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2024-04-25

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共8篇)

篇1: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武安市水利局

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第一条 为确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机构依据水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时,行使选择作出行政处罚行为的种类、范围和幅度的权力。

本制度与《武安市水行政罚款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配套实施,用于规范水行政处罚行为。

第三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同类违法行为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当。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相当原则。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范围、幅度内给予相当的行政处罚,不得以事实和法律原则以外的因素给予偏私或者歧视。

第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处罚裁量时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危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

(三)同一当事人曾因相同或类似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

(四)同一违法事实涉及两类以上违法行为的;

(五)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它非常事件的情况下,实施与之相关的违法行为的;

(六)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阻挠查处的;

(七)其他依法从重行政处罚的。

第六条

当事人有下列违法行为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裁量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积极配合水行政处罚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第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

(三)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五)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应当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必须要求当事人限期改正。责令改正的具体期限,水行政处罚机关可根据本单位执法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定。

第九条 当事人严重违法依法应当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属于办案机关许可的,由办案机关按法定程序吊销许可证;非办案机关许可的,应当按程序移交原许可机关;当事人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当按法定权限、程序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条 水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机构查明事实后,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武安市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提出处罚建议,并在调查终结报告中对所建议的处罚档次说明其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十一条 法制机构对办案机构的处罚建议进行合法性审查,有下列情形的,作出如下处理:

(一)办案机构对其所建议的处罚档次没有作出相关说明的,应当退卷并要求办案机构做出说明;

(二)认为办案机构所建议的处罚档次缺少必要的证据证明的,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有关证据。办案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的,可直接根据案情提出改变处罚档次的意见;

(三)认为办案机构所建议的处罚档次不当或因办案机构建议的处罚档次无有效证据证明,应当提出改变处罚档次意见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法制机构审核完毕后,提交局务会合议,经局长同意决定最终拟处罚档次。

第十三条 水行政处罚案件涉及下列自由裁量权运用情形之一的,应采用集体研究的制度。

(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指水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吊销证照、三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二)复杂裁量案件:认定事实和证据争议较大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较大异议的;违法行为性质较重或者危害较大的;执法管辖区域不明确或有争议的;

(三)其他属于重大、复杂案件的。

第十四条 在集体讨论中,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应当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做出会议纪要。

集体研究的决定具有确定力,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五条 拟作出的处罚因当事人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或因新的证据出现,应当降低或者提高适用档次的,经合议后由局长决定。

第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武安市水行政罚款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裁量结果通过水利信息网等 渠道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行政处罚过错,应追究其相关人员责任:

(一)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

(二)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行政处罚案件在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

(四)因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引起当事人投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在执法检查中,因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被上级机关认定属行政处罚过错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或免于追究责任:

(一)行政执法人员发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过错,主动、及时纠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过错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已改正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虚假陈述或出具伪证,致使发生行政处罚过错的;

(二)对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执法人员明确表示不同意见且有据可查的;

(三)其他不应追究责任的。

第二十条 追究过错责任的方式有:

(一)责令改正;

(二)暂扣、注销行政执法证;

(三)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四)行政处分。

以上追究过错责任的方式可以同时适用。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追究过错责任由市水利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研究后,报经本局党组织决定。涉及行政处分的,提请有权机关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二条 追究过错责任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在书面决定发出后7日内向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过错责任人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按国家公务员有关规定提起申诉。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武安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2011年 9月1日起施行。

附件:武安市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

篇2: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度的自查自检报告

丽江市交通局:

根据丽政办发(2010)131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规范行政复议行为、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做了具体的文件通知要求,其中对行政处罚行为部分要求制定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和基准制度进行自检自查,现将我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的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梳理行政处罚事项

对受市局委托由各单位负责实施的行政处罚的执法事项进行梳理,对含有自由裁量权内容的行政处罚的执法依据(包括颁布机关、处罚的违法行为、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强制措施、处罚种类、处罚标准及自由裁量幅度等)编制目录。

二、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各单位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对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可量化和细化的行政处罚项目,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事实、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等因素,结合行政执法实际情况,将违法行为一般划分

为特别轻微、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五个档次,并且对每个档次的违法行为,尽可能以列举方式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情形。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档次的违法行为在法定的幅度内按照比例确定不同的处罚基准。

三、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适用的基本程序

明确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适用的基本程序,确保裁量权基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原则上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海事处罚案件办案机构查明事实后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市局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出处罚建议,并在调查终结报告中对所建议的处罚档次说明其事实、理由和依据;

2、海事处罚办案机构对办案机构的处罚建议进行审核。办案机构对其所建议的处罚档次没有作出相关说明的,法制机构应当退卷并要求办案机构做出说明;

3、海事行政执法机构认为办案机构所建议的处罚档次缺少必要的证据证明的,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有关证据。办案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的,法制机构可直接根据案情提出改变处罚档次的意见;

4、海事执法机构认为办案机构所建议的处罚档次不当或因办案机构建议的处罚档次无有效证据证明,提出改变

处罚档次审核意见的,也应当说明理由;

5、上一级海事执法机构审核完毕后,提交案件合议机构合议,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决定最终拟处罚档次;

6、拟作出的处罚因当事人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或因新的证据出现,应当降低或者提高适用档次的,经合议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

7、各区县海事执法部门内部审核程序外,在执法文书中也应当向被处罚人告知适用处罚档次和具体裁量的理由。具体适用过程中,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中告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处罚内容与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中不一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明确告知。被处罚人要求查阅行政处罚基准制度具体内容的,海事执法机关不得拒绝。

四、自检自查中存在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篇3: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理性思考

一、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合法性基础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对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空间, 根据过罚相当等原则,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执法范围等情况, 细化为若干裁量格次, 每个格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 并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悔过态度, 处以相对固定的处罚种类和量罚幅度, 同时明确从轻或从重处罚的必要条件的一种执法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 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 但是我国的立法权并不专属于权力机关, 宪法同时把规则制定权授予了政府。所以, 在我国,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各类行政机关都有权制定不同效力层级的行政规则, 为了保障规则体系符合法律效力等级要求, 对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则主要通过法律保留原则来予以控制, 即涉及国家主权、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限制或剥夺公民自由和财产及重要权利等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予以规范, 凡不属于法律保留范围内的事项, 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制定各类行政规则, 是合法的。社会生活丰富且随时变动, 但立法者必须表现出理性, 为了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 法律规范授予行政机关可以自由裁量的行政权。从逻辑而言, 为保障规则体制的运转, 裁量是完全必要的, 且不能消除, 只能利用其他手段控制。裁量基准是联系抽象的规范性文件与违法行为人的具体事实之间的必要媒介, 行政裁量基准有着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2009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向各地、各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这说明我国将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适用规则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 对于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已经制定的适用规则, 与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适用规则有不一致的, 应当修订;省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适用规则不一致的, 同为规章的, 依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为规范性文件的, 应优先执行省级政府制定的适用规则。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 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 运用数学模式等方式, 将裁量的因素与划分的阶次有效结合。上一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了裁量基准的, 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直接适用, 如不予适用, 应当充分说明理由, 不按裁量基准行使行政裁量权属违法。但是, 裁量基准毕竟不是法律规则, 行政执法部门不得在执法文书中直接引用裁量基准作为行政执法依据。

二、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性质定位

根据功能性特征的不同将行政规则分为立法性规则、解释性规则和指导性规则。立法性的行政规则有明确的立法授权, 为相对人创设了权利义务, 具有法律约束效果, 在功能上等同于法律规范。解释性规则和指导性规则都仅仅是对法律规范所作规定的具体化, 没有创设新的权利义务, 并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功能。但是解释性规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效力, 而指导性规则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属于解释性规则, 因为其内容一般只是对法律规范的阐述和确定, 对立法意图的说明与强调, 统一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对法律的理解, 从行为上与法律保持协调, 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没有产生独立的法律效果。虽然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名目各有不同, 但它们具有共性, 即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为内容, 以规则性文件为载体, 表现出固定带有结构的程式化特征, 具有相对统一的程序要求, 无法通过执法人员凭经验带有个性化的处罚行为表现出来, 它是连接抽象的法律与具体的事实之间的媒介或桥梁, 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为了贯彻执行法律而实施的“二次立法”, 是具有立法性的行政行为。

在我国,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涉及的范围并不广泛, 其效力范围仅相当于档案行政处罚这一个微观的行政执法领域, 只限定在特定行政区域与特定行政部门之内。但是, 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一旦制定并实施, 就成为档案行政主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和依据, 因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因此应当尽量限制采取指导性规则, 更不宜将其定位于立法性规则, 而主要应当发挥裁量基准作为解释性规则的功能。主要的理论观点一直把裁量基准排斥在法律渊源之外, 《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立法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 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充当着实质意义上的法源。那么, 在行政审判实践中, 如何确定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规定, 有关部门为指导法律执行或者实施行政措施而做出的具体应用解释和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主要指国务院部门以及省、市、自治区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对于具体应用法律、法规或规章做出的解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或其他规范性文件, 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虽然它们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对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 但是下级行政机关往往将其作为处罚行为的直接依据。面对这一现实, 《纪要》对裁量基准在司法审判中的效力进行了有保留的认可,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裁量基准合法、有效并合理、适当的, 在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时应承认其效力, 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对裁量基准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适当进行评述, 这表明, 审判机关有条件限制的肯定了裁量基准的法效果。

三、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功能结构优势

控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裁量权是档案行政裁量基准的目的, 但更深层的目的则是为了缓解法律规范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紧张关系。一项法律制度包括一般性规范和适用与执行性规范, 是一个综合体, 它既有抽象而概括的规范, 又包括明确而具体的事实。法律表现出精确性与模糊性、规则与裁量、稳定与变化、一般与个别、规则与标准相融合的态势, 都是为了协调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具体而言,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就是连接规范与事实的桥梁:一端是统一、抽象的行政处罚法律规范, 另一端则是档案执法机关所面对的个别、具体的案情事实。所以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结构形式表现为“法律———基准———个案”。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制定处罚基准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法律规定过于概括、功能性不确定、法律概念过多、不利于一线执法人员操作的问题。而法律规定的宽泛化, 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制定法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力求在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也就是既能保证法律实质意义上, 又能在形式上降低法律运行的成本, 而目标就是二者共存同赢。

制定法是一种静态表现出来的书面法, 永远滞后于社会发展, 为了保持制定法的稳定性, 必须限制修改制定法的频率, 这些原因使得立法机关在立法时保守和谨慎, 倾向于原则和抽象的立法思路, 选择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进行立法, 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成为立法语言的代名词。但是档案行政执法面对的是生活中随时处于变化的行为,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存在的意义在于连接了法律与个案。如《辽宁省档案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就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危害后果, 将每项违法行为分为三个或四个违法行为阶次, 并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裁量幅度, 如将“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违法行为, 分成四个违法行为阶次, 规定除了“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 责令赔偿损失”外, 规定了四个罚款的幅度: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但无主观故意, 且损毁档案的数量少, 可以修复, 后果轻微的, 免予经济处罚;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较重的, 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 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 1500元以下罚款;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严重的, 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上, 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500元以上, 3000元以下罚款;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 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非常严重的, 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罚款。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作为一种解释性行政规则, 由一线执法机关根据档案行政执法部门经验总结而成, 地域特征明显, 符合专业技术性要求且可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地对条款予以变更或废止, 弹性优势尽显。但是实践者认识的有限性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难以穷尽以及某些技术手段不具备仍制约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制定, 所以裁量基准也不能被视为绝对有效的手段, 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法律概念以及无法精确解释和量化的问题。所以, 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只是用来解决处罚裁量决定的具体方向、框架以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不能拘泥或受限于处罚裁量基准。

摘要: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具有合法性的基础, 其性质应定位于解释性行政规则, 人民法院在审查有关档案行政处罚案件时, 应承认其效力。

关键词:档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政规则

参考文献

[1]周佑勇.裁量基准的正当性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 2007 (6) .

[2]王锡锌.自由裁量权基准:技术的创新还是误用[J].法学研究, 2008 (5)

[3]余凌云.游走在规范与僵化之间[J].清华法学, 2008 (3) .

篇4:浅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本原则

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分类

根据现行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可将自由裁量权归纳为以下几种:

(1)在行政处罚幅度内的自由裁量权:即行政机关在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时,可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自由选择。它包括在同一处罚种类幅度的自由选择和不同处罚种类的自由选择。

(2)选择行为方式的自由裁量权:即行政机关在选择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上,有自由裁量权的权力,它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3)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限的自由裁量权:有相当数量的行政法律、法规均未规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限,这说明行政机关在何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上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4)对事实性质认定的自由裁量权:即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性质或者被管理事项的性质的认定有自由裁量的权力。

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原则

1.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公正、善意、合乎情理

公正,就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要出于公心,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善意,就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要出于善良的意愿,不是图报复;合乎情理,就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要合乎人们的正常思维,是出于一个正常人的通常考虑而做出的行为。要合乎符合社会客观规律,如责令当事人撤除侵权商品上的商标标识,应视数量的多少而定,不能要求几分钟内完成。

2.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仅为正当目的

仅为正当目的,是针对非正当目的而言的。非正当目的,是指出于私利等非正常的考虑。“私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分为“直接私利”和“间接私利”两种。“直接私利”是指,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直接能给行为人带来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好处;“间接私利”是指,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虽然不能直接给行为人带来好处,但是却能给行为人带来未来的、可期待的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如当事人违法事实轻微,却被处以最高额的处罚,显属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3.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合乎法的目的

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它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法所追求的目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如果偏离乃至离法的目的,必然导致行政不合理,自由裁量权也就成了个人私利、图报复的工具了。如为罚款而罚款,为完成罚款任务而执法,既属次种情形。

有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并不等于人们都能遵循原则办事,也不等于自由裁量权不会被滥用。对于自由裁量权还需要从道德和法制两方面加以控制。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道德建设,依法制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治理来说,法制与道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始终注意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段讲话,精辟而深刻地说明了道德与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控制自由裁量权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方法

(1)在立法层面,要处理好法律条文的“弹性”和执法的“可操作性”关系,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减少“弹性”,尤其是对涉及到公民合法权益的条款,更应如此。“徒法不足以自行”。配套的法律文件,构成一个有不同层级组成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层级低的规范性文件,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废、改、立,以适应不断变化,从而也可以克服法律因稳定性较强所具有的局限性。如果不便于做出硬性规定,至少应有一个参照标准,作为指导性的意见。如最常见的“情节轻微”、“情节恶劣”,由于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在实际执法办案中,“自由裁量权”已演变为“任意裁量”,造成混乱,就不足为奇了。

(2)要强调行政机关说明作出具行政行为的理由。在行政诉讼中,对滥用职权的证明,原告负有举证责任,但由于这种举证比较困难,借鉴国外的 作法,应当强调行政机关说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以便确定其行政目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授予这种权利的目的。对说不出理由、理由阐述不充分或者不符合立法本意的,应认定为滥用职权。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个较普遍的问题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很不适合,有些行政执法人员有“占据一方,唯我独尊”的思想。为此,一方面要加紧通过各种渠道培训行政执法饿、人员,另一方面对那些不再适宜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要坚决调出,使得行政执法队伍廉正而富有效率。

(4)实行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想结合。《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了行政處罚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执法部门可根据以上基本因素,各因素之主次情况及所占比重等,以综合评定的方式来确定一个可供操作,也便于实现行政处罚的统一。可设想建立这样一个公式,犹如单位对每位职工进行的工资核算,工龄、级别、职务、任职年限等各种情况按不同的标准、档次逐一对应,其总和即是该同志的应得工资。以“无照经营”为例,其应考虑的法定因素为“无照经营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因、何情、何果)。以“情节”为例,可分为“轻微、一般、比较恶劣、恶劣”四档。再对这四档予以明晰,确定其具体内容。以“轻微”为例,时间短(15天以内)、规模小(资产500元以内)、违法获利少(100元以内)、未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无投诉、第一次违法或不知道违法、有立功表现、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其余,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1]李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及实施途径[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1(4):67-68.

篇5: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按照年初工作安排,2008年8月至10月,我们先后赴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我省延安市、榆林市、宝鸡市和省工商局、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还通过电话等渠道,了解外省市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构建设计及运行情况,为我省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省内外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基本情况

(一)省外情况:贵州省目前正在探索建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2007年,就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做了一些理论准备,在去年国务院法制办召开的第六次地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联系单位工作座谈会上,就其理论成果《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理论设想》进行了交流。目前,贵州省已形成《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意见》,待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目前还未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也未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他们认为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规章赋予行政执法人员的职权,过细会束缚行政执法人员手脚,不利于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总的来看,自2007年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后,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四川、辽宁、广东等一些省市都建立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其中,《北京市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的意见》等制度规范,对我省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具有借鉴意义。

(二)省内情况:宝鸡市于2008年4月在市级执法任务较重、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较大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农业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6个市直部门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试点工作。各试点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正在按照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宝鸡市计划明年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基础上,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进。省工商局选择西安市工商碑林分局开展工商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课题研究。课题组围绕自由裁量权这一工商行政执法中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运用过程分析的方法,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角度对工商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环节、范围、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其它市县和执法部门尚未开展此项工作。总体看,我省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只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设计,无实质性进展。

二、目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行使得当,则能实现个案正义;如被滥用,则极易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调研发现,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处罚不公。由于行政处罚的具体作出者是执法人员,执法人员对法律理解的局限性及受不良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往往发生自由裁量超过一定的标准,或自由裁量超出一定的范围、种类,出现畸轻畸重、显失公平的现象,造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二)处罚创收。基层一些执法部门因经费不足等原因,存在给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任务的现象,促使执法人员以罚代管、滥用处罚裁量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损坏政府形象。

(三)裁量权运用不当。在执法办案中,法律规定对同一类案件可以根据自由裁量权作出不同处理,执法人员往往考虑相对人的社会地位、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对类似的事实、情节、后果作出不一致的处罚,导致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

造成行政处罚处罚自由裁量权不当行使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规定不一致。国家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都是行政执法的依据。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定了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职责,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及幅度。地方法则是根据国家法的精神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作出的具体规定。国家法与地方法在一些具体条文规定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差异。因而,在实际执法工作中,面对“执法多据”现象,由执法人员自由选择适用的法律,可以导致同类违法行为适用不同法律处罚的处理结果。

(二)法律规定幅度过宽。不确定法律概念导致了过于宽泛的裁量权,一是许多法律规范对行政处罚权的授权仅规定了处罚的一般原则或权限,而对于具体如何处罚的问题缺乏解释或规定。二是行政法律规范,包括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普遍存在较大处罚幅度的问题,给行政执法人员较大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实际执法中处罚的随意性。

(三)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运用得如何,和执法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现有的行政执法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行政管理知识培训,理解法律条文比较肤浅,对案件性质和情节的认定,常因个人能力、水平的限制而出现偏差。

(四)价值取向和感情因素的影响。国家赋予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是由执法人员操作的,执法人员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特别是价值判断标准如果受到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影响,再加上“人情关系”,自由裁量权就会发生偏差,甚至被当作寻租手段而出现执法腐败。

(五)监督不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涉及范围广,加之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量不足,很难对每种处罚行为都实施有限的监督。由于缺乏严密的监督,对自由裁量的各个环节得不到有效制约,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导致行政处罚合法不合理,合法不合情。

三、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建议

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不是创设新的处罚标准,而是对处罚标准的阶梯化、细化,使行政处罚更具操作性,其积极意义:

一是建立和完善裁量基准,对授权过于宽泛的法律、法规、规章条文进行细化,以弥补法律不周延的固有缺陷,延伸法律的功能和作用,规范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二是压缩了自由裁量的空间,使模糊的规定明确化,将宽泛的幅度具体化,减少了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

三是裁量基准直观,容易操作,对行政执法人员形成约束,有效减少了权力寻租的机会,控制和减少了执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抓紧组织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按照国务院要求,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明确由省级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对本部门、本系统组织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中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明确标准,报省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过罚相当原则,科学设定裁量标准。

科学设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运行边界,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等相关因素,做到权力授予与权力的行使、权力的控制相适应,以实现自由裁量权的“授而不滥”和“控而不死”。

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客观公正的裁量标准。在法律的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将违法行为再细分成几个阶次,每个阶次制定不同的量罚标准,防止轻错重罚,重错轻罚,同案不同罚。

(二)定期进行跟踪检查,不断完善裁量标准。

实行裁量基准制度,涉及上千部法律,数万种行政行为,细化、量化裁量标准一定要坚持合法、合理原则。法制机构应当建立动态检查和静态审核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细化、量化工作的指导。对裁量标准有疑义的,法制机构应当尽快予以解释,对检查和审核中发现的裁量问题,法制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梳理、及时修改,不断完善裁量标准。

(三)公开裁量标准,接受社会监督。

篇6: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公平、公正、合理行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水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省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水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水行政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与《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配套实施,用于规范水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三条【自由裁量权】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指水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范围内,根据违法行为的违法事实、性质和情节等情形,对违法行为给予何种处罚和给予多大幅度行政处罚的权限。

第四条【基本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对违法主体、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相同或相似的行政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二)过罚相当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 1 幅度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以人为本,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四)综合裁量原则。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处罚与否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不能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五条【法律规范的选择适用】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选择。

(一)法律效力高的法律规范优先适用;

(二)效力相同的法律规范,有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

(三)效力相同的法律规范,生效时间在后的优先适用。第六条【行政处罚的选择适用】 水行政执法机关选择行政处罚的种类、范围、幅度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适用的,必须适用,不得选择适用;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适用的,应当依据行政处罚行为自由裁量标准,结合事实决定适用;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的,必须要求限期改正。对责令改正的具体期限,水行政处罚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规定。

第二章 自由裁量的标准与适用 第七条【行政处罚的做出】

水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前,根据违法行为的涉案标的、违法事实、性质等情形,确定应做出行政处罚的档次,再考虑是否具有本规定确定的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情况,综合做出水行政处罚决定。

第八条【不予处罚的情况】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公民有违法行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

(五)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行政处罚的。对上述第(四)项情形,应予以告诫,并登记违法行为。第九条【从轻处罚的情况】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依法选择从轻的处罚种类或罚款幅度: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二)承认违法、态度积极、配合调查,并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

(三)属初次违法,无主观恶意,危害行为较轻的;

(四)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五)积极配合水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七)违法行为尚未造成实际危害结果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十条【从重处罚的情况】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依法选择从重的处罚种类或罚款幅度:

(一)危及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的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后果的;

(三)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或导致发生重大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

(四)同一违法事实涉及两类以上违法行为的;

(五)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在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

(六)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伪造、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提供虚假证言、证材,掩盖事实真相的;

(八)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九)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阻挠、拒不配合行政执法,妨碍行政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第十一条【从重、从轻罚款的解释】 行政处罚中适用罚款的,从轻罚款为处以占《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确定的罚款幅度30%以下(含30%)或下限的罚款、从重 4 罚款为处以占《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确定的罚款幅度70%以上或上限的罚款。

第十二条【减轻处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的从轻情节的,可以按照应处罚档次罚款幅度的下限或者降低一个档次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从重处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的从重情节的,可以按照应处罚档次罚款幅度的上限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权重处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从轻和从重情节的,应当按照情节的权重进行裁量。

第十五条【处罚标准的适用】 《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中根据一定标准确定了裁量档次的,优先适用该标准确定处罚种类或罚款幅度。

第十六条【涉嫌犯罪的处理】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

第三章 保障和监督

第十七条【听取陈述、申辩】 水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当事人的申辩意见是否采纳以及处罚决定中有关从重、从轻的理由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八条【撰写调查终结报告】 办案机构应当在调查终结报告的处罚建议中,说明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事实、理由、依据,提交水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由法制工作机构进 行书面审查。

第十九条【审查】 水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在审核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把办案机构实施自由裁量行为的情况作为审核的内容之一。审核认为办案机构处罚不当或者提出变更处罚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集体讨论】 重大、复杂、疑难、违法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案件,应当经水行政执法机关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由负责人签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二十一条【提升或降低处罚等次】 水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应当降低或提高处罚档次的,应当报水行政执法机关领导批准。

第二十二条【监督检查】 水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应当采用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式,注重对本级或者下级机关规范和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处理措施】 水行政执法机关违法或者不当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及有关具体情况,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

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根据过错程度、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由所在机关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暂时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云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是我省水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不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作为依据加以引用。

第二十五条

《实施标准》中未列明的其他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应当参照本规定和《实施标准》制定,并报云南省水利厅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云南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篇7: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

为规范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实施,确保公平、公正执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应当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对案件提出行政处罚意见。

第二条

案件经办人待案件调查结束后,认真填写《行政处罚意见书》,并经执法单位领导核准后,将全部案件资料送局条法税政科进行法律审核。

第三条

局条法税政科对执法人员提交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对案件的违法事实、理由、依据、程序以及处理建议进行审查。对行使自由栽量权缺少必要证据证明或者在行政决定中未说明理由的,应当要求办案人员补充调查或者补充说明。保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统一、正确行使。

第四条

案件经局条法税政科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分管负责人审批。分管局领导在进行审批时,要严格审查并签注意见。

第五条

条法税政科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备案工作,集中对结案行政处罚案件的实体内容、程序、处罚栽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相关证据的证明力、有效性进行事后审查,并定期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和监督。第六条

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范适时研究、修改、调整和完善。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说明理由和告知制度

一、在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告知不予许可的理由,以及当事人享有的救济权利,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买、理由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二、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向当事人说明行政处罚决定中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并告知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四、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宴、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五、执法过程中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听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前,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行政案件的,应当依法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2 00 O元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对依据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作出的罚款处罚,适用听证的罚款按照地方规定执行。

第三条

局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听证由条法税政科组织进行;相关执法单位配合做好听证的有关事宜,参与听证工作。

第四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便民和效率的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除外)。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利。

第五条

局作出的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的15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六条

听证参与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可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由局分管领导指定条法税政科人员担任,具体组织听证工作;听证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制作、协助听证主持人办理其他事务。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责:

(一)将听证通知书按时送达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二)对案件事实及其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三)维护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人员进行制止和处理;(四)其他可以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责。

第九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本案的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局分管领导决定;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条

案件调查人是指承办行政违法案件工作的人员。第十一条

当事人是指符合《行政处罚法》、《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等规定,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二条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本制度第九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回避;

(三)可以委托1—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的权限;

(四)对案件的事实情况和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补正;(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三条

局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的组织机关。听证告知书盖有本局印章方为有效。听证告知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除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本局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采用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当事人书面提出听证要求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局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要求撤回听证请求的,可以撤回,但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中请撤回听证要求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局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本局应当受理。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本局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十六条 本局决定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举行听证的时问、地点、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送达听证通知书。并于举行听证的3日前将听证案由、时间、地点、方式等进行公告。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三)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五)告知当事人准备有关资料; 听证通知书盖有本局印章方为有效。第十七条 听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及听证纪律;(二)听证主持人核对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的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组成人员,交代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局分管领导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四)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就案件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依据进行询问;(七)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作最后陈述;(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前,将委托 代理书交法制科。

第十八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案由;

(二)当事人的姓名、名称、法定代理及委托代理人,案件调查人的姓名;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姓名;(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七)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听证笔录应当经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间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第十九条 听证结束后,由听证主持人写出听证意见书。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的;(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因不可抗力的事件,不能听证的;(三)听证主持人需要回避,一时无法更换的;

(四)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五)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一)当事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二)听证通知书送达后,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三)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四)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改变,已不属于听证范围的;(五)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

自由裁量权公开制度

一、将本单位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数量方式、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受理地点及时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裁量种类、法律依据、运用范围、裁量标准、处罚幅度,通过政务网及本单位的网站向社会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二、将本单位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数量方式、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受理地点及时间,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公示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本单位办公场所的醒目位臵,以便当事人查阅。

三、将本单位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数量方式、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受理地点及时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裁量种类、法律依据、运用范围、裁量标准、处罚幅度,制作成简便规范的宣传手册向公众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预防和减少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使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执法公开监督检查,是指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社会团体对财政执法,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的执法公开工作进行评议、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

必须坚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遵循依法公开、及时公开、便民利民、层级公开、公开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执法公开必须依法接受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社会团体的监督,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第五条

执法监督检查的范围:(一)执法公开的制度是否合法、健全;

(二)执法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制度、措施是否贯彻执行;(三)执法公开是否及时、便民、利民;

(四)执法公开的程序、范围、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规范、全面:

(五)执法公开监督、评议、考核的实施情况。第六条

执法公开监督检查的方式:

(一)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等国家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监督: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评议;(三)社会评议:

(四)执法公开专项检查;(五)新闻媒体的监督;(六)网络民意调查;(七)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

(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

(九)设立举报投诉机构,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监督;(十)其他方式。

第七条

全市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执法公开制度,制定、臵善、规范执法公开程序,加强对财政执法公开工作的监督。

第八条

全市财政部门每年应当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对本级执法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评议,通报检查、评议结果,将检查、评议结果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并记入执法档案、纳入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第九条

全局应当对执法公开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注重发挥外部监督检查作用,增强执法公开监督检查效用。

第十条

本局发现执法公开的程序、内容、范围、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依法及时予以纠正纠正。

第十一条

对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法人、其他组织、社会团体的监督发现或者人民群众反映执法公开中的问题,应当进行专项调查。在查明情况后,应当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将查处结果报告监督机关或答复法人、其他组织、社会团体、反映执法公开问题的人民群众。

第十三条

对执法公开监督检查发现或者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反映的执法公开有错误、不适当,不依法及时纠正、答复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送同级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备案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制度如下:

第二条

本局辖区域内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适用本制度。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处罚是指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没收同等数额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第四条

条法税政科(简称备案审查机构)在本局党组的领导下,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办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受理和审查工作,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具体办理本局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报备工作。

各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对本部门、本系统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办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受理和审查工作,并按本制度的规定具体办理本部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报备工作。

第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依照下列规定备案:

本局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应当自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备案表等有关资料报送备案。

第七条

备案审查机构可根据需要调阅行政处罚决定机关有关行政处罚的案件材料。

备案审查机构调阅案卷或者有关材料时,应当向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填发调阅行政处罚案卷通知书。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应当按照调阅行政处罚案卷通知书的要求报送案卷或者有关材料。

第八条

备案审查机构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有违法或明显不当行为的,应当向报备机关提出。报备机关拒不改正的,备案审查机构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撤销。

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财政部门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条法税政科具体负责本局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工作的有关规定;

(二)拟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的具体制度;

(三)每年拟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的具体内容、考评细则;

(四)组织对本局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考核;

(五)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六)接受上级法制部门对本局或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的评议考核。第三条

条法税政科对本局行政执法部门的人员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报上级法制部门。

第四条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考核: 分管局长对所分管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评议;提出评议意见;条法税政科根据自评意见、部门评议意见,进行综合评议提出评议意见,报局长会议讨论确定。

条法税政科将确定后的考核结果告知被考评者,被考评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书面意见;无异议的应签名确认。

自评意见、评议意见、综合评议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也可以记实性。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内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评为不合格:

(一)被追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责任的;

(二)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中超越行政职权,进行审批、许可等行政行为或者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被执法监督受到通报批评或者其他行政处分的;

(四)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制度,无正当理由未及时纠正的;

(五)被投诉或被查实在履行职务行为时,有以权谋私、收受财物、挟私报复以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八条

对评议考核结论为优秀的部门、个人分别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评议考核结论为不合格的机构或者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自由裁量权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公正、廉洁、高效地实施行政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局机关国家工作人员。

第三条

市局设立行政执法责任过错追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责任过错追究的受理、审理和决定。成员由局领导、监察室、办公室、条法税政科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监察室。

第四条

本局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致使相对人造成损失的,依照本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条 实施违法错案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和有错必纠的原则,教育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受到本规定追究的工作人员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复议和申诉权。

第六条 实施行政许可(备案、登记、核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过错: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七)法律、法规有前臵条件规定的,在前臵条件未具备的情况下,且未经同意而擅自办理相关手续的。

第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过错:

(一)认定违法事实不清,处罚对象错误的;

(二)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或依据不足的;

(三)违法行为发生,且事实清楚不予查处或查处后不予处罚的;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滥用自由裁量权,不按规定幅度处罚的;

(四)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不依法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听证、复议、诉讼等权利和不按程序逐级审批,实施行政处罚时不作出处罚决定的;

(五)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违反规定擅自收取保证金或者将罚款、保证金以及扣押的财物截留、私分的;(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七)对上级交办查处和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拒不履行法定职责或不予答复的;

(八)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等行政强制措施及违法实施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的;

(九)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十)工作不负责任,丢失卷宗或重要证据材料的。

第八条

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过错行为,视情节给予以下处理: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当年考评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或不称职(不合格);

(四)依法或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五)调离岗位或依法辞退;

(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中,工作人员主动发动并及时纠正锚误,未给单位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经批评教育,可免于追究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中,情节较轻,经责令改正后,给单位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当年考评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中,情节严重虽经责令改正,但仍给单位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不合格),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第十二条

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不合格),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降级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 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正的:

(三)依法应当根据招标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以招标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十三条

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至开除处分。第十四条

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或不按法律规定滥罚款的,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给子行政记过至记大过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罚款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依法子以追缴;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投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降级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科室主管领导不依法履行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改正,对其和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降级至撤职处分;构战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授意、指示工作人员强令实施违反规定的许可和处罚,或者违反规定插手干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降级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

本局内受聘从事管理活动的协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参照本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八条

篇8: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1 推行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重要性

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是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卫生行政执法机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在实施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 能否正确行使这种权力, 不仅涉及到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 体现的是卫生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部署, 并努力解决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中反映出的行政处罚“尺度不一”、“人情案”、“关系案”等执法随意性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结合本区卫生行政部门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际, 2009年7月, 针对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管理、医疗机构管理、执业医师、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化妆品卫生、母婴保健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常用的、自由裁量幅度较大的处罚事项进行了细化和裁量权标准量化, 形成了《黄岩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细化标准 (试行) 》, 作为开展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工作的依据和标尺。

2 健全制度, 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程序

2.1 成立机构

成立工作班子并实行责任分解, 将卫生监督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事项进行认真清查, 并编制成包括序号、违法行为、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标准、分类、情节和具体裁量幅度等内容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目录表。

2.2 选定范围

根据公平、公正和可操作性原则, 将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目录表中常用的、自由裁量幅度较大的处罚事项作为规范对象, 涉及到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管理、医疗机构管理、执业医师、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化妆品卫生、母婴保健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2.3 统一要求

2.3.1 选定内容

规定从序号、违法行为 (具体违法情节) 、处罚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名称) 、处罚标准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具体处罚条款) 、自由裁量情形 (自由裁量的阶次和情形) 、裁量幅度 (根据违法阶次或情形, 给予的具体裁量处罚) 等6个方面制定自由裁量权标准。

2.3.2 确定分类

确定将每个处罚事项分四类, 确保制定出的标准简捷明了, 便于执行。并要求对四类的情形表述, 要详细列举具体的违法情形, 确保标准严密准确, 减少处罚自由性。

2.3.3 确定裁量幅度

(1) 确定对可给予处罚、可不处罚的, 不予处罚;可给予较轻处罚、也可给予较重处罚的, 给予较轻处罚。 (2) 确定对可实施单处处罚、也可并处处罚的, 对轻微和一般违法行为实施单处处罚, 对较重和严重违法行为实施并处处罚。 (3) 确定对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从重情节、且不具有从轻情节的, 按最高处罚幅度处罚;对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从轻情节、且不具有从重情节的, 按最低处罚幅度处罚;对同时具有从重、从轻情节的, 根据主要情节处罚。 (4) 确定从轻处罚适用警告或小额罚款, 一般处罚适用一般数额的罚款, 从重处罚适用较大数额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 (5) 确定罚款为一定金额倍数的, 从轻处罚应低于中间倍数;一般处罚按中间倍数处罚;从重处罚不得低于中间倍数;罚款为一定幅度数额的, 从轻处罚应低于平均值;一般处罚按平均值处罚;从重处罚不得低于平均值;对各种违法案件进行梳理, 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不同情况, 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 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为明确、具体的等级, 并对每个等级内的违法行为确定具体的罚款数额或比例。同时, 明确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确定从轻、从重、减轻、加重及免于处罚的依据, 使得执行标准统一, 有利于阳光操作。

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在法定幅度内划分为甲 (法定处罚最高额25%及以下) 、乙 (法定处罚最高额25%~50%) 、丙 (法定处罚最高额50%~75%) 、丁 (法定处罚最高额75%及以上) 四个处罚层级, 实施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法定幅度上、下限, 使卫生执法人员在卫生行政执法自由裁量过程中有据可依, 更加容易操作。

2.3.4 广泛征求意见

对形成的自由裁量权标准, 由班子、学术审查把关后, 广泛向一线卫生监督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 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 确保标准的质量和可操作性。

2.3.5 制定、完善配套制度

(1) 实施行政处罚案件查处“三分离”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对行政处罚案件实行调查、审议、决定“三分离”工作机制, 明确职责分工, 形成相互制约。 (2) 完善审核报批程序, 将监督权、许可权、勘测权实施“三权”分离, 同时建立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3) 建立重大案件报告备案制度。拟对个人罚款5 000元以上、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罚款10 000元以上, 报区政府法制办审核备案后实施。 (4) 完善处罚案件稽查制度, 有针对性地对突出或普遍性问题进行稽查。 (5) 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和工作机制, 聘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有关人员等作为行风监督员, 重点对卫生监督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6) 完善考核制度, 将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作为科室 (分所) 和个人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的前置条件。 (7) 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对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个人, 视情节轻重, 给予暂停执法、调离执法岗位等处分, 确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顺利实施。 (8) 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定期轮岗制度。根据工作实际, 定期对重点岗位执法人员进行轮岗、交流。

2.3.6 强化宣传培训

自由裁量权标准报区纪委、法制办审查同意后, 以规范性文件形式颁布实施,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同时, 组织卫生监督员集中学习, 并编印成册, 卫生监督员人手一册。

3 总结经验, 务求实效

3.1 提高了卫生监督执法依法行政能力

通过自由裁量权标准的制定, 促进卫生监督员对行政处罚合理性原则的认识由过去的模糊抽象变为直观具体;并因自由裁量权标准的施行, 促进卫生监督员在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工作时有了量罚的刚性标准, 从源头上防止滥用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 减少了执法差异, 保证了执法的公平性。

3.2 强化了卫生监督执法公信力

通过不同形式将自由裁量权标准向社会公开, 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有利于促进行政相对人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信任和配合, 主动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自身管理水平, 在法律事实面前, 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进而促进执法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和谐, 实体与程序的和谐, 合法与合理的和谐。

3.3 增强了卫生监督廉洁自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嘉鱼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相关文章:

嘉鱼县市场调研报告04-26

2023年嘉鱼县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公告05-06

嘉鱼三湖连江记叙作文04-08

嘉鱼县一季晚稻病虫灾害和防治技术示范对比展示区试验04-17

上一篇:企业法制讲座下一篇:人生拥有的财富作文记叙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