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金融工程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常态为时代背景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难点及解困实践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县域金融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县域金融工程论文 篇1: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分类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中分类评价问题,结合黑龙江省63个县域的特点,从地域主导产业差别角度入手利用区位熵方法对黑龙江省63个县域进行了分类,并据此提出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应进行分类评价的观点,同时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分类评价的意义及启示,以便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细化研究,以期基于特色县域经济打造特色金融服务之路。

关键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区位熵;金融结构

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省经济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带动作用,同时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良性互动也是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而金融生态环境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基于时空两个维度系统地描述了金融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以及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近年来,学者们、金融业管理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对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研究方兴未艾。

但是,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寻找金融发展路径,通过量化县域之间的差距寻找发展“洼地”,同时基于此提出具有效率性及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最终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策略。而目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在评价中往往只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县域进行直接评价,或按县域归属地区进行评价,而没有考虑县域之间地域、环境资源及主导产业模式的不同,这样不能在评价工作中凸显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不便于制定细化的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服务策略及金融生态环境改进策略,笔者认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该再次进行分类评价研究,基于综合评价及分类评价结果给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特色金融之路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思考,参考了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并结合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特点,我们尝试对黑龙江省63个县域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方便后续的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文献梳理

自从金融生态环境概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认可和重视,由于其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所以研究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果层出不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即关于金融生态内涵的探讨,如白钦先(2001)、周小川(2004)、李扬(2005)等学者的研究;二是实践层面。即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排名及对策研究的探讨,如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2009)、各级各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为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也发现对省际及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较多,较少对农村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更是忽视在评价中基于县域经济特点或主导产业模式进行分类评价研究。

二、基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视角的黑龙江省63个县域分类研究

金融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行业,一个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其最终判断标准应该是,该金融生态系统及金融运行状况能够很好地与当地经济状况结合及互动,特色经济需要特色金融的同步扶持。因此县域金融是否能够扶持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是否能够帮助县域经济进行产业升级,是否运行稳定可靠应是衡量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

笔者认为,进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研究主要是考察县域金融结构是否与县域经济结构或经济特色相匹配。而研究县域经济特色首先要理清其主导产业状况。本文使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熵方法,采用2011~2015年黑龙江省63个县域及全省经济数据均值进行了计算和分类。其中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

在区域经济学中,区位熵是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区域专业化部门或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分析判定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主要依据。因此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其中熵是比率的意思。区位熵的计算公式是:

LQij=公式(1)

其中,LQij是j地区的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qij为j地区i产业的相关指标(例如产值、就业人数等); qj为j地区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qi指在全国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q为全国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一般而言,LQij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基于该原理,本文计算黑龙江省各县域区位熵的公式为:

区位熵(A)=(黑龙江省某县域第一(二、三)产业GDP/该县域全部产业GDP)/(全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全省全部产业GDP) 公式(2)

一般说来,A>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扩张或者输出,其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A=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专业化水平与全省相当,该产业或其产品,既不能输入,也不需输出;如果A<1,说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专业化水平低于全省,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还需要从区域外引进该产业或者输入该产业的产品满足区域内的需要。表1给出了基于2011~2015年经济数据均值计算的全省63个县域区位熵。

从2011~2015年均值数据计算得出的区位熵数据可以看出,在63个县域中第一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县域有62个,占总数的98%,即绝大多数县域都以农林牧渔业为主导产业。一般认为,区位熵大于2的产业在区域中具有绝对优势,从表1可见,区位熵大于2的县域多达42个,占所有县域的67%,说明这些县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并对外输出。第二產业占有优势的县域则明显减少,只有10个县域,占总县域的16%,且区位熵数值均介于1~2之间,说明其第二产业虽然存在比较优势,但是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在第二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10个县域中,大庆地区四个县域第二产业区位熵均大于1,主要原因是采矿业,如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他第二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县域第二产业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加工,木材、林产品、煤、石化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区位熵大于1的县域只有4个,仅占总数的6%,全部集中在哈尔滨地区及牡丹江地区,其中哈尔滨地区有2个县域,可以看出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非常强,另外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市和东宁市主要以口岸贸易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从近5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63个县域第一产业可以对外输出,但是由于没有第二产业的深加工支持和第三产业的运输、金融等服务支持,导致农林牧渔业产品必定以低附加值方式输出为主,很明显这成为了黑龙江省发展县域经济的瓶颈。对于这种县域经济现状,金融业应该围绕稳定第一产业,支持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设计机制润滑实体经济,实现金融服务经济的最终目标。因此在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也应该根据产业布局的差别对县域进行分类评价,给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策略。为此,笔者根据各县主导产业情况,对63个县进行了分类。如表2所示。

三、进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的意义及启示

(一)依据县域产业特色使用开放性指标体系

由于金融业最终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服务部门,因此,笔者认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不仅指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评价,更应该考虑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金融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产业结构适当的基础上(即主导产业分工符合区域比较优势),区域金融结构是否匹配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应该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分类评价指标设置的考量之一。只有当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金融才能真正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林毅夫,2009;Demirguc-Kunt&Levine,2011;Cull&Xu,2011;Kpodar&Singh,2011;佟健等,2015)。因此有必要在分类评价中,区别于之前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指标体系应用于所有被评价对象的情况,实现开放性指标体系。也就是在分类评价中,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及主导产业不同,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通过加入衡量县域金融与县域发展模式的切合度指标来衡量同一类别区域间金融与主导产业的互动关系。

比如在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主导的49个县域中进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删除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占比的指标,加入产业金融相关率指标,即县域产业金融资产总值/产业GDP(其中产业金融资产总值可以使用一定时期县域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产业贷款总额);也可以设置定性指标,比如针对第一产业风险大、抵押物缺乏的产业特点,当地金融机构基于产业资金流通的需要,是否设置了相应的信用增信或风险转移机制;针对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导,特别是有园区集聚和知名企业的县域,是否设置了产业链融资等创新融资方式来带动中小企业融资,通过整体产业风险代替单个企业风险等方式化解产业融资困境,匹配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针对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县域由于服务型企业较多是否设置了直接融资扶持渠道。如果有匹配相应的金融服务,则该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得分会高于其他县域,这样使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依据县域产业特色开展动态发展评价

县域主导产业及发展模式是动态的,产业升级是县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63个县域中,78%的县域只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需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配合;从长远来看,县域发展需要城镇化、现代化,也需要二、三产业的完善。产业结构的变迁需要金融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带动,因此在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中,也应该关注金融业是否适合县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否符合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比如在评价中设置动态发展评价,研究产业结构调整金融结构是否跟进调整,反过来金融结构是否适合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

(三)依据县域产业特色制定指向性金融创新方案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最后需要给出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策略,通过分类评价,可以了解县域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对于评价靠后的县域,可以依据县域产业特色制定指向性的金融创新方案,完善金融发展路径。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因此结合产业特点制定金融创新方案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发展县域金融工程是化解县域金融风险、丰富资金融通渠道,调节金融结构的有效思维路径,对于指向性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结合第一产业主导县域,以农业为例,可以探索与农业经营主体财产权利相关的金融创新,比如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担保物的信贷产品创新、以财产权利未来收入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可复制的农业产业供应链融资创新、也可以探索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服务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创新,比如利用农民熟悉的农村金融机构嫁接农户与期货市场之间,创新金融产品,有效对冲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而降低涉农贷款风险及贷款成本。为了支持各产业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可以探索区域集优的县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创新,即在区域内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及对中小企业掌握的信息进行优选区域中小企业,并设计金融产品使这些企业捆绑融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集合票据的方式获得资金;也可以尝试担保公司支持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增强创新、企业资本市场上市扶持制度创新等。通过金融创新促进县域金融发展、完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从而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3(01).

[2]迟永慧.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2).

[3]王曙光,张 越.区位商视角下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区域发展分析[J].商业研究,2013(04).

[4]叶永刚.县域金融工程的未来路径[N].光明日报,2015-09-30.

[5]李扬.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人民出版社,2005

[6]陈衍泰.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02)

[7]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9]白琳.基于区位商的云南沿边地区产业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06).

[10]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李小溪.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大有可为[N].中國商报,2011-05-27.

[12]苗闫.基于“方法集”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08).

注:自2015年5月10日起,双城市(县)并入哈尔滨市,成为哈尔滨市双城区,因此哈尔滨市持续多年的八区十县(市)的行政区划格局由此变为九区九县(市),这样,从2015年5月10日起黑龙江省的县域数量就从长期以来的64个县域变更为63个县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改进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JYD07)。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作者:赵福春 苗闫 刘晓宇

县域金融工程论文 篇2: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难点与解困实践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常态为时代背景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难点及解困实践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关键词: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难点;解困实践

一、前言

区域经济,属于县域的经济发展主要形态,在新常态背景下,县域经济难免会受各方面因素所影响存在着各种发展困境,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以实现尽早解闲,实现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二、跨区域式协作困难急需搭建发展平台

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跨区域合作往往有行政与地区壁垒存在,市场统一较为困难: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真实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还存在着同质竞争及产业发展缺乏协调性等各种发展难点。对此,应当注重与周边县域之间组群发展,积极推动着区划经济逐渐向着区域经济转变。那么,针对跨区域式协作困难问题,搭建发展平台至关重要,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

其一,注重战略层级的提升。周边县域携手一同打造县域组群生态化经济发展的试验区,推动着组群战略逐渐纳入至省内“一元多个层次”的战略发展体系当中。其二,积极推行先行先试。以产业发展规划、技术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发展为五个先行,并推进着社会综合治理、城乡发展的区域统筹、生态的补偿机制、湿地保护、市场运行机制这“五个先试”,以能够增强民族、文化与经济之问的交流。其三,注重合力协同共建。联合进行各项基地的申报,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制作示范基地、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再生类资源产业的示范基地等,并携手逐步推进着县域内公路、电站、高速、桥梁等改造项目,以能够取得良好的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成效。

三、招商引资困难需创新招商机制

新常态背景下,招商引资同样会面临着配套不足、经济下滑、政策转轨等各种难题。那么,面对着招商引资困难这一县域经济的发展难题,招商引资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便能够快速打破以往招商引资的困境局面,充分解决这一难题,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确立产业的发展基金。如何确立市场运营产业发展的基金,以确保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可实现软着陆,促使财政干预扶持模式逐渐向着市场运行扶持模式发展。其二,重视特殊化招商平台的创建。可积极创建起八个一这一特色产业与专业招生培育机制,注重特色同区的招商引资,如电商产业创新同区、电子信息化产业同区等等,还需积极推进着存量招商及股权招商。其三,注重投资兴业的环境创优。增强高端产业经济发展同区的招商投资力度,建设完善功能、互融互通高端产业经济发展同区,以创造最佳投资兴业的环境。深入开展综合执法与区镇合一各项改革工作,确保简政放权得以实现,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借助群众路线的教育指导实践,举办“三抓三捉”与服务角色扮演讨论等各种活动,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事能力,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活动。

四、城乡二元化结构调整困难需构建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调整仍然存在着农村人口大范围转移、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缺乏平衡度等各种发展难点,急需构建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推进着县域城镇化及城乡的一体化建设发展,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积极推进着城乡的一体化及新型的城镇化。依据“1256城乡的一体化”总体空间发展的布局,启动城乡的一体化试验综合改革,积极推进着镇级市及新型的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深入落实“两点一线”的立面改造建设,以确保能够更好地实现魅力乡村的建设发展。其二,积极推进着均等化服务。统筹念好县域民生发展的“八字经”,控制好财政总支出,增加民生支出部分,以能够更好地实现均等化的服务。其三,积极推进着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现有的农业资源为主,把农产品的加工 工业逐渐发展成本县域内兰大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五、金融供给困难需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运行市场

在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供给存在着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及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等各种难点。那么,针对县域经济这一发展难点,需积极推行着投融资深化改革,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运行市场,冲破融资的瓶颈,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大力推进县域的金融工程,以更好地发展县域的金融市场,设立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政银与企业之问的合作,确保政银与企业之间,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二,积极推行PPP模式投融资的体制改革。争先创立全省、全国政府、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主要试点县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中PPP模式的项目库,积极吸引着民问资本逐渐参与到公益项目建设及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其三,积极引导着县域内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创新企业的投融资整体模式,正确引导着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注重与股权托管的交易中心之间对接合作,推动着县域内企业成功上市。

六、土地供应困难需确立节集约的用地导向机制

土地,属于支撑着县域内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平台,在新常态背景之下,土地供应面临着土地调控更新政策的緊逼,在用地结构上存在突出的矛盾问题,用地成本增长速度较快。那么,面对着新常态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存在着的土地供应困难这一方面难题,便需通过确立节集约的用地导向机制来解决,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注重土地规划的优化调整,深入落实土地空问的拓展工作。其二,实行土地增减的挂钩政策,确保县域经济发展潜力被逐渐释放出来。注重土地的三权登记逐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应增减相互挂钩。其三,注重集约与节约用地,进一步提升土地实际使用率,积极推动着招商落户的企业实现集约与节约用地.以确保严控单体类项目实际用地总量,积极推进着低效用闲置用地的处置及利用。

七、企业用工困难需搭建劳动力的流动平台

人力资源,对县域总体经济发展可起到保障作用,在新常态背景之下,因用地成本逐渐提升,用工整体结构处于失衡状态,产业转移及劳动力的回流处于不同步状态,基于这些问题状况存在,导致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用下难题。针对企业用工困难这一县域经济的发展难点,需重视市场定向的引导及政府统筹指导,搭建劳动力的流动平台,逐步化解县域内企业用工困难这一方面问题,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大力推行人才发展计划。明确落实高层次专业人才吸纳战略与措施,在经费、政策等各个方面加大对企业内部人才吸纳于培养的支持力度,以确保企业引才与用才方面主体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其二,制定“三年万人”的培训计划。注重企业与专业技术院校之间的对接,开展专业职业技能的系统化培训,确保参与培训的人员可持续2年在万人以上,不断为县域内的企业输送专业型、高层次的人才。其三,重视劳动力的市场培育。构建起公共就业的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企业用工的微信公共平台等,以广泛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扩大企业用工招聘渠道及范围,吸纳更多企业实际所需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有效解决企业用工困难这一县域经济的发展难题。

八、行政资源配置困难需搭建高效运转管理体系

县域内行政资源往往承担着重任,在新常态背景之下,行政资源还是存在着多方执法、机构臃肿、机构重叠等各种问题状况,总体管理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那么,县域经济发展面对着行政资源配置困难这一难点,需通过搭建高效运转管理体系来解决,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大力推行着区镇合一。注重循环经济的产业、经济开发区、生态经济试验区、新区等区镇合一的深化改革。其二,重视综合执法工作。全省范圍内率先实施乡镇区域综合执法的深化改革工作,把质监、安监、工商等十余个部门53项左右行政执法权力委托于乡镇的综合执法行政管理局,以实现一个部门统管全局。其三,重视审批改革。积极简化审批程序,以打造最短审批时问的县域。

九、转型升级困难需搭建增效提质新机制

转型升级,属于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高的境界,但在新常态背景下还是存在转型升级困难这一方面难题,且创新缺乏驱动力、科学的嵌入度欠缺等。对此,需通过搭建增效提质新机制,以确保以上难题均能够迎刃而解,以下为具体解困措施。其一,将总量做大积极调整结构。全力打造千亿级别的产业强市,逐步扩大有效的投资,把工业、现代的服务产业、农业均做大做强,以确保能够将总量做大。在扩大总量期问,同步调整产业结构,以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健发展。其二,重视科技支撑。全面启动改造现代化技术项目活动,积极推动着优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大对县域内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多鼓励县域内企业开展科学创新项目建设。其三,创新驱动的增效率,通过创新成果来推动着经济的转型优化发展,确保创新创业驱动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十、结语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来分析,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跨区域协作困难、招商引资困难、城乡二元化结构调整困难、金融供给困难、土地供应困难、企业用工困难、行政资源配置困难、转型升级困难等各种难点,需通过搭建发展平台、创新招商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运行市场、确立节集约的用地导向机制、搭建劳动力的流动平台、搭建高效运转管理体系、搭建增效提质新机制等各项解困实践措施来化解,以确保县域经济可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讯,杨希广.新常态下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1(6):801-804。

[2]周如冰.新常态下县域发展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基于安徽省滁州市的地方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2( 12):357-358.

[3]袁永波.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18,14(12):612-615.

[4]周砚军.浅谈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35(9):566-567.

作者:张玉叶

县域金融工程论文 篇3:

《新楚商》:嬗变通山

探寻“通山板块”县域金融的“蝴蝶效应”

古之通山,偏安于鄂东南一角,地势崇山峻岭,四周环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于国家级“老弱边贫”山区,明末清初,以一代枭雄李自成殒命于此而闻名于

世。

今日通山,天翻地覆、焕然一新,以10家县域上市挂牌企业荣登区域股权市场榜首,为中国“县域金融工程”树立了无与伦比的示范标杆,从而聚焦八方海内外投资财团的目光,再

次吸引国内外投资人的关注。

“县域金融工程”是时代赋予的解决“老弱边贫”区域企业融资难的大胆尝试 ,“ 通山板块”率先登陆, 首吃“螃蟹”,开湖北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改革之先河。

像“通山板块”这样的特色模式,作为时代的新鲜事物,鉴于创业版、中小板、主板、新三板的区别,我们理应赋予一个新鲜的名称——新“四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国际金融际会风起云涌的当下,“通山板块”乘大势之风遇上这样的时代节点,恰逢其时。

“通山板块”

回顾“通山板块”登陆新“四板”的历程:2012年7月27日,武汉股权托管中心与通山县领导首次对接,2013年4月10日通山县“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 ”正式授牌,授牌后短短3个月时间,已有5家通山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成功挂牌,截至2013年9月30日,另5家通山企业再次成功登陆新“四板”块,这标志着全省第一个拥有10家企业登陆区域股权市场的县域板

块——“通山板块”正式诞生。从首次洽谈到10家企业成功登陆,前后时间仅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创下县域企业登陆股权市场板块的“中国式”神速。

据武汉股权托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15日,全省在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的企业中,企业数量正好有100家,除36家来自武汉市外,其余64家企业来自省内其他市州,占挂牌企业总数的64%;在这64家省内市州的企业中,来自咸宁的企业有13家,占比20.31%;其中在13家咸宁企业中,有10家来自通山县,占比76.92%。

从以上的奇迹般速度和数据,我们不禁发问:“通山板块”为何如此神速?“县域金融工程”有何特点?

开办全省首个“金融集市”

通山县政府领导认为,金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用好、用活、用足金融杠杆关键在于创新,要以新理念、新方式、新途径来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金融杠杆“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

经济实体发展,以壮大县域经济。

当地政府如何作为?

首先,通山县政府打造金融集市。按照“政府搭台、金融唱戏、服务企业”的思路,将企业、银行、担保、典当、产权评估集合其间,开办全省首个“金融集市”,实行政、企、银

面对面无缝对接。开市当日全县100多家企业与省市县26家金融机构现场对接,现场签订信贷协议金额共计2.08亿元。当地政府组建了通山县金融服务中心,积极筹建金融服务大厦,集约全县各金融机构开办服务窗口,促使金融服务超市化。

其次,推动资产融资。通山政府通过与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人行咸宁市中心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外力融资打通交流渠道,破

解企业融资难题。

再次,保障信息畅通,发展期货交易。建成通山县域金融工程网,确保信息畅通,打破过去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难局;建立企业信息库,全面收集县内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及招商项目的信息,详细了解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增资扩股意愿,以及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的农畜产品市场需求;坚持多渠道销售农畜产品,利用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的现

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的交易模式,为农畜产品交易提供中介、信息、交易、结算、交收等线上电子交易市场。

最后,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成立担保公司,建立中介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担保公司——金石担保公司,开创湖北县级担保贷款之先河;创新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改变过去单

纯围绕单个农户贷款的方式,将农户与龙头企业捆绑起来,采取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办法,创建联户担保,建立龙头企业为农户向金融机构反担保机制;创新“股权质押”贷款方式,企业从原来只能实行“实物抵押”到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大力推行“助保贷”等金融产品,成立通山县中小企业助保金管理中心,由县政府出资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建行以1比10的金额放贷,从而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两条腿走路”

据通山金融办主任阮仕育介绍,当地政府原来没有设立专门的金融职能部门,为了让通山“县域金融工程”成功实施,当地政府在2012年9月成立专门的金融办,设立金融行政机构,

配置专职编制人员,组建了通山金融服务中心,支持上市企业相关服务工作,并由当地县长直接负责。

阮仕育说,“县域金融工程”的实施已取得实际成效,为上市的新“四板”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如扩大了上市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了企业广告宣传力度;规范了企业的财

务、管理、人力资源制度,使上市企业真正走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了企业上市前只能从银行间接融资的贷款模式,让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融资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融资渠道也随之拓宽;让企业得到政策上的扶持,在上市的10家新“四板”企业中,已有2家各自得到幕阜片区扶贫开发发展资金200万的支持,并有政府贴息。

据阮仕育介绍,企业上市后,由“以前一条腿走路现在变成两条腿走路”,即以前只能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现在既可以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一个好处是:

抵押方式发生了改变,上市前企业只能用土地使用权、厂房、机械设备,房产等实物抵押,上市后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融资,企业不需要中介评估,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解决了实物资产抵押不足的“瓶颈”。

阮仕育说,“助保贷”这样的金融创新产品主要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为农户量身定做的“助农贷”产品即将出台,主要用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通山政府将双

管齐下,利用好这两种创新金融产品,为当地企业服务。

阮仕育表示,当地政府正积极引导上市企业,建议新“四板”企业成立“董事会秘书”;也着手准备成立“四板企业协会”,给上市企业员工定期培训,提供彼此互相交流平台;在

不久的将来,把优秀的四板企业有步骤地向三板企业推进。

对于“县域金融工程”的想法与思路,通山县政府办主任徐楠林概括成三句话开展工作:怎样用别人的钱帮自己的事,让别人也赚钱;怎样留住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让自己也能赚

钱;怎样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让明天赚更多的钱。

他说,根据资本趋向高效益、低风险流向定律,资本市场像昆虫一样具有趋光性,要让社会资本能够融入企业,使投资者看到企业的“钱”景,首先要让现代企业改成股份制,按股

份制现代企业的游戏规则办事,让投资者有信心且乐意投资兴业。

第二个是货存比问题,过去地方企业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看不到前景,因此银行资金流向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企业不了解银行,银行也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

成长型企业没有更多的贷款抵押,银行也没办法开展信贷业务来解决企业需要资金的问题,只有开展银企对接,搞好信息沟通,办好金融超市,政府通过“搭台唱戏”,让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对接,实现产经互通互融。

徐楠林说,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处理不良金融资产,做好期货市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这是过去没能做到的,但通过“县域金融工程”是可以做到的。

据有关负责人透露,通山县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争取挂牌企业达到15家,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省首个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县,计划在2020年以前形成立足通山、服务咸宁、联系全省、面向全国的集资源型与生态型为一体的开放特色县。

《新楚商》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

“县域金融工程为世界树立典范”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说,“县域金融工程”,这项实验两年前就在湖北通山县建立了试点,用最现代的金融理念,为最传统的产业服务,对最偏远最贫困的农村发挥巨大的作用。

目前,县域金融工程在通山县试点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效果,通山县已经有经营香榧种植等特色产业的企业在新四板上市,使得企业融资手段更加多样,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企业也赢得了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县域金融工程已经在通山县形成一个特定的模式,农户、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四项联动。

叶永刚指出,县域金融工程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企业在新四板上市,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融资,国家金融机构也可以直接投资企业,从而改变了中小企业依赖银行贷款、成本过高的局面,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县域金融工程可以为全世界树立一个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典范”。

叶永刚透露,“县域金融工程”将于近期逐渐在湖北省内进行推广,广大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在新四板上市,政府对于率先上市的企业有很多补贴,会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新一轮推广将是中小企业需要抓住的一次难得机会。

叶永刚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就是鼓励县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尽量在四板上市,完成县域金融工程和四板市场的对接。而对于在四板市场上已经表现成熟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向主板市场转板。

《新楚商》: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龚波:

“地方粮票”在地方更好用

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龚波介绍,作为湖北首个“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的通山县,从今年6月到9月底,已有10家企业在该中心挂牌,形成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首个县域板块——通山板块。这10家企业或被投资者增资,或通过股权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发展非常迅猛。

2013年4月武汉股权交易托管中心与咸宁市通山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当地10家企业分三批先后成功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在中心形成了首个县域板块“通山板块”,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龚波表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除了服务武汉本地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还积极探索覆盖全省的县域金融发展之路,目前已在恩施、宜昌设立了分中心便于更好地服务基层企业。

对投资者来说,四板市场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龚波说:“如果把三板以上的市场比喻为全国粮票,四板市场就是地方粮票,都是能流通的,只不过四板市场是在地方流通。四板市场有一定的门槛,进入四板市场的都是经过市场筛选和专业机构辅导过的企业,或者有较好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的企业,股权投资者不要忽略四板市场,它一定会是地方有投资价值的富矿。”

龚波表示,主板、创业板是全国粮票,四板是地方粮票,全国粮票全国通用,地方粮票当然在地方更好用。首先是市场建设要向下延伸,加快建设新三板、四板,壮大“塔基”,要把企业服务向下延伸,着力服务小微企业、初创阶段和成长早期企业。

龚波认为,“无小不稳、无小不富、无小不兴”。这些本地小微企业,套用一句俗语“本村的女儿更好嫁”,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大有可为,如果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助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据龚波介绍,截至2013年11月15日,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汉柜”)托管省内企业299家,托管总股本141.02亿股。其中股权挂牌交易企业100家,总市值197.68亿元。

龚波介绍,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为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增资扩股)6361.34万股,融资金额8386.34万元;共为36家公司办理了股权质押融资业务,融资52.91亿元。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之外,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为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新渠道。

作者:曹巍

上一篇:基建项目投资论文下一篇:政府服务外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