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实时评价系统设计论文

2022-05-01

摘要:集团企业需要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的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及时、准确做出有关决策——而这一切仅靠孤立系统是难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系统成为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新的方向。关键词:集团企业网络财务系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集团企业取得了高速增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实时评价系统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管理实时评价系统设计论文 篇1: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信息共享的目的,以科研数据为纽带,通过分析科研管理的工作流,提出开放式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框架。从管理端角度,建立一个提供多级用户分层管理的模型,探索校部机关协同联动的科研信息共享机制;从用户端角度,建立一个提供互动交流的社区式学术空间,探索利于学科交叉的学术信息共享模式。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研系统;信息化;信息共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079

0     引 言

目前,随着发布科研项目机构不断增加,科研项目类型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项目类型增加带动项目数量增加,项目成果也在不断增加,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及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技术成为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科研管理信息化在过去几年中得到快速推进,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有的已实现网络化管理。然而,大多数科研管理系统仍然处于“独立数据库”状态,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等过程不全面,主要流程细化不充分,管理协同困难,远远无法满足高校科研发展需求。为此,开放和共享数据信息就尤为重要。本文所探讨的信息共享有两个层面:一是管理端共享,从科研管理人员角度出发,探讨科研大数据及有关管理信息的共享机制;二是用户端共享,从科研人员角度出发,探讨个体科研活动、项目、成果等信息共享机制。

1     管理端信息共享机制

1.1   共享的意义

开放共享的科研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全校范围内的以科研管理业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出发,与校内财务、设备、人事、档案等多个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对接连通,实现数据交互。管理端信息共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第一,唯一的数据源头和合理的数据流向,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第二,有利于实现对科研项目、科研合同、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动态管控,并提供多样化的深层次科研信息分析统计,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第三,有利于减少科研人员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使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结题,科研经费入账、外拨和使用等过程中完全实现线上办理,避免在各业务部门间来回奔波,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学研究。

1.2   共享内容分析

根据科研管理的工作内容,管理端应包括科研机构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含科研合同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包括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知识产权、特殊形式成果)、奖励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科研统计和分析等内容。信息共享需要在校内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实时读取、互通有关信息,对外还要与Web of Science、CNKI、数字图书系统等成果收录系统实现对接,实时或定期抓取期刊及论文数据,实现科研成果智能推送、认领、审核。

与人事考评相结合,通过对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职称信息、岗位信息、荣誉信息实时交互,建立科研人力资源评价机制;与科研经费管理相结合,通过对接财务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信息、经费预算信息、经费执行信息、经费决算信息实时交互,有利于科研经费高效利用、经费预算执行模块控制以及预算调整一步到位等功能融通对接;与实验设备管理相结合,通过对接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及审批系统,实现设备基本信息、采购信息、中标信息实时交互,优化校内科研设备统筹共享及科研经费增置设备审批业务;与会议管理相结合,通过对接校内学术活动管理系统,实现主办会议信息、境内外学术活动信息、会议提交论文信息、参会人次信息的实时交互,掌握科研人员学术交流活跃度以及校际交流情况;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通过对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完成后相关资料信息的“一键归档”,提升科研活动资料归档查询能力。

1.3   工作机制

高校建设科研管理系统,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系统一体化协同设计,根据建设要求和工作实际,通过现状调查和业务细化明确需求,强化科研信息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管理协同和资源共享。管理端信息共享需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确定数据权威归口管理部门,明确数据责任单位,构建数据流向关系,对接入系统的数据源及系统对外发布的数据接口提供完整的数据流管理,并完成对数据应用需求的统一梳理。从项目全过程管理需求出发,优化科研信息化服务结构和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和调动院系在科研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形成“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纵向一体的科研服务机制,提升科研服务质量。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在科研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阶段都意识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一般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确立了以科研管理系统为平台,整合联动校内各相关信息系统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服务思路。部分具有前瞻性的高校,已成立学校层面的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在其领导下完成。有统一的领导、高效的机制、通力的配合,从而使信息化工作顺利、深入开展。

根据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以经费管理为例,在科研项目启动时,由科研人员录入经费预算,科研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财务管理系统同步获取预算信息并由财务管理人员审核。如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科研人员通过科研管理系统提出申请,科研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財务管理系统同步获取预算信息并审核后,反馈到科研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可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直接查询与财务管理系统一致的经费到账信息,如经费已到账,可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出经费入账分配方案,科研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科研管理系统将入账信息推送至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可凭此信息办理经费入账手续。财务管理系统中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进度信息可实时交互至科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中的项目组成员信息可同步至财务管理系统。

2     用户端信息共享机制

2.1   共享的意义

由于学科领域的不同以及研究方式的差异,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状态、研究方法及研究习惯各有差异。同一所高校、同一个学院甚至同一系所的教师,很有可能相互间并不了解彼此的研究工作动态。然而,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研发展的大趋势,文理工农医学科界限正在被不断打破,解决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问题的迫切需求呼唤跨领域融合创新,推动学科会聚、铸造学科高峰。如何促进学科交叉,既需要体制机制上的顶层设计与大刀阔斧改革,又需要技术资源上的有力支撑与强健保障。一个在用户间能够提供信息共享的科研管理系统可以为学科交叉会聚提供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和交流平台。

2.2   共享内容分析

科研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管理人员可以进入系统发布各类科研信息及管理服务信息,科研人员则可以在系统里看到自已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科研人员可以有限度地在系统中对其他用户开放自己的科研活动,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会议等信息,其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搜索来访问、查看、评论等。系统可以依据科研人员的访问行为构建模型从中挖掘出用户感兴趣的信息,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和精确推荐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平台,使系统中的各类用户可以随时了解相关政策和科研信息,能够交流科研心得。

2.3   工作机制

目前,全国高校在用户端层面实行信息共享的案例仍不多见,与高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科研管理系统移动用户端开发、相关系统开发公司的技术支撑和维护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要完成系统通讯库(短信、邮件、SNS等)建设,实现各类时间节点的实时自动提醒,提高信息流转速度。第二,在系统全面建成阶段,要设计建设统计分析库。应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高科研数据利用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科研数据服务,形成“智慧科研”管理服务模式。通过跟踪观测与大数据分析,为科研资源整合和学术效益评估提供依据。根据科研人员的学术专长、历史项目承担情况、近期学术活动情况等,推送适用于不同人员的当前学术研究热点;根据科研项目数量、学科分布情况、科研经费情况等,挖掘存在潜力的重点学科、重点院系;根据科研团队、实验室产出的科研成果情况、获奖情况等,推荐重点支持对象;根据全校科研项目承担情况、学科分布情况、成果产出情况、获奖情况,推测一段时期内学校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分析学校科学研究强势学科与强势研究方向等。

3     结 语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过程科研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信息开放和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统筹领导,合理选择信息共享方式,在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尽早布局,快速完善,有效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婷.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池春荣.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高校综合科研管理系统[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赵欣.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9(3).

[4]严书亭,刘佳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对外信息共享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

[5]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6]余鹏,李艳,万晨.融合多源异构教育大数据的高校科研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9(1).

[7]唐鳳.面向科研数据管理的科研信息系统与机构知识库的链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2).

[8]李亦豪,申畯,杨志维.美国国防科研机构共享开放信息安全管理研究——以美国陆军武器装备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为例[J].情报杂志,2017(6).

作者:赵怡 郑杰欣

财务管理实时评价系统设计论文 篇2:

集团企业网络财务系统建设

摘 要:集团企业需要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的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及时、准确做出有关决策——而这一切仅靠孤立系统是难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系统成为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新的方向。

关键词:集团企业 网络财务系统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集团企业取得了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对中国GDP贡献率达到了近80%。集团企业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集团企业需要能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的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及时、准确做出有关决策——而这一切仅靠孤立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建立集团企业的网络财务管理应用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来帮助集团及时掌握和实时监控经营状况、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经营决策效率,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成为现阶段集团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建设集团企业网络财务系统的目标

1、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的主要支撑和依据,集团母公司不单是利润或成本中心,更是投资中心和决策中心,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不到位,会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传递速度缓慢,甚至财务信息失真。在各子公司自己处理会计信息的情况下,出于各自的利益,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人为操纵。因此建设集团网络财务信息系统能够统一集团财会政策、标准和信息口径,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过程,并且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为集团管理层提供全面、真实、实时的财务管理信息,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2、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集团企业的组织形式复杂,管理链条过长,控制力度相对较弱,因此,往往在资金管理上表现为账户多头设立,企业集团内存在大量资金沉淀和高额贷款并存的怪象;资金体外循环,处于分散失控的状态;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集团内部资金没有统筹管理,贷款、担保、投资缺乏统筹规划,财务费用高,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加大了经营风险。通过建设统一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合理运用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把母、子公司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公司统一调配,以保证集团重点项目资金的需要,在各子公司内部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定期结算支付资金占用费,通过资金运作和资金监控,实现集中资金、降低费用、加强资金管控和提高资金效率的管理目标。

3、实时进行财务监控,降低经营风险,维护集团整体利益

集团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集团总公司与所属子公司之间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结果。既然有产权的分离,就会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在这个过程中集团总公司处于委托方,所属子公司处于代理方,代理方要向委托方负责,因此,总公司为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符合集团整体利益要求,必须对公司财务决策过程实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免事后造成损失。但由于集团企业组织机构庞杂,人员、业务营运、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分散;总公司无法及时了解和管理控制子公司的信息,有时就会因为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当,造成集团利益受损。因此,建设集团企业网络财务信息系统,以实时反馈全集团各企业的财务信息,实现财务决策与执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把握风险,保证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4、 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分散的核算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极大,汇总一份报表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处理,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信息分析。建设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数据库,在信息集中的同时,简化重复劳动,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使财务人员从繁琐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更好地为领导日常决策提供服务。

二、网络财务系统实施

(一)高层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统一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开发周期长、具有较高技术复杂度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涉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电脑用户;依赖于企业的信息需求、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人员水平等条件。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部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或者优化,这需要进行部分权力重新配置和分配,没有最高领导层的支持是很难做到的。首先,网络财务系统建设首先必须得到集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变为现实; 其次,网络财务系统是否能成功建设,还取决于企业自身主体意识、与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及软件公司的合作方式、合作精神,需要各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充分的项目资源,需要与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应用软件公司保持及时、充分和顺畅的沟通和协作; 第三,集团还必须根据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长期目标统一规划,使各个系统在明确的系统建设目标下分别进行实施,最终集成为协调大系统。

1、集团企业现状与需求分析

对集团企业当前形势和对网络财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是系统建设的基础和依据。首先,通过对集团企业战略的分析,明确集团企业的发展目标、需求以及各个关键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其次,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最后,分析集团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状况,包括基础设施、应用规模、应用层次和人员素质等。深入调研、挖掘和分析需求对信息化项目的成败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

制定战略是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力争以适当的规模、成本做最合适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根据集团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财务管理的动态螺旋式递进,明确信息化在实现集团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起草财务管理信息化指导纲领,作为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条例。最后,制定信息化目标,即集团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3、设计财务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在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的基础上,集团企业需要进一步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架构。一般地,集团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架构应包括财务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开发架构、技术架构和操作架构等基本内容。在进行架构设计时要注意网络方案技术要适当的超前考虑,避免出现建成的网络短时间后就无法满足需要的现象。不能片面追求技术上高、新、难,应避免使用不成熟的产品。建网要面向应用,面向需求。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与业务关联。集团财务管理属于集团核心业务结构,这一特点决定了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高度开放性。财务模块、采购模块、生产模块与经营模块高度整合在一起,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与业务环节之间建立起关联的业务流,从而实现业务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价值。

(二)拟定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标准

为了有效规避、减少风险,在严格遵照国家、行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集团企业必须拟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各项标准,如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和流程标准等。标准的选择应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顺序依次执行,使建设的财务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1、确定实施的财务子系统

根据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和总体架构,统筹兼顾,评定财务管理信息化任务的优先顺序,确定具体实施子系统。明确每一个子系统的责任、要求、原则、标准、预算、范围、程度、时间、协调和配合。确定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方法。

2、进行员工应用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3、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体化的工作,努力实现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财务如何协同业务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

三、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与控制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互联网协议的不安全性是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基于网络的财务管理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病毒或黑客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网络财务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方面应加强安全管理,提高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系统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紧急响应体系和恢复功能机制。

(一)在安全管理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与控制

一是硬件设备安全控制。硬件设备安全主要涉及计算机机房环境和设备的技术安全要求。应制定网络计算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系统,专机专用;计算机机房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潮、防尘、防磁和防辐射及恒温等技术要求,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应采用双系统备份。

二是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三是会计信息安全控制。采用密钥加密、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为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运用、查询、传输、存储提供周到的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四是系统入侵防范控制。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入侵,应采取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安全技术,用以限制外界对主机操作系统的访问;用以隔离应用系统与外界访问区域之间的联系,限制外界穿过访问区域对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尤其是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加强原有的基本账户和口令的控制,提供授权访问控制和用户身份识别。

五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控制。采取防火墙(fire-wall)等技术,将病毒及非法访问者挡在内部网之外,从而起到对内部信息的保护作用。

(二)在强化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则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与管理控制。首先,适当的职责分离。既设置网络管理中心,由网管中心全盘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措施确保各工作站、终端和人员之间适当的职责分离;其次,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制定措施,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网络会计系统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和公正地监督与评价,有利于系统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二是加强系统开发控制。保证网络会计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等各个阶段、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利用网络在线测试功能,检验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并对非法数据的容错能力、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系统遭遇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进行重点测试;做好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的整合配置以及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保证新旧系统的转换有序进行。一旦发现网络系统各类软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应立即进行在线修补与升级,并将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报告及时存储归档。

三是加强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制定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和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加强系统人员的操作管理和权限控制,操作人员应按照被授于的权限严格作业,不得越权接触系统。

四是加强系统维护控制。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要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五是加强应用控制。对网络财务系统的数据输入、通讯、处理和输出等各环节均设置必要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保证系统数据真实、合法、完整。

作者:叶永蔚

财务管理实时评价系统设计论文 篇3:

ERP环境下适时控制会计系统的构建

【摘要】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转向了信息化管理。文章以会计控制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传统会计控制理论的缺陷,提出ERP环境下会计实时的设想,利用ERP系统将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使会计流程嵌入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实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然后通过分析北京++企业应用ERP软件进行会计实时控制的成功经验验证了所提的观点。

【关键词】 ERP; 会计实时控制; 会计流程再造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ERP系统的核心是在企业内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把市场的信息、产品的设计、物料的采购、生产计划、财务、营销、统计分析等各环节集成优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共享,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一个有效的ERP系统在设计时则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要求各部分与之相关的正在或预计发生的经济活动信息,例如企业采购定单、销售计划、管理费用等,都对财会部门透明。同时,要求将相关的工作或控制流程,按一定的程序储存于计算机,做到准确、规范、及时、全面,并通过企业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即时传输。因此,ERP的出现,使企业实现了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实时反映和监控,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会计信息,从而使相关单据的实时传递、相关数据的实时处理、相关信息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为此会计控制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有必要研究ERP环境下的会计控制,完成从传统会计控制向会计实时控制的飞跃。

一、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理论分析

(一)会计控制理论

会计控制系统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针对企业价值运动而建立的开放型监控体系。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贯穿了内部控制发展的全过程。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二)ERP环境下的会计实时信息系统

我们知道,实时并非指完全消除时间差,而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最有效的会计信息处理境界。在这种状态下,将尽可能减少由于时间的推移而造成的信息减值,在信息的有效期内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这种理想境界单纯靠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手段是难以实现的,归根到底还要借助于企业管理手段的提升和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进。传统会计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会计分期作为传统会计的权宜之计,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已演变成为束缚实时会计发展的僵硬假设。但是ERP系统则是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突破传统按职能领域划分的界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统一。ERP系统的核心是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但系统设计时把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放在了企业管理的首位。系统设计要求各部门与会计相关的信息都对财会部门透明,例如企业采购定单、企业销售计划、管理费用预算等,不再是经济活动已经发生后再传递信息,而是在经济活动发生的当时就传递会计信息,同时将预计发生的经济活动信息也都及时传递到财会部门。这样,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从事后过渡到现实或事中的处理,以及对未来信息的处理,从而为企业财会部门及时报告企业资金运用情况、筹集和调度资金、提出企业经营决策建议提供基础数据。

(三)会计实时信息基础上的会计实时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ERP的核心,但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专门作为一个系统开发的,而是与企业的生产、销售、人事、管理等子系统之间的紧密结合,系统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同时会计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三者于一体,体现了计划、控制和预测、决策的思想,会计子系统向有关的信息使用者传递了需要的信息。这一管理系统为会计实时控制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要求传统会计控制理论适应管理方式的改变,发展为实时控制。一个实时会计控制系统,首先要求该组织机构运作的所有环节必须与会计控制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其次,要求该组织机构运作的所有过程变化都必须实时迅速反映到会计控制系统内;最后,要求财务会计处理结果必须尽快反馈给会计信息的各种需求者,反馈给企业各级管理者,使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和反应,改善业务和管理,提高绩效。会计实时控制理论是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一种新的控制理论,它不仅仅是会计控制内涵和外延的扩充,而且是对传统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ERP系统通过数据结构的统一实现了各个不同模块的实时传递,从而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统一,实时反映了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便于及时作出调整。在ERP系统中,会计控制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还反映非货币信息。

二、++企业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实现

北京++企业是一家以白色电器为主导产品的家用电器生产销售中型企业。自2002年创建至今,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增长态势,目前产品除了已遍布全市以外,在周边省市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要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必须开发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企业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接受的ERP管理软件。企业在走访了一些应用ERP软件的企业之后,对接触的多家软件产品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选用了用友面向中小企业的用友ERP-U8软件,该软件凭着成熟完善以及用友良好的技术服务优势,赢得了++企业的首肯。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在与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实施前的准备

1.制定战略目标

建立以会计控制系统为重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实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2.制定实施战术

在全企业范围内,对信息系统相关的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和制度执行情况的调研。采用集中控制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经营活动全过程信息集成起来,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构建最佳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利用信息对采购、入库、付款、出库、销售、财务等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协同企业各个部门有序、高效的运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通过会计控制,达到合理利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等,保证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二)ERP资源配置

1.ERP应用架构配置

经过慎重考虑,++企业选择了B/S技术支持实时集中应用结构,根据企业管理和规模的需要配置了45个客户端,通过网络将企业各个部门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

2.软件资源配置

为了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实时控制,按照探测器和控制器资源配置的原则,配置了财务、采购、库存、成本、销售、基础数据、领导查询与分析等功能模块。

(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

该企业原有会计手工核算流程在信息时代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因此,必须站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变和完善业务流程,努力实现“信息集成,集中管理”,做到一张原始凭证一次录入,业务核算、分析统计、会计核算等全部自动完成,充分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支持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因此,++企业管理者通过分析、调研之后构建的财务业务一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四)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设计与方式

按照网络环境下会计控制理论,很多会计控制方法是依据控制准则进行的,结构化控制准则越多,实施刚性控制的时机越多,控制效率和质量就越高。因此,当流程设计好之后,会计人员应该尽量多选择控制点,并设计控制准则。++企业管理者很重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事中控制需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反馈给相关部门,根据反馈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但在手工环境下,由于时间、距离的限制,企业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预算实际数据,预算控制大多在事后进行,不能达到实时控制的效果。而这种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只是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当一项活动或事件发生时,通过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实时控制。通过实证研究得知,企业基本预算控制规则至少有三类:第一类,一般情况下,制定了预算就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控制,当实际发生额累计数与本次发生的实际数之和大于预算数,那么该事件不允许通过。第二类,当实际发生额累计数与本次发生的实际数之和大于预算数,那么只能按两者的差额处理该事件。第三类,有些特殊的事件,或者预算数制定时有问题,当这种事件发生时,仍然需要将实际累计发生数和本次实际发生数之和与预算数进行对比,提交分析报告,将该事件提交上级主管审批。例如,++企业各个部门的差旅费用都实行了预算管理,当某部门报销差旅费时,分析器根据ERP系统中的控制准则如果实施刚性控制,那么严格按照准则实施控制,即如果实际差旅费大于预算数,计算机将毫无情面地拒绝此项事件的发生,报销单据永远无法进入系统,该事件被拒绝通过;如果在预算范围内,允许报销。如果实施柔性控制,那么严格按照准则实施控制,即如果实际差旅费大于预算数,则按照其权限报销差额;否则,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将该事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修改控制标准或者特殊处理,不断调整偏差,最终实现对该事件的实时控制。实际上,随着ERP环境下会计控制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将企业财会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不断创新、制定新的控制规则;同时,将这些新的规则转换成控制准则,嵌入会计控制系统,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五)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目前,++企业ERP系统已运行了快两年,系统状态一直稳定良好。可以说,正是ERP系统的导入,使企业变成了一个能进行实时业务处理、实时信息反馈、实时会计控制、实时市场响应的“实时企业”。不但在财务、销售、生产、采购及仓库业务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化和集成化,而且使企业的作业流程和岗位职能达到了最佳的规范和优化。

总之,北京++企业通过ERP项目的成功实施,建立了实时集中控制模式,实现了信息的流畅传递,消灭了信息孤岛,使得该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对资金控制、成本控制、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财务与业务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荣海.基于信息化(ERP)环境下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财会研究,2007(5):68-70.

[2] 李光风.利用BPR再造财务会计流程[J].商业研究,2004(3):67-69.

[3] 张静文.利用ERP系统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实时控制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73-75.

[4] 彭莉.实时控制——治理ERP中财务风险的有力武器[J].对外经贸财会,2004(9):23-24.

[5] 张丽霞.网络时代企业的会计流程再造[J].四川会计,2003(9):41-42.

[6] 杨定泉.基于BPR理念重构会计流程[J].企业经济,2004(4):171-172.

[7] 孔冬梅.构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设想及分析[J].商业经济,2005(10):90-91.

[8] 张铮.传统会计的新挑战——网络会计[J].特区经济,2005(9):222.

作者:朱志国

上一篇:护士调节工作压力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运用税收手段保护自然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