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管理信息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2014年12月29日,由上海成人教育协会院校教育专业委员会、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上海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2014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和来自上海近30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围绕上海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谋求转型升级的主题开展交流和研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院管理信息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院管理信息继续教育论文 篇1: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作为高职院校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如何消除已有的“信息孤岛”,有效整合目前学院已存的管理信息系统,把原有的分散资源合成为综合的共享数据源。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共享资源,为学院的科研、教学及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实现学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采用这种实际有效的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既整合了原有资源,同时在继续扩充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时,又能最大限度节省资金、设备和人力。

关键词:校园网络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 “信息孤岛”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我校是一所以市场、技能为导向的院校,管理上隶属企业,而行政上直属省高教厅,这种建学模式在我国还属于改革时期的新事物,因此在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上仍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学院自2000年成立至今,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成为万人学院,为国家和海南省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社会及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学院仍需要不段提高师质、教学、科研及其他各方面管理水平,因此学院准备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本文根据我校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现有的发展能力,设计出适合具有学院特色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和情况分析

我院目前具有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食堂IC卡消费管理系统、学生上机收费管理系统、图书借书证管理系统。随着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相应还要产生一系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如教材发放管理、教学辅助互动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勤工俭学信息管理、学生报到注册系统、学生干部、党团管理系统及人事管理等系统,同时正准备设计校园一卡通实施方案以及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每个系统各自为政,分别使用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形成完全独立的“信息孤岛”,造成大量信息资源的重复使用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带来大量数据的不准确和统计错误,为决策者和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带来诸多麻烦及误导。这是因为各部门使用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自的数据库源,获得的各类数据结果不一致,必然带来工作和管理上的诸多不便,也没有实现学校管理上的高效率、高水平,更没有将共享信息准确及时地体现出来,在这种局面下,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实用的综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把学院如此杂多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从而减少信息的大量浪费,避免信息的重复使用,实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应用,为学院决策者和管理部门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信息依据和精确的分析统计结果。

初步设想的方案是:以学校原有教务管理系统或者学生收费管理系统为基础和依托,实现信息的靠拢与信息数据库的共享整合,即尽可能让其他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转换到统一的数据库中,不能够实现转换的,通过信息共享软件接口实现公共信息的共享使用。

通过详细调查研究,我们以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为中心,该数据库是Oracle9i,在该数据库中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源,主要是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师的基本数据源。首先建立起标准规范的学生和教师准确数据表和相应的数据编码表,所有的信息管理系统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数据源来进行使用。

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是2003年从清华大学购买的现成系统,当时学院正处于评估阶段,各项工作还处于完善和建设阶段,该系统的许多功能无法应用在我们这类新型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管理中,其中,主要的学生收费系统、新生报道注册系统以及许多我们学校仍需增加的新系统都不存在,在这种局势下,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学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情况,组织人员完善和开发学院综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

对于校园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这里不做详细描述,专对该系统中的软件和数据库设计做如下说明。

我们需要开发的新系统有:学生收费系统、新生报到系统、系部学生报到和注册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中心IC卡发放管理系统、图书借书证发放与IC卡统一打印在一起的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互动管理系统,这些新系统的设计思想完全围绕上述建立的中心共享数据库系统。所有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师基本信息均出自该中心数据库,这样保证了针对学生和教师方面的信息的统计汇总数据是一致的,各个相应管理部门汇总来的数据就会是吻合的。随着学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扩大,学院还将把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化图书馆应用起来,并以此中心共享数据库为主要的基础数据源。因此,一个全面、标准、规范的校园网络中心数据库是我们整个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和基础。

二、数据共享步骤

目前我院综合校园管理系统以及新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数据整合到一起的具体实施办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我们首先进行共享数据信息的整理有:

(1)将原有的学生学杂收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软件升级与扩展,该系统是由本校人员开发,因此软件修改升级容易实施,同时将原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完善,建立起全面准确的与教务系统完全吻合的中心学生基本信息源,在数据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同时将学生的实际学杂费收费和欠费定时在一个数据表中体现,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2)将原有的学生上机收费系统的SQL Server数据库直接联入教务中心数据库中,完全共享中心数据库中的学生基本信息。

(3)在中心数据库中建立学生的IC卡数据信息表。

(4)在中心数据库中建立学生的借书证的发放信息表。

(5)在中心数据库中建立教职工的信息表。

(6)由于原有的教务管理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所有设计系统的数据直接整合到中心数据库中,因此专门开发设计与该中心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模块。

三、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中主要的中心数据业务流程图(见图1)

四、学院综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见图2)

五、各主要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招生办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完成新生信息的导入以及个别新生专业更改和个别新生的补充录入,同时可以随时查阅每个考生的来源、考试成绩等其它相关信息。同时可以输出打印出各类招生、考生报到率等统计分析报表。

(2)系部学生管理系统,无论新生或者老生,每学期都需要进行学生报到,交费之后,可以进行学生的注册。

(3)学生学杂费收费系统,凡在系部报到过的学生,可以在财务处进行学杂费的缴费。我校学杂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交费,如IC卡、银行账户、现金、电汇。而且我校可以进行分期多次交纳学杂费,这样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其中构建能与教务管理系统一致的学生信息表,原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学生信息表保持不变,只将需要的相关收费数据,重新建立新表与该学生信息表关联在一起,实现整个学生信息的共享,形成中心数据库。

(4)网络中心管理模块:主要是发放和挂失学生IC卡,通过中心数据库随时获得学生的交费情况和学生正处于何种状态(休学、转学、退学)。从而决定是否发放学生的借书证及打印学生借书证卡片。

(5)学生使用IC卡直接去食堂充值进行消费,与食堂收费管理系统相连接,采用IC卡也可到财务处实施学杂费交费。

(6)由学生学杂费交费管理系统扩展开发出学生学杂费交费查询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所有在校学生交费、实际交费、欠费等统计分析报表,也包括毕业生欠费与学习成绩对比的分析报表,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数据。

(7)学生交纳完学费,系部通过中心共享数据信息获得学生的交费、欠费情况,决定是否为学生办理注册和学生证事宜,同时发放学生证。每学期学生返校注册时,系里必须先查询共享信息,才可注册。

(8)学生到网络中心办理借书证事宜,借书证号自动由软件产生,网络中心根据学生的收费与注册情况,办理借书证,照相,并将相关信息存放到指定目录,传给图书馆。连接到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还书管理系统中。

(9)教务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学生的学籍情况进行管理,以及对教学计划、自动排课、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毕业审核等情况进行管理。

(10)图书馆管理系统完成IC卡借还书功能。

(11)学生上机收费管理系统,利用学生IC卡上自带的电子钱包,完成学生上机收费的登记和电子钱包划价。

(12)网络教学互动辅助系统重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的互动教学和学习交流,满足在外实习学生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考试活动。身处异地的师生仿佛置身于课堂,可实现的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提问回答、收作业、考试及文件发送等。数据信息均采用综合校园网络中的共享学生和教师信息,同时具备自己的数据库信息。

(13)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学校教职工人员信息档案的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等。

(14)综合决策查询系统,根据新生报到情况准确获得每年学生招收与报到比例,学生实际交费和欠费情况,每学期、每学年学生收费分析报表,每学期学生注册率、报到率,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学籍情况及教师职称分布情况等综合报表,为学院领导做出正确决策起到关键辅助作用。

上述功能模块仅仅是目前我校先期进行的信息系统和已经实施的信息系统模块,这些系统已经基本应用在中心数据库系统中,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还有许多重要模块有待完成,如:一卡通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Internet网络服务以及网上数字化图书馆、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它们都是综合校园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些系统在我校已建立初步模型,还需要尽快纳入到统一的综合校园网络系统的中心数据库中,逐渐将我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起,彻底消除校园原有的“信息孤岛”,建立完善实用的共享数据库。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普及到学院的任何部门、任何角落。极大推动学院的科研、教学、管理,以及生活娱乐上来,真正将信息数据带来的结果应用到学院的发展建设上来,促进学校全方位的提高和改进。我院实施的这项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建设,从运作资金、人力与物力方面节省了最大资源,如果完全重新购买一套完整的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的资金、设备和相应的维护队伍。采用我们自己设计实施的综合校园网络系统,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为综合校园网络信息系统长期的扩展和维护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院综合校园网络前期建设的逐步完成实施,基于校园网络的应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我院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教务处工作人员和各系部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综合的教务管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教师登分、自动排课、查询课表、教学计划和学生成绩注册情况查询等;系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生从开学报到、注册以及学生的奖惩、干部任职、学生党团情况等综合信息管理,该系统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生获奖、干部任职记录;学生学杂费收费管理系统利用系部登记的学生报到信息进行收费管理,实现了学生信息的流通共享,避免了过去采用不同的系统和数据库,获得的学生报到、注册以及收费情况混乱,根本无法实现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等情况;学校后勤宿舍管理从学生一入校实施宿舍管理,统一安排宿舍,避免不同宿舍级别交费漏洞,避免学生与后勤的许多纠纷,宿舍管理的使用,也为系部的学生管理带来极大方便。学生学杂费收费管理与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两个系统完善对接,实现了对学生收费的管理,成为学校管理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以学生交费为主线,进行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并将与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互动辅助系统实现对接,及时实现教师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此外网上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数字化图书馆都是综合校园网络的重要模块。随着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学院必须逐步将校园综合网络系统日益完善。学院要生存发展,数字化建设一刻也不能停止,因此,校园网络功能增加扩充是综合校园网络下一步建设与实施的重点。

我院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共享资源与信息网络服务越来越丰富,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学院许多部门都迫切需要第一手准确资料,这就意味着学院各个部门的管理和教学要提高、见效益都必须利用日益完善的综合校园网络系统。

综合校园网络建设是个长期持久的项目,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校园网络系统也将不断发展和扩展其功能。作为一个新时期建立的院校,我校更要大踏步朝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迈进。

作者:刘冀萍 尹菊坤 吴坤旭 孙小江

学院管理信息继续教育论文 篇2:

抓机遇,继续教育谋转型;求创新,上海高校需先行

摘 要:2014年12月29日,由上海成人教育协会院校教育专业委员会、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上海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2014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和来自上海近30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围绕上海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谋求转型升级的主题开展交流和研讨。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升级;论坛综述

由上海成人教育协会院校教育专业委员会、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上海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2014论坛”于2014年12月29日在东华大学成功举办。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和来自上海近30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专家参加了论坛,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非学历培训和校社企联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融合等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的“重热难”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一、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上海作为全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标杆,许多改革试点项目在上海先试先行、稳步完善,而高等院校是上海继续教育开放创新、转型升级的桥头堡和排头兵。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及发展态势,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高校有丰富的继续教育办学经验、科研实力和教学资源,拥有转型升级的创新源泉和潜在基础;另一方面,是高校继续教育要为自身生存和发展主动营造条件。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在主题发言中表示上海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强在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但居民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两项数据仍不甚理想。她指出,继续教育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重要支撑,而最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在高校,挑战是高校继续教育应如何改革发展,以满足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高校继续教育一定要转型,且要加快转型步伐。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坚在主题发言中,列举了上海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招录人数从2011年度的6.5万下降到2014年度的5.2万,降幅达到20%;招录比则从2011年度的92.22%上升到99.97%,招生人数与报名人数已基本相当。他表示从数据看,上海高校继续教育的学历补偿功能在弱化;与此相对,高校继续教育需将办学视野投放到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上,因此必须重新明确定位,改革势在必行。

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蒋凤瑛在报告中阐述了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缘由,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中,均对继续教育提出了转型发展要求;二是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递减,预计到2018年达到低谷,于此相对,预计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加上高校网络教育在多年发展中招生数呈递增态势,种种数据表明传统高校成人教育已进入生源“冬季”;三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要达到35000万人次,而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为3300万人次,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后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新认识

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代表对高校继续教育应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袁雯主任的主题报告《终身教育:承载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引起与会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她指出,终身教育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支撑人和城市发展的共同基础设施。但作为基础设施,必须具备“功能化、结构化、固化、成效显性化”四项基本要求,这是上海终身教育现阶段无法达到的。据此,她提出四条终身教育综合改革举措,一是要有明确的服务目标和功能,以达到功能化要求,包括建设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和能力监测量表、上海教育资格框架体系及各类终身教育项目质量标准;二是要架构机构、通道、成果和资源的立交桥,以达到结构化要求;三是要将终身教育发展目标、要素和环境,终身教育机构设置和功能,学习者学习成果和终身学习激励等上升为法律和制度,以达到固化要求;四是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可复制和可持续,以达到成效显性化要求。

赵坚副处长作了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和任务,这既是高校继续教育可行的改革方向,又是可见的发展契机。他将高校继续教育重新定位为“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承担了学历提升、职业培训、终身学习三大职能”;确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是“成为大力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终身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据此,他提出七项具体改革措施,一是要以质量为核心,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形成本校继续教育优势和特色;二是整合校内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加强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三是加快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探索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快速响应机制;五是评选上海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六是加强继续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七是加强继续教育校外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该报告拓展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思路,有启发意义。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孙莉萍在主题报告《基于SWOT分析的东华大学继续教育战略规划及实践效果评估》中介绍了东华大学继续教育迎难而上,基于SWOT分析对学院2009-2014年发展进行战略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项目推动,走出了一场联动全局的探索转型之路。她提出东华大学继续教育转型有七个“关键词”——组织更新、文化引领、人事创新、关系理顺、资源盘活、以人为本、管理升级,并据此采取相应改革发展措施。

一是组织更新。实现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整体实质性合并,人员、财务、管理完全融合,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结合需求灵活设置组织架构;二是文化引领。创建“健康与美、终身学习、及时学习、团队协作”的学院文化,达到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引领学院发展;三是人事创新。通过加强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改进用人制度和改革收入分配方案,优化队伍结构,增强人才活力;四是关系理顺。改革资源配置,优化办学布局,建立专家治学体系,建设一批基地中心,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及院校培养各类人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学校优势资源服务地方与行业建设;五是资源盘活。加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研究与应用;开展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积极为行业协会等提供优质资源与服务,探索终身教育新模式;六是以人为本。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分制改革,充实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模式,优化师生服务,彰显学风教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基于项目的非学历教育管理方式,多途径办学;七是管理升级。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严格依法办学,加强信息化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融合。通过五年的实践,使学院转型成为一个集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及学校非学历教育归口管理、终身教育研究等职能于一体的办学实体;学校继续教育也逐步发展成为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综合教育体系。

“上海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2014论坛”共举行了三个分论坛,主题包括“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发展”、“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和“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发展”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就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定位、对策、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分论坛的基本倾向是肯定高校继续教育有能力、有机会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但专家们也认为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是在“负重爬坡、筚路蓝缕”,担心现存的体制机制矛盾将制约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

与会专家们针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展开了讨论,主要达成以下共识,第一,高校现有的体制机制,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开拓和研发,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用人、留人;第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要从立法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不能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想法;第三,高校继续教育要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必须由国家牵头,由上至下从根本上转型;第四,上海终身教育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各高校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呼吁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谋求转型发展。

三、关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

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建设是本次论坛中引发与会专家热议的主题之一。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婕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一是学历课程学分认定转换非学历证书目前上海市成教协会与上海市人保局共同推进;二是非学历证书向学历课程的学分认定,上海市成教协会开展了“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成立了一支认定非学历证书的专家队伍,制订了认定的工作程序;三是学历教学之间的学分认定转换,目前部分高校已成立了课程学分互认协作组。她根据学历学分认定转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达到学分认定工作的权威性、公益性、标准性、广泛性、公平性;要构建不同级别、类型的学分互换系统,包括建立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机构,搭建课程学分互认的公共平台,订立学分互认的转换协议,以及设置课程的标准化建设标准等建议对策。

分论坛“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上,与会专家们继续交流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相关问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要转型创新,要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假设桥梁。此外,分论坛上各校还分享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学分银行非学历认证、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与考试改革、校外点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四、重视校社企联动和非学历培训

与会专家认为,高校服务社区、企业和加强非学历培训和是下一阶段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功能。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解丹阳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与社区的互动,指出全民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需求特征存在隐形关系,理念不谋而合,这为高校成人教育在全民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模式转变提供更多机会。他着重介绍了上海高校社区联动项目“高校教师进社区”系列讲座活动,分析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谈了对构建高校社区教育互动长效机制的一些探索,如共建高校和社区教育合作平台服务管理架构;高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引入社区教育资源进高校和成人学历教育;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高校社区教育互动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等。

上海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巍在报告中介绍了该院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企业培训的探索。他认为加强企业培训是高校企业转型互动的必然结果,高校开展企业培训需创新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包括建立以项目组为运行单位的运行机制,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项目决策机制,独立于项目组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以及统一的培训后跟踪服务体系,最终在开展企业培训中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对高校来说,企业可以成为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产学研的基地等,为高校自身发展搭建一个社会资源的平台;对企业来说,高校可以协助企业更科学地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推荐优秀毕业生等,为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还可以通过承接企业委托的课题,为企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分论坛“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上,与会专家们就各校非学历教育的项目类型、管理方式、人才队伍、面临的主要困境、办学经验及近阶段举措等进行了交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大方向之一,高校应如何克服管理体制上难以适应市场化运行的劣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培训市场、创新项目运作方式和优化人才队伍成为与会专家们热议的焦点。

五、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融合

中国电信上海互联网部总经理汪慰斌的主题报告《中国电信为继续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着眼中国电信可提供的信息技术及服务对于高校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发展的推动,借助中国电信的信息技术,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务管理信息化、支持服务生态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质量可控化及教育过程的系统化、碎片化,从而帮助高校在教职工内训、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等多方面开启在线教育之门。

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路径,谋求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升级,是上海众多高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继续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对我国持续增长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多样化需求的一种回应。本次论坛内容详实、议程紧凑、成果丰硕,近百名支持上海继续教育事业、关心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的领导、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高校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转型发展大计,共启上海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未来愿景,不仅为上海高校继续教育创新举措、转型发展凝聚智慧,更成为兄弟高校间的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平台,为上海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再添助力。

参考文献

[1]上海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2014论坛在我校举行[EB/OL].东华大学网站,http://cj.dh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0&id=260,2014—12—31.

作者:孙莉萍 雷丽丽

学院管理信息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摘 要:以中科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例分析了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文章对中科院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培训体系、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继续教育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继续教育基地;专业技术人员;体制机制

一、引言

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揭牌成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向深水区和攻坚期推进、科技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各类创新主体加速发展时期,由人社部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设立的。这是一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自身需要。

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中科院面对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偏少,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的优势受到冲击,人才队伍的相对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坚决贯彻新时期“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发展宗旨;“科研机构、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以“四个率先”为统领;以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后盾,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承担为科学院和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做贡献的任务。

二、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继续教育基地自揭牌运行以来,始终站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开展工作。在运行模式、制度建设、培训体系、经费保障、师资课程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创新运行机制——分级管理、动态考核

北京分院是中科院北京地区、山西、天津所属研究所的管理机构。作为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单位,北京分院与设立在高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其它科研机构的继续教育基地不同,不具体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而是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分院特点,采用遴选部分研究所作为培训点承担培训的形式进行。在基地运行模式上采用分级管理、动态考核的方式,先行先试并不断改进,全力打造一个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全新平台。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作为全院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指导并监督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截至2013年底,建立了三大类共9个培训点,并成立了继续教育基地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继续教育基地5年发展规划,开发了集“管理-学习-交互”于一体的继续教育基地在线学习平台,重点围绕18个培训项目完成6000余人次的培训。2014年以来,继续在师资库建设与课件、课程共享、关键行业及部门需求上进行探索。

(二)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学用结合、推陈出新

继续教育基地整合北京地区专家资源、科技文献、网络基础和科普等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构建基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特色。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基地在线平台,上传课件,采取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实施“面授+网络”、“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改革。截至目前,在线平台共有339个课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二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策略。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联姻行业、企业,根据各培训点的特色和精品项目,为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人员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三是在依托培训点传统优势培训项目进行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培训项目,根据各培训点的特色和精品项目,为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

(三)创新经费投入机制——五位一体、多方投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拨给继续教育基地的启动经费及补助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需求。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在不以盈利为目的,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实行国家、科学院、北京分院、研究所、学员多方投入、共同承担的经费模式,并遵循总量控制、动态调整、量入为出的原则,由基地办公室统一制定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基地经费的使用。

(四)完善管理制度——实事求是、确定重点

做好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度要先行。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作为人社部首批设立的基地,没有可以借鉴的管理和建设经验。继续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和继续教育基地办公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人社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地区研究所实际,确定工作重点,制定了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培训点教学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五年发展规划、师资队伍管理办法、宣传方案等系列制度。

三、融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助力科学院“四个率先”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一)统筹规划——积极开展造血功能

继续教育基地在完成国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计划的同时,积极关注地方政府和行业系统的需求,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地方发展特点,开展以市场导向、企事业单位需求为主体的培训。通过与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合作,提升其创新能力。同时也借助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资金优势支持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提升继续教育基地服务地方和社会的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赢。继续教育基地还将与地方科技部门、地方人社厅(局)、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及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了解地方企事业单位技术需求、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状况及培训需求;整合基地现有培训资源,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为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有针对性培训。

(二)支撑服务——打造开放共享平台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向社会共享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培训资源,丰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施效率,北京分院指定网络中心负责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确保在线学习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平台实现了北京分院培训班资源、课件资源面向社会共享的功能,基本满足了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对培训全过程的管理信息化需求。目前,在线平台正在进行功能升级,以方便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管理及学员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满足西部和偏远地区用户需求的工作。

(三)引领示范——打造继续教育基地联盟

建立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间共享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北京分院继续教育基地目前的重要课题。继续教育基地将打造自己的专兼职师资库,培训教师除了中科院自己的培训师,还将择优从社会培训机构、高校、其它科研机构中选聘。目前正同其他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单位进行洽商,争取筹建基地联盟,实现基地间培训师的共享,进而在全国继续教育基地实现师资共享。

建立共享的课程库。继续教育基地将把培训点现有的培训项目打造成精品课程,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根据相关课程编写出版教材,录制视频,录入继续教育基地课程库,便于全国尤其是西部和偏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推动实现基地之间课程共享。

(四)加强宣传——尽快树立品牌形象

为了高效发挥继续教育基地服务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中科院、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继续教育基地品质和影响力,继续教育基地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力争尽快树立品牌形象。通过在《北京分院院刊》设置继续教育基地板块、在北京分院网站设立继续教育专栏、召开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培训会、观摩交流会、制定继续教育基地标识、制作带有继续教育基地图标的记事本、笔筒等办公用品等方式进行宣传。

四、结语

我们深知,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不能孤立进行,更不能闭门造车。中科院各分院、全国继续教育基地之间需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全方位共享,形成大继续教育新格局和国际化发展新思路,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办出特色,不断提升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庞学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继续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赖立.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四川省人事,四川省继续教育协会.继续教育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养正】

作者:侯兴宇 郑娜

上一篇: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