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数字通信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所应用的通信技术变得更为先进,对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卫星数字通信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讨论,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第一篇:数字通信论文范文

数字通信

2013年第40卷第1~6期总第312~317期卷终

·总目次

移动互联网跨媒体信息检索技术张旭,罗诗妍,金京培,等11

GIS人机交互的进展与挑战丰江帆,刘艳虹16

移动社会网络内容分发机制研究张力生,董利亭110

基于数据挖掘的微博人气用户特征分析与研究王静,黄地龙117

Web 2.0搜索引擎反作弊技术研究李亚,黄地龙119

一种WCDMA小区搜索算法设计与实现袁正午,王重阳,田益,等122

基于TRIZ的麦克风—摄像机实时定位追踪发言人系统创新设计李红波,李曌宇,吴渝127

室内主动源TR定位技术陈国平,张百珂,曾浩,等134

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地铁应急定位系统何雪杰,王华军140

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詹瑞,刘俊143

从网络层次架构论运营商被管道化趋势吴翠先,张功国,杨映红148

基于小波变换的GPS接收机钟差序列预测陈媛媛,刘进江,田增山152

无线协作中继技术综述苏亮156

基于序列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胡盼盼,王华军16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车载酒精测试系统设计傅莉164

基于socket报文的数据解析薛涛,王华军168

基于JMX的RFID中间件设计姜怡姝,黄俊,冷芋均171

基于改进的差分混沌键控(DCSK)保密系统李波,张刚,张天骐174

云计算与高校信息资源的使用与管理方文清,李江华178

基于模型类的B/S交互的研究与实现陈国梁,王华军182

基于Earley算法的英语句法剖析系统唐建,赵川184

将建模与图论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的实践张清华,张杰,刘勇188

HFSS软件在微带天线教学中的应用侯维娜,刘占军192

一种新词检测方法研究钟将,耿升华,董高峰21

基于统计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规律研究于洪,杨显26

一种改进的基于物质扩散理论的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刘群,陈阳,易佳211

信息粒与粒计算研究胡军,何伟超21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学明,吴海燕,杨浩敏,等219

机会网络编码路由协议性能分析与研究楼芃雯,舒毅,欧阳春224

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频谱感知方案杨耘悦227

OFDMTDM在快衰落环境下的双模式MCMA算法研究旷岳衡233

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邻居发现算法研究王俊美236

一种二阶曲率补偿CMOS带隙基准常利平,范国亮,邵丹240

LTE终端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与实现黄俊伟,王宏伟243

四阵元GNSS抗干扰天线的设计与实现张新帅,张继宏,刘伟亮247

级联LDPC的空时分组码性能研究王盈君遥, 周围251

TDLTE基于RSRP/RSRQ的小区切换算法优化张玲254

医疗设备中应用IT类电源可行性的研究任新颖259

G/S模式下Android地理信息浏览器缓存技术研究柴森,邱建松262

基于软交换的校园后勤维护响应系统研究陈可新,赵加华266

基于MSP430的低压载波通信测试仪的设计陈勇,宁娟,高庆269

移动流媒体业务和功能接口协议分析田添273

电子政府网络架构设计综合解决方案徐勇,张轶群276

双归属技术在重庆联通软交换组网中的应用郑念,严彬282

OTN技术与组网应用李小羽286

局域网中ARP欺骗攻击的防御思路与实现张丽290

经管专业数据分析能力研究邓维斌,周玉敏,高锡荣293

H.264/AVC运动估计算法的硬件结构研究王巍,林涛,谢玉亭,等31

用于DCDC开关电源的模拟加法器设计周前能,王哲,李红娟,等35

人体局域网调制解调方式研究唐科,林金朝,李国权,等38

异物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分析李娜娜,任仪,郝宏刚,等311

基于形态学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矫正方法邓璐,庞宇,赵艳霞,等314

基于混合SVM与AdaBoost分类的面部表情识别的人机交互崔叶,王艳317

一种基于改进DTW算法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何超,胡章芳,王艳321

一种用于MlMO系统的双码本预编码方法王浩,孙艳华,张延华326

物联网数据分析及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张炎,向罗勇330

基于MIMOOFDM机制的紫外光通信传输系统的研究邵平,李晓毅,马宁334

OPNET在水声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谭盛彪,刘俊337

基于无线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流检测系统协议设计徐蕾, 王旭,朱青山,等342

基于小波域的自适应运动补偿图像压缩算法史燕军,吴乐华,邵平,等346

手征涂覆球对高斯波束的散射韩大国,张华永350

Daubechies小波在东北某盆地资料分析中的应用冷眉353

WCDMA上行链路I/Q星座图形成原理研究胡蓉,冯志宇357

基于路径识别的高速公路ETC技术研究王华360

MPLS VPN在大客户组网业务中的应用郭力培364

APN融合改造方案研究杨继为,王步月370

基于IP城域网承载IPTV业务的研究与实现刘毅374

接入层传输网业务保护方式研究梁伟379

室外基站防盗解决综合方案探讨严彬,郑念382

物联网中的智能医疗应用任新颖385

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远程温度查询系统吴年京,黄波,张汗聪,等388

基于嵌入式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董玉华,孙炎辉,马彪391

脑机接口在机器人控制中的研究现状周春雨,张毅41

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综述李勃45

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综述宋远峰,刘新49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车载定位方法的研究赵静,高山414

解剖约束条件的数据手套校正及其在机械臂控制中的应用左建平,宋远峰,柴青青418

泛在无线网络中的分布式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李立,朱江,李方伟425

LTE网络S1切换中ERAB管理的策略研究杨春德,靳杰429

基于贝叶斯肤色检测算法的色情图像识别研究王渊民,张立,肖亚迪434

代理签密体制研究综述余航,朱江,李方伟437

短期电力负荷在小波包分解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邱翊峰,张毅,李鹏华,等442

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研究酆勇,李宓,李子明448

一种实现M序列码的电路设计陈志贵453

中美未来网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唐彦456

基于ATMEGA128和GM8125多路异步串行通信应用设计李杰,王华军460

CDMA网络寻呼策略优化探讨余明强463

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电源外围电路设计闫俊岭,陈帅华467

虚拟化技术在电信IT系统中的应用实践梁天健,胡杰474

敏捷开发中进度管理的策略刘华清478

PDM协同研制平台在军工电子企业的运用杨旭481

桌面虚拟化模式研究涂刚,刘华清,陈振东487

基于属性证书的跨域访问技术设计与实现单云江491

基于面向服务的多租户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甘宏,潘丹51

量子通信及其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探讨唐彦57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动态考试安排研究王得燕511

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认证体制马安君,朱江,李方伟514

战场电磁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冯德俊,朱江,李方伟520

基于业务探测技术的电信服务体系研究常润梅,孟利青524

Oracle超大型数据库逻辑迁移实践梁天健,张明528

现代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研究梁柯,邓雪波,温永怡,等531

增强现实中虚实遮挡技术的研究现状聂平534

60 GHz超高速无线网络接入机制研究周逊,曹亚楠,张庆伟,等538

NGN接入产品在企业中的应用钟生元544

电信CDMA网语音时延分析和改善措施研究陶伟宜550

多路防火防盗数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吴勇灵,刘树平,朱增辉555

GSM CRAN建设方案的应用和研究庞伟东558

基于SSH的网站建设分析刘辉563

分组传送网规划策略和探讨刘冰,张炜,赵芳庆568

基于三网融合的城市光网建设策略与方案探讨许化栋,李花宝572

A+Abis接口信令监测在无线网络评估中的应用陈伟577

3.1~4.9 GHz宽带低相位噪声频率源的研制徐彬彬,理东方,沈灿,等580

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数据挖据方法张雯584

超高压输电线路视频监控设计曹阳,黄俊,王雅文588

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分析张楠,黄俊,全太锋591

移动IPv6网络家乡代理容错方案性能分析周继华,李自攀,赵涛,等61

基于均衡网络的TDLTE重选机制研究肖清华67

TDLTE网络规划覆盖分析孙彦超,李校林,李大龙612

机器人避障问题模型研究侯学慧617

MIMO系统中球形译码算法的研究胡年坤,彭大芹624

基于CAN总线的在线升级系统设计与实现罗成娥,任海强628

基于CMRA路由协议改进算法魏然,李貌633

可编程带温度补偿的限流电路设计宋志成,盛诗敏,张国俊637

一种量化的移动智能终端风险评估方法陈锡庚641

基于应用场景的WLAN无线参数优化方案研究曹军,贾鹏647

太阳风膨胀模型建立及磁场影响研究刘丽霞,王华军653

智慧小区的物联网应用设计赵继春658

一种基于LPC2102芯片的倍频器设计方案刘新红662

基于AD9255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分析王贵冬,冯晓东665

双卡双待移动终端主辅卡倒换过程研究赵建川,段红光669

基于Pspice光发射机驱动电路的仿真分析张玲丽673

WCDMA高负载影响网络质量的研究与优化都达古拉676

数字信号处理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李强,明艳,余翔,等681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设计刘科征,黄俊,漆晶685

固网华为NGN设备转接传真业务故障分析及处理杨飞龙688

IT新技术对公交信息化的影响研究王正江690

第二篇:数字微波通信与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所应用的通信技术变得更为先进,对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卫星数字通信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讨论,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微波通信 数字通信 信号传输

引言: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还以卫星通信、地面微波和光纤电缆为主,光纤电缆传输可以达到较高的频率、较高的频带,不会在信号传输时产生更大的损耗,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主要用于中短距离信号接入,配套通信设备被用于其它系统的支撑与接入,卫星通信实质上也是微波信号传输技术,将信号中继设置在地球同步卫星,可以将广播电视信号传送到世界每个角落。本文主要对数字微波通信、卫星数字通信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1.1功能与特征

微波信号是运行频率介于300-300103MHz区间的无线电波,由于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可以达到很高的带宽,比低频电波通信有点更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大的信息容量,卫星数字通信等多运行于微波区间。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有建网工期短、组网灵活方便、成本低、通信可靠等优势,是现代广播电视信号传播重要的手段。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条件复杂,在气候条件良好、广电数据业务量大的平原区域,多采用光纤电缆通信方式,以数字微波作为备用措施,如果气候和地形条件不好的区域,可以采用数字微波通信。

1.2通信原理

微波信号在空间传输与光波特性比较类以,以直线方式向前运行,如果碰到阻挡物就会发生发射或阻断,所以,该种通信方式为视距通信,视距通信受到地面因素影响比较大,电波在自由空间传输的损耗计算公式为,式中d是信号源至宿间距离,单位为m,f是电波发射频率,單位为Hz,C为光速,LS是空间损耗,单位为dB,如果距离单 位为km,运行频率单位为GHz,可以将公式简化为LS=92.4+20log d+20log f,所以,传输损耗是由宿间距离与发射频率来决定。自由空间下的接收电平计算公式为Pro=Pt+(Gt+Gr)-(Lt+Lr)-LS,Pt是发信机输出机功率,Gt、Gr、Lt、Lr是分收发馈线损耗,LS为自由空间损耗。微波在空间传播还会受到地球曲面及空间传输产生衰减,如果想要达到远距离通信的要求,需要通过中继方式来实现,也就是使信号频率进行调整和放大,避免传输到对象的信号变弱而无法识别,这就是地面数字微波进行中续传输模式。微波信号的终端站点为通信线路两个端部,中继站为数字微波传输线路设置最多的站点,需要每间隔50公里左右就设置一个中继站点,为完成有效的信号传输,站点数量需要多大数十个。中继站点可以获取数字信号,通过滤波和放大再发送给后面的中继站,可以更好地保证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该种微波传输方式也可以被称作接力传输模式。为实现长距离数字微波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可以通过多达数十次的中继,这样就可以将信号传送到几千公里,还可以实现较高质量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微波多采用8GHz来实现信号传输,通过微波中继来保证信号传输,可以避免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是地面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更有效保障手段。

1.3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运用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为地面条件下,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微波信道来完成数字信号的传输,这就要求基带信号采用数字信号,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在进行微波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有用数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传输制裁量,还可以抵抗外界信号干扰,达到较长的信号传输距离。广播电视台大多采用多路数字传输终端,该终端设备有发送和接收端接口,可以为微波机与光端机进行很好的技术对接,发送端可以把传输来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转变为数字信号,也可以把数字节目源样点信号等转变了串行通信的数字序列,通过对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将各自的信号输送给微波调制机等进行信号传送,再经过微波调制机进行功率放大,然后利用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接收端将获取到的码流完成信道解码,解析出来的信号再进行交织、纠错来形成样点信号、独立数据信号,再经过每路接口电路恢复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播控系统主控机房对数字信号进行矩阵切换,再将不同的电台节目信号发送到微波信号输入端,再采用数字微波终端对信号进行传送。信号传输线路两端都有用数字微波传输处理设备,一端安装于广播电视台,另一端安装到信号接收方。例如,四川宜宾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设计,采用二级微波干 线,信号传输速率为34Mb/s,为一用一备的传输线路,为解决基带信号超长距离传输问题,对备用微波通信线路进行了模拟,测试传输特性和误码性能,根据测试结果对选择通信路径,确定频率配置和极化,并对通信性能进行评估,再对微波干扰源进行分析,制定对抗干扰办法,最后对通信设备进行调试,达到理想的通信效果。

二、卫星数字通信技术

2.1功能与特征

卫星数字通信技术是由航天技术不断发展而来的,是将电子技术与航天技术进行结合的产物,具有空间通信诸多特点,不会受到地面条件的影响。将地球卫星作为是数字通信的中继站点,地面站点作为信号接受终端,地面站点可以通过地球通信卫星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通信卫星位于距离地球赤道3.6万里上空,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保持同步,为静止通信卫星,地面站点与卫星通讯就变得更为容易。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数字传输技术优势变得更为明显,可以实现在更为广泛的覆盖面,投资建设成本更低,可以达到更高的传输质量,比模拟信号卫星更节省频率资源,运行成本与维护费用更低,数字信号更容易处理,可以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便于地面站点的后续接收与调制。

2.2通信原理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为地面卫星接收站、上行信号发射站、测控站点和星载转发器构成,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上安装C波段、Ku波段信号转发系统,通过上行站点将广播电视台传输过来的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进行处理、调制,调整上行信号频率,通过大功率放大利用定向天线对通信卫生发射C波段、Ku波段信号,也可以获取到通信卫星下行微波信号,可以对通信卫星转播节目质量星检验。星载转发器可以获取到地面站点发送的上行微波信号,再对信号进行放大、改变运行频率、再放大,再将信号发送到地面信号通信服务区域,所以,星载转发器也就是在地球空间中作为中继站,更好地降低附加噪声及失真,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传播质量。

广播电视台节目信号利用通信卫星将其传送到世界各地,上行站点系统是保证传输质量的关键部分,对信号上行站点有着更高的安全要求,需要每台设备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当上行站点设备存在运行故障,则会引起广播电视信号中断传送,容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地面上行站点频率采用S、C、Ku和Ka波段,通信卫星下行频率比上行增加L波段,上行发射站点可以对通信卫生发送一路或多路信号,转发器设置有C、Ku波段信号发转系统,可以获取到地面上行发射站点节目信号,对通信卫星地面接收站点发送下行信号。上行站点通信设备中有调制解调器、高功率放大器、监控系统、天线分系统、上下行变频器等构成。天线分系统为地面上行站点重要通信设备,会地上行信号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天线可以把上行站点发送功率转变为电磁波,并对通信卫星定点发射信号,把地球空间通信卫生发射出的微弱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再将同频信号发送给接收机。高功率放大装置可以把地面上行站点发射信号进行最后放大,低噪接收设备对上行站信号进行首级放大,上下变频器可以将信号在射频和中频相互间实现频谱搬移,调制解調器可把广播电视台机房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并向地球空间传输微波信号,可以进一步提升微号信号传输信噪比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地面上行站点还需要配置监控设备,可以对站点内的通信设备进行监控,可以实时了解通信设备运行状态。

星载转发器为通信卫星关键构成部分,可以使通信卫星发挥出到信号中继作用,转发性能会对卫星通信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转发器具备很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接收到的地面上行站点信号行放大和转发。转发器运行噪声为热噪声、非线性噪声,热噪声为转发器内部运行噪声、信号天线外部噪声,非性能噪声为电路或电子元件非线性特点引起的。处理转发器获取到地面站点的信号,再进行前置放大、变频,对中频数字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纠错编码处理。再通过信号发射单元进行数字调制、变频和放大,再将其发回到地面站点,应用处理转发器可以去除掉噪声积累,在保证信号通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转发器发射功率。上、下行通信线路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信号调制模式,可以达到理想的传输效果,并对基带信号信号进行多种处理,可以在通信卫星上完成数字交换,卫生通信原理框见图1所示。

2.3卫星数字通信在广播传输中的运用

广播电视通信卫星必须要与地球赤道保持相对静止,具有精准位置和姿态,这样就不再别外设置跟踪卫生及具有定功能的接收天线。广播卫星还应该具有足够大的辐射功率,这样就可以使地面微波信号接收设备得到简化,还要求卫星有着较长的使用寿命,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节目信号停播率,也可以防止更换通信卫星所带来的资金浪费。一颗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信号可以将地面30%覆盖,如果地球赤道空间间隔120°放置三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将广播电视信号传送给全世界绝大部分区域,建立起全球性的广播电视通讯网。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矩阵切换送送到卫星地面站,备路信号被输送给微波端机,通过微波通信技术传送给赤道上的卫星。卫星转播车、现场直播车可以将实时发生新闻事件进行直播,通过高质量的无线数字传输来解决应急制作和节目传播的需要,该技术节目采集、制作、传输集于一体,可以作为独立的体系来实现节目直播、传送,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移动微波通信技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通信技术将得到更好地发展,应用范围也会更为广阔,多种通信技术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但随着广播电视业务发展,不同语种的节目也会增多,这就给数字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来的数字传输技术会有着更高的集成度, 节目信号传输会更为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张治海.广播电视中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1):94-95.

[2]邓长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如何利用数字微波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1):214-216.

[3]张宜.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1(01):51-52+109.

[4]高尚斌.保障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措施分析[J].电视技术,2020,44(11):43-45.

[5]王辉.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数字微波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20(20):208-209.

[6]韩扬.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0):212-213+225.

作者:舒杰

第三篇:数字光纤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光纤大容量数字传输目前都采用同步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技术,复用又分为若干等级,因而先后有两种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和同步数字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DH早在1976年就实现了标准化,目前还大量使用。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PDH遇到了许多困难。

SDH解决了PDH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传输体制,现已得到大量应用,已经是一种成熟、标准的技术,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1SDH传输原理[1][2]

SDH采用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Synchronous Transport,N=1,4,16,64),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四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4,16个STM-1或四个STM-4同步复用构成STM-16。

SDH帧结构是实现数字同步时分复用、保证网络可靠有效运行的关键。SDH采用块状的帧结构来承载信息,如图1所示,每帧由纵向9行和横向270×N列字节组成,每个字节含8bit,整个帧结构分成段开销(Section OverHead,SOH)区、STM-N净负荷区和管理单元指针(AU PTR)区三个区域,其中段开销区主要用于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及指配以保证信息能够正常灵活地传送,它又分为再生段开销(Regenerator Section OverHead,RSOH)和复用段开销(Multiplex Section OverHead,MSOH);净负荷区用于存放真正用于信息业务的比特和少量的用于通道维护管理的通道开销字节;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净负荷区内的信息首字节在STM-N帧内的准确位置以便接收时能正确分离净负荷。

SDH的帧传输时按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排成串型码流依次传输,每帧传输时间为125μs,每秒传输1/125×1000000帧,对STM-1而言每帧字节为8bit×(9×270×1)=19440bit,则STM-1的传输速率为19440×8000=155.520Mbit/s;STM-16的传输速率为16×155.520(或4×622.080)=2488.320Mbit/s。

SDH传输业务信号时各种业务信号要进入SDH的帧都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步骤。

(1)映射是将各种速率的信号先经过码速调整装入相应的标准容器(C),再加入通道开销(POH)形成虚容器(VC)的过程,帧相位发生偏差称为帧偏移。

(2)定位即是将帧偏移信息收进支路单元(TU)或管理单元(AU)的过程,它通过支路单元指针(TUPTR)或管理单元指针(AUPTR)的功能来实现。

(3)复用是一种使多个低阶通道层的信号适配进高阶通道层,或把多个高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复用层的过程。复用也就是通过字节交错间插方式把TU组织进高阶VC或把AU组织进STM-N的过程,经过TU和AU指针处理后的各VC支路信号已经实现相位同步。

2SDH的主要特点[1][2]

(1)SDH传输系统有统一的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和标准的光路接口,使网管系统互通,因此有很好的横向兼容性,它能与现有的PDH完全兼容,并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形成了全球统一的数字传输体制标准,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2)SDH接入系统的不同等级的码流在帧结构净负荷区内的排列非常有规律,而净负荷与网络是同步的,它利用软件能将高速信号一次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号,实现了一次复用的特性,克服了PDH准同步复用方式对全部高速信号进行逐级分解然后再生复用的过程,由于大大简化了数字交叉连接(DXC),减少了背靠背的接口复用设备,改善了网络的业务传送透明性。

(3)采用先进的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DXC)、网络的自愈功能和重组功能非常强大,具有较强的生存率。SDH帧结构中安排了5%的开销比特,它的网管功能显得特别强大,并能统一形成网络管理系统,为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信道的利用率以及降低网络的维管费和生存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图2。

(4)SDH有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所组成的网络非常灵活,能增强网监、运行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优化了网络性能,同时也使网络运行灵活、安全、可靠,使网络的功能非常齐全和多样化。

(5)SDH有传输和交换的性能,它的系列设备的构成能通过功能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层次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十分灵活。

(6)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SDH用于传输高数据率则需用光纤。SDH既适合用作干线通道,也可作支线通道。

(7)从OSI模型的观点来看,SDH属于其最底层的物理层,并未对其高层有严格的限制,便于在SDH上采用各种网络技术,支持ATM或IP传输。

(8)SDH是严格同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稳定可靠,误码少,且便于复用和调整。

(9)标准的开放型光接口可以在基本光缆段上实现横向兼容,降低了联网成本。

3数字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网以电力的调度运行作为主要业务服务对象,其次是电力行政和综合数据业务服务。其服务对象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要求不高,但必须实时、可靠。

在电力系统中,架设了系统内部的SDH光环路,利用SDH环路承载内部的数据、远控、视频、语音等业务,可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最近几年,数字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几乎融入到了电力通信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电力综合通信网、调度通信网、保护装置通信网、光纤通道保护、复用段保护等[3][4]。

4结语

数字光纤通信技术日益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主要技术基础,数字化光纤电力通信网连接整个电力系统的调、变、输、配、发各个环节,为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提供带宽充足、可靠稳定、安全机密的专线、数据通道使用。数字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必将极大地促进电力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宗珏,区惟煦,寿国础,等.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 肖萍萍,吴健学,周芳,等.SDH原理与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3] 吴悦.电力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7):47~48.

[4] 赵云.波分复用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电业,2011(1):39~40.

作者:刘均乐

上一篇:农村农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副高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