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专业领域的创业教育几乎空白,尤其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解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院校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旅游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多因素协同下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教育部指出,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确保人才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家倡导以创新促就业,改善就业现状,增加就业率。但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广西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很难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旅游人才供需失衡。多因素协同背景下,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迫在眉睫。本文就多因素协同下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多元素协同;旅游院校;创新创业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人才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故此,国家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契合,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中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旅游人才质量不高,尚未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加剧了供需的错位矛盾。多因素协同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建构,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的多方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创业促就业,真正培养高水平的旅游创新创业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关于创新教育的定义,有以下两种解释:广义上看,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狭义上看,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活动[1]。关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的解释认为创新教育本质上是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广义的解释认为创新教育是强化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当前对其内涵并无明确的定义[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最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该校大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重视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主张“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同时,斯坦福大学特曼教授指出,要把学术界和产业界结合起来,建构新型的合作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学校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创业意识,在实践中累积经验,改善就业压力。研究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和“创新”两个部分构成,创新教育侧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确保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多因素协同下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多元素协同,主要体现在创业方法、目标及路径等方面,通过整合各项资源,开展多元化的交流活动,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改革创新创业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各要素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为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空间[3]。“产学研”是一种协同实践,能最大限度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能有效提高旅游专业的教育实效。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创业热潮愈演愈烈,旅游院校的创新创业体系建构需要突出多因素的协同发展,即企业、高校、政府等主体的合作,通过增强社会资源、教育体系间的交流,推动资源共享,突破传统教育资源模式的局限,建构动态化的合作平台,不仅能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更杜绝了资源浪费的现象[4]。多元素协同背景下,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密切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效,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带有很强的应用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色,综合性较强。旅游管理专业的设计目标,主要以实践和应用为主,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旅游管理专业开始采用应用与实践相契合的模式,为社会培养了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亟须开展更进一步地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点。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方面难度较低。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质人才,其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高职院校能够通过“产学研”平台的建构,促进各方交流,打造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与普通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一体系带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三、当前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一)创新创业内容认知不彻底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旅游院校對创新创业的认知尚停留在表层,认为当前的创新创业是针对未来创业者的教育,对普通的学生来说,只需要学好本专业即可。现如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简单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这说明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尚不充分,忽略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5]。整体上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在相关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较为贫瘠;第二,学生不够重视,很多学生不以为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育形式单一

在当前广西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开设较少,通常表现为创业大赛、讲座等形式,有的院校虽然有该课程,但大多是选修课,极少部分学生会因对创新课程感兴趣而选择学习该课程,更多的学生仅是为了获得学分[6]。在学校内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衔接不够密切,通常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才培养需要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大多广西旅游院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停留在就业指导、创业讲座等方面。这些活动较为单一,对学生意识指导的作用相对局限,且教育内容过于枯燥,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匮乏,缺少“双师型”教师

师资力量在教育教学中很重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必须要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培育优质的创新创业者。但目前相关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大多教师缺少理论及实践经验,许多教师都是跨专业的教师,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比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缺少创业经验,难以满足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需求[7],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导致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人才培养必须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现如今,广西大多旅游院校并未成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导致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尚停留在表面,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校企合作力度有限,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加剧了“供需矛盾”[8]。创新创业实践是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创新创业中的魅力,但在当前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中,实践课程的比例较小,导致培养效率低下,不利于创新创业实践人才的培养[9]。

四、多因素协同下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一)精准定位旅游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旅游院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中,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能够为后续的活动提供导向。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强的应用型,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要突出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现如今,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再加上消费者渴望新奇的旅游体验,追求旅游产业的个性化服务。因此,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应与时俱进,突破各个学科间的界限,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了解旅游市场的前沿动态,根据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拓展新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10]。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变化,结合自身的特点,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坚持能力为本,优化课程体系

从旅游专业的特殊性来看,其人才培养不仅要求旅游人才具备专业化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该课程的设置,要实现跨学科的融合,突破各个学科间的局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旅游院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建构创新创业课程,更要拓展课程资源,如实践操作知识、理论知识等,最大限度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创业活动是一种转化实践的过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科学设计课程,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基地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高校还要设置隐性课程,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三)优化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综合性较强,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科学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建构“双师型”队伍。在此背景下,旅游院校要积极安排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了解旅游企业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另外还应通过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专业内容,以此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效果。

(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旅游院校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人才,所以,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高校要把握好旅游产业的需求,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够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企业、高校、政府、协会等都是校企合作的参与方。旅游企业通过与学校鼎力合作,能够让学生了解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确保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还可以开展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旅游企业的发展变化,树立创新意识,调动创新性思维,深化综合素养,提高旅游人才的培養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旅游资源有明显优势,发展当地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为了打造广西旅游先进省,提高当地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构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以此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锋,滕跃民. 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2):90-93.

[2] 王玲俊.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机制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7(25):61-63.

[3] 李丽萍.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建构体系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3-4.

[4] 李亚奇,李峰,王涛,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4):5-12.

[5] 高斌淳. 协同视域下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7.

[6] 张永安,张瑜筱丹. 创新创业政策对区域新动能支撑效率的多视角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6):113-120.

[7] 张兵. 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制约因素与提升对策[J]. 教育探索,2016(05):87-90.

[8] 张冠蓉.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17.

[9] 任泽中. 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 镇江:江苏大学,2016.

[10] 曾璇. 基于大学生创业者视角的创业支撑政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9(21):71-76.

(荐稿人:谢雨萍,桂林旅游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旅游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多因素协同下广西旅游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LYHZWY004)。

作者简介:张素梅(1977—),女,硕士,桂林旅游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发展及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

作者:张素梅

旅游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

摘 要: 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专业领域的创业教育几乎空白,尤其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解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旅游专业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

创业教育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第一本为学术性护照,第二本为职业性护照,第三本创业教育护照能证明个体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这一说法其实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先生提出,创业教育在此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同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机构或个人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以上观念,创业教育其实就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及创业技能的活动,即是培养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和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渠道。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就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建立健全民族创新体系的深谋远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功能的扩展。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随着高校扩招而迅猛增长,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了699万,比去年2012年增长了19万人,是有史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招生数量和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地方上还要与本科和中专旅游专业毕业生展开竞争,眼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但从长远来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业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有10%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能有效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若有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就能产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故此,只有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提高,才能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学生培养目标的重大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试点才开始尝试创业教育,严重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我国培养的大学生仅局限于基本就业、升学深造、考取公务员等比较狭窄的就业方向,创业带动就业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就业理念。

(三)转变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方式,适应旅游行业发展要求。

旅游行业的旺盛需求使职业适应性较宽泛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大量创业机会,而旅游中小企业主要是旅游创业的实体形态,这些企业已遍及各个城镇,有着比较大的发展前景,如乡村生态旅游,现已逐渐成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的主体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基层旅游创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缺口,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迫在眉睫。现今,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人才,单一技能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科班型人才向创业实践型人才转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只能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征服旅游创业教育领域。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业的认识及准备。

相关调查显示:询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结果统计出,71.1%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创立公司,34.3%的人认为创业是从事科研发明,这就充分说明,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社会精英所从事的事业,有点高不可攀,但有52.5%的人认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做出一定成就也是创业。在回答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时,70.2%的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2.1%的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与此同时68.6%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在创业相关知识储备方面,90.4%的人曾经读过一本以上的创业图书,在是否有过社会实践方面,52.7%的人从事过收银员、推销、发放传单、家教、服务员、导游等兼职工作,或多或少地磨炼过自己的意志。关于创业意识,92.4%的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去创业,7.9%的人表示创业只是毕业后的事情,有2.3%的人坚定自己不会去创业。毕业后若没有理想工作,仅17.3%的人会立刻选择去创业,其他人或选择降低择业标准或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或升学深造。

(二)女生创业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中女生的数量一般占绝对优势,不过其创业的意识、意愿、信心和能力明显欠缺,绝大多数女生对创业没有任何准备,相对于男生,女生在个人性格特点上缺乏敢闯、敢拼的魄力,受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她们更愿选择安稳工作,再加上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也是制约女生创业的比较深层的障碍,例如在某些地方或企业,男性通常对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持反对态度,对很多女性工作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周围亲朋好友对女性创业也不持信任和支持,沉重的心理负担压迫在想创业的女大学生身上,除去缺乏社会经验,欠缺创业能力,缺少创业知识等诸多大学生创业不利因素外,贬低自身能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情绪化比较激烈,缺乏理性及耐挫折能力差等创业心理因素也羁绊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女生的创业步伐。

(三)创业教育与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与支持方面的现状:(1)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创业动机绝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成果;(2)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缺乏很多实质性的内容;(3)学生一般认为其父母应是其创业的最大支持者,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不大;(4)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自信,不知从何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相结合。(5)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社会交往能力。以上情况表明:首先,学校目前在创业教育方面力度有待加强,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其次,相关政策扶持比较缺乏;再次,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需加强,包括一些金融部门的资金、社会组织的技术、行业企业的经验;最后,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理解仅停留在表层,对创业的认识、动机、方向及创业支持的理解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将成为其今后创业的阻碍。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相关调查表明: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排在首位的是资金缺乏;其次是创业教育的内容单一和方法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后是师资力量不足。另外,“创业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方面,表示满意的比例只有8.2%,表示基本满意的比例只有35.7%,表示不满意的达到了51.2%,另外很不满意的为9.9%,不满意的比例远远高于满意的比例,说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五)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单薄。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就业创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时间不长,同时也很少开设职场礼仪、商务经贸、法律等课程,学生非常缺乏创业基础知识。就已经开设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而言,课程没有针对性,更无操作性,以纸上谈兵为主。每一位学生有着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他们的就业需求也不一样,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的创业知识往往来自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和网络上的信息,而就业指导课给学生带来的就业信息比较少。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就业指导课以知识传授居多,技能培养内容较少,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教学方法滞后,与社会需求与用人单位实际明显脱节。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讨

(一)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前提条件,除了进行课堂形式的创业教育之外,还需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等各项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旅游业可称为创意产业,创业教育也可以围绕着创意大做文章。例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创业项目比赛,围绕着当地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一些市场前景广阔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创业项目,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运作模式创新等要求结合主题,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撰写一份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同样也可以组织一些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具有独特性且应用性较强的创意方案,包含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市场营销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个性化设计、旅游广告创意设计及旅游工艺产品外形设计等方面的创意作品等,并将较优秀的设计项目付诸实践,转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业成就感。

(二)加强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和长效制度建设。

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和保障有序的长效管理制度。只有政府、社会、高校的全力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运行良好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制定和颁布一些与旅游行业有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全面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投入创业,尤其在税收、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助计划等。社会应该首先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社会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充分发挥旅游专业优势,形成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应成立针对旅游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特别是在创业资金、创业渠道、创业项目等方面,还需广泛地寻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充足的创业项目和保障资金,增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鼓励和资助,要从实处支持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活动。政府和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推动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多渠道地培养与引进创业师资。

一个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也是旅游专业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当前没有哪所高等院校把就业创业当成专业来开设,且那些科班型、讲说型的教师队伍无法真正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完全依赖高等院校培养与提高师资是不切实际的。一是动员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鼓励其在教学中将亲身创业经历或体会与旅游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规划有序地派遣一部分教师到与旅游专业有关的企业中挂职锻炼,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创业与运营过程中,全面吸收及总结企业和行业的失败和成功经验,为返校后开展创业教育课做好铺垫。三是发现和吸收在旅游行业领域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若是杰出校友效果会更好)走上学校讲台,聘请其担任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用其亲身经历传授贴合实际的创业知识及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教师,走上讲台前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要的,要对他们进行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规等有关师范素养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具有传授引导修正能力。四是组织无专业区分的创业师资培训班,请校外一些知名的创业培训专家集中讲授一般创业的理论、过程经营等知识与技能,短期内提高学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以上四个渠道可解决创业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条件优越的高校很有必要设立就业创业教育专业,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培养专业师资,建立起完善的旅游专业创业师资的保障体系。

(四)校企合作,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在实施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与社会取得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密切联系。可以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将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当然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而且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因此,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第一,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同时最好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深入企业实岗学习。第二,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把校内和校外的创业实践教育资源用好,将足够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第三,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主要是师资),优化调整理实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课比例。第四,进一步加大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第五,高职院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从企业中获取一定资金赞助,举办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竞赛,奖励一部分优秀学生,进而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邹伏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杨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0).

[3]邓清南.对高校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4]孙平.国外旅游创业研究及其对构建创业型社会的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9(7).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B1218)。

作者:顾献权 温丽萍

旅游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摘 要:为了明确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及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其中调研旅游企业用人单位23家、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23所,客观分析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差距,并从培养定位、通识教育、知识运用和再创造能力、职业引导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人才;人才调研;河南省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9.28

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是在国家层面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进行的战略部署。在政策的指导下,地方高校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其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经济崛起,人才先行。为确保河南旅游业稳健有序发展,势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与之相呼应,形成坚实的支撑力量。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主力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即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出现了供给不对称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调研,探讨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旅游行业市场需求的准确对接,促使河南省旅游人才的良性发展。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旅游企业岗位能力、用人标准与学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差距,了解河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在2020年9月—10月期间,对旅游企业、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面的调研。此次调研分别针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进行调研,确定调研的旅游企业均为接纳过或目前有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毕业生的企业,旅游院校均为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

通过对搜集到的部分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找出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对调研内容的设计作出指导。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旅游行业用人单位、旅游院校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调研相关信息。通过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

2 调研情况统计分析

2.1 旅游企业调研情况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通过网上问卷发布,有针对性地发给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用人单位,共回收问卷23份,有效问卷21份。此次调查还涉及旅行社7家,旅游饭店7家,其他旅游企业7家。此次调查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3人,部门总经理、部门总经理9人,其他人员9人。此次调查中旅游企业单位现有员工1000人以上3家,500~1000人之间2家,200~500人之间6家,200人以下10家。

根据问卷统计情况得出:在岗位需求方面,旅行社最需要计调、销售、产品设计人员等岗位的人员,旅游饭店最需要餐饮、前厅、客房、防损、工程部等岗位人员;在技能方面,旅游企业认为员工的沟通能力、英语水平、吃苦耐劳精神、学习能力和实操技能等是员工的必备技能;在岗位能力培养方面,旅游企业认为职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中,占比较高的是职业道德80.95%、协作意识66.67%、吃苦精神71.43%、爱岗敬业66.67%、沟通交流76.19%;旅游企业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中,占比较高的是从业经验71.43%、专业技能52.38%、吃苦精神80.95%、沟通交流61.9%、应变能力66.67%,而对协作意识、诚信友善、社会公德、文化素养、礼仪修养等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认同度较高,如图1所示。

通过对比分析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把一些共性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放入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中。统计得出,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专项技能实训、旅游礼仪、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等。在课程开设方面,旅游企业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建议增加开设计调实务、行程报价制作、旅行社运营、外语语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还有个别企业提到了奢侈品知识、设备保养和维护、金融知识等。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统计中,基本上每个企业都强调了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个别企业也给出了十分详细的建议,如适当增加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学生的实习可以分阶段进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以上统计可以得出,企业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说明这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欠缺的,也是下一步着重需要去培养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强调计调外联、行程报价、旅行社运营等实用性知识,强调学生的外语表达、听说等语言知識,强调增加实践环节。

2.2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调研情况统计分析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调研通过网上问卷发布和实地调研两种形式,网上回收问卷23份,有效问卷23份;此次问卷调查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23所;此次调查人员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其他人员2人。

人才培养基本情况方面,大部分院校旅游专业的建立时间较短、招生人数规模一般,在培养方向上集中在旅行社、酒店管理、导游、景区管理等几个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开展较好。

在实践课程开设方面,旅游院校认同度较高的实训课程为礼仪训练、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调研、餐饮综合实训、前厅客房综合实训等。各类实训课程开设占比中,礼仪训练占86.96%、旅游线路设计占82.61%、模拟导游占78.26%、旅游市场调研占73.91%、前厅客房综合实训占69.57%、旅游口语实训占52.17%、旅游规划文本设计占47.83%、其他占8.7%,如图2所示。

除此之外,大多数院校均开设的有毕业实习、课程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训环节开设的占比为课程实践占86.96%、认知实习占73.91%、专业实习占86.96%。其中,在专业认知实习中各院校会开展如课题调研、自学课程、网络课程等学习研究内容,其中开展自学课程的学校占到39.13%,开展网络课程的占到21.74%,开展调研课题的占52.17%,无安排学习内容占到17.39%,其他的占到21.74%。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21所旅游院校设置了实验室,1所计划设立,1所没有设立。有7所有旅游院校设立有教、营一体的实验经营场所,2家计划设立,14家没有设立。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60.87%的旅游院校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就业,43.48%的旅游院校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和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在就业对口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21.74%的旅游院校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13.04%的旅游院校对口就业率在60%~80%之间。

3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建议

3.1 明确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准确定位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地方服务特色,对人才培养准确定位。从学科体系上看,旅游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由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等构成。应用型旅游人才更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和适应性,突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岗位能力。应用型旅游人才除了要具备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之外,更要强调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和知识再创造的能力。

3.2 重视通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要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根据行业岗位需求,重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在教学设置中,要重视通识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河南省现有旅游院校中,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主要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各院校在通识教育中要采取措施强化通识教育效果,特别是强化劳动教育的效果,并根据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行业发展需要,在通识课程中加入专业特点和专业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满足人才就业的需要。

3.3 强化学生知识运用和再创造的能力

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课程设置中开设有完整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在能力培养中,重视学生礼仪交往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等。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旅游企业的认可,特别是其对协作、诚信、社会公德、文化素养、礼仪修养等素质认同较高。但在旅游院校中依然存在重知识掌握轻实践操作、重理论讲授轻操作分析的问题。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掌握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并能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创造知识。各旅游院校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更新知识体系,重视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再创造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训教学中要按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为支撑,以实习和毕业论文为重点,通过综合实训与设计实训相结合、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勤于思索、开拓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4 注重导师制对学生职业的引导

导师制设置在学生日常学习之外,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职业中遇到的问题。导师一般包括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为校内旅游专业教师,校外导师则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学习问题和职业引导。从调研中发现,旅游专业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就业对口率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部分同社会发展的情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低。解决专业认同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课程开设、老师讲解、参观学习等方式解决。但由于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存在一个由浅到深、由模糊到具体的过程,专业认同在一定阶段会出现反复。导师制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特别是校外导师都是在旅游行業中做出一定成绩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于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张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 (06):30-32.

冉爽,蒋水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重庆市市属高校的调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5):75-83.

江东芳.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191-192.

吕春莉.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17-118.

冉爽,蒋水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重庆市市属高校的调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5):75-83.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江东芳

作者:江东芳

上一篇: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下一篇: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