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道路交通论文

2022-04-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机动车道路交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动车道路交通论文 篇1: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若干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就最近几年来看,在人民法院处理的各种案件中,交通事故类案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是这类案件中常出现的两种类型。我国现有法律(如《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对此类案件的规定虽说越来越详细,但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该类案件时仍然存在诸多的困惑。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秩序,发掘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交通产业秩序中事故赔偿制度完善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交强险;社会救助基金

作者简介:罗孝先(1989-),男,汉族,四川广元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侵权责任法;游争艳(1987-),女,汉族,江西贵溪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房地产法;朱芳芳(1990-),汉族,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劳动保障法。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标准

我国理论界对于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通常采用了二元标准,基本上采用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个标准来进行判定。“对道路交通特殊主体的判定,要从其是否对该机动车的运行在事实上处于支配领管的地位和是否从该机动车的运行本身中获得了利益两方面来论证。”纵观我国现行法律对道路交通侵权责任主体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其都体现了二元学说的认定标准。例如侵权责任法第五十条,该条规定了转让并交付但未登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是受让人。

二、交强险制度及完善

汽车保险制度既可以帮助机动车所有人转嫁风险,不必因意想不到的事故影响正常生活,又可以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救济和补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汽车保险制度有很多种,我国的保险条款仅规定了两种险种: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即商业三者险)和第三者责任强制险(即交强险),在这两个险种中,立法强制了机动车一方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

但是法律、司法解释的“责任限额”该作何解释?并且在各种危险交通工具造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交强险适用的客体上是否应当扩大?种种疑问都说明我国交强险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第一,交强险的责任限额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参照三者险,设置一定的档次。目前我国规定的责任限额为两种:1、有限责任限额: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2、无责任限额: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对于限额的确定首先应当满足交通事故受害人所遭受损害的基本需求。对于交通事故中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比例来确定责任限额的比例比较恰当。

第二,应当考虑将一些具有危险性的交通工具纳入交强险范畴。交强险主要针对机动车进行保险。但是现在一些交通工具例如高速运转的助力车等,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也应当考虑对其实施交强险制度。

三、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及完善

由财政部、公安部等五部委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基金试行办法》)中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从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基金运行情况看,还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确保基金来源稳定。根据《基金试行办法》,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七个方面。按照国际惯例,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作为行政保障性质的制度,应该由政府财政拨款,但就从我国的社会救助基金的来源看,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来源于从强制责任保险费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这不但占用了强制责任保险的一部分资金,而且也意味着机动车所有人成为了社会救助基金的承担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作为承担主体的政府应该主动拓宽社会救助基金的渠道,确保其来源稳定。

(二)扩大救助范围。根据《基金试行办法》,社会救助基金的救助范围主要包括: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从这三种类型的含义看,显然是从道路交通事故非责任一方的角度,但就实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而言,肇事方的驾驶员和乘客也往往会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社会救助基金作为强制责任保险的有益补充,其目的在于为急需救助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的生命和健康提供及时的救济,不能因为受害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进行及时的救助,所以,社会救助基金的救助人群应包括所有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而不区分侵害方和受害方。

[参考文献]

[1]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2]宋鱼水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3]孙玉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特殊责任主体研究[J]法学杂志,201412

作者:罗孝先等

机动车道路交通论文 篇2: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赔偿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第四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称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机动车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对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机动车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予以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依法检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标志。

第二章投保

第五条 中资保险公司(以下称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为了保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实行,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公司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未经保监会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第六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实行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保监会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

保监会在审批保险费率时,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第七条 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应当与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

保监会应当每年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根据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总体盈利或者亏损情况,可以要求或者允许保险公司相应调整保险费率。

调整保险费率的幅度较大的,保监会应当进行听证。

第八条 被保险机动车没有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在下一年度降低其保险费率。在此后的年度内,被保险机动车仍然没有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继续降低其保险费率,直至最低标准。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在下一年度提高其保险费率。多次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加大提高其保险费率的幅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被保险人没有过错的,不提高其保险费率。降低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标准,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九条 保监会、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有关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十条 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当选择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被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

保监会应当将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 投保人投保时,应当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重要事项。

重要事项包括机动车的种类、厂牌型号、识别代码、牌照号码、使用性质和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姓名(名称)、性别、年龄、住所、身份证或者驾驶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续保前该机动车发生事故的情况以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当一次支付全部保险费;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保险标志。保险单、保险标志应当注明保险单号码、车牌号码、保险期限、保险公司的名称、地址和理赔电话号码。

被保险人应当在被保险机动车上放置保险标志。

保险标志式样全国统一。保险单、保险标志由保监会监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保险单、保险标志。

第十三条 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投保人不得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之外,向保险公司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以及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不得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但是,投保人对重要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除外。

投保人对重要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前,应当书面通知投保人,投保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在上述期限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的,应当收回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并书面通知机动车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 投保人不得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保险机动车被依法注销登记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办理停驶的;

(三)被保险机动车经公安机关证实丢失的。

第十七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解除前,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承担保险责任。

合同解除时,保险公司可以收取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的保险费,剩余部分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

第十八条 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应当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期满,投保人应当及时续保,并提供上一年度的保险单。

第二十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期间为1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保人可以投保短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一)境外机动车临时入境的;

(二)机动车临时上道路行驶的;

(三)机动车距规定的报废期限不足1年的;

(四)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赔偿

第二十一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由保监会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一)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

(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第二十五条 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

(一)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二)对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

(三)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

(四)救助基金孳息;

(五)其他资金。

第二十六条 救助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保监会、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试行。

第二十七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通知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应当立即给予答复,告知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具体的赔偿程序等有关事项。

第二十八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日内,书面告知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与赔偿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之日起5日内,对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作出核定,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10日内,赔偿保险金。

第三十条 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对赔偿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是,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保险公司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

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垫付抢救费用。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抢救、治疗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或者垫付抢救费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需要向有关部门、医疗机构核实有关情况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三十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 未经保监会批准,非法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由保监会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保监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2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0万元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司未经保监会批准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由保监会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保险费,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监会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一)拒绝或者拖延承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二)未按照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

(三)未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的;

(四)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

(五)违反规定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的;

(六)拒不履行约定的赔偿保险金义务的;

(七)未按照规定及时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

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补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四十条 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保险标志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四十一条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保险标志,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的保险标志,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投保人,是指与保险公司订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

(二)被保险人,是指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

(三)抢救费用,是指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时,医疗机构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对生命体征不平稳和虽然生命体征平稳但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产生生命危险,或者导致残疾、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导致病程明显延长的受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四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比照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编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另行规定。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投保商业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期满,应当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3月29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3月21日签署第462号国务院令,发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刊编者

机动车道路交通论文 篇3:

浅谈机动车车速对道路交通扬尘排放的影响

摘要:在机动车行驶的时候由于其车轮的转动在道路交通上产生了扬尘,从而对城市颗粒物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GPS记录仪结合DustTrak8530型颗粒物检测仪,分析研究了机动车车速会对道路交通扬尘排放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的速度越快,由于其车轮的转动产生的PM2.5、PM10的浓度和PM2.5、PM10质量浓度比就会逐渐变大;将数据经过拟合,将机动车车速与PM2.5、PM10的浓度以及PM2.5、PM10质量浓度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得出。本次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将为测试道路交通的扬尘排放量及排放因子,及为建立道路交通的扬尘排放清单铺垫好了实验的基础。

关键词:机动车车速;扬尘;道路交通;排放影响

最近几年以来,城市扬尘会对城市空气颗粒物产生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城市空气颗粒物产生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城市扬尘。在城市扬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道路交通扬尘,同时也是空气颗粒物的重要尘源之一。为了治理以及改善城市颗粒物污染就必须要对道路扬尘进行控制以及定量的研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本次的研究中将采用GPS记录仪以及颗粒物检测仪,对机动车车速会对道路交通扬尘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器材

在本次研究实验中,采用四台DustTrak8530型颗粒物检测仪、一台GPS Map60CS型全球定位系統记录仪以及某品牌的汽车一辆。

可以使用DustTrak8530型颗粒物检测仪对PM2.5、PM10进行不断更换采样,从而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浓度进行实时的测定,并且要设置时间的间隔,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时间均为一秒,如此检测仪器自带的储存卡就可以将颗粒物的实时浓度进行记录。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记录仪将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记录,其记录的间隔时间为一秒。在开始采样之前,将全球定位系统记录仪的时间和四台DustTrak8530型颗粒物检测仪的时间设置为一样的,有利于颗粒物的浓度和机动车的速度两者的数据相匹配。

1.2 实验设计

将四台DustTrak8530型颗粒物检测仪分别编号为仪器1、2、3、4号,将1、2号仪器通过连接管和测试采样口连接并放在机动车前轮左侧轮胎的后方,将测试采样口和轮胎的正中进行对准,离地面175毫米,离轮胎50毫米;将3、4号仪器通过连接管和背景采样口连接并放在机动车的车顶,并在实验开始校准四台颗粒物检测仪,保证他们在同时测量一样粒径的颗粒物时,其质量浓度数据间的大小差值在2μg/m3以内。1、2号仪器的检测指标是车轮卷起的PM2.5以及背景PM2.5,3号仪器的检测指标为背景PM2.5,4号仪器的检测指标为PM10[1]。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要选择行驶车辆较少的路段,避免其他车辆对颗粒物浓度背景值的干扰,采用颗粒物检测仪记录机动车不同行驶速度的颗粒物浓度数据的变化。将机动车的车速设为10~80km/h,之间的间隔为5km/h,一共为15个不同的行驶速度,每次行驶速度测试4次。

1.3 数据处理

在进行采样的期间,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车轮转动引起的PM2.5浓度可以通过计算仪器1号和3号检测出来的浓之度差来得出,PM10的浓度可以通过计算仪器2号和4号检测出来的浓之度差来得出,将由机动车车轮的转动而产生的的颗粒物浓度和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以时间作为契合点来进行匹配,对颗粒物浓度随着机动车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2]。

2、结果

2.1机动车行驶速度和车轮转动引起的PM2.5浓度的关系

机动车在指定的路段上进行来回的行驶,将15个不同的行驶速度进行4次测试,一共获得了60组数据,将时间作为契合点计算出每秒的PM2.5浓度,并且将每组数据的PM2.5浓度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研究车速和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从得出的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的速度越快,由车轮转动所引起的PM2.5浓度就会逐渐的变大。

将机动车实际测试得出的均速作为自变量,车轮转动引起的PM2.5的质量浓度作为因变量,将六十组数据进行拟合,式1:△DT2.5=0.0092×V2.5717 R2=0.95,其中△DT2.5指的是车轮转动引起的PM2.5质量浓度,单位μg/m3,机动车实际测试得出的均速为V,单位km/h,

2.2机动车行驶速度和车轮转动引起的PM10浓度的关系

机动车在指定的路段上进行来回的行驶,将15个不同的行驶速度进行4次测试,一共获得了60组数据,将时间作为契合点计算出每秒的PM10浓度,再将各组数据之间PM10浓度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研究PM10浓度和机动车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从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的速度越快,由车轮转动所引起的PM10浓度就会逐渐的变大。

将机动车实际测试得出的均速作为自变量,车轮转动引起的PM10的质量浓度作为因变量,将六十组数据进行拟合,式2:△DT10=0.1365×V2.0772 R2=0.93,其中△DT10指的是车轮转动引起的PM10质量浓度,单位μg/m3[3]。

2.3机动车行驶速度和道路交通扬尘中颗粒物构成的关系

将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以时间作为契合点,在机动车行驶的过程当中,将机动车车速和PM2.5、PM10的质量浓度比建立关系,从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的速度越快,PM2.5、PM10的质量浓度比就会逐渐的变大。

将机动车实际测试得出的均速作为自变量,PM2.5、PM10的质量浓度比作为因变量,式1:Y=0.2425+0.0044V R2=0.84,其中PM2.5、PM10的质量浓度比为Y。

3、结论

综上所述,从本次研究中得出,机动车行驶的速度越快,由于其车轮的转动产生的PM2.5、PM10的浓度和PM2.5、PM10质量浓度比都会逐渐变大,因此在对各城市以及各种道路类型进行道路交通扬尘的排放量和排放因子进行研究时,要将机动车车速对道路交通扬尘的排放考虑进去。

参考文献:

[1]张诗建, 姬亚芹, 朱振宇,等. 机动车车速对道路交通扬尘排放特征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 38(4):82-84.

[2]樊守彬, 李雪峰, 张东旭,等. 道路交通扬尘排放因子测量系统研发及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10):3569-3575.

[3]吴丽萍, 文科军.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12):34-36.

作者:李钞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下一篇:高校流转税纳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