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特色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20

寒区特色土木工程论文 篇1: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思考

摘要:黑龙江大学启动了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了确保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到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和河海大学四所知名高校进行了调研。基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情况,针对09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结合调研考察获得的兄弟院校的经验,文章对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优化;实践创新;专业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是培养土木工程领域人才的基础,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障,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领域逐渐趋于国际化[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显得尤为迫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在符合各院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突出该校专业特色,以满足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相关高校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调整,在理论与实践中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实施办法,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上述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了对知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调研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初步形成新的更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学院开展了对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河海大学相关专业的调研工作。通过与相关领导和人员的座谈,全面了解各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认真查找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行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发展方向、教学内容安排、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归纳起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一)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专业特色是指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学科发展之本,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特色应体现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并形成独特的专业发展优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没有凸显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专业教育理念及教学思想上也没有自身的独特理念,亟待在工作中凝练,在凝练中探索出路,赋予土木工程专业独树一帜的新的内涵和风格。

(二)创新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特点,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是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在人才的各项能力中也逐渐占据更为主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实践创新环节,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实验及实习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阶段学院存在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创新实践环节开展得不够系统、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等弊端,亟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不尽合理

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涉及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学期调整、课程设置先后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结构层次的改革、专业相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需要找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合理分工,避免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要遵循加强基础课程教育、扩展专业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对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四)对应用型人才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相关课程不突出

2010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状,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面向工程、面向实践,这也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则之一。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毕业学生能够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因此,有必要改变目前过于学科化和理论化的专业教育模式,应有针对性地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突出相关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改进与优化

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核心。本着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原则,学院对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如下初步意见。

(一)课程模块比例的优化

基于目前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学院对专业课程总学时数量进行控制,并对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创新实践课程的比例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识课是学生今后学习一切知识理论和自身发展的基础,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基础,专业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2],因此,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型特色研讨课的引入与设置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开设了课外研学课程或教授研讨课程,每门课程16学时,要求学院教师结合目前土木工程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包括新结构体系、新材料及新施工方法等内容,开设创新型、引导型、启发型的研讨课程。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体,其所起到的仅仅是引导和铺垫作用,教学中主要请学生来讲,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研讨课的引入与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浓厚学院的学术研讨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互相交流和学习过程中,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学术研讨的良性循环。

此外,还可以邀请高校国外教师举办课外研学讲座,多层次、多渠道与国际学者建立交流的平台。报告(讲座)后,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学生聆听科技、学术报告、学分认定书》,并提供后续研学材料,如评论、文献综述、读书报告或报告人要求的文字材料等,经报告人审核合格者,由学生所在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认定后,可获得0.2~0.4个课外研学学分。研学讲座的开展,在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该领域国际最新发展和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3]。

(三)培养方案精细化、评价方法具体化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标准、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途径以及成绩评价方法等方面,均是围绕三个中心词:知识、能力和人格来拟定的。比如在专业标准里谈工具性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及专业知识,在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成绩评价方法里均进行了逐一说明。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方案修订过程中应借鉴同济大学的做法,给出明确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四)大土木思想下的课程优化

基于目前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全面开展课程的整合和优化,精简学时不是简单的压缩学时,而是对课时进行整合优化。将相近课程合并教学,重要内容作重点讲解,在做好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实际工程实例教学[4]。例如:东南大学将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其理由是三门课所涉及的力学分析原理是相同的,仅仅是结构受力材料不同,因此对结构受力分析原理讲一次即可,之后再针对不同受力材料进行计算分析与对比。结合学校和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可借鉴此思路,以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并且节约教学课时,将剩余课时设置为提高学生能力等内容的创新环节,既提高教学效率,又获得更显著的教学成效。

(五)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改革与课程调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旨在全面提高中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学院教学改革即基于“卓越计划”的要求,对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调整[5]。

1.实践教育是黑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学校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旨在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孕育创新成果雏形,推进学生课外研学活动的开展。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本科生创新体验竞赛。通过创新体验竞赛展示创新教育在每个学科不同层面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性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同时也反映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2.根据学院目前现状,建立与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工程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发展较快,是否具有执业资格是企业招聘专业人员的重要依据。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规范》,根据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实践型高级土木工程师的培养特色和定位,教学中注重工程实验方法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同时,调整高等工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施工及设计能力,使毕业学生在土木工程领域能够胜任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的工作[6]。教学中注重纳入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开设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实验,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六)寒区特色课程体系设置及教材开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寒区特色,努力推进专业特色的建设,开设品牌课程,开展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冰雪灾害分析、冰雪灾害防护等课程教学的研讨。由于目前市面上很难买到合适的相关教材,学院把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组织教师编写教材。

(七)加强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课程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课堂讨论,为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或学生都可针对相关课程内容提出值得讨论研究的问题,比如对高数、计算机等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专题研讨等。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口径,从中也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突出施教重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语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学生和培养机构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学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调整。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指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逐渐完善和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切实解决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推进改革措施的实施,着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郝贠洪,曹喜,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 20-23.

[2]肖琦, 贾玉琢, 屈成忠.以“厚基础, 重实践, 强能力, 突特色”为原则,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科技信息,2007(36): 200-201.

[3]孙义刚.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山西建筑,2010, 36(33): 191-192.

[4]卿静.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样化、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西部科技,2010, 9(4): 78-79.

[5]林建.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7-21.

[6]胡圣军,郑长成,吴晓,等.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 14(1): 45-47.

作者:李方慧 赵永江 赵文军等

寒区特色土木工程论文 篇2: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1.031

收稿日期:2013-09-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479),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01)

作者简介:武鹤(1963-),男,黑龙江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E-mail)hgcwh@163.com。

摘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毕业设计是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土建类专业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设计题目和项目内容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毕业设计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传统模式上。

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应用性专业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随着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式,由于视野的局限,其毕业设计成果无法与实际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无法将现代工程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合作的特点融入毕业设计[1]。据用人单位反映,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的工科毕业生,都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面窄、合作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2]。

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系统观、大工程观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3]。

一、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及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一)土建类专业特点

土建类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一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必须由这些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土建类专业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口径宽,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近年来,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建筑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多学科跨专业的技术结合也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加强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它是架在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多学科团队式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就是将学院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一项综合性建筑工程的设计。通过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 搭建一个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设计的工作和交流平台, 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多工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有效解决传统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各自独立、互不往来、缺乏交流、不成体系,以致设计成果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社会需求,这对培养适应现代大工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当今,土建类学科的教学及实践日益开放多元,特色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系统建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是其根本方向。

(一)国内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工程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规模占高等教育总体培养规模的30~40%,位居世界第一[4]。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基本建立了结构较完整合理、规模最大、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系。毕业设计是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才能适应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5]。毕业生无论是实践经验、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还是团结协作精神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6]。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一些学科已经进行了跨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改革的初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针对土建类多学科的毕业设计改革,研究成果还较少[7]。

(二)国外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团队协作”毕业设计教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实践与研究的历史,其特征就是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模式引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将社会实际需要作为条件和任务融入毕业设计,使各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理解并掌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平等交流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系统能力的目的。

德国土建类专业指导教师大多配备相当数量的多学科背景的工程实践人员,学生只有圆满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涵盖大量工程实践环节的专业学习后,才能受到认可,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实践证明,团队协作的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其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三、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一)各自独立,缺乏协作与配合

目前,土建类各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大多独立开展,相互之间缺乏协作与配合,在设计计算时缺乏整体考虑。而建筑设计是一项整体工程,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以建筑学专业为例,作为设计的龙头,建筑专业应当负责给其他专业提供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设计文字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如果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要求,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就无法协调一致,增加后续过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设计上不可更改的缺陷。缺乏相互协作的平台,也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土建类各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脱离工程实际,忽视“产、学、研”的结合。设计题目多年重复使用,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强。选题的难易程度也把握得不够理想,出现选题太难、太大或者太易、太小的现象,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三)指导教师的问题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实际情况是在各建筑类院校中这类“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特别是高校扩招,使师资队伍的发展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生师比过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又难以实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中来自设计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数量过少。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妨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学生忙于考研或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急于落实工作单位,以致用于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精力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毕业设计创作激情,常常是以敷衍勉强的心态完成设计任务,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四、土建类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改革方案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建工、道桥、隧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因此需要结合各个专业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来制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应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措施。同时加大与建筑设计单位校企合作的力度,以解决设计选题、补充师资、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还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选题还应该紧密联系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的选题除了要具有以上特点外, 还必须满足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各子课题任务分工明确,设计合理,研究内容相互联系。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以“鹤岗—黑河高速公路二所至长青段(含大型服务区)”为工程设计背景,分为交通土建项目(包括道路设计、桥梁设计和隧道设计三个组)和大型服务区建筑设计项目(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暖通设计三个组)。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结合,整体性强,内在联系紧密,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的实质性协作与配合。同时设计理念定位也紧密结合北方寒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生态文化特征,与专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三)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黑龙江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长期形成的校企合作优势,成立了由企业导师和各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持有国家职业注册资质证书的双师型教师组成;校外指导教师则由来自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科研所、黑龙江建设集团、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建筑设计院、方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的资深工程师组成,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跨专业的毕业设计团队的指导工作。通过导师的引领,给学生以更深入的指导和影响。同时,有助于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新机制。

(四)开展多学科的学生团队合作

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多由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各专业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如何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如何提高学生在工程设计中处理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协调能力,是多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分为道路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等6个团队;每个团队不少于3名学生。毕业设计团队并不需要全部由精英型的学生组成,关键是指导教师要合理引导,通过布置调研任务、师生讨论会等考察学生的能力,使人尽其能;可安排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学生为团队负责人,把各成员凝聚为一个有共同目标而又相互配合的团体。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团队设计模式,采取分阶段讨论式教学指导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规定的进度框架,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由教师组织讨论和评阅。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考虑到毕业设计是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应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方式,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转换。

建立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阶段性控制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分析”、“设计前期的快题式总体构思”、“设计分组子课题的实施与完成”、“各专业设计方案的协作与深化”、“设计成果的表达、评价与反馈”。每个阶段设定关键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究,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综合的问题时,能够借助一种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增强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

(六)确立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现学科的交叉性,突出“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土木”的理念。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等四部分组成。对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而言,尤其应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评,再结合平时讨论、阶段汇报、中期评审、学生答辩等,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一般采用联合答辩形式,由各分项组长介绍课题总体成果,各成员分别作个人工作汇报,并介绍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一些涉及多专业的问题,可允许学生团队成员讨论回答。

(七)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顺利实施,应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不同, 多学科团队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 平时较为分散, 管理难度更大。因此, 应建立严格的团队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如院长巡查制、组长负责制、团队工作制、导师交流制、阶段汇报制、中期评审制、督导抽查制等一系列过程管理措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五、结语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注重学生综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各专业学生搭建有利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项目设计的工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团队”的工作理念,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工程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能力,对培养土建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继龙,张建华,等. 面向区域创新建筑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7):34-35.

[2] 路忽玲. 小议建筑教育改革[J]. 信息科技,2009(26):356.

[3] 武鹤, 等. 实施“卓越计划”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 高等建筑教育,2012(z):15-17.

[4] 张亦静, 何杰, 肖芳林. 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7-109.

[5] 张长森,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 理工高教究,2009,28(6):118-121.

[6] 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7] 武鹤,等.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3,(3):119-121.

Innov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U He, ZHANG Lijuan, MA Guijun, GE Qi, PAN Weiy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P. R. China)

(编辑 王 宣)

作者:武鹤 张莉娟 马桂军 葛琪 潘伟英

寒区特色土木工程论文 篇3:

西出阳关有学府

说起甘肃,你会想到什么?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兰州牛肉拉面,还是清爽可口的浆水面?是“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还是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是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还是西汉大将李广、李陵?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还是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从先秦时期的“雍凉之地”走来,甘肃带着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带着奇特的旅游景观,带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风能太阳能,带着特色农产品,带着两千多万人口走进2020年脱贫的行列——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宣布,甘肃全省7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退出。

今天的甘肃,不用担心它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兰新高速铁路、兰渝铁路、陇海铁路等众多铁路干线通过,还有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敦煌国际机场等大型机场,交通便利。不用担心它人烟稀少,兰州、嘉峪关、平凉、张掖、敦煌、天水、酒泉等已发展成热门旅游城市,有无数游客远道而来,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不用担心它经济滞后,工业方面,采矿业拥有天然的发展优势,矿山企业众多,发展成熟;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技术方向发展,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不断获得技术突破。农业方面,积极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牲畜、地方性特色农产品(食用菌、百合、藜麦等)、蔬菜、中药材、葡萄等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其中,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尤为瞩目,甘肃作为中药材产业大省,发展起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

当然,更不用担心甘肃教育落后,这里本科院校众多,兰州有17所大学,天水、张掖、庆阳、甘南、平凉各有1所大学。如此看来,如果去甘肃读大学,选择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介绍甘肃的大学。

兰州大学

院校属性:“985工程”“一流大学A类”

院校简介:学校创建于1909年,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學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及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数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学校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优势学科专业: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按照建设学科群的思路,规划建设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态安全与区域发展、草地农业、数理科学、敦煌丝路文明与西北民族社会、医学7个学科群。

就业特色:2019 届毕业生中,共有 3334 名在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 47%;赴“京津冀协同”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有 423 人;赴“长江经济带”区域就业的毕业生有 1082 人。在非本校所在地就业的人数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西安、深圳、上海、广州。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共有 415 名,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等企业。兰州大学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能力培养,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比较高,2019年深造率达到 42.09%。

报考须知:根据兰州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兰州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理科大多超过600分,文科大多超过580分。如兰州大学2020年在安徽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631分,文科为601分,分别超过一本线116分和60分。

兰州交通大学

院校简介:兰州交通大学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大学。经过63年建设与发展,学校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院校,是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在土木结构、环境保护、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绿色能源、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学校参与了青藏、兰新、兰渝等多个铁路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全国承担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早最多的高校,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优势学科专业:有1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8;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在前20%~30%)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在前30%~40%)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被评为C-类(排名在前60%~70%)学科。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就业特色:多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7%,始终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历届毕业生中,近一半的人签约轨道交通相关企事业单位,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

报考须知:根据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兰州交通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30分。如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在辽宁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31分,文科为559分,分别超过本科线172分和87分。

兰州财经大学

院校简介:学校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的财经大学,也是三省(区)财经类学科设置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普通高校。在甘肃省属高校中最早获得MBA专业学位培养资格,具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资格。学校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强化商科优势、注重交叉融合、践行商务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为重点,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统计学、应用经济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10个省级重点学科。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和视觉传达设计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工程、商务英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贸易经济、新闻学、工商管理、审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艺术1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就业特色:学校2018届毕业生除升学外,签约单位所在地为甘肃的占48.89%, 签约单位分布比较集中的其他省(区)有广东(7.33%)、陕西(4.90%)、 浙江(4.49%)、新疆(3.22%)。就业行业广泛,其中金融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占签约单位行业总数的17.97%。除金融行业外,签约单位行业占比超过10%的有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业。

报考须知:根据兰州财经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兰州财经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00分。如兰州财经大学2020年在江西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25分,文科为544分,分别低于一本线10分和3分。

西北师范大学

院校简介: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14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学校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在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论文质量稳步提高,被SCIE收录的数量稳步增长,排在全国师范大学第10位左右。

优势学科专业: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广播电视编导1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法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美术学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就业特色:学校2019 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技术、制造、金融等行业就业。其中,教育行业人数最多,达到 842 人,占签约总人数的 18.08%。签约重点单位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各省省委组织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用人单位给学校毕业生提供的薪酬待遇在5000元以上,其中,28. 73%的用人单位能够提供7000元以上的薪酬待遇。

报考须知:根据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西北师范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30分。如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在四川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56分,文科为547分,分别超过一本线27分和20分。

兰州理工大学

院校简介:兰州理工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校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

优势学科专业: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设计学、数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就业特色: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为建筑业(27.99%)、 机械设备制造业(12.10%)、 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 (8.38%)。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典型单位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生的月均收入为5528.96元。月均收入较高的毕业生专业是软件工程(6917.22元)、土木工程(6378.11 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351.51元),月均收入较低的毕业生专业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学院)(4604.17元)、食品科学与工程(4708.33元)、市场营销(4711.54 元)。

报考须知:根据兰州理工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兰州理工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00分,大部分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少部分在本科第二批次录取。如兰州理工大学2020年在山西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37分,文科为550分,分别超过一本线0分和8分。

甘肃农业大学

院校简介: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学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多项,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优势学科专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有草业科学、作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兽医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营养学与生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林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国家一级学科有兽医学、畜牧学、作物学。

就业特色:学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主要就业单位有陕西美邦农资贸易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教育局、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

报考须知:根据甘肃农业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甘肃农业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理科大多超过450分,文科大多超过500分。如甘肃农业大学2020年在甘肃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458分,文科为520分,均刚好到达一本线。

甘肃中医药大学

院校简介: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西北地区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类高校。现有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和平校区、五里铺校区、定西校区及甘南校区4个校区,形成“一校四区”办学格局。校本部所在的和平校区坐落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东近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西拥金城锁钥皋兰山,南倚钟灵毓秀官滩沟,北接丝路通衢连霍高速。本部设有21个教学机构(包括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建的第一临床医学院,与兰州市政府依托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的第二临床医学院),4个直属机构,3个科研机构。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5家实践教学基地(含10所附属医院),医药教育别具特色。

优势学科专业:中药学覆盖中药资源学(含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以及临床中药学7个二级学科;现有中药学、药物制剂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3个本科专业和1个中药学硕士专业。其中,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药资源学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为全国首次申报批准的教育部目录外专业,2008年被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药物制剂专业2011年被列为甘肃省特色专业。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甘肃省内就业(占68.00%),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此外,在甘肃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新疆、陕西、江苏,占比分别为6.99%、4.23%、4.09%。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卫生和社会工作(81.71%)、 批发和零售业( 5.44%)及制造业(3.71%)。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3.18%;其次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1.03%)及其他人员(2.52%)。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为4314.65元。其中,在制造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较高,月均收入为5776.19元;而在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4000.64元。

报考须知:根据甘肃中医药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理科大多超过480分,文科大多超过500分。如甘肃中医药大学2020年在湖南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498分,文科为541分,均在一本线下9分。

甘肃政法大学

院校简介:甘肃政法大学是甘肃省省属的唯一的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属本科政法院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学校现有3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有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兰州市安宁西路校区、兰州市安宁万新路校区、兰州新区校区3个校区。建有现代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建有专业实验室46个以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64个,能够满足办学需要。

优势学科专业:法学为甘肃省优势学科;证据科学、工商管理2个学科为甘肃省特色学科。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13个省级特色专业(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治安学、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信息安全、安全防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就业特色: 毕业生就业地区除了甘肃,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和陕西等。就业行业集中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及金融业。薪酬较高的本科毕业生所在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报考须知:根据甘肃政法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甘肃政法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大多超过500分。如甘肃政法大学2020年在湖北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507分,文科为524分,分別低于一本线14分和7分。

西北民族大学

院校简介: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被甘肃省确定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肇始于1941年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共72个本科专业,具备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历经70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特色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8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优势学科专业:在甘肃省级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被确定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被确定为特色学科。有16个学科入选甘肃省重点学科,分别是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还有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分别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毕业生选择在甘肃(10.63%)、新疆(6.07%)、广东(6.07%)三地就业的人数较多。2020届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集中于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等领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教学人员,占比为18.49%;其次为工程技术人员(14.09%)。

报考须知:根据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可知,西北民族大学在各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理科大多超过480分,文科大多超过510分。如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在广东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为483分,文科为509分,分别超过本科线73分和79分。

作者:李逸

上一篇:矿井无线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交往理论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