传的惯性思维,仅仅是将原本应当出现在报纸上的内容“移植”到网页上。对于当时的许多领导干部而言,所谓“网络执政”就等同于“网络宣传”,是隶属于宣传部门的工作,与行政程序没有必要的关联。网络执政理念尚处于模糊状态,网络技术仅处于“工具”地位,网络执政实践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推广。

2.网络执政管理平台建构阶段

随着中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逐渐成为公众接收信息、获取知识、发表意见的重要空间。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宣传平台,更应当成为教育管理党员、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互联网电子化、快捷化、高速化等特征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其网格化、扁平化、交互化等特征又能够有效拓展网络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因此,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不仅引发了“无纸化办公”的变革,同时也引领了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网络管理的潮流。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的规律性研究,把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范式引入网络管理实践中。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使用“虚拟社会”这一概念。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具运用”,而转向“社会管理的延伸”,明确认识到互联网在执政中的独特价值。网络管理与社会管理一样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领域,党对网络执政规律的探索进入新阶段。

3.网络执政交互空间建构阶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99.3%;我国在线政务用户规模达6.94亿,占网民整体的76.8%。截至2019年6月,我国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新媒体”“融媒体”开始大量涌现,形成了政策传播、信息交互、舆论导引、全民参与的舆论“新空间”。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管理”到“治理”体现了党的执政模式的重大转变。伴随这一重大变革,各级领导干部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身份也从“行政管理者”转变为“网络生活的参与者”,由传统管理中的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治理中的主体之一。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质量主导的“去中心化”的网络治理结构逐步形成。2014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国“网络执政空间”已经形成。网络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气、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广泛参政议政的局面已经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已经从单纯的宣传、教育、管理手段,逐步演化为多元共治、信息交换、平等交流的空间,成为执政党不可或缺的“政治资源”,必将在未来执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一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执政规律探索的经验总结。

二、“互联网抗疫”推动网络执政展现新特点

2019年6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互联网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而且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这一判断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得到了充分印证。疫情不仅促使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呈现“新样态”,也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开展执政活动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1.打破执政惯性思维,提升执政效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瞬时性、破坏性等特征。疫情打破了行政管理“面对面”“人对人”等传统模式,按下了“网络执政”推广普及的“快进键”。各级管理部门将大量的线下业务放到网上,“无接触申报”“云端审批”“视频会议”等行政方式得到普遍运用。许多行政管理部门都根据疫情需要,设计开发或改进网络执政平台,“两微一端”的普及率和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运用互联网开展执政活动可简化各级政府会议流程,减少科层制行政审批环节,削减发文办会的成本,促进政府执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行政改革目标得以加速实现。

2.打破部门及地域壁垒,“协同执政”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倒逼单一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行政方式、提升效能,还从客观上打破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普及运用,促使各部门“协同执政”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例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防疫健康信息码”查询服务,就是依托平台的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并利用汇聚的卫生健康、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实现对公民健康信息的实名化管理和一体化管理。浙江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在疫情期间也实现了“协同执政”,汇聚了501个便民服务应用程序,实现了352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除此之外,多地政府也打破了地域局限,实现了物资、信息、资源、人力等线上线下的跨区域“互联”。“云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使近1.8亿中小学生、3800万大学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云会议”“云面试”实现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线上对接,促进了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等。

3.打破参政主体间信息壁垒,开辟人民参政议政新途径

抗疫期间,互联网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平台。2020年2月28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联合推出“战疫情抓复产——意见建议与问题线索征集”活动。数据显示,该活动上线仅45天即收到2.9万条留言,其中超过1.6万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及时回复和有效解决。与疫情相关的“湖北红十字会领导失职失责”“黄冈‘一问三不知主任’被免职”等话题曾连续多日登上微博热搜榜,彰显了网络监督的巨大力量。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努力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党务政务公开、物资使用情况公开等途径推动执政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如“湖北省举报、辟谣、打谣平台移动端”、中央网信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专区”先后上线。这些举措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消除质疑、相信党和政府”成了“互联网抗疫”的主流声音,也表明了政府与网民之间平等沟通、多元共治的交互模式与共生空间正在逐步稳固。

三、“互联网抗疫”背景下网络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面对“互联网抗疫”的新形式,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自我要求:一是加强对网络执政规律的理解,不断涵养互联网思维;二是转变网络执政身份,调整话语结构,适应网络执政的特点;三是在实践中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风险研判能力。

1.深刻理解互联网执政的本质

传统执政模式与网络执政模式不是简单的“衍生关系”,即不能把单纯的“动态上网”“表格上网”视为网络执政。在思想建设方面,网络可以更加广泛便捷地传播党的执政理念,宣传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建设方面,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空间和行业的壁垒,实现政治组织职能延展;在作风建设方面,网络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民众监督主体的职能。网络执政与传统执政不仅仅是平台和工具的差别,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传统执政模式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和科层制思维惯性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意识;而网络执政则可以打破现有的繁琐形式,是对传统执政思维的重大革新。

2.积极调试网络执政身份,调整执政话语结构

领导干部在网络生活中兼具“党员干部”与“普通网民”双重身份。遵守党纪国法,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领导干部进行网络执政的底线。同时,作为普通网民,领导干部应主动了解和适应网络话语的基本特点,选取平等、真实、热忱又不失权威的方式与网民展开交流,展示领导干部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政治形象。

3.不断提升风险研判和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和分散性导致网络空间必然是各种观点意见的“舆论场”和多元意识形态交锋的“角斗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风险研判和舆论引导的能力。一是提升风险预警意识。网络舆论的形成要经过萌芽、积累、发酵、扩大等阶段,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谣言、错误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時必须有见微知著的能力,提升辨识错误言论的敏感度。二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守政治底线,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还要多了解群众呼声,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群众的问题,尽量弥合行政主体缺失的“真空区”,及早遏制恶意言论的滋生蔓延,画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执政空间。

参考文献:

[1]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薛小荣.网络建党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修订版)[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

[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N].人民日报,2007-01-25.

[5]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0-04/28/c_1589619527364495.htm,2020-04-28.

[6]在线政务普及率近六成,服务水平持续向好[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8/30/ content_5425864.htm,2019-08-30.

[7]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8]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N].人民日报,2016-04-26.

[9]4.19讲话四周年看习近平如何指导互联网战“疫”[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 2020/0419/c120837-31678983.html,2020-04-19.

[10]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历程[EB/OL].http://www.scio. gov.cn/zhzc/9/6/document/1353439/1353439.htm,2013-12-06.

责任编辑:钟雪

作者:李世达

新形式下安全网络管理论文 篇3:

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当前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网络环境复杂,合理使用网络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反之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课程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教育的特点,讨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终提出如何完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 网络思想教育 特点 对策

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普及为高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成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点工作。

1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点

1.1 教育时间上的快捷性与恒久性共存。网络具有信息的快速更新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可以将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观念等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取到最大的主动权;并且网络还具有信息的永久保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找过去的相关知识,能够将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长久的持续下去。

1.2 教育环境上的原始性与虚拟性交融。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网络会呈现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而对于这些信息都要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去分析与辨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学习的难度。但是网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将平时感受不到的成就感通过网络获得,因此学生就会对网络产生依赖,他们愿意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求完美的人生,结果影响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1.3 教育空间上的等距性与隐蔽性并生。网络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学习,不会再因为距离远、时间不对等原因出现不能沟通的问题,尤其网络交流的方式简单、沟通工具普及为网络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同时网络交流可以不分人群、性别等,在网络交流时可以采取匿名形式,这样会更加有利于交流者无顾忌的进行思想深处的交流。

2 网络思想教育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通过网络平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网络思想教育,比如南京大学的“启明网”、天津大学的“红网”等都是借助网络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够。当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多体现在对现存问题的解决,而没有重视问题发生的实质、以及学生的应用方面的内容。比如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教育,而忽视具有拓展性的思想政治内容这种单调的内容对学生不足以形成吸引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忽视网络教育的平等性。网络教育具有双向传播性,人们不仅是信息的需求者、使用者,还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的传播与发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但是在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忽视了网络教育的平等性,其更多是侧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播,造成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参与度不高。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差。网络就是将社会发生的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及时发布,但是高职院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信息的时效问题,学校的教育网站上信息存在滞后性,内容每天没有更新,并且传播技术也不稳定,信息覆盖面不广。

3 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对策

3.1 加强高职学生的“网德”培养,培养正确的上网观念。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具有强烈的需求愿望,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网络环境复杂性,加强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的道德意志力培养,提高学生在上网过程的自我控制力,让学生在网络中接受到健康的知识,坚决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强化学校网站的特色建设,充分利用高职网络宣传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3.2 改进教育方式,把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单一的灌溉式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融入到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双向平等交流的教学模式;其次,丰富教育形式。一是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站,丰富网站内容。二是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创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模式。

3.3 加强网络管理,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机制。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机制,通过对网络机械的管理,建立网络登录登记制度,引导学生上网行为。其次加强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防火墙、安装电子邮件过滤等技术实现对网络安全的保护,从根本上抵制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络,影响学生的思想。最后提高网络管理队伍质量。网络管理队伍的组成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网络技术,并且要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等。

在当今网络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新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优势,牢牢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将网络思想教育与课堂思想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延华.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论纲[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4(3).

[2]唐玉秀.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西江月·中旬,2013(11).

[3]高蕾.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与分析[J].职业时空,2012(3).

作者:白玉娟

上一篇:学生科学探究初中生物论文下一篇:路由交换平台网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