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管控的企业信息论文

2022-04-27

摘要:针对盾构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刀具更换难度高、数据管理复杂、设备状态监控难等问题,对盾构机刀具工作状态监控与故障检测、人事和安全管理等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集企业管理、业务管理的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SSM框架构建后台,Layui+jQuery+ECharts构建前台,MySQL存储数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于系统管控的企业信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系统管控的企业信息论文 篇1:

主数据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主数据管理建设的背景

什么是主数据?大家常说的主数据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各个系统(操作/事务型应用系统以及分析型系统)间要共享的数据,比如与客户、供应商、产品相关的数据,更广泛意义的主数据是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需要重复利用、需要共享、互相关联的基础数据,是企业内能够跨业务重复使用的高价值的数据,存在于多个异构或同构的系统中。主数据通常需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MDM)。主数据管理旨在简化数据共享,并通过将软件技术与数据管理相结合为企业中的每个人提供一致的关键数据,作为主数据的信息会根据行业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会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主数据管理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存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业务发展以及监管的需要,企业对主数据管理(MDM)的认识有了显著变化。主数据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企业纷纷尝试利用主数据管理(MDM)解决他们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跨业务、跨主题域时遇上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目前,业界的IBM、SAP等公司主数据管理的主要技术集中在对已有的主数据整合和管理面,这与欧美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又不想放弃现有的数据积累,同时重新建设信息系统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无法接受的损害等有关。而国内普遍信息化程度较低,就算已经建立了主数据管理系统,由于企业对数据标准化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数据维护质量不高,依旧使企业的主数据管理处于较低水平。

2.主数据管理建设方案

2.1 主数据管理建设历程

主数据管理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接在系统中使用简单的代码。在数据库建设的初级阶段,系统开发人员为建设信息系统需要就引入了代码的管理概念,该阶段基本是各个系统分别建立各自所需的代码标准,这个阶段是把代码写在程序中,如果代码发生变化整个应用程序都需要重新调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的信息系统基本沿用这种模式。

第二阶段是建立编码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阶段建立的编码标准是基于当时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主要用于查询和下载,由于标准编码和信息系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虽然有统一标准编码但执行情况比较差。

第三阶段是建立主数据管理平台,主数据管理的对象是集审批、管理、分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统一管控平台。很多实施了ERP系统的大型企业已建立了主数据管理平台,下面以SAP产品为例进行主数据管理功能的介绍。

2.2 主数据管理建设功能

主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的目标:一是建立关键主数据管理平台。二是为各企业之间、集团级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业务数据提供良好的基础。三是实现集团级标准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为标准化提供更完善的应用管理平台。

早期主数据概念主要来自于ERP系统。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物资采购、生产计划、设备维护、库存成本、产品销售、财务费用集成一起,无疑对主数据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很多ERP产品中已将主数据作为一类很重要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这些主数据对集成相关业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主数据管理提供以下主数据管理功能:用户单点登录第三方系统功能、主数据查询功能、主数据分发功能、主数据申请功能、主数据修改功能、在线审核工作流功能、数据校验和接口功能等。

2.3 主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如图2.1所示)

通过企业门户作为信息集成平台,用户通过统一的入口访问主数据管理平台应用其他主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SAP MDM系统为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了数据集中存储、数据质量保证、数据导入及数据分发等标准服务。

通过SAP XI系统作为中间件平台,实现与集中或分散ERP服务器、数据仓库系统及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实现标准化主数据向ERP等信息系统的主动推送及按需下载功能。

根据主数据管理的需求,采用业界标准的MVC架构设计并开发J2EE应用,实现主数据在线申请、审核、分发、数据查重、关键字查询等功能;在设计与开发上强调可维护性与可复用性,实现主数据应用的快速部署。

结合J2EE安全架构、SAP EP门户角色及SAP MDM记录与字段级的安全保护机制保证了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安全性。

SAP EP系统与SAP MDM系统均采用了负载均衡的部署方式,使得主数据管理平台在大用户访问量及较大的数据存储量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理想的系统响应速度,同时系统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主数据管理的应用

3.1 主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数据管理平台建成后发挥了显著应用成效,成为集团企业集中管控全局主数据的的主要技术平台,有效促进了ERP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主数据标准化的程度。但是应该看到,主数据管理还是刚刚起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

一是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应用的复杂性。由于一个主数据涉及多个业务条线,信息往往无从判断其准确性。

二是主数据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由于主数据涉及多个业务条线,应用时自然会对应多个管理部门,不同部门对主数据的认识不同,要求也千差万别,主数据管理的责任部门难以落实。

三是维护水平难以保证。没有足够的业务知识和对此类物资的详细了解,主数据维护的唯一性、正确性将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四是主数据信息维护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申请主数据时维护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一致。

3.2 主数据质量问题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由于主数据具有动态性,其产生以及使用在多个不同的操作及分析系统中,所以我们在建立一种有效评估数据错误或是数据未能符合商业使用者期望而导致的风险的系统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诸多研究资料已经显示不良的数据质量特别是主数据质量将给组织带来不菲的成本。调查显示,不良的主数据和操作数据可导致组织收入损失高达10%,此外还会带来其他的严重结果,比如基于错误数据基础上的战略制定和企业决策等。最近,某大型跨国企业也提出了因不良质量的业务信息导致的业务影响一览表,这些损失共计高达数亿美元。Gartner的报告显示,在2011年,有75%的组织将因为缺乏数据质量保障体系而陷入明显的收入增长减缓和成本增加状况。

此外,由于缺乏协调统一的主数据管控体系,导致的数据质量不良而带来的数据治理工作也会大大增加企业信息管理的成本。在过去的几年中,集团也在提高数据质量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比如近年的物料主数据编码清理和转换工作,即耗费了多年时间,数亿元成本来完成。

3.3 有效提升数据质量

目前对于数据质量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主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方面,推进了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并建立了相应的主数据管理组织与流程。

然而,主数据管理仅仅是数据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业务人员通过信息系统实际填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才是数据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此方面部分企业虽已初步建立了信息系统考核的指标体系,但在实际执行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些企业已意识到主数据管理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建立长效机制,难以确保主数据的质量。一方面主数据需要继续完善和丰富,同时也存在停用主数据的保管,还存在主数据在各系统中应用的问题。建立一套主数据管理系统有其难度,主数据的维护难度不会低于建立的难度。如何真正发挥主数据的作用?需要加强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管控,企业在生产系统中创建、修改主数据时要严格按照主数据管理平台要求执行,一律从主数据管理系统分发,杜绝在生产系统手工创建及删除数据。二是加强考核,加强相关主数据的数据质量考核工作,如企业在申请内部单位数据时,应按照相关证照进行申请,尤其创建本企业内部单位时要格外确保数据准确,以免给其他企业应用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3.3.1 数据管控建设的核心是加强数据质量与标准化管理

企业已建成ERP和生产、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加强数据标准管理,使数据高效、准确、快速地支撑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范围,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以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在信息采集和保存、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及信息利用等关键点进行优化和改进,稳步提高数据质量(如图3.2)。

3.3.2 建立并切实运行周密的数据管控体系是加强数据质量与标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很多企业开展了数据需求规划与标准化工作,但未能从源头解决数据管控问题,导致数据仓库及辅助决策系统中的数据质量仍不够理想。完整的数据管控体系框架涵盖组织结构、评价与考核、管控流程、管控工具四个领域。

组织结构、评价与考核、管控流程、管控工具这四个域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提供对信息系统数据的管控(如图3.3)。

①数据管控组织结构

对于大型或集团性制的企业来讲,高效并且清晰的主数据管控组织结构是提高主数据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讲,主数据管控组织结构是一个自上至下的体系架构,由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作为主数据管理的驱动力,确保整个管控体系高效的运行。由各业务部门直接参与主数据管理工作,对数据标准、规则进行定义,结合数据专家及IT部门的支持,形成一套完整的主数据管控组织架构。具体组织架构一般由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组成:

设立数据管控指导委员将作为高层支持将对整个数据管控工作进行督导,并且是数据管控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委员会由数据标准化委员会发起人以及总部各职能事业部门主管和总部信息部主管组成,其中委员会发起人作为数据标准化工作的主管,负责领导管理整个数据标准化工作,而总部各职能事业部门主管和总部信息部主管则为数据标准化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

数据标准委员会下设业务组和数据标准化专题组,并且在相应的数据管控专家或者专家小组的协作支持下,执行每天的数据管控工作。业务组应按照总部相关的职能事业部门划分,其中在各个业务领域里面每个业务数据领域均设有明确的负责人来支持数据管控工作;数据标准化专题组则按照不同的数据类别划分,如投资计划数据,财务数据,物资数据等。其中每个数据类别均设有相应的数据组长以及数据认责人并且要明确数据类别所对应的相关业务组。

围绕在以上设立的数据管控工作小组外围还需要成立相应的IT支持团队,如数据建模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架构师等,对数据组织在数据管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工作与问题进行相应的支持。

在设立明确的数据管控组织架构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各个管控层级的管控角色及职责,作为数据管控的强有力保障:

数据管控发起人:将作为企业数据管控工作驱动力,是整个数据管控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负责对整体数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由总部高层领导出任并进行直接领导。

相关事业部门主管:负责协调所辖业务数据所有者与数据组长之间的工作,并且负责监督数据所有者制定相关数据策略并贯彻执行,以及对所辖业务领域产生的数据问题进行审核并交由相关的数据认责人进行解决。

相关业务数据认责人:即数据所有者,负责定义数据的业务含义,计算规则,以及数据相关的业务规则及其约束。由具体业务领域中的业务人员担任。

相关数据组长:负责监督考核数据管控工作执行的,协调数据认责人与业务者间的工作,以及对所辖系统领域产生的数据问题进行审核并交由相关的数据认责人进行解决。由具体的数据系统领域负责人担任。

相关数据认责人:负责制定数据标准,数据管理制度,以及对数据管控周期进行管理并负责对数据进行审核。有责任将数据管控工作情况(数据管控周期,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流程)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汇报,需要与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并具有一定的业务熟悉程度。从相关业务部门中挑选具有一定业务熟悉程度以及一定IT技术的人员担任。

应用部门:即数据产生者及使用者,需要理解并遵循数据管控的规章与流程以及数据管控工作的目标。并且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对数据产生的问题应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

支持中心:作为数据的业务和IT方面的支持人员,对总部和企业在日常业务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问题提供支持和处理,需要理解并遵循数据管控的规章与流程以及数据管控工作的目标。并且有责任将数据管控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上级部门进行定期的沟通和汇报。

数据管控相关数据专家:负责协助总部职能事业部门制定相关业务领域数据的详细需求以及一些必要的业务规范。需要了解相关业务属性,业务流程以及业务的运营需求,以及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由多名各业务领域的兼职专家顾问组成。或负责协助数据标准规划专题组制定详细的数据管控需求并给与相关的专业意见。需要了解数据管控体系,数据建模,数据体系架构设计等相关技术。由多名兼职专家顾问组成。

②主数据管控评价与考核指标

必要的主数据管控评价与考核指标是保持并提高整体主数据质量、衡量主数据管控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数据管控考核指标应与企业的业务策略保持一致。在主数据管控流程的重要环节制定绩效考核点,对应相关指标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并在数据输入或变更节点,制定检查清单,以确保用户依循标准执行。

③主数据管控流程

一套清晰的主数据管控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管控体系的效率并且降低数据管控带来的成本。数据管控流程应从数据规划入手,按不同的数据管控维度,将数据的管控目标、责任、考核联系起来,并通过一套有效的沟通及反馈机制,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并且将主数据管控流程固化下来,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在许多企业中,有许多主数据管控的流程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固定的执行规则,每个人、每一次执行的方式都不同,人员的随意性就会造成种种主数据的问题。因此固化的管控流程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运作方式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流程的执行效率。

④主数据管控工具

建立一个统一的由总部直接管控的主数据管理平台,把主数据管控体系相关流程,标准规范通过技术手段应用在系统里进行固化,在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实现总部对主数据管控的总体掌控。为所有企业用户提供主数据查询、维护的唯一入口,实现主数据统一管理的目标,并和其他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共享,统一口径,从而实现系统间高效的信息共享。

4.结束语

主数据管理是企业数据整理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企业主数据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保障企业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从而为企业提供唯一的数据事实,从而为数据集成,数据资源,系统集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维护的难度和加强管控,确保主数据的质量是一个长期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管控体系,有效地提升主数据质量,推进数据标准化水平。

作者简介:罗莉(1969—),四川广安人,硕士,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系统工程专业,同年加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从事信息技术工作,2000年开始任信息系统管理部副处长职务,现任信息系统管理部应用管理处副处长,自2002年起一直从事ERP建设工作,全面负责中国石化ERP项目和数据仓库项目的综合协调、日常管理、规划设计、方案制定、进度控制、阶段检查、深化应用等工作,成功组织咨询公司完成了102家企业ERP实施、上线和单轨。

作者:罗莉

基于系统管控的企业信息论文 篇2:

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针对盾构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刀具更换难度高、数据管理复杂、设备状态监控难等问题,对盾构机刀具工作状态监控与故障检测、人事和安全管理等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集企业管理、业务管理的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SSM框架构建后台,Layui+jQuery+ECharts构建前台,MySQL存储数据。实现了数据管理、实时监测、数据可视化、人事及安全管理等功能,解决了企业管理和数据管理中的痛点。

關键词:SSM;数据管理;可视化

0  引  言

随着隧道及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在城市地铁隧道、穿江越海隧道、电力电讯及供气工程中都开始使用大型刀具进行隧道掘进。大型刀具更换复杂,出现故障难以及时排除,因此需要对刀具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故障检测[1]。

湖南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新疆等地的隧道工程应用过程中,刀具设备运行记录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登记、人眼观察的阶段,这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安全和高效性。因此委托我校一团队对日前盾构机在隧道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痛点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套信息管理系统来协助进行设备运行环境的监测[2]。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基础数据管理、故障实时报警、运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设备运行环境,可以使用户更加高效地进行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管理层与设备层之间不限距离、不限时段、不限规模的交互,并对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存储到单独的资源库,实现对刀具工作状况的监控,实现对企业、业务的有效管理。

1  需求分析与关键技术

1.1  需求分析

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是在DZ555型盾构机硬件设备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云管理系统。将设备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传输、整合、管理、可视化处理等,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本系统还对人事管理、安全管理进行了设计。总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部分,在企业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数据从工控客户端上传到云端,用户端将信息进行读取用于业务管理;企业管理数据则在本地客户端,用于企业管理。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是客户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客户端信息采集,从客户端存储信息的电脑中读取信息,实现数据上传。

(2)TCP数据传输,数据需要从客户端传输到云端,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数据传输端口选择、数据分析入库等,这就需要选择传输的方式和途径。采用TCP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离散时间点的数据上传到云端。[3]

(3)基础数据管理,设备运行会产生许多定位信息和配置信息等基础信息,要系统地管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类别可区分、内容可准确定位的处理,解决刀梁管理、刀具管理、传感器管理、刀梁配置等问题[4]。可以通过鼠标对刀具的位置进行定位,并设计对应算法进行矫正,刀盘上有较多个定位点,当需要调整刀具位置时,需要解决定位困难、矫正算法设计的问题。通过终端设备设计算法可以实现对刀具的操控和定位,同时进行位置修复和准确定位。

(4)监控管理,监控管理包括历史数据管理、实时监控、报警数据管理和故障实时报警几个功能。设备长时间运行会导致温度过高、磨损严重、威胁人员安全等问题,实现实时监控刀具温度与磨损度以及自动报警成为必然,包括刀具、刀梁、刀具磨损度进行检测的刀具磨损传感器。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对所述刀具表面温度进行检测的测温装置采集数据[5],刀具磨损传感器与所述红外线测温装置电信号连通的控制中心、与所述控制中心信号连通的冷却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中心电信号连通的报警装置是设备端用于监测的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云端连通。本设计在线实时监控刀具的磨损情况和刀具温度情况,当刀具磨损严重时,发出报警并停止加工;当刀具温度过高时,自动提高冷却效率。

(5)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从云端下载到用户端,很难读取出对实际有帮助的数据,因此需要设计程序将离散的信息分析并处理为较为直观的形式,明确分析目的与框架,进而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达到使数据更加明了、用户获取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设备维护的目的。

1.2  关键技术

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使用TCP作为数据传输方式,Eclipse作为开发平台,Spring和MyBatis作为后台框架,Layui用于前端展示。下面是对关键技术的详细介绍:

Layui是一款采用自身模块规范编写的前端UI框架,遵循原生HTML、CSS、JS的书写与组织形式[6],门槛极低,初学者参照官网提供的示例便能看懂。其外在极为简洁,组件却十分丰富,从核心代码到API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非常适合界面的快速开发。Layui几乎兼容全部浏览器(IE6/7除外),可作为PC端后台系统与前台界面的速成开发方案。

SpringBoot是一个快速整合的第三方框架,简化了XML配置,完全采用注解化,内置HTTP服务器(Jetty和Tom-cat),最终以Java应用程序进行执行。SpringBoot的设计是为了尽可能快地运行起来Spring应用并且尽可能减少配置文件。简单来说就是SpringBoot默认配置了很多框架的使用方式。

MyBaits是一个持久层的框架,是Apache的一个顶级项目。通过MyBatis提供的映射方式,自由灵活地生成并满足业务需求,MyBatis将输入参数自动进行输入映射,并将查询结构灵活地映射为Java类型。

TCP数据传输是通过Server与Socket实现TCP的通信。通过一个服务端与一个客户端实现信息传输,服务端创建好ServerSocket后,使用accept()阻塞一直等待客户端发送Socket。服务器端要同时处理ServerSocket实例和Socket实例,而客户端只需要使用Socket实例。另外,每个Socket实例会关联一个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对象,通过将字节写入套接字的OutputStream并发送数据,从InputStream获取接收数据。

2  系统设计

2.1  设计目标

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用于设备管理、运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设备运行环境,可以使用户更加高效地进行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管理层与设备层之间不限距离、不限时段、不限规模的交互。

本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实时上传、数据有效管理、故障實时报警、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问题。对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转换为一个单独的资源库,实现对刀具工作状况的监控,同时能够对企业和业务两个方面实现有效管理。

2.2  设计原则

系统将设计时将采用合理、科学的系统架构,完整的功能层次框架,保障系统的业务稳定、数据安全、通讯顺畅,能有效均衡系统的整体负载。系统建设基于以下主要原则:

(1)适度和可扩展性原则。确定项目的硬件环境和基本配置,综合考虑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信息容量、网络状况、信息存储、数据挖掘算法对硬件的需求等因素,为了避免硬件资源的浪费,制定的硬件平台应具有适当的规模,以及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

(2)实用性原则。以完成为相关工作的业务需求为首要目标,避免贪大求全、盲目建设,避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

(3)高可靠性原则。在实用性的前提下,所采用的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应是国际公认的主流技术,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4)易用性原则。系统页面布局科学合理,导航清晰,页面浏览及操作提示清晰、逻辑性强、直观简洁、帮助信息丰富,便于用户和管理人员以最少的点击次数获得相应信息及完成操作,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5)安全性原则。数据的安全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系统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系统使用统一权限认证平台,为各角色精确地分配权限,保证重要资料的安全性。

2.3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本系统将功能设计为组织机构、基础数据、监控管理、数据分析、人事管理、安全管理六部分。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2.4  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各菜单为组织机构(企业管理、部门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刀梁管理、刀具管理、传感器管理、刀梁配置)、监控管理(实时监测、历史数据)、数据分析(刀具趋势分析、刀梁趋势分析)、人事管理(用户管理、岗位管理)、安全管理(权限管理、操作日志)。

(1)组织机构主要是管理本系统的企业信息和部门信息。其中企业信息包含企业名称、法人、地址等相关信息;部门信息包含企业信息下各个部门的信息。企业信息分为了以下几大类:企业名称、税号、法人、地址信息,同时具有添加、删除、修改功能,实现了对于企业信息的管理。部门信息菜单栏有以下操作选项:添加部门、添加同级、添加下级、修改信息、删除功能;同时各项信息也有相应展示:部门信息、部门代码、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部门描述。部门信息的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7]。

(2)基础数据是统计刀盘上各个切刀的各个部位的基础数据;包括刀梁、刀具、传感器。每个刀盘上有4个刀梁,每个刀梁上有10~12把刀具。传感器接收刀盘各个位置的温度。刀梁管理栏目名称分为:刀梁编号、名称、位置、备注、操作,可以进行刀梁的添加和删除操作,选取需要观测数据的刀梁;刀具管理栏目名称分为:编号、刀梁名称、位置、备注、操作,对刀具的位置信息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同时也具有编辑、添加、删除的功能;传感器管理栏目名称分为:传感器名、协议、位置、备注、操作,直观地展示了传感器信息,也可以对需要管理的传感器进行编辑、添加、删除的功能;刀梁的配置则需要在盾构机的正面结构图上选择需要配置的一个具体的刀梁。

(3)监控管理主要是实现对各个刀具的磨损程度以及温度的实时监控,除了实时监控之外,还要能记录刀梁历史记录,以便查询。实时监控将刀具结构图上传感器位置用颜色可调节的指示灯来表示刀具实时的温度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将时间、切刀、磨损、温度作为实时检测的数据对象,将具体数据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管理者,同时,也能满足管理者的需求性选择。历史数据可以对刀梁、刀具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查询;对应信息分别为:刀梁、刀具、时间、磨损和温度。

(4)数据分析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各刀梁刀具温度、磨损程度,便于判断温度、磨损的走向趋势。具体分为刀具趋势分析和刀梁趋势分析。刀具趋势分析功能是将刀具的温度和磨损程度的离散信息进行了整合和可视化处理;刀梁趋势分析是通过对刀梁、温度或者磨损程度,进行分析并生成曲线后展示在页面上。

(5)人事管理分管用户信息和岗位信息,提供企业的人事服务,提供用户和岗位的基础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模块分为部门名、角色名、用户姓名、用户信息等,页面菜单具有新增用户、修改信息、删除、导出、筛选列和打印选项,其功能是将用户信息进行整合,提供打印、导出等功能;岗位管理提供了岗位搜索、岗位授权功能。用户通过登录管理页面,即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需要管理的功能。

(6)安全管理包括权限管理、操作日志和密码的修改功能,用户所对应的岗位被分配的权限使得用户能访问用户所能允许操作的系统功能;日志记录着所有操作过本系统的记录;修改密码功能允许当前登录用户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权限管理分为增加系统和增加权限两部分,按照操作指令填入系统名称、权限名、路径等完成权限更改操作;操作日志对于系统监督运维非常重要,在本系统中只需要满足搜索功能,没有对删除、增加等日志管理功能进行设计。为了满足操作需要设计了打印、导出、删选列功能和页面选取功能。

2.5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MySQL数据库,使用MySQL的主要原因是其开源而且轻量级,安装起来较Oracle等其他数据库简单,MySQL安装完后仅占稍多于100 MB的内存。

从需求分析中可以总结出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企业信息的管理,如企业信息、部门信息、用户管理、岗位管理等,另一部分便是业务的处理及数据的管理,如刀梁管理、刀具管理、传感器管理、趋势分析等,所以本系统的数据库整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管理;另一部分是业务管理。盾构机刀盘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如图3所示。业务部份的数据库表包括dz_knifeBeam、dz_knifeData、dz_txtFile、dz_knifeTool、dz_temperature、dz_sensor,企業基础信息管理部分的数据库表包括EMS_Menu、EMS_RoleAuth、EMS_Role、EMS_Ente、EMS_Depa、EMS_User、EMS_LogUser。[8-10]

3  系统应用与功能展示

本系统是将盾构机的刀梁、刀具、温度传感器等信息采集之后进行融合和分析,获得有利于管理实现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数据可视化处理。大型刀具的管理要求在对信息进行采集的同时能够实现数据的整合和集中管理。减少设备运行故障,并且在设备运行出现故障时报警以提高效率,减少损失。本系统提高了盾构机的管理有效性和设备安全性。从根本上解决的大型盾构机管理数据紊乱,数据体量庞大带来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如图4所示为刀梁数据实时监测功能,图5所示为刀梁数据趋势分析功能。

4  结  论

本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现实情况与实际业务出发,有效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完善系统功能,较好地解决盾构机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状态良好,系统有效灵活地解决用户、角色以及权限之间的关系管理问题,通过身份认证、日志管理等方式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对数据进行实时可视化和对历史数据的趋势可视化均很好地体现了数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芬芳,景旭文.智能制造概论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建军.基于数据仓库的广电智能器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3] 徐文璞.数字通信 [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伟.数字化车间基于MES的刀具管理模式研究与系统开发 [D].重庆:重庆大学,2016.

[5] 高金玉,张金波,王鹏宇,等.非接触式电力设备温度监测仪研究与设计 [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6,36(4):39-42.

[6] 董晓睿,丁健,孟凡芬,等.基于SSM框架的微博矩阵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7):4-6+16.

[7] 张德伟,徐学龙,吴大沛,等.基于二维码的试验样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0):180-182.

[8] 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 [J].计算机应用,2009(9):2562-2567.

[9] 刘正伟,文中领,张海涛.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9(S1):26-31.

[10] 赵璘,王红霞.基于Spring MVC+JDBCTemplate的Web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J].软件工程,2017,20(1):5-8.

作者简介:任沙(1991—),女,汉族,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集成;通讯作者:唐强(1989—),男,汉族,湖南怀化人,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可视化。

作者:任沙 唐强

基于系统管控的企业信息论文 篇3:

关于中建财务一体化及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思考

【摘要】当前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服务同质化严重,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生命周期变化都对传统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建筑及时推进财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旨在实现更为精细的财务管理,适应时代变化趋势,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大环境下,文章分析了中建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必要性与转型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财务管理;财务工作

一、财务一体化的内涵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将企业的经营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业务事件。当业务事件发生时,利用事件驱动来记录业务;业务事件处理器按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管理信息集中于一个数据库,当需要信息时,具有数据使用权的各类“授权”人员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信息。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控制经济业务,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

财务一体化平台是中建整体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公司实现财务管理体系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架构、统一标准”。中建一体化财务平台的建设从流程自动化,在线数字化和分析应用化三方面入手,通过三化合一提升并深挖数据价值。从而推动对企业运营的服务支撑、统筹协调、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财务一体化平台服务中建集团全级次、全业务,支持集团内部多层级、多角色、多形势、多技术、多连接的应用。中建财务一体化平台基于统一标准,兼顾不同层级,不同版块的差异化需求,为各级单位与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不仅为财务使用,还服务协同部门,实现多部门数据的线上采集与自动汇总。中建财务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形式多样,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好地展现并运用,能够实现多区域、多准则报表的自动转换。基于海量数据,逻辑梳理,洞察未知的业务场景,挖掘新的业务价值和增长点,支持相应业务开展,推动集团自上而下的多层级、多维度的经营分析与决策。

二、财务一体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管理的环节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资源协同效应,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提高中建的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通过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价值分析与管理控制来优化协调业务价值链与财务价值链,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对中建这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而言,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更是尤为重要。而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中建的所有生产经营领域,拓展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中建内外部管理的每个细节,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效融合,企业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和运用,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与控制职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更好地服务业务

企业和业务部门对財务部门参与经营、对业务提供支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中建而言,财务部与商务部、市场部、各个项目、人力资源部等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财务部门要想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必须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去,走进业务,了解业务,服务业务,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财务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需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事前沟通,强化分析职能,多层次传递信息,利用专业知识,积极为业务部门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财务管理和业务的协同发展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的完美结合。

(三)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财务业务一体化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财务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中建的业务流程、财务流程将更加规范、固化、企业物资、施工、报销相关的成本、费用、收入等财务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加强财务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传统和新型风险不断增长。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中建对资金、采购、付款、建设等主要环节实施完整、闭合、严格、有效的控制监督,发现中建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各个经营业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早的预测、发现及化解。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

(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着力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将公司的、长期的和非量化的战略分解为个人的、阶段性的、可计量的业绩指标,并付诸实施。集团战略目标及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传达,计划预算自下而上编制、审批及汇总。预算的编制、下达、分解、执行、分析和调整等全过程,需要销售、投资、采购、人力资源、资金管理等全公司各个业务单位广泛参与、上下互动。

一体化实施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加容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充分发挥预算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预测、控制、信息反馈、激励约束等作用。因此,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促进财务业务一体化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以财务综合分析为切入点

财务综合分析,是结合宏观环境、公司行业发展等相关数据,完整的、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为日常运营管理提供前瞻性保障。财务分析体系不单是指标计算与差异解释,而是整合了分析程序、异动警示、统计工具与业务经验的财务管理手段,旨在为各类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撑信息,有利于财务部门成为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

一体化顺利实施后,广大财务人员减轻了繁杂重复的劳动,可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进行财务分析,提升中建的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三)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切入点

全面风险管理突破传统风险管理的局限性,覆盖企业所有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对全公司的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风险监控、评估、监督与评价。覆盖全公司的风险管理系统由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内控管理、危机管理和风险文化等模块构成,旨在加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与检查等企业风险管理的五大基本要素的建设,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五大目的:企业战略的达成,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作为大型央企的中建而言,把控风险更是尤为重要。集团上下应充分利用一体化平台及时做好风险把控。

四、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一)积极开展培训

财务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简单的账务处理,而是应该逐渐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中建各级领导应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知识,考取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职称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注重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深入业务领域,才能提出与业务实际相符合的建议,真正起到业务决策的支撑作用。

(二)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优势

在中建一体化平台运行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运用把财务人员从事务性、重复性的账务核算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让更多的财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高级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过去的核算为主转向预测、决策、支撑与服务为主,充分利用财务岗位的专业技能支持企业战略发展。

(三)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深化财务管理转型,把财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着重关注业务方面更有附加值的活动,充分发挥财务在决策支撑、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防范等方面作用,引领中建资源配置,带动中建管理变革,为创造企业价值服务。

(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对于中建而言,体系十分庞大。资金安全与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较好的现金流量也是中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平稳发展的前提。财务人员应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管理报告,以及审计、税务、资金管理等手段来管理流程,并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提升统筹协同能力

财务人员应注重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建设、财务信息化等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促进财务在企业信息链中的位置从末端转向前端,与业务体系的关系更加紧密,财务信息的关注点也从汇总过去转向面对未来,有效发挥财务对规范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财务一体化平台是促进集团财务管理加快向精益财务、智能财务转型步伐,切实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财务一体化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打造财务创新团队。财务一体化,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云端科技等,跨越地域的限制,实现全面、实时、有效的管控。可以有效提高集团财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管控水平,从而提升集团财务一体化的整体管控效果。

在一体化顺利上线并开始实施的大环境下,财务人员更加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系统,促进财务管理智能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建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叶雅瑜.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129-130.

[2]许辉,周园.关于企业集团推行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9,(11):151-152.

[3]赵尊霞.基于ERP系统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处理流程浅析[J].财经界,2019,(24):148-149.

[4]徐国汝.企业业财一体化建设研究[J].纳税,2019,(24):47-48.

[5]李长艳.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及方法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7(11):34-36+61.

[6]盧海燕.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变革转型问题浅析[J].现代商业,2019,(21):172-173.

[7]韩书芳.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分析[J].北方经贸,2019,(07):85-86.

[8]付婷婷.智能化财务管控模式实施路径探索[J].国际商务财会,2019(05):65-67+71.

作者:李健

上一篇: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医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