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投资决策运用论文

2022-04-22

摘要: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在项目工程投资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阶段这四个阶段上事先主动进行与项目工程相关的工程经济管理,积极参加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以此来达到与投资目标相对称的最优成本控制目标,尽可能的提高项目工程投资效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资金成本投资决策运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资金成本投资决策运用论文 篇1:

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摘 要:企业投资决策作为公司三大金融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决策,探讨机会成本对于投资决策的作用这一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本文指出机会成本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其次,基于对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探讨了我国部分企业忽视机会成本的原因以及危害。最后,基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状况,呼吁企业充分尊重机会成本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机会成本;投资决策;资金成本;资本成本

一、机会成本概述

(一)机会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能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比如说,一个应届毕业生放弃手边可以得到的就业机会而选择考研,他的机会成本包括哪些呢?读研所需的教育成本如果用于其他投资用途便产生了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如果不读研而选择工作,这期间的工作收入带来了就业收益。投资收益和就业收益这两者之和构成了应届毕业生读研的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产生的前提

1.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由于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才延伸出机会成本这一概念。社会的一项资源是有限且稀缺的,选择用它生产特定种类的产品时,同时也放弃了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来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

2.经济资源的多用性

机会成本是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需付出的潜在成本进行衡量。只有当经济资源具有多用性时才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过程,否则当经济资源只能用于一种用途时,机会成本便无从谈起。

二、投资决策概述

(一)投资决策概念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企业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金融决策(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决策。

(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

1.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在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

2.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它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事先计算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3.项目计算期

所謂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的全部时间,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通常以年为单位。

4.资金成本

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投资前的融资成本和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成本,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阶段的成本费用。

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只是一种是一种隐形成本,是决策者主观预测的结果。它不是一种实际的货币成本支出,因此常常被决策者们忽略,从而影响到如何选择出最优方案。

三、机会成本对于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意义

(一)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中是必不可缺的关键因素之一

力求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减小,是进行一切投资活动的重要标准。机会成本为如何做出合理且效益最大化的选择提供了易于衡量、可比性强、确凿有力的依据。如同经济学权威之作——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做出决定的依据离不开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仅仅存在于做出投资决策前的分析过程中

机会成本只存在于确定投资决策前的分析过程中。一旦决策被选定时,就意味着已经放弃了用于该项决策的经济资源的其他用途可获得的收益。决策一经做出不得改变时,就意味着已然变为了沉没成本。同时,在决策过程中与之伴随的经济成本也完全消失了。

(三)机会成本体现投资决策的多样性

投资决策是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放弃另外一些次优方案。所放弃的次优方案的经济效益衍生出了机会成本这一理论。机会成本的存在就是对投资选择多样性最好的诠释。

(四)机会成本并非绝对第一考虑成本

机会成本是主观预测的隐形成本,会被人的认知能力和有关项目的信息获得水平等因素所限制。机会成本必须与其他影响决策的因素结合使用、综合考虑后才能选择出最优方案。它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四、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诞生,来源于古典经济学静态要素成本的资本成本彻底完成了向动态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的转变,因此机会成本实质上是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的高低,投资的机会成本=项目最低期望收益率+风险报酬率 。机会成本体现着一个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健全的公司在进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时对风险机会水平报酬的充分考虑和尊重 。

所谓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资金成本被广泛地运用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净现值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 。

资本成本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财务学概念,而资金成本却是中国早期经济改革时期出现的适应特定时代特征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层单凭会计成本决定的投资成本,属于会计学概念。

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成本应该取代资金成本成为投融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将两者混淆,在过度考虑资金成本的同时无法意识到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失误、甚至危害企业前景。机会成本虽然不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流,但是它能直接影响比会计利润更能检验企业经营质量的经济利润,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投融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方能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将经济收益发挥到最大,方能尽快全面充分地接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财务管理中的资本成本这一概念。

参考文献:

[1]吴贺坤:《关于期权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经济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15页;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32页;

[4]陈勇:《利用经济信息创造经济效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页;

[5](美)彼得·纽曼(Peter Newman):《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词典》,美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280页

作者:唐静

资金成本投资决策运用论文 篇2:

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益探索

摘要: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在项目工程投资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阶段这四个阶段上事先主动进行与项目工程相关的工程经济管理,积极参加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以此来达到与投资目标相对称的最优成本控制目标,尽可能的提高项目工程投资效益。本文主要根据这四个阶段来分析实行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如何在这四个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工程项目; 全过程; 控制; 探索

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工程建筑质量与工期的前期下,实现实际投资等于或少于计划投资,最大程度的进行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与资源节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在工程建筑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是一个社会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失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随着改革开放价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工程建筑方面的各项制度及规范越来越完善,各类工程建筑问题处理方面的程序也都在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这些制度、规范逐渐完善使得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得以实行与持续发展。

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1、“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从项目策划阶段就开始进入项目周期,项目工程决策阶段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工程的资金成本,投资决策是投资者在项目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其直接影响着项目工程建设期的投资成本与未来运营期的运营成本,同时直接影响运营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等,是项目工程成败的关键。在进行项目决策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项目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考察、分析、评估等,并对项目工程进行投资估算等造价管理工作,避免项目失败,并最大可能的节约社会资源。

1.2、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是指贯穿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初步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主要阶段的。由于建筑产品的唯一性、多样性、综合性等决定了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设计阶段是连接梦想和现实的桥梁,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建筑产品。设计阶段对工程的美观、质量、功能有着重要影响,与工程造价更是戚戚相关。而设计费用只占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的2%左右。但它决定了项目工程实体的建设期成本及未来的运营成本。

1.3、 在项目工程施工及竣工阶段,施工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产品固定性、庞大性、长久性等特点决定项目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耗费社会资源巨大,建筑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竣工验收阶段综合检验建筑产品的各项使用功能及其安全性,并收集项目工程原始竣工资料整理存档,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及详细性可为项目运营维护期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以后的项目工程决策提供参考案例。

从以上可以看出,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进行投资估算;设计阶段进行设计概算;施工阶段进行施工预算,竣工阶段进行竣工结算。

2、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失控的基本原因浅析

2.1、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失控的原因之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投资决策是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源头,这阶段若是出现前期决策失误,后续工作无论如何努力也是无法弥补的,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各类项目工程案例不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且计划经济时代的项目工程往往“三超”现象相当普遍,在工程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投资超额、工期拖延的现象,工程造价自然就越来越高了,这样的项目工程能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借鉴的价值就不高,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专家、决策者只能依据已完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很多项目工程盲目立项,只是为了政绩、政府的面子,前期项目决策阶段为了尽快通过项目审批立项,投资估算不足,前期的调查研究也就是匆匆走个过场,为日后的造价控制工作埋下了隐患;也有很多非政府工程的项目决策,说白了就是为了能贷到巨额银行资金,那些项目就像一个谎言,然后为了掩盖这个谎言需要制造更多的谎言。这些都是造成投资决策前期造价失控的原因。

2.2、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目前设计单位普遍不重视,留意现在的许多建筑设计作品相似度非常惊人,据设计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设计通常都是一大抄、拿来主义,然后再做些小修改就变成自己的作品,一味追求单位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的经济效益问题;对工程设计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利用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的功能优化,实现价值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用经济来影响、衡量和评价设计方案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赶进度,施工图设计深度往往不够,设计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使用功能,各专业互相冲突、分部分项工程出现做法和选材不清等情况;招投标制度还不够完善,工程量清单的漏项较多,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偏差较大,招标控制价不合理等;建设单位多部门参与项目工程管理,谁也不服谁,也是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的因素。某银行的精装修项目,在设计阶段,一个部门是负责定材料、设备品牌等,品牌的档次都是中高档的产品,如地面是诺贝尔、东鹏等大牌子的装饰材料,空调设备是格力、特灵等,并都指定了具体的产品型号,其中所选定的诺贝尔、东鹏的产品型号,门店价就在600元每平方左右。一个部门负责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的平均单方造价约为2400元每平方,其中设备费用不少于1000元每平方,另一部门则负责施工招标,中标的施工单位还要在招标控制价内下浮一些才能中标,块料地面的中标单价为371元每平方再下浮约5个点,如果按足设计及建设单位要求的品牌去施工,施工单位是很难盈利的,中标的施工单位自然就会千方百计想法去制造变更。这些都是导致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不符,导致工程造价控制失控的原因。

2.3、在施工阶段由于许多业主不重视工程监理并随意压缩监理服务费导致监理单位对该项目工程施工不重视、监督不力,造成项目工程的质量隐患或不合格,返工现象经常发生,不但资源浪费极大,也给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在施工阶段工程变更多,这是我国项目工程的普遍现象,很多工程从刚开工就开始变,笔者经历比较典型的案例:广东某知名企业的一个二千多万的厂房从建设到竣工结算,工程变更单就有老厚的三大册。某事业单位的精装修工程,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中标价为玖佰三十多万,施工阶段业主随意变更装修材质及材料的品牌,工程竣工后结算价约贰仟叁佰多万元。这些项目工程都有聘请知名的工程监理公司,我曾与企业的管理人员谈过这些问题,在这些大企业和大的事业单位里,监理公司很多时候是根本无法履职,领导想怎么着就怎么找,你要不听话就换个监理公司呗。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亦常常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签证重复办理、签证不实等时有发生;以上因素都是在施工阶段导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失控原因。

在竣工阶段,竣工资料往往做假,不能完全如实反映实际的施工情况及竣工状况,对项目工程的后续维护及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同时竣工资料不实,竣工决算阶段,项目工程结算人员往往是仅凭有效的竣工资料进行结算,有些评审造价工作人员不到现场核实,使得工程造价与实际不符;有的竣工决算的时间拖的太久,项目还没结算完,新的改造又开始了,结算也就只能进行纸上谈兵了。

3、 如何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如何实行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有效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3.1、决策阶段—项目工程决策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是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对决策阶段后面的三大阶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机制的转换,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投资主体已从过去传统的财政拨款投资为主和政府决策的体制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多层次,投资来源多渠道的三多投资体制,企业、个体投资比例明显增加,民间融资借贷等也很活跃。要为项目工程决策提供有效依据,首先必须完善项目工程的信息库,统一入库资料的格式;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政府投资的项目实施项目法人,对项目法人要有严格的要求,并接受公众的监督,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等; 对非政府投资但是银行贷款占主要组成部分的项目,应该向社会公开账目,也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

3.2、设计阶段—我国现阶段对设计阶段还并不是很重视,目前许多装饰设计公司还是买装修送设计,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则是买设计送装修,从这个侧面也可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对设计仍然不够重视。设计阶段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一般设计阶段的设计费用只占项目工程生命周期费用的2%不到,但是这不到2%的费用却影响整个项目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功能、建筑节能、工程造价、运营成本等方方面面。为此我们必须先从思想上重视设计阶段,并确实付诸于行动:①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去调动设计单位对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国际上比较常见的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招标,择优录取,我国在2008年也颁发了《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好的制度我们应该加强执行力度。②采用价值工程有效控制成本,在设计阶段控制成本的目的,不单是项目工程建设期内的成本,而是一个建筑项目工程寿命周期之内的成本。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做多几套方案,进行多方案之间的全面比选,选出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与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密切地配合,做好价值比选的技术经济工作,以保证有效地降低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造价。③使用价值工程根据项目工程中的专业、分部工程、使用功能层层分解实行限额分配、限额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造价。

3.3、施工阶段—我国施工阶段的混乱是众所周知的事了,结算价比中标价翻一翻甚至更多也早已不是新闻,最近几年政府也不断出台与项目工程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修正施工合同范本引导建筑业良性发展,同时加大监理单位对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督范围、监督责任及监督风险,在广东地区一个总监只能同时担任三个项目的总监制,有效减少了总监不到位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项目只是挂名总监制,总监不能到位或很少到现场的情况在中小项目中还是比较普遍,负责驻场的监理往往只是总监代表或是一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在施工阶段要加强监理单位的监理作用,首先要从源头上控制挂名总监的现象,很多不经过公开招标的项目,一个总监可以担任n个此类项目的总监,不受三个限制,此类项目也要纳入政府的管理平台来;业主要重视监理工作,不要随意压缩监理服务费;总监制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在施工阶段加大对弄虚作假的施工单位的处罚,尽量使用规范合同。

在竣工结算阶段,结算要尽快办理,要求造价结算人员及的造价评审工作员必须到现场踏勘,并进行拍照存档,发现现场与竣工资料严重不符的,可要求施工单位重新编制竣工资料。做好项目工程的存档工作,为未来的项目工程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到,实行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是贯穿于整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紧密相连的,每一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都影响到下一个或整体造价的控制,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切实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以便更好地取得投资效益。

作者:罗永梅

资金成本投资决策运用论文 篇3:

论如何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问题

摘 要: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企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其生存境遇和未来发展可能。而竞争力的高低由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决定,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研究热点。企业资金流失,资金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使得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课题越来越重要。文章根据企业资金成本的相关特性和资金链流向,具体阐述管理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降低资金成本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 资金成本 降低途径

文献标识码:A

在资金成本管理方面,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理念落后。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因企业所有权、经营权集中于投资人身上,所以资金流失基本都是因为决策失误。第二是企业资金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或趋于形式化,对资金控制很散乱,资金时而不足、时而过剩,集团公司和中小企业都经常存在账户设立过多的情况。第三是配备的资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因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增加了财务风险。第四是预算的编制问题。适宜的资金预算制度本是控制企业资金成本的利器,但目前我国企业资金预算编制仍旧过于粗糙。且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模式合理管理企业资金,使得财务信息未及时有效传达共享。第五则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内外部监督部门监管力度弱,局限性太大。仅从国有企业看,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行环节经常存在监管不力甚至内部无控制的现象。而企业或因内审部门配置不完善,或因权限过低使得内部控制未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侵吞国有资产,资金管理者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的事件报道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国外企业资金成本管理问题大体类似,主要也是以上几个方面。

根据企业所处自身特点,企业在不同方面的资金成本管理漏洞对其影响也是千差万别。对于现金流动性较快的企业如零售行业等,保证资金链的顺畅和一定的周转速度是其进行经营活动基本前提。主要关注点应该在上下游资金回收的速度和应收账款的回收。对于资金投入较大的企业如建筑行业等,资金预算编制的合理至关重要,其次便是资金使用的监控。对于国企而言,主要问题还是监督的不到位,管理监督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而坏账问题,盲目贷款问题极大增加了财务风险。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而言,资金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融资成本,但融资数额不大且次数繁多是资金成本无法有效降低的主要原因。且现阶段的民营企业整个财务治理结构还有所欠缺,信息的滞后性也加剧相应的成本费用。

一、企业资金成本分析

我国时常将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为一谈。在我国,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和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筹资费和各种形式的占用费等;而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二者基本相同,但事实上,在西方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目前财务金融界关于资本成本最权威的定义是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资本成本在西方公司财务理论中意味着股东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风险报酬的权利。但资金成本的内涵中却只有公司管理者的义务,看不到投资者的权利。

资金成本的基础是资金时间价值,所以是一种时间和资金占用额的函数。企业筹集到资金相当于暂时地取得资金的使用价值,因而要给原资金拥有这部分使用价值而付出代价,即承担资金成本。这是其含义所决定的最明显的特点。第二,资金成本具有部分一般产品成本的基本属性,即其中的一部分也要作为支出计入产品成本。第三,资金成本着眼于税后,即考虑筹资方式的节税效应后的成本。最后,资金成本因其计量特性,所以更强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

资金成本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概念之一,在企业筹资投资决策中都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作用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成本决定筹资总额。所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不能超过企业承受能力,否则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大,资金成本因此限制筹资数额。二是资金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的依据。不同的筹资渠道所花费的资金成本必然不同。三是资金成本是企业进行资金结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筹资之前必须制定最优的资金结构,而最优的资金结构,主要因素就是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四是资金成本常作为相应计算指标用于评价项目可行性和投资决策中。

因资金成本主要用途也是在企业筹资投资决策中,用于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等,所以降低资金成本与这二者的紧密相关。从宏观看,资金成本正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或企业,有助于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此外,降低资金成本是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而在利润上升后,员工的积极性也会随相应福利的上升而增强,从而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经营成本,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直观反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较低资金成本的企业在进行筹资或投资活动中都能处于有利地位。

二、相关文献回顾

根据现有的资金成本管理的研究资料,发现造成企业资金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企业自身的管理因素和管理者理念因素两大方面。管理因素进一步可细分为预算、筹集、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五大角度。程琼(2014)在其《预算对成本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指出不合理的预算可能还会起反作用,增加企业资金成本。而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主要是因为企业对自身的需求预测不准确,因而导致产能过剩,资金被大量占用;还有可能是因为对外部预测不准确,包括原料价格走势等。黄守存(2014)在《财税月刊》中发布的文章中提到资金使用的效率性也是影响其成本的关键因素,资金成本相当于资金可使用时间段的机会成本。若资金筹集数额过大,但多数资金被闲置,就会导致相应的机会成本极高。

自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后,内部控制逐渐走入财务人员视线。而在2001年前后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公司丑闻爆发后,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建设发展也成为企业内外部都必须关注的要点。但现今企业对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确实还是不足。李梅(2015)在其发布的期刊论文中总结目前内控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一是内控意识仍旧薄弱,致使管理的随意化。二是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人员配置基本都处于不足的情况。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严重的是内控制度的不全,权限划分不明确,因而使得资金审批无法控制。

国外相关文献中提到资金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在管理制度上。一方面,Yves Bozec(2014)等三人使用企业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历时四年发现过度控制也会影响资金成本。另一方面,Hernán Ortiz-Molina和Gordon M. Phillips(2014)提出要同时关注资金的灵活性和资产的流动性。

通过分析造成企业资金成本过高的原因,就可以提出相应降低的对策。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的不同,降低途径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筹资方面,李东(2012)等在各自的论文中都指出资金结构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的时候,首先要在控制筹资风险和最大利益之间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进而找出最优的资金结构,使得资金成本最低的同时公司价值最大化。

筹资活动之后便是管理活动和投资活动,这两方面的资金运动构成了资金链的最主要环节,企业自身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也作用于此。针对集团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孔庆旸(2014)出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但这一模式除需要财会人员素质技能的提高外,还要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持并配以相应制度的完善落实,如账户使用和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结算制度等。

最后,在投资活动中,控制投资规模和进行资金预算管理都能最大化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资金成本。一方面,企业当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选择可行性高的投资项目,不随波逐流盲目投资。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实行、考核三方面的建设管理。笔者翻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有众多学者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方面已有相当全备的建议。

三、降低资金成本的具体管理举措

(一)拓宽筹资渠道

筹资金额的大小直接决定成本的高低,同时也影响资金的流动性。

对于流动性本身较差的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量对企业筹资融资要求更严苛,合适的筹资方式才能在筹集足够金额的资金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还发现几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住房低价贷款证券化,保险融资,吸收外资,金融资源整和夹层融资等。此外,也要充分关注利率的变化,配比好长短借款的比例,使资金成本最低化。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过大,会使企业大量资金已经被客户无偿占用,严重拖慢企业资金流动速度。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该比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不高,账款的回收难度就越大,有此产生的收账成本就越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漏洞,主要可能是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销售最初没有对往来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因而导致坏账的增加。家电企业竞争激烈,所以会有为占领市场而降低对客户的评估标准的情况出现,因而增大了资金财务风险。其次是责任归属还不明确,虽有财务部和内控部门等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管理,但对应收账款责任的划分还有待改进。最后,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内部控制也可能存在部分漏洞。

所以企业当对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同时健全如客户资信档案、清收责任制等辅助制度。可以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赊销申报人的考核进一步联系,增强销售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与客户的联系。同时密切关注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变化,使其加快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力度。对赊销过程中的审批,签订合同予以更规范化的管理。在收账过程中,奖罚相结合,根据客户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可以适当给予优惠,加快资金的回收。

(三)完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资金成本。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高质量内控可以通过监督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从而保证企业短期收益和现金流量;可以通过监督抑制财务报表舞弊,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信誉,拓宽筹资渠道;可以保证企业合规性目标,降低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预期;可以保证资产安全,降低管理层侵占的可能性,保证企业价值。内部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筹资成本的影响。资本市场中信号传递理论是指上市公司释放某种信息,投资者通过分析理解此信息从而做出投资决策。而在这样的信号传递的信息双方信息是不对称的。交易双方因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使得在交易中所处地位不同。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管理者因为充分掌握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所有信息,并决定着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而投资者只能够通过那些已披露的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而常处于劣势。但也正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息风险,使得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更高,所以企业也必须付出更高的筹资成本。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舞弊和会计差错,保证所披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降低信息风险。在减轻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负面影响后,降低了筹资者所需要的资金成本。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积极信号,反映出企业良好的经营状态,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而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还过低,部分企业管理者甚至还未认识到对资金成本的巨大影响。因而,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也要推进对内控信息的披露工作。虽然现有法律法规有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但内控不健全的企业仍然会减少披露。所以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要建立更完善制度,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

3.内部控制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影响。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内部控制的约束,才能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资金使用的起点预算审批说起,目前我国企业对资金预算中的授权审批控制就存在两个极端:审批权限过大、流程过于简单或审批权限过小、流程太复杂。因而资金浪费和错失投资机会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企业要加强对授权审批控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建设,划分好常规授权、临时授权、集体决策审批和联签制度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责任。

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过程中还要对各个部门的使用效率进行控制评估,利用如财产保护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活动。在提高效率的提升,也能引起企业内部各部门良性的竞争,使资金尽量在高效率的部门之间流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在资金使用的末端投资项目时,则要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的风险控制和资金回流速度的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对资金流动过程中的优化,企业才能牢牢控制资金占有量和周转速度这两个资金成本的关键变量。

4.内部审计。对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笔者发现有较多分歧和理解,在本文中采用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进行阐述。由审计署发布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单位(或组织,下同)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人员,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由定义出发,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审查评价,从而使得内控能够更加完善有效。所以企业应当在健全的制度约束下,建立独立内审部门,配备专业高素质内审人员,使内审部门独立性最大化。同时,内部审计也要与时俱进,审计方式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肇河.现金抉择: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 孟祥娟.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析[J].中国经贸,2014(15)

[3] 张争莉.当前形势下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4] 姚晓红.浅析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2014(31)

(作者单位:浙江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责编:贾伟)

作者:廖晓静

上一篇:证券公司面临风险应对论文下一篇:投资环境分析政策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