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4

摘要: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对于上市公司来讲,预防和防范财务风险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预警和防范意识,全面加强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上市公司控制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上市公司控制财务风险论文 篇1: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摘 要】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一直面对的问题,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及生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逐一提出完善的措施,以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控制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环境复杂

上市公司财务活动外部环境的范围很广,涵盖了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这些都对公司的正常财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快,难以预见和把控,给公司的财务决策带来困难。再加上公司内部制度问题,导致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足。

2.筹资决策失误

筹资决策决定企业的资本结构。筹资决策失误会引发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

筹资规模不当、时间不当、方式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几个方面。上市公司在进行筹资时,往往会因为错估市场形势和自身情况,做出不当决策,影响其财务状况。

3.资产流动性差

很多上市公司因为自身的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存在问题,导致其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具体表现是公司所持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弱、公司不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进而引发存货积压、资金缺乏、三角债等财务危机。

4.公司治理弱化

上市公司逐步的朝着股权结构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向发展,这导致公司治理问题日渐突出。治理弱化是公司财务危机的原因;财务危机也是公司治理弱化的表现,这两者存在辩证关系。股权结构会影响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削弱其治理公司的权限和能力,进而产生财务危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問题

1.财务风险的识别问题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缺乏基本的财务风险分析与识别能力,难以发觉潜在的、深层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对相关信息的搜集不充足、辨别不充分、处理不谨慎、计量不准确、预测不及时,最终导致公司错估风险,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对于潜在的财务风险信息的处理,部分公司还是依靠传统的概率统计或者是经验数据,缺乏针对性的计量方法,导致信息分析不准。

2.财务风险的预警问题

上市公司在有关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过于依赖定量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实际上影响重大的定性指标;二是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的可控范围把握不到位,缺乏灵活的监测指标合理的值域范围,给监控带来困难。除此以外,很多公司缺乏足够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一是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技术支持;三是预警缺乏重点。

3.财务风险的处理问题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财务风险的处理控制必须及时而有效,如果做不到,则表明公司在财务风险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的问题。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处理上具有以下几个问题:处理措施准备不足、处理措施不够全面。准备不充分表明公司缺乏前瞻性,导致财务损失扩大,而处理措施不全面会影响风险控制效率。

4.财务风险控制制度问题

科学、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是保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开展的基础。实际上,很多公司在风险管控制度的建设上还达不到完善的标准。一是因为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风险管控制度空洞化,缺乏实质内涵。二是对责任权利界定不清晰。上级对下级控制能力较弱,无法有效的进行风险管控的指导。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完善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分析公司财务内外部环境表层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归类,形成条理清晰的风险分析框架;积极开展财务风险趋势的分析工作,把握各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走势,掌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实现财务风险的计量,将无形的风险转化成具体的数字,便于准确分析,做出科学决策。

2.加强财务风险监控预警

严密的监控和灵敏的预警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上市公司应该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指标体系来实时的监控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检测和预警机制,当监控体系得到的计量结果接近危险值时启动报警,以敦促公司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潜在风险,化解风险。

3.提高财务风险处理能力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结合财务风险自身特点制定多个风险预防措施和可选方案。当危机发生时,公司能够根据危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其次是财务风险提高处理能力,完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调配各部门管理人员,建立财务风险处理小组,并制定明确的风险决策和控制程序,按照程序采取处理措施。

4.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有效开展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基础,应该摆在首要位置。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要随着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发展而改变,逐步规范,填补漏洞。同时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应该以上市公司的经营经验为依据,并根据经验的积累不断修正。上市公司应该建立独立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配备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以联系和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便于更好的开展控制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新朋.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3,12:46.

[2]张田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2012.

[3]徐英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2013.

作者:郭紫明

上市公司控制财务风险论文 篇2:

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

摘 要: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对于上市公司来讲,预防和防范财务风险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预警和防范意识,全面加强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预警 防控

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充足的经营资金。但是作为上市公司来讲,在活动充足资金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无法预防和控制的财务风险发生,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的防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一、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根据财务风险的范围,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财务风险。其中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由于自身管理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造成偿债能力的缺失,进而导致收益下降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则范围更为广泛。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造成的风险,还包括外部环境导致的风险。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为企业的发展带去相应损失的时候,也有可能带去新的发展机会。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要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度建设缺失。完备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常要以完备的公司制度和组织及治理结构为先导;公司制度能够保证公司层面的财务控制活动有章可循,组织及架构则能够保证财务控制活动有层次的得以开展。在公司制度建设方面,国内的许多上市公司还远远不到位。许多的公司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其内容通常是泛泛的条文说明,欠缺明确的操作性及操作指引,并且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也缺乏具体明确的工作流程;因而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混乱。从组织结构建设方面来看,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欠缺,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活动没有专门进行负责的机构,对权利及责任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上市公司通常对其下属分支机构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能力,没有建设必要的风险控制联系机制,难以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方面的指导;加上相当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缺乏使得风险管控工作没有按照科学的制度流程来实施,结果导致对风险的警惕性低,处理措施不妥当、不及时,最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不理想。

2. 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企业高层管理者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外,还应该培养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的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层不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即使拥有完备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也是形同虚设。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无法使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和预警,无法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我国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文化,主要是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控制人员的缺失。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全面,管理者只注重显露在外的一些风险因素,而未能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影响,相关信息的搜集、辨别不充分,对风险的汇总与分类不谨慎,未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发展趋势预测,使得一些财务风险未被识别或者错误的识别,给企业造成损失。除此之外,如果风险控制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可能使企业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进而导致企业决策错误,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引发无法估量的财务风险。

3.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很多上市公司的前身大部分是家族式的民营控股企业,其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划分模糊,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企业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管理混乱的现象,这无疑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方法

1.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合适的风险监控体系。上市公司可根据业务实现目的,尽力缩短渠道长度,保持渠道流畅,提高效率,增强市场反应机制,强化前端信息反应速度和准确度,正确匹配资金需求度,达到零营运资金风险,与大信息化公司合作,完善信息化系统,提升效率。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信息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协调,协同进行营运资金管理降低风险。完善全球金融结算网络,加速资金划拨通畅,减少资金在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完善现金安全管理,通过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风险,关注现金短缺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的合理度,保持财务弹性。提高存货周转率,获取现金流,提高资产流动性,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降低、减弱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风险。

2.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机构,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健全分层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上下各级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责。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首先要做到权责分明,而明晰产权是权责分明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公司正常经营。 其次是要加强董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一旦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偏离既定目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董事会能够做到有效的制止。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上,委托人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协调和管理经营者的关系。侯文蕾认为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之间一般存在利益矛盾与信息不对称现象,代理人有可能为自身经营业绩考虑而忽视委托人利益。委托人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减工资奖金、年薪、直接发放股权等激励机制来协调委托代理关系,还可以重新调整委托代理结构来减少代理人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

3. 做好财务风险管控的预先准备工作。许多的公司虽然及时对财务风险成功实施了识别和预警,但由于缺乏事前的措施安排而导致发生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就风险状况的发生作出预先的措施安排。第一是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结合不同财务风险特点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并对有关的风险监控责任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防止风险扩大和蔓延的有效措施。第二是要建立财务风险应对的领导小组;通过抽调财务部门、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可以保证公司具有可以随时处理风险意外的人员;另外,还要建立风险的应急决策程序。第三是要建立对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考评机制;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对风险的处理和应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衡量,从中选择能够最小化风险损失的方案。公司也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的风控处理专家来增强风控处理结果的效果。

四、结语

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只有做到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增强企业风险意识等有效措施,在财务风险出现的初期才能及时发现和规避。在企业内部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健全公司的治理机制,做到真实有效的内部监管,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时一定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做到权责分明,在企业财务出现风险时能够落实责任人。同时加强市场的监管,完善监管法律等。上市公司只有真正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监管才能避免重大的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才能做到预警、规避,并在发生时有效地进行控制,使企业健康、稳定、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文蕾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财务风检控制研究——基于光大证券的案例分析[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2]陈明灿.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3,29:117-120.

[3]張玉海.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探讨[J].中国商界,2012(4).

[4]陈立伟.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20).

作者:于菲

上市公司控制财务风险论文 篇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体系中最活跃、最具效率的部分,是推动当代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规模偏小,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比大型企业更多的财务风险。2009年10月2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但与此同时,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状况不稳定,必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如何理性、全面地认识、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是摆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表现

创业板上市公司尽管比较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但很多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并不健全,存在着诸多的财务风险因素:

(一)部分公司长期偿债风险增大 保持适量现金是企业债务清偿的保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根据笔者2011年9月30日对1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随机调查,有43家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占被调查样本公司总数的43%。这说明,创业板中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在经营失败时,公司投资可能无法收回,导致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保持负值也可能出现长期债务偿付困境,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部分公司潜在投资风险加大 从投资对象来分,公司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与传统企业内部投资主要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投资中,大部分资金被用于产品研发或技术改造,存在较高的风险性。通常,公司募集资金要求专款专用,但在实践中,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使用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满足公司短期偿债需要的做法。表明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投资约束机制,一旦投资失败,公司就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部分公司存货变现风险加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高科技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企业不得不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致使多数企业存在大量举借短期债务、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问题,如果存货时间过长,可能出现新的成本更低、质量更优的替代品而使产品无法售出,或者不得不降价出售,因而存货比例过高,可能引发资金回收风险。2011年5月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屡创新低,很大程度上就是股民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存货风险担扰的一种表现。

(四)部分公司赊销货款回收风险彰显 一些创业板公司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形成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账款催收制度,为扩大销售规模而盲目地给予顾客过高的信用额度,形成巨大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既占用了企业的营运资金,也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可能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爆发的导火钱。

(五)部分公司收益分配风险初现 根据对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发现多数创业板公司股利支付率比较高。笔者认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支付比例过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积累不足,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但与此同时,过低的股利分配政策,在企业需要再次融资时,也可能成为挫伤投资者积极性的因素,从而加大筹资难度和筹资成本。因此,股利支付比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成为引发财务风险的诱导因素。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税收环境、法律环境等多个方面寻找根源: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时,社会对产品需求量大,公司容易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财务风险较少。但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并不理想,社会经济相对较为萧条,产品销售困难,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使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其次,从金融环境来看,自2009年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着利率不断提高、信贷规模不断萎缩的外部环境,筹资成本越来越高、筹资难度越来越大,资金供给主体(尤其是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再次,从法律环境来看,为保证上市公司的有效运转,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作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许多活动,受到诸如《证券法》、《公司法》、《票据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约束。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其经营活动的高科技性、高风险性,法律管制更加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后,从税收环境来看,应纳税额是公司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税务筹划则是在合法范围内降低税负的有效手段。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起步较晚,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还处于摸索、调整过程,其中必然涉及到某些税收政策的改变,进而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纳税筹划和实际税负,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诱发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首先是公司本身的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市场不确定性: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分布在信息技术行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决定其必须将主要资金投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才能确保产品的创新性。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行为本来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风险较大,如果研发、创新行为失败,就可能使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次,从公司组织结构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很多经营管理决策实际上体现了少数大股东的要求,这为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便利。即使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也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股东大会又被大股东所控制,这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实际上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进而可能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再次,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员工认为风险管理是财务部门或公司高管的事,与自己无关。而公司高管和财务人员则认为,高科技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适应能力强,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问题。由于缺乏对公司筹资、投资、利益分配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全面考虑,财务风险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最后,从财务运行状况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处于创业初期,资金投入量大,现金供给紧张,在财务风险控制手段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在投资决策中,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忽视公司规模扩大的资金约束,容易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在存货管理方面,创业板上市场公司多处于市场开拓期,既没有稳定、忠实的客户群,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使得公司产品存货周转期长。为了扩大销售,一些公司盲目赊销,加大了资金回收风险。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高、股份波动幅度较大,为了稳定股价,一些公司倾向于采用高股利支付政策,以此吸引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而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支付比例过高,留存收益就会相应减少,必然加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实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外部环境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具体如下:

(1)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宏观指导。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因此,有关主管部门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自身特征,加强宏观指导,从总体上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督促、引导创业板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保障创业板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市场监管,有自律监管、集中监管和综合监管等多种模式。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并不完全等同于主板市场,有其独特性。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不能完全借用主板市场的监管模式。笔者认为,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宜采用以证监会为主体、以交易所为支撑的集中监管模式。其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完善保荐人制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做法,适当延长保荐人对公司的保荐期限,扩大保荐人的责任范围,加大对保荐人违规的惩罚力度,提高保荐人的保荐责任;另一方面,保荐人要确保公司发行文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企业的成长性作出合理评价,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运作的合规性、承诺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定期报告、准时发布,并加强必要的监督检查;其次要规范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主要是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严格执行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有关信息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监管机构要依据《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强化对管理层、股东、董事会的监管,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3)健全创业板上市与退市机制。健全创业板上市和退市机制,首先要制定更为严格的上市标准。目前,我国创业板发行条件中,对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明显低于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见表1)。与此同时,创业板在净利润(或营业收入)指标上也有两项标准可供选择,降低了公司上市的门槛。笔者认为,创业板上市门槛偏低,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可能混入市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其它优质企业发生财务往来,这为财务危机的转移潜伏了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苛刻的上市标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切实维护创业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严格入市标准、保证入市公司质量的同时,也要健全退市机制。笔者认为,退市数量标准是退市门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的制定,要借鉴海外做法,对退市数量标准作出严格的规定,并建立与入市标准体系相统一的退市标准体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内部原因造成的。控制公司财务风险,也主要靠企业内部控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全员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各部门的参与、支持和配合,需要全员共同努力。首先,管理层是企业的引路者,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只有企业高层管理者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问题,树立风险意识,才能引领财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形成全员上下重视财务风险防范的良好氛围,并逐渐成为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次,作为公司的普通员工,同样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防御财务风险问题。

(2)健全、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效果和财务风险程度。健全、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小、资金短缺,在证券市场上募集的资金,应当在有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使用,主要投向主营业务领域,确保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其次,要注意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公司作出投资决策前,要通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效果;再次,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投资成本,避免项目预算超支。如果因环境变化而使预算支出增加时,应及时提出补救措施。投资结束后,还要对投资结果进行严格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及其它利益相关主体,保持信息的透明。

(3)加强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对于资金供给相对紧张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资金回收问题是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而存货和应收账款则是导致资金回收难问题的根源。因此,创业板财务风险控制:一是要加强存货风险管理。要控制不良存货风险,主要根据存货价值特征,采用ABC控制法,严格控制那些品种单一、价值较高、数量较少的产品存货量;要控制存货价格风险,根据市场价格走势,调整产品价格水平,对那些呈现滞销趋势的产品,在必要时即使亏本也要及时处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要控制存货规模风险,主要根据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等指标,严格控制存货规模。二是要加强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要做好赊销客户资信调查,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客户资信等级;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资信等级及产品销售情况,采用区别化的信用期限、信用标准和折扣幅度;要严格跟踪应收账款的拖欠情况,根据拖欠时间的长短,采取区别化的催收方式,如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直到诉讼于法律手段催收货款。但在催收货款时,要尽可能地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三是要积极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收支,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现金流,及时处置存货和闲置固定资产,及时回收现金,提高公司的财务偿付能力,切实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4)完善筹资与股利分配制度。筹资是否适时适度、股利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都可能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因此,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制定科学的筹资计划和收益分配制度。首先,要编制合理的投资和筹资预算计划,主要根据投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筹资活动,实现筹资与投资额度、时机的合理匹配,避免资金不足或资金浪费,降低筹资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避免股利分配过高或过低,对公司财务或筹资造成负面影响。通常,企业在发放股利之前,要对内部的债务情况、现金流量、投资计划、股东意愿、筹资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作出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公司应以发放股票股利为主,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现金的需求。而那些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则应以支付现金股利为主,以维护企业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的稳定性,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柏光燕:《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实务研究》2009年第4期。

(编辑 向玉章)

作者:唐智远

上一篇:小语艺术素质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实践平台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