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论文

2022-04-30

摘要民办学校要服务社会,就要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发展满足学生和家长选择性需求的有特色教育项目,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这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特色战略非常必要,非常紧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论文 篇1:

小学英语教育政策的现状与建议

摘要: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推广,小学英语教育的地位日渐显著。我国相应地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推进学校英语课程的开设并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小学英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英语课时不足,多媒体教室、语音设备不够,师资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找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让政策在颁发后得以顺利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政策执行;开展

影响学生的英语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在中国,中小学生们普遍处于缺乏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社会大环境,他们对英语的接触和受英语的熏陶较少,难以较好地提高良好的外语能力并形成优质的外语思维。另外,鉴于英语教育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家长们在其中只能起到监督学习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的英语教育被推向了重要的位置。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政策推行

在学校英语教育地位日渐显著的过程中,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推进学校英语课程的开设并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1962年起,我国把英语列为小学正式课程,鼓励在小学四、五年级开设,作为实验(胡鉴明,2006)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教师[1999] 1号)2001年,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颁布了《关于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 2号)

二、小学英语教育意见与政策的执行现状

1990年和2001年的《意见》的颁布后,在学校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来自胡文发表在网上的调查数据结果(见图1. G区四所学校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不科学的英语课开课情况和课时安排

2001年的《意见》规定:2001年秋季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但是以近年来中国G地区的四所小学为例,学校开展英语课的年级不同,课时不同,每课时的具体时间不一致,出现了每个学校学生接受英语教育时间上的不均等问题,这种不科学的开课情况和课时安排逐步产生小学英语教育不均衡等问题,这也会导致校际之间学生英语能力的差距。

(二)专业性不强的英语教师师资团队

1999年的《意见》提出:加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努力扩大和提高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的规模和能力。但是G地区四所小学中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英语教育的学习和训练,缺乏专业的小学英语教学素养。在专业人才不足的前提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不达标的学校硬件设施

继续以G地区的四所小学为例,其中只有一所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并在校园各个角落贴上英语标识,另一所学校配备英语语音室和校园建筑上贴有英语标识,剩下的两所学校均无相应的英语教学硬件设施。在缺乏多媒体教室和英语语音实验室等硬件配备的前提下,不利于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

三、小学英语教育意见与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

(一)政策本身不完备

政策本身的完备性是其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如果政策本身不完备,它从一开始执行就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抵制。政策不完备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和内容不明晰,没有针对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政策措施超越现有条件,在实践中没有可操作性;政策配套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政策体系,存在政策“孤岛”现象等。

例如上述案例提到的四所学校的英语课开课情况和课时安排不科学,政策在没有考虑当地教育局的教学情况的前提下,开设英语课程,那其他学科的课时会被压缩。与此同时,如果该地区的期末教学评估对象主要是数学和语文成绩,那英语教学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另外,当地没有开展英语教学的相关经验,这也妨碍了政策的执行。因此,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推行要实事求是,根据当地的实际,对政策进行细化和调整,让政策更为完备。

(二)政策执行主体导致偏差

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政策执行主体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是经济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和行为倾向。“由于利益的至上性,使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出现一个利益‘过滤’机制。下级对上级政策往往以自己的利益和损益值作为对策参考,得益越多,越乐于执行;受损越多,越不乐于执行,乃至抵制、变换”(张金马,2004)。此外,执行主体对政策认知不足、能力不足与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黄欣,2011)。

例如上述提到的四所学校,政策执行的主体是学校校长、相关行政和教师,学校的执行主体会在小学英语教育政策的理解上出现偏差。部分执行主体因为自身的执行能力,会对政策的细节产生误解或者执行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能力或条件去执行。也有部分的执行主体会因为个人的利益或学校的利益而有选择性的执行,比如学校更重视语文和数学,或者以艺术为特色,那会对英语教育置若罔闻或者草率执行,敷衍了事。因此,政策执行前需要理解透彻政策并对执行进行相关的评估和监控。

(三)政策执行机制存在弊端

政策执行机制也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我国传统的公共政策体制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集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于一身。政府成了政策执行的唯一主体,而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基本上被排斥在执行机制之外。在政府内部,政策执行的权力配置机制也不尽合理。从纵向上看,执行权过于集中在上级;从横向上看,执行权在不同部门之间配置不协调、不明晰。此外,我国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也不健全,如缺乏公众参与、缺少信息反馈等(王国红,2003)。

英语教育意见与政策的制定者是国家教育部,执行者是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评估者的位置往往是空缺的,这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于一身,这导致制定出来的政策不一定适合对应学校的政策执行。另外,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权可能更多的掌握在教育部门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交流、也缺乏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反馈等,使得信息断层,不利于政策的修改与调整,这一系列的因素会反作用于執行,导致恶性循环或者执行被停止。因此,政策执行机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四)目标群体缺乏认同与配合

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所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其对政策是否信任,是否接受,会影响政策的执行。一般来说,目标群体如果熟悉政策、认同和信任政策、遵从收益与遵从成本(朱光喜,2011)比较后会产生净收益,他们会支持、配合政策的执行。否则,他们会采取不支持、甚至抵抗的态度。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育政策的目标群体有地方政府、教育局、教办、学校、学生和家长等。政策自上而下的强制执行会导致学生和家长们的无所适从,以上述四所小学为例,小学英语的推广是存在阻力的,部分家长们不太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接触英语,他们否认英语的重要性,因为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会占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时间,同时,他们认为英语的用处不大,可以从初中才开始学习。

(五)政策执行环境和资源制约

任何政策的执行,需要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下进行,会消耗一定的政策资源,如物质资源、经费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化程度不高,加之执行资源不足,特别是基层政府常常缺乏足够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从而制约了政策的执行。

G区四所学校所处的地区尽管经济尚可,但是学校经费没有得以合理分配,政府下拨的经费主要运用于学校的楼层外观修建、教师培训和办公室用品购置上,而用于购置多媒体设备的经费因此严重缩水,这影响了多媒体教室和英语语音实验室的建立。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分配经费资源。

(六)政策执行监控不力

监督机制缺乏或不到位是政策执行不到位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监督不力,常使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在我国整个政策执行过程中,监控机制的欠缺主要表现为评估机制不科学,自我制定政策、自我评估;责任追究制度缺损;执行再决策机制弱化等(王国红,2003)。

公办和民办学校归教育局管辖,也受教育局监督,以温州案例中的四个小学所处的地区为例,由于该地区学校较多,地区教育局本身需要处理繁重的事务,同时,也因为监督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关的监督细则,导致该四所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标准,任意执行,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是执行不到位的。

四、小学英语教育意见与政策执行的建议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国家发布的教育政策需要实事求是,根据当地的实际,对政策进行细化和调整,让政策更为容易落地。首先课时的安排,可做具体的规定,如三年级一周能保证三节英语课,四年级一周四节,五六年级五节课。对于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的配备,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规定学校语音室的数量,如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各三个班,三年级起开始学习英语,那么需要用上语音室的班级总共有12各班级,根据班级的课时和上课时间,至少配备4-6个语音教室。

(二)理解透彻,明白执行

政策发布后和执行前需要对相关学校的相关领导进行细致的培训和细则的解读,说明具体相关人需要履行那些事务,并且提出要求,告知执行人在具体的期限内实现具体的指标。相关学校领导人回到学校后,把相关的指导意见给学校的执行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传达上头的意见和要求,并且在培训会议结束后立刻筹划执行,执行该过程的原则是以集体利益为主,杜绝个人主义。

(三)评估反馈,不断完善

在政策颁布之后,如果不对政策执行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和有效评估,就可能使预想中具有可行性的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011,谢明)因此,评估相当重要。政策评估可以关注以下几点:对目标群体产生的影响;对目标群体以外的群体产生的影响;对近期以及未来产生的影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物质性影响与符号性影响。(2011,谢明)经过有效的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执行方式,尽可能让政策得以落地,发挥其效果。

(四)思想交流,火花碰撞

小学英语教育这个领域对当时大部分学校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因此,缺乏相关的执行经验是G区四所学校执行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执行者要发挥交流的推动作用。第一,邀请英语小学教学较为领先的学校执行者和执行教师到本学校进行经验分享,然后,G区的学校可以委派执行领导和相关教师到该学校进行跟岗学习活动。第二,学校执行者和相关教师要在学习后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执行,发挥团队的力量。第三,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他们的反馈在执行过程中可作为有效的参考。

(五)合理花费,财政支持

案例中G区的四所小学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设备不完善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的财政支出不合理。学校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以节约为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把钱用到实处,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要对学校的经费使用要施行严格的监控,鼓励学校把合理数额的经费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执行。在推行英语教育政策的过程中,相关执行者需要拟定方案,报送给学校领导申请项目经费,申请通过后,经费需要合理利用。

(六)监督问责,保障执行

完善监督体制和问责制。(2014,王东强,田书芹)教育局应尽快成立以教育局为组长的教育督察组,检查地区学校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执行情况,对于进度缓慢的学校,及时给予警告,对于执行不力或者发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施行校长问责制。对执行效率高,执行效果好的学校进行及时的表彰。

参考文献:

[1]侯俊萍,影响中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政策解读[J]陕西教育.2012.(1):17—18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導意见[ R ]教基[2001]2号,2001

[3]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06

[4]小学英语教学:困境与机遇[ J ] 201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812/19/18560647_4013 60759.shtml

[5]黄欣.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1-232.

[6]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3.

[7]王国红.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规避[J].桂海论丛.2003.(1):72-74.

[8]朱光喜.公共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的遵从收益与成本视角--以一项农村公共产品政策在三个村的执行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41-46.

[9]谢明.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47-248

[10]王东强 田书芹.公共管理创新热点问题案例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136

作者:郭瑞强

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论文 篇2:

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民办学校要服务社会,就要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发展满足学生和家长选择性需求的有特色教育项目,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这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特色战略非常必要,非常紧迫。

关键词 办学特色 民办学校 选择性需求

何为办学特色?即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我国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我國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同指导应考过程等同起来,把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学校都逼到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考分的独木桥上,造成办学一般化、简单化和“千校一面”、“万人一貌”的格局。面对21世纪的挑战和世界人才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各自办出特色。”因为,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万人一貌”的状况,培养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只有办出学校特色,才能改变长期以来“千校一面”的单一学校模式和畸形发展。由此可见,办出学校特色与实施素质教育是办学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办学特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大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创办特色校、优质校的现实需求不断增加。学校本身是一个服务社会的组织,家长是教育服务的投资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家长和学生对民办学校进行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学校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民办学校要服务社会,就要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更多地提供适应社会需要,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满足学生和家长选择性需求的有特色的教育项目,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这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特色战略非常必要,非常紧迫。

一、对民办学校培育办学特色的认识

(一)正确的办学目标和角色定位是实施特色战略的前提

实施特色战略首先要对学校所处发展环境保持敏锐的反应和学习适应能力,了解和顺应社会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校内外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这是创造办学特色的外在动力;其次要正确判断学校提升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发展办学特色的资源和能力条件,这是发展办学特色的内在动力。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运筹谋划,运作创新,协调驱动办学特色的外在和内在动力两个轮子,就为选取最有保证的特色项目创造了现实可能性。

(二)开拓创新意识和科学的规划是实施特色办学的先导

培育办学特色要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因为领先的办学思想才是学校繁荣的条件。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需求,必须具备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在学校特色发展的战略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更新,在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上去探索。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把培育办学特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科学地进行发展规划。科学规划能产生动力,科学规划能认准目标。在肯定自己的长处和珍惜自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认清制订规划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学校发展的依据和导向,将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各方面实际工作。同时要不断捕捉时代发展的信息,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把历史与现代结合,继承和发展结合,使学校特色建设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三)实施特色战略必须优化和完善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机制

民办学校独立的法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的命运和前途掌握在办学者自己手中。通过优化和完善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为实施校长的自主办学、培育办学特色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例如我校校长和主管中小学的两位副校长都是学校董事,校董会半数以上成员在学校从事管理,办学者直接参与学校办学特色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强化了学校应对环境变化、识别机遇而迅速、独立决策的职能,为学校发展办学特色的长远设计和安排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构造和持续实施特色战略奠定了工作基础。

要使特色战略顺利运行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办公室、教学处、教育处、教研室——学科教研组——特色教育骨干教师组成的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有效管理系统。学校制订了特色教育中长期规划和目标任务,拟订阶段实施计划,包括阶段目标,具体操作内容、步骤和应达到的程度等,把特色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进入学校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学期末或年终各教研组对照发展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写出书面总结。学校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启动基础。

(四)根据市场调研加强学科建设为实施特色战略的做好准备

市场调研是特色办学的前期准备,调研的内容主要包含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需求的态势、同类学校发展的趋势、纵横比较找出学校自身的优势等。在综合分析上述情况的基础上,或按社会急需的个性化教育的培养目标,或按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开设校本课程,或按扬长避短的思路调整教育结构,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五)以人为本、以质取胜是实施特色战略的保证

培养有特色的学生,首先在教育观念上要坚信学生人人有才、才各有异;在教育实际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其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针对高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为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施特色战略的保障

要形成办学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发现教师特长是创建办学特色的根本所在。我校在培育特色时,通过外引内培优化师资队伍。外引:学校引进科技特级教师徐玮,漫画教学特级教师胡明亮,从而引领科技教育和美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从全国引进1-2名省、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教学骨干队伍;每年从北师大、首师大招聘5-6名硕士研究生,培育后备力量;内培:学校出资安排中青年教师拜校内外名师学习;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骨干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培训班”等培训活动;每周进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打造本校培育成长的特色教育师资队伍。

(七)教育科学研究是实施特色战略的理论指导

一个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理论”,用以指导其办学行为,才能找准办学特色的主题,确保办学特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而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理论”,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培育和发展办学特色的每一步都在科研引领下实施,才能确保已有办学特色的可

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不断培育新的办学特色。

二、我校发展办学特色的实践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是由北京二中、史家胡同小学共同举办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寄宿、走读学校。学校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校11年来,承担了开发区基础教育的配套功能。2009年9月1日,受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学校成为义务教育责任校;现有6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178人,教职工215人,其中外籍教师16人。

学校肩負北京亦庄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基础教育配套功能的重要责任,把实验学校建成北京城南名校是众望所归,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要找准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与本校实际的结合点、贯彻落实的突破点、解决关键问题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学校发展。

培育和发展办学特色,包括办学理念特色、管理模式特色;基于地域特点或教育对象特点的文化特色;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或优势学科及优势课外教育的学科特色。我校在建设国际化文化特色、科技化特色、美术课程特色与文体活动特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建设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培育英语学科特色

我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北京的发展规划,北京未来要建成世界城市,而北京开发区将是北京世界城市的名片。目前这里汇聚中外企业2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就有70多个,这些企业吸纳了许多外籍或港澳台地区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他们的子女有很多就近选择我校就学。目前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外籍学生在我校插班就读。学校地处北京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建设国际化特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学校重视通过中外交流开拓师生的眼界,我们的工作目标是把一部分有需求又具备条件的学生培养成有国际视野、有沟通能力、有热爱祖国热忱的“世界人”。学校分别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学校建立友好校,每年组织师生相互访问;2009年学校受国家汉办委托,接待了来自日本49所高中的100名日本高中生。第三届汉语桥夏令营成员在我校学习生活10天,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学唱中国歌曲、练习中国功夫、走访中国家庭、用刚刚学会的中文到超市购物等,还与我校学生举行了联欢会,中日高中生们用不熟练的中文、日文和英语交流,大家依依不舍,结下了深厚友谊。学校每年接待多批次国外师生团体,2009年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秘鲁、韩国、新加坡的教育访问团,共同交流提高育人成效的体会。

为满足部分学生和家长出国读大学的需求,我校与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教育部、温尼伯大学附属中学合作举办了北京市阳光情国际高中,开办了赴新加坡留学预科班、赴日留学预科班,为学生开拓了更广阔的升学空间,每年都有近百名学生赴海外留学。每年我校的外籍毕业生中也有不少考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的。

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是CBD商务区和开发区企业员工或外地在京经商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人有较好的外语基础、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很多人的工作语言就是英语,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国内外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差异的比较,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随父母在海内外游历,家长们特别关注孩子外语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在休息日带着孩子四处奔波补习外语,因此,提高英语课程的实效是众多家长的呼声。

为此,我校认真研究了家长对高质量英语课程的需求,考查了北京的多家中小学生英语补习学校,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做出了开办小学英语实验课程的决定,聘请美国资深英语教学专家领衔中外教师组建了课程研发团队,将美国原版非母语的小学英语教材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综合选编,选聘有在华教学经验的美国小学教师和中方助教联合任教,小班教学,适当增加英语课程数量,根据美国设计师的方案装修了英语教室,为孩子们创造了学习原汁原味英语的浸润式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启迪心智、孕育创造的舞台,有效促进了英语听力和表达水平的提高。为让家长掌握英语实验课程的效果,课堂每月向家长开放;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西方传统节日,邀请家长参加大型派对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英语学习成果。英语实验课程项目一经推出,深受欢迎,很多家长提前预约登记。在其他班级,学校也开设了英语外教口语课程,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英语学科的优势发展,我校学生参加市区英语统考,成绩一般名列前茅,2009年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英语大赛,学生们编演的反映汶川地震剧情的英语小话剧获得剧本一等奖、表演特等奖。

(二)建设崇尚科技的校园氛围,培育创新思维与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教育的作用。中小学的科技教育能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激发青少年从事科研的热情,从而为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发挥巨大的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教学要体现由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向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培养能力方面发展;体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体现由教师备课时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发展;体现由基础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体现由按教师或教材辅导上的标准答案,向学生质疑发展;体现由学生个人学习,向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发展;体现由统一标准要求,向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发展。总之,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的发展结合好。学生的学习要经过“用”和“悟”两个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懂不等于学会了,而学会了也不等于学准了,由懂到准,必须经过“悟”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会。很多知识并不是都由老师教才学会的,而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学生的课堂也不仅仅是这几本教材,整个社会才是学生的课堂。

学校珍惜开发区内聚集众多著名企业的得天独厚资源,将可口可乐、SMC公司、华德液压、和路雪、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等开辟为校本课程“我与开发区共成长”的实践基地,对教科书中已有的结论进行动手实践,让他们可以在真实的、全新的、前沿的科研环境当中不断开拓进取,在科学普及的基础上,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和感知高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体会高科技人才及其创造力对企业和技术发展的卓越贡献。

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完成理、化、生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外,自行设问、自行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并撰写论文;学校投资建设了通用技术教室,购买了德国迷你数控车、铣、刨、磨、钻床、激光雕刻机等,让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通过设计和制作产品的过程,内化为综合能力。

我们在校内为小学生开辟了300平方米的种植园,争取航天部太空育种中心支援了部分太空西红柿、黄瓜、南瓜、辣椒、茄子、黄豆种子,春天时与一般的西红柿、向日葵、葫芦、角瓜等种植在一起,秋天果实累累,仅向日葵就收获了100多个,师生们把太空种子和普通种子的果

实对比分析并写成了论文;还探讨了因种植密集,很多果实由于授粉的原因产生杂交效果的有趣现象,让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们亲身感受了劳动的艰辛、成长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该项目荣获了壳牌校园美景大赛一等奖,六年级潘纪韬的植物杂交论文获得金鹏奖的一等奖。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館、自然博物馆;每年举办主题科技节,2008年的主题是“飞向太空”,学校请来神舟飞船的设计师戚发轫来校做科普报告,学生们制作了气压火箭,获得了北京市少年宫的嘉奖;2009年科技节的主题是“地球需要我和你”,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学生们制作了各种太阳能玩具和绿色能源环保小屋模型,获得东城区小巧手制作一等奖。今年11月,学校的建设青少年绿色能源科普教室的方案获得科协和北京市财政局的充分肯定,市财政拨款50万元支持该项目,预计今年3月建成,将为学生们提供近距离感知风能,太阳能如何转化为电能;感知污水处理、中水利用技术和家庭节水小窍门等节能环保技术。

学校组建了机器人、航模、舰模、四驱车等课外活动小组,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用自己组装、制作的产品参加全国大赛和市区比赛屡屡获奖。

(三)重视开展特色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我校在发展美术学科特色方面也进行了实践并很有收获

(1)学校请特级教师开设了漫画课,设置了书法课、剪纸课、皮影课,编撰了校本美术课、漫画课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艺术的手法幽默地表达;多名学生的作品刊登在《儿童漫画》杂志上,一年级陈宇豪的作品入选国家邮政集团组织的纪念建国60周年《祝福祖国》儿童邮票四方联之一,2010年我校成为漫画特色教育基地。

(2)为美术高中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任教,大力打造美术学科特色;专业课师资是一个由中央美术学院任课教师主导的、具有七年美术高考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其主要成员大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高中在课程设置上极好地满足了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小班授课,每班学生不超过25人。

2,学校还大力培育文体活动特色

我校被北京市体委授予跆拳道特色校称号,被中国跆协命名为“中国跆拳道示范校”和“国家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已与韩国龙仁大学、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结为姊妹友好校。校跆拳道队有近100名队员,其中70多名跆拳道国家二级运动员,11名一级运动员,并有多名队员被输送到各省、市跆拳道专业队,多名队员考入国家重点体育院校及招收跆拳道特长生的高校。他们每年征战全国和北京市的中小学生跆拳道赛场,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全国和北京市比赛的金银牌,不少学生取得一、二级运动员和运动健将资格,为学校赢得了很多荣誉,2008年两名跆拳道学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少年运动会,获得金银牌各一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2009年两名跆拳道队员获得银帆奖。

学校还开设了跆拳道、轮滑、抖空竹、独轮车、形体等校本体育课,组建了管乐队、合唱队、葫芦丝队、古筝班,初步形成绘画、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等艺术特色。

“质量+特色”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把特色教育作为民办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以教师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让每一位学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发展的空间。

培育和发展办学特色,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于实践,因为在准确判断需求、周密计划特色方案的同时,必须敢于先行先试才能获取发展和培育特色的第一手数据,才能不断完善特色发展的方案,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前行的道路。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狠抓教育质量,促进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北京市品牌学校而不懈奋斗。

作者:王春玲

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论文 篇3:

一所民办中学的生死沉浮录

韦世祥在远离家乡宾阳县的南宁“躲债”已有半月。

手机的铃声不停响起,他不敢随便接听。“债权人的电话一天几十个……”他忧心忡忡地说,“都是讨债的。”

韦世祥是广西宾阳县金龙中学校长。这所民办初中创办6年来风波不断,今年终于走到了“生,或者死”的关键时刻。

在他提供的资料上记载着金龙简单但绝不平凡的履历:宾阳县金龙中学创办于1995年8月,从最初只有3个教学班,180多名师生员工,发展到现在13个初中班7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62人。每年初中毕业生300多人,曾于1999年获南宁地区中考成绩综合评估二等奖。2001年6月与另一所民办学校宾阳县杰星中学联合办学,新的办学实体拟称“宾阳县金龙·杰星中学”。

“说起这几年来的办学经历,感觉就像走钢丝,常常半夜醒来就想学校的命运……”这个身心疲惫的30岁男人,早早就谢了顶,与照片上6年前大学毕业时英姿勃发的样子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这回,真怕绕不过这道坎儿……”他的眼神越来越黯淡。

“现在是学校生死

存亡最严峻的时刻!”

250万元的债务黑洞终于使金龙·杰星中学陷入生死攸关的当口。

占地过万平方米的金龙中学位于宾阳县城的中间地带,周围是绿色的田野,环境倒也幽静。但一进校门,最触目的是脚手架包围着尚未完工的两幢教学楼。这两幢分别为5层和7层的教学楼建了差不多有好几个月了,因为缺钱。

能够供学生活动的唯一场所就是篮球场,被男孩子们占领。上体育课的女孩子只能在操场的边缘地带打打羽毛球什么的。两排小平房是师生们的宿舍,里面铁架床摆得很密集,没有风扇。厕所、冲凉房、食堂等设施一应因陋就简。几个女孩子就着一个露天水龙头在洗头、洗衣服。

在简朴的小平房里,我问几个初三的女学生,这里苦吗?她们满怀期待地说,等新楼盖好就不苦了,不过那时她们也要毕业了。表情有些怅然。几个活泼的女孩仰脸问我:“我们学校好哩,阿姨,你是来投资的吗?”她们天真的期待让我有些不忍。

这是一个有着6年办学积累的民办中学吗?我很疑惑。

一句话触动了副校长秦松林的心思。这是金龙中学经历的第二次大搬迁。每一次搬迁他们就要耗掉一部分不动产。而今年6月的这次搬迁使金龙中学大伤元气,先前投入的60万元教学楼改造费用由于合同期满只能以20万元出让。忍痛割爱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缺乏200万元资金购置那片颇具规模的1.7万平方米地皮。在困境中他们选择了和杰星中学合作的道路—后者拥有办学场地和一部分校舍,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而金龙积累的教学品牌和办学规模对其颇具吸引力。

但这个看似“解困”的选择却再一次将金龙“套牢”。两校合作后,截至目前为止双方已投入不少于550万元,然而负债总额却超过250万!

“所有融资的渠道都想到了,但屡屡碰壁……”韦世祥愁肠百结,“现在是学校生死存亡最严峻的时刻!”

按现行政策,办学资产属公益性质,银行依据《担保法》不敢接受抵押,学校无法回收资金以供周转,此路显然不通;他们尝试以招商的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但又不能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怕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再一次疑为“集资之嫌”(1999年金龙中学曾有过“前车之鉴”)。政策的壁垒使他们对打开教育市场的资本通道深感难言之痛。

无奈中他们一度将目光又一次投向民间高息借贷,但其中蕴含的极大纠纷风险已使他们深受其苦,如何能再次延续这种恶性循环?他们却步了。

资产无法盘活成为金龙·杰星的致命伤。其实,并非无解脱之路。以拍卖的形式摆脱眼下的困境并非不可能,曾有人提出以85万元买断股权,此举虽能解金龙于倒悬,但面对几年来已然形成的校园文化和渗透其中的教育理念,两个当年毅然从公立学校辞职办学的年轻人何忍放弃?是“责任”两个字让他们咬牙坚守到今天。

“现在只要有100万元注入,学校就能撑过这个难关。其实资金短缺并不可怕,这也是制约县里这些民办学校的主要因素,关键是能够形成有序的偿还机制。”韦世祥急切地表示,“如果民办学校不能打开畅通的融资渠道,那么光空喊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壮大,那是奢谈!”

“你会常常感到痛,

但不能说出来。”

韦世祥25岁就做了校长,一度成为宾阳县城颇有争议的人物。一个在公立学校呆了不到一年时间的大学毕业生,教研组长都没有做过,怎么就做起校长来了?何况他是从人人羡慕的重点中学辞职的,他有啥板眼?

韦世祥投身民办教育的原因很简单:改造社会从改造人开始,而改造人得从教育做起。而现行教育中的积弊丛生,更点燃了他心中办学的热望,他希冀通过这样一条道路逐步实践他的教育理想。

他深知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民办学校要想在与公立学校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在教学水平和素质教育上有所突破。学校成立伊始就向社会郑重承诺,一学期内,凡有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意而要求转学,学校负责全额退还学杂费。他打出特色教学牌,特聘外籍专家从事英语教学;广泛吸纳大中专毕业的师范生、公立学校的优秀代课老师,组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很快成效凸现,在1999年中考中,金龙中学的成绩位列南宁地区乡(镇)中学第6位,远远超过许多公立学校,成为当地民办中学中的翘楚。招生一时爆满。

“其实教学上我们也没什么特招,一句话,就是管理上敢动真格的。”韦世祥目光烁烁,“我们有的,公立学校样样都有,人家硬件还比我们好,但机制有我们灵活吗?规章制度样样能到位吗?”

学校在蓬勃发展。但,危机也悄悄逼近。

首先是学校的“流浪”。1998年金龙租赁当地党校校舍的期限已满,面临着校舍提价的窘境,只得撤退。等到再次安营扎寨,又得耗费办学积累资金添置教学设施。

1999年5月20日,一份由南宁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颁发的《通知》令即将面临招生工作的金龙中学几遭灭顶之灾。这份通知称,“经我局调查核实”,金龙中学在招生管理、收费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没有很好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即日起停止其招生资格。

金龙中学大惑不解:全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评估机构还有几天才到宾阳,怎么处分通知就提前下达了?这就好比先给学生判了分数,再来考试,天底下有这样的考法吗?

按《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55条:“教育机构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审批机关限期整顿,并可以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审批机关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或者予以接管。”而此前金龙中学从未接到限期整改的通知,更未受过“警告”的处分,即被突然停止招生资格。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育主管部门如此“冲动”呢?

当地教育官员对此也是难消块垒。据称,宾阳县刚刚取缔了一所非法民办小学,这所“芦圩镇新城区小学”未经允许就无证招生,以其低廉的费用一下子“抢”走了800多名公立学校小学生,一些公办学校有的班级竟只剩下两个学生。“无证办学,情况恶劣;已经批准的,又不听管理!”教育官员对此颇为头疼。

教育局停止金龙中学招生资格的理由是,金龙没有按时交纳“教育费附加”。按照《教育法》,公办、民办学校都应交纳此项费用。但据县城民办学校反映,教育局规定民办学校必须交纳“教育管理费”(后改为“社会力量办学业务活动费”),对这项《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从未提及的收费项目,很多民办学校采取了能拖就拖甚至不予理睬的态度。

招生日期临近。奔走呼号无门中,从5月26日到6月3日,金龙中学先后组织20多名师生到县、地区、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了3次集体上访,一时震动南宁地区教育界。这场几乎演变成“复杂的政治事件”的风波,最后还是以一个月后南宁地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对宾阳县金龙中学整改后从轻处罚的通知》得以平息。当然,金龙中学也少不了写下万言“检讨书”,得以让学校躲过被封杀的命运,但“从轻处罚”的直接后果是金龙中学只能“限量招生”。

“社会力量办学在现阶段还很脆弱,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其命运要万分小心,这条路走得万分艰难!你会常常觉得痛,但说不出来。”韦世祥的表情沉痛而疲惫。

“这么多年办教育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心冷。”副校长秦松林也是金龙的创办人,有着多年丰富的公办教学经历。在金龙中学采访时,明显感觉到秦校长在学生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他投向每一个孩子的关爱眼神让我十分难忘。

“你无法想像那些被公立学校像垃圾一样抛弃的‘差生’,来到我们学校后一样得经历严酷的应试教育的挤压。尽管我们尽力将素质教育推行到教学实践中,但我们首先得在这个应试系统中生存下来。我们是否也要以‘牺牲’他们为代价?”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和无奈。

当韦世祥谈起金龙中学屡屡遭遇的外部“围困”时,秦松林谈得最多的是他的学生、他的“育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他爱学生,因而难言割舍;痴迷教育,更无法轻谈放弃。我突然想,当那些公立学校急不可耐地甩掉差生以完成上面的升学指标时,他们的校长会思考些什么?

“政府不控制就是扶持!”

1999年7月,金龙中学招生再一次爆满,远远超出了教育局规定的“限量100名”,招收了300名新生。这种现象在县城另外一些民办中学也出现了。但,风波也由此而起。

2000年1月,金龙中学收到学生家长来信,反映收到县教育局的书面通知,责成现就读于金龙中学的200多名初一学生限期转回原录取的乡镇初中就读。否则,不给予办理其学籍,不办毕业证书。家长疑窦丛生:“国家允许社会办学,为什么不允许学生选择学校就读?社会办学只要方向正确,对国家对人民有利,我们家长支持。”

教育局依据的是《义务教育法》第14条和地区有关学籍规定,意即适龄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须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一律不予承认其学籍。但金龙中学认为,按照国家教委1997年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社会上有择校需求的,各地应向民办学校引导。”因而认为区政府规定的“分区划片,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针对民办学校一刀切是不合理的。

对金龙中学来说,一旦学生如数遣返,则意味着学校会出现3个教室、14间宿舍以及200多套桌椅床架的空置局面,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的浪费和债务的加重。

政策越来越成为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突出障碍。“不以营利为目的”已然成为政府“规范”民办学校最有力的撒手锏。金龙则据理力争:“一个自筹经费的民办学校有可能做到一面连续几年蓬勃发展,一面同时赚取利润吗?”

拉锯战在持续。县教育官员终于来到另一所民办中学,这所在宾阳县深孚众望的老牌民办学校犯了和金龙一样的“错误”:超额招生。教育局将学生集合起来“耐心”地做说服工作。现场问及学生:“有想离开××中学的同学,请举手。”竟无一人响应。待到第二次发问:“有愿意回原中学念书的,请举手。”依然无人作答。尴尬中煞费苦心的教育官员悻悻而去。

但时过不久,《宾阳报》上刊出了县教育局的公告,以相当含蓄却又相当明朗的方式宣告了该县经过5年办学积累已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金龙中学为“非法学校”。

“多年来,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挥洒血汗办教育,好话得不到政府的半句却屡遭制裁,我们受够了!……20多年前,在农村土地承包的改革进程中,有的人为此罢了官、坐了牢、丢了命。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仍为开创民办教育而落得类似下场的话,相信我们将彪炳在民办教育的史册上!”就在这封金龙中学致家长的慰问信中,字里行间弥漫着强烈的悲壮气息。

但最终又以学校的“妥协”了却风波。金龙关于近两年来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公开检讨在当地媒体刊出。但金龙人心中的不平并未因此抹去。

近年来,地方财政困难造成教育行政经费的削减甚至缺乏保障,使得教育管理部门把“创收”当作不可忽视的任务来抓。在此情形下,教育管理部门向所属学校明里暗里推销试卷、练习册,成为“创收”的主渠道之一。此类现象在许多地方早已见怪不怪。问题是,这些试卷命题有的严重脱离教材现实,但大多数民办学校为了搞好和主管部门的关系,也只能“心领神会”地接受了。

宾阳蓬勃发展的社会力量办学已汇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弹丸小县城里就聚集了4所民办初中,在校生总数近3000人,每年招收新生总数已接近县城公立学校招生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一些民办学校以其优质的教育质量,已逐渐摆脱了昔日只能招收“双差生”的局面,形成了生源的良性循环,在招生和考评中开始和当地公立学校叫起板来了!

但在县教育局,两位局长再三表达了对宾阳民办教育的忧虑和头疼:“民办教育只能是公办教育的补充,但不能以此为主,一定要把握好发展的‘度’。否则,只会添乱!”尽管他们也不情愿地坦承民办学校的发展对整个教育改革有促进作用,但特别强调千万得好好“把关”,不能任其畸形发展。

也许他们没有想到,就在其所属的教育领地上,民办教育的力量已经像野草一样,突破僵硬的土质和石头,不可抗拒地成长壮大。并且,这种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注定了它将会像野火一样蔓延、生长……

“如果政府少些干预,我们肯定比那些公立学校要办得好,要强!”在县城的另一所民办中学,年轻的校长望着操场上充满生机的身影自信地说。今年中考,这个办学不到两年的初中就以凌厉的态势压倒了不少公立学校。他的“狂”是有底气的。

“办学过程中就没有得到过政府的扶持吗?”我问。

“政府不控制就是扶持!”他脱口而出,目光笃定。

作者:本刊记者 张立勤 发自广西宾阳

上一篇:旅游日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