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气预测的宏观经济论文

2022-04-27

[摘要]价格指数是反映市场物价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于景气预测的宏观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景气预测的宏观经济论文 篇1:

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商品期货指数编制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我国商品期货指数。基于1998—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之间的超前滞后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存在商品期货指数到GDP指数的因果关系,其先行时间达2个月。我国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依然存在某些缺陷。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期货市场,使商品期货指数成为监测我国经济景气的指示器。

关键词:商品期货指数;GDP指数;协整检验;VECM模型;因果检验

一、文献回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将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品期货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交易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理性分析基础上,因此商品期货价格是物价的先行指标,对未来价格走势具有很强的预测性。政府可以依据该价格信号确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工商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和方向,使其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对期货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相关性研究,特别是有关期货价格指数先行性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该主题实质上指的是虚拟经济和实质经济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问题。国外学者Halpern和warsager f1998)研究了商品期货指数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以论证商品期货指数用于宏观经济景气预测的贡献。国内学者王志强和王雪标(2001)使用Granger因果分析法,研究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对经济景气的引导作用,其先行达3个月。张扬(2003)对工业原料期货价格指数与中国企业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从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业原料期货价格指数到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先行时间达到3个月。

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GDP可以较为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的情况,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品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商品期货指数可以用于宏观经济景气预测。

二、理论模型

由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它通过对大量市场信息的摄取和加工、形成了具有统一性、超前性、真实性的价格。然而商品期货指数正是基于具有统一性、超前性、真实性的价格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综合价格变动的信号,这种综合信号融合了影响总体或部门供求关系变化的各种因素,不仅在空间上、尤其独特地能在时间上促进实物资源有效配置。

现在我们考虑一个两期模型:假设在两期生产中的需求曲线保持一致。第一期生产情况较好,第二期生产由于自然气候、重大事件等因素,产量明显减少,并且第一期的产量至少比第二期的产量多一个单位。在没有相应的期货价格作为指导的前提下,产品的供给量不会发生总体转移,两期之间产品整体价格的大幅波动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但是如果编制商品期货指数并及时公布,由于其是反映总体商品价格的超前指标,生产者或经营商自然会很清楚地预见第二期的价格高于第一期的价格(假如不计储存、利息和保险成本),根据这一价格信息,将会有第一期产品的一部分转移到第二期。即会将一部分边际效用较低的第一期产品转移到边际效用较高的第二期,所以商品期货指数可以通过形成有效的远期综合价格信号,提高产品分配效率,从而增加总体效用。具体分两种情况:

情况1:缺乏期货价格信号指导的市场资源配置,两期间商品整体价格的大幅波动将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情况2:有期货价格信号作为指导时的市场资源配置,也就是编制商品期货指数并及时公布,由于其是反映总体价格的超前指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商自然会很清楚地预见第二期的价格高于第一期的价格(假如不计储存、利息和保险成本)。根据这一价格信息,将第一期的部分产品在第二期投于市场中。源的不合理配置,情况1两期的总效用: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图2两期效用之和明显大于图1中两期的效用之和。综上所述,有期货价格信号作为指导时的市场资源配置一般是优于没有期货价格信号作为指导时的市场资源配置。商品期货指数可以通过形成有效的远期综合价格信号,提高产品分配效率,从而增加总体效用。既然期货指数形成的综合价格可以作为调节现货供求关系的基础,那么对处于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中的我国,其宏观经济功能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下部分从实证角度考察商品期货指数与我国GDP指数之间的超前滞后关系,试图了解商品期货指数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研究商品期货指数是否可以作为监测我国经济景气的指示器,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三、研究方法与实证结果

(一)样本数据与变量

我国目前发布的商品期货指数,如南华指数由于时间较短,难以满足本文定量分析的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之间的关系,编制了样本区间内的商品期货指数。本文选用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大豆、小麦、铜、铝和橡胶期货的连续天数据的收盘价,利用这些数据来编制我国商品期货指数F1。

本文使用实际GDP来衡量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因为我们使用的是月度数据(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而GDP月度数据难以获得。在此采用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除以工业值占GDP的比重换算而得GDP月度数据,然后除以CPI指数得到实际的月度GDP数据。同时,为了与商品期货指数的基期保持一致,将1998年1月作为基期,得到实际的月度GDP指数。最后采用移动平均季节乘法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效应。

大豆期货、小麦期货、铜期货、铝期货和橡胶期货日数据分别来自各期货交易所网站。工业增加值月度数据,CPI指数月度数据以及GDP季度数据均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db.cei.gov.cn)。用于与我国商品期货指数F1作相关性检验的CRB指数来自于纽约期货交易所(www.NYFE.com)。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不可能得到小于月的数据,因此只能用基于月数据的方法来估计商品期货指数和GDP指数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的检验,所使用的软件为EVIEWS5.1。

(二)商品期货指数的编制

将当月所有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进行算术平均,就分别得到各商品期货的月平均价。然后将各个月的小麦、大豆、铜、铝、橡胶的价格几何平均,得到当月的综合价格。本文将1998年1月定为基期。计算时用当月综合价格除以的1998年1月平均价格,然后再乘以100,得到的数值就是当月的商品期货指数。

将设计的商品期货指数F1与CRB商品期货指数作相关性

检验。CRB商品期货指数是最早出现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该指数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具有重要尺度作用,而我国的商品价格日益受到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通过相关性检验,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36。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文商品期货指数与CRB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相似。虽然本文中商品期货指数包括的商品种类有限,但其特有的综合功能已充分展露,本文设计的FI指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为减少序列的波动,对GDP指数和FI指数序列分别作自然对数变换,并在表示相应变量的字母前加L,得到引入模型的lnG和lnF。

(三)单位根检验

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果关系的前提是所有变量是否服从同阶单位根过程,只有它们是同阶单整即I(d)时,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使用PHILLIPS-PERRON(PP)检验方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未经差分的序列lnG、InF存在单位根,但经过一阶差分的序列不存在单位根问题。所以,lnG、InF这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I(1)的,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

(四)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

根据AIC值最小原则,本文采用滞后阶数为2,然后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lnG和lnF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性反映的是它们经过线性组合之后非平稳程度的变动性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如表2所示:上半部分是迹统计量检验结果,下半部分是极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结果。迹统计量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所考察的变量存在着协整关系。极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结果也表明存在协整关系。统一上面的结果,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GDP指数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的变动影响GDP指数的变化。

(五)误差修正模型(VECM)

确定了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也就证明了从长期来看商品期货指数和GDP指数变量之间存在均衡的关系。然而变量之间不可能时时刻刻是均衡的,更经常的情况是偏离均衡,但由于长期均衡的存在,偏离会被纠正,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状态。由于商品期货指数和GDP指数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如下误差修正模型来表述:

注:括号中的数据为T统计量值

以上结果表明:1998-2005年lnF和lnG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在短期内lnG的变动受到自身和lnF变动因素的影响。其中,滞后2个月的lnF对lnG的变动影响显著,vecm是误-差修正项,该项系数反映了误差修正模型自身修正偏离均衡误差的作用机制。由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1)式中误差修正项系数0.1006<0,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说明误差修正项对期货价格的变动具有反向调整作用,(2)式中误差修正项系数0.0936>0,但是其系数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误差修正项对GDP的变动具有正向调整作用,而误差修正项对GDP的修正力度很弱。(2)式中ΔGlnFt-1、ΔlnF-21的系数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说明期货滞后价格对未来GDP的存在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所起的价格发现机制还不明显,我国的期货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Granger提出的,它建立在Granger因果关系的定义之上,Granger从预测可能性的观点来定义因果关系,即如果利用过去的X和Y的值一起来对Y进行预测比单用Y的过去值来进行预测所产生的预测误差更小的话,就认为“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存在x到Y的因果关系”。考虑到格兰杰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与滞后长度,选取滞后时期分别为2和4的情况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这对应着时间长度为2个月和4个月(检验结果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滞后阶数为2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G与lnF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也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期货指数的变动和经济变动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作用。但是当滞后阶数增加到4阶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说明在滞后4阶时,lnF和lnG不存在因果关系。表明商品期货价格在滞后2个月内对经济波动有明显的影响,滞后4个月不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外商品期货指数编制方法的研究分析,使用大豆、小麦、铜、铝和橡胶期货等编制出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首先对编制出的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国际上的CRB指数作相关性检验,发现它们相关系数达92.36%,从侧面反映所编制的商品期货指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接着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我国商品期货指数FI与GDP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商品期货指数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经济发展,说明伴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其为经济发展服务、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在逐渐显现。同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在样本区间内,存在从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到我国GDP指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其先行时间达到2个月,客观上能反映我国GDP的未来走势,可以作为监测我国经济景气的指示器,并适合作为一项衍生品创新。

但是国内商品期货指数与国外商品期货指数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国外相应的商品期货指数先行时间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比国内超前4个月。同时修正误差模型中vecm项的系数不显著,误差修正项对GDP的修正力度很弱,期货滞后价格对未来GDP的引导作用越弱。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行的商品期货市场规模仍然比较小,期货交易品种比较少,相对而言在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还无法全面实现其市场功能。第二,目前我国商品期货价格的形成机制仍然不完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依然存在某些缺陷,其价格发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了。第三,国民生产总值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期货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的期货市场,增加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使其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充分地发挥。同时应该适时完善我国的商品价格指数,这样不仅可以为宏观经济预警服务,而且可以作为一项衍生品创新,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

作者:蔡 慧 华仁海

基于景气预测的宏观经济论文 篇2:

股票价格指数与CPI,PPI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

[摘 要] 价格指数是反映市场物价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中国上证综合指数(SZ),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价格先后传导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期内,上证综合指数,CPI,PPI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上证综合指数是CPI,PPI变动的Granger原因,并且CPI落后于上证综合指数的时滞小于PPI落后于上证综合指数的时滞。

[关键词] 股票价格指数 CPI PPI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和通货稳定被认为是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一般央行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变化来判断通货膨胀的程度。由于物价指数仅仅包含了当前物品和服务价格的信息,但央行主要基于未来通货膨胀预期来调整和制定货币政策,所以关于CPI, PPI未来走势的正确判断就至关重要。而国内外许多的实证研究发现,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包含了商品价格的重要信息,可以发挥通货膨胀的先行指示器作用。因此对于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金融市场分析人员及投资者来说,能敏锐准确地洞察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无疑将有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所以本文将重点关注股票价格指数与CPI,PPI三者之间的价格先后传导关系,即Granger因果关系。

二、股指与CPI,PPI的概念内涵

统计价格指数同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分析社会经济和景气预测的重要工具。在金融价格指数体系中,股票价格指数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反映了股市总体价格变动和宏观经济未来变化趋势。目前在我国比较有名的是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综合指数等。从沪深股市发展历史过程看,沪深股市的波动显示了很强的同步性,因此下文计量分析中选取上证综合指数(SZ)为研究对象。

在宏观经济指数体系中,各经济主体一直密切关注CPI和PPI,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构成上看,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个子项,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PPI包括采掘、原料、加工、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七个子类,主要从厂商角度统计商品和服务价格,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情况。此外从统计范围上看, CPI包括很多服务项目在内,涉及未进入工业加工环节的农副产品和许多来自进口的工业品,而PPI较少包含服务项目,仅涉及进入工业加工环节的那部分及最终用途为出口的产品。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一般原理

Granger从预测角度给出了因果性的一个定义:如果 有助于预测(解释) ,则 是 的Granger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如果 是 的Granger原因,这并不意味着 一定是 发生的原因或 一定是 变动的效果或结果。我们检验 是否是 的Granger原因,实际上是检验 是否在时间上领先 。

四、对中国股指与CPI,PPI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检验

本文选择中国上证综合指数SZ和CPI,PPI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计43个观察值,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和凤凰财经的官网。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其平稳性检验,以免产生谬误回归。通过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这三组数据都是非平稳序列,但全为一阶单整I(1),检验结果如表1。

紧接再检验SZ,CPI与PPI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根据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认为协整是对经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统计表示。检验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设,说明该残差为平稳序列,可认为SZ,CPI与PPI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具体表达式为:

SZ = -23876.15+ 432.8131*CPI-171.7314*PPI (1)

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五、结论

通过上文对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我国上证综合指数SZ与CPI,PPI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SZ与CPI,PPI的协整关系看,SZ与CPI同方向变动关系,与PPI呈反向变动关系。CPI一直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与SZ同方向变动,说明投资股票能够回避通货膨胀风险。而如果PPI走低,会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扩大企业利润空间,那么投资者就会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自然会提高对企业未来收益增长预期,进而影响股价走高。第二,从SZ与CPI,PPI的Granger因果關系看,SZ的变动领先于CPI,PPI,因而根据SZ信息将有助于预测未来CPI,PPI的变动情况。当然这也仅能说明股票价格包含有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可作为一个先行指标以帮助央行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变动趋势。第三,将SZ与CPI,SZ与PPI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做比较,滞后1-2期SZ能Granger引起CPI波动,而滞后11-12期SZ能Granger引起PPI波动。可见相比CPI,PPI要经过更长一段时间才能对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做出反应。说明在短期内,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动有助于预测未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变动,从而反映最终消费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而在长期内,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动有助于预测未来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变动,进而反映工业原材料供给方面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叶 青 易丹辉: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0(1):7-8

[2]贺力平 樊纲 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11):16-26

[3]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吴玉含 余成林

基于景气预测的宏观经济论文 篇3:

中国旅行社产业景气周期的指数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1993年以来各项统计数据的系统梳理,构建了中国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模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发展进程和产业贡献率进行了分期和评价。

[关键词]旅行社产业;商业周期;景气指数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提出了用多指标代替单一指标对宏观经济景气周期进行计算的方法。之后,开始借用宏观经济周期研究方法针对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随着对景气循环认识的深入及计量经济技术的进展,增长循环方法、阶段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方法、状态空间模型方法等新方法开始在很多国家的景气分析中得到应用。尽管《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中国宏观经济与行业景气预测课题组)、《中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企业景气调查》(国家统计局)以及《中国产业景气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景气分析研究虽然也涉及到产业景气,但仍局限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和少数产业。近几年,我国已有少量的著作和专题研究报告涉及到旅游产业的景气周期,但是还没有一个机构对旅行社产业的景气指数状况进行基于模型构建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对旅行社产业发展的宏观监控和长期预测基本处于理论失语状态,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的产业调控能力和企业的战略判断能力。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本文所指的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是指根据统计数据建立景气模型,从而对旅行社产业景气变动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和定性判断,用以反映旅行社产业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所处的状态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数学建模、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指标确定、统计分析、定性研究等方法,建立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景气指数,以期形成本领域的研究范式。

(一)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旅游局的公开统计数据。以历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和《中国旅游年鉴》为主,以《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和《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作为补充。历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GDP则来自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

2.指标选取与基期确定

我们本着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原则,以近年国家旅游局对全国旅行社的60多个统计指标为基础,分析其相关性,同时考虑到统计口径的连贯性和可比性,剔除掉了严重缺失、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及相关性过大的指标。由于一、二类社年检始于1991年,三类社年检始于1993年,而且1990年前的数据缺失严重,可比性也较小,所以将基期定为1993年。最终确定企业规模景气指数、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市场景气指数和年检景气指数4项子指标。其中,企业规模景气指数包括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两个分指数;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利润率、税金、资产和劳动生产率6个分指数;市场景气指数包括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3个市场的景气指数。其中每个市场的景气指数由外联人次、接待人次和市场化率3个景气指数组成;年检景气指数指年检通过率景气指数。

3.数据预处理

1996年《旅行社管理办法》使原来一、二、三类社的三级架构变为分别从事国际和国内旅游业务的两个类型,故1996年前的国际社的数据是一类社和二类社的加总,国内社的数据来源于三类社。缺失的1996年、2003年、2004年的国际社、国内社的年检通过率,经过慎重考虑,以其余年份年检通过率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缺失的3年国内旅游组织人次,通过分析均值、增长率、与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比率等因素,最终确定以其余年份国内旅游组织人次与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比率的均值为参考,根据当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确定当年国内旅游组织人次。

(二)权重确定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征询了专家、学者、业界等确定权重的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和慎重考虑,决定采用统计学中最为客观的赋权方法——变异系数法,即直接利用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出指标的权重。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假定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i(i=1,2,…,n)项指标,对j(j=1,2,…,m)个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再根据各个评价对象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第

指标,即第i个三级指标;n表示四级指标,即第in个四级指标);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权重,计算各年各三级指标的景气指数p2(n=1,2,3,4),如m年第i个三级指标的景气指数为Pmi=Pmi1Wi1+Pmi2Wi2+K+PminWin(n为第i个指标的下级指标的个数)。如此类推,再根据三级指标的景气指数求其权重,从而计算出二级指标的景气指数,以此,最后计算出国际社的景气指数、国内社的景气指数和我国旅行社产业的景气指数。

(四)研究方法及验证

通过数学计算,分别计算出国际社的景气指数、国内社的景气指数和我国旅行社产业的景气指数,再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国际社和国内社的比重。从而求出我国旅行社产业的景气指数,并与根据数据计算直接得出的我国旅行社产业的景气指数进行对比,从而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二、景气指数结果分析

(一)国际社景气指数

1.国际社企业规模景气指数

国际社企业数量的景气情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到1999年是初步发展阶段,波动较大,起伏不定,但总体呈增长态势;从21世纪开始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增长平稳,但近两年增速加快。扣除2003年“非典”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从业人数景气指数也呈类似的规律。不同的是,初步发展阶段增长不明显,而稳步发展阶段增幅较大。在初步发展阶段,从业人数较企业数量景气,之后却相反。国际社企业规模景气情况也呈同样的态势,整体上升,并分别在1995年、1998年、2003年出现了3个高峰点。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国际社企业规模景气指数继续上升,但增速会放缓。

2.国际社企业经营景气指数

国际社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主要取决于营业收入、利润、利润率、税金、资产、劳动生产率6个指标。与企业规模景气情况类似,除了利润率一直有降无增外,国际社企业经营景气情况也是以1999年划开了界限:从1993年开始,其他指标一直保持增长,1995年后,劳动生产率和营业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而资产、利润和税金增长较平缓;除劳动生产率外,多数指标都以高增长的态势跨入了新世纪,并且在新世纪伊始较为景气,2003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

了“非典”的影响,在2004年得以恢复。国际社企业经营景气情况在20世纪末增长相对平稳,从2000年开始就出现了良好态势(2003年除外),增速加快。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在未来2—3年内,前景仍看好。

3.国际社市场景气指数

国际社市场景气指数主要取决于入境外联、入境接待、入境市场化率、出境组织、出境市场化率5个指标(国际社国内市场的数据缺失)。国际社在出境组团市场上一直表现得相当景气,虽在2000年达到顶峰后有所回落,但随后又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相对而言,1999年以前出境市场化率增长较缓,而1999年以后降幅则很快。在入境市场上,1998年进入一个低谷期后,开始较快增长直到2002年达到高峰,次年受到了“非典”影响,之后逐渐得到恢复。入境接待景气度略高于入境外联景气度,1998年后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入境市场化率虽与入境外联、入境接待保持了同样的趋势,但其景气度远远低于后两个指标,而且2003年后几乎没有提升。总体来看,国际社的市场景气指数在1998年前增长平缓,之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3年除外),而且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在近三五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4.国际社年检景气指数

国际社年检景气指数忽上忽下,起伏不定,在1998年到2001年进入低峰期,但近几年相对较为平稳。随着有关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法规不断出台,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增长。

经综合计算,国际社景气指数变动如图1所示。

国际社的4个子景气指数基本保持了一致的趋势,其中,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最高,市场次之,年检景气指数最平缓。企业规模和年检这两个指标受非典影响不明显,其他指标乃至全国国际社则都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从阶段划分来看,1999年前,增长都相对平缓,1999年后(不考虑“非典”影响因素)增长较快。总的来看,国际社较为景气,尤其是1999年后(2003年除外)增幅较大。在未来几年,国际社将继续保持景气的态势。

(二)国内社景气指数

1.国内社企业规模景气指数

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从业人数上,国内社企业规模景气指数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相对来说,近两三年由于人员素质、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从业人员的增幅逐渐趋于平缓。而企业数量的增长态势不会在两三年内放慢,但国内社企业规模企业指数会有一定程度的放缓。

2.国内社企业经营景气指数

总的来说,国内社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一直保持着向上增长的态势,但增速逐年放缓。基本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9年前,总体增长不快,进人21世纪后才加快了增长速度。总收入景气指数增长最快,2005年高达4000,这与企业数量的增长成正相关关系。1999年以来,税金、资产、劳动生产率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景气度,但利润和利润率在逐年下降,相当不景气。2003年,所有指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次年基本得到恢复。总体来说,国内社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增长较为缓慢,并将更为平缓。

3.国内社年检景气指数

国内社年检景气指数忽上忽下,起伏不定,但总体较为景气,有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

经综合计算,国内社景气指数变动如图2所示。

国内社企业规模景气指数匀速上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也基本呈上升态势,但伏动较大,影响因素众多;而年检景气指数较为平缓。总之,在1999年前,国内社景气指数增长快速,而进入21世纪后逐渐趋于平缓,而且预计未来几年将更为平缓。

(三)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

1.旅行社产业规模景气指数

从企业规模来看整个产业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从业人数上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在2004年经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较大的回落,但不到一年就恢复了常态。企业数量一直较从业人数景气,差距将有增大的趋势。总体,整个产业规模的良好景气态势将会得到持续,但会越来越平缓。

2.旅行社产业经营景气指数

整个产业总收入景气指数保持了很好的增长态势;资产景气指数除1999年到2000年跨越很大,其余年份增幅相对平缓;税金景气在1999年前增长较慢,2001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2003年受“非典”影响跌至最低谷,之后逐渐恢复;劳动生产率在1997年前增长较快,之后则表现得相当平缓;而利润和利润率基本是负增长,特别是利润率指数近几年已经是负值。2003年,所有指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典”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整个产业经营景气指数除1999年到2000年实现了跨越外,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在今后的几年,这种态势将继续得到保持。

3.旅行社产业市场景气指数

(1)入境市场景气指数

整个产业在入境旅游市场上,1993年至1998年,一直是负增长,很不景气,1998年后开始加速增长,相当景气,但2003年受到“非典”严重影响,大幅度跌落,但在次年基本得到恢复。入境市场的各景气指数表现出了一致的态势,其中,入境旅游接待最为景气,外联次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近等因素,入境市场将更为景气,预计在2008年将达到高峰。

(2)国内游市场景气指数

整个产业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总体保持不错的增长态势,1998年出现高峰,次年回落后并保持了快速增长,2003年的“非典”疫情并没有影响到次年,而增长将渐趋平稳。国内市场的各景气指数基本表现出了一致的态势,其中,国内旅游外联比接待较为景气,而市场化率在近几年基本平稳,有下降趋势。

(3)出境游市场景气指数

整个产业在出境游市场上持续增长,特别是1997年至2000年。21世纪初的两三年开始回落,2003年“非典”之后又开始了更快速的增长态势,并将持续增长。而市场化率在1999年前基本平稳,2000年开始就趋于下降。总体来说,整个产业出境市场一直越来越景气,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民出境目的地的开放,出境市场将继续繁荣。

出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达到488后有所回落,但非典过后增长更强劲,2005年达到了709;虽然国内市场波动较大,但最为景气:1998年达到530,2004年高达1002;相对而言,入境市场景气指数增长最慢,1993至1998年徘徊于70—80之间,1999年开始从163快速增至2002年的331,2003年降至174,之后又迅速增长。总之,整个产业市场景气指数整体比较看好,并渐趋平缓。

4.旅行社产业年检景气指数

由于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不稳定,导致1993年至1998年期间的产业年检景气指数波动性强,1999年后基本趋于平稳。随着制度的健全和产业的规范,将渐趋于平稳。

经综合计算,全国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变动如图3所示。

整个产业各子景气指数和总景气指数基本一路趋好。1999年,除年检景气指数外,其余指数都在200左右,成为各子指数的分水岭。1993年至1999年,市场景气指数最高,之后,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最高。而13年中,经营和市场景气指数越来越远远高于企业规模景气指数,这说明我国旅行社供给总量的扩展属于外部经济。在2003年除年检景气指数外,都受到了“非典”影响,又一次验证了旅行社产业是一个非常敏感而脆弱的产业。13年来,我国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稳步上升,总体趋势看好,随着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将继续上升。

三、对比分析与研究方法验证

(一)国际社、国内社与整个产业的对比

1.企业规模景气指数——国内社远远高于国际社。从企业规模景气指数看,整个产业比较景气,国内社增速迅猛,越来越远远高于国际社,2005年已达到565,是国际社的3倍。其中,国内社年均增长率为16.02%,国际社为5.78%,整个产业为13.16%。

2.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国际社远远高于国内社。从企业经营景气指数看,整个产业比较景气,国际社增速迅猛,越来越远远高于国内社,2005年已达到819,为国内社的两倍多。其中,国内社年均增长率为-15.16%,国际社为23.41%,整个产业为20.83%。

3.市场景气指数——国际社低于整个产业(国内旅游市场的数据统计是整个产业的,国内社的数据不连贯)。国际社的市场景气指数增长速度低于整个产业的,到2005年,国际社市场景气指数为440,年均增长率为16%,而整个产业分别为660和22.14%。

4.年检景气指数——国内社相对高于国际社。国内社年检景气指数相对高于国际社,也高于整个产业平均水平,在近年都趋于平稳。国内社年检景气指数年均增长率为0.66%,国际社为0.08%,整个产业为0.47%。

5.产业景气指数——国际社较高于国内社。从总体产业景气指数来看,国际社高于国内社,整个产业略低于国际社水平。国际社产业景气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7.87%,国内社产业景气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6.88%,整个产业的产业景气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7.92%。

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的波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从1993年至1999年,产业景气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平均波动率只有13.79%;1999年后到2003年波动率较高,平均波动率达到24.3%;2003年又开始下降,平均波动率为17.56%。这也很自然地将旅行社产业的发展划分为3个周期,如果不受到突发事件、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预计第3个周期将至少持续到2010年。

以每个周期的产业景气指数平均波动率作为各周期里每年的波动率,绘制出一条旅行社产业景气线。如果旅行社的景气指数落在这条景气线的左上方,那么产业是景气的,反之,如果在线右下方,则不景气。

在第一个周期(1993—1999),产业景气指数起伏不定,呈缓慢增长态势,与景气线的离散度低,相对于前半个周期,1996年后变动幅度相对较大。其中,1997年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增幅最大,达到了45%。1994年和1996年,一般景气,与景气线的偏差为2左右;1995年和1999年,不景气,偏差分别为-11和-14;1997年,很不景气,偏差为-29;1998年,景气,偏差为10。在第二个周期里(2000—2003),产业景气指数整体增长较快,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波动率逐年下降,与景气线的离散度高,处于景气线上方。2000年至2002年,很景气,与景气线的偏差分别为99、92、48;2003年,非常不景气,偏差为-97。而到了第三个周期(2004后),产业景气指数整体增长开始放缓,与景气线的离散度高,但处于景气线下方。2004年和2005年都非常不景气,偏差分别为-76和-139。

纵观13年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起伏不定,波动率较大,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表现出较为平稳的波动迹象。旅行社产业将随着这条曲线的平缓逐步走向发展与成熟。

(二)对比与研究方法验证

把将整个旅行社产业的规模、经营、市场和年检4个子景气指数用变异系数法赋予权重计算出来的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与将国际社和国内社两个子产业的景气指数用变异系数赋予权重计算出来的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对比,前者略高于后者,误差的均值为31,前者的年均增长率为16.5%,后者为17.9%,但趋势是一致的。考虑到市场景气指数的计算口径的差别、个别数据的缺失以及指标选取的不全面等因素,两个景气指数还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四、行业贡献率分析

(一)内部贡献率——旅游业

1998年后,旅行社产业对旅游业的贡献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国内社对旅游业的贡献率一直在增长,而国际社对旅游业的贡献率在1996年左右比较不稳定,1998年后也呈增长态势。旅行社产业对旅游业的平均贡献率为0.0918,其中,国际社为0.0627,是国内社(0.0291)的两倍多。这说明,旅行社产业营业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相对于整个旅游行业来说,旅行社产业比较景气。

(二)外部贡献率——第三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

旅行社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从1997年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国内社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一直在增长;而国际社的贡献率在1996年左右比较不稳定,1998年后也呈增长态势。2003年都受到了“非典”的影响,次年恢复后,2005年又都回落到2000年前的水平。旅行社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平均贡献率为0.0918,其中,国际社为0.0627,是国内社(0.0291)的两倍多。这也表明,旅行社产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稍快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特别是1997年至2002年,旅行社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比较景气。

旅行社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1997年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国内社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一直在增长;国际社的贡献率也基本呈增长态势。2003年都受到了“非典”的影响,次年恢复后,2005年又都回落到2001年左右的水平。旅行社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为0.0041,其中,国际社为0.0028,是国内社(0.0013)的两倍多。这也表明,旅行社产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稍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特别是1995年至2002年,旅行社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比较景气。

从营业收入看,除2003年外,旅行社行业的增长基本略快于旅游行业的增长,也快于第三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在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差距较大。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旅行社产业的发展周期和景气状况从总体规模、经营绩效、市场状况、行业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产业运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产业内的企业数量规模与中国旅游市场发展基本相适应,在部分细分市场上还存在着结构性供给不足;从市场结构上看,从寡头垄断到垄断竞争,现在总体处于比较完全的竞争态势;产业竞争力结构具体表现为:国际社强于国内社,大社优于小社。这种非均衡态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经营管理观念、体制等存在差异密切相关;目前绝大多数行业主体是主导产品经营型企业,并且正在日渐强化专业化经营,进行横向扩张,提高专业化程度;从数据上看,全国旅行社产业处于微利运行状态,但考虑到企业合理避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新进入主体等现象,我国旅行社产业的利润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从产品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网络构建等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方面分析,与国际同类企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旅行社产业在继续稳定入境旅游业务的同时,在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方面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表现在市场行为上就是国内商务、散客、度假、专项与特种旅游产品的创新,以及中国旅行社企业努力扩大中国公民出境旅行与旅游服务的同时,尝试更高层次的跨国经营。

责任编辑 吴巧红

责任校对 廉月娟

作者:戴 斌 阎 霞 黄 选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青少年身高发展社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