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语言影视作品论文

2022-04-15

[摘要]方言是影视作品重要的表达手段,从方言和文化的关系视角,方言作为影视作品的文化表征,具有地域性和广泛性、底层性和现代性的双重文化表征。影视方言由地域性走向广泛性的文化认同,也从草根走向庙堂,成为影视作品的文化标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域性语言影视作品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地域性语言影视作品论文 篇1:

互联网环境下影视作品版权侵权表现及保护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传播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与以往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更别具一格。但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因此受到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侵犯,著作权人的维权难度也上了一个台阶。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影视作品版权侵权的具体表现与保护对策等,从而提出更为积极地应对网络环境下侵犯影视作品版权行为的思路,让著作权人及有关各方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互联网;影视作品版权;侵权;保护

1 影视作品的概念及特征

1.1 影视作品的概念

我国著作权法对影视作品是这样界定的:影视作品是以摄制或者类似摄制的方式完成的电影作品。以这个概念为标准,利用非专业摄制工具但可以用来拍摄的工具完成的作品不属于影视作品。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样界定影视作品的概念显然是有局限性的,现在的影视作品内涵丰富、制作方式多样、传播技术高端,传统的定义无法与之匹配。因此,对于影视作品的概念应当延伸其解释。《伯尔尼公约》中,影视作品的概念更加广泛,其将纪录片、动画片等也纳入影视作品范畴内,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了此定义。

1.2 影视作品的特征

第一,影视作品的技术性。世界上多数国家对于影视作品的拍摄要求是“以拍摄电影的方式”。因此在制作影视作品时,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将作者的思想通过视听媒介制作成精美的影视画面表达出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拍摄影视作品的方式逐渐多样,但无论怎样创新,影视作品最基本的特征仍然具有技术性。

第二,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作一部影视作品所依赖的技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呈现影视作品的载体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运用哪种技术形式制作,哪种载体呈现,影视作品的内容都不能超出艺术创作的范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必须是一种艺术的结晶。影视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之所以较多,是因为影视作品的内容具有艺术性[1]。

第三,影视作品的独创性。所有作品要想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具有独创性特征是大前提,影视作品也不例外。影视作品的独创性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与其他作品有本质的不同。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集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相互配合的分工合作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的传播更加快速,范围更加广阔。

2 影视作品版权在互联网中的性质

2.1 无限复制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影视作品的传播不再受以往有形载体的局限,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复制影视作品。如果著作权人并未对自己的影视作品进行技术保护,那么所有的网络用户都能够在互联网中查看乃至下载,甚至不受限制地分享给其他任何用户。就算著作权人对其影视作品设置了技术保护堡垒,只要不法分子采用违法的技术手段对其加以破解,影视作品最终也会被违法复制传播。互联网用户的身份都是虚拟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会对免费的盗版资源趋之若鹜,并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著作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2.2 跨地域性

著作权的地域性是指著作权受保护范围是先前确定的,著作权要想在一国的地域之外受到保护,那么国与国之间就需要签订相关条约。数字化时代到来之前,影视作品的传播是有局限性的,在各地域之间传播都必须具有著作权许可。但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所有的网络用户都成了地球村的村民,在互联网环境中,用户无须表明真实身份、国籍,只需要登录网站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影视作品。对于著作权人来说,维权之路因为无法查明侵权人的真实身份而变得异常艰难。在互联网环境下,侵权人在传播影视作品时的位置难以确定,因此影视作品版权具有跨地域性的特征。

2.3 获取自由性

获取自由性是指互联网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观看、下载影视作品。互联网普及之前,影视作品的传播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人们只能在既定的时间地点欣赏影视作品。而在网络环境下,用户获取影视作品简单快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但这也导致影视作品版权受到侵害越来越频繁,著作权人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2.4 易受侵害性

生活在数字化时代,即使相隔于大洋两岸,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并不存在。只要有互联网,大家就可以随时随地产生联系,语言、国籍都不是问题。只要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把作品上传到互联网,即使采取了技术保护措施,其他用户若想违法获取,只需运用不法技术手段破解保护壁垒,就能够轻松获取资源。一传十十传百,违法获取的影视作品被不断传播,而侵权人也无法准确认定,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版权具有易受侵害性。

3 互联网环境下影視作品版权侵权的具体表现

3.1 视频聚合行为

网络用户获取的影视作品来自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其他网站的深度链接,或者使用不法技术手段突破著作权人的技术屏障获取影视作品,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这种行为就是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视频聚合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采用“拿来主义”,直接盗取其他合法网站的影视作品,将其进行一定的编辑后放置于自己的网站供访问用户观看或者下载,这就是所谓的提供深度链接行为。提供深度链接行为和传统网络链接行为有本质的差别,前者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呈现影视作品,而后者只是单纯提供一种跳转页面的链接。页面跳转以后,网络用户可以直截了当地看到自己查看作品的真正权利主体,因此,网络用户在使用传统网络链接时一般不会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如果网络用户选择使用深度链接的视频聚合网站,则不会发生页面的跳转,所获取的影视作品的真正权利主体不会被发现,用户理所应当地认为提供深度链接的网站就是原始网站,故著作权人的权利就受到了损害[2]。

3.2 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行为

网络服务商提供一种虚拟空间,网络用户可以利用此空间上传自己已获取的影视作品,网络服务商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狭义的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行为。用户将视频存储在空间之后,可以向其他用户自由分享,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然而网络世界是一种虚拟世界,在互联网空间中,所有网络用户无须表露真实身份信息,因此即使其未经许可上传影视作品,著作权人也很难查明侵害其权利的用户信息。但著作权人受到侵害必然会选择维权,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站就成了维权的对象,受到权利人的起诉。尽管视频分享网站的行为并未对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造成直接侵害,但是给网络用户的视频分享行为搭建了平台,成为侵害著作权人利益的桥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视频分享网站承担其平台用户侵权责任的前提是已构成间接侵权,而构成间接侵权的条件中,网站的主观状态尤为重要。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站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明知或应知其行为帮助了平台用户的侵权行为。

3.3 影视作品资源共享行为

影视作品资源共享行为是指网络用户的出发点并不是获取利益而是分享自己欣赏的影视作品,是以供消遣娱乐的一种行为。对于此种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否认影视资源共享行为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用户之间单纯的资源共享是一种合理使用资源的行为。第二种观点则肯定影视资源共享行为侵权,因为表面上看这种行为并未侵犯著作权人利益,但实质上也属于间接侵权的一种。假若一部新上映的电影被大量转发共享,那么其票房收入一定会大幅缩水。虽然网络用户之间的分享行为并非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但是间接侵害了影视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故此类行为可以被认定为侵权行为。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有损失就得有人承担责任,并不能以主观状态为自己的不法行为脱罪。

3.4 上传或下载影视作品的行为

社会飞速发展,传统有线电视已不再是影视作品传播的唯一途径,互联网传播已成为中流砥柱。影视作品上传于网络空间的前提是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著作权人上传影视作品或许可他人上传才是合法上传行为,故未经许可上传影视作品就是一种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行为。在当下法律框架内,有观点认为,网络用户未获取著作权人同意即下载影视作品的行为属于一种合理使用行为。出于花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多利益的目的,大多数网络用户会选择从非法渠道获取影视作品资源,使正规渠道的影视作品版权受到侵害,造成权利人损失,故此种下载行为也是一种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行为[3]。

3.5 利用P2P技术上传或下载的行为

P2P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中预装软件,此种软件可以为网络用户上传或下载影视作品提供一种“共享目录”,只要一个用户将正版影视作品的资源放置于该软件中,其他用户就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欣赏该影视作品。这种新型技术手段未出世之前,往往很容易查明网络用户上传和下载影视作品是否侵犯影视作品版权。但是通过P2P技术传播影视作品,无法找到上传中间的服务器,数以万计的网络用户在没有获取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此技术上传或下载影视作品,使权利人的利益遭受无法估量的损失。学界对于网络用户利用P2P技术上传或下载影视作品的行为是否要承担责任有不同的观点[4]。

3.6 影视作品解说行为

影视作品解说行为是指网络用户剪辑影视作品后再加上自己的解说形成一个独立的作品供大众观看的行为。如今的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都有此类作品呈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没有耐心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观看一部影视作品,而“三分钟带你看电影”的解说视频就满足了大众省时省力的需求。但是影视作品解说行为是否是一种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行为,应当从多角度认定,如从网络用户在剪辑解说视频时所采用的原版影视作品的内容数量出发、该用户解说行为是出于获取利益的目的还是单纯消遣娱乐,以及解说视频发布后是否减少了原版影视作品的销售利益等。网络用户解说影视作品的行为是否是一种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行为,要从实质出发,看其是否侵犯了原版影视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4 影视作品版权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保护建议

4.1 完善法律

目前,我国对于影视作品版权还未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只是在著作权法中做了笼统规定。因此,从国家角度来说,可以对当前法律规定进行细化,出台专门保护影视作品版权的法律,精准打击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行为。在立法中,针对难以确定责任主体的侵权行为,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侵犯影视作品版权主体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惩罚制度;对于难以认定影视作品创作者的纠纷,可以引入专家陪审团,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纠纷。

4.2 构建完整的影视作品版权交易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将确认影视作品版权、取得之后的公示、权利人之间的转让等行为集中在同一平台上,形成一个一体化的高效平台。在这个一体化平台中,影视作品版权的归属、权利人对影视作品版权进行交易等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化框架。搭建这种一体化平台,有利于影视作品版权交易的进行,平台对于交易的公示也让权利人获得了最大的效益,有利于激发大众创作激情。由此,网络空间中,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通过平台公示影视作品版权的隶属状态,利用标准化模型进行影视作品版权的交易,能够大幅减少侵犯版权的纠纷,以及解决纠纷时出现的取证难问题[1]。

4.3 增强国民影视作品版权保护意识

一个国家对于原创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应该从底层抓起,增强每一个国民的影视版权保护意识。作为消费者,不能为了省时省力省财,而选择观看、下载盗版影视作品,应当支持原创,应当在获得著作权人许可的前提下,从正规合法渠道获取影视作品资源,端正自身态度,从认知上抵制盗版资源,做一个高素质的网络用户。因此,我们需要倡导国民支持正版影视作品,告知其违法获取影视作品将会受到处罚;我们需要增强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不能对侵权行为采取置之不理的消极态度,应当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5 结语

当今时代,人们受益于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影视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也得到了更有利的发展,影视作品版权的著作权人得到了更多的收益,但收益与风险并存,影视作品版权在虚拟世界中也更容易受到侵犯。文章在分析影视作品概念、特征以及影视作品版权在互联网中的性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侵犯影视作品版权的具体表现,进而为在互聯网环境下更好地保护影视作品的版权提出建议,以期找到更为积极地应对网络环境下侵犯影视作品版权行为的思路,让著作权人及有关各方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雪欢,侯飞,孙夏,等.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32):293-296.

[2] 刘雪娇.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版权侵权认定及责任承担[D].沈阳:辽宁大学,2019.

[3] 邢丹.论网络影视作品的版权保护[D].兰州:兰州大学,2010.

[4] 刘茵茵.论电影作品网络版权的法律保护问题[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张名君(1997—),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刑法学。

作者:张名君

地域性语言影视作品论文 篇2:

影视方言的双重文化表征

[摘要]方言是影视作品重要的表达手段,从方言和文化的关系视角,方言作为影视作品的文化表征,具有地域性和广泛性、底层性和现代性的双重文化表征。影视方言由地域性走向广泛性的文化认同,也从草根走向庙堂,成为影视作品的文化标识。

[关键词}影视方言 双重 文化表征

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流行,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方言成为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影视作品重要的表现手段,也是影视作品的文化象征。是否运用本土和地方方言是电影文化想象的重要标志(鲁晓鹏2006)。对影视方言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影视方言具有双重的文化表征。

一、方言的地域性和广泛性的文化表征

方言从语言学的视角,是民族共同语在一定地域的语言变体。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方言表达着文化的地域特色,反映着有其产生的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维系着该地域共同的审美文化情感。选用方言作为影视创作元素,是出于展示地域文化的自觉选择。因此方言也就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影视作品中方言的运用也正是基于地域性的文化认同。“任何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虽能掌握另外一个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在一般情况下,他总认为只有使用他的母语对话,最能表达感情。”(张恒君2006)最早的方言电影《抓壮丁》以西南方言为载体,以方言的运用展开叙事,在影片中为人们展现了这个地域的文化面貌,影片也承载了四川地域的文化特征《上车,走吧》一部以山东方言为主的影视作品,胶东方言的运用和影片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山东人的勤劳开拓的性格和文化标识。其中的山东方言体现了山东的地域文化特征。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语言变体。从语言的谱系发生和语言接触的视角分析,方言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与该语言及其它地域变体相联系、相接触的。因此方言本身也具有该语言的广泛性的文化特征。在文化范畴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影视作品也才最具有文化魅力,因而方言在影视作品中对文化的展现也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东北一家人》和《乡村爱情》都是以东北方言为中心的影视作品,但并不是只有东北人才具有文化认同,其全国的热播也正体现了其文化特征突破地域性走向广泛认同性。

方言作为影视作品中重要的文化要素,在影视作品的文化展现中,从方言的地域文化走向广泛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观照。方言通过地域文化的展现。也体现了全民文化的广泛性。方言影视作品的这种双重文化表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单一方言和多种方言影视剧的共同繁荣。从最早的《抓壮丁》到近期的《图雅的婚事》、《疯狂的石头》,方言在其中的文化表现,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第二,不同方言在同一影视作品中出现。其中典型的例子《武林外传》,可以说是方言的大熔炉,包括了福建、陕西、山东、河南、四川、东北、广东等各地方言,在其中,他们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该剧的高收视率也体现了方言广泛性的文化表征。第三,影视作品中的方言流行语风行。粤方言中“顶你个肺”和陕西方言中“呃的神啊”作为地域文化的标识,被全民所广泛认同。因此。方言被认为是地域性和广泛性的文化表征。

二、方言的底层性和现代性的文化表征

方言在文化层面的表征是基于与民族共同语的对立存在的。从通行地域讲,普通话一般通行于城市,存在于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一般通行于某一地区,存在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在社会文化体系中,普通话使用者一般接受较高层次教育,居于社会文化的较高位置,方言使用者普遍教育较为滞后,处于社会文化的底层,在社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文化表现层面上,因为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区域和使用群体的差异,普通话与方言也就具有精英性和底层性文化的对立。导演贾樟柯的《世界》、《小武》、《任逍遥》以山西方言为基础,展开影片的叙事,影片中的人物处于全方言的文化背景,在影片故事的叙事中,方言的运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操一口方言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与此同时,方言也就具有了随之而来的底层的文化属性。《图雅的婚事》同样以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方言的文化底层特征,具有草根性的文化表征。方言成为一种乡土文化的符号(孙振杰、卓俊科2006)。同时,方言所植根的底层文化属性,也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方言展现了出来。

方言除了体现了“平民视角,大众情绪”的底层性文化表征外,还具有现代性的文化表征。由影视作品中伟人的方言运用。到底层小人物的性格刻画,再到现代的影视作品中的方言运用,方言成为人物形象刻画的方式和文化表征方式的结合体。2007大片《色·戒》中王佳芝在影片中在不同的角色变换中实现普通话与方言的语码转换。方言在性格的刻画和所处的文化层面中,体现出了重要价值。方言也正是通过对影视作品文化底层性的解构。实现了其现代性的建构。其文化关注点由民族复兴和国家主位的主流文化意识向民本思潮的文化焦点转变。这种文化关注的转变,也正体现了文化的现代性特征。方言由草根走向庙堂。正是文化回归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诉求在现代文化的关注视野中得到突显和展现。方言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在方言影视作品中都取得了自身的文化价值。

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底层性和现代性的文化表征是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和社会的文化关注表现出来的。影视作品的底层文化表征和方言影视作品的流行体现了方言的双重文化表征《疯狂的石头》以方言为特色,展现了如包世宏和道上朋友等社会底层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底层的文化表征。而其风行也说明对底层文化的关注成为文化的现代性特征。从《秋菊打官司》到《图雅的婚事》等方言影视作品在国际影坛的频频获奖,其底层性的文化特征和关注,也正体现了这种双重文化表征。

在当今影视文化风涌的大潮下,对影视作品中方言这一重要表现手段的研究也已初见成果。从方言的地域层面和文化表现层面,对方言的文化表征进行阐述,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方言具有地域性和广泛性、底层性和现代性的双重文化表征。从影视表现的角度来说,也对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价值探讨具有意义。

作者:朱摄华

地域性语言影视作品论文 篇3:

从中西方影视比较中探究中国影视民族化问题

[摘          要]  影视作品作为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随着新时期摄录技术的快速发展,越发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当前,网络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在欣赏国产影视作品的同时,也能从多种渠道获取国外影视资源,这就为人们研究中西方影视的异同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将对中西方影视艺术做一次粗浅的探讨,并探究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化问题。

[关   键    词]  中西方;影视;民族化

[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影视作品形式多样,在分类上有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等,在年代上有古代戏、近代戏、现代戏等。其独特的摄录手法、场景布置、语言动作、人物形象、故事内涵等,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文化的味道。但由于中西方思想观念的差异,在影视作品中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文化符号。为此,比较中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运用,博采众长,就能够为探究我国影视作品的民族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助力。

一、中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化比较

创作影视作品的第一步就是选材。纵览当前我国影视作品的题材,诸如《一生一世》《同桌的你》《北京爱情故事》等以都市情感、家庭伦理、青春偶像为主的剧情片占据着影视市场的半壁江山。在题材的选择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纵观中国出品的影视,其中的动画题材大部分来源于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它们让观众通过动画片也能看到中国的民族特色,其夸张性、幻想性和超现实性让观众的英雄情结得到了满足。正如有“中国学派”之称的中国影视动画一样,深厚的民族积累或许正是中国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但近年来,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武侠片明显减少,像《神探狄仁杰》系列、《四大名捕》系列这样的影片虽然号称武侠片,但其内容上明显少了一些江湖气概,多了一些魔幻的东西,这与西方魔幻影视作品如《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的横空出世不无关系。近年来,国产片一直在制作技术上不断探索着,但正是因为太注重技术了,无论是在故事的编织上还是在文化的渗透上都显得苍白无力。其结果就是,技术不容乐观,故事也越发老套、庸俗,如《分手大师》这样的国产片,既缺少民族文化也缺乏主流元素,成了一场瞎搞乱搞的恶作剧,这是极其令人忧心的。

二、中西方影视作品中民族化嵌入的途径

(一)民族化背景式运用

在影视作品中,民族文化背景式运用主要指的是某个或整个故事的背景都发生在本土,即以本土为背景来进行创作。在这一点上,国外的西部片最为明显,牛仔、戈壁往往是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就国产影视剧而言,这一类的作品就数不胜数了,如《水浒传》《西游记》《孔子》以及《三国演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民族化镶嵌式运用

民族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镶嵌式运用主要是指民族文化不作为故事的核心内容,只掺杂其中,起到点缀的作用。在这一角度上,国外影视作品特别喜欢将中国文化嵌入其中以博得海外市场走红。2010年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就糅合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其修身养性,以静制动就是中国文化的原版体现。日本动漫在中国文化的运用上更是屡见不鲜,如《不可思议的游戏》《十二国记》《火轮》等,都运用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三)民族化人物式运用

在这里论述的三种运用中,民族文化人物式运用往往更能体现影视作品对民族文化的关怀。很多影视作品甚至直接将其作为片名。如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摄制的叙述圣雄甘地伟大一生的《甘地传》,罗马尼亚制片的《勇敢的米哈伊》等。国产影视剧在这方面也作品不断,如叙述圣人孔子一生的电影《孔子》、叙述伟大领袖毛主席戎马一生的电视剧《毛泽东》等。

三、中国影视民族化发展存在媚俗化倾向

武侠片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经典传承,对推动民族化在新时代的普及相当重要。2014年开年,有一部叫做《封神英雄榜》的电视剧在山东卫视、贵州卫视及湖北卫视“三星联播”。作为一部历久不衰的神话剧,姜子牙辅助武王兴周伐纣的故事家喻户晓,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喜爱。但是,受当代商业价值和成名效应的影响,2014版封神榜即《封神英雄榜》不仅严重脱离原著精髓,胡编乱造,还过于渲染亲情爱情,使姬昌和纣王几近成为故事的傀儡,演变为姜子牙和妲己的个人秀场,可谓是

2014年的第一媚俗雷剧。同样,作为影视作品中常青树的爱情片,没有了《孔雀东南飞》里的为爱追寻,也没有了《梁祝》里的凄婉动人,而是笼罩在豪宅、名车、时装等强烈功利符号下的男女关系极为缺乏深度思考,剧中人物在种种功利陷阱中挣扎、奋斗,表面化的、物质化的情感关系无从掩饰人物内在的贫乏,这些影视既不能产生审美观,也经不起理性推敲,从而成为泡沫产品。那么影片何以步入此端?究其根源就是影视剧的媚俗化倾向。

媚俗化是当下审美文化的一种畸形,俊男靓女作为这个时代最养眼的“产物”,在商业价值的蛊惑下不可避免地成为影视剧文化相中的亮点。

四、中国影视民族化发展的策略

(一)回溯本源,继承传统

在中国影视作品发展的历程中,不是没出过精品也不是没出过经典,有些作品也同样美得一发不可收拾,像《红高粱》《卧虎藏龙》等作品就曾风靡一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喜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影视作品都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石,都是以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文化基调为核心进行演绎或再创造。所以,寻找中国影视作品发展出路,首要对策就是回溯本源,继承传统,拒绝媚俗。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瑰丽精湛……毫不夸张地讲,只要愿意想愿意做,能够表现出中国文化事物的题材不计其数。影视文化文化属于时尚文化的一类,客观地说,还是比较年轻的艺术。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影视片创作也

是如此。

(二)博采众长,放眼世界

当然,在回溯本源、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要忘了,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几近爆炸的时代。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一个显著影响就是任何产业的市场已经不是单一的地域性,而是变得国际化了。特别是这些年来,中国通过奥运、世博、APEC以及其他性质的国际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许,中国影视作品要想取得好成绩,还须博采众长,放眼世界。今年前三季度的影视市场显示,全国上映的所有影视作品中,国外科幻片、超级英雄电影仍旧是票房和人气的保障,诸如《变形金刚4》《银河护卫队》等,尽管有《心花路放》这样的国产品杀出重围,但靠的始终是明星以及庸俗的情节。国外影视作品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人的眼球?除了精良的制作以外,靠的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故事逻辑。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影视要想放眼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全世界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故事逻辑和人生观恰当地融入影片里。《功夫熊猫》里主角熊猫阿宝与恶势力的誓死顽抗,不正是世界人民的一致认知吗?而再看看我国的《喜羊羊》系列,除了逗一逗小孩子,并没有太多现实意义。中国影视不能缺失“民族”,在放眼世界的同时,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主流意义,这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更加显得突出而重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无疑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民族化影视美学体系更具有直接而丰富的启示意义。总之,中国影视作品的民族化缺失在目前是较为严重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持续发展的文明传统,从‘有无相生’注重整体功能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等文化观念,到具体的审美方式,都有着大量可供汲取的民族智慧的精华。中国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拒绝媚俗,回溯本源,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放眼世界,在今后的影视制作中,其意义就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王雪.影视动画的表现手法与民族化发展的关系[J].电影文学,2012(07):52-53.

[2]杨彬.比较文化视野下的西方爱情电影[J].电影文学,2014(01).

[3]沈鲁,姜娜.宗白华美学思想与民族化影视美学的建设[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8(03):73-76.

作者:马永佳

上一篇:公路挡土墙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生估算能力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