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必要性论文

2022-04-29

摘要通过对2013年我国水环境现状以及当前的水环境管理政策进行简要分析,发现用水量和排水量增加;农村水环境污染物类型多、数量大;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现行的管理政策在现实中常出现职权模糊,职权交叉,职权难以行使的情况。并对农村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国家管理政策、技术支持和公民参与的角度提出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几条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必要性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必要性论文 篇1: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提要]本文在阐述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必要性及相关概念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构建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补偿;鄱阳湖流域

[作者简介]杨云仙(1978-),女,硕士,九江学院旅游学院讲师;龚双双(1984-),女,九江学院旅游学院助教。(江西九江 332005)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河流流域作为水资源的关键载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保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重要工作。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鄱阳湖水系集水范围的总称。它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以及青峰山溪、博阳河、樟田河、潼津河等小河及其它季节性小河溪流和鄱阳湖组成,形成了以鄱阳湖为汇聚中心的辐聚水系。其水系涉及的范围南北长约620km,东西宽约490km,流域面积162 225km2,其中156 743km2位于江西省境内,占流域面积的96.6%,占江西国土面积的94%,其余5482km2分属闽、浙、皖、湘、粤等省份,占流域面积的3.3%。流域水资源丰富,据江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00年资料统计,由湖口注入长江的年平均水量为1427亿m2,大于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人海水量的总和,占长江平均年径流量的15.5%。自清末以来,经过百年的经济开发,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工业经济向重化工业时代迈进,工业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递增,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致使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迫在眉睫。

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涵义

(一)生态补偿的涵义。人类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是将环境破坏的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一种经济手段。关于生态补偿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公认的定义。从相关文献来看,主要有基于生态学及经济学两个角度的理解。从生态学角度来讲,生态补偿是指“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或者是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性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大多数文献中所提的“生态补偿”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

(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涵义。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利益驱动机制,目的是为了解决流域水资源保护(或破坏)的外部性问题,使水资源和环境能可持续地被利用和开发,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其涵义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主要指对因污染和破坏流域水资源而造成的生态损益的补偿和对因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生态增益的补偿,具体包括:①对因污染流域水资源而损害水资源生态功能或导致生态价值丧失的补偿;②对因保护和恢复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产生的生态增益给予补偿;③对因开发利用或破坏流域水资源而损害水资源生态功能,导致生态价值丧失而给予补偿。狭义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专指对因保护和恢复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产生的生态增益给予补偿。为全面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流域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涵义。

三、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

建立合理、有效的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需结合流域及水资源的特点,从流域的整体利益出发,遵循以下4个原则:

(一)污染者和受益者补偿的原则。近些年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2005年鄱阳湖水质总体状况为:优于III类水占52.5%、III类水占32.6%、劣于III类水占14.9%。环境污染造成的是环境公害,污染者应通过缴纳补偿费或完成生态恢复工程的形式,承担起与生态环境损害相应的经济、社会责任;同时,环境受益者也应通过适当付费来尽相应的环保义务,为保护流域水资源而作出牺牲的上游地区和人民提供适当额度的补偿。

(二)公平合理的原则。流域内各地区间有较强的利益相关性,而流域水资源属公共资源,流域内各地区和个人具有同等消费的权利。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取得流域经济发展整体利益最大化,政府往往运用行政手段来协调流域水资源利用,甚至不惜牺牲局部地区的利益。流域水资源的保护者和因水资源开发利用而受损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这一点上,政府应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且制定的补偿标准应客观合理,可按照补偿主客体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制定补偿标准及核算补偿量,使补偿结果为双方所接受。

(三)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应从流域的整体利益出发,严禁流域某一区段对某种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协调流域内各地区的共同发展。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牺牲了大量发展机会,产生的损失应由利用水资源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下游地区予以适当补偿。

(四)水质水量相结合的原则。水质和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就衡量水资源状况而言,这两个指标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进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应遵循水质水量相结合的原则。对水资源的使用者和破坏者,应根据使用水资源的水质类别或污染水资源的程度制定不同的生态补偿标准,再结合水资源的使用量或污染量核算生态补偿量。

四、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方式

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实施生态补偿是一项长期工作,补偿措施必须是机制化且长效的。补偿的方式主要有政策补偿、实物补偿、资金补偿、技术补偿、智力补偿、项目补偿、产业补偿等。

1 政策补偿。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对市级政府的权力和机会补偿。受补偿者在授权的权限内,利用制定流域水资源政策的优先权和优惠待遇,制定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2 实物补偿。补偿者运用物质、劳动力和土地等进行补偿,给鄱阳湖流域受偿者提供部分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改善受补偿者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产能力,以确保受偿地区具有继续提供良好水资源的能力。

3 资金补偿。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鄱阳湖流域受补偿区提供资金支持。常见的资金补偿方式有补偿金、捐款、减免税收、退税、信用担保的贷款、补贴、财政转移支付、贴息、加速折旧等。

4 技术补偿和智力补偿。指由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生态补偿者通过开展智力服务,向受补偿者提供无偿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培养受补偿地区或群体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受补偿者的技能、技术含量和组织管理水平。

5 项目和产业补偿。国家拨出资金用于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建设,由受补偿区域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维护,如河道环境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坡面治理工程、植树造林等。也可帮助流域的上游地区发展替代产业,或者补助发展无污染产业,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缩小与下游地区的发展差距。

[参考文献]

[1]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鄱阳湖流域构成[],江西文明网,2010-01-15,[2]李立周,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鄱阳湖流域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2008,[3]崔平,森林环境价值的计量及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0,[4]宋晓华,公益林经济补偿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0,[5]毛显强,生态补偿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5),[6]陈兆开,施国庆,毛春梅,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3),[7]王新军,王锦阳,杨秀,可持续发展的太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08,(5),[8]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杨云仙 龚双双

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必要性论文 篇2:

中国农村水环境现状及管理政策研究

摘要 通过对2013年我国水环境现状以及当前的水环境管理政策进行简要分析,发现用水量和排水量增加;农村水环境污染物类型多、数量大;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现行的管理政策在现实中常出现职权模糊,职权交叉,职权难以行使的情况。并对农村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国家管理政策、技术支持和公民参与的角度提出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 农村水环境;管理政策;政府;公众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Policies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a

XIE Fei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Hubei 441053)

Key words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policy; Government; Publi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激增,并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在水环境方面,全国用水总量从2003年的5 320亿m3到2013年的6 183.4亿m3,用水量增加了16.23%。用水总量的增加导致污水排放总量增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从2003年的680亿t,2013污水总排放量增加到775亿t,10年污水排放总量增加了13.97%。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污水处理技术的提高,全国的水资源效率得到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从2003年的448 m3减少到2013年的109 m3。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环保投资开始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2010年投入资金已占同期GDP的2.12%[1],十二五期间我国或将投入环保资金超过5万亿[2],这无疑将对水环境保护产生有利的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从整体来看污染严重,且具有时空分散、形式多样的特征,农村以及居民应对水环境污染能力较弱[3],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亟待解决。笔者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和当前管理政策,研究水环境治理对策,旨在为农村水环境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1 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与问题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水环境对于农业发展、农民健康、农村经济、农村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河流湖泊水质污染现状 在对2013年全国20.8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评价中,全年Ⅰ类水河长占4.8%,Ⅱ类水河长占42.5%,Ⅲ类水河长占21.3%,Ⅳ类水河长占10.8%,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河长占14.9%。全国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8.6%,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1.6个百分比。从水资源分区看,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珠江区、东南诸河区水质为良,长江区、松花江区水质为中,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差,海河区水质为劣。在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19个主要湖泊共2.9万km2水面进行水质评价中,2013年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8个,Ⅳ~Ⅴ类湖泊50个,劣Ⅴ类湖泊31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31.9%、42.0%和26.1%。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大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在全国262座大型水库、381座中型水库及24座小型水库,共667座主要水库进行水质评价中,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库有31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7%;Ⅱ类水库301座,占45.1%;Ⅲ类水库211座,占31.6%;Ⅳ类水库66座,占9.9%;Ⅴ类水库25座,占3.7%;劣Ⅴ类水库33座,占5.0%。虽然近20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提高,但是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却很庞大。201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75亿t。

1.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

1.2.1 用水和排水的量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对水的需求量也很大,根据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2013年全国总用水量6 183.4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63.4%,约3 920.28亿m3。水的需求增加,水的排放也会增加。

1.2.2 污染物类型多、数量大。

1.2.2.1 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指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以及其他排水。这些水中含有悬浮态或溶解态有机物质,还含有氨、硫、磷等无机盐类。农村这些生活污水多是未经处理,任意排放,大量的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流入河流中使水体富营养化。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2 500万t,每年产生约1.2亿t生活垃圾,几乎大部分都得不到处理。

1.2.2.2 乡镇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一些乡镇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吸收一些高污染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排不治理,污水处理系统落后,排放的污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污染后很难治理。

1.2.2.3 农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产量,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一味地追求高产量、高产值而过度使用,甚至是乱用农药和化肥,未被植物的部分则流失在水体和土壤和空气中,这些农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病原体、悬浮物、氮磷等化学成分,严重威胁着环境健康。

1.2.2.4 禽畜养殖污染。农村禽畜养殖在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每年产生的污染也极其可观。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60%的规模化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农户散养的禽畜产生的粪便等更是缺乏处理。

1.2.3 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由于政府对农村水环境的忽视,缺乏教育与管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缺乏,是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村村民乱堆乱放,乱排滥灌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必须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水资源再利用方式。

2 我国水资源管理职能划分及管理现状

2.1 水资源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案)》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水利部在重点流域设置了流域管理机构,承担本流域的水环境保护的职责。现在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共有7个,分别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我国水行政管理部门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水利部及其管理下的7个流域管理机构,第二是各级水利部门,包括省级水利厅、地方水利(务)局、县水利(务)局和乡水管站,负责对各地区水资源进行管理和监督。我国水环境的管理涉及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林业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交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各省、市、自治区也都设有相应的机构,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管理体制[4]。

2.2 管理现状 在法律法规授权管理涉水事务同时,国务院对涉水部门职责予以规定。水利部对水资源保护负责,环境保护部对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负责,对资源实际上实行双重领导。目前,流域管理机构实际上是水利部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流域水资源,承担水利部赋予的职权。流域水资源管理部门在理论上负责对整个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管理,但由于本身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其行政权力有限,要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5]。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各行政部门为了本地区的利益与发展,各自为政。在我国水环境的管理存在多部门管理,职权交叉,职权模糊,缺乏统一管理、难以统一调配等,助长了部门的利益膨胀;阻碍管理信息交流;制约相关规划的融合;造成管理职能的重叠;导致管理领域的盲点[6]。环境保护部虽然具有负责拟订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保护问题,还有环境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法律的监督与执行、跨行政地区环境事务协调等职权。但是它与其他很多机构分享权力,实际上很多职能被其他部门划分[6]。

综上所述,虽然国家对水环境管理部门职权进行了划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政府部门职权模糊,职权交叉,职权难以行使的情况。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不仅包含在流域治理中而且也受到政府部门管理。农村水环境绝不是单独存在的,缺乏联系,它和国家整体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3 对于改善农村水环境的思考

3.1 国家管理政策 为了更好地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发挥强有力的效力,可以进行两方面的探索。第一改分散管理为集成管理。国外已有很好的例子,国外治水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以流域为单位的统一治理模式,通常表现为治理“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后一阶段则向更高层级上的政府机构重组为核心,通常表现为“大部制”导向的政府部门改革[7]。大部制能够个很好的协调两个部门或多个部门之间的问题,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我国政府可以以“大部制”发展为契机,不断引导水环境部门进行机构重组,进行职能整合。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对农村水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统一管理,责权分明。第二方面,改变由政府部门单一管理的局面,因为水环境是涉及生态、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面的问题的一套系统,并非全部的政策资源都为政府所掌控,所以有必要改变单一依靠政府强制主导的局面,而应转向利益诱导为主的需求型方式[8],政策企业家是典型的利益诱导需求型企业。政策企业家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发布的政策窗口,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与政府的共同治理。政策企业家的介入,促进了治理机构的柔性化改造,这种创新型的治理机制,对于水环境这类特殊的治理对象,显得格外重要。政府应该合理制定政策,吸引政策企业家投入农村水环境建设中来,为农村水环境的治理注入活力。

3.2 技术支持 农村水环境的治理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持。针对农业用水量庞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修建节水工程,推行喷灌和滴灌模式,减少输水过程中水量的损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农村农业生产指导中心,为农民合理喷洒化肥、农药作技术指导,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和改进对畜禽粪便的利用,如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池,政府进行补贴,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对资源进行利用,而且对农村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改善。对于乡镇污染企业,政府应该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水污染治理的示范基地。并对政府加强问责制度,将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管理纳入到政绩评定中来。水利用后的处理,可以对尾水进行生态处理,尾水生态处理是依赖水、土壤、细菌、高等植物和阳光等基本自然要素,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和综合自净能力,完成尾水的深度处理。同时通过对尾水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综合利用,实现尾水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有机结合[9]。尾水生态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稳定塘系统和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率高,运行效果稳定,是农村处理污水的好方法。

3.3 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不仅仅指农民要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中来,还应该发挥其监督职责。怎样发挥村民的积极性,提高村民参与度,发挥广大农民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应当加强环保宣传力度,不仅要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进行宣传,还应该对符合本地发展的先进的生态化生活生产方式进行宣传与落实,改善农村乱堆乱放、乱排滥用的现状,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在建设生态农村中受益。受到居民单独参与监督能力的局限性,政府还应积极推进民间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建设,民间非政府组织,在水环境保护中能够起到前期预防一中期治理一后期追踪的作用[10]。前期一方面能够对不同主体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为政府水环境治理措施进言献策;中期能够配合政府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后期再问题解决之后能够对环境进行追踪监督,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政府应当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其规模,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逯元堂,吴舜泽,陈鹏,等.“十一五”环境保护投资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43-47.

[2] 环保部:“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入预计超5玩亿元[EB/OL].(2014-03-08)[2015-10-09].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03/08/t20140308_2443414.shtml.

[3] 黄森慰,卞莉莉,苏时鹏.农村水环境研究文献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49-52.

[4] 曾维华,张庆丰,杨志峰.国内外水环境管理体制对比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1):2-4,16-59.

[5] 李贵宝.中国水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3-7.

[6] 陈庆秋.试论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J].人民黄河,2004(9):19-20.

[7] 钟玉秀,刘宝勤.对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8(7):10-14,31.

[8] 张宗庆,杨煜.国外水环境治理趋势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6):160-170.

[9] 左玉辉.环境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3-57.

[10] 张明,刘东玲.环保非政府组织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模式[J].经济论坛,2014(1):145-149,172.

作者:谢菲

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必要性论文 篇3:

前期工作就绪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整装待发

目前,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国务院重点推进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议及早上报项目建议书,抓紧开展项目建议书的评估立项、项目法人组建等相关工作,力促项目早日落地。

工程概况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以下简称古贤工程)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碛口至禹门口河段,壶口瀑布上游约10.1公里处,左岸为山西省吉县,右岸为陕西省宜川县。古贤工程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80%的水量和66%的沙量,特别是控制黄河80%的粗泥沙量。古贤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工程开发任务为: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古贤水库为大(1)型水库,防洪标准按1000 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峰流量为38500立方米每秒 ,校核洪峰流量为49400立方米每秒。水库总库容134.61亿 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2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20亿立方米,拦沙库容93.6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2100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0.83亿度。

古贤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1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5条排沙洞、3条明流泄洪洞、1座开敞式溢洪道和引水发电系统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80.5米,坝顶长1011米,宽12米。8条泄洪排沙洞和6台机组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均布置在左岸,14条隧洞的进口集中布置在呈“一”字形排列的8座进水塔内。泄洪排沙洞洞线平行直线布置,出口集中消能。溢洪道布置在右岸,共3孔,单孔净宽13米。古贤工程总泄洪量为12100 立方米每秒。为满足两岸远期灌溉供水要求,两岸分别布置进口高程578米的进水塔和直径6.4米的圆形灌溉洞。

古贤工程总占地面积36.5万亩,淹没影响总人口2.01万人,吴堡县城不受淹没影响。按2015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计算,工程静态总投资为455亿元。

历次规划对古贤工程的定位

1954年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中,龙羊峡以下黄河干流布置了46座梯级枢纽工程。碛口至禹门口河段的开发采用七级开发方案,布置了7座梯级径流电站,河段开发目标主要是发电,其中最后一级为龙门水电站。为了保证航运,龙门水电站的蓄水淹没了壶口瀑布。

196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的《黄河中游干流开发意见的报告》中,认为碛口至禹门口河段位于峡谷区,水库淹没损失少,梯级开发方案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尽可能加大坝高,建议采用三交、龙门两级开发,开发任务仍以发电为主。

1978年,原黄委设计院提出了《龙门水库选坝报告》,同年原水利电力部对该报告进行了批示。明确提出,碛口至禹门口河段宜按军渡、三交、龙门、禹门口四级开发,龙门水库采用高坝方案,坝址选在舌头岭,主要任务是灌溉、发电兼顾防洪减淤,不再考虑航运要求。

1988年8月,国务院以《批转建设部关于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报告的通知》(国发【1988】51号文),确定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壶口瀑布位于龙门水库上游,水库的修建将淹没壶口瀑布。为了保留壶口瀑布景观,在1993年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黄河北干流碛口—禹门口河段梯级开发规划修订报告》中,将龙门坝址移至壶口瀑布上游10.1公里处的古贤坝址,河段开发任务调整为防洪、减淤、灌溉和发电。

1997年编制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中,提出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等7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为综合利用枢纽工程,构成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中游的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构成黄河洪水和泥沙调控工程体系的主体。

2002年7月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上述7座控制性骨干工程构成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明确了古贤水利枢纽在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早日开工建设。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3号文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贤工程的功能定位和任务,指出“在黄河上中游兴建一批水库工程,形成以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七座干流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拦蓄洪水泥沙,调水调沙”。规划明确古贤工程的开发任务以防洪减淤为主,综合利用。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指出“根据黄河干流来水来沙条件和地形地质条件,在来沙较多,特别是粗泥沙产沙量较为集中的北干流河段,规划建设古贤、碛口水利枢纽,与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共同构成中游洪水泥沙调控子体系的主体”,“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黄河长治久安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黄河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河道高悬于黄淮海平原之上,束范于1371公里的两岸长堤之间。目前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约12万平方公里,洪水泥沙灾害影响范围涉及冀、鲁、豫、皖、苏5省110个县(市);区内有开封、新乡等重要城市和京广、陇海、京九、津浦、新菏等重要铁路干线及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还有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兖济煤田、淮北煤田等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等。黄河洪水决溢不仅将对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水退沙存,洪水携带的泥沙将淤高城市、农村地面,淤堵灌溉排水系统及治淮、治海河系,使大片良田沙化,生态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且长期难以恢复。

因此,要维持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障黄河现行河道安全稳定行河,岁岁安澜。

(2)建设古贤工程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关键举措之一。黄河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解决黄河的洪水泥沙问题,必须治水治沙并重,统筹安排,通过“拦、调、排、放、挖”综合措施处理和利用泥沙。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在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干流骨干水库群(包括三门峡、小浪底、古贤和碛口等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利用下游河防工程(包括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排洪排沙;实施小北干流滩区、温孟滩区、下游滩区放淤,减少进入下游的泥沙;对“驼峰”河段、“二级悬河”严重的河段、畸形河段和河口地区,采用“挖”的办法疏浚河道,减缓淤积,加固堤防。

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按照《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争取在全面完成规划的建设任务后,使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沙量达到8亿吨。但是,假定减沙量8亿吨的目标能按期实现,黄河仍旧是一条输沙量很高的河流。因此,除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外,解决黄河泥沙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规划安排在小浪底水库拦沙期结束时(2030年左右)建成运用古贤工程,可拦沙121.68亿吨,在古贤水库拦沙期(约30年)内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达79.33亿吨,大体相当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和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下33年的淤积量。预估2060年左右古贤水库拦沙完成,古贤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可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1.0亿吨。

古贤水库拦沙结束后,小浪底和古贤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并持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估算下游河道年淤积量为2.0亿吨左右,下游河道淤积量大大减轻,但仍不能满足控制黄河下游不淤积抬升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规划在古贤水库拦沙期结束时,可拦沙144亿吨的碛口水库建成运用,拦沙期(30年左右)内可以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约90亿吨,大体相当于小浪底和古贤水库联合调水调沙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下黄河下游河道45年的淤积量。碛口水库拦沙库容淤满以后,小浪底、古贤、碛口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可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1.5亿吨。

由于在古贤水库拦沙期,尤其是在碛口水库拦沙期,坝址以下仍有部分泥沙加入,下游河道将处于微淤或者淤积状态;碛口水库拦沙任务完成以后,小浪底、古贤、碛口水库联合调水调沙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下,下游河道每年还将淤积约1.5亿吨。规划进一步安排实施黄河中游小北干流两岸滩区放淤,结合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继续实施下游滩区放淤,放淤泥沙总计约200亿吨,减淤量相当于小浪底、古贤、碛口水库联合调水调沙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下的80年淤积量。

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在22世纪中叶以前黄河下游河道不显著淤积升高。22世纪中叶以后,小浪底、古贤、碛口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并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及通过南水北调西线调水补充河道冲刷用水,下游河道每年淤积0.5亿~1.0亿吨。届时,利用较为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联合调控洪水、泥沙,协调水沙关系,同时辅以挖河疏浚或利用管道高效输沙等措施,可控制下游河道不显著淤积升高,达到现行河道长期安全行河的目的。

(3)古贤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核心工程。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是以干流的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等骨干水利枢纽为主体,以干流的海勃湾、万家寨水库及支流的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等水库为补充共同构成。其中,位于上游的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水利枢纽构成黄河水量调控子体系,通过联合运用,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恢复宁蒙河段协调的水沙关系;位于中游的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和万家寨、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利枢纽构成黄河洪水、泥沙调控子体系,调节下游超标准洪水、拦减进入下游的泥沙、调水调沙,通过调水调沙塑造相对协调的水沙关系进入下游,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维持下游中水河槽过流能力。

黄河干流水沙调控体系的两个子体系,其功能各有侧重,但又密不可分,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在减少河道淤积、恢复主河槽过流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以来,以小浪底水库为主进行了16次调水调沙,至2013年4月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28亿立方米,在拦沙和调水调沙的共同作用下,下游河道全线发生冲刷,累计将23.35亿吨泥沙冲刷入海,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了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对稳定河势、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和黄河滩区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小浪底水库为主的调水调沙治黄实践表明,利用水沙调控体系坚持不懈地调水调沙,对减少下游河道淤积、遏制主河槽淤积萎缩、长期保持主河槽适宜的行洪输沙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是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然而,由于现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尚不完善,目前主要依靠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在泥沙调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和主槽维持作用将大为降低。

按目前的设计水沙条件预估,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仅利用10亿立方米的槽库容调水调沙,预估黄河下游平均年淤积量为2.83亿~3.29亿吨,河道年均淤积抬升0.071~0.083米。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创造的较好的河道形态又将逐步趋于恶化。

因此,迫切需要在黄河中游干流上建设一座控制性水库,与小浪底水库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调控体系,从根本上克服现状工程调水调沙的局限性。这一座控制性水库就是古贤工程。为使小浪底水库有限的库容和水资源条件发挥最大的减淤效果,古贤水库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前投入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 古贤工程的重要作用

(1)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古贤工程基本控制了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洪水和泥沙。水库可拦沙140.2亿吨,有效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如果按规划时间投入运用,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60年可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达110.24亿吨,扣除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减淤作用后,古贤水库可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达85.22亿吨,相当于现状工程条件下30年的淤积量。

古贤水库拦沙完成后,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20亿立方米和小浪底水库长期有效库容10亿立方米进行调水调沙,可以平均每年减少下游河道淤积1亿吨左右。

因此,继小浪底水库之后,不失时机地建设古贤工程,是处理黄河泥沙、缓解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保障防洪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2)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可以较长期维持下游的中水河槽泄洪排沙能力。古贤工程投入运用后,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可对小洪水过程进行重新塑造,较长时期协调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在黄河遇不利水沙条件、下游主槽严重淤积萎缩时,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泄放适合塑槽的流量过程,对维持小浪底水库恢复的黄河下游河道中水河槽行洪输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一般情况的来水来沙条件,在古贤、小浪底水库的联合作用下,可使黄河下游中水河槽过流能力在50年内基本维持在4000立方米每秒水平;即使遇连续枯水年,也可使中水河槽过流能力不低于3500立方米每秒。对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提高下游中水河槽过流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3)降低潼关高程,有利于渭河下游防洪。长期以来,潼关高程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降低潼关高程和控制潼关高程也是治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采取了诸如调整水库运用水位、挖河疏浚、河道裁弯取直、优化并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等多种措施进行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措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目前潼关高程仍在328米左右。

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潼关高程变化与黄、渭(包括北洛河)来水来沙条件、三门峡水库运用、前期河道淤积及河势条件等因素有关,相关因素交织,规律复杂。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条件下,水沙条件是影响潼关高程升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潼关河段的水沙条件是降低潼关高程的重要途径。

古贤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将从根本上改变小北干流和潼关河段不利的水沙关系,可使小北干流河段显著冲刷,潼关高程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古贤工程投入运用后,小北干流河段最大冲刷量达14.07亿吨,潼关高程与水库运用之初相比最大下降值达2.29米。由于潼关高程降低,溯源冲刷至支流渭河入黄口以上距离达200公里,使支流渭河华县断面平均河底高程下降1.5米,从而有效减轻渭河的防洪压力并显著提升渭河下游的防洪标准。

(4)减少小北干流和潼关以下三门峡库区滩区淹没损失,减轻三门峡水库淤积,有利于三门峡水库长期发挥削减黄河下游洪水作用。古贤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洪水,水库对入库大洪水分级控制,可将坝址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由38500立方米每秒削减到1210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洪峰流量由27400立方米每秒削减到10500立方米每秒;20年一遇洪峰流量由19600立方米每秒削减到8990立方米每秒。古贤水库运用后可以减轻小北干流、三门峡潼关以下库区的滩区洪水淹没损失。

黄河壶口至潼关河段呈北南流向,流凌时易形成冰塞堵塞河道,水位快速上涨,淹没滩地。古贤工程建成以后,由于水库对坝址以上冰的拦蓄,冬季来自古贤以上的冰块不再进入该河段,大大减轻由冰块壅塞河道的物质条件,可减少因冰塞造成的滩区淹没损失。

古贤水库还可大幅度减少三门峡水库滩库容损失。对于1933年型1000年一遇洪水,三门峡水库滩库容淤积由无古贤水库的14.89亿立方米减少为7.43亿立方米;100年一遇洪水滩库容淤积由8.57亿立方米减少为1.82亿立方米;50年一遇洪水滩库容淤积由5.89亿立方米减少为0.91亿立方米。三种频率洪水分别减少库容淤损7.46亿立方米、6.75亿立方米和4.98亿立方米,滩库容损失比无古贤水库条件下减小50%~85%。由于水库滩地以上库容不具有可恢复性,古贤水库防洪运用大幅减少了三门峡水库滩库容淤损,对长期发挥三门峡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防洪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古贤工程对减轻壶口至潼关滩区洪(凌)灾害损失,对减轻三门峡潼关以下库区滩区洪灾损失,对三门峡水库长期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5)改善黄河金三角地区供水条件,对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水源保障。黄河金三角包括山西的临汾市、运城市,以及陕西的渭南市、河南的三门峡市,处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山西的临汾市、运城市和陕西的渭南市,对黄河干流水源主要采用高扬程提水,运行费巨大,开发的灌溉面积远小于设计灌溉面积。古贤工程的兴建,通过坝上预留的取水口及地方配套工程,使得山西临汾、运城盆地和陕西渭北的泾东地区由高抽供水变为自流供水,将极大改善上述三市的黄河干流供水条件。陕西延安市供水区可减少抽黄扬程110米以上,从而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助力。

(6)开发水能资源,为两岸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电量。古贤工程总装机容量2100兆瓦,年均发电量70.83亿度,可替代2310兆瓦火电装机,相当于每年节约286万吨标准煤,不仅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能源,同时还将起到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等作用。

(7)基本解除壶口至潼关河段冰凌灾害。古贤工程建成后,由于水库对坝址以上冰的拦蓄,冬季不再有大量的流冰进入该河段,基本消除了由冰块壅塞形成冰坝的物质条件,同时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作用使小北干流河段河槽过流能力大幅提高,也增加了水流输冰能力,对解除该河段冰凌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8)为小北干流大规模放淤创造条件。小北干流放淤是处理黄河粗泥沙的重要举措之一,可放淤量约150亿吨。古贤工程建成后,在无支流高含沙洪水时,可以水库淤积的粗泥沙为沙源,以河口镇来水为动力冲刷库区淤积的泥沙,形成含沙量相对较高的出库水流,人工塑造适合于放淤的水沙过程,进行淤粗排细,使进入黄河下游和小浪底水库的粗沙明显减少。

古贤工程与小北干流放淤工程结合,还有利于延长古贤水库拦沙运用年限、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对长期协调黄河水沙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古贤工程是黄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在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地位。工程建设关系黄河下游的安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并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尤其是对下游河道减淤、维持中水河槽过洪排沙能力和改善两岸供水条件,以及确保区域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具有巨大作用,对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朱天平

上一篇:版画创作中表现语言探索论文下一篇: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