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现象及措施解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甘肃,新农村建设尤其任重道远。通过对甘肃省清水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结合甘肃实际情况,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建立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业产业化现象及措施解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产业化现象及措施解析论文 篇1:

农业投资再掀热潮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00亿元,同比增长24. 2%。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6.7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22.2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高14.2个百分点。

对此,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这是一个好现象,农业农村发展中缺钱、缺人才,投资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他同时指出,一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今年以来,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比去年执行数增长11.4%,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预算数也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5%。

二是民间投资大幅增长。据各方面统计,前两个月民间投资达919.3亿元,同比增长24.4%,也比去年全年增幅高11.1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领域越來越宽。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村电商、农业特色小镇等新产业和新业态上,投资趋势比较明显。同时投资方式更多样,过去更多的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投资,现在出现了并购整合的投资方式。一季度涉农领域公开披露的并购事件共31起,投资规模达到87.86亿元,同比增长7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分析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很多地方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有机农业等,在多功能农业方面不少新的投资进来,预计这种趋势还会延续一个时期。全球著名投资家、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也认为中国未来最值得投资的领域包括医疗、环保等,而其中最为乐观的就是农业。

财政支农强发力

中央财政始终把“三农”作为支出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无论是2018年37项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还是将整合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等政策,都显示出中央财政强力支持的决心和用心。

近期公布的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包含农民直接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支持农业防灾救灾、大县奖励政策等八大类37项措施,显示出中央财政强力支持乡村振兴的决心和用心。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也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做好2018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强调坚持将整合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创新改革逐步深化。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各方面的投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今年一季度财政数据显示,农业、扶贫支出分别增长38. 3%、58%。

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创新财政支农方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河北省承德市注册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市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资本金2亿元,可撬动金融资本20亿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同时,该市“政银企户保”资金池规模达到4.72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放贷15.77亿元,惠及2.6万贫困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申学锋介绍说,“近年来,财政部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支持‘三农’发展,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申学锋举例说,如先后组建了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等。

此外,全国大多数省份己开始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中农业领域项目有58个,投资额559亿元。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要求通过试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整合试点于2016年启动,2017年推广至全国832个贫困县,两年已累计整合各级涉农资金6064亿元,为贫困县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12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18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

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期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坚持将整合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由试点贫困县根据年度脱贫任务及巩固脱贫成效需要,用好用足整合试点政策,实事求是确定年度计划整合资金规模,在“因需而整”的前提下做到“应整尽整”。

目前,农业农村部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域金融合作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通过双方合作,力争2018年实现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净增1000亿元以上,三年内实现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00个农村项目开发,授信金额达到1000亿元。

《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引导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与邮储银行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利用邮储银行农村基层网点较多、服务“三农”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功能作用。

《意见》明确,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发展。邮储银行要优先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需求并给予利率优惠,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产品,探索推广农业产业链金融等特色服务模式。

资本涌入农业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说:“农业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当前规模种养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村双创势头强劲。全国返乡下乡创业人数己达700多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的劳动力己达850万人。这为各类农业投资提供了舞台。”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第一产业民间投资达919.3亿元,同比增长24.4%,比去年全年增幅提高1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1.2%。

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新引进农业项目275个,项目签约金额达653.3亿元。其中75个农业引资项目落户54个贫困县,总投资额达159.7亿元,有力推动了贫困县“5+2”特色扶贫产业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广西共引进农业项目81个,包括续建项目在内的到位资金91亿元。

据江苏省连云港市日前举行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消息,2017年,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23个,总投资均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进程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不久前,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未来5年,新希望集团将在农业领域直接投资超500亿元人民币。规模化、现代化养猪产业是新希望集团农业投资重点之一,其次投资还会用在消费升级领域。

京东近期也宣布大举进军农业,从涉及面看,主要有农业综合体、智慧农业、农业研究院等。

5月18日,美好置业与湖北省监利县签订了《监利县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招商引资协议书》。公司将投资20亿元在湖北省监利县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生态种养、农产品收购批发与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此前,2017年5月,美好置业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湖新滩经济合作区签署《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暨新滩美好未来新城合作框架协议》。美好未来新城合作区域面积约34平方公里,公司在这一重点项目上,同样是围绕“产业新镇+绿色农业”的新业态模式。

5月16日,津承农业产业扶贫协作发展会议在天津市举行。此次会议是落实“津承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和“津承‘1+4’框架协议”的具体举措,旨在深化津承两地农业产业对接合作,提升承德农业产业对扶贫的带动能力和自身扶贫“造血”机能,助推承德脱贫攻坚。会上,津承双方在政府部门间合作、政府与企业间合作、企业间合作、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项目21个,总投资31.2亿元。

近日,海南省农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参加为期100天的全球投资推广活动的第一天就获得了20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600亿元人民币。

对于这股农业投资热潮,有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的投资机会开始减少也是农业农村投资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表示,农业农村成为投资的热点并不稀奇,这是大势所趋。从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从一产支持二产和三产,到目前二三产已经得到蓬勃的發展,而此时第一产业却长久以来没有重大的突破,由于我们的土地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采用了土地承包模式,在当时生产条件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大大激活了农村的活力。但是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的限制,因此农业也必须再次发展才能够焕发新春,因此一产由于其产品的刚需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此时出现了比较优越的投资趋势,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也就不奇怪了。

业内分析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信心和动力。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有机农业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我国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利润低,但可以通过规模性投资和差异化经营实现高利润。现在这些投资农业的企业不是关注传统农业,而是关注以高效、规模和品牌为标志的现代农业,他们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大有可为。

中城银信解析在传统二级行业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大农业各子行业的投资机会更加广泛;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资类投资表现也值得关注,包括肥料、农药、农机具,以及各种各样的农耕技术工艺改革等,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此类涉农行业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PE基金参与,还有保险、银行、投行、担保公司等,都在用资金扶持、资源对接等方式为农业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中国农业大有可为

日前,在人民网组织的“2018年中民投博鳌对话晚宴上,罗杰斯应邀到场。作为与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国际投资大师,他在此次博鳌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自己十分看好中国的投资前景,并相信中国农业发展大有可为。

近3年来,罗杰斯多次造访中国,无论是去云南拜访褚橙之父褚时健,还是参加《与吉姆·罗杰斯对谈七日——如何投资中国》新书发布会等场合,他都曾公开指出,在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中,他最看好的经济领域就是农业,并对中国农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罗杰斯认为,农机、种子、化肥等与农业相关的板块都是很好的投资方向。早在几年前,罗杰斯就开始了中国农业金融的探索征程,并密切关注推动农村金融建设的企业。

2015年“吉姆·罗杰斯中国财富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在会议现场罗杰斯透露,他参观考察了宝象金融,并首次在宝象金融的平台上投资了20万元的金融产品。宝象金融是一家致力于推动农村供应链发展的金融科技平台,公司以核心企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作为服务对象,与新希望六和、山西大象农牧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其设计、研发符合产业及场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协助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解决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问题,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降低财务综合成本。截至2018年4月,宝象金融平台撮合交易超71亿元,注册用户突破124万。

事实上,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迎来难得的机遇,己成业内共识,关键是要找准“务农”的着力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对此表示,首先是找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点,加大农业的科技创新。同时也要加大管理创新,尤其是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电子商务等高科技手段,加大“三农”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其次,找准阻碍农业发展的“痛点”,尽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再者,发挥地方的特色,形成特色产业。

在投资风险方面,中研普华研究员许俊龙表示,在农村进行产业投资,资金需求大、周期较长,投资回报率不及部分行业,投资回报率表现不突出等容易影响资金的持续投入,因此资本在进入之前应充分考量市场并选好切入点,避免弯路;此外切勿盲目跟风,资本具有逐利性,对于行业提振作用明显,同样也能加剧行业竞争,过度的资本进入农村,反而起不到良好的建设作用,浪费资源效益,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也应注意盲目跟风,谨慎评估。此外政策变动风险也是投资者需注意的问题,目前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对农村投资有一定的鼓励政策,但是政策波动风险如税收优惠、投资优惠等政策的调整及改变都有可能影响投资。

此外,在投资过程中,卞永祖认为,首先要注意人才的问题。要培养懂农村、爱农村的专业团队,这包括懂农村文化、农村科技、农村金融等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其次,是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尤其是关于土地、宅基地流转等方面的实践也有待完善,因此,在投资农业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我国农业的相关规定,尊重农民利益,爱护环境和野生动物;另外,还要专注于农业发展,避免给农业带来伤害。农业是我国的根基,尤其是粮食生产不能大意。有的企业虽然打着开发农业的幌子,但是实际上搞房地产等赚钱快的行业,最后往往对农村发展带来伤害,与我国乡村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在党国英看来,资本下乡要选择盈利增长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农业产业链中的服务、流通和加工环节则是不错的方向。“农业离开土地之外的其他环节价值分布的比例更大,比如原料加工、技术服务、种子工业、农机制造等。更广义来说,还包括农民社区的服务、金融保险、电商平台的打造等。要挖掘农业产业链的价值,这既有较大盈利空间,也能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他说。

有专家同时指出,资本下乡这些年取得了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初步的阶段。在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下,要讓资本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上发挥更大作用,并形成让农民有机会分享产业链收入的机制。乡村观光旅游也要发展,不过这更应该借助市场的力量。

从相关政策的发力点来看,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支撑、产销衔接、农村人居环境等领域是重点,相信在这些领域将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入。

作者:夏青

农业产业化现象及措施解析论文 篇2: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甘肃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甘肃,新农村建设尤其任重道远。通过对甘肃省清水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结合甘肃实际情况,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建立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甘肃;新农村建设;清水县;发展动力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于是有学者认为新农村的建设只有真正让农民自己创设制度,自己管理自己,治理才更为有效而且对国家有益 [1]。然而针对局部农村的研究,大多数是对中国东部地区进行的研究(占局部地域的63%),中部地区次之(占26.6%),而关于西部地区的研究论文非常少(占6.9%) [2]。于是从当前国内学者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农村社会研究倾向的不均衡性这个现状出发,笔者以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甘肃省清水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甘肃实际情况,力图探索出一条适合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3]。

一、政治经济学视野中新农村建设的诠释

当今学术界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极端的具体化,把新农村建设运动定义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上 [4] ;另一种则是极端的宽泛化,把农村的所有工作都纳入新农村建设运动。现有的一些文献主要讨论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尤其对其推进思路,提出了多种制度变革和发展方案 [5] ;这些对于人们深化认识新农村建设无疑是有很大价值的。但是,这些文献更多的是一种政策性建议,很少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和内涵层面上研究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可将其分为两个层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6] ;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主要包括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在经济增长方面要实现生产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农村生产力,而提高农村生产力不能仅从要素角度出发,还要考虑要素的组合效率和制度因素。实现社会发展则主要靠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来维持。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应该解决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一些必要的制度变更问题。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结为发展策略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发展的策略必须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提高出发,而制度供给则主要以农村发展的制度需求为宗旨。

二、清水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形成机制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脉和陇山山脉相交地带,山大谷深,耕地面积小,自然条件差,受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局限,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通讯设施不足,信息交流落后;贫困人口多,文化教育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较差;全县总人口31.26万,其中农业人口29.1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3.28%,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也是国扶重点县[7]。

党的十六大以来,清水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果断采取投资500万元、下派500名科技干部帮扶农民生产的“双五百”保障措施,加大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力度。以蔬菜、中药材、葵花籽为主的22万亩经济作物,总产量1.04亿公斤; 2008年,清水县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6431”工程,制定出台了“双八百”措施,即县财政落实资金800万元支持产业化经营,抽调干部800名深入生产一线包抓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2007年全县实现GDP 12.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甘肃省排名前移两个位次。其中,启动实施并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百村小巷道硬化工程”,草川铺乡冯山村等9个村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和金集等乡镇3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但与此同时,清水县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完全得到改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三、清水县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结合清水县的实际情况,纵观甘肃地区,笔者认为,甘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的增收为中心和根本出发点,增强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重点转向农村,政府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和改进新农村建设所需求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村财富源泉充分涌流、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强的发展动力机制。

(一)建立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

多元化主体推动就是指肯定政府、企业、农民等各种经济成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在农村形成各种发展力量的合力,形成政府、农民和各种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多元化主体推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投资主体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又应该是农民自主建设的工程,可是由于甘肃省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无力通过自主行为来完成新农村建设,尽管中国年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增长很快,但需要支出的地方又很多,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来进行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推进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实践中要探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解决发展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做法,使国家项目投资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要积极筹措社会资金,把新农村建设的行为转变为国家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行为,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实现。

2.建设主体多元化。(1)突出组织领导。按照县上主抓、乡镇实施、村社组织、群众参与的原则,县上领导抓点示范,部门单位全力配合,乡镇干部蹲点帮扶,形成上下齐抓的良好局面。要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不增加农民的负担,不期待一蹴而就。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可能导致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付出巨大努力,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甚至引起农民的抵触。为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基层地方政府的部分经济决策应把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之上,而不是直接投资新企业,通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民营资金,从而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2)突出农民主体。正确处理政府投入、社会帮扶与群众自筹建设新家园的关系,突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首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制定相应措施吸引教师资源向西部农村流动。其次,突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人文素质,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农民的民主精神、维权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为基层管理的民主化奠定基础。最后,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建立农民操作技能认证制度,为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直接动力,为农民素质提高创造条件。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

在建立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的前提下,还应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壮大乡镇企业实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城乡空间一体化投入,增强城乡间交通运力,信息通达度,使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实现机制能更有效地运行。

促进农业产业化,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1.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始终坚持把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通过建龙头、兴基地、拓市场,形成优势产品产业体系,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产业化的收入占到70%以上。让农民从低水平的生产中解放出来。同时,应借鉴中国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成就,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因为农村工业化的主要载体是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推动力量。另外,农村工业发展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农村产业结构的失衡,这种产业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工业化发展不足也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8]。发展农业合作组织,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探索“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大面积市场化、组织化,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西部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当务之急。首先,根据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实际水平,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降低药品价格,让农民病有所医,避免因病返贫的现象。其次,增加中央政府的投入,以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建立起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并给合西部地区更大的优惠条件,来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后要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逐步改变西部地区农民贫而多生、生而愈贫的恶性循环局面 [9]。

参考文献:

[1]赵旭东.乡村发展的双轨制动力问题[J]. 探索与争鸣,2008,(9).

[2]林聚任,吴娱,曲媛媛.社会学研究近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研究论文分析[J].当代社会发展研究,2009,(4).

[3]项继权.中国农村建设的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2).

[4]马晓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及其政策建议[J].改革,2006,(1): 5-11.

[5]韩俊.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9): 14-20.

[6]高帆.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1): 4-39.

[7]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2009年甘肃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8]李明波.城乡一体化实现发展大跨越[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4,(6): 27-28.

[9]毛丹.村庄的大转型[J].浙江社会科学,2008,(10).[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霍芳霞

农业产业化现象及措施解析论文 篇3:

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些图表型主观题,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同学们实际有点远,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归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达。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文综图标.tif> [ 由表及里法]

也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根据答题的需要,描述时要进行必要的阐释,即先描述现象(材料所直观呈现出来的),后透过材料,由表及里,看事物的本质,阐释事物的本质、规律、趋势。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文综图标.tif> [ 由此及彼法]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则要分别描述和阐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1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11.pdf>

注:消费贡献率指最终消费需求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第三产业贡献率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解读材料中的经济信息。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全面解读图表信息(包括注解),从而得出GDP增长速度、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的变动趋势,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变,产业结构趋好,但不稳定”的结论。

答案  我国GDP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总体趋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善,产业结构趋好,但不稳定。

例2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和2013年我国农村土地闲置部分指标情况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2.pdf>

注:受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仅有12.9%的农村土地闲置家庭能够把土地出租出去。

材料二 为盘活农村存量土地,M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入市场;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让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变成“有价资产”。但个别地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违背农民意愿,以行政推动强行开展土地流转,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地做法的现实意义。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你为当地村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回答第(1)问中的经济信息,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也要分析数据变化反映的本质。M地做法的意义可以分别从三种做法对市场经济、对农业、对农民的意义去分析。第(2)问实质在考查公民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

答案  (1)信息:2013年与2011年相比,我国农村土地闲置面积占全国农村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和农村土地闲置家庭数占全国农村家庭总数的比重都有所增加,说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降低土地闲置率。

意义:①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入市场,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

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等措施,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①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②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向相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建议。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对政府强行开展土地流转的做法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意见。

④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张静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与商贸文化冲突论文下一篇:应用软交换技术的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