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如何进行策划论文

2022-04-18

15年前,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在天津开发区诞生了,从此康师傅方便面伴随着“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承诺飞进了千家万户。在成功地推出了“红烧牛肉面”这个畅销的产品后,康师傅又不断地推出许多新的产品、新的口味,以提供给不同地区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康师傅在广东这个特殊的区域是如何进行推广的呢?广东有一俗语说:“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上市如何进行策划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市如何进行策划论文 篇1:

谈企业如何进行资本运作

摘要:文章在介绍资本运作含义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的资本运作主体上谈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兼并重组、融资和风险投资。

关键词:资本运作;兼并重组;融资;风险投资

一、 资本运作含义

资本运作热火朝天很多年了,但是到底什么是资本运作?资本是企业的“血液”,资本运作是指对企业可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作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和艺术,各个门类无其不包,它推动着当前经济成规模、成规范、合理配置资源的向前发展。成功的资本运作,可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失败的资本运作,甚至可以导致资产上亿的企业面临破产。

企业资本运作的基本原则: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生产过程)进行资本运作,这一原则为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本运作提供了方向。

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风险投资和发行股票等方式从企业外部筹资,资本运作的主要战略有:企业兼并、股市融资(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境外造壳海外上市)、风险投资战略。

二、 如何成功的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

1. 企业兼并重组的形式及其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兼并重组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兼并重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化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企业收购兼并行为是指一家企业以资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它能清晰地说明所有资本运作活动,包括产权交易、资产重组、联合、合并等形式的实质,所以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兼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承担债务式,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2)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3)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4)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它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

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企业相互自愿协商的原则,不受地区所有制行业隶属关系限;(2)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立足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3)兼并方有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和向被兼并企业增加资金投入,盘活存量资产,搞活企业的能力;(4)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债权人和职工的权益,不得形成垄断和妨碍公平竞争;(5)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按照新的企业经营机制运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

从企业自身上讲,资产重组或产权重构,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扭亏为盈,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

2. 如何成功地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而且在兼并重组中关注人的变化,把握兼并重组中文化,思想,动机更加有助于企业顺利的实行重组,保证公司变革的顺利实施。(1)对兼并重组动机的审查。作为兼并方,除对被兼并方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查外,还必须对账外的法律责任进行审查,在对购并方的企业资格、企业实力和财务情况进行审查时,一定要派人实地考查,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账簿和凭证,根据实地考查情况来选择购并方,因为对外的报表可能与企业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在审查购并方的管理水平时,除考察购并方的实际管理水平外,还应考察能够向被购并的企业提供高层管理人员。(2)妥善处理被兼并方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一切效率最终来源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如何安排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并对之行使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兼并整体处置的重要环节。(3)正确评估被兼并方的资产。在资产评估中必须加强对账外资产进行清理并进行评估;既要对有形资产进行评估,也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如有的企业的商标、商誉,有的企业的技术等。(4)企业的兼并重组,应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通过技术的重组推动资产的重组。21世纪是高新科技的年代,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只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进行重组,才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

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资产分布结构的不合理,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制约因素,通过有效兼并,对兼并企业来讲是增强了实力,突出了主导产业,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市场、提高了规模效益;对被兼并企业来讲是减轻了负担,卸掉了包袱,转移了风险,获得了新生;对政府来讲是减轻了财政压力,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可谓是一箭三雕。

三、 如何进行有效地融资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中小企业的调查表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66.9%的企业将资金不足列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融资难仍是我国中小企业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狭义上讲,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企业融资项目前期准备应把握的八个要点:(1)真实,用实数、报实情,给投资者留下诚实可信的第一印象。(2)规范,了解到银行、担保、投资机构对贷款审查的要求之后,围绕关注点和规范文本,完成项目融资计划书和辅助资料。(3)准确,要选准融资项目。在多个项目、多个候选企业中,银行、担保机构审贷论证时更倾向于当前引导、支持或鼓励上马的项目。所以在报项目时,多关注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4)特点,投资者看重项目的长处、特点和新意。项目报告书中,要把项目特点,挖深挖够,写足写透,最好从多个角度,特点就是市场,就是竞争力,就是投资点。(5)收益,对有形的、无形的、经济的、社会的收益都要预先计划。(6)风险,对风险认知得越到位,说明这个项目越可行,越有把握,投资者也越信服。(7)项目领导人,往往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关注点。包括项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驾驭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同、社会关系、合作精神等。(8)余地,要给自己、给项目、给投资方、给合作方都留有余地。语多有病,言多有失,应做到恰到好处。

四、 风险投资战略

风险投资是指为获取高技术成功的巨大收益,而愿冒一定风险将资本以股权形式投入到成长中的高技术风险企业,并参与风险企业的创建与管理,待风险企业成熟后出售股权,收回投资的一种新型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也是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启动器。由于科技的研究开发及转化所费过高,且周期漫长,特别是投资风险过高,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风险资本市场既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是风险投资有效退出的渠道。

风险资本独特的运作机制是针对新生高新技术企业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高度组织化、理性化和程序化的运作过程及其治理结构己成为现代金融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资本运作模式。企业应该了解风险投资投入于创业企业的运作过程,以便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寻找投资机会。风险投资承担着投资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风险,风险投资对项目的筛选,评审非常严格,并通过深度介入项目的管理来帮助企业获得生机。(2)筹集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有多种来源,包括公司退休基金、公共退休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控股公司、富有家庭和个人、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3)产生交易流程、识别有潜力的创业企业。对创业者的素质、产品市场预期、技术的可行性、公司管理等因素进行认真、详尽地考察,从大量寻求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企业中挑选出真正有潜力的企业。(4)评估、谈判、达成交易。创业企业提出项目计划书和前景预测,如风险投资家对申请项目做出肯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则双方就具备了谈判的基础。谈判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出资数额和股份分配、企业组织结构和职务安排、双方权力和义务的界定、投资者推出权力的行使。(5)共同合作、共创价值。合同签订后,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就站在一条船上,需共同合作去解决众多问题,包括:制定发展战略、建立有获利的董事会、聘请外部专家、吸收其他的投资者以及监督与控制。(6)策划、实施退出战略。退出是风险投资的终极目标,是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退出风险投资才能流动起来,收益才能真正实现,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上市、被兼并收购、清算。

针对上述风险资金的投入企业的过程,作为主体企业应有相应的资本运作措施。

五、 小结

资本运作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特别是现在加入了WTO,经济和世界接轨的大环境下,资本运作显得犹为重要,作为企业,要加强资本运作的力度,要注重企业的资本运作,促进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合适的内部运行系统,将一般资本变为优良、高效资本,再投入到其他领域,来影响和促进其他企业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峰主编.风险投资实务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美)汉姆·列维著.任淮秀译.投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张鸣编著.投资管理.大连: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

4.谭兆春.实施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企业.企业经济,2005,(1).

作者简介:廖作鸿,武汉理工大学2004级博士生,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6-08-12。

作者:廖作鸿

上市如何进行策划论文 篇2:

康师傅品牌广东推广创新策略

15年前,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在天津开发区诞生了,从此康师傅方便面伴随着“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承诺飞进了千家万户。在成功地推出了“红烧牛肉面”这个畅销的产品后,康师傅又不断地推出许多新的产品、新的口味,以提供给不同地区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康师傅在广东这个特殊的区域是如何进行推广的呢?

广东有一俗语说:“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食饭饮汤,是广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见“汤”对广东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靓汤”成为广东美食的代表,极为讲究,也因此享誉盛名。广东的靓汤,选料极为严格,火候极为讲究。数十种汤料,还要加上数小时慢火煲炖。一煲好汤可谓价值不菲,不止是美味,更是滋补;不止是时间及原料的价值,更体现煲汤者的用心。

策略基础:紧紧抓住广东人的爱汤情结

针对广东人喜汤爱汤的情结,2004年康师傅着力在华南开发适合地方口味的区域方便面,秉承古代中医“药膳同源”理论精华,取正宗产地的食材,聘请专业老中医,采用传统民间养生保健配方,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经过多次的口味研发实验及消费者口味的调查评估,精心研发出了康师傅煲汤系列方便面,将煲汤与方便面结合,为华南消费者提供方便美食。

产品研发出来了,而“煲汤”系列方便面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与消费者沟通?这是康师傅需要在传播上进行思考的。康师傅经过对当地消费者的深入研究,把他们的饮食习惯、消费习惯以及在食用汤品时候的情节和态度一一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地的消费者对“汤”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没有了煲汤的闲情逸致。煲汤系列方便面上市,正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康师傅完全有信心,康师傅方便面是经过无数次的研发得来的,口味是正宗、地道的。似乎一切都来得很容易,康师傅的核心价值就是“好像真的在煲汤”!一语将我们产品特色与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联系到了一起。

核心价值的得出,令康师傅后续的工作都更加顺畅了,产品的命名自然是以能够体现康师傅的核心价值为前提,并且是华南当地消费者所共知的,又能很好体现产品特点的,于是“老火靓汤”就这样诞生了。

产品创意表现:LOGO从“汤勺”到“煲”

因为老火靓汤是作为康师傅旗下的一个地方系列,所以在视觉上需要给他一个符码,以便未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经过广告公司一次次的提案,最终我们选择以一个“汤勺”的方式进行表现,因为品汤时候最重要的一个食用器具就是勺子,所以采用将勺子与系列名称的图形加以结合的方式,将“煲汤”系列方便面的概念传达出。但是经过产品上市一年,将此符码运用到各个媒质上后康师傅发现它的视觉呈现有时候会让人误认为是“乒乓球拍”。所以,康师傅采用了新的LOGO设计,使用煲汤过程中的必要器具“煲”进行呈现,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康师傅的原则是一定要能够体现当地美食的口味特色,符合当地人的传统认知和审美习惯。所以在审视广告公司提出的包装时,尽管方便面的包装表现空间有限,但是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考量到,甚至针对包装上摆放方便面的容器都要进行严格考量地方特色后进行筛选,如果在口味特色上存在差异的话,一些设计的执行也需要有细节不同。如:容器、底纹等。

电视传播:系列主题攻克受众心智

广东老火靓汤之《老火办公室篇》:

2004年,以“好像真的在煲汤”作为发想原点,将消费者最为常见的一幕即在办公室吃方便面作为创意点子进行表现,突出核心主张“像真的煲汤一样”。表现方式是采用主人公对于正宗煲汤味道的寻找来突出沟通概念,突出产品利益点。

广东老火靓汤之《老火鸭篇》:

2005年,继续堆砌“就像真的在煲汤”这一核心主张,表现地点改在家里,采用年轻人对煲汤味道的查找来体现产品特色。

广东老火靓汤之《老火舞狮篇》:

2006年,与前两年的沟通主张一致,只是在表现上加以调整,累积老火靓汤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年下来,“好像真的在煲汤”这一沟通主张已经深入消费者心中,该系列产品也成为当地消费族群喜爱的煲汤口味的方便面。

(作者为知名策划专家,曾主持策划了小天鹅·波尔卡空调,红豆·相思鸟内衣,波司登羽绒服、奇强洗衣粉等大型整合营销案例数十起。)

作者:嵇万青

上市如何进行策划论文 篇3:

巨人网络私有化案例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一股退市的浪潮兴起,私有化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本文以巨人网络为例,分析其退市的原因及退市对企业的影响,提出几点有关退市的思考。

关键词:私有化 资本市场 退市

众多企业还在争先恐后地筹备上市时,却有一些企业在策划私有化,这形成了一股主动退市的浪潮。2007年,我国第一家退市的外地上市公司TOM在线从香港联交所摘牌;2011年5月,百胜集团收购小肥羊,小肥羊私有化退市;同年10月,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发布回购流通在外的盛大股票的私有化建议函,最后退市;2012年2月,阿里巴巴网络公司开始寻求私有化,阿里巴巴集团向其提出私有化要约。

那么,这些曾经对上市趋之若鹜的企业为什么退出资本市场?退市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从退市浪潮中,我们又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本文将通过巨人网络的私有化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例简介

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于2004年11月18日,2007年10月16日改名为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巨人网络是一家综合性互动娱乐企业,以网络游戏为发展起点,主要业务是网络游戏。巨人网络在行业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自主研发能力强大,拥有众多的技术研发机构与研究人员。公司于2007年11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拥有42亿美元的市值,是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2013年11月25日,巨人网络公布收到来自公司董事会主席史玉柱及其关联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提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从此,巨人网络进入了退市程序。2014年3月17日,巨人网络宣布与相关企业已达成最终的私有化协议,将用每股12美元价格收购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这比公布收购计划当天收盘价10.13美元溢价18.5%,估计全部股票回购过程将会于2014年下半年完成。在此之后,巨人网络将正式实现私有化,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二、巨人网络私有化原因分析

(一)企业的战略调整的需要

企业上市后部分股权为市场中小股东所拥有,控制权将分散,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定期进行信息披露,要对短期业绩负责。若有重大的战略转变,短期业绩极有可能下滑,在经营管理中难免会遭受牵制。私有化之后,公司控制权相对集中,有利于公司进行改革和治理。一般地,选择主动退市的企业大多是出于自身战略调整的考虑,比如盛大、小肥羊、阿里巴巴等。

巨人的主打游戏《征途》、《巨人》帮公司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使其成为了行业规模最大的网游巨头。但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网络游戏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而手游迅速发展,成长潜力巨大。巨人网络意识到目前网络游戏虽仍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但高增长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于是决定调整战略,开辟新业务。2014年2月10日,巨人网络公司发布内部邮件,宣称公司决定以私有化为契机启动二次创业,全面挺进手机游戏业务。2014年3月10日,巨人网络新建一家手游发行公司,有着丰富的游戏研发经验的徐博加入该公司担任副总裁,负责手游发行业务。

(二)股价持续低迷,企业估值不高

近些年来在美国市场,中国部分企业股价低迷,频频被做空,财务数据遭受质疑,有关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基本失去融资能力,并且还要支付高昂的上市成本,于是在美国退市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在纽交所上市时的发行价为15.5美元,募集的资金多达十几亿美元。上市早期,巨人网络股价一度高涨,将近20美元,但此后总体股价呈下降的趋势,表现并不理想,在2011年曾经下跌到3美元,之后虽然逐渐回升,但也只到10美元左右。从估值上看,公司的市盈率长期在10倍左右,国际机构曾经多次给出“强烈买入”、“增持”的建议,但公司股价没有上升。

在中国游戏市场被看好的巨人在美国受到了冷落,史玉柱曾多次试图通过巨额分红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从而提高股价,但效果甚微。此外,史玉柱通过个人投资,手中掌握的大量资金为其私有巨人提供了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现金流持续稳定的网游公司,巨人网络的私有化也不难理解。

(三)摆脱融资困境,寻求再次上市

巨人网络已度过高增长阶段,短期内业务表现高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公司可能考虑私有化,以避免融资困难。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机构的支持,选择“上市一退市一再上市”的策略(Public-Private-Public:PPP策略),通过在外流通股收购,从而实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摘牌退市,然后在国内谋求再次上市。

除了战略调整外,企业私有化后再上市有望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因为投资者购买重组上市的企业股票一般可以得到理想的溢价率,拟私有化企业通常能够吸引投资机构,可能会产生争先购买的局面,从而实现资本增值。巨人网络虽然在国外股价非常低迷,业务不被看好,但在国内类似的游戏股的表现良好,国内对其发展大多持乐观态度。因此巨人网络海外退市后,可能转到国内或香港再上市,得到理想的融资和可观的估值。

三、私有化对企业的影响

(一)退市成本与风险

上市企业私有化自身的成本较大,要约收购是私有化的常用方式,它主要聚焦在收购价格上面。巨人网络现已经公布的收购价格是每股12美元,收购全部的流通股不仅需要自身拿出现金,还需要寻求外部机构进行融资。除付出大量的现金回购的直接支出外,回购方还需要考虑会计师、财务顾问的费用、交易的融资费用,以及潜在的诉讼费等其他支出。此外,美国一些法院对退市实行很严格的审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查私有化材料时也很详细,这些审查都需要庞大的费用支持。完成整个私有化,巨人网络付出的退市代价是比较高的。

此外,集体诉讼风险可能是企业退市会面临的一个较大风险。如果公司的收购价格明显低于估值,中小股东不会同意私有化。这可能会使得企业陷入法律纠纷中,错失最佳的私有化时机。即使巨人网络的收购价格高于宣布私有化当天的股价,仍然面临集体诉讼风险。2014年4月7日,美国证券律师事务所Brower Piven宣布代表巨人网络集团所有普通股股东发起一项集体诉讼,指控巨人集团董事会成员在出售该公司时违反了信托责任。起诉书称,巨人集团董事会在没有达成协议前将股东利益最大化,起诉书还怀疑买方出价太低。巨人网络的私有化面临的诉讼风险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私有化进程,增加企业退市的成本。

(二)退市及再上市审批

私有化面临着复杂的退市程序,造成退市时间漫长的主要原因有私有协议的谈判、境外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规定、境外法院的审查以及美国证券委员会的严格审查。

巨人网络为了在美国上市,控股权转移到离岸的外资公司,然后以这重身份在海外上市。退市并不影响这种结构的存在,但我国目前仍未允许外资公司在上海或深圳的交易所上市,而股权的再造又是一项费时的工作。此外,回归可能还面临年限问题。在海外上市后适应了美国的会计准则,要在国内重新上市,又要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调整财务数据和业绩,这需要一定的成本。即使调整完毕,也要满足上市条件后才能在国内上市。

(三)退市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糟糕的退市安排肯定会给公司带来品牌信任危机。退市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能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其大众口碑和品牌形象。

巨人网络的私有化怎样进行运作,是否会影响中小股民的利益,这对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私有化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短期内,私有化会提高巨人网络的市场和公众关注度,此时是营销和宣传的黄金时期。此外,借助此次私有化,巨人网络能够对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实现战略优化,提升品牌生命力和内在价值。

四、私有化的反思与建议

(一)合理看待私有化

首先,企业要合理对待私有化问题。退市的企业可以避免所有权分散所带来的牵制,再不用为股价而奔波,可以专心做长远投资。私有化的浪潮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股票市场,当维持上市地位所付出的高额成本已经高于上市融资的边际收益时,选择主动退市为不失明智的抉择。这给那些还在对上市趋之若鹜的企业一些沉思:企业是否应避免盲目冲动,而逐步趋于理性?非公众公司是否应该保持自己的定位,以企业长远发展为重点,不受“从众心理”的控制?对于上市与否,企业应根据公司战略作为决策的依据,可以在适当时选择上市融资,也可以在需要时选择退市。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私有化是一个危险并漫长的过程。首先是需要支付巨额资金,其次是如何与中小股东达到共识,然后还有众多复杂的退市程序,而且中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使退市受阻。

投资者也要客观理性地对待退市问题。退市并不都是经营不佳、投资失败的表现,它可能是公司的一种战略。投资者要分辨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被动退市一般伴随着重大违法违规或经营管理不善等重大风险,而主动退市却不是。被动退市极有可能会危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主动退市却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保护投资者利益,这要求投资者区别对待两种退市,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二)关注中小股东利益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私有化过程中的话语权是有限的,容易受到大股东的挟制,其收益基本取决于要约收购的价格。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相当于剥夺了中小股东在证券交易所自由交易、随时变现股票的权利,这个权利对于大股东而言或许意义不大,但对中小股东却意义重大。

(三)持续的品牌建设

良好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长期坚持,长久的积淀是必不可少的。联想、格力、茅台等品牌坚持走上市公司的道路,达到了股东获利的目的;而华为、立白等企业则坚持不上市,走私有化道路,也不断发展,成为知名的品牌。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战略建设与品牌建设相结合,无论上市还是退市,都要稳定地、持续地进行品牌建设,才能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像巨人网络一样选择主动退市的企业来说,在退市过程中保护小股东的权益,这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退市后,对原有产品品牌要坚持建设,同时在新业务领域的扩张也要注重品牌意识。J

参考文献:

1.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08,(1).

2.李荣保.上市公司私有化成潮[J].新财经,2012,(3).

4.岳琴,潘德男.上市公司私有化动因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5.崔学刚,杜世勇.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战略思考——基于盛大网络退市案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2012,(8).

作者:张婷 杜权

上一篇:大型装备企业服务论文下一篇:学生创新意识理论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