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33.7~68.5岁,病程为3~14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篇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天麻钩藤饮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得出天痳钩藤饮有较好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改善脂代谢紊乱有关。

【关键词】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天麻钩藤饮;卡托普利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5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来自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组,即先按高血压分级轻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1级、2级两个亚层,然后各亚层再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56.4±8.9岁;病程2.5-21年,平均10.6±8.9年;高血压分级:1级22例,2级28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6.3±8.6岁;病程2.8-23年,平均10.6±9.7年;高血压分级:1级22例,2级28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P>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高血压分级属1级或2级,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年龄40-70岁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心、肝、肾、脑、内分泌等其他脏器系统严重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并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

1.3.2 治疗组 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药用:石决明30g,夜交藤20g,川牛膝、桑寄生、益母草、茯神各15g,天麻、杜仲各12g,钩藤、山栀子各9g。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血压的测量使用标准汞柱血压计坐位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每周至少测量2次。

1.4.2 临床症状观察 主症每项按轻、中、重,分别计2分、4分、6分,次症每项按轻、中、重分别计1分、3分、5分,治疗前后逐项询问观察,计算并记录总积分。

1.4.3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测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安全性指标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1.5 疗效观察

1.5.1 疗效评定 ①降压疗效。显效:舒张压(DBP)下降≥10mmHg(1.33kPa)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者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2.66kPa)或以上。有效:DBP下降<10mmHg(1.3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mmHg(1.33-2.6kPa),但未降至正常;或收缩压(SBP)下降≥30mmHg(4kPa)。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指标者。②症状疗效。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原有症状有所好转或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6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治疗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3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对照组出现干咳3例,治疗组出现干咳2例,但仍坚持治疗。

3 讨 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肝阳上亢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或肾阴素亏,不能养肝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法,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黄芩、山栀子以清肝火,牛膝、杜仲、桑寄生以补肝肾,夜交藤、茯神以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可使风阳潜降,风火去而眩晕自除。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高血压病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血压,更主要的是改善脂代谢紊乱,预防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临床观察表明,天麻钩藤饮可显著降低血脂,明显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这可能是天麻钩藤饮发挥降压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炽彬,王履京,任洪波,蒋希成.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30例[J].中医药学报,2009(01).

[2] 董海琪,方祝元.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

作者:李红柳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篇2: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33.7~68.5岁,病程为3~14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卡普托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及血压下降值等。结果:无论是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还是血压控制有效率,观察组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并且年轻化趋势明显,[1]就我国来说,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控制中的重点,并且在老年人中致死率极高。由于高血压疾病治愈率低、易反复,再加上高血压患者多有盲目用药的习惯,导致了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很不理想。[2]基于此,本院就中西医结合运用于高血压治疗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治疗手段,优势明显,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33.7~68.5岁,病程为3~14年。按照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I级患者39例,II级患者51例,III级患者60例。另外,按照中医施治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视网膜病变6例,脑出血8例,肝肾阴虚10例,肝阳上亢型12例,阴阳两虚型17例,气滞血瘀型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肠梗阻的病因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皆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措施,包括:(1)口服洛汀新10mg,1次/日,随着患者血液的变化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以130/80mmHg为标准。如果患者无法达到该标准可以考虑加用氢氯窿嗦和钙离子拮抗剂,同样以130/80mmHg为标准;(2)饮食以优蛋白质和低盐为主。

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六味地黄汤,方药为:益母草50g,茯苓15g,熟地15g,山茱萸15g,怀山药10g,丹皮10g,黄芪30g,琥珀10g,泽泻15g。兼湿浊证在此基础上加用陈皮6g,藿香10g,半夏10g;血瘀者加用水蛭10g,田七15g,当归10g,地龙10g;阳虚者加用肉桂6g,巴戟天10g;阴虚者加用旱莲草30g,女贞子15g。1剂/日,水煎服。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在两个疗程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中,血压疗效显著的共61例(81.3%),有一定效果的患者12例(16%),无效患者2例(1.7%),总有效率为(98.3%)。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们将高血压病又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其基本临床特征主要有:失眠、多梦、健忘、头痛以及血压升高,[3]主要发病人群为:吸烟人群、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人群、饮食习惯含盐量高的人群、肥胖人群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4]高血压发展至晚期会对人的重要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虽然能够达到快速平稳血压的目的,如果患者能够做到坚持正确用药,一般情况下也能实现控制血压的目的,但是降压药本身对于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也是很明显的,经常服用降压药的人群容易出现心悸、高血钾、咳嗽等一系列副作用,[5]这样就会从根本上导致患者用药的依存性。而在传统中医中,严格说来并无高血压这一病名,中医学者将其归为尿浊、水肿等范畴,认为其主要发病机理是上实下虚,这与西医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此外,相对于西医,中医还有副作用小,药价低的优势。

本院在常规治疗中所加入的六味地黄汤是我国传统中医中的补肾良药。中医认为肾有阴阳之别,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仔细区分,然后确定是滋阴还是补阳。六味地黄汤具有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养心安神、升清降浊的优点,配合西医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各个脏器的不良症状,有效的改善脂代谢紊乱的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患者在治疗后期的恢复阶段由于并发症或者疼痛等原因,容易出现焦虑、心理压力大等情况。因此,院方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多作开导,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从客观上来说这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它不仅能够治疗患者的病理变化,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及血压的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借鉴并大规模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智泉,谢必安,季海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2(22):122-124.

[2]向理满,罗继红,孙玉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46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2,13(11):127-128.

[3]孙韶华,吴启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48例临床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3(12):154-156.

[4]黄天新,顾国龙,温茂祥.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6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2,9(13):141-142.

[5]郭慧君,王知佳,刘玉芳. 从高血压病的治疗谈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9(11):1882-1883.

作者:保明恒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篇3: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综述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是由其它疾病如肾脏、内分泌、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证候,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前者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慢性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眩晕”、“肝阳”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关系。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加之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心肝阳亢或肝肾阴虚,两者互为因果,并可发生化火、动风、生痰等病理变化。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为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见阴虚,甚则阴伤及以阳虚为主。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临床证明, 一些中药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独特疗效。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甘肥可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神经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发病关系有关,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縮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膳食因素、环境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 因人治疗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瘀点、瘀斑,舌胖大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目前对一些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显然不够,需西医因人而异,进行非药物或降压药物的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因人与辨证相结合。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综合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为中医的辨证分型、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这些征象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另外,心脏及其大血管是高血压病中较早受到损害的器官,大脑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并发损伤及供血改变, 近年来临床发现痰湿壅盛者胸主动脉管径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者次之,证型主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

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显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

中医药的优势:①能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的优势。

4 结果与展望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237

[2] 贺志光.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47-352

[3] 蒋卫民.唐蜀华.陈晓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1):37

[4] 孔炳耀.气血理论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52-54

作者:李英

上一篇: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措施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