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评论发展前景论文

2022-04-25

现代社会,体育精神和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报道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些体育爱好者和体育迷还积极踊跃参与体育事件的讨论,而网络论坛为他们提供了发表个人意见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和平台。与传统媒体的体育报道相比,网络体育新闻,尤其是在体育时评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新闻评论发展前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新闻评论发展前景论文 篇1:

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呈现刍议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处于新媒体时代,报纸体育新闻制作的方式正在发生着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在加大和提高体育新闻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通过现有网络媒体,在发挥其互动性和快捷性的同时,依据其平民化的特征,无疑给现有体育新闻市场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关键词】新媒体;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沈丙妮,青岛理工大学;董谷雨,青岛理工大学;闫炳才,青岛理工大学。

现阶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都处于一种“网”的时代,各个行业之间的彼此交叉和演变过程中都有网络技术的参与。可以这么说,未来的体育事业、报业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因素都会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在报纸体育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挥网络新闻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及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但是,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我们要全面地认识体育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报纸体育新闻本身的特点,充分研究它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问题进行深入和客观的研究,从而提高现有报纸体育新闻的市场竞争力。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体育新闻

在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媒体,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在现有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新闻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影响力,而且还有助于体育新闻平台的构建,使得网络信息可以得到最大化的集聚,对提高整个体育新闻的质量,提升后期评论的力度都会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网络媒体的利用有利于整个网络信息的归类。

总的来说,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方面,较一些传统的传播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有的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一旦具有网络化的趋势,那么其势必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的功能。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媒体传播平台,对传播一些实事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二、网络体育新闻制作的未来竞争优势

1.及时性

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网络化的内容一般具有很大的及时性,网络化的发展势必会带给人们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而使得体育新闻内容快速传播,时效性得以提高,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此时,体育作为人们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会呈现出许多较为鲜明的特征。人们在浏览体育新闻内容的同时还能积极参与网络媒体平台的交流,将体育新闻的相关评论、意见传播出去,提升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及时性。整体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较为传统的报纸体育新闻能够更加及时地得到传播,同时,在信息来源的渠道有所保障的情况下,更加能够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2.受众群体集中

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很容易根据网络上的内容对大众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这样可以对大众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为最终实现广泛传播提供良好的前期基础。另外,体育新闻内容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平民化特点,这样使得受众群体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新闻内容的关注上,同时,当前的体育新闻评论也体现出了平民化特色。众所周知,只要人们有上网的环境,基本都会关注一些网络体育新闻的内容,同时,人们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到网络平台的交流当中,从而激活体育新闻内容的多元化特点,提高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众的热情。

3.舆论影响力大

体育新闻内容通过新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使得体育新闻内容的制作更具新特点,从而能够实现体育新闻内容与公众二者之间的有效性沟通。这样,就可以充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使得新媒体技术在事实报道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体育新闻内容还可以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充分提升体育新闻内容的可延续性,使整个网络新闻内容的整合性发挥到极致,使其有效的发展力能够在众多的传媒手段中脱颖而出。现如今的网络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大范围的复制,还可以对视频进行极致化的处理,如此可以使体育新闻内容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进而提高体育新闻评论的影响力。

4.多样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的制作形式呈现出空前的多样化。整体来说,结合未来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的制作会使得网络化的内容更成为一种主流,其不仅能够传递出传统的信息,更能带来一种动态的信息,这是网络化体育新闻未来较为被看好的一种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现有的网络技术已经很普及,人们可在网络的世界里对自己需要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方法的搜索。未来网络媒体的发展会使得人们目前的“尝鲜”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同时,在不失“尝鲜”心理的前提下,让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多样化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

三、网络体育新闻内容的弊端

1.媒体缺乏自律易产生信息垃圾

众所周知,网络化的体育新闻很容易忽略新闻内容本身的价值之所在。因为网络本身只是一种形式,为了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其必须依照特定的与预期效果相适应的方式报道。但是,一些网络媒体过度地追求信息量和点击率,忽视了有针对性的选择信息内容,极容易产生一些垃圾信息,从而导致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严重缺乏自律,对一些信息甄别的力度不够。

2.容易误导体育事件的发展

体育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很大的难以检索性,此外,网络又具有匿名特性,从而导致网络媒体的严肃性降低,使得体育新闻内容的种类有点鱼龙混杂,会引发受众对网络的反感与不信任。另外,一些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加上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和极易复制,令一些虚假体育新闻在网上得以滋生蔓延,导致一些正确的舆论导向产生了偏差。这种现象在体育新闻网络传播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体育新闻的“焦點”未必就是社会上意见分歧的真实反映,为此,其舆论导向的结果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体育新闻事件或者体育报道的发展和演变趋势。换句话来说,媒介具有一定创造“现实”的推动力量。

四、未来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势必会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往往具有很大的持续性,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还会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传统报纸媒介的发展时间较长,相对来说无论是体制还是内容甄选方面都有很大的完善性。为此,未来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应同时兼顾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不能偏废其一,这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关注人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未来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使网络制作的内容更具人性化,体现言论的亲切感,使声画兼备的未来体育新闻内容更具感染力,这有利于为未来体育新闻的再次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可谓大势所趋,但是未来网络媒体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因此,在体育新闻内容的制作方面,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代报纸体育新闻内容制作在有良好的优势竞争力的同时,又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总的来说,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合作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可以大有作为,传统媒介可以创办属于自己的电子版,网络媒介也可以通过传统媒介,对整个体育新闻内容进行很大程度的丰富。无论如何,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对未来体育新闻内容制作的网络化趋势负责任。

[1]谭新莉. 网络与报纸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对比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3).

[2]罗攀. 中国报纸在体育新闻传播上的发展前景研究[J]. 中国报业,2011(10).

[3]闫茹冰. 浅析报纸体育新闻评论的平民化[J]. 经营管理者,2011(14).

[4]韩志芳. 我国新时期报纸体育新闻发展的动因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作者:沈丙妮 董谷雨 闫炳才

体育新闻评论发展前景论文 篇2:

拓展网络体育时评的特征

现代社会,体育精神和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报道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些体育爱好者和体育迷还积极踊跃参与体育事件的讨论,而网络论坛为他们提供了发表个人意见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和平台。与传统媒体的体育报道相比,网络体育新闻,尤其是在体育时评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网络体育时评的个性特征

观点传递的“全时性”。网络体育时评的时效性观念在传统媒体的观念上有了新拓展,不但对体育新闻即时评论,同时还挖掘旧闻对当前形势的新的意义。其评论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又不失对旧闻的“再观照”。目前,新浪、搜狐等网站极为重视网民对体育事件的评论。网民中有大量爱好体育的草根写手,每当重大体育赛事一结束、甚至在比赛期间,他们或写博客或发帖子,发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其中不乏有见地有深度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知名的体育记者和专家也非常看重网络体育评论的快捷性,如著名体育评论员李承鹏、董路和马德兴在新浪网上的博客、帖子拥有极高的点击率和人气指数。

各方交流的“互动性”。哈贝马斯认为,社会通过公共媒介交换意见,对问题或产生质疑,或达成共识。网络体育评论体现出传者与受者、受者与受者、传者与传者的互动式传播,形成一个“互动式评论”。网络体育评论比传统媒体提供了更透明的意见信息,适合受众启发性、对话性信息接受的需求,满足了受众参与性和话语权的保证。互动性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这在网络论坛中表现得极为明显。网民不再像传统媒体受众那样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对体育新闻的讨论。黄健翔辞职事件、艾冬梅状告教练王德显、亚洲杯中国队小组未能出线等事件均在网络体育论坛掀起互动式大讨论。

观点发布的“开放性”。网络体育时评的开放性体现在时间的随意性和空间的无限性,对体育新闻的评论是自由、轻松和随意的。在传者与受众的两个主体关系上,受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受众对体育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的判断力也增强,有很多途径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进行评估,网络成为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平台。

意见传递的“多元性”。网络有着巨大的信息存储空间,网络媒介论坛的论题极为丰富,网民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一般不受发表文章数量和篇幅的限制。加之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功能,使人们无论在新闻报道还是在评论专栏都可以自由链接个人议论形成互动,便于对同一事件汇集多元意见。姚明在NBA打球,在中国广大体育爱好者中掀起一股姚明热,网络体育写手对火箭队和姚明的表现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形成所谓的“姚蜜”和“姚黑”两大主要评论派别,双方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为此也感叹不已:“中国有两亿‘火箭专家’。”对于何智丽回国发展一事,新浪网上的评论呈现一种意见的多元性,也不是过去那种一味的声讨和谩骂。

舆论形成的“指向性”。网络论坛能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价值在于对话语权的解放,它重新定义了话语权的归属,并将其拓展到大众。因此,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各类重大体育事件,很快即能形成网上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有关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对此不得不加以重视。例如,艾冬梅状告教练王德显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艾冬梅讨回了应得的钱,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评论方式的“娱乐性”。竞技体育本质上即是游戏、娱乐。《南方体育》主编曾说:“在阳刚和力度美的体育中渗透娱乐,让体育好看起来,让原来的面目可憎的技战术分析和枯燥的数字轻松起来。”网络体育评论摒弃了故作清高的姿态,有的采用了调侃、搞笑的方式表现出了人生体验和喜怒哀乐。李承鹏的体育评论观点尖锐、文采飞扬,人气很旺,很大程度在于他文章风格的娱乐性。不能说他是个懂足球的专家,但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位懂得如何写足球评论的专家。正如他所说:“我是不懂足球战术,但我总能猜对比分。”著名体育评论作者棋哥的体育评论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千万别让我分析足球战术,那会让我头痛。”网络体育评论的娱乐特征会让人感到一种释放、发泄和轻松。

评论体裁的“多样性”。网络体育评论的体裁丰富多彩,酷评、辣评、漫画、大话、搞笑等形式经常运用,像一个大拼盘,不同层面的受众可各取所需。

网络体育时评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假新闻导致评论观点无效表达。目前,网上虚假体育新闻泛滥。这个问题在传统媒体及一些主流体育媒体同样存在。虚假体育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追求名声、点击率和利益,作风浮夸,断章取义,业务生疏,不进行核实,故意扰乱视听。体育新闻评论必须建立在真实体育信息的基础上,否则评论不具有观点的效力,评论本身也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目前,网络体育新闻评论中很多评论属于无效表达,有的只是情绪和不满的一种发泄。

评论观点过于狭隘和偏激。很多网络体育评论观点显得狭隘和偏激,不够客观和理性。2002年世界杯期间,相当多的网民对韩国足球队“靠裁判取胜的做法”表示质疑。哈尔滨的一家日报转载了网上的一篇题为“一口痰臭死你”的帖子,导致哈尔滨市一所朝鲜族中学欲罢课,因为“文章中有污辱朝鲜民族习俗的观点”。网络体育时评在评论有我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项目上,观点和遣词造句有很大的倾向性,在一些传统媒体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在上届奥运会上,我国女篮与韩国女篮比赛结束后,有些媒体就用了《内封外堵,整死韩国》等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来评论比赛,带有浓厚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感情色彩,违背了奥运精神。同时,评论中充斥着暴力与血腥倾向。很多网上评论仅从地域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赛,评论者站在本地域运动员的立场上看问题,只是一味地将责任指向裁判或对方运动员,使评论缺乏全面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人文关怀意识淡漠。体育比赛的胜负固然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魅力,然而某些网上体育评论有以成败论英雄的倾向,对胜者不惜笔墨,极力赞扬;对负者落井下石,甚至以搞笑的方式冷嘲热讽。这种评论方式不仅违背了奥运精神,伤害了运动员的感情,而且向受众传播了不正确的比赛胜负观。

评论媚俗化和低俗化。媒介的产业化使娱乐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娱乐元素渗入到体育新闻中,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贴近大众、活跃文化的功能,但在“爆炒”中也夹杂着低俗化、媚俗化等现象。网上花边体育新闻俯拾即是,越来越多的网上体育评论也将名人绯闻、球场暴力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内容作为评论的重点,对“星”、“性”方面的内容高度关注,刻意放大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尚内容,从而忽略了对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认识和分析。的确,以娱乐的名义,多远才会被认为是走得太远了?

解决网络体育时评问题的路径分析

要使网络体育时评健康地发展,应注意从以下几个路径切入:

主流体育媒体加强自律,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体育新闻因其巨大的影响和拥有广大受众群体,而成为媒体激烈竞争的焦点。要解决好网络体育评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主流体育媒体的虚假新闻、媚俗化及恶炒等问题,网络体育评论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以主流体育媒体的体育信息为依据的。主流体育媒体不能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和需要。主流体育媒体是体育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应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如果这个阵地出现漏洞,却去要求自由度和宽松度很强的网络,自然是舍本逐末。

提高网络体育采编人员的职业素质。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这就要求网络采编人员应有更高职业素质。目前,我国的传统体育传媒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落后于媒体发展的需要,网络采编人员职业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采编人员未受过专业教育与培训,加上体育新闻远离意识形态,媒体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他们在迎合大众口味的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甚至在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

完善网络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于体育新闻和评论远离意识形态,媒体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现在看来,应适度加大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时应加强“过滤机制”的作用。传媒的法制管理有个渐进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加强新闻内部机制的管理。网络机制的管理是最具体同时也是最直接的管理。严格网络机构内部规章制度对网络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约束和控制,应成为网络传播自律的核心内容。

不断培养网民的自律意识。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道德的价值判断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媒体伦理道德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映。媒体的伦理道德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媒体所处的环境的一种循环的生态建设。在加强对网络体育报道从业人员的道德培训的同时,不能忽视网民的道德培养,要逐渐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这一方面需要网络有意识地引导,同时需要网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项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因为它能从舆论方面展示出中国人对奥运会和奥运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素质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柏兴、汪宗保、龙长征:《专业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叶春华、连金禾:《新闻采写编评》,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丁海峰、周志俊:《浅析奥运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

4.肖鸿波:《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新闻知识》,2006(3)。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编校:郑 艳

作者:程雪峰

体育新闻评论发展前景论文 篇3:

体育报纸全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类新媒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移动阅读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形式。文章以《体坛周报》为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报纸运营发展的问题,探讨了体育报纸线下运营策略和线上运营的全媒体策略,以期为体育报纸的运营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互联网+”;新媒体;体育报纸;线下;线上

【作者单位】徐妍华,河北大学体育教学部;杜珊珊,河北大学体育教学部。

一、“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报纸运营发展的困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纸媒市场影响力下降、读者流失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内外的体育报纸都迎来了运营发展的“生死劫”。在这场报纸业态革命中,一个又一个响亮的体育报纸品牌倒下了,有的则迎来经营变革的阵痛。我国体育报纸在进入新世纪后一度出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在《足球》和《体坛周报》两强争霸的引领下,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体育报纸,然而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很多报纸没能继续走下去。《球报》《南方体育》早在2005年就已停刊,《中国足球报》于2009年停刊,《体育周报》于2011年停刊,《网球》于2014年停刊。

不过,困境往往也蕴藏着转机。移动互联时代,尽管传统的纸媒经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有一部分纸媒及时顺应技术和市场的变革趋势,于逆境中前行,不断发展壮大,很多报纸走上线下和线上共融发展的全媒体经营之路。一方面,体育报纸经营者敏锐地察觉到由于人们阅读习惯存在差异性,纸媒仍有立足之地,于是高举“内容为王”的旗帜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体育报纸积极开发新媒体业务,推出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等,拓宽用户覆盖面。

二、体育报纸线下运营策略研究

1.内容为王,坚持体育新闻专业制作

《体坛周报》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体育报纸的一面旗帜,凭借的是其奉行的“内容为王”的新闻生产观点,新闻报道观点新颖、时效性强、内容丰富,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互联网+”时代,很多体育报纸在内容制作上贪多求全,以期通过丰富的内容留住读者,却往往导致新闻报道多而不精,泛泛而谈,最终造成读者的流失。《体坛周报》很好地把握住讀者的阅读诉求,在内容生产上求精不求全,制定了“更新更深更精”的新闻生产理念,高举“内容为王”的旗帜,力求通过优质的、稀缺的内容吸引读者,扩大市场影响力。

《体坛周报》对每一项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都力求走在行业前列,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体坛周报》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2016年欧洲杯,《体坛周报》遴选了一支15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奔赴现场采集新闻,对赛场和强队都做到了全面覆盖,同时还“入乡随俗”,与欧洲主流体育报纸西班牙《马卡报》、法国《队报》、意大利《米兰体育报》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获得其稿件授权。如此一来,中国球迷能看到卡恩、亨利等足球名宿的精彩评论,这些优质稀缺的内容对球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2018年世界杯上,《体坛周报》也致力于打造内容制作的权威性和现场感,深入挖掘具有高度话题性的体育事件。在梅西和C罗相继离开世界杯后,《体坛周报》第一时间推出了专栏“前后脚告别俄罗斯,世界杯舞台自此再无梅与罗?”独家回顾了绝代双骄的世界杯征程,拨动了无数球迷的心弦。《体坛周报》的成功给体育报纸指明了方向,在新媒体冲击下,体育报纸更应该把握“内容为王”的生命线,以鲜活、现场、深度、专业、权威的理念保持内容制作的高水准,扩大粉丝群体。

2.凸显差异,打造体育报纸办报特色

在新媒体和传统纸媒的双重冲击下,体育报纸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竞争趋势,在内容制作、版面设计、评论设置等方面出现了跟风现象,导致读者群体的快速流失。《体坛周报》作为体育报纸的引领者,坚持差异化办报策略,有效规避了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大众化的体育信息获取渠道,那种单纯追求信息量、没有特色的体育报纸必定会消亡。因此,体育报纸需要凸显差异,打造特色。以阅读市场为导向,《体坛周报》坚持细分阅读市场,以读者诉求为基础,办有温度的体育报纸。比如对体育赛事的报道,《体坛周报》要求记者和编辑以简明的笔调呈现赛事,不要掺杂个人情感和偏好,不要过分渲染,从而形成了体育新闻报道的一股清流,获得了读者的认可。《体坛周报》还根据体育市场和读者群体的变化,树立以足球为核心竞争板块的办报思路,附以其他体育板块的报道,这种办报的差异性为其建立了稳定的读者基础。同时,《体坛周报》还充分尊重读者意见,将国际板块细化成“欧洲联赛”等板块,在体苑沙龙开辟“服务台”“资料阁”等栏目,专门与读者进行互动问答。这些凸显自身特色的办报思路使其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报纸。

3.人才为本,构建高效新闻生产机制

对于体育报纸而言,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策略也是《体坛周报》非常看重的运营策略。创刊以来,《体坛周报》就汇聚了大量的优秀体育记者、知名体育评论员和编辑,为其屡出优秀体育新闻作品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体坛周报》的新闻采编人员可谓“成分复杂”,所学专业并不局限于体育、新闻专业等,还涵盖了数学、财会、外语、文秘、医学甚至地质专业。大家因为对体育的热爱加入《体坛周报》,而《体坛周报》也适时制定 “爱好即工作”的人才录用理念,这样,《体坛周报》的编辑都能将自己的爱好转化成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体育报纸需要构建强大的人才库,做好人才的组合利用,形成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造性和活力,《体坛周报》在这方面也做出表率。比如,著名足球记者马德兴、金牌篮球评论员苏群、足球评论员周文渊、足球专家滨岩等都汇聚到《体坛周报》名下。《体坛周报》在世界各地设有十几个记者站,所聘人员全是体育单项的专家,并且至少精通一门外语。正是这样富有竞争力的人才团队,确保了《体坛周报》高效的新闻生产机制。

三、体育报纸线上运营策略研究

1.转变理念,探索网络运营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的用户黏性牢不可破,体育报纸在做好线下内容生产的同时,也应积极转变理念,探索网络运营模式,减少网络对纸媒生存空间的挤压。做好网络运营,是体育报纸创新盈利模式的必由之路,只有抓住强大的网络用户群,积极进行新媒体营销的尝试,才能在激烈的线上竞争中觅得一席之地。

在北京奥运会周期,《体坛周报》敏锐地意识到体育报纸发展的新契机,与华体网联合创办了体坛网,开始打造一个从线下到线上的“体坛巨人”。其后,受到商业网站快速发展的影响,《体坛周报》在体坛网的建设上重点发力,综合运用集团旗下手机、杂志、报纸等资源的立体优势,以纸媒为基础,不断融合新的采编技能,打造全新的“无线体坛”“体苑沙龙”“体坛e版”等板块,将体坛网打造成一个专业且有影响力的体育网站。目前,体坛网并不是简单的体育网站,而是一个综合的体育社会化媒体,读者不仅可以全天候获取体育资讯,在线阅读最新的《体坛周报》,还可以在体坛社区中就自己喜欢的体育热点事件发表看法,或者参加“彩票超市”“游戏”等休闲板块的娱乐活动。正是由于《体坛周报》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探索网络运营模式,在报纸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的时候,体坛网及时顶上,积极拓展电子版销售空间,为《体坛周报》的发展打开新媒体通道。

2.联合作战,发展个性手机业务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手机已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载体。以《体坛周报》为代表,国内部分体育报纸及时应对智能手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体坛周报》2003年开始率先推出了手机短信刊发体育新闻的业务,其后又推出手机报,成立手机体坛,以及推出“体坛+”APP客户端,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手机业务的发展趋势。

《体坛周报》手机报自推出后经历了多次改版,《体坛周报》还与三大运营商合作,推出独具特色的体坛专区。读者通过手机可看到《全体育》《足球周刊》《扣篮》《高尔夫大师》等杂志的体坛资讯,体验线上阅读的便捷服务。同时,“体坛+”APP上线后,将《体坛周报》的各个板块内容适时地呈现给读者,通过传递最新的优质体育资讯打造影响力极强的体育新媒体传播阵地。《体坛周报》依靠自身专业的线下体育资讯生产平台,在阅读碎片化时代为体育迷提供了高质量的体育资讯和评论,为品牌发展助力。

3.流量营销,打造全媒体联动新常态

在《体坛周报》创刊30周年之际,其已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综合媒体,然而,其线下纸媒仍受到出版时效的限制。这是因为国际体育新闻已成为该报的主流新闻,而很多世界大赛,比如足球世界杯、欧洲杯、欧洲五大联赛很多是在夜间举行的。虽然《体坛周报》的编辑等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高效运作出版流程,尽量让读者在清晨的报摊上买到报纸,但是无论如何努力加时,纸媒在时效性上仍无法和拥有同声传译效果的网络直播竞争。因此,体育报纸需要树立流量营销思维,通过打造从线下到线上的全媒体联动运营常态,抵挡网络媒体的冲击。《体坛周报》顺应时势推出了 “体坛+”APP,实现线下和线上的“两翼齐飞”。APP客户端及时推送体育资讯,主打速度,线下纸媒则通过精心制作主打报道深度,这样读者通过客户端获得第一手体育新闻后还可在线下进行细读,全面提升获得感。《体坛周报》这种线下纸媒和线上流量营销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以纸媒的深度报道“接力”网络报道的散、浅、乱,又能以新闻客户端弥补纸媒互动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缺陷。

四、结语

“互联网+”给体育报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经营理念和思路上转身慢的体育报纸纷纷倒下,而勇于创新、积极把握技术和市场变革趋勢的体育报纸迎来了新的发展前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体育报纸应积极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全媒体运营之路——线下抓好体育新闻产品的制作,以优质稀缺的体育报道展示自身的竞争优势;线上抓好体育新闻产品的渠道营销,抢占市场份额。这样,体育报纸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雪峰. 集中与转型:全媒体时代中国体育报刊突围之路[J]. 新闻界, 2011(4).

[2]关伟东. 全媒体时代纸媒体育新闻的转型之道——以成都商报《体育》版为例[J]. 新闻战线, 2016(6).

[3]赫明洋. 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22).

[4]郑颖. 全媒体时代下报纸发展的应对策略[J]. 神州,2013(18).

[5]杨琪. 网络论坛运营策略研究——以虎扑体育为例[J]. 神州, 2017(8).

[6]姜欣,张德胜.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体育电视——传播变革、公共性与公共利益[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 (6).

作者:徐妍华 杜珊珊

上一篇:政体理论的知识社会学论文下一篇: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