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溢效应的跨国公司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溢出效应的渠道、外商投资的动机和跨国公司的一体化战略几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并用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大热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溢效应的跨国公司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外溢效应的跨国公司论文 篇1: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业的研究

摘要:在研究FDI对创业效应的影响时,多半是把FDI当成一个存量或是流量的概念,很少有考虑到FDI的行业异质性问题。但是实际上,FDI由于在来源地、流动方向、外资投资方式、外资结构和技术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对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效应是不同的。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探究行业异质性FDI对中国各地区创业效应具有的特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旨在探究行业生产率差异对FDI创业溢出效应的影响,通过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两方面,探索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创业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创业;异质性

一、引言

目前中国的经济学者和企业家们普遍意识到仅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无法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而进行创业活动无疑是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方式,我国获得的FDI逐年增加,尤其是入世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步取消,这些因素大大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吸收外资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FDI的流入有助于创业群体的培育,有利于向跨国公司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会使FDI流入国形成更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积极的创业效应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不仅能够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和新思想,还能够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推动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化。为此国务院2015年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旨在推动社会大众创业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充分考虑FDI的异质性结合行业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我国“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外资引入方式,提升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更合理的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地区的创业能力。

二、研究FDI与创业效应的理论背景

自从1934年SCHUMPETER对创业问题的研究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发现提升创业能力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此创业问题成为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热点话题。FDI对中国创业效应究竟会产生何种、何等程度的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因为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存在差异,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创业的溢出效应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一般包括促进效应和挤出效应两种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创业具有积极效应的研究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管理知识的示范和新工厂的建立等因素来促进创业,主要包括关联效应、示范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等。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破坏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平衡,加剧了市场竞争效应和高工资效应,从而对国内创业存在抑制作用。发展中国家一直使用技术前沿后面的技术,其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来实现技术创新,有助于形成潜在的企业家,提升FDI流入地区的创业能力。但是跨国公司垄断竞争优势将会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导致本土企业竞争失败退出市场,高薪水将诱导更多人选择被雇佣而非创业。此外FDI由于在来源国、技术含量、投资方式和外资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是不同的。因此创业效应作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一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环境、外资引进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开放程度具体研究,所以进一步探寻异质性FDI对创业效应的影响有利于政府政策制定和创新创业群体的培育。

三、FDI与创业的现状分析

(一)FDI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来,大量外资不断涌入中国,尤其是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支持下,外资引进数额年年增加。自从1993年开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高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的统计,中国在2002年更是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535.1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量的8%。截至2015年底,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62.7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6.4%。UNCTAD在《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虽然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呈下降趋势,但是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量继续保持领先,同比增长2%,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东道国。如图1所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8.1%,2015年外商实际投资总额达到历年最大值,高达1263亿美元,同比2014年上涨5%。

(二)创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创业新成立法人企业数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14.3%,2015年,我国新成立法人企业数为1938476个,比2014增加了13%,较年均增长下降1.3%。2015年制造業新成立法人企业数较2014年下降3%,新成立法人企业数为223004,占总体新成立法人企业数的11.5%。制造业新成立法人企业数虽然保持年均7.9%的涨幅,但是相较整体创业水平而言处于下降的趋势,图2中制造业新成立法人企业数占我国总体新成立法人企业数的比重不断减少,从2001年的27.01%下降到2015年的11.5%,年均占比下降5.7%,这也说明制造业目前在我国创业发展出现瓶颈,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不谋而合。

(三)FDI是创业的重要驱动力量

目前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伴随中国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FDI大规模涌入势必会对创业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的不断增长,中国新创企业数也在保持稳步增长,并且二者增长的趋势基本一致。因此FDI的高速发展是否真正有利于创业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四、异质性FDI对创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影响FDI外溢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以及与外资来源国的技术差距,通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资源禀赋和制度因素的差距,因此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FDI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这种异质性会影响东道国的创业效应。

一方面,不同来源国的FDI存在技术差距。不同来源国之间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外资技术含量明显不同,导致其对东道国的产业分工、研发投入、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以及市场战略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FDI对东道国的创业作用。流入我国的FDI主要来源地分为港澳台和其它国家两类,其它国家FDI通常来源于发达国家。通常发达国家FDI的技术含量高于港澳台地区,随着知识的转移扩散,将会通过示范、关联以及人才流动等效应促进东道国的创业活动,所以从理论上看发达国家FDI的流入对东道国创业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FDI。但是,FDI外溢效应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两国的技术差距,还取决于外资引进地区的吸收能力,若两国技术差距过大,流入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不足以被企业或个人所掌握,反而导致FDI的溢出效应呈下降的趋势(Sj?觟holm2007),所以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FDI与本地技术差距较小,更有利于企业和潜在创业者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反而对创业活动的开展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不同来源地的FDI流入的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外溢效应也是不同的,来源于港澳台的FDI多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居多,来源于发达国家的FDI则集中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外资的吸收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流入到我国不同地区的FDI仍然存在较大差别的溢出作用。

另一方面,流入不同行业的FDI存在技术异质性。目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参照OECD对行业的划分标准,即根据不同行业的研发密度和研发强度将行业分为低技术水平行业、中技术水平行业以及高技术水平行业三类。本文根据OECD的划分标准并结合国际惯例,将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技术密集度,低技术水平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在3%以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密集度在3%~10%,主要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度10%以上的为高技术水平行业,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技术异质性FDI的溢出效应取决于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早,生产技术基本成熟,FDI的技术外溢效果不明显,短时间内想要技术突破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基本不可能,所以很少有人选择在低技术水平行业进行创业。相比低技术水平行业,我国中技术水平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流入到该行业的FDI通过关联效应、劳动力市场效应带来的技术外溢和管理经验能够显著促进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潜在的企业家们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将会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创业。我国高技术水平行业一直是短板,高技术FDI的流入成为我国高技术水平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由于技术差距过大,FDI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本地企业和个人无法掌握和吸收外资带来的知识溢出,对创业活动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

综上,异质性FDI对创业效应的作用机制如图4所示。

五、对策建议

本文将从我国创业的大环境下,结合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从政府层面以及行业层面为我国创业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政府层面

第一、优化创业环境,合理控制外资的引入数量和质量。制造业外资发展不平衡,FDI的引进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的推进,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各行各业引进高质量FDI,实现外资流入相匹配行业的溢出效应最大化,从而通过竞争和示范等效应激发本地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外资的引进力度,同时考虑来源FDI的生产率异质性问题。此外,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要对国内新创企业提供一定的保护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同时加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FDI的溢出效应,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技术支撑。

第二、制定创业政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充分的制度保证能够进一步推动“双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再配置效率。政府给予外资的优惠政策严重影响市场平衡,跨国公司利用超国民待遇给当地人才提供丰厚的劳动报酬,导致本土企业人才流失,潜在的创业者更多的被雇佣而丧失了创业的动力,从而对本地的创业活动产生了抑制作用。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宏观调控的力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制度支撑,提供创业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第三、加强创业保证,大力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外资企业对技术封锁严密,潜在的创业者无法掌握生产技术,同时“高工资”效应提高了创业成本,更多的人更愿意成为雇佣而非企业家,进一步抑制了创业效应。本文的研究证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将进一步改善外资的溢出效应,成为影响创业效应的重要原因。所以,政府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本土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对研发新技术的奖励,保证创业者的利益。同时,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重视出台更多的创业激励政策,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打破行业的技术封锁、削弱外资的垄断势力,加大对本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支持,不断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让更多的创业者能够“搭便车”。

2. 企业层面

第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本土制造业技术水平。制造业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所以要最大限度的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合理配置资源、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在跨国公司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激活本土企业生存的本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鼓励本土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创业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强化企业、政府和高校三者之间的联系,搭建创业培育平台。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是远远不足够解决技术差距问题的,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FDI溢出效应不明显,新技术难以扩散,无法为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它主体的合作,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搭建创业培育的平台,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与资源共享和政策支持等。

第三、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技术吸收能力。目前,我国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数量十分稀缺,人力资本仍处于较低水平。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根本,提高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善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能够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人员流动效应带来的知识外溢扩大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不断促进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培养的潜在的创业者。

参考文献:

[1]Driffield N, Love J H. Linking FDI Motivation and Host Economy Productivity Effects: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03).

[2]Grossman G M, Helpman E, Szeidl A. Optim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multinational firm[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6(01).

[3]李霖洁.基于FDI异质性对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检验[J].現代经济信息,2010(22).

[4]刘鹏程,李磊,王小洁,等.FDI对东道国企业家精神的动态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13(04).

[5]孙晓华,周玲玲.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0(0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作者:孙浚杰 张晶

外溢效应的跨国公司论文 篇2: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溢出效应分析

[摘要] 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溢出效应的渠道、外商投资的动机和跨国公司的一体化战略几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并用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在现有理论文献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FDI产生的产业内溢出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说明FDI的溢出效应大多是发生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

一、我国FDI溢出效应的比较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有三种: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横向效应指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发生在同一产业内。横向效应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产生:第一,跨国公司通过示范效应加速本土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有助于本土企业效率的提高;第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在东道国市场引进竞争,迫使国内同类企业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管理手段;第三,经跨国公司培训的本地工人和管理者逐渐地从跨国公司流入本土企业,从而提高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

纵向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发生在不同产业间,其中又分为后向联系产生的效应和前向联系产生的效应。前者指的是处于产业下游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购买国内中间产品从而对上游的国内供应商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后者是指处于产业下游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向下游的本土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溢出效应。

实际上,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负向外溢效应也同样存在。它可能出现在横向方面: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拥有比本土企业先进很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的进入和存在垄断了东道国原来的竞争市场,降低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高工资制度,造成本土企业人力资本的减少和积累速度的减慢等。负向外溢效应也同样可能存在于纵向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排挤同业中的本土企业之后,在中间投入的采购方面,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这将导致本国中间产品或上游产品生产厂商受到排挤而发生生产能力的萎缩;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技术标准远远超过国内下游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国内下游企业萎缩等。

下文就针对FDI的这几个效应,建立估计模型,用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检查上述分析的有效性。

二、 模型方法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采用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将FDI的横向效应、FDI的后向效应、FDI的前向效应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到方程中来,然后利用EVIEWS软件中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d, GLS)进行回归估计,来检验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由于制造业的FDI占我国FDI总额的比重较高,约为67%,因此,回归模型选用1995年~2003年中国制造业里的28个行业的数据,其中1998年的数据缺失。估计模型如下:

是行业j在t-1时的实际产出,本文用以1997年为定基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调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来表示;为资本,用经1997年为定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固定资产净值来表示;表示劳动力,用职工人数代替;为原材料投入,用经1997年为定基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各年各行业的中间投入来代替,其中: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应交增值税;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横向效应;表示后向效应;表示前向效应;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份额,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资产合计占我国全部企业的资产合计的比例表示。其中:=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行业全部工业总产值。

行业j表示外商投资企业k的上游产业,表示行业j的产量供应给行业k的比例,k if k≠j是指不包括同一产业内的效应,因为这已经包含在横向效应里面(下文前向效应的公式也类似)。例如,假设纺织业提供占总产出30%的产品给家具制造业、30%产出给造纸业、40%产出给服装业,如果家具制造业、造纸业、服装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横向效应分别为0.2、0.1、0.1,则纺织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前向效应为:30%×0.2+30%×0.1+40%×0.1=0.13。的数据来自于1995年和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其中1995年~1997年的用1995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1999年~2003年的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根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表,由列的方向由上往下看,就可以得到。因为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并不是按照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编排的,为使本文数据的一致性,笔者将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按照28个行业进行了重新编排。

行业j表示外商投资企业m的上游产业,表示行业j的产量供应给行业m的比例,其中1995年~1997年的用1995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1999年~2003年的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根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表,由行的方向从左到右看,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图1、图2、图3分别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前向效应从1995年到2003年的变化比例。由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行业的FDI的横向效应都增加了,其中增幅较大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增幅都在70%以上。此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增加比例达到609%,由于其增加比例远远大于图表中的其他行业,不方便在同一个图表中表示,所以没有在图1中描绘出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前向效应的增加比例达到657%,增幅远远大于其它行业,由于上述类似原因,因此也没有在图3中表示出来)。只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三个行业是减少了的。由图2可以看出,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后向效应是减少(减幅较大,约为55%)的外,其他行业的后向效应都是增加的,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增幅约为1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增幅约为9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约为89%。由图3可以得知,大部分行业的FDI前向效应都是增加的,其中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的增幅较大,都在100%以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FDI前向效应是减少了的。

图1横向效应的变化比例(1995年~2003年)

图2后向效应的变化比例(1995年~2003年)

图3后向效应的变化比例(1995年~2003年)

三、 模型结果及分析

利用eviews的pool workfile,对方程(1)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下:

上述经济计量分析的各项统计检验(拟和优度检验、t检验和f检验)基本符合要求,回归效果较好。该模型检验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回归方程(4)的系数表明:第一,FDI的横向效应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成负向关系,FDI在我国产业内产生的是负的溢出效应,这是主要因为FDI带来的同行竞争对本土企业产生了挤出反应;第二,FDI的后向效应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成正向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上游的本土企业产生的是正的溢出效应,但是这种正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或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因而对上游的本土企业溢出不足;我国企业对溢出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第三,FDI的前向效应对我国工业总产值产生负的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下游的本土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是负的,不过这种负效应并不是太明显;第四,FDI的份额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成正向关系,说明引进外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部资源,是一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综合上面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就业增加、出口增加、技术进步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上和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在与我国的本土企业的同业竞争中一般处于上风,在某些行业我国的本土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还较大,学习模仿的效率不够高,因此FDI在我国产业内产生负的溢出效应。

3.我国多数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都会向上游的供应商购买中间投入品,出于对技术和成本的考虑,外企会给上游本土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交流,或协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因此FDI在我国一般产生正的后向效应,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4.外商投资企业也可能给下游的本土企业提供支持,但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技术标准可能会远远超过国内下游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国内下游企业萎缩等,FDI在我国产生负的前向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涛涛:《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9期

[2][英]邓宁:H.《重估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管理世界》,1999(1)

[3]《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马 莉

外溢效应的跨国公司论文 篇3:

FDI对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广东省FDI的外溢过程中,模仿—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都较为显著。并且随着FDI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增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外溢效应也不断增强。基于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如何获得更大技术外溢效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国有企业

一、 引言

新古典增长模型不能解释决定长期增长的技术进步是如何产生的,也就不能真正解决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20世界80年代新增长理论将外部性纳入到经济增长过程之中,随之有关FDI通过其外溢效应对东道国长期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实证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

所谓溢出效应,是指由于广义FDI资本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长期增长做出贡献,而跨国公司(MNE)子公司又无法获得全部收益的情形。在此意义上,资本将突破新古典边际收益递减的经典假设,产生不变甚至递增的收益,从而影响长期增长。

事实上,FDI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FDI向某一区域的集中往往对当地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增加当地就业,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水平等等。这些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效应,而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FDI通过什么渠道实现溢出呢?根据相关文献对FDI溢出效应的理论阐述,有关FDI外溢效应的理论文献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 示范模仿效应(Demonstration—Imitation Effect),也即是Kokko(1990)所说的传染效应(Contagion Effect)。这方面的理论文献认为,由于MNE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差距(Technology Gap),东道国企业可能通过学习、模仿其行为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外资企业不仅将新设备、新产品或者新的加工方法引入国内市场,还带来了产品选择、销售策略以及管理理念等非物化技术。

2. 竞争效应(Competition),该效应多发生于产业内各个厂商之间(Intra—Industry),Das认为这一效应取决于市场环境、MNE子公司与当地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献中此类效应的作用具有两面性。Wang和Blomstrom(1992)构建了关于MNE子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博弈模型,证明由于溢出效应促进当地企业技术进步,缩小了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而MNE为在竞争中维护其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从而导致新一轮的溢出。

3. 联系效应(linkage Effect),该效应被视为一种产业间的溢出(Inter—Industry),包括MNE与当地企业或客户的交往中,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生后项联系以及与销售商等下游企业发生前向联系。林毅夫、平新乔、杨大勇(2000)完成的案例:“可口可乐罐装系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好的说明了外资产业的关联效应。比较而言,有关前向联系的研究要少的多。FDI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引进国当地有关技术设备维修业务发展的促进被认为是前向联系的表现之一。

4. 培训效应,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外国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的。因此,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转,往往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Chen(1983)的研究认为,在香港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当地各种层次工人的培训。Katz(1987)的研究也表明,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员工的流动中可以产生重要的外溢效应。

二、 模型与变量

本文把整个广东省工业部门分为外资工业部门和国有工业部门,其中外资工业部门对国有工业部门有技术外溢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都是单纯地从静态的角度来考虑FDI变量对于东道国企业的产出变化或是生产率变化的影响,从而恒量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效果,这样往往容易忽略由于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市场竞争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因此单纯的静态分析是不够的。从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的主要表现方面:示范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出发,科科(Kokko,1994)的研究首次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外资企业的介入会提高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但是内资企业技术的提高,同样也会因为竞争的效应而迫使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布卢斯特罗姆与珀森(Blomstrom and Person,1983)通过建立内外资技术水平相互决定的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这样的互动关系。

笔者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检验FDI对于广东省工业国有企业的技术外溢效果。方程的形式如下:

三、 数据的来源与实证分析结果

1. 数据来源。笔者采用《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有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2000年~2005年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变量值。其中,劳动生产率用工业增加值与劳动力数量的比率表示,人均资本密度用年末总资产与劳动力数量的比率表示,企业规模用年末总资产与企业数量的比率表示,外资企业资产占国内总资产的比率用外资企业年末总资产与所有工业企业年末总资产的比率表示。

2. 实证检验。考虑到联立方程可能存在随机扰动项跨方程相关,为了得到一致而且有效的估计,本文采用联立方程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该方法是先用工具变量法(TSLS)系统的估计联立模型中每个方程,然后再对整个方程组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估计,同时确定多方程模型的参数。

对于每个方程,笔者采用了不同的工具变量。

调整后的R2:0.966 969回归的标准误差:0.040 587杜宾-沃森统计量:2.463 377

根据回归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所有参数都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其中系数?琢2,?琢3,?琢5,?茁2,?茁3,?茁4的P值都小于0.05,在9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琢4的P值小于0.1,在9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两个方程调整后的R2值都大于0.9,表明拟合优度十分好,联立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也都各自通过了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

3. 结果分析及评论。从实证检验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人均资本密度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具有正效应,而且国有工业企业大于外资工业企业,这说明国有工业企业比外资工业企业更依赖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第二,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不具备规模经济,即规模扩大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关性,而外资工业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这说明国有工业企业存在无效率规模的扩展问题。第三,外商直接投资在广东省内参与度的提高对于省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通过模仿和学习产生的溢出效应”。第四,外资工业企业参与广东省内竞争对于国有企业具备很强的相关性,即外资工业企业对国有工业企业产生“通过竞争产生的溢出效应”,与此相同的是,外资工业企业与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也促进了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一定“通过竞争产生的溢出效应”。这表明当广东省内国有工业企业或外资工业企业在某一方面相对于对方产生技术进步时,对方可以凭借其研发能力,在竞争对手实力提升的情况下,可以很快的进行技术创新与改进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产生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总之,从2000年~2005年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工业部门的FDI带来了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FDI的技术进步效应表现为:国有工业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外资工业企業先进技术获得了溢出效应,同时加强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通过与外资工业企业的竞争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技术进步是内生的,随着国有企业水平的提高,外资企业也会相应提高技术水平,而外资企业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又会促进进一步的外溢效应,两者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四、 启示和政策建议

1. 通过加强市场竞争获取更多的技术外溢效应。近几年,广东省的手机行业、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证明了竞争是外资技术外溢增强有利的推动力。要增强竞争,可以在同一产业领域引进多家跨国公司,因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各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其他方面的利益,纷纷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最终加快技术向我国企业的渗透。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以及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迫使外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外溢效果。

2. 引进外资要加强外资与省内企业的产业联系。FDI参与东道国经濟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前后向联系越紧密,技术溢出的效果就越明显。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韩国、台湾的实践表明,具有良好带动效应的汽车、电子和电气行业的外资可以很好地推动本国或本地区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应该继续吸引那些具有较强产业联系效应的跨国公司进入,并积极引导其进行生产、经营与研究的当地化,加强与国内企业的前向与后项联系,从而带来更多的技术溢出效应。

3. 鼓励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的进入。随着广东省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国产化能力迅速提高,与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接轨将是主要的目标。但是目前的外资企业过度集中于制造业(如空调、微波炉、电冰箱、电视等电子产品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如科技含量较低,制造业转移中核心技术出现空洞化,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等。这些都不利于FDI的技术溢出。因此,今后广东省应该转向传统企业的改造,如对汽车、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转移。重点引进计算机、电子通信、生物制药等高科技型制造业,增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A. Kokko.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Stockholm,1992.

2.A.Kokko.Technolon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279-293.

3.Das.S.Externaliti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MN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7.

4.Wang,J.Y.Growth,Technology Transfer and Long—ru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0,(29):255-271.

5.Chen,E.K.Y.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MN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7,(22):171-182.

6.M.Blomstrom,Persso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 Efficiency in an underdeveloped Economy evidence from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World Development,1983,(11):493-501.

7.Haddad.M.and Harrison.A.Are There Positive Spillover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Morocco.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2:51-47.

8.林毅夫,平新乔,杨大勇.可口可乐罐装系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讨论稿,No.C2000001,2000.

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0.江小涓.中国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南开经济研究,2002,(2)30-34.

11.詹晓宁,葛顺奇.出口竞争力与跨国公司FDI的作用.世界经济,2002,(11):19-25.

12.沈坤荣,耿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1,(5):82-93.

13.赖明勇,包群,阳小晓.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研究.国际经济问题,2002,(3):45-50.

14.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世界经济,2000,(12):29-36.

15.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2003,(6):3-7.

16.陈诗阳.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6-29.

17.刘金钵,朱晓明.跨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4,(8):50-52.

18.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于津平.外资政策、国民利益与经济发展.经济研究,2004,(5):49-57.

20.江小娟,李蕊.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中国工业经济,2002,(7):5-16.

作者简介:徐勇,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广东省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贝,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6-12-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 贝 徐 勇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论文下一篇: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