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2022-11-13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临床患病率10%左右, 患者常由上腹疼痛、饱胀、烧心及返酸等临床症状[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中医内科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75例, 女性45例, 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 (45.4±15.6) 岁, 病程2周~25年, 平均病程 (15.4±5.6) 年, 胃溃疡发病部位:胃体20例, 胃角25例, 胃底35例, 胃窦部40例。溃疡个数2~6个。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饱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排除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 同时均无无严重并发症、胃部手术史、摄入非甾体类抗感染药史、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无妊娠及哺乳。12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9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溃疡个数等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 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奥美拉唑胶囊20mg, 2次/d, 克拉霉素胶囊0.25g, 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自拟中药方剂:黄芪40g、白术20g、甘草3g、陈皮20g、大腹皮20g、枳壳15g、郁金12g、当归12g、赤芍15g、白芍15g、丹参30g、三七3g等加减, 温水煎服, 2次/d。2组患者均依据临床特点治疗1~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评分

对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以100分为满分标准,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1.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胃镜下溃疡愈合, 形成瘢痕;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 胃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 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变化, 溃疡面无减小甚至增大, 黏膜充血水肿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2)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胃溃疡是一种由于炎性介质穿透黏膜肌层造成胃黏膜损伤的消化系统疾病[2]。祖国医学认为[3]外邪、六淫导致脾胃升降失常, 气机郁滞, 邪气不解, 郁滞化热, 生成毒热。毒热蕴结, 热盛毒侵, 气血不通, 血肉腐败, 出现溃疡糜烂。另外毒热之气损伤脾脏, 脾脏失运, 生化乏源出现一些列胃溃疡症状。由此胃溃疡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健脾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研究通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剂, 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胃溃疡患者, 其中方剂中黄芪具有、补气扶正, 去腐生肌效用, 白术可以健脾益气, 甘草、白芍可以缓急止痛, 陈皮、大腹皮、枳壳、郁金可以行气导滞, 调理气机, 当归、赤芍、丹参、三七活血通络, 改善血运。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观察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西药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胃溃疡

参考文献

[1] 张宝庭.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07, 18 (11) :85~86.

[2] 周天羽, 周学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3 (11) :675~676.

[3] 赵永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7例[J].光明中医, 2008, 23 (7) :944~945.

上一篇:新时期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路径思考下一篇:称多县城镇绿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