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良肢护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观察,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护理,对两组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脑卒中患者良肢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脑卒中患者良肢护理论文 篇1: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护理体会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障碍,瘫痪急性期如果肢体任其自然放置,对肢体肌力和功能的恢复将产生诸多不利,常常出现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外旋、足下垂和足内翻或外展状态,严重影响后期的站立与正常行走,影响日后的康复效果。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肢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功能,防止上下肢误用综合征,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体位[1]。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对于抑制肌肉痉挛、减少并发症、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对预防关节变形,预防褥疮的发生都有积极的意义,是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我科住院偏瘫患者186例,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脑卒中患者全部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偏瘫肢体肌张力亢进,腱反射亢进,即属于BrunnstromII、III、IV阶段,均为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内神经系统体征不再继续进展患者。其中男121例,女65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脑出血58例,脑梗死128例,昏迷病人18例,嗜睡病人32例,神志清的病人136例。偏瘫肢体肌力

2 方法:

2.1 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2.1.1 良肢位摆放

急性期症状明显,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应采取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并采取如下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的肢势和体位,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1)仰卧位的摆放:患者仰卧位,头下置一个枕头,不宜过高;患肩下垫一小软枕,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使肩上抬前挺,上肢与躯干呈外展外旋位,肘伸直,腕稍背曲,掌面朝上,五指分开并伸展;患侧臀部垫一枕头使骨盆与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内旋,膝关节下方垫小枕使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患侧下肢外侧用沙袋垫压以防止下肢外旋;足尖向上,足底垫硬枕,使踝关节呈90度处于中立位,防止足下垂。(2)患侧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患者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呈90度,肩部略向前倾,肘伸直,前臂外旋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卧下肢屈髋屈膝,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自然屈髋屈膝,下面放一大枕头,这种体位可以使患髋伸直,而其它体位时患髋总是屈曲的,久之易使髋后伸受限。(3)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肩前曲90度左右,肘伸直,腕关节稍背屈,手平放在枕头上五指伸直展开;患侧下肢,髋、膝屈曲,腿下放一枕头支持,使髋略内旋,膝自然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4)半俯卧位:患者患侧身体伏卧于一长枕上,头偏患侧,患侧上肢呈上举位,肩关节呈前屈、外展位,肘关节轻屈,腕关节微背屈,各指微屈,患侧髋、膝关节轻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5)床上坐位: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每次坐5min,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每次增加10°,坐起时间每次增加5~10min,头部、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上肢呈伸展位,双膝稍屈曲,膝下垫软枕,患足保持90度。(6)轮椅坐位(端坐位): 在轮椅靠背外垫一块木板,使病人躯干保持伸展,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位放在轮椅前方桌上,或稍屈曲放于轮椅扶手上,前臂旋前,手指伸展。膝关节屈曲90°,双脚平踏于地板上或轮椅脚踏上[6]。

良肢位摆放应注意侧卧位时患肩、患髋不能压陷在身体下面,患侧上肢应伸向前,患髋伸直;经常性变换体位,一般每2 h翻身1次,夜间可略长些,防止压疮及其他并发症;动作要轻柔,不可牵拉患肢;对患肢进行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循序渐进,做与挛缩反方向的活动。

2.1.2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破坏,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和情感变化,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要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2]。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和保证。护士与病人接触时要以良好的形象、真诚的态度、娴熟的操作取得病人的信任,多给予积极暗示,给病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有意识地與病人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患者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更衣、吃饭,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支持性的心理护理 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对脑卒中幸存者的全面康复及回归社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护士应争取家属和社会的合作,鼓励他们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作用,鼓励家属参与早期的康复训练等。

(3)激励式心理护理[3] 脑卒中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卒中后的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重返工作岗位等现实,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此时应帮助病人做好由正常人转化为残疾者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音乐疗法[4] 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病人康复训练时放一些优美、舒畅、欢快、激昂的音乐来调节病人的情绪。

3 临床效果

3.1 肢体功能评定标准

根据Brunnstrom提出的偏瘫分级法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IV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

3.2 效果

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本组186例患者基本痊愈58例,显效76例,有效45例,无效7例。

4 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识到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显著得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初期的康复护理以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为主,而且良肢位的保持应贯穿康复护理的全过程。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实施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重要基础,闻吾森[5]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护理上要用爱心与病人沟通,要用责任心对待每个病人的每个肢体良肢位置,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提高康复的质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参考文献:

[1] 王静.偏瘫早期良肢位摆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9(11):99.

[2] 臬忠岚.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家庭护士,2006,4(12B):48.

[3] 何英肢,王岚,卞睿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A):337.

[4] 李艳菊,靳景云.音乐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5(1):150.

[5] 闻吾森,王义强.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58-260.

[6] 曹艳.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590.

作者:赵月晖 张宏宇

脑卒中患者良肢护理论文 篇2: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观察,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护理,对两组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肌肉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康复效果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进行良肢位摆放,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肌肉恢复状况和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价值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并且因为发病部位在脑部,会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许多患者在经过抢救以后躯体功能会严重的受到损害,发生偏瘫症状,影响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1]。因此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4.36±4.57)岁,研究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58±5.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其他脏器无严重疾病或障碍;②患者无精神疾病,交流沟通无障碍;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④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并进行患者的血压控制。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患处在下,健侧在上,将患者的肩部前伸45°,防止因为惯性压迫患侧的肢体导致肢体的血液流动不通畅,让患者的髋部与膝盖委屈,然后让患者进行手臂的上下摆动训练,并活动腕关节,进行腕关节旋转训练,然后进行患者的手指紧握再松开的训练。手臂、手腕和手指的训练联合为一组训练,各五次,一天保持十组练习[2]。②健侧训练结束之后让患者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并且在患者的腰部放置枕头作为支撑点,并让下肢向前微曲15°左右,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放置枕头进行隔离,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进行同样的训练,手臂、手腕和手指的训练联合为一组训练,各五次,一天保持十组练习[3]。③平卧位摆放时,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头下垫放枕头,保持患者的胸椎中立,在患者的患侧肢体下垫放软枕,前伸患者的肩胛骨,让患者的手肘保持伸直的状态,在手肘部下面也垫上软枕,在患者的臀部下垫上软枕,使患者的骨盆凸出,防止髋关节位移,在患者的腘窝下也放置垫枕,保持患者的足部中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的健侧保持舒适,并且要预防外翻[4]。在患者的肩颈部位放置枕头,指导患者进行肩颈的耸肩和舒展活动,并协助患者进行患侧的小腿运动以及脚踝的旋转运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每种卧位的时间,防止压疮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5]。

1.3评价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60分为不满意,60~75分为一般满意,76~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肌肉恢复有效率进行比较,显效指患者的肌肉张力得到显著的恢复,有效指患者肌肉张力有所好转,无效指患者肌肉恢复状况没有得到恢复甚至有所衰退;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康复效果评分进行比较,主要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④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比较,主要对比患者的自行走路、穿衣、饮食以及上下楼等方面的能力评分;⑤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结果统计 我们采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用t、c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c2、%检验表示,两组数据比较,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对比 经过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调查,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肌肉恢复有效率对比 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的肌肉恢复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肌肉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评分对比 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效果评分进行比较,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研究组康复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对比,对比患者自行进行吃饭、穿衣、走路、上下楼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作者:孙云焕

脑卒中患者良肢护理论文 篇3: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在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良肢体摆放的干预,观察两组经干预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肩疼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干预之前及干预之后FugI-Meyer评分分数。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总有效率(97.14%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肩疼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之前FugI-Meyer评分分数对比对照组差别不大(p>0.05),干预之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分数均得以提升(p<0.05),研究组干预之后FugI-Meyer评分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期间,加强良肢位摆放干预对患者康复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因主要是因各种因素所致脑血管病变,该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非常高,此外脑卒中偏瘫患者还常合并肩关节半脱位、偏瘫性肩痛、肩手综合征、肌肉痉挛、足下垂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中提倡予以对症治疗,且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本研究中,探讨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期间,做好良肢位摆放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者53岁,年龄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64.1±2.2)岁。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3.8±2.1)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①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坐起训练及床上运动训练;②离床后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恢复下肢功能;③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内容及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调整,20~30min/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接受运动锻炼,采取抗肢体痉挛康复模式,使患者保持特定姿势,摆放的时候将患者头部良好支持做好,维持患者舒适性,强调做好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具体如下:①卧位摆放:在患侧肩下垫软枕,上肢呈外展及外旋位,保证肘关节伸直及手腕背屈。②健侧卧位摆放:将患者患侧上肢保持向前延伸的状态,使肩关节屈曲90度并用软枕支撑,让患者手部放在软枕上,同时使拇指外展且四肢成伸展状。健侧上肢可自由的摆放,患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置于软枕上避免足内翻。在患者背后放置软枕以使患者躯体放松。③患侧卧位摆放:未了避免肩关节因为受压产生疼痛,需将患侧肩胛带前伸,肩关节屈曲及肘部伸展,前臂旋后讓手指伸展,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患者腰背可放置软枕支撑。④床上坐位摆放:协助患者坐立床上,背部垫软枕支撑,上肢保持伸展并置于床桌上,下肢屈曲、足部背屈。

1.3观察指标发病后随访3个月,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Fugl-Meyer评分分数。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肩疼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分分数对比研究组干预之前Fugl-Meyer评分分数对比对照组差别不大(p>0.05),干预之后,两组Fugl Meyer评分分数均得以提升(p<0.05),研究组干预之后Fugl-Meyer评分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及在治疗中的废用和误用,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常见的患者往往是多种并发症并存,因此需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干预,以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后续并发症,提高康复疗效。

针对脑卒中偏瘫的干预,临床中提倡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模式,该干预模式主要是强调在早期予以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考虑到偏瘫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在康复护理过程常重视良肢位摆放这一操作。良肢位摆放的实施,主要是根据患者不同体位摆放肢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肩疼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分数方面,研究组干预之后Fugl-Meyer评分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的干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予以对症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重视良肢位摆放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 蔡平 韩扣珍 张敏

上一篇:物理化学与化学实验论文下一篇:司法鉴定制特征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