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2-09-12

脑卒中乃是当今公认的心身疾病之一, 心理社会因素与其患病、康复及预后有着密切联系, 尤其是偏瘫患者的心理状况严重影响其康复进度, 其中生活质量是评价其康复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特征、应对方式、情绪特征、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而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在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住院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 回收有效79例。纳入标准: (1)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 (2) 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 (3) 病程>2周; (4) 知情同意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标准: (1) 病情严重、或伴有意识障碍, 或伴明显失语以至不能配合者; (2) 合并抑郁焦虑之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者; (3) 既往精神病史患者。

1.2 方法

运用五态人格量表、医学应对问卷M C M Q、情感平衡量表A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定。五态人格量表分为太阳 (Tya) 、少阳 (Sya) 、阴阳和平 (Yy) 、少阴 (Syi) 、太阴 (Tyi) 5个人格维度和1个掩饰 (L) 维度, 人格维度表示其在该维度性格的特点, 掩饰量表测量答卷诚实度[2]。MCMQ用于评定患者对于疾病所采用的应对方式, 分为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 分量表得分越高, 表明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这种应对方式[3]。ABS由Bradburn编制, 用于评定个体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状况和二者的平衡状况[4]。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 用于评定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总体自信心, 得分越高则表示越有自信去处理各种生活事件[5]。SS-QOL由Williams等人研制[6], 量表从12个因子评定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调查由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员以提问形式完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分析, 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双侧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分析

生活质量与太阴、屈服、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 (均P<0.01) , 见表1。

注:SS表示生活质量总分, Pearson相关**P<0.01

2.2 回归分析

将生活质量总分作为因变量, 将太阴、一般自我效能感、屈服、情感平衡、负性情感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屈服、太阴、负性情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能解释生活质量变异的50.4% (R2=0.504, F=18.763, P<0.05) , 其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负性情绪, 再次为屈服, 最后为太阴, 见表2。

3 讨论

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是入选回归方程中唯一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因素, 且影响最大。一般自我效能感过低的患者, 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 对康复训练没有信心, 对康复结果预测持悲观态度, 从而难以制定客观的康复目标, 无法按计划完成任务, 更不能在其中发掘自己的潜能。这一方面直接影响了躯体的康复进度, 导致躯体层面的生活质量降低, 另一方面这种过低的自我估计, 容易产生低落情绪, 导致情绪、社会角色、精力等心理层面的生活质量降低。

负性情感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次于一般自我效能感。负情感体验特别强烈的患者, 往往对住院环境难以适应, 产生焦虑情绪;对医护人员及亲友的态度异常敏感, 夸大或误解他人的意思, 产生以偏概全、绝对化的不合理认知和不满、愤怒、孤独情绪;对康复进度、身体变化的体验也极为深刻, 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同时又会因为小小的进步、他人的夸奖等产生强烈的兴奋、高兴的情绪, 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体验导致患者的躯体康复进程断断续续, 大量消耗精力。负性情感体验时间长的患者, 其正性情感体验相对较少, 一方面长时间负性情绪的累积进一步影响其认知和应对方式, 渐渐变得不愿意流露自己的情感, 无法宣泄, 另一方面患者感受到较少的鼓励、支持、进步等正性事件, 使其康复缺乏主动性。

屈服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次于负性情感,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7]。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度应激状态下, 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 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 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8]。脑卒中疾病本身是应激源, 而后带来的偏瘫等后遗症及生活问题是患者要再一次面对的生活事件, 对偏瘫患者来说这连续的应激源使其陷入高度应激状态, 若患者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 会加重应激, 在生理上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降低积极性, 对康复不利。采用屈服方式的患者, 认为自己在疾病面前无能为力, 只能听天由命, 不但对疾病本身失去信心, 对以前的兴趣爱好、生活趣事都没有兴趣, 甚至对生命也不在乎。这易形成消极情绪, 对人际交往、康复训练都缺乏积极性, 难以获得积极力量, 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个性特征中的太阴维度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是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小的入选因素。这说明患者的趋近性越差, 其生活质量越低。太阴特征明显的患者思虑过多、与他人交流少、敏感多疑、尤其是对消极事件易感到悲观失望, 如在康复过程中遇到挫折、病情反复等情况时, 马上认为是自己的病情加重, 对接下来的治疗和康复失去信心, 再如听到他人议论自己的言语或看到他人指指点点时异常敏感, 对他人有防卫心理, 不与他人交流, 习惯自己内部消化。这会导致消极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模式、情绪表达方式等, 从而间接影响其他维度上的生活质量, 最终造成总体生活质量较低。

根据上述分析, 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质量起积极作用, 其余三方面对生活质量起消极作用, 说明积极心理的激发和消极心理的宣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等重要。因此本研究认为其心理康复应集中在负性情绪情感的表达、自我潜能的发掘和积极情绪的激发。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个性、应对方式、情绪和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五态人格量表、医学应对问卷、情感平衡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79例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生活质量与太阴、屈服、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 (均P<0.01) , 其中屈服、太阴、负性情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P<0.05) 。结论 积极心理的激发和消极心理的宣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等重要。

关键词:五态人格,应对方式,情感平衡,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12 (6) :381~382.

[2] 薛崇成, 杨秋莉.五态性格测验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 1988:35.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l999:125~127.

[4] 蒲德祥.幸福测量研究综述[J].中国统计, 2009, 8:50~52.

[5]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特刊) :l85~l86.

[6] 王伊龙, 马建国, 李军涛, 等.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中译本信度和效度及敏感度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 5 (6) :391~394.

[7] 曾昭祥, 刘琳, 郭军, 等.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l4 (5) :525~527.

[8] Ray C, Lindop J.The Concept of Coping[J].Psychlogicne, 1982 (1) :385, 395.

上一篇:浅析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方法下一篇:多媒体热后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