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学习和掌握这门技术对于学生的本科学习和未来从事科研和生产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从教学组织方式、讲授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浅谈对工科学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篇1: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

摘  要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和支柱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学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改革策略,旨在为今后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实验设备;显微镜;教学技术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Strategy on Experimental Courseof Medical Cell Biology//PAN Linxin, QIAN Cheng

Key words medical cell bi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microscope; teaching technology

0  前言

21世紀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1],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不断向医学领域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因此,医学细胞生物学已然成为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2]。同时,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今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然而,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教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对其教学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策略。

1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课时不足

目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仍为课程开设之初的四个传统实验,即鸡血细胞融合、碱性蛋白观察、细胞器分离、微丝染色与观察。这些实验课程虽然重要,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基本的细胞生物学概念,但都属于陈旧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必要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帮助有限。而且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也未及时优化和更新,完全按照传统的操作步骤进行授课,实验结果往往不太理想,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实验课时较少,难以进行实验课的系统安排,学生往往无法掌握一整套实验流程,对实验的完整开展和充分掌握十分不利。

1.2  实验材料有限,实验设备落后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会用到一些基本的实验材料,如试剂、工具、耗材等,但由于材料准备有限,2~3名学生才能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工具和耗材,试剂更是需要多组共用。这样不但容易造成公用试剂污染而影响实验结果,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聚集聊天而影响教学秩序,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久而久之就打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另外,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还需要各种仪器设备,其中显微镜尤为重要,是每次实验课观察结果的必备仪器。但由于显微镜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名学生的需求,且购置年份较久,镜头存在磨损或缺失,不利于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所有显微镜皆为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只能用于简单的细胞学观察,不适用细胞器结构观察、荧光定位、细胞器结果分析等,不利于新实验课程的开展。

1.3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技术落后

完整的实验教学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实验准备、实验授课和课后讨论。但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所有的实验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并不参与其中,因此对实验材料准备、仪器设备使用等过程都不了解,于是在懵懂中就开始了实验课。实验授课方式也一如既往的单一,即授课教师先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授,并对实验操作进行正确规范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机械地模仿授课教师的操作动作,顺利地完成实验并获得预期结果。大部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思考,课后讨论也就无法开展。这种简单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更好地启迪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能帮助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技术上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实质上只是把教学内容从黑板转移到了电脑投影上,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好网络技术,所有实验的开展都必须依托于教学实验室,但教学实验室数量及仪器设备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开设更多重要实验课程的要求。而且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实验课便无法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不但极大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而且加重了学生后期的课业负担。

1.4  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制度不严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各占50%。由于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都比较统一,而且是在课后完成,很难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情况发生,甚至有些逃课或请假的学生照样能写出一份看似认真的实验报告,因此,实验报告作为考核方式不但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真实掌握情况,对那些认真上课的学生而言缺乏公平性,而且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抄袭的坏习惯,助长不良学风的形成。

相对而言,实验考试就较为客观和公正,但教务处并未安排实验课独立的考试时间,所以教师只能在最后一次实验课结束后随堂进行考试。由于时间紧迫,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基本是选几道实验报告中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考核,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此外,考核制度也较松,虽然是闭卷考试,但监考工作落实不到位,且在阅卷过程中也是以学生合格为基准,很少出现补考的现象。这种考核制度将会纵容一部分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2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2.1  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验课时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内容可以保留,但在方法和内容上必须及时更新。例如,细胞融合实验,不要仅限于动物细胞,也可开展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融合实验,而在诱导细胞融合方法上不要仅限于PEG化学诱导法,也可采用细胞毒性小、融合效率高的电场诱导法;细胞内蛋白观察实验,可以同时观察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定位情况,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也可进一步进行酸碱蛋白酶活性测定;细胞器分离实验,不要仅限于动物细胞,也可开展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离实验,且细胞器不要局限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也可进行溶酶体、外泌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的分离,并可进行细胞器的活性测定;微丝染色实验,可以改变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而是利用荧光基团标记的鬼笔环肽的细胞骨架进行染色,也可利用荧光探针检测各细胞器的分布情况。

除了这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应该更新一些探索性实验,如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基因,进行基因重组、荧光定位、蛋白表达与沉默、细胞功能检测等一系列实验,探索该基因潜在的生物功能,既能够掌握细胞培养、质粒转染、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等重要实验技术,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也有机会参与发表学术论文,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就必须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尤其是探索性实验,步骤多、周期长,并不是3~4个课时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投入连续的时间。如质粒构建,需经过PCR扩增、酶链反应、质粒转化、质粒抽提、酶切鉴定等步骤,而且有些步骤需间隔达十几个小时。又如蛋白表达,需提前准备细胞、质粒转染、蛋白提取、免疫印迹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建议开展细胞生物学实验周,让学生集中、全面地了解、参与并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索精神。

2.2  补充实验材料,更新实验设备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介质,材料不足或设备落后也会严重影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扩充实验材料,如试剂、耗材、器具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组完整实验材料,这样既能够避免一个学生的失误导致多组实验失败的现象发生,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验材料,如解剖针、手术刀片等,务必管理到位,需在实验前后对数量进行严格统计,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必须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而言,几乎每一个实验都会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如细胞融合、细胞器、酸碱蛋白等的观察,可以说它们是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的眼睛,其功能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因此,对一些功能不全的旧显微镜必须及时更新,且在数量上也必须增加,至少在课堂上要达到一名学生一台的标准,这样不但能有效加快实验进度、增强教学效果,也能锻炼每一名学生观察分析结果的能力。但显微镜属于精密仪器,管理工作也必须到位。可以将显微镜统一保管,课前学生有序登记领取,课后及时归还,管理人员需对显微镜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4]。

除此之外,实验中涉及的离心机、水浴锅等其他常规仪器也要及时更新,以保证正常的实验进程。另外,探索性实验需要的仪器则更多,如PCR仪、纯水仪、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倒置荧光显微镜、蛋白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分选仪等,其中包含一些昂贵的大型仪器,且使用次数不是很多。可以与学院或校实验中心平台进行合作教学[5],既能减少教学成本,也能提高学校各个实验平台的仪器利用率,避免学校的资源浪费。

2.3  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技术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其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实验课的优化可以从实验准备、实验授课和课后讨论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整个过程,通過准备工作,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材料的获取方法、试剂的配制过程以及仪器的使用流程,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6]。其次,教师在实验课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做到“精、简、新、活”,即精讲重要知识点,简要略过非重要知识点,同时需要将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探究性问题,这样便可以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彼此启发、相互讨论,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充分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最后,帮助学生做好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可以在网上建立讨论群用于课后交流。

另外,教学技术的改善也很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高校的实验教学中[7-8],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中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即利用3D数字化系统、多传感交互技术、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的科学可视化技术,能够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虚拟的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实验效果,能够很好地克服某些较为复杂、花费较大、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传统局限性,如熒光能量共振转移技术、膜片钳技术等。此外,对于实验内容新颖、实验要求较高、实验难度较大等探索性实验,教师可以首先将其制作成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然后以课件的形式转变为永久保存的电子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与手段更加丰富化,而且还能通过多媒体方式实现实验课教学的共享,逐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2.4  调整考核方式,严格考核制度

考核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9],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考核应至少包括考勤、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

考勤占20%,可以采用课前签到、课间提问抽查、课后签退等方式进行,对不明原因逃课的学生将取消该项所有成绩,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学生逃课行为的发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实验报告占40%,可以实验小组的形式进行撰写,其中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应作为最重要的评分依据,学生需在实验报告中附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图片,无论结果是否成功,都必须认真进行分析,尤其是实验失败者,更要发现失败原因及提出改善方法。这样不但能够杜绝学生抄袭的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与思考的能力。

实验考试占40%,需安排独立的实验课考试时间,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主要以闭卷形式从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和讨论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考试可采用抽题的方式,即随机抽取一次实验进行关键步骤的演练,以考核学生对实验整体操作的掌握程度。

另外,以上考核制度的实施一定要严格,不能打同情分,否则就是一纸空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如实记录成绩,并督促其做好补考的复习工作,因为只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才能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也制止了某些学生偷懒、浑水摸鱼取得实验成绩,鼓舞了勤奋好学的学生,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2.5  开展第二课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实验课作为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第一课堂,不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教学经费和资源方面也存在不足,无法充分满足一部分勤奋刻苦学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展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第二课堂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以辅导员为联系人,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联系各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平台的指导教师。开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1)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己主动申请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项目设计、资料查询、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项目结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培养创新性和创造力,并有机会将成果发表至各学术期刊,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科学素养。

2)学生可以依照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在课余时间参加各指导教师主持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科研课题,包括各种级别的自然科学基金和教学项目,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等,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机会参与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今后的医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开展第二课堂不但能够弥补第一课堂学时的不足,也是第一课堂的深入和拓展。参加第二课堂既满足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科研环境。

3  小结

综上,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课时不足;实验材料有限,实验设备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技术落后;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制度不严。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系的发展。对此,提出改革措施: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验课时;补充实验材料,更新实验设备;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技术;调整考核方式,严格考核制度;开展第二课堂等。通过改革,力争为今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蕤.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88-91.

[2]周子航.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8(11):69-70.

[3]龙海纯,廖献就,黄丽,等.发挥实验课对医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6(28):33-34.

[4]隋璐,陈圣敏,龚永昌,等.显微镜的使用规范与管理:实验室开展德育实践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5):

21-22.

[5]赵燕,黄丽华,张学文,等.借助科研平台开展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

276-278.

[6]龙月红,张红,邢朝斌,等.本科生参加生物实验准备及其对素质培养的作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5(5):107-109.

[7]赵文英,公衍玲,金青,等.多媒体在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7(1):209-210.

[8]申红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上的应用初探[J].饲料博览,2018(7):96.

[9]潘晓莉.改革课程考核 提高教学效果[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4-25.

作者:潘林鑫 钱成

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篇2:

工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浅谈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学习和掌握这门技术对于学生的本科学习和未来从事科研和生产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从教学组织方式、讲授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浅谈对工科学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工科院校;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新理论和技术的大量出现,其应用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不再是神秘、难以操作的实验技术,而成为生命科学相关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技术。例如,许多本科课程教学中以及毕业论文实验过程中都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同时,工业上进行菌株选育工作,也多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已形成了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开设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基础分子生物学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促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快速开展实验并获得结果,对于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在毕业后快速投入和开展有关的科研和实际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和工程应用培养工程师,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并结合发酵工程学科专业特色,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的原理,对其实验操作的技术能力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于未来科研和生产工作中。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历,浅谈对工科学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改进教学组织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以往的实验课上,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泛滥,一切都等着老师传授,一旦离开老师就不知所措,不能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并根据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特点,我们将实验集中安排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并注明每天实验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每节课要进行的内容,形成连贯的思路。同时,将详细的讲义提前发给学生,督促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分析式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每步操作的原理和目的。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去操作实验,还可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对于不理解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询问老师,问题的解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仅可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完成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在课余时间加入研究室的课题研究中,巩固实验操作能力,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可见的事物,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是对于参加各种本科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同学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可辅助研究生的研究,减轻研究生的工作负担。

(二)对必要操作进行演示

由于多数同学完全没有接触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的操作步骤又较为烦琐,难免操作失误,使后续实验受阻。而上课的时间有限,几乎没有重复操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必要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示,让学生由抽象的想象转变为具体认识,减少了学生实验操作出错的概率。

(三)尽量增加每位同学的操作机会

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试剂通常较昂贵,以往实验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那些有偷懒思想的同学提供了置身于实验之外的机会。我们在实验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每个同学的动手机会,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验改为每人一次的实验。例如,让每个同学都进行PCR操作,并亲自将自己扩增的PCR产物加入琼脂糖凝胶中,使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是微量的,需要准、稳。然后,从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确定扩增出目的DNA片段的PCR样品,用以进行下一步实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同学参与实验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可以避免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时操作失败导致后续实验受影响的现象。

二、改进课堂讲授方式,培养工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是一项精巧的技术,其发展速度快,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而课堂上时间有限,仅能实践学习一些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这有限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于未来的科研或者生产过程中,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长足发展意义。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需要“心灵手巧”。“心灵手巧”则可一次操作成功,否则多次重复操作仍不能获得理想结果。所谓“心灵”是指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注意事项。例如,让学生懂得分子生物学操作要注意避免环境以及人所携带的酶类对操作对象(如DNA、RNA)的降解作用;同时,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试剂极为微量,多一点、少一点可能就导致成倍数的误差。这不仅可避免他们课堂上实验的失败,在未来进行其他实验时还可以事先设想出操作的注意事项,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即使在不能获得理想实验结果时,引导其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失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可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所谓“手巧”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动手能力。我们将操作要领总结成口诀的形式,并对口诀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在进行感受态细胞制备的实验中,用“冷”、“轻”两个字概括其操作的要领,也就是所有操作尽量在冰上进行,并轻柔操作防止这种处于脆弱状态的细胞破碎,以充分保证细胞的活性。这样既容易让学生理解,又方便他们记忆。此外,第一次操作过程难免出现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在实践中掌握真知。这对于培养同学的耐心和毅力,在未来胜任更为复杂的工作同样重要。

(二)培养学生具有“量”的工程概念

工科学校有为企业提供工程人才的义务。工业上追求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生产速率,利用分子生物学改造生物体,也是为了追求这三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灌输“量”的概念。例如,让学生懂得所获得的重组酶,酶活越高越有应用价值,而所应用的底物价格越低越有利于工业应用。此外,让同学懂得生命体是复杂的,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的性能也不一样,经过实验摸索可获得一个最优的实验条件,从而将产量提高。进一步通过提问和布置课后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并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展望未来可进行研究的方向,这也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快速适应企业科研、生产等工作。

三、改进考核机制,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以往教学多以实验报告形式进行实验课的考核,但往往发现多份同一版本的实验报告。这些抄袭别人实验报告的同学显然不能完全掌握实验内容。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实验报告写的非常仔细、全面,但实验操作过程并不理想。因此,仅凭实验报告的质量不能够综合评价同学对实验的掌握程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实验考核机制进行了改进,增加以下考核方式:首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评分。其次,实验过程中为每个学生对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程度、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获得结果的好坏程度进行评分,避免了不动手、靠同组同学做实验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再次,对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清晰以及对思考题讨论详尽、有创新思路的同学给予加分。促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减少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总之,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进行扩展学习,促进学生开阔思路,形成创新性思维,形成连贯、有序的研究思路。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产量意识和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对其今后在科研和工程领域的发展都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小洁,唐璟,童淑芬.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9):188.

[2]何华纲,朱姗颖,王勇,段玉清.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3]陈启龙,杨和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9,(3):136-138.

[4]杨海灵.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70-71.

[5]高利臣,肖璐,冯涛.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99-102.

[6]田生礼,宋国丽,李辉,张建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221-222.

[7]陈佩林.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技术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38.

[8]张淑平,李英姿,张荣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6,(1):49-50.

[9]吴燕,杨毅,杨艳燕,王万贤.从生物学实验教学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02).

[10]肖靓,谢青,李元斌,吴元喜.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1).

[11]雷海英,张建国,赵玉芳,王志军,王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周丽 刘中美 崔文璟 周哲敏

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篇3: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体会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基因测序工作完成以后,更显示其强大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一系列的突破性成就又极大地加速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为揭示生命的奥秘开启了一扇又一扇窗口。因此,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及相关原理是生物学类及相关专业本科阶段重要的学习任务。

作者:张淑平 李英姿 张荣庆

上一篇:西方养老保险政策论文下一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