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党建论文

2022-04-15

汤河口法庭位于距北京110公里的怀柔区北部山区,是全市派出法庭中距离城区最远、管辖面积最大的法庭。7名干警均来自城区,平均年龄31岁。法庭党支部针对青年法官在成长中暴露的不足,“三措并举”锻造法庭“闪光之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法庭党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庭党建论文 篇1:

巡回法庭设立在哪党建工作就紧密结合到哪

党的十九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以下简称“三巡”)创新开展了“主审法官讲党课”系列活动,努力探索构建以党建带队建、以廉建促审判的“党建、队建、廉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强化党建责任,促进提升成效

巡回法庭作為深化司法改革的“排头兵”“试验田”,以审判团队为中心,全面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要求。主审法官权力较大,再加上干警长期驻外,远离本部、远离家人,监督制约相对较少,被“围猎”风险较大,对党建队建廉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巡回法庭党建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三巡坚持问题导向,紧抓核心环节,从强化党建责任入手,在学习借鉴传统党建工作方法的同时,创新开展“主审法官讲党课”系列活动,强调主审法官要全面增强履行“一岗双责”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党课活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庭领导、主审法官、“两办”(综合办、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每人每期均选择一个紧贴三巡工作实际的主题,与广大干警分享政治学习心得、工作实践经验和人生体会感悟,在交流互动中帮助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促进解决学用“两张皮”问题。
立足工作实际,形式灵活机动

三巡党支部及时制定《第三巡回法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开展“主审法官讲党课”系列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第三巡回法庭庭长江必新率先垂范,以“新时代的司法审判如何为新时代的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为主题,先后3次为全庭干警讲党课、谈体会。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各位主讲人找准中央精神与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将理论内容具体化、实质化、身边化,增强贴近性、现实感,更容易唤起干警共鸣。副庭长王旭光以“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法治弘扬功能”为主题进行宣讲,系统梳理总结三巡成立以来的工作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作出具体安排;主审法官王展飞就如何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开创三巡巡回区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工作新格局进行讲解,呼吁大家要敢于担当,不断开创环资审判工作新局面;主审法官马东旭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援藏经历,以自己的实际经历勉励大家要注重把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人民期待、时代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实现人生价值……自2017年11月下旬开始,“主审法官讲党课”系列活动保持每月至少1次的频率。
铸就品牌特色,彰显党建引领

截至目前,三巡“主审法官讲党课”系列活动已开展9次,包括庭领导在内共有16名同志讲授党课,330余人次参与学习活动,以党建带队建成效初显。一是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通过系统化、多方面学习,全庭干警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二是有效提升了审判质效。“主审法官讲党课”系列活动牢牢抓住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激发了全庭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加有效应对审判任务加重、群众诉求多元化等新形势新挑战。2018年1月1日—6月22日,共受理案件2041件,审结1030件,审判质效各项指标保持良好态势。三是探索积累了改革经验。广大干警进一步增强了作为司法改革亲历者和实践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积极践行“追求卓越”的三巡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出谋划策、大胆创新,探索积累了诸如避籍办案、主审法官会议、当天接谈、跨域立案、文书阅评、销号式工作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主审法官讲党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三巡党建队建廉建的一张亮丽名片。

法庭党建论文 篇2:

汤河口法庭的“闪光之魂”

汤河口法庭位于距北京110公里的怀柔区北部山区,是全市派出法庭中距离城区最远、管辖面积最大的法庭。7名干警均来自城区,平均年龄31岁。法庭党支部针对青年法官在成长中暴露的不足, “三措并举”锻造法庭“闪光之魂”。

打造“家·庭”文化

培志扎根山区

一次,书记员何一鸣在饭桌上偶尔提及膝盖总是疼,引得几名党员异口同声地催他马上去医院检查,听到初查结果不明确,需到市里大医院继续查,支委们把何一鸣担负的工作重新分工,让他放心看病。在小何手术期间,几名党员轮流照顾,感动得小何手术后两星期,就架着双拐上班了。

党支部要求党员法官带头以情感人,办起了法庭小菜园、法庭文化墙、干警光荣榜,鼓励年轻法官参加党建宣讲和学术研讨,展示他们入庭后取得的各项成绩。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APEC北京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期间,党支部推荐年轻法官做志愿者;推荐他们参与乡村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综合治理等活动。

融入山区乡土

提高化解能力

一次,年轻法官在处理一起农村建房纠纷时,听到双方就滴水、坝阶、梢垄等问题争执不休时,脑子发蒙,不知如何记录,只能反复询问,气得当事人说:“我们说话你都听不懂,还判什么案子!”

党支部针对这件事组织了专题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偏远山区是典型的乡土社会。年轻干警学历虽高,但普遍缺乏山区生活经历。要想处理事,必须明白事;要想谈好话,必须接上话。党支部决定,党员法官带头找农民请教补课。

两年后,他们收集方言200多条,收集了所有村的村规民约,最后群策群力,编撰完成了《村规民约、方言和村镇通讯录》小册子。

党支部还借助法院开展的“百名法官访基层”活动,组织党员法官挂职下乡、带案下乡、预约下乡,向群众学习语言、民俗和矛盾化解方法。

青春守望公正

情深一路芳华

汤河口法庭1955年设立,60年来,老一辈法官凝聚成“守望大山”“守望百姓”“守望公正”的精神。黨支部整理法庭人物事迹,谱写法庭“家谱”,拍摄记录法庭60年发展历程的电视片《用青春守望公正》,让法官们深刻理解了“三个守望”的精神内涵。

针对当地散居人稀、交通不便,居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现状,支部将“上门”定为主业,按照山区沟域分布建立“党员沟长”制度,以老带新上门立案、上门送达、上门开庭,每年“马扎开庭”“炕头送达”“地头宣判”200余次,最大化便利了老百姓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法庭还设立了驻汤河口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多个多元联动诉前纠纷化解机制,送法到群众身边,“让法官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

(责任编辑:王晓霞)

作者:晓霞 陶杰

法庭党建论文 篇3:

小学模拟法庭活动开展的探究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模拟法庭”,主要的目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轻松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进而引导小学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以及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因此,以模拟法庭活动形式来培养农村小学生法律意识,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是非常可行的。

【关 键 词】小学;模拟法庭;探究

作者简介:黄水平,男,广东河源人,本科,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中心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

国家的希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学校的法治教育不断加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局面正在日益形成;但目前对法治教育的宣传形式依旧是传统的课堂理论形式,缺乏课外的法治教育实践,这使得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非常局限,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绝大多数受到环境的影响,法律在他们头脑中只是一个很浅的概念词,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对他们来说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生法治教育迫在眉睫,在这一形式下,我们申报了“农村小学模拟法庭活动信息化创新模式探究”这一课题,并于2018年7月正式立项。借助模拟法庭活动形式来向农村小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那么在课题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不断摸索、探析小学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最终形成“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相关法律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剧本的撰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模拟法庭活动脱离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注重模拟法庭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五大活动开展方向。

一、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在模拟法庭中,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在模拟法庭活动正式开展之前,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思考,并且在经过一系列讨论之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學校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轻松愉悦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过去一年里,为了更有利地促进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先后开展了多次法律相关知识的演讲、经典诵读、校园好声音、手抄报、“我和我的祖国”合唱等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比赛,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化法律意识、培育法治精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法兴趣,增长了法律知识,提升了法治素养,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从此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注重学生相关法律知识储备

受到环境的影响,法律在农村小学生的头脑中算是一块未曾开辟的土地,法律知识相当贫瘠,更不要说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相关法律知识储备问题,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

对于孩子来说,法治教育不能用传统的说教灌输,苦口婆心只会让学生觉得厌烦。对于法律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借助动画、网络、电视、实践参与等多种途径增强互动性和体验,让法治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才能做到知识灌输的潜移默化、知行合一。

对于模拟法庭,我们要做的绝不只是让学生流于形式地参与,更重要的是克服传统的法治教育弊端,通过亲身参与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的模拟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目前农村小学生对法律的不了解,认为法律与自己遥不可及的错误意识等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从一开始的法盲,到获得法律相关的知识,从而懂得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明确是非界限,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知法、守法、懂法”的人生观。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储备呢?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不断地讨论、摸索,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农村小学校本教材《模拟法庭》一书,通过出版印刷,作为循环教材,分发到班级里,供学生阅览。在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了庭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青少年犯罪虚拟案例,让学生自己充当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公诉人、原告、被告、法警等角色,让青少年能通过这种直观的亲身体验,明白法律对于他们及整个社会的意义,同时也期盼这个社会减少发生因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欠缺而引发的悲剧。除了有校本教材的支撑,我们还开展了相关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相关法律知识储备。

三、让学生参与剧本的撰写

在通过前期的系列活动,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法律知识储备。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两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对庄严肃穆的庭审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此时的学生还是把模拟法庭和法律知识分离开来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模拟法庭和法律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更高的法律知识素养则成了我们活动中期的一大难题。在经过课题组成员开会讨论中,提出了很多种方案,都因为小学生的特殊性而否定了。最终我们认为让学生参与剧本的撰写是最有效的做法。因为此时的学生在经过前面系列活动后已经初步具备了撰写剧本的能力。剧本的撰写我们是面向全校中高年级学生的,以班为单位,每个课题组成员负责指导一个班的剧本撰写,在剧本撰写的过程中,渗透我们此次课题活动的中心思想“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最终我们选取最优秀的一个剧本,让他们用自己撰写的剧本,分角色参与模拟法庭活动。

四、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模拟法庭活动脱离时间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模拟法庭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学校里,文化学科的学习占了大部分时间,那么学生利用在校时间来进行模拟法庭,在时间上就不够充裕。怎样让模拟法庭活动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不禁想到现在大家通用的智能手机。我们可以在课后以及周末利用方便快捷的手机,创建微信群和QQ群,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那么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对手机的使用不够了解以及自控能力比较差,我们选取的是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微信群和QQ群里进行了交流讨论。在建立微信群和QQ群半年以来,我们学生基本上都会利用周末时间来交流讨论,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对于模拟法庭的流程和实际演练过程都非常熟练。

除此之外,我们还创立了“鹤市学堂”微信公众号。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号是传播信息快,社会反应效果好的宣传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给学生普及更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模拟法庭的知识,这一举措对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注重模拟法庭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它最终的教学效果,而总结性评价是体现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规则意识,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当然,模拟法庭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让学生学会使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了更多法律知识,学生也开始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教师对学生学习法律前后兴趣氛围的变化进行比较调查;实施模拟法庭教学前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比较调查等方式,了解和评价目前模拟法庭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一些不成熟的地方,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不断地改进,不断完善模拟法庭教学。

在经历一年多的摸索和探究,模拟法庭教学初步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会继续帮助小学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视野开阔、培养能力,提高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使亲身参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自觉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慣。

参考文献:

[1]陈学权.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大学教育,2012(08):86.

[2]宋立新.论中国法科生教育中的模拟法庭与法律思维[J].学理论,2010(5):113-116.

[3]宋刚.高校法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学生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4(4):102-105.

(上接第55页)

五、对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综上所述,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研究内容存在交叉混淆。在梳理学界关于这一思想的内涵界定和实践路径过程中,发现二者存在交叉混淆的现象。一些学者根据十九大报告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论述作为其内涵,但这些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实践路径中。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内涵究竟该如何界定,又如何与实践路径相区分,这值得深入研究。

二是研究缺乏深度,研究视角狭隘。已有的研究成果多着重于一般意义上的宣传和介绍,而欠缺学术性的视角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在探究这一思想生成的理论渊源时,虽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但多为观点罗列,缺乏深度分析。此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虽对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开展了研究,但多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阐释,尚欠缺从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视角开展研究。

三是研究方法单一。现有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侧重于对文献研究和解读。对于文献的分析固然重要,但实践作为理论之源,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得以体现。因此,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也是需要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研究内容更加详实,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陈树文,庞坤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

[2]王斌,肖光荣.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18.

[3]王可园,齐卫平.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论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

[4]崔建民.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

[5]吴林龙.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论析[J].思想理论导刊,2018.

[6]刘刚.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解析与路径探讨[J].学习论坛,2018.

[7]许耀桐.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问题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18.

[9]韩强.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范畴[J].探索,2019.

[10]胡洪彬.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论析[J].探索,2017.

[11]朱映雪,覃燕.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探析[J].长白学刊,2018.

[12]钟宪章.旗帜鲜明讲政治——论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体系[J].理论导刊,2018.

[13]臧乃康.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治建设探析[J].理论探讨,2017.

[14]刘宗洪.政治的逻辑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课题《农村小学模拟法庭活动信息化创新模式探究》(课题立项号:18JX07FZ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黄水平?冯拥军?叶媚?全巧琼?叶瑞霞

上一篇:农村美术论文下一篇:教师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