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生态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我国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法,我们国家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在与环境和谐、与环境友好的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治理中还原环境稳定是我们今后的目标,因此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会更加谨慎、更加与自然结合紧密,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第一篇:生态工程论文范文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评价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科学的执行措施,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保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防范影响的有效对策,阐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水利工程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电工程等有关工程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进行深入分析,坚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水文环境影响 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对原来天然河道结构与水文条件进行改变,进而开展施工的过程。在天然河道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必然会影响水文环境。比如,在河道上进行堤坝建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上游水流的流动速度,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在增加水库容量的时候,必然会影响水温结构,导致水体密度、水中溶解氧、微生物、水生生物等出现变化,对下游河道产生一定的污染,导致鱼类生存与繁衍的环境发生改变;当水库中蓄水之后,必然会致使水库周围区域出现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异常现象,出现土壤环境改变的问题。

(二)土地利用影响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不仅会影响水文环境,还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本身会占用一些土地资源,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渣,并且建设一些临时水利设施,这些均会占用一些土地资源,出现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水利工程中,必然要进行土地的开挖与堆砌,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必然就是对周边植被造成影响,出现水土流失、堵塞河道等情况。

(三)生态平衡破坏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导致的另外一种生态污染就是生态平衡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般都会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导致一些珍稀物种出现灭绝的情况,破坏了原来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原来的生态食物链,严重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瘟疫等灾害。

二、防范影响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要想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方式实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改变河道结构与水文条件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河流自身需水量的达到,这样才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移民与耕地补偿措施的落实。近些年来,移民与耕地补偿的费用日益增加,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因地制宜原则的落实,根据水库环境的承载能力,选择适合的开发项目开展工作。比如,在河谷较窄的区域,上游河道坡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可以进行高坝大库的修建,有效降低中下游淹没损失。

(二)强化不同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开展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在合同签订阶段,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处理、污染物扩散处理的责任进行规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污染指标,并且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其次,在施工管理阶段,一定要建立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水质、噪音、土壤、大气等方面进行测定,之后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明确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在施工后期阶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主要就是对破坏植被与景观的及时修复,避免用地中出现耕地碾压的情况,及时修复耕地与植被,全面实施绿化规划,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管理力度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结合我国有关环境保护、土地、林业、水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比如,在实际施工中,强化对毁林占地、水质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噪音污染等方面的监督与检查,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及时调整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污染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强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分析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处理,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双赢局面的实现。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一致发展,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到施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全面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二)强化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与循环再生就是生产资料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可再生循环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结合循环再生原则,对施工垃圾展开相应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废渣填充沟地,降低水利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三)强化施工与环境互补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发展,实现互补,建立平等的关系。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会利用一些土地资源,进行工程基础施工,挖出一些废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运用,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工程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些生活场所的建设。如果单独考虑这两种情况,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就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生产成本,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四)合理利用主体空间 主体空间利用指的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总体布置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问题。在合理利用主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地资源的规划,控制水流流速,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面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水利工程对水文、土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可以知道,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一定会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只可以进行相应的防范与降低。同时,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仅只是重视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要注重工程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提高,有效协调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关系,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水利工程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2012(13).

[2]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3]吴海莲,刘生明,多杰扎西.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形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

作者:徐源

第二篇:探讨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在我国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法,我们国家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在与环境和谐、与环境友好的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治理中还原环境稳定是我们今后的目标,因此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会更加谨慎、更加与自然结合紧密,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

引言

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多,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建设水利工程,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但是建设水利工程虽然能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它也造成当地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的弊端,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周边环境和谐,进而有效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首先考虑的。要想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而农业灌溉问题的解决就要求我们大力兴修水利,进行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由于兴建水利工程对于河流形成一定的拦截作用,降低了河水的自由流动,进而降低了河流水体与大气以及土壤之间的交换能力。如果河流中被排入污染物,那么污染物将会很难进行扩散,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同时建设水利工程提高了水体的储蓄量,大大增加了水库周边地区的蒸发量,使得该地区降雨量增多,气候发生改变。

2.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水利工程一般都有水温收集设备,在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库中的水体会快速吸收太阳能,迅速升温。进而导致水库中的水体温度高于河道内的水体温度,这一温度差将严重影响河流中的生态稳定性。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使得离洪泛区与滩地相互分离,减少了堤防内部的各类植物的生长,使得以草为食的动物大量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河道中,引起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3.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不但大量占用有限的土体资源,这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库区内的耕地、房屋建筑以及历史古迹造成严重的破坏。前郭县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这里穿过,同时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查干湖就位于这里,因此当地很多人都聚居在河流周边。因此兴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前郭县的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再加上前郭县民族众多,移民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

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策略

1.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按照流域梯级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片面追求水利工程兴建的高效率,忽视了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因为兴修水利而带来的耕地补偿费以及移民安置费成本大大上升,对于兴修水利过程必须要十分重视生态因素与经济成本因素。由于松花江和嫩江在前郭县境内流经93公里,年过境水量超过亿立方米,由此形成的湿地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因此相关水利部门在前郭县兴修水利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兴修后的水利工程满足生态学的要求,并且遵循水文地理学以及力学性能的要求。统筹和协调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生态、水利以及移民安置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修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前郭县整体地形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走向,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前郭县的东部和北部经过,形成了堆积平原地形。前郭县具有60万亩的查干湖湿地,灌区湿地为75万亩,再加上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前郭县复杂多样的水文环境。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是不可避免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在破坏之后要想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仅仅依靠河流的自身恢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兴建生态水利工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给河流带来的破坏,或者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生态水利工程,尽可能使当地河流系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体系。同时对于已经产生生态破坏的河流系统要及时进行修复,必要是需要借助相关的配套设施来完成,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出现各类生态问题。

3.制定相关的生态补偿政策

前郭县境内植被笼罩面积约33公顷,植物众多,其中草原面积占据整个植被面积的。主要是草甸草原和半潮湿草原,优良的草质再加上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使得水利工程真正为人民服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迁移补偿政策,避免因为兴建生态水利系统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统筹兼顾。

4.融入生态运用环境科学达到水利防护效果

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5.复原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一条河流的广义水文系统包括从发源地直到河1:3的上中下游地带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流域中由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沼泽和洪泛区。水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对于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果仅仅考虑河道本身的生态修复问题,显然是把复杂系统简单割裂开了。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问的相互作用,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而应考虑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

结束语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牢牢树立可续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做到很好的环境保护。兴建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以及建设过程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环境的影響,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去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郭县。

参考文献:

【1】陈中海,生态水利工程初探[J].青年科学,2009(8)

【2】具杏祥 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7)

【3】孙宗凤,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08(4)

作者:何雪琼 张炉红

第三篇: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

摘 要 森林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物质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力的保护,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依托。但目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全球植被面积逐年减少,单靠增加植被面积,禁止滥砍乱伐已经不能从根本问题上解决森林生态系统的危机,需要建立更协调、更有效的生产生态系统。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化绿林;科技兴林

1 林业生态系统概况

1.1 林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林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抗逆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强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的优胜劣汰中形成的稳定、和谐,生物与环境共同存在的生态系统[1]。林业生态系统虽然存在着可恢复性,但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2]。

1.2 林业生态系统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进行的绿化造林工作就是一个林业生态系统人工恢复与复原的过程。但认为只要是种上了树就是建造了林业生态系统的想法是不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的创建应当包含建造生物群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生物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协调。林业生态系统虽有较强的抗逆性,但也不可忽视外界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干扰。随着人类活动地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林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材料,也不可避免第遭到人为的破坏。

1.3 林业生态系统工程

林业生态系统工程的目的在于改善、保护与持续利用环境与自然资源,是各项科技设施有条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完善流程,是从环境、生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角度研究林业发展,通过人工来改善林业生态系统环境[3]。这样的目的不仅考虑了经济效益,更是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能够更好地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林业生态系统工程根据不同的理论科学形成的,能够最大限度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将不同项目有序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1.4 林业生态系统的森林资源

林业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加强是林业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森林资源种类丰富,以武汉市为例,林地面积最为辽阔,森林覆盖率21.72%,但林业用地占地总面积比例和森林覆盖率较低,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性的要求并不相称。同时,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求不相符[4]。而增加林业用地,大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林业生态系统基本原理

2.1 生态系统的原理

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稳定有序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协调的分工关系,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各个部分相互结合协作形成的特有整体,且分工明确,各部分都按照相应的规则运转。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信息、物质、能量的转换功能,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合理的运行。

2.2 环境综合作用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林业生态系统工程中,众多环境因子都会有自己的计算单位,但是单个因子的作用相对于整体的综合作用存在着差异,每个不同的单个因子就会对系统中的生物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日后林业生态工程的研究是起到至关作用的是对多个因子综合评价。

2.3 林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存在

食物对于所有生物都是至关重要的,是生存的必需品。食物链中的绿色植物被称作为“生产者”,动物中有部分动物以食草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被食草动物所食,食草动物又会被食肉动物吃掉,食肉动物又会被其他动物所食[5]。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制约,共生共荣的生存关系。以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和谐以及统一的。

2.4 林业可持续发展布局

结合近20 a林业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充分利用这次国家森林契机,对武汉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性进行了远景的规划。以武漢市空间景观特征来看,可以分为3个生态圈层,城近郊区景观圈、垅岗平原生态圈、低山丘陵生态圈。这些生态圈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林业生态的发展,提高环境的质量。并且生态圈的建立可以大大协调林业生态分布不均等现象,维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3.1 修正我国传统林业概念

林业系统的发展就是要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发挥林业系统的综合功能。多年来,很多属于林业范畴之内的东西,如食用菌、中草药、野生动植物、香料植物、果树等都被排除在林业之外。因此,当务之急是使农民认识到这种思想的片面性,认识到林业的重要性,提高种树造林的积极性[6]。

3.2 林业生态系统的趋势

在林业生态系统未来的发展计划中,大部分国家林业发展都做出了新的选择,不论是提供林产品,还是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增长和稳定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林业对环境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林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现有的森林进行管理经营以及持续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重视维持林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7]。

3.3 信息技术在林业生态系统的作用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趋势,运用信息手段,建立全国林业生态系统信息网,由数字来驱动林业的发展,以林业活动的数字化为主要的特征,建立一个智能林业系统,集合数据传输、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控设备为一体,实现林业活动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目前,“数字化林业”已经在国内开始实施,森林防火等级的预报、林业灾情的监测,对植被面积进行数字化分析,更有利于林业发展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完善林业生态系统,维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通过明确的信息材料督促相关部门对林业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林业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林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4 困难立地特殊造林与林业恢复技术

由于现实情况的差异,林业工程区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如石质地、退化草牧场、岩溶土地、干旱河谷、工矿管线等土地,都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难点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抗旱。抗旱林业技术包括蓄水、应用保水剂、径流林业、造林苗树规格、选择抗旱的植物等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原则是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植被的恢复;土壤缺乏的石质林改造技术等,通过人工促进了植被的恢复,进行不同地质的环境改造。

4 林业科技服务基层工程

4.1 开展林业科技入户工作

广大林农和基层林业生产部门是林业发展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和组织者,他们对林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林业建设的效果。林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进村,深入生产第一线是帮助林农脱贫致富和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急切需要。林业厅利用已经组建的林业专家团队进万村入万户通过引发科技资料、科技讲座、发放声像资料、现场科技资讯等形式上下联动、分级组织,产生效果、形成声势、见到效果,对县乡村进行全覆盖[8]。

4.2 实施农民林业技术培训计划

为提高村级农民技术员科技知识以及专业素质,推进林业金属的普及,使其成为农村的“乡村专家”,大力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提高林业种植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造就和培养一批会经营、有技术、懂政策的林业新型农民。组织林业教学、科研、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示范户帮扶,与村庄共建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科技意识[9]。

5 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有效改变生态脆弱性,加快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准确、及时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动态,对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目前,我国在林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林业建设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从林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及时调整方略,以促进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乐平,李茹虹.甘肃天水市南廓寺景区水土保持生态旅游建设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95-6299.

[2]宋彦会.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野生资源保护探究[J].中国农资,2013(40):33,34.

[3]王濤,周琼.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J].农业与技术,2015(6):85.

[4]谢朝柱.打造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崛起[J].林业与生态,2013(11):18.

[5]赵凤君,王立中,舒立福.火烧对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136-142.

[6]国政,臧润国.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J].林业科学,2013,49(6):10-17.

[7]梁琴,陶建平,邓锋,等.喀斯特山区9种常见树木叶片在防火期的阻火性分析[J].林业科学,2015(3):102-108.

[8]苏毅,曾立雄,肖文发,等.综合治理前后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格局与动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1):1498-1505.

[9]张鹏修,罗仕伦.林业生态工程及发展前景探析[J].北京农业,2013(6):59.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常幼平

上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薪酬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