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2022-04-19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文章以培养“上手快,能实战,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面向游戏软件开发的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的举措。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篇1:

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化科技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数字媒体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门隶属于计算机学科的以培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为目标的学科。数字化学习平台在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及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逐步显露出优势。文章将对数字化学习平台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0    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互联网数字化背景下出现并获得快速发展,其教学模式要做到能够既理解掌握数字媒体专业内容知识又了解艺术、设计、影视特技制作等相关知识,因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学习备受青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达到学生的信息需求,课程应用实践性也不足,因而灵活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變得十分有必要。

1    数字化学习基本概述

数字化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是学生使用教育领域建立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接受教学进行学习的一种创新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能迎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另外通过网络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合作,有利于思想的碰撞与交汇,具有创造性与再生性。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等的支持下开展教与学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新时代技术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平台[1]。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艺术知识,并且自身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才。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化媒体技术专业将艺术与专业知识结合,积极培育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加快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数字媒体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授课程是多学科交叉形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程序设计、动画设计、人工智能等都是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因而学生在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下,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迅速。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在专业教学上,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使教育不断深化,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按照学科建设目标,实现专业教学数字化是教育平台取得重要发展的标志。

3    院校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常因技术资源有限存在以下建设问题:第一,没有有效明确的划分不同学科,目前看来,许多学校开发的数字学习平台都是开放性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但对资源的分类不明确,整合力度不够,容易致使线上学习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第二,院校在建设自主学习平台时容易受到技术的限制,较易落后于社会上已有的学习平台,当下诸多学校都是通过单一服务器构建学习平台,层次与复杂度较低,能实现的功能也较少,如若遇到大量人同时打开学习平台时极易出现服务器崩溃现象,维护成本也较大;第三,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不能保证质量全部优秀,学校在添加海量学习资源到平台上时常因审核机制存在缺陷,出现许多质量低劣的文章素材,失去了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价值意义[2]。

4    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方向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下,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与学校提供适合学生的高效学习平台为两个重要目标。在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中,重点是在专业要求的科学技术类与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艺术类设计类相关课程,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需要,是较为复杂且具有相对难度的。包含所有相关课程知识内容的素材案例整理,其需要对所有所学内容以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或PPT展示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还需要整理所有辅助课程比如人工智能化、数字可视化等相关知识,建设一个师生共用的整合资源库,以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动画、研发产品及进行教材内容的实践。

另外,在互联网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一个良好学习平台的构建技术已经成熟,利用的软件技术与硬件支持已经有了保障。学校内部可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大容量的素材云储备空间以及学校整个网络与校外网络的衔接,保障学生可以自由使用校内安全网络与校外网络,充分利用技术保障实现数字化学习。另外学校应建立一个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学校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图片、文字、视频品、动画等形式展示已有学习资源,将学校的线上教务处与相关平台连接,并做到开放使用即本校学生可以在校内或校外安全访问学校教务处及其他学校平台,并积极开设线上学生教师交流系统、知识资源实时搜索获取系统、教师线上查看学生学习进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系统等,实现课程的良好管理与资源高效利用。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全校师生提供无需进行支付购买的大量学习资源与相关专业知识;其次,构建一个高效的管理服务系统以实现学习平台的有效利用;最后,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目标制定相关项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塑造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做贡献[3]。

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

5.1  总体规划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色性,其数字学习平台是基于科学技术类专业课程结合艺术类相关课程来构建的。在知识内容方面,既要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图文展示与案例素材集合又要包括艺术相关内容。除去硬件软件技术的支持还要提供相应的服务。首先通过对学生教师需求的调研,构建平台框架,完成所应提供的需求;然后通过学校技术支持使用学校提供的硬件设备开发学习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接收来自各方的反馈,逐步完善相关标准与体系,更加全面专业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

5.2  系统架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涉及的课程范围较广,单一的服务处理器不能满足需求,这时可以借助vSphere,实现对资源的有效上传与整合等功能,比如首先当学生或老师登录数字学习平台时,平台系统可以自动把相关资源数据库构建起来;其次教师与学生在同一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功能,老师可以上传收集到的只是素材供学生查看,学生观看后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观看进度;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实现所需知识资源的搜索下载,完成自主学习。

6    学习平台应用类型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量线上学习平台投入使用,一般包括综合学习网站、视频学习网站及提供精品专业课程网站等几大板块。

6.1  综合学习网站构建

综合类网站极具多样性,包含有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展现与教学课程,种类齐全,网站课程的师资力量雄厚,相关产品较多。具体有:一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专业种类课程介绍,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前的全面了解,适于师生选择当下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二是包含所有专业所需基础课程,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三是重点课程内容由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讲授,并制作有相关的重点内容总结与视频或者图文展示;四是对专业课程相关合作产品的介绍,以便于感兴趣的学生了解。也可设置新闻动态栏目包含有校内新闻或社会性新闻链接,便于学生关注实事动态形成社会责任感,塑造高素质人才。

6.2  视频学习网站构建

此网站重点在于以視频的形式将专业知识供给专业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所学内容产生自己的见解思考。网站应设有指定专业主题视频展示专区,包括名师讲授等重要专题视频。教师视频包含有教师自制的授课录像及教师搜集到的相关视频资料。

7    结语

由于互联网科技的飞速进步,社会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数字化学习平台顺势而生。并且国家教育改革逐渐重视起教学品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优化,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恰好能够满足此改革趋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就重视科学科技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传统教学课堂依然不足以迎合学生需要,数字化教学已是必然。构建一个高效学习平台要重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对专业知识的教学也要进行改革发展,师生应逐步适应新型学习模式,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加强自我管理与学习,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投入使用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韩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文化产业,2021(1):108-109.

[2]刘子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考[J].文化产业,2021(1):154-155.

[3]朱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福建电脑,2020(12):207-208.

(编辑 傅金睿)

作者:焦健

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初探

[摘 要]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文章以培养“上手快,能实战,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面向游戏软件开发的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的举措。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

[基金项目]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成果(TSZY201701)

[作者简介] 邹 昆(1980—),男,湖北郧西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研究。

一、前言

数字媒体技术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体现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特色的交叉学科专业,集信息技术、文化和艺术于一体,通常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培养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及开发、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下又包含了游戏设计/开发、影视后期处理、人机交互设计等方向,不同院校通常有不同侧重。

应用型本科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与前二者相比,其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和实践,并重视服务地方产业;与高职高专相比,除了实践能力培养之外,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素养。当前,普通高校已经开始向应用型转型,在此大環境下,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如何进行建设和发展亟待进一步探索。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为培养具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上手快,能实战,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我们在本专业方向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数字媒体技术是体现了科学与艺术深度交叉特色的新型学科,近几年才进入本科专业目录,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它本身的专业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可以说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培养方案可供借鉴。从2004年我校设置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专业方向以来,通过不断的调研,与产业界的接触,以及参与一些相关的项目,逐步明晰了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单元、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应用能力,推进了基于能力晋级阶梯的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方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订,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专业方向的定位上,以游戏软件开发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与艺术类深度交叉的设计和建模能力引以为辅,而在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又分为底层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上层游戏引擎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两个层次。

在构建本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时,淡化“学科本位”,以能力培养晋级阶梯为主线。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四组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方向课程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性课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应用开发能力培养)。此外,采用“晋级阶梯”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通识教育、专业认识和编程训练),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大三阶段注重专业课程学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技能培养),大四阶段注重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培养)。

围绕专业方向的定位,为培养游戏软件开发能力而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游戏软件开发概论、计算机图形学、3D游戏设计、游戏引擎应用开发、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等。其中,计算机图形学、3D游戏设计偏重底层开发能力的培养,而游戏引擎应用开发和手机游戏程序设计重点培养上层游戏引擎应用开发能力。为培养与艺术类深度交叉的设计和建模能力,开设了数字平面设计与制作、数字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场景与动画建模等课程。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主线中的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游戏软件开发概论、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引擎应用开发、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等,投入了较大力量进行课程建设。其中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将图形技术应用于课件制作,开发了交互式3D图形化课件,将文本、图片与交互式演示程序和图形动画融为一体,更形象直观同时更具趣味性,并开发了丰富的课内外实验指导资源,实现了基于WebGL的各类学生作品在线展示,目前该课程已通过了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认定;游戏引擎应用开发课程率先进行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并通过聘请企业导师将企业的项目资源和经验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其他课程也在教学讲义、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方面构建了较完善的教学资源库。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非常关键,我们从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的整体出发,建立起以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即:根据教学进程和游戏产品的开发流程,将实践教学划分成“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工程应用”和“创新研究”四个层次,如图所示。

“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综合游戏项目开发之前的基本设计和开发能力,包含游戏策划等设计类实验,角色和道具建模、场景建模、模型动画制作和特效制作等创作类实验,以及游戏编程基础等开发类实验。

“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平台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实验”的情况下,提供综合游戏项目设计的实践训练,主要包括2D游戏设计、3D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和游戏MOD设计等几个组成模块。

“工程应用”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各种专业实验室的资源,以完成毕业设计为主要目标,开展面向商业游戏产品的设计实践。

“创新研究”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以“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和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研究的服务平台。

这种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囊括了简单实验训练、综合项目课程设计、复杂游戏项目设计、商业游戏产品设计、游戏设计竞赛等创新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层层递进,有机联系,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团队建设

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育必须依靠既有丰富项目经验又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的“双师型”教师,但满足此要求的教师往往比较匮乏,我们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1.利用省市共建的契机,大力引进具备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企业项目经历的高层次人才。

2.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科研团队,积极推进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融合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系专业老师均为该科研团队成员,通过团队带动提升现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通过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培养具有丰富行业开发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通过鼓励青年教师读博、进修、访学、进驻企业挂职锻炼,以及聘请企业研发一线的优秀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开发领域、具有丰富行业开发经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尤為重要,为此我们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如下:

1.建设创新训练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并营造氛围。从科研项目中提炼一些开放实验项目,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自拟课题,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在开放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学生也可利用该实验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技竞赛作品的研发等。

2.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提供以下功能:(1)展示各类优秀学生作品,包括科技竞赛作品、创新训练项目作品、毕业设计作品、课程设计作品甚至是实际企业项目成果等;(2)教师或是合作企业可在上面发布实际项目需求,或是设计的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可通过该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提交申请资料;(3)学生自己如果有好的创新创业想法,也可在上面发布,寻求团队合作;(4)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品的开发通常也需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加入,可利用此平台深化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合作,双方老师和学生均可利用该平台发布需求,寻求合作。

3.实施“乐博追梦人计划”,吸引优秀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为了充实学生科研队伍,扩大受益面,从低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一部分有潜力的本科生。

三、结语

通过上述专业建设举措,使我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同和一定的社会声誉,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当然也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面对IEET工程教育认证,还需要按照其规范,增强对培养效果自我佐证的能力;另外为了应对国家标准的要求,也还需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之路还将不断延续和深入。

参考文献

[1]喻小光,陈霞,陈婧.面向创新创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59-60.

[2]周永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107-110.

[3]韩坤,高胜男,李欣.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3):95-96.

[4]邹昆.交互式三维课件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电脑,2016,32(11):86-87.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ZOU Kun,LI Yue-qiao,XU Xiang

(Zhongsha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Zhongshan,Guangdong 528402,China)

Key words:digital media technology;specialty construction;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作者:邹昆 李悦乔 徐翔

数字媒体技术建设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谈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

[摘 要] 在现阶段这种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传播方式不仅能有效地与时代发展、社会进程相适应,同时在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竞争力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面对这一形式,各个高校都渐渐意识到了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地展开了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活动。因此就以“校企合作”为教学研究角度深入分析,并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

数字媒体作为高校教学专业中较为新兴的门类,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依然会受到旧有教学形式或是学院教育政策的影响。另外,校企联合过程中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没有将教学建设放在首要地位,片面地关注专业覆盖面问题也严重地阻碍了现阶段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工作。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師、高校、企业一定要严肃对待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数字媒体专业的校企联合教学全面贯彻到教学中。

一、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目标设置

不管是在怎样的高校中,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首要教学步骤都是教学目标的设置。从教学目标来说,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同时课堂也是学生获取新知、拓展自身专业技能的主要平台,因此即使是在校企合作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依然要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实践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校企联合过程中都过于注重课堂理论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因而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无法满足企业的基本要求,最后使得校企合作失败。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和企业在合作初期就要确立课堂和实践的比重,保证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教学偏差。在专业建设初期,企业代表一定要将自己企业对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制定一个标准要求,为高校的教学制定一个基本的教学要求。而高校在本环节中则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置于首位,在满足企业人才要求的基础上融合高校自身教学理念来建设数字媒体专业。同时在日后的教育建设中,高校和企业还要积极地互通有无,将双方的理念和思想有效融合,从而保证校企之间的高效率合作,促进数字媒体专业建设工作。

二、针对性设计数字媒体教学策略

在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动画、建筑艺术、工业设计等行业对数字媒体的人才要求都是很高的,因此企业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下,行业中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数字媒体人才是很少的。正是在这种社会形势下,校企合作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策略设计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高校不能仅仅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理念实践经验作为教学重点,同时也要顾及企业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高效性和双向性。这其中“构建企业课程研究小组”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企业方面可以派出部分人员为高校的专业建设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并在教学中和高校积极交流,使高校了解到不同企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企业通过这种措施就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校企合作中校企交流过少、专业建设意见分歧大等问题,同时也能很好地将企业对高校专业建设的看法、建议有效地传达出来,大大提高校企合作效率。而高校方面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去企业中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大胆地实践验证,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课程实践

以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基础的高校一定要意识到这一教育形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实践。企业对数字媒体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在工作经验、专业能力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提升学生这方面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教学实践。因此专业建设过程中,高校一定要将“实践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并积极聘请企业中的资深工作者或是专家等,利用实际教学的形式让他们将工作经验或是专业知识全方位地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在教学中构建一个数字媒体专业实践小组,并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实地考察,对一些范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使他们对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向有一个大体认识。除了上述教学角度,教师也可以尝试把一些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实践经验的来源。例如,涉及3D制图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企业中的一些实际工作内容让学生利用3DsMAX、CAD等专业软件来完成企业任务要求,从而完成这种实践模拟教学。利用上述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有效地保证校企之间的高效率合作,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校企合作作为现阶段教育背景下一种重要的教育合作方式,无论是对高校专业还是企业社会都有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和高校一定要意识到这种教育合作形式对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积极实践,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家贵,王佩贤.论高校校企合作内容选择的原则[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2]徐正扬.高校校企开发教育标准内容解读[M].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陈美湘

上一篇:计量供热收费管理论文下一篇:仪器维修网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