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市政工程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市政工程都市生态工作的核心是将多学科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相结合。也就是说,可以将大数据发展作为环保型施工的促进原动力,也是环保型施工多元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环保型施工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环保部门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协调和控制,其管理难度、监管难度十分严峻。基于此,本文就市政工程中的都市生态问题进行详细探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态化市政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态化市政工程论文 篇1:

促进辽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建议

(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沈阳 110032)

[摘 要] 长期形成的发展方式粗放的重化工业格局,使得辽宁对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加上三次产业间发展不够协调,产业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辽宁的绿色发展,因此,加快促进辽宁产业生态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走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振兴的科学选择。

[关键词] 辽宁;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68

0 引 言

产业生态化是一种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及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大生态系统的角度,实现产业生态化就是建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的“大绿色产业”。辽宁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占比较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化工比重占比接近80%,比全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长期形成的重化工业格局导致了辽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致使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辽宁的绿色发展。因此,对于正在爬坡过坎的辽宁而言,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的任务紧迫艰巨。加快促进辽宁产业生态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走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振兴的科学选择。

1 辽宁能源资源及产业结构的现状

1.1 能源资源短缺,消耗逐年增加

辽宁能源资源短缺,首先是“缺煤”,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5》的资料显示,2014年辽宁能源消费总量为20 585.7万吨标准煤,从外省(区、市)调入18 102.45万吨标准煤,进口4 454.40万吨标准煤。已形成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较强的格局,能源供应紧张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大瓶颈之一。从表1的具体数据看,2005-2014年十年间,煤、电、汽、油等资源消耗总量,前8年都是逐年增加,后2年略有减少,尽管近年能源消费总量中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占比有所增加,但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高达62%以上的比例,显然是导致辽宁全省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主因。

1.2 全省人均资源严重不足

辽宁是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根据辽宁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1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全省除东部地区外的其他地方都属于严重贫水区。辽宁水资源一方面严重缺乏,另一方面,近两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省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45.9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57.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3.8m3。而2014年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98.6 m3,辽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全国人均的1/5。201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78.96亿m3,比2014年有所增加,但仍比多年平均值少47.6%。全省水资源形势不乐观。辽宁人均占有耕地约0. 096公顷,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和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虽然辽宁矿产资源比较富集,但在资源开发中,由于一些资源型城市没有科学系统长远规划,加上一些矿山企业开发水平不高,过度开采现象十分严重。多年长期开采,致使很多矿产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尽管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资源能源有大量需求,但目前辽宁水、耕地、矿产资源的现状,明显不能适应辽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需要。

1.3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近年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目前辽宁以传统工业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从2006年至2014年九年的时间里,辽宁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2008年至2012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均不到40%,虽然2014年辽宁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41.8%,但远低于全国48.1%的平均水平。(见表2、表3);低技术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两高一资”特征明显,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三次产业间发展不协调,产业间关联度低;辽宁节能环保企业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产业生产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行业平均利润水平较低,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虽然辽宁环保产业品种齐全,但具体到五大类产品构成来讲,其结构比重明显失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辽宁未来经济发展。

1.4 产业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十二五”以来,辽宁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产业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辽宁省科研力量基础比较雄厚,但没有形成完整产业示范链,创新拉动产业不断进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产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过大,科技研发力量相对薄弱,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服务研发缓慢;产学研之间协作还不够紧密,没有形成高效的技术联盟体系及技术、信息、服務等资源共享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市场开拓能力差。据调查,目前全省环保市场使用本省环境技术的不到20%,多数技术来源于省外甚至国外。

2 促进辽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大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和引导作用,将生态理念贯彻到产业政策之中,尽快健全产业生态化政策。要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现有相关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依据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结合辽宁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需要,及时制定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通过制定鼓励类项目、限制类项目、淘汰类项目目录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引导各类资金流向产业生态化的企业。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要为生态化技术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保障,加强财政投入对生态化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强化生态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要强化政策激励,优先做好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优先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中落实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等各类激励政策措施。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机制,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研究院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鼓励推动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2.2 提高全省产业生态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要使资源能源消耗最小化,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量,同时使污染排放量减到最小。通过科技创新改善产品设计、工艺过程和设备、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废物排放量。目前辽宁生态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较少,产业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低。2014年辽宁全省研发经费支出4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0.58个百分点。今后辽宁必须加大全省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快提高产业生态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构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水体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特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技术装备与环保材料、药剂。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全面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资源最优组合,共同研究解决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外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问题。科技创新只有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才能减少或消除阻碍科技创新的因素,为全省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3 加强生态化产业的技术示范与推广

围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3大领域,重点将高耗能工业节能、重化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处理、特色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纳入全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围绕冶金、石化、化工、建筑建材、能源、机械电子、装备制造、重点市政工程等典型高能耗重污染行业,鼓励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研发,促进一批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引导一批节能环保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力争早日建立功能完备、配套齐全、适应产业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2.4 加快构建生态化的产业经济体系

促进辽宁工业生态化,必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调整工业结构。要大力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重大成套装备、3D打印装备等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要调整优化原材料、石化、冶金、建材工业,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按照生活区和工业区分离的原则及各项环评要求,重点规划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的工业产业布局,推进园区集聚绿色安全高效。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加快形成工业生态化发展格局。

促进辽宁农业生态化,要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以节地、节水、节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改善农业生态为重点,积极鼓励支持农事企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立体栽培、节水灌溉、生态养殖、海洋牧场等集约型、生态型、循环型农业发展。要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化育种企业、工厂化智能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以种子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来示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用科技与管理为手段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全降解农用薄膜,生物基高分子加材料开发与应用。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规划建设示范生产基地,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形成农业生态化发展格局。

促进辽宁第三产业生态化,要围绕辽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关联配套服务业。要通过建立金融创新产业园区,重点支持各类基金、证券、股权投资、信托、担保、融资租赁、融资保险、网络金融、金融仓储、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及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金融创新产业园区。要指导各市抓紧制定、修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设施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要积极引导传统商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要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历史机遇,发挥辽宁省工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要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信息技术、金融、文化、新型专业市场等新兴业态集聚区,不断优化、丰富全省服务业集聚区业态结构,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转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物流园区—城乡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节点网络,推广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提高城乡配送服务水平等,加快形成第三产业生态化发展格局。

产业生态化发展,有助于辽宁“经济富”与“生态美”比翼齐飞,因此,协调好资源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绿色发展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忘“绿色”初心,让生态化产业唱主角,将有助于保护好辽宁生态环境减轻污染,有助于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主要參考文献

[1]刘焕桂,石柏林.提高生态化技术创新水平和成果产业化能力[N].光明日报,2013-05-06.

作者:周园

生态化市政工程论文 篇2:

市政工程中的都市生态问题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市政工程都市生态工作的核心是将多学科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相结合。也就是说,可以将大数据发展作为环保型施工的促进原动力,也是环保型施工多元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环保型施工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环保部门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协调和控制,其管理难度、监管难度十分严峻。基于此,本文就市政工程中的都市生态问题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都市生态;问题

1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市政项目施工建设期间,近几年普遍存在严重的能源及资源浪费、污染等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高度关注,因而综合分析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层面及都市生态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市政工程中的都市生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别市政项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也给城市生态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在一些城市中,市政工程的立项太过于随意,个别负责人员只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在实际的市政工程建设中,预算费用远远达不到实际的成本费用,资源材料的浪费程度较高。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社会责任感不强,节约意识较弱,对于各项设备、材料铺张浪费,市政工程不管是在人力方面还是在财力方面都存在很多损耗问题。与此同时,层出不穷的问题又使得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的人们对都市生态的重视程度不足,理解程度不到位,即便有相关生态保护措施,落实程度也不到位,取得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个别市政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延续和体现出人类精神文明,逐渐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可见,市政工程的管理不到位对都市生态具有很大的威胁力,必须要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完善相关体系,落实职责任务,才能真正达到市政工程建设和城市生态文明的平衡。

3市政工程中的都市生态改进措施

3.1强化工程控制力度

城市环境的改善不仅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还在于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工作实践方法。在实施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时,工作人员要提高工程管理力度,针对不同的工种进行科学管理,致力于减少实际工作当中产生的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工程建设力度,尤其是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改善都市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注重技术人员对不同施工操作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将市政工程生态建设施工落实到各个施工阶段当中,产生多方面的效用。施工单位要针对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建立环境保护机制,结合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特点落实环境保护方法。在投入建设市政工程项目之前,管理部门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全面评估工作,明确工程项目建设对都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从而较好地解决其中的问题。在提高工程建设施工力度时,市政工程负责人要对工程建设施工中产生的都市生态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制定生态问题评价指标,促使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产生实质性效用。

3.2注重控制污染源

市政项目通常集中在道路桥梁、园林建设项目和居民生活中的其他项目上。在长期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的扬尘污染,可采用生活区、生产区非建筑垃圾全部入垃圾桶,材料全部入库,填料全部利用密目网覆盖固定,通过收集雨水建立道路降尘喷淋系统,施工现场对运输车辆进出必须冲洗干净等措施;噪声污染可采用污染重点区域布置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夜间控制机械台班数量等措施;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能源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达到绿色施工目标,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使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生态问题。政府部门在建设市政工程时,需要将城市生态保护纳入具体管理范围,完善保护体系,明确各

项规章条例,凸显市政工程和都市生态的和谐性,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都市生态的构建应当涵盖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也需要联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市政工程管理中不仅要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而且要注重人文生态的保护。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长效的保护体系,联动各个单位部门,发动各界力量,加强对都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根据各个项目的施工情况,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头,发挥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并有針对性地对各个区域进行跟踪检查,由此真正将该项措施贯穿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推动都市生态的持续化发展。

3.4做好工程项目管理

为了优化城市环境,市政工程管理也需要能够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在市政工程建设之前,需要能够对项目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综合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目前,市政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绿化和燃气管道工程。其中,燃气管道、排水沟、地下管线的敷设,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粉尘、气体等。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前,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施工场地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对策,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原料处理措施、城市污水排放措施和粉尘处理措施。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充分结合施工方案做好工程监管工作,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应对方案。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管理部门需要分析生态环境的变化,积极制定和实施补救措施。

3.5有效落实施工节能工作

从低碳经济角度关注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项目建设过程

中,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项目所耗费的时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这一问题也是工程建设管理中最为困扰的影响因素之一。新时代的发展对整个工程管理体系来说,需要增强工程管理的实践性,然后在实践中根据发生的问题做出改变,既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又能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完善,才可以把该理念落实到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并且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管理最应该注重的就是节约能源,因此确保施工节能工作才是最应该管理的重点内容。对此可以从材料、设备的选择上进行仔细挑选,选择节能好的设备进行运用,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的操控设备的开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得到了更多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但是,市政工程建设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应协调工程建设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改善工程建设施工中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加大都市生态宣传力度,让人们产生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当中也要重视都市生态建设发展,为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稳定性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旭祥.市政工程管理都市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22):252.

[2]陈锋泽.市政工程管理中都市生态问题及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22):211.

[3]刘梦娇.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7(13):287.

[4]刘大春.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45-47.

作者:郑勇

生态化市政工程论文 篇3:

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市政项目建设的高速发展,已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其中由于施工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中突出的一部分,建设生态优先城市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生态环保建设施工中,应提高法制观念,增强环境意识,改善施工工艺,以促进城市建设工业化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

引言:城市建设的复合生态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为尽早构建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研究力度。具体来说,就是从目前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应用问题出发,来扫清系统构建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达到城市建设与所处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

一、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先进产品以及服务的生产生活环境。由于其会与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这就意味着其在未来要朝着复合生态系统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物质生活水平需求。相关研究表明,市政工程是复合生态系统优化建设的实现内容,为此,相关人员应将应现有的市政工程建设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构建出一套生态环境下的生态市政工程系统。例如,在建设市政给排水工程时,使其既满足市民对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还要将能源提供给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供应系统,从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部分市政工程还可作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即通过工程建设来控制和治理城市有机废物,以实现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目标。上述目标内容,均需通过生态市政工程技术来对其进行实现。但目前,相关建设人员并没有将生态复合系统应用的市政工程技术重视起来,这就使得其没有发挥出构建系统的效用。为此,相关人员应在明确生态市政工程技术应用缺陷的情况下,找出具体控制的方式方法。

二、建设生态化市政工程系统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

在构建城市生态文明体系的时候要贯彻工程多样化的原则,因为只有维护好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生物多样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害,让市政施工的生态化功能得以完整的体现。

2、自组织与能动性原则

当今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为我们日常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与能力来源,所以在对城市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要对社会资源以及自然环境有所保护。我们不要总是站在企业目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根据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策略,有规律、有规划地对其加以改造发展,唯有如此方可建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如:在城市中的供水工程是一项规模相当巨大的市政工程,如果人们仅仅对雨水加以阻截甚至是集中,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甚至会造成城市整个的供水体系发生崩溃的现象;反之,如果人类按照大自然的内在法则,对积水进行合理的疏通导流、合理利用,就会在解决难题的情况下为市民造福。

3、协调平衡原则

在生态学中普遍存在着相互依存却又相互制约的规律,作为新时期的市政工程也不例外,它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异质性,从而会引起市政工程系统的进化以及动态平衡,促进系统平衡稳定发展。所以,市政工程建设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工程内不同组分间的配合,和其与城市宏观生态系统之间的配合。在具体的规划中,要尽量地保证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给水能力之间的均衡等等。意外的情况一旦发生,及其不协调、不均衡的现象要及时进行系统调整,以最终达到更加理想的目的。

三、提升生态市政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1、规范生态市政工程的管理标准

在对生态环境与市政工程技术应用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各部门机构都应当建立具体的建造过程与施工管理规范。现阶段,由于国家有关的管理机关都对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使用与管理都设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因此政府、企业都必须依据具体的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工作。要确保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按照国家法律和建筑施工公司所颁布的规范进行工作,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城市生态市政设施工程的总体品质,并切实起到生态生态市政工程的整体效果。因此,企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内市场环境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并根据企业经济的能力做好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这样,对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管理也就没有耗费公司过多的资本,而公司也就无需采取额外的成本控制措施。

2、提升生态市政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想提高生态市政工程的总体施工品质,就必须提高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相关施工公司也不可以单纯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招聘标准,在实施员工招聘制度的过程中要招聘资历比较好、业务素质也比较高的施工人员来开展更具体地施工工作。同时,还应该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按照相应的工程图纸和施工历程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为整体生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基础。

3、严把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监管大关

仅有管理制度并不能有效保证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管理落于 实现,相关建设人员还应加大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的完善力度,從 而使得技术应用各个作用点得以发挥。具体来说,就是将监督管 理制度集中于技术应用人员、机械设备运行、施工技术应用规范 以及技术应用工艺流程等。这样一来,技术应用人员就会积极参 照设计图纸中的要求,来强化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效用。例如, 监管制度应明确要求,技术应用机械设备的检修周期,以避免安 全事故问题的出现;施工流程与设计图纸相匹配。

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更加关注。但当前,生态市政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建设人与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以及生态市政设施与建设工程管理中的观念滞后问题,这都严重影响到了生态市政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所以要想提高生态市政工程建筑的总体品质,就必须提高施工者与管理者的素质,并且要强化政府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生态市政项目建设的科学化、艺术化,并实现了生态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本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冬. 基于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6):1562.

[2] 过震文. 近自然陆域环境下公路生态研究与技术实现——以G40崇启高速崇明段建设为例[J]. 公路交通科技,2013,30(2):127-132.

[3] 李汉臣. 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J]. 城市周刊,2019(26):15.

作者:陈艺林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职工与企业工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