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市场化改革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业单位要进行企业化管理,从行政管理上进行改革仅仅是一方面,财会工作的变革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主要切入点,对该模式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关变革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论文 篇1: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会计管理方式探讨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背景下,如何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

随着我国财会制度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改制, 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会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事业单位要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由于企业会计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根据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改制后的事业单位比照适用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过程中,事业单位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理念需要重新认识,有些财务、会计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可行性

第一,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是构成现代会计的两大体系,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预算会计的职能也随之相应拓宽和发展,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断的变化和加强,非盈利组织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体系,与企业会计的差别逐渐减少,二者有着逐渐趋同的发展方向。

第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诸多的相同点,首先是两种制度的会计前提相同,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业务活动、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的原则方面,二者也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原则,例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等;两者在会计要素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例如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项。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各要素的界定、内容及特征相同。另外,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具有一致性。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事业单位从单纯由国家拨付经费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收支项目和内容呈多元化发展,逐渐强调成本核算,注重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看,其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同小异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的原则。

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资产核算方式方面

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资产核算方式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账面原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转出、固定资产的盘亏、盘盈等会计事项规定了详细的核算方法,但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核算的规定却不明确。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存在很多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由于成本不包括折日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或“专款支出”等科目,这样核算虚增了事业成本;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且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2.会计核算基础方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如事业单位的在一些非经常性的费用支出方面,在发生费用费用的时期,支出增大,造成结余减少。使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如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帐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

3.成本核算方面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不利于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

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进措施

1.设置合理、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过渡阶段,从会计核算的规范要求来看,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将会向两边分化经营性事业单位中,事业型的单位其会计核算规范将进一步向预算会计靠拢,而具有施工性质、需要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或者部门将向企业会计靠拢。在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可以对国家拨付的事业费管理采取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进行核算,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特点,采用新会计制度中通用的科目。对于不能够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但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又十分重要的科目,则可以统一另行设置。根据拨付资金的性质,通过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如“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没有能够确切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科目,则可以根据其资金来源的特点,设置一个科目“实收资金”,以反映一个事业单位实际收到的各种资金。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事业公积”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用于反映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用来发展本单位建设的自有资金。以及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外,还可以加一个“事业费用”科目,以核算某些事业单位在发展本单位的事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2.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构建、使用、处置方面进行设置,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并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使得会计核算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根据不同情况,在转制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中列支折旧费用,对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可只提折旧不列支出。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个财务年度末填报决算表时,要认真填列一份详细地反映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报表,并根据年末固定资产实际折旧总额,填报第一年度的预算报表,申列折旧基金计划,申报预算拨款中取得折旧基金,并列入专款专用的科目,以备后用。在需要更新固定资产时,同样需报请上级主管单位批准,经审查核实确需要更新时,方可从折旧基金中支付使用。

3.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

针对如何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一些业务出于管理要求和成本核算的考虑,比较适应权责发生制的,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适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体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运营效果,实现计划、预算、控制和报告的一体化。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兼顾国家拨付事业费的管理仍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进行核算,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区分经营性收入和财政收入。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初期的会计核算中,采用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为辅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即在总账和报表中采用企业财务准则反映,事业经费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以附表和辅助说明的方式进行反映。

另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后,许多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一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普遍存在财务意识不到位,一味注重资金管理、增量管理和财务合规性管理,而轻视资产管理、存量管理和资产绩效管理,会计核算混乱,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突出。因此,实行企业化管理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尽快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的企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林 杰:事业单位转制中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4,6.

[2]张 勇 赵轶尘: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能性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1.

[3]张 帆 张耀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3.

作者:连灿

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论文 篇2: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的会计处理

【摘要】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市场化改革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业单位要进行企业化管理,从行政管理上进行改革仅仅是一方面,财会工作的变革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主要切入点,对该模式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关变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 会计处理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事业单位经过不断的改革也具有了明显的市场经济的气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它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的现象,还可以转变事业单位中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优化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必然会“逼迫”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化,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对事业单位竞争和体制的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也将会随着事业单位向企业化方向转变而变化。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的变革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就意味着事业单位会逐渐接触市场,并逐步遭受市场竞争带来的冲击。事业单位原来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随机变化的市场,而企业会计制度却更有利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然会在这种趋势下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并且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适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融入市场化因素

依照原来会计准则的相关界定,企业和非盈利事业单位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的主体,二者分别主导着企业会计体系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明显的界限划开了两者的责任范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深入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逐渐融入了市场的元素,其职能得到了相应的拓展,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逐渐减少,尤其是在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来,二者正逐渐向趋同的方向发展。

2、事业单位与企业趋向一体化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虽为两个会计体系的主体,但是二者仍存着诸多相同的地方,这些相同的地方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奠定了基础。在会计的前提条件上,二者均包含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四个条件;在会计核算所遵循的原则上,真实性、相关性原则都是二者所必须遵循的;在会计要素上,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均包含在二者会计要素中,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另外在会计科目的设置、核算的内容以及方法均存在着相同的方面。

3、政治助推,改革加速

在事业单位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趋势下,我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改革的不断深入,助推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浪潮。在财政改革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从单纯由国家拨付经费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并在逐渐强调成本核算,注重现金的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监控。政治改革的助推,再加上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多方面上的一致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速向企业会计制度变革。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会计处理具体内容的变更

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上一部分从会计制度上对二者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的相同之处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其的助推作用,使得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会计处理工作有了可以研讨的内容。事业单位要顺利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就必须汲取企业管理中先进的东西,绝不可以以物易物,照抄照搬。

1、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

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就必须在会计核算上形成四个系统,通过完善这四个系统,从主体上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步伐。需要完善的四个系统分别是:装置系统,包括凭证组织、账户组织、账簿组织、会计报表组织等,用于收集、分类、储存会计数据和资料;记录系统,用于将有关的核算资料记入到该装置中;计算系统,用于对会计记录的对象确定价值数量,并进行综合计算;检查系统,用于使发生的经济业务合理、合法和有效,对记录和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核对。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各项工作

事业单位虽然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不是盈利性单位,是不需要计算成本和利润的,同时事业单位所能够支配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事业单位要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运用有限的资金完成事业单位各项的工作。首先,要注重明细账的管理,事业单位由于工作的散、繁、多特征的存在,使得各种支出不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核算等,同时这些支出又疏于管理,从而使得实际支出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其次,需要严格控制经营性支出,如汽车的烧油费、水电费、邮电费等。事业单位在强化计算系统各方面的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努力完善检查系统,通过检查系统的不断完善,提高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的会计处理能力。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会计职能的强化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后,事业单位资金呈现出了明显的企业化的特征,资金投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取得收入、获得利润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营过程。在这一经营过程中,事业单位所涉及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将作为会计记录核算的对象,并且记录核算的结果将会形成经营过程中耗费、经济效益、资金、成本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料。要使事业单位在各周期中正常的经营,就必须依托这些资料,强化其会计职能。

1、优选方案,充分发挥决策职能

与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事业单位资金的运动形式相比较而言,传统行政模式下的事业单位资金的运动形式是一成不变的,使得事业单位很难在实践中适应变化的情况,因此,出现差错的机率也相应增大了。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进入了经营行列,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事业单位管理者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管理方式,逐渐向市场靠拢。这也迫使了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必须在充分考虑了人、财、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后,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为单位的管理提供优秀的决策方案,使会计的决策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2、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与企业的会计监督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仅限于相关经费的使用,即使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后,其监督内容不会相应的变化,但是需要在原来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强化,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秩序,使财务活动合法、合理、合规,保证事业单位作用的充分发挥。

3、分清条理,注意会计内部组织职能的发挥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后,原来单一的财会机构将会变成供产销多元化会计核算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并与其他环节形成统一的单位整体经济指标核算体系。要实现各环节的协调合作,就必须分清条理,重视组织职能的发挥。为此,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跟上企业管理的步伐;同时还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化管理的道路上为领导起到积极的参谋作用,为事业单位走企业化管理道路奠定基础。

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会计处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会计处理工作在完成了制度的变革、具体内容的变更以及会计职能的强化以后,其基本工作可以说已经完成,但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其会计工作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1、增强市场观念,强化投资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单纯的会计上的变革还不能够对事业单位工作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在财务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变革。事业单位领导需要增强资产经营意识,充分利用起手中掌握的国有资产,学会投资管理,使资产不仅保值,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值。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按《企业会计准则》,做好转轨时期的财会基础工作,理清账目,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2、预防风险,留足后劲

企业化管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能够防范的风险中赚取利润,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即使不为了赚取利润,但风险还是要防范的。在防范风险上,财会人员应发挥积极的参与作用,及时系统地提出关于财务测算方面的建议,对风险做出客观的评价。为预防事业单位对外经营的风险,财会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单位管理人员提供本单位公积金盈余的信息,为事业单位留足后劲,避免因经营活动的损失,使事业单位的总体功能丧失。

3、健全财会制度,促进单位良性循环发展

不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就必然涉及到经营活动、经营实体,参与经营活动的经营实体与事业单位就形成了母体与子体的关系。要规范这两者的关系,并保证经济实体的健康独立运行,事业单位就需要建立或健全规章制度,助推经济实体做好财会工作,以便事业单位有效监控经营实体的资金运行情况,促进其经营向良性循环的方面发展。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下的一条重要出路,在会计处理上,要破除原来的孤立局面,综合两大会计体系的优点,汲取企业会计工作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面,以节约开支,控制超支为根本,积极利用和调动各项资金,挖掘潜力,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哈成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会计管理方式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3).

[2] 窦胜功、王君、刘莹莹: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 王葵映:浅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J].中国商界,2009(10).

[4]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与非营利组织建设课题组: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回顾与展望[J].政府改革与创新,2004(1).

作者:詹琴

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论文 篇3: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诸多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本文在分析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对策探讨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事业单位会计又称预算会计,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运营为目标,为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委托责任的会计信息并作出经济和社会决策的一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为了执行事业任务保证业务活动的资金需要,一方面要向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领取经费,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开支标准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各项专业业务和经营业务的各项支出,收支相抵为单位的结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对事业单位中的各类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地记录和核实,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其核算的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在单位预算和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事业单位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得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设置的公共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中更多地扮演引导和服务角色,因此,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使事业单位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完成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原始凭证方面,部分事业单位核算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开票的日期、开票人、收款人、购买单位客户名称等出现漏填、少填和不填的现象比比皆是,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被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原始凭证不真实现象频发,包括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甚至出现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行为。这些不真实凭证没有得到严格管理,为部分单位和个人贪污侵吞公款大开方便之门,纵容了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在记账凭证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会计记账凭证摘要过于简单、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业务处理不及时等现象,对会计核算造成困难。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未将会计凭证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而将其单独记账和保管,形成“小金库”和“账外账”,容易导致资金的流失,资金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

最后,在账簿设置方面,部分事业单位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2、会计核算中内部控制不健全,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力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会计核算工作无章可循,最终流于形式甚至较为混乱。内部控制的薄弱和执行不到位,为单位部门擅自收费、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和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等违法违纪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再加上国家、单位内部和社会三类监督部门之间对会计核算的监控缺乏协调和配合,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容易造成资金被侵占和挪用,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问题突出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增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对于确保其安全完整,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完成社会服务职能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目前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现行的事业单位核算制度对固定资产只核算其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而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样会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其原值严重背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和净资产等现实情况不能得到如实反映,造成净资产虚增和盈余虚增严重;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固定资产从购置、入账到使用、报废,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账目混乱,家底不清,使得固定资产在核算中困难重重,难以准确详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容易造成事业单位重复购置和闲置积压,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4、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底下

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任命式选拔会计人员,有可能使得原先没有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走上会计核算的工作岗位,这种选拔任命模式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加上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底下,或罔顾法律法规只看领导脸色行事,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助长了不正之风,造成财政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策略探讨

1、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统一协调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

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和重要保障,因此,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责任制和奖惩制,将会计核算工作的责任具体到个人,提高单位财会人员工作的效率。同时财务部门要与资产部门进行充分协调合作,要将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协调,定期进行账实核对,确保本单位账实相符,确保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2、深化财政预算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面,各个单位都应当采取综合预算的管理模式,将所拥有的预算内的资金与预算外的资金都纳入到政府的综合财政预算的管理体系之内,以符合实际的定额的科学定额标准进行预算体系的改进,从而使得预算能够落实到单位的各个部门,促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

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职能,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日常资金流动方面的审计工作,对相关事业单位领导对资金分配调动情况进行详细审查,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在会计核算中严格遵循法律要求和会计准则,防止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和浪费

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事业单位管理好固定资产和盘活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为民理财的能力,促进服务型、节约型单位建设。

首先,要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范畴和确认标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资产交付、调拨转移、盘亏盘盈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确保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核算准确完整,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透明度和核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应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通过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加强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等措施,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资产和盈余情况得以真实准确的反映;最后,要改革核算指标和评价体系,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逐步实行企业化运作,将会计核算纳入企业财务范畴,建立以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决策评价体系,革新财务报告体系和运行监管,正确恰当的反映财务成果。

4、加强会计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事业单位应严格会计人员的选聘程序和选拔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选聘要求和任职标准,必须拥有相关证书才予以考虑,严禁通过托关系、走后门形式进入财会队伍;其次,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先进的财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水平,使其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有很强的道德自律意识,确保避免财会人员利用自身职权窃取单位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使其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综合系统工程,关系着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行使社会服务职能的物质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应通过强化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建设,统一协调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深化财政预算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和浪费;加强会计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等措施,提高本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为政府和事业单位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丽萍: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2] 刘春秀: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7).

[3] 牟善岚: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4] 田仁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 黄长富: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6] 陈谅: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4).

[7] 张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会计信息质量[J].消费导刊,2008(20).

[8] 常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举措[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8).

作者:谭国光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素养论文下一篇:低碳技术博弈农业产业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