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测中的公路运输论文

2022-04-16

[摘要]传统物流成本分析过度强调了物流过程中的显性成本,没有给予交易成本以足够的权重。本文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对物流成本进行了扩展,并对物流成本中交易费用的度量问题及其节约途径进行了探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场预测中的公路运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场预测中的公路运输论文 篇1:

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综述

摘要: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我国在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近30年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总结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轨迹和特点,为我国进一步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文献标识码:A

A Literature Review on Demand Forecasting Methods in China′s Tourism

LI Jun-yi1,MA Yao-feng1,YANG min2

(1.School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College of Finance an Economics,Xi′an 710061,China)

Key words:tourism market;demand forecast;method

一、引言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没有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就无从谈起,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对某地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等)和旅游从业人士都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旅游需求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都必须以人们对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实现发展区域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对旅游者需求研究特别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来指导实践。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业界不断地追踪研究,与时俱进。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将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1]。我国的学者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开始向更深的层次展开,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介入到旅游需求的研究之中。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旅游需求可以指导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策略,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利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从研究内容进行选取,共有137篇文章来探索旅游市场需求预测问题。王铁生(1984)首先发表文章探讨杭州国内旅游需求预测[2]。而1985年12月通过鉴定的《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客源市场调查研究篇幅,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发展战略、旅游者行为分析等;从方法上看,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旅游市场预测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3]。从此开始,我国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文献数量统计

从文献的时间动态分布统计中看出(见图1),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篇相关文献。而持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陆续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从1996-2004年,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略有递增趋势。近几年(2005-)有关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又有新的增长,而且增幅很大,尤其是2005年达到15篇,是2004年的3.75倍,2006年达到了20篇,2007年截至到7月份已经有19篇文献,可见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最近几年。

图1 1980-2006年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文献统计图

(二)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不少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改进做了大量研究[4]。笔者参考了任来玲(2006)的旅游需求预测分类[5],将137篇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从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看,有60.1%的文献采用,其中有15.2%的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有44.9%文献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所有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回归模型的应用最多,达到了24.6%;有39.9%的文献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灰色系统研究方法应用最多,达到了19.6%。

三、旅游市场需求研究轨迹分析

在对137篇文献进行总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表1和图1),根据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研究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发展的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仅有很少的学者介入,研究成果很少;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蓬勃发展,有较多的学者开始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从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扩展;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以来。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数量上和研究方法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回归模型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已经从简单的一元回归向多元回归、指数回归、多项式回归转变,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如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而且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也不断地增加。

(一)零散的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在此期间共有5篇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的时间演进看,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摸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以定量方法为主,但是利用的定量方法比较简单,回归模型都是使用了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而且都以国民人均收入为自变量。

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有王铁生,葛立成(1984)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发送人次对杭州旅游人次进行匡算,并指出了其中的误差。在对杭州市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中,认为经济发展是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利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同时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又使用了指数方程(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2]。叶涛(1986)首次提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提出了黄山客流量模型,文章使用了回归和滑动平均结合模型对黄山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6]。韩德宗(1986)首次将引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介绍、分析[7]

(二)稳定的探讨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文献数量相比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尔菲法、ARIMA模型和灰色系统都第一次运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但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研究出现了从简单单变量分析向复杂的多变量分析、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单一方法向方法综合发展,多种学科(如数学、地理)开始介入到研究之中的变化趋势。

一些新的预测方法、模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保继刚(1992)首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北京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在我国使用引力模型存在数据问题,要使用引力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必须有些解决旅游数据获取[8]。张洪明(1995)首次将灰色理论应用于旅游市场预测之中,建立了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模型,指出灰色建模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不存在误差积累,和概率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精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中长期旅游市场需求预测[9]。赵西萍,王磊,邹慧萍(1996)对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过程相融合的预测方法[10]。魏启恩,刘新平(1997)引入随机时间序列ARMA,ARIMA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西安境外游客的ARIMA动态预测模型[11]

这一阶段一些综合性的组合方法开始出现,如周建设,刘新平(1996)选用了逻辑斯缔曲线模型,选用常规的线性回归和三次曲线模型等7种模型对昆明入境游客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带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优。并利用7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12]管宁生,杨丽,王建平(1998)利用指数模型和特尔菲法对鹤庆县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13]

(三)快速的发展整合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有108篇成果出现,远远多于前20年的总和,由此来看,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学的介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研究者将计量经济方法、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这些方法引入旅游业,并进行了旅游需求模型和预测研究的有益探索。在旅游市场需求研究中尝试将新的研究方法于最新的研究结合和整合运用,研究方法逐渐精细化,这样得益于旅游需求理论的不断提升,旅游建模和预测方法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峰,孙根年(2006)应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2003年“SARS”对我国的旅游的影响[14]。吕连琴,王世文(2000)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尝试采用了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累计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15]。田喜洲(2001)对重庆市美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建立指数方程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3年的美国游量[16]。张启敏,汪文帅(2002)采用Hammerstein模型对宁夏2006年的旅游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指出在小样本条件下Hammerstein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17]。吴江,黄震方(2004)运用Logistic曲线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进行模拟,并应用Stell II语言建立了模型,代入一定的数据进行处理,模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对这一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旅游市场预测的非线性规律,并讨论回头客对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8]。王娟、曾昊(2001)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ficial Neural Networks)在旅游市场预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9]。郑江华,刘平(2001)利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对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进行了预测[20]。张立生(2004)研究了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对经济、人口和交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1]。刘颂(2003)利用GM(1,1)模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22]。曹霞(2006)在分析上海市2000年1月—2004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04年4月—2004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23]。谭频频等(2006)建立基于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百分比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Elman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在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的使用和探索,但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开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以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正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虽然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但是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体系形成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着重现象的统计描述,利用模型进行过程和机制分析较少;针对某一消费者群或旅游目的地的实证分析较多,对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多,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对于预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足,致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20(3):10-11.

[2] 王铁生,葛立成.对来杭国内旅游者的动态分析[J].浙江学刊,1984(4):7-13.

[3] http://www.lwcj.com/expert/user1/27/archives/2005/458.shtml[EB/OL].

[4] 欧阳润平,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80-83.

[5] 任来玲,刘朝明.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J].旅游学刊,2006(8):90-92.

[6] 叶涛.黄山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2):63-68.

[7] 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6):66-67.

[8] 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33-136.

[9] 张洪明.森林旅游客流量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J].四川林勘设计,1995(4):29-33.

[10]赵西萍,王磊,邹慧萍.旅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6):28-32.

[11]魏启恩,刘新平.西安市境外游客动态预测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7-71.

[12]周建设,刘新平.昆明境外游客市场预测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75-79.

[13]管宁生,杨丽,王建平.鹤庆县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J].社会科学家,1998(增刊):105-108.

[14]李峰,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03年“SARS”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06(4):102-105.

[15]吕连琴,王世文.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93-96 .

[16]田喜洲.重庆市美国客源市场分析、预测与开发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18-20.

[17]张启敏,汪文帅.宁夏旅游需求量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62-165.

[18]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91-94.

[19]王娟,曾昊.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旅游需求预测系统[J].旅游科学,2001(4):24-27.

[20]郑江华,刘平.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的线性组合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40-143.

[21]张立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22]刘颂.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4):107-110.

[23]曹霞,常玉春.上海旅游客流的B-J方法预测研究,旅游科学,2006(1):39-44.

[24]谭频频,陆凯平,牙韩高.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8):73-75.

(责任编辑:石树文)

作者:李君轶 马耀峰 杨 敏

市场预测中的公路运输论文 篇2:

交易费用视角下的物流成本扩展分析

[摘要] 传统物流成本分析过度强调了物流过程中的显性成本,没有给予交易成本以足够的权重。本文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对物流成本进行了扩展,并对物流成本中交易费用的度量问题及其节约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物流成本交易費用经济节约

物流作为连接企业与市场的重要环节,是交易频繁发生的地带,因而交易费用在物流成本中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经济节约中大有潜力可挖。但目前的物流成本分析主要从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人员管理、信息管理、物流设施投资及运营费、资金成本等方面展开,没有给予交易费用这种制度性摩擦成本以足够的权重,从而掩盖了成本的真相。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深入考究,找到物流成本节约的新途径。

一、交易费用的分析与度量

所谓交易费用就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交易费用本质上是专业化与劳动分工的费用。随着专业化与劳动分工水平的提高,交易费用呈不断递增的趋势,经济演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产物——企业、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签订合约的行为等都是对应于不同交易费用而创生出来的一种经济制度。交易费用的发现是对传统微观经济思想的一次革命,它改变了人们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看法。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交易发生在一个没有时间、空间和摩擦力的理想世界。理性的经济人会自动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可以无成本地得到市场中的一切信息,也不存在诸如机会主义行为这样的人性缺失。市场可以无摩擦地运转,交易可以在瞬间完成;显然,这样的世界与现实是相距遥远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向正的交易费用的转变是经济学的假定前提向一个更为现实的决策制定者观念——人性的局限与有限理性——的转变,从而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真实运行的世界:市场运行是有摩擦的,交易活动是有成本的,并且无处不在、至关重要。

交易,既可以在企业内部通过等级制度来组织,也可以在企业间通过市场自发地进行。相应地,交易费用也可分为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以及维护制度运行和制度调整的政治型交易费用。可进一步解析如下(见表)。

表 交易费用的分类解析

交易费用作为一种启发式的分析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行业及宏观经济的成本分析,近年来国外文献中其经验上的验证与度量问题也取得一些富有启发的成果。对市场型交易费用的一种度量方法就是,用推销某一商品的费用减去生产者将该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费用,而推销费用以消费者最终支付商品的价格与生产费用之差来度量。这种方法度量的德国1959年的116种食品数据为:平均推销费占最终销售价格的49%,减去3.7%的平均运输费和7%的平均流转税,市场交易费用是最终消费价格的38.8%。管理型交易费用的大小可用间接费作为估算的基础。间接费用在美国的经济中占总成本35%~60%,扣除其中的生产费用(折旧、维修、保险费等),生产性交易费用占总成本的大约为25%~30%,是最终消费者价格的40%。这样市场型交易费用与管理型交易费用之和为最终消费者价格的50%~70%。从宏观上,Wallis和North对美国1970年体制的估算是交易费用占GNP的46.66%~54.71%,并且发现从1870年到1970年交易费用占GNP的比重由26.6%升至54.71%,翻了一番多;另一个发现也非常重要:经济资源(产品生产中人力投入)用于运输的份额1900年占10%,而1980年升至61%。可见随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水平提高,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呈递增趋势。由此他们建议,国民收入账户应当进行修改,国民总产出应当分为三个基本类别:生产、运输和交易。而运输是发生于物流过程的活动,这一思想强调了物流成本与交易费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传统物流成本的分析与计量

物流成本的计量与核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宏观上计量,一是微观上的计量。宏观上的物流成本可定义为“为了消除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而发生的有价值的商品移动和静止行为所消耗的成本开支总额”。它涵盖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人员管理、信息管理、物流设施投资及运营费、资金成本等项目。其度量指标可用一国国内物流总成本占其GDP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指标越低说明该国的物流水平和效率越高。以美国为例,把宏观物流成本费为三部分: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包含了仓储、残损、人力费用、保险、税收以及占用资金利息;运输成本包含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油料管道运输、货运代理费用以及货主费用等。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包括订单成本、IT费用、市场预测、财物管理费用,这部分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在美国为4%。

微观上的物流成本计量比较复杂,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核算原则与方法。在国外发展起来的计量工具主要有两种:会计核算体系和作业成本会计体系。前者主要是利用现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的财物报表,把传统的生产成本及附加成本中属于物流成本的部分剥离出来。但物流是一个贯穿整个供应链的过程,牵扯到生产、供应和销售的方方面面,有些成本如运输费、仓储费等是独立的,容易剥离;有些属于共用的成本却并不那么容易分离。因此,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中统计的口径很为重要。作业成本会计体系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量,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这种方法能够揭示物流成本的结构来源,便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与流程的改进。虽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核算方法,但在技术操作上难度更大。

宏观上看,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是很高的,占GDP的比重1991年为24.0%、1997年21.1%、2005年为18.2%,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仅为10%左右。可见我国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但也说明了我国的物流成本节约具有巨大潜力。按2005年GDP总量183085亿元计算,如果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可节约资金1830.85亿元;如果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节约资金14646.80亿元。

三、交易费用与物流成本扩展

交易费用的发现为物流成本的计量与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交易费用和物流成本的度量可以看出,目前物流成本的计量中只包含了部分交易费用,很多与物流相关的交易费用,由于难以度量并没有统计到物流成本中去,市场型交易费用尤其如此。从合约的准备到合约的执行与监督是一个冗长的过程,这些合约准备前搜寻信息、交货时间的监督、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度量、机会主义的防止等所付出的费用是巨大的,但又隐含而不易测度,因此常常被我们忽略。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我们可以把物流成本分割为两部分:传统的物流成本和物流交易成本,前者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残损、税收、占用资金利息等费用,而后者包括与物流相关的信息费用、谈判费用、订单成本、IT费用、市场预测、制定决策、监管命令的执行、度量绩效、代理费用、信息管理、等组织成本。这样的划分有利于我们找到成本的来源,从而找到相应的成本节约途径。传统的物流成本来源明显,也容易度量,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途径来控制和节约,如交通网络的建设、新交通工具的采用、资源的整合等;物流交易成本来源于市场运行机制本身,要通过市场制度的建设、合约治理与组织方式的创新途径来节约。这种节约属于结构上的节约。在市场机制的演化过程中“劳动分工受制于市场范围,而市场范围又取决于劳动分工”,本质上是因为受到了交易成本递增的制约,因此不同的合约治理机制与组织方式会得以创生来降低这种制度的“摩擦力”。因此其节约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制度建设与环境的治理。包括市场诚信、市场法规、政府效率、社会治安等整个市场系统的建设。一个诚信度高、规制健全、环境良好的市场机制,可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改变人们的预期,从而其运行成本也必然较低。2.合约的治理与组织方式的创新。从微观层次看,物流是在企业内部组织,市场外包,还是通过中间形态(如企业联盟)的关系契约来组织,取决于企业组织物流的交易费用的大小。不同规模和行业性质的企业因为交易费用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在劳动分工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物流模式向一体化方向演变已是一个趋势: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兴起,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得物流资源得以整合以实现规模经济,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的组织方式可以减少市场交易环节、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大大地减少市场运行的摩擦,降低交易的成本费用。3.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它可以降低企业搜寻成本与信息费用,为物流组织模式的创新提供基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士忠

市场预测中的公路运输论文 篇3:

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良好的运输经济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相关企业要加大经济管理改革的力度,深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交通运输经济行业的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基础上,落实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实现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关键词: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1前言

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与先导性行业。最近几年,国家颁布了多项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为交通经济與管理工作提供了准则与法律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运输行业需要依靠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资源优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新时期交通运输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运输网络的扩展。现实对交通运输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借助于市场化经济,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升行业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收益;第二,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整个产业升级转型。交通运输经济将直接影响资源的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交通运输经济进行管理

2.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在职责权力确定的前提下,确定职责单位的预算体系,同时利用监督或者是激励等各种分配理论,对法人框架结构进行优化治理。针对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借助于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提高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需要重点关注成本以及现金流问题,以现金流作为核心控制内容,加强对成本的基础性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资金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收,资金压力也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对现金流的控制管理,加强对企业现金流以及内部财务结算功能的分析控制,确保资金能够用在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体现应用的集中性。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基金的财务使用风险,确保交通经济建设管理投资安全性与高效;同时需要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制定出有效控制的成本,列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使得企业经济效益的规划更加趋于实际性,确保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

2.2对运输收入加大稽查力度

从国家颁布的相关运输管理规定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企业可以对售票系统支票系统以及货运系统原始信息进行稽查检查,同时也需要对这些系统安全性以及准确性进行检查。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已经实现公司化以及现代化制度改革,经营管理模式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可以采用实地稽查或者是内部制度审核,期末会计核算等多种形式,对于运输业务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运输业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查,借助于督查管理职能来进一步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以及高效率性。在收入稽查工作中,避免稽查出现错误,同时查处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确保收入的准确完整性。体制改革要提升稽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改善自身的工作作风,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也要有针对性改革提升基层单位的管理水平,减少出现多数款或者是少中款的情形,借助于稽查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来避免出隐蔽的违法行为,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运输的损失。

2.3需要大力推广各种现代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也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比如说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要尝试建立信息化数据库,朝向制度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积极借助于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对整个运输情况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能够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够收集到有关于自身的市场运输信息,实现信息深入的挖掘和整理,、确保交通运输企业制定对策的针对性以及科学化。可以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所取得的市场信息进行实际建模分析,通过仿真技术,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率以及优越性。

2.4增强整个交通运输的综合管理力度,加强运输合同管理

道路是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的核心,对于不同等级的管理部门要针对性进行管理,比如说如果道路属于中央级别,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市场规划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服务;省一级的道路运输市场主要针对辖区内省级道路市场规划建设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服务;同理可以推广到市级县级以及乡级的各种运输企业机构。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要依照法律严格按照相应的运输合同法的规定,在运输双方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加强运输双方的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确保物资能够安全送达,也能够维护整个运输市场的秩序,这对于双方是双赢的。

2.5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形成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且聘请专业人员对整个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借助于市场预测以及调研,形成企业战略管理方案;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使得部门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有效避免在发生问题时管理人员互相推诿扯皮或者是有部分滥用权力的现象,交通运输企业应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综合培养其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对管理知识进行专业化培训,形成规范性以及制度化的管理特点,这样才能够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面临较多的困难,也应看到其对整个行业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应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针对文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忍.关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意义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今日财富,2021,(03):65-66.

[2]史景明.交通施工企业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1):37-38.

[3]王晓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问题及建议[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171-172.

(山东省栖霞市交通运输局 山东 栖霞 265300)

作者:赵文广

上一篇:社区服务创新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