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传播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遍布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怎样?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既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又对构建和谐高校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手机短信传播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机短信传播分析论文 篇1: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手机短信对政府形象塑造

摘 要:手机短信独具的传播特点对政府形象塑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当今社会,政府更看重利用网络,尤其是微博等新方式来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对手机短信的重视不足。通过对手机短信传播特点和政府利用手机短信的案例的研究,从传播学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政府利用手机短信提升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手机短信;政府形象;塑造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遇到了特大暴雨。77人失去了生命。在北京能经常感受到北京的温暖,例如,在重大节日来临之前,北京市政府或公安部门会通过手机短信问候市民,并提醒市民注意防火防灾。但遗憾的是,在特大暴雨这种重大灾情来临之前,温情提醒短信却消失了。政府部门解释说存在技术障碍,但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均否认群发短信存在技术障碍,并称此前已配合市政府运用多次。

政府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是因为手机短信传播具有的独特特点是传统媒体和一些新型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手机短信传播对政府形象传播产生了哪些影响,政府又该如何利用手机短信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手机短信传播特点

(一)范围广、速度快

手机用户的庞大数量,决定了手机短信的覆盖率也很高。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六度空间”理论,是说你要找一个人,中间只需要通过5个人就可以找到他。在手机短信的传播中,实际上那个你把一条短信只要传给3个人,就可以传遍全世界。这就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3周期传播原理”[1]。短信传播速度及时,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大量受众。

(二)高到达率

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向对方发送短信。如果对方有重要的事情,他的手机可能处于震动或静音,但是对方仍然可以马上收到短信,对方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阅读;如果他的手机关机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给他发送短信,短信会暂时储存在服务器上,等对方开机就可以看到我们发送的短信了。而且手机用户收到短信后一般都会去查阅,只有查看到的短信才会被删除,所以手机短信可以达到很高的查看率。

(三)参与性和互动性

当信息接受者收到一条有意义或者重要的信息时,会习惯性的转发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希望他们也能及时分享自己所得到的信息。 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回复信息,及时方便地参与信息的反馈和再创造。

(四)权威性

手机短信不但可以作为通讯手段,而且可以成为公共事务的发布平台、政府部门不说话的“新闻发言人”。政府是行政机关,国家权利的执行机构。政府通过手机向公众发布信息,是政府传播的一种。政府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

二、手机短信传播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

学者彭伟布认为:“政府形象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所引起人们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2]”政府通过手机短信与受众进行信息传递、沟通交流。政府的手机短信传播,对政府形象塑造有优势,也有劣势,是一把双刃剑。

(一)手机短信对政府形象塑造的优势

1.政府服务理念的体现。“交通部门提示:今晨东三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发生漏水事故,东三环京广桥至朝阳路附近实行交通管制。”2006年1月3日早上北京市众多市民的手机上都“蹦”出了这条短信。这是北京市通讯运营商与政府部门合作向市民发出交通预警。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政府没有即使向市民发布路况信息,会有多少司机和行人遭遇不便,即使是现在的微博等新方式也会受到手机是否上网的制约,不如短信传播方便。政府利用手机短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急人们之所急,想人们之所想。

2.政府公信力的体现。政府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平台处理一些公众危机事件,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2005年3月10日晚,天津市塘沽区发生一起因人恶意牛奶投毒事件。政府紧急部署天津移动向所有在塘沽注册的手机用户发送一条紧急通知,内容为:“紧急通知:凡于2012年3月9日~12日,在塘沽上海道乐购超市购买的散装海河牌袋装牛奶,存放期间因受到严重污染,请停止使用。塘沽区人民政府。”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更多的生命也因此不会受到伤害。及时的手机短信维护了人们的利益,也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政府责任高效的体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府效率是政府形象的生命[3]。政府没有高效的运转,很多政府战略、诺言就不可能实现。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强烈的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与中国移动立即联合开展救援行动,通过短信形式开展捐款捐物、新闻宣传、找寻失散的亲人等救援工作。手机短信让人们团结起来,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与全社会携手祖国渡过难关,也缓解了政府的压力,让政府工作更加高效的运转。

4.政府清政廉洁的体现。清政廉洁是政府形象的基础要素[3]。“政治上立场要坚定,不要摇摆;经济上要清白廉洁,不贪不占。天台供电局党委、纪委、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祝你周末愉快!赵德才【浙江电力】”2012年9月21日,浙江天台县供电局全体人员的手机里都收到了该局纪委干部赵德才发来的这条短信。为加大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力度,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该局于2010年4月起,利用手机短信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每周五向全局干部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发送一条廉政短信。这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手机短信宣教方式,加强了政府的廉政文化建设。

(二)手机短信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劣势

1.传播失控,政府把控失调。一个手机用户就是一个终端,她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但相同的是她们不仅是信息消费者和用户,也是主动信息生产者、创造者和建设者。2008年10月,民众在接收到四川广元“蛆虫柑橘”短信后,出于复杂微妙的信息接收心理和日常生活的情感诉求,并不会顾及对信息真实与否的求证责任,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迅速扩散信息源内容。事实上,“蛆虫柑橘”事件进入手机短信平台前后,政府并没有进行权威的舆论引导和必要的信息甄别通道。手机短信的接收者也只能不断重复他们“信以为真”的暂时认同行为,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以致滚雪球般地速度将信息从四川广元扩大到全国。所以手机短信成了谣言的根据地,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2.传播不可测性,政府引导失职。任何短信的发送者都无法预测自己对整体产生怎样的影响,而且发送,接收短信的门槛很低,传播源广泛分散,具有大众化特征[4],这就使传播效果更加的不可预测。这种传播特点也导致了政府引导的困难。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到法国巴黎时,受到“藏独”势力干扰,法国一些政客不负责任的挑衅态度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抵制法国零售企业家乐福的呼吁成了人们表达爱国感情的方式。我也收到过几条这样的短信,号召所有人都不要去家乐福购物,哪怕是一瓶水也不要买,瞬时间的传递,效果遍及全球。在抵制家乐福事件中,家乐福身陷“抵制门”,其后家乐福与商务部交涉,并多次发表声明,都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3.垃圾短信,政府监管失效。200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短信群发公司制造大量垃圾短信的事实。根据央视记者的暗访调查,一个小作坊式的群发公司,只要几十个群发器、几台电脑和手机,一天就可发送高达43万条垃圾短信。几乎每一个手机用户或多或少都接到过垃圾短信,手机短信传播中的问题引起了全民关注。可是此时政府监管部门做了些什么呢?垃圾短信已经干扰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政府是不是应该高度重视,负起监督责任,让真正有益短信走进人们生活。

三、政府利用手机短信提升其形象的方法

目前,由于微博微信等的出现,政府对手机短信利用有所下降,更多的学者也倾向于研究这些新渠道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如政务微薄。但不可否认手机短信对塑造政府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政府应充分重视手机短信对自身形象塑造的影响,利用手机短信传播,提升其自身形象。

(一)建立全面的手机短信的预警发布机制

让百姓及时了解他们生活环境的一些危险情况,并即使做出相应的规避措施,把伤害减少到最小,是政府应不容辞的责任。在国内,福建最早利用手机短信发布台风信息 ,我国的其他省市也相应的建立了灾害天气短信预警机制。但这种预警机制只是偶尔使用,属于个别政府的个别行为,起到的警示作用也因此减弱。北京暴雨事件就充分说明,政府短信预警机制还不完善,政府应该建立全面手机短信的预警发布机制,制定手机短信的信息发布准则,让有用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传给受众。

(二)完善手机短信的反馈机制

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政府和受众在不断的互动中产生。政府不应该只是信息的发布者,它还应掌握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通过反馈,政府了解受众的需求和要求,调整自己的发布策略,发布更多受众所需要的信息。甘肃省金昌市2012年10月起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展开“平安消防”手机短信回访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对“平安消防专项行动”的意见和建议。接收到短信的市民可以通过回复相应数字向消防部门回馈有关情况。目前,政府对手机短信的利用还只是停留在发布阶段,没有注重受众的需求,完善手机短信的反馈机制也显得更加重要。

(三)内容把关,加强舆论引导

有效的治理不良垃圾短信,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政府通过手机短信加强舆论引导,对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良好的政府形象都有重大意义。政府通过以下手段加强对内容的把关,进行舆论引导。一是建立手机短信管理法律法规,能够真正避免垃圾短信的发送;二是加强政府“意见领袖”的角色,发出真正的权威信息;三是应当将关乎公众利益的信息作为公益短信,免费发送到所有的手机用户。

当今社会新的传播技术层出不穷,今天是政务微薄受到欢迎,明天可能就是微信收到追捧,这些对手机短信传播都有不小的冲击,其实不管哪种方式只要对政府形象塑造有利的因素,政府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政府利用手机短信塑造政府形象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还需在摸索中前进。

参考文献:

[1] 朱海松.手机媒体-手机媒介化的商业应用思维与原理[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2] 彭伟布.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4]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窦晓进

手机短信传播分析论文 篇2:

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心理

【摘 要】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遍布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怎样?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既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又对构建和谐高校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力图了解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现状和特点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短信 消费心理

手机短信服务是一种基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传递简短信息的传播手段。自1992年,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SMS凭借其快捷性、私密性、互动性、时尚性、趣味性、非即时性、非现场性等特点迅速进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①当前,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了人际交流的重要纽带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而手机短信不知不觉中也在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大学生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也是使用手机频率最高的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对手机短信的倚重程度已经丝毫不逊于书信、电话、网络等媒介。②然而,随着大学生对手机短信消费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大学生在手机短信的消费方面的一些心理问题。在对手机短信消费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的大背景下,心理学专家开始对手机消费对大学生的心理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心理学专家认为,对手机短信消费的依赖程度与个性特征及情绪稳定性都存在密切的关系,朋友友谊关系的孤独程度与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手机短信消费的自我认知上与更大群体的孤独程度有关,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过度依赖手机短信交往可能与孤独感有关。

以往大量的研究或是针对心理状况本身或者单从大学生手机消费角度来进行的分析其心理状况,如大学生过分注重手机品牌,存在攀比虚荣心理等等,少有从大学生角度以问卷调查法来研究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的。本研究以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为例,从大学生本身的角度,探讨湖南省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分析湖南省大学生在手机短信消费问题上存在的心理状况问题。

本研究的对象是以湖南理工学院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共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包含纸质档和电子档),回收问卷283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6%。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调查问卷,该问卷的题型为选择题共17个问题,都是封闭式问题。主要测查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的基本现状以及其在心理方面的状况问题。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采用排序计分的方式,排序越靠前得分越高,排在最前面的选项积分与该选项数量数字相等的分数。

采用小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由本研究者担任主试。

本研究采用Excel软件录入并处理数据,先对数据进行筛选归纳,剔除掉不合要求的问卷(例如:问卷未完成等),得到有效问卷245份,再运用交叉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现状

在手机短信的消费市场上,大学生无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手机短信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时日,在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首先想到手机短信,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在消费方面主要依靠父母,相对于电话交流方面,手机短信消费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和特性,廉价性、即时性、快捷性。

1、大学生发送手机短信的频度、数量

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手机短信是否是手机使用的主要方式时,有43.08%的同学认为只是其中之一。34.57%的同学认为是,只有22.35%的同学认为不是。以上数据足可以证明手机短信确实是同学们使用手机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短信的有40人,占71.4%;较多使用的14人,占25%;几乎不使用的2人,占3.5%。

调查表明,大学生每月短信的发送多为200-400条,占到39.68%;其次为400-600条,占31.94。另外,每月发送100-200条的大学生占到10.15%,7.35%的大学生每月会发送600-800条的短信,100条以内的占到6.54%。从每月发送的短信数量来看,多在200到400条之间。3.23%的大学生会发送800-1000条左右的短信;而发送短信量在1000条以上的大学生也是存在的,达到1.11%,但是这部分大学生是较少的。从以上数据得知,大学生们使用短信功能还是比较多的。

2、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

至于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多选),费用低(41.67%)和方便(48.44%)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有同学认为有独特的乐趣 (21.88%)和适于在特殊场合使用(17.7%)。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排序依次是:方便,费用低,有独特的乐趣和适于特殊场合使用。

大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梦想,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然而他们却没有经济能力,而手机短信又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便宜廉价,方便快捷等等,因此博得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和喜爱。其次,手机短信具有隐蔽性和私密性的特点,在任何场所几乎都能使用。再者,使用手机短信便可以避免直接言语交流的尴尬,并且可以充分发挥使用者的智慧和想象,运用各种文采修辞,使感情和想法的表达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③特别是对于含蓄腼腆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最后,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手机短信是一种联络朋友亲人,沟通感情的一种最好的途径。

3、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内容

在短信的内容方面,同学们发送的短信中最多的是情感交流(48.9%)和聊天(54.17%)以及信息联系(59.90%),谈恋爱的占到14.65%(可多选)。对于手机散布不良信息方面,有(13.72%)的同学表示曾经这样做过,多数同学(61.8%)选择了“我不会这么做,但不想管别人”,坚决反对的只有24.49%。在手机短信的使用方面,有66.14%的同学表示偶尔在上课时发短信,15.22%的同学则经常这样做。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对象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生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对象很不相同。35.33%的大学生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对象是他们的好朋友;而手机短信发送对象经常集中在老同学的占24.23%;其次是发送给身边的大学同学,占11.34%;发给恋人的占14.65%;10.46%的大学生会集中在父母和亲人的交流上;3.99%的大学生会给普通朋友发送短信。因此,根据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发送手机短信的对象依次是:好朋友,老同学,恋人,大学同学,父母亲人和普通朋友。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场所

当问到经常在什么场所发送手机短信时,在寝室的占19.38%,在课堂上发送的占到35.63%;按照数据所占比例,依次是:在路上发送短信的占到15.32%,在厕所发送的占到12.56%,在车上发送的占9.78%,其他的占到7.33%。可见在寝室和课堂上发送手机短信的人数很多。

四、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心理及状况分析

1、大学生对丢落手机的反应

当被问到要是手机丢落在宿舍时,大学生们的反应各不相同。37.42%的大学生说会做完事情后再回去取手机;而21.94%的大学生则会叫室友或者其他同学带过来;而表示自己会立即回去拿的大学生占到了17.74%,剩下的22.9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觉得这样不会影响到他们。

2、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心理

有多数同学认为经常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内心孤独寂寞(58.33%),有某种情绪,如:高兴、难过或者遇到苦难的,占到16.32%,感觉平时无聊才发的占25.35%。可见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一般是因为遇到了某种心理上的问题或者遭遇挫折和困难,想找人倾诉或者发泄。

3、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短信消费带来的困扰

从调查显示,过度频繁的使用手机短信,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问题,如有自闭的感觉(13.33%),不想和人当面沟通和倾诉(18.66%),一有困难就问别人,抗击打能力下降占到12.57%,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主见的占到9.56%。

由此可见,大学生不仅对手机短信消费过度依赖,而且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频繁使用,折射出大学生的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状况问题。

结语

本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手机丢落在寝室的反应是,75%以上的大学生是尽快采取行动取回手机,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比较严重。

调查发现,大学生高频度地使用手机,折射出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如:内心孤独寂寞,无限空虚。而且过分地毫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短信消费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问题,如:有自闭的感觉;不想和人当面沟通和倾诉;一有困难就问别人,抗击打能力下降;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主见,越来越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等等。有的研究者指出,编发短信是简单文字的罗列,全凭条件反射按键,与玩电脑游戏非常相似,主要依靠短信和外界联系很容易变成“游戏脑”。④

另外,大学生在课堂上和学习时,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占到15.22%。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和正常生活,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并且浪费了大学生的大好青春和精力,给大学生的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手机短信消费在大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的途径中非常普遍,大学生对手机短信消费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由于这种过分依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面也产生不好的影响,如:大学生越来越缺乏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语言交流能力,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能力下降;大学生过于频繁且在错误的时间和地使用手机短信消费,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大学生过度的手机短信消费带来了心理困扰和问题,如内心更加空虚、寂寞、自闭等等;而且对他们的性格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有自闭的感觉;不想和人当面沟通和倾诉;一有困难就问别人,抗击打能力下降;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主见,越来越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等等。

参考文献

①刘伟,《手机短信的六种媒体优势》[J].《新闻爱好者》,2004(5):15-16

②黄才炎、严标宾,《大学生手机短信交流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17-19

③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4):32-35

④杨波、王修茹,《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J].《商场现代化》,2006(1):213-214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

责编:姚少宝

作者:周慧

手机短信传播分析论文 篇3:

手机短信:新的语文课程资源

【摘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因素,又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把手机短信中的健康内容应用于应用文教学、修辞教学、仿句教学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手机短信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机普及率的迅速提高,学生使用手机和手机短信的人数越来越多。手机短信成为了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已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将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的手机短信引入语文课程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很有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手机短信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

1.手机短信中的语文因素。

(1)手机短信的实用性。手机短信经济实惠,可以随时编辑、随时发送,成为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手机短信综合了电报、短书信、便条等的实用功能,操作方便,瞬间到达,时效性强。利用手机短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定制天气预报、新闻、学习方法、百科知识等短信服务。

(2)手机短信的文学性。手机短信短小精炼,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拟人、借代、比喻,还将古体诗词、名言名句等加以改编。很多手机短信还讲究押韵,具有多种押韵形式,错落有致。文体多样,不拘一格,有剧本、小说、诗歌、词、散文等。内容有情意绵绵类、幽默诙谐类、哲理意蕴类,等等。

(3)手机短信的创新性。手机短信在创作上相当自由,出现了大量令人瞠目的作品。巧妙的词语组合,各种网络语言、顺口溜,各种符号、数字、空格等,创作出独特的文本形式,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手机短信短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获得了创新性的飞跃。

2.学生对手机短信的喜爱。

(1)手机短信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工具。当今的学生喜欢追求时尚潮流,他们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对新鲜事物充满无限好奇。他们渴望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信息。手机短信能够使学生在信息获得中占取更多机会,成为获取信息的第一必备工具。

(2)手机短信是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当今的学生往往不满现状,面对家庭空间的狭小,追求个性自由和感情寄托,渴望有自己的朋友来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也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结交更多的朋友。通过便捷的手机短信,使朋友之间的感情传递迅速。点对点的发送使短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学生可以交换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又不被“外人”所知,使得沟通更简化,更具有保密性。

(3)手机短信是学生释放压力的工具。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他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极大变化的阶段,面临着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欣赏富有幽默性、审美性、娱乐性、文学性的手机短信,能使他们长期积累的敌对情绪和心理压力得到宣泄,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手机短信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应用文教学。当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从主要靠写信、发电报变成了打电话、发短信。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请假、留言、通知、书信等信息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了当今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必备的写作能力之一。应用文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传统的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一是要符合固定的格式,二是语言要准确、恰当、简明。手机短信由于有排版和字数的限定,因而和一般应用文写作不同。下表就以传统写通知的要求和手机短信写通知要求比较为例。

2.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修辞教学。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修辞教学枯燥无味,方法呆板,使修辞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手机短信幽默风趣、短小精干,能够反映年轻人的心态。利用手机短信里的修辞魅力,把优秀的手机短信用来分析,讲解修辞知识与规律,可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享受中体会到修辞的快乐。

(1)比喻。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如:人就像房子,朋友就像窗子,窗子越多房越亮!我愿是你最大的那扇向阳窗;阳春送花香,金秋送气爽,炎夏送凉风,寒冬送阳光!

(2)排比。琅琅上口,有节奏感的排比使人精神振奋,真情感人。如:纯洁无瑕像雪花,美丽夺目像烟花,满脸喜气像年花,甜美温柔像豆花,勤劳善良像翠花……你既像这花又像那花,所以我应该称你为如花!祝如花似玉新年好!

(3)对比。巧妙的对比使事物的性质更加明显突出。如: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斤;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

(4)反复。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语言优美,反复咏叹,表达了强烈感情。如:在家顺,在外顺,心顺意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恭祝2010年一切顺利!

3.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仿句教学。句子仿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察,它涉及学生的模仿和创造能力。它限制了思维的方向,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中选择合理的信息,按照要求进行练字造句。大量内容健康、极富创新的手机短信无疑成为了学生欣赏和模仿的对象,对手机短信的仿写也曾经成为了中考考试试题。下面就浅谈一下在仿句教学中利用手机短信一些建议:

(1)筛选短信。手机短信中也有大量内容不健康的短信,或是庸俗无聊、毫无积极意义短信。给学生筛选的短信应当是思想内容健康、积极,有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角度、独特的内容的优秀短信。

(2)欣赏短信。欣赏优秀短信的主题思想。凸显方向;欣赏优秀短信的结构特点、逻辑关系;欣赏优秀短信的情真意切、扣人心弦;欣赏优秀短信的修辞特色,形象生动;欣赏优秀短信的简明得体、短小精悍。

(3)仿写短信。根据其短信的主题内容,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情意绵绵、富有创新性的作品。2005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题中就有这样的手机短信仿句题: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此题就是要求用两个恰当的比喻句表达对老师的祝福与感恩。

时代前进的步伐不可逆转,手机短信已经闯入学生的生活,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作为当今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手机短信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必然会面对许多困难。我们只有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丰富的手机短信成为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郑昌平

上一篇:大型企业人力资源论文下一篇:失眠症临床护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