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上市需过内审关论文

2022-04-21

审计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审计实务。因此,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审计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将审计学理论教学提到重要位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行上市需过内审关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行上市需过内审关论文 篇1:

光大上市急行军

8月18日,光大银行(601818.SH)将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这一天,也是光大银行正式开业18周年。1992年8月18日,中国光大银行正式开业,1996年,光大银行改组为有130家国内企事业单位及亚洲开发银行参股、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控股51%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6年底,国务院批准了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注资重组的初步方案。2007年11月,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金)注资获批。汇金向光大银行注资200亿元,注资完成后,光大银行注册资本变更为282亿元,相应的总股本也调整为282亿股,汇金注资后持有光大银行70%的股份。

2008年2月,光大银行选定中金公司、中投证券和申银万国等三家机构作为主承销商,开启了上市的历程。但当年上市的计划受制于金融危机而搁浅。

2009年6月,IPO重新开闸,前一年就“准备就绪”的光大银行需迈过“新旧”三道坎:其一是引入私募投资者补充资本金;其二是清理股东信托代持;另外需完成236家企业的国有股确权和131家企业的国有股转持。

当年8月下旬,光大银行引入8家境内投资者,增资115亿。其资本充足率得以维持在10%达标线以上,资本瓶颈也随之打开。

从启动上市,成功IPO,光大银行历经4位IPO分管行领导,3年长途奔袭,终于修成正果。

根据招股说明书和最新消息,光大银行将以3.10元/股的发行价格,发行61亿股A股,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绿鞋”机制),则为不超过70亿股A股。据此计算,光大银行募集资金总额将达217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

8月12日下午,负责本次IPO工作的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首席审计官林立接受《财经》记者专访,回顾了光大银行上市前的各种努力,并提出了光大银行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为“大局”冲刺

从7月22日招股书预披露,到8月18日在上交所挂牌,光大银行用了28天。

“本来我们希望再早一点,但是判断了一下市场形势,按照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提出的要维护‘四个大局’,往后推了一下。”林立表示。

“四个大局”包括:前不能影响农行上市的大局,后不能影响其他国有银行再融资的大局,再次不能影响资本市场稳定的大局,最后不能影响光大集团完整性的大局。

同时,唐双宁希望光大银行上市必须用2009年报表,因此半年报发布前的7月和8月,成为光大银行惟一的时间窗口。7月15日,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以221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规模IPO登陆A股和H股市场,留给光大银行的时间窗口只有8月中旬。

“我们看到整个市场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压缩规模一方面可以为光大银行争取机会,另一方面也要为大局做点事。”林立介绍,2009年8月左右,光大银行拟定的融资规模为100亿股。今年7月,根据“募集资金需保证光大银行两年内的资本需求”来测算,光大银行IPO规模最终缩减至70亿股。

在规模压缩的同时,此次IPO还启用了“绿鞋”机制和战略配售。光大银行成为继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和农业银行外,第三家在A股启用“绿鞋”机制的金融机构。

农行战略配售比例接近40%,而此次光大银行该比例则高达49.2%(“绿鞋”全额执行后,比例也高达42.9%),成为战略配售额度最高的上市公司。

对于股价,光大银行更多强调市场化定价。“价格随行就市即可。一方面要体现银行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给投资人一定的利润空间。”林立介绍,“光大银行行长郭友说过一句话:定价适度,赢得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对光大银行未来十分重要。”

光大竞争力

8月11日,光大银行最终敲定发行价——价格区间上限3.10元/股,对应1.57倍市净率。网下申购约十倍,与此前农行IPO认购倍数相当。网上申购则相对活跃。

“最终敲定的价格比我们估计的高一点,”国泰君安金融业分析师伍永刚说,“这也跟近期市场的状况有关。”从7月2日的2319点短期低点开始,A股上证综指一个多月以来已反弹12%,在2600点上下徘徊,短期市场气氛回暖。

与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对光大银行最大的质疑是盈利能力不足,上市路演过程中最频繁被提及的也是“如何尽快补足盈利短板”。

根据交银国际的测算比较,2009年光大银行ROAE(净资产平均收益率)为18.8%,在上市股份制商行中排名第五,而ROAA(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75%仅高于华夏银行。另外,融资后导致杠杆率下降,也将给资产回报率带来下降压力。

回应投资者对于盈利能力的质疑,林立表示“两年到三年,光大银行资产回报率、股本收益率达到股份制银行中等水平”。具体的实施计划则包括:调整资产结构例如压缩票据等低收益率业务;减少同业存款等高成本负债;调整客户结构例如增加中型甚至小企业客户比例,提高银行议价能力。

虽然目前部分指标落后,但林立认为,光大银行有四大竞争优势,确保上市后能快速发展:

首先是创新。“中等银行要竞争,必须有比较竞争优势,而这必须要透过创新来达成。”林立介绍,光大银行总行专门成立了创新委员会。“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投资银行、贸易融资,以及工程机械按揭、汽车全程通等模式化经营都走在同业前面。”

其次是审慎。目前,光大银行比较注重风险控制体系,包括信用风险的垂直化管理、操作风险的多层次管理、市场风险集中化的管理。“比如贷款评审的风险总监。从去年开始,风险总监不仅派驻在一级分行,而且已经派驻到所有二级分行,保持其独立性。”

第三是服务。光大银行专门成立了阳光服务管理委员会。“银行是服务机构。阳光服务的出发点是以客户为中心,最终落脚点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最后,林立认为,光大银行最大的亮点就是成长性。“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光大银行有差距,现在我们把工作做好了,这种差距恰恰就是我们加速成长的空间。”

此外,光大银行还在重点挖掘如现金管理、电子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几个潜力点。

如何“调结构”

“(银行上市以后)利润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我们着力点在‘调结构’。”林立在谈及光大银行发展战略时说。

“以前大家都是做规模、做增量。现在一方面有监管层的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有核心竞争力,也要有一个资本约束机制。单靠增量发展是很难维持的,做增量也不是股份制银行追求的目标。”林立介绍,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其中“调结构”是重中之重,是光大银行接下来最重要的战略调整。

据了解,光大银行资产“调结构”的目标是,争取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银行各类客户占比分别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零售客户各占三分之一。

对公业务是光大银行的重点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光大银行此前主要做大客户,净息差较低,制约了议价能力,使资产回报率受限。接下来,光大银行将改善对公业务模式:在大型客户上,光大银行要重点发展一批核心客户;在中型客户上,将工作重点集中到“门当户对”的、优质的、有潜力的中型客户;对中小企业,光大银行正在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林立介绍,光大银行2009年年底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是650亿元,今年上半年余额是800亿元,今年的目标是新增400亿元,“当然,前提是要风险控制到位。”

在零售业务方面,光大银行网点扩张速度也在加快。截至目前,光大网点有514家,其中93%的网点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省会城市。林立表示,今后该行将积极加快网点建设速度。“今年、明年和后年,每年计划新增网点80家-100家。”

此外,光大银行有2300多万名对私存款客户,在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这也为零售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林立介绍。

未来三焦点

对即将上市的光大银行而言,挑战仍在后面。

其一是风险管理。

“我们今年最核心的关键词是‘不出事’。其中的含义就是控制信贷风险,严防案件发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谋发展。”林立表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面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向好的,但对银行来说,任何时候都要把防控风险放在首位。

例如,按照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分三类梳理,第一类是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质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项目;第二类为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其他项目,需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的贷款;第三类为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挪用或资金闲置的贷款。

光大银行随即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检查:一是由光大银行各个分行对融资平台贷款逐一解包还原自查;二是光大银行行长郭友亲自指挥,总行分管风险、对公业务及内控的行领导负责,调动信贷审批、内控、内审100多名人员,对所有项目每一笔进行复查。

根据光大银行解包还原的情况,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上千亿元。目前光大银行梳理的结果为:第一类贷款占比86%,第二类占9%,第三类5%。

“第三类中,有60%的贷款已提前收回。”林立说,“剩下的40%主要是一些手续上需要补课,目前整改保全工作已于6月底完成。”

目前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光大银行正在进行第二轮梳理,此次按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分类标准进行。

“为了调整结构,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业务开展中,降低对政府项目的依赖。”林立表示,不过未透露具体目标。

其二是资本约束机制。

光大银行此次融资规模能够满足两年内的资本需求,这意味着,两年后光大银行需要进一步补充资本。

“这首先要靠内源机制。盈利给股东适当分红后,部分用来补充资本。这是最重要的。”林立解释说,“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安排。如三年资本补充规划、对利润适度分配的规划等。”

通过利润留存和IPO充实核心资本,光大银行将重获发行次级债的空间。此前光大银行累计发行160亿元次级债。随着未来2-3年的盈利积累,光大银行还将陆续发行一部分的次级债。

此外,H股市场也在光大银行的考虑之列。“未来我们一定会去H股。1983年,光大集团作为改革窗口诞生于香港,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这么多年来,光大的品牌在香港有一定的认可度。当然更重要的是向国际标准靠拢。但近期没有计划。”

其三则来自汇金和光大集团的控股权问题。

8月9日,唐双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汇金和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的大股东之争,已有解决方案。媒体透露,具体方案为:光大集团股改,挂牌为光大金控,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持股。汇金将持有光大银行的部分股权折算为光大金控的股权,并控股光大金控。

“首先,光大集团转化为光大金融控股集团是2007年国家批准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到现在依然没有变。第二,上市后汇金公司仍将是光大银行的大股东。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和其他国有银行并无二致。在光大银行上市过程中,汇金公司包括专职董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三,光大银行客观上是光大集团最主要的企业,包括资产总量、员工总数、历史脉络等。第四,做实光大金控和光大银行股权的关系,技术层面首先要满足光大金控对光大银行能够进行并表。如果财务上不能并表,客观上很难做实金控。”对于《财经》记者的提问,林立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董欲晓

农行上市需过内审关论文 篇2:

审计学理论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审计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审计实务。因此,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审计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将审计学理论教学提到重要位置。但在教学过程中,从事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感觉审计学难教,尤其是审计学基础理论部分;而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难学,难以准确把握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没能形成基本的审计思路,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从事审计学理论教学的教师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学理论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

与其他会计类专业课程比较,审计学基本理论概念多,如独立性、管理层认定、合理保证、审计证据、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等,有些概念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如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同时又分散在不同的章节,看似零星分散、不系统,没有逻辑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审计的了解不多,难以与生活经历相联系,理解不透彻、不到位,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形成审计逻辑思路。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具有综合性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着眼于特定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或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理论内容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比如抽样审计涉及统计学、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运用计算机科学等。同时,还涉及会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审计学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

(三)审计学理论内容抽象枯燥

审计学理论内容引用审计准则的内容,文字叙述多,图表和量化的内容少,多是说理性的内容,教材案例或例题较少,显得抽象枯燥、晦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国的审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趋同,不少概念和理论借鉴欧美国家审计准则的内容,从英语直译而来,语言表达不太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给学习者的理解加大了难度。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模块及教学重点

目前,审计学教材多以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为主,教材内容编写体系借鉴美国經典审计教材《蒙哥马利审计学》的框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第二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第三部分为对特定账户的审计,第四部分为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及背景知识,也就是回答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问题。本部分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的重點在于让学生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通过列举审计经典案例和生活事例,使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正直、诚信的职业素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的重要理论与概念,回答“怎么审”和“审什么”的问题,包括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内容。本部分是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将理论内容逻辑化,以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概念融入审计过程之中,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审计整体思路,可以为学习下一部分特定账户的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特定账户的审计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实务,将密切联系的账户分组进行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包括五个循环审计,分别是销售与收款审计、采购与付款审计、生产与存货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本部分内容多而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各循环有很多共性,应将其共性进行归类,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重点理解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之间的联系。

(四)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这一部分介绍如何出具审计意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整理,与管理层的沟通、审计报告的出具等内容。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审计报告,要理解各种审计意见类型出具的条件及其影响,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应结合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进行讲解,真实体现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三、审计学理论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前述审计环境部分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部分,通过审计职业介绍,可以让学生对审计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增添学习的乐趣,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可采用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和生动的生活故事加以讲解,以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培养学生对审计学的感性认识。如为什么需要审计?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合伙企业中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伙人,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必须经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作出鉴证、评价;某股民想购买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企业向银行贷款需提供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等。讲到注册会计师职业时,可以介绍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其他国家相关资格考试的要求。讲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时,可以奥运会赛场上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例。讲到政府审计时,可介绍审计署前审计长 李金华刮起的“审计风暴”等。总之,教学中应尽量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典会计审计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审计并不神秘,审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兴趣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追求。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注重培养逻辑思维

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在不同章节,学生难以把握審计的基本方法,没能形成审计逻辑思路。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审计工作过程前后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审计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教师应将审计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审计思路,这是审计学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应以审计实务工作过程的顺序作为逻辑主线,建立严密的逻辑框架,然后明确各项内容在这个大框架下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逐一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审计环境部分,第一章总论中教师讲授完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审计的分类后,让学生對审计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导入第二章,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实际上注册会计师是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有很多规范对其进行约束,具体有哪些规范呢?这时就可以引入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这些规范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下来就可以导入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容。再如,审计学理论与概念部分,该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应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板书,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各审计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案例和形象的举例解释说明。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审计是接受委托进行的,委托者(全体股东)通过审计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这就形成了审计总体目标,审计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分解为各个审计具体目标,由审计总体目标和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审计程序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管理层进行再认定,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从而实现审计总体目标,也就达到了委托者的委托目的,审计是一个从起点出发,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闭环过程。其逻辑主线为:委托者的目的→审计总体目标、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这条主线也是审计过程的具体表现,明确各审计程序和技术在审计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运用,不断地丰富这条主线上各节点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的思路。

(三)采用案例和举例类比等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

审计学理论文字叙述多,大多是准则条文,抽象、枯燥、繁杂,如果教师一味地解释理论,课堂就显得平淡无奇,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是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通过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本文认为案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导入式案例,一般是生活中的事例或典型案例,短小精炼,趣味性和启发性强,与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种是实用型案例,该类案例注重与某一个或是几个理论知识点相融合,注重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篇幅不长,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第三种是综合型案例,该类案例案情始末交代清楚,篇幅较长,具有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第三种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应大量采用第一、二种案例,特别是实用型案例。讲授时,应以说明理论为中心,有选择地穿插恰当的案例,课堂教学形象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精彩、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审计学理论与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可以引用历史上发生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深远影响的真实案例,如南海股份公司破产案、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等。讲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时可介绍我国银广厦财务舞弊案。讲到内部控制时可选择中海油(新加坡)巨额亏损案、邯郸农行金库盗窃案和河南省交通厅连续四任厅长落马案等。总之,每个审计理论、概念背后都能找到恰当的审计案例,将案例作为审计学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审计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各个知识点。

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贴切的比喻也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事例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这对于抽象深奥的审计概念和理论特别适用。如讲到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以渔夫捕鱼作类比。渔夫根据顾客的需求,决定从鱼塘中捕一定大小的鱼,欲捕鱼得先结网,网的疏密程度取决于要捕的鱼的大小,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计划阶段要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影响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鱼的大小类似于重要性水平的大小,网的疏密程度类似于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网的疏密程度决定结网工作量的大小,而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决定审计测试的样本规模和审计证据的数量多少,捕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类似于实施审计程序之后没有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再如当讲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时,对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概念的理解,以足球比赛中的任意球作类比。发任意球时,足球被踢进球门要经过两道屏障,第一道是对方球员组成的人墙,第二道是守门员,也就是说足球入门的可能性取决于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人墙的严密程度和守门员的扑球能力,是这三者的联合概率。足球类似于重大错报或漏报,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好坏类似于固有风险,脚法好,固有风险高,反之,则低;人墙类似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墙严密说明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控制风险低,反之,则控制风险高;守门员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其扑球能力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经验和水平,决定了检查风险的高低;球网类似于财务报表,假设足球入门,说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检查出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当然教师可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在PPT上展示这些事例,以增强趣味性,使其形象化。总之,在讲解较难理解的审计概念时,应尽量与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结合审计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之间有较大差距,从掌握审计理论到能动手操作,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学校可以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教学软件,让学生从接受审计业务开始,到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归档等,对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应有意识地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的审计部门和企业内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学生或教师到这些单位实习,条件成熟时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满足长期实践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教师在实务教学上的不足,可开展 “学界名师、业界精英进课堂”活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学者或注册会计师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视野。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审计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审计学教学中,应认识到审计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审计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

[2]冯延超.审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业会计,2014,(16).

[3]王春兰.《审计学》理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J].财会月刊,2011,(4).

[4]苏亚莉.《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3).

作者:吴福龙

农行上市需过内审关论文 篇3:

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瓶颈与突破

2008年以后,随着四大商业银行顺利完成股改上市,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纷纷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初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需进一步厘清;公司治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尚待明晰;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待增强;外部监管有效性需继续提高等问题。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明晰“委托—代理”关系,提高董事会治理水平;二是健全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体制,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治理架构;三是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及法律体系。此外,要进一步拓宽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搭建成熟的银行职业经理人市场,构建公平规范、良性竞争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展

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00家,从业人员319.8万人。主要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以下简称“五大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指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深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190家农村合作银行,2265家农村信用社,3家政策性银行和1家邮政储蓄银行,635家村镇银行等等。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的类型、方式和手段各有区别。

大型商業银行逐步搭建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及管理机制

总的来看,5家大型商业银行基本都能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三会一层”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并制定相应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度,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其主要特点有:

股权结构逐年优化,推动经营模式向市场化转变。2007~2011年,工、农、建、中、交五大行的国家持股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行由100%的国家持股下降至82.7%,下降了17.3个百分点(农行数据从2009年1月改制后开始统计);工行、建行、中行、交行也分别下降了3.00、1.99、3.19和2.26个百分点,下降至67.6%、57.13%、67.20%和26.52%。其中,交行的股权相对分散,截至2011年底其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占总股份的72.9%,为五大行中最低。大型商业银行通过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引入多元化战略投资者,使大型商业银行的“行政行为管理模式”向“公司行为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变。

公司治理架构相对规范,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五大行均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基本架构,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划分和授权管理、健全专业条线的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加强投资者关系与信息披露等工作,实现了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同时,在保障股东权益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工商银行在股东大会议事规则中规定了选举董事、监事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允许单独或合计持股1%以上股东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并提供网络投票方式为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提供便利,有效保证了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享有同等决策参与权、建议权和质询权。

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机制

股权结构更为分散,引入战略投资者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1年底,除渤海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外,其余9家银行前十大股东占总股本比例基本都在67%以下,民生银行最低(43.09%),其股权结构较5家大型银行进一步分散。同时,外资持股占到了一定比例,有8家银行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其中广发银行引入美国花旗集团CITI、中信银行引入西班牙BBVA银行,华夏银行引入德意志银行,均达到15%以上持股比例。据近十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的实证研究,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市场运作、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起到了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架构方面,各行均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治理架构,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民生银行首创独立董事上班制;在董事会下设有6个专门委员会,其中5个委员会主席是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大部分银行建立了独立董事工作评价机制和高级管理人员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但在高管层薪酬激励水平上,各行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如民生银行高层管2010年人均年薪220万元;而同期兴业银行高管层人均年薪仅76万元。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各行加快启动专业化改革,逐步实现扁平化、垂直化经营管理。如兴业银行启动企业金融体系、零售金融体系专业化改革;招商银行实施以“管理变革”为核心的二次转型等等。在风险内控体系方面,各行资产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11年底,除广发银行五级分类不良率为1.34%外,其余11家银行均低于1%;从流动性比率来看,12家股份制银行均超过30%。

银行职业经理人市场迅速成长。在银行职业经理人市场上,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为倾向于市场化的选拔聘任机制,部分银行甚至已与国外人才市场定价体制和流动体制相匹配,经理层能够对公司日常经营实施更为有效的控制。

中小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正积极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从1994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城市信用社被逐步整顿、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随后又被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虑,地方政府事实上处于“一股独大”的控股地位。2004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在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作为中国银行体系的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正稳步有序推进:积极开展跨区域经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流程银行制度,积极推行首席运行制度等。

农村金融机构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文件发布,由此正式拉开我国农信社全面整改的序幕。2010年12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社会公众持股的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11年底,全国仍有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1882家,其中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十二五”期间,银监会要求,将农村信用社中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基本的现代农村银行制度。此外,全面取消农信社资格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并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全面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向综合性金融机构转变。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和邮储银行在业务上向综合性金融机构、在管理上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2008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还可做投行和投资业务的大型商业银行。2011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大型零售银行。

外部治理环境和监管标准逐步健全

2002年5月,人民银行参照OECD公司治理原则(《OECD公司治理准则》由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于1999年发布,并于2002年、2004年两次进行重新修订。为OECD和非OECD国家政府在评估和改善其公司治理方面提供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帮助,并为证券交易所、投資者、企业和其他团体提供指导和建议)和巴塞尔协议,颁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其后,银监会相继发布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2004年3月)、《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2005年9月)、《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2006年4月)、《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2011年7月)等等,反映了政府及其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的高度关注。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共性缺陷,而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自身特色的治理难题也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已经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之后,现阶段的关键在于公司治理运行机制的优化和改进,着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制衡的有效性。

“委托—代理”关系需进一步厘清。从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践来看,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建立政府出资人制度,代表政府对大型商业银行行使委托权,但国有控股仍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其股权也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或国有大企业,私营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偏低,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更多地受地方政府影响,甚至在有些地方银行领导的选择要与行政级别挂钩而不是依据其所做出的业绩和才能。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使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弱化,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效率。

公司治理机制需一步完善。首先,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尚待进一步厘清。比如说董事会下设立的多个委员会,在实际运作出常常中现被银行实权部门架空的现象,作为专业条线的主管委员会,其具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职责在各行都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进一步明确。其次,薪酬激励机制需加强监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激励制度中,目前存在的差距过大现象(最高银行是最低银行高管平均薪酬水平4~6倍),易引起经营中的短期行为。第三,公司治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有效地平衡公司治理的成本和收益,既不使管理和决策链条增长,降低公司经营效率,又能体现众多利益相关者意志,较好地实现科学的利益制衡机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而对一些规模较小,业务品种单一的小型商业银行,不能简单复制大银行复杂的公司治理架构,如何根据规模大小和业务复杂程度来搭建必要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第四,银行职业经理人市场还不够成熟。受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不合理股权结构的制约,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的职业经理选聘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信息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我国外部审计和评级机构水平差参不齐,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存在形式雷同、内容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面对商业银行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如何确保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不断推进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需要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共同努力推动。

外部监管的有效性需增强。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出现了集团化、综合化、国际化的趋势,而目前的监管指引对于金融控股集团海外机构、下属子公司的监管如何加强尚未涉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其数量众多,资质相差悬殊,业务规模、盈利能力、体制机制等差别很大,将成为下一步监管的难点和重点。这些都是监管机构亟须考虑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

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合规稳健的经营。完善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规范治理架构

首先,应当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在保持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家对主要金融机构控制权的前提下,逐步减持国有股比重。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现实的选择是以“增量改革”的方式改进股权结构,通过外资引进和大中型企业增持,进一步形成多元、分散、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要减少地方政府持股份额,防止政府直接干预银行经营,另一方面则要改变其自然人股东户数过多的局面,同时引入有互补性的战略投资者,不断优化股权结构,保证股东大会决策权有效行使。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责、权、利。可采用增加外部董事名额(目前,美国修改后的公司治理规则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必须占大多数,同时强化和严格对“独立性”的要求。如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必须占到1/3)、完善专门委员会,建立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制度等,促使董事会充分履职。强化监事会职责,加强监事会在监督董事履职情况、定期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以及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职责的履行。

第三,要重新对党委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制中的“位置”进行确认。明确定位党委的职责在于参与决策和推动决策执行,发挥其宏观领导职能,这既符合公司治理规则,也比较切合中国党组织职能状况的实际。

第四,要对金融控股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按照《公司法》相关规定,在达到规定规模后要求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风险防范的“防火墙”。

健全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夯实治理基础

要重构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从我国实际来看,目前商业银行管理层治理机制的效率缺乏,其根源在于激励机制存在重隐性激励而轻显性激励、重短期激励而轻长期激励等不合理因素,进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以,应从公司治理的激励理论出发,重点建立以风险薪酬为主、基本薪酬和福利保障为辅,以长期薪酬为主、短期薪酬为辅,科学的、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机制。要改变刚性薪酬管制,坚决抑制过度的“在职消费”,避免隐性激励机制。可借鉴新加坡星展银行经验,高管的现金收入只占全部薪酬的20%,50%的薪酬是股权激励,与风险挂钩,逐步兑现。

健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内控体系。在2012年5月发生的摩根大通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进一步说明强化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能,确保风险管理规则得到有效执行。从我国实际来看,未来要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要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限制股东之间的交叉持股,附加关联交易限制。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督机制成本高、效率低的缺陷,要积极整合监督资源,创新内部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建议将内审部门划归董事会直接领导,实行一元监督模式,在控制审计成本的同时,着力提高审计效能。要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风险程度较高的银行征收更高的保费,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激励。要逐步完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机制。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监督制衡作用。可以在监事会成员的构成上,增加社会股东加盟监事会的人数。要在继续完善公司治理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对包括董事在内的各公司治理主体的问责制,并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完善公司治理外部环境

完善外部治理及监管环境。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外部治理。通过立法,進一步细化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独立董事在银行董事会中的比例,通过配套规定细化独立董事的职责。重构监事会制度,强化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其次,规范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治理。进一步推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分开,必须充分尊重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尊重董事会的核心领导权。第三,完善外部有效监管。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评价制度,通过评价来督促其规范运作,提升水平。加强对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微小银行监管,帮助其完善好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明确的银行破产制度,提高包括股东和存款人在内的公司治理主动性。除了银行客户之外,还必须鼓励债权人对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监督。

构建公平规范、良性竞争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结合我国实际,要加强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资格管理,提高外部审计和评级机构的权威性,细化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丰富披露内容,提高披露频次。其次,要健全有效的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积极建立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银行经理人选拔和聘用机制,推动金融控股集团之间、集团内部、海内外机构共同的银行经理人市场建立,从而有利于消除薪酬差异化,促进职业经理人的流动。同时也使经理人的行为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约束,确保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良好运行。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本报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其所在机构无关)

作者:赵幼力 杨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行上市需过内审关论文】相关文章:

关法律论文04-16

教育关论文范文05-08

关法律论文提纲11-15

关法律论文范文05-09

到关教育论文范文05-10

关法律毕业论文范文05-13

关石油化工论文范文05-13

关教育教学论文范文05-15

关土木工程的论文题目05-08

监督内审工作论文04-17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新闻学专业双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