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探讨论文

2022-04-27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而言,竞争相当激烈,迫使着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经济管控。而经济预测对于经济管控相当重要,所以加强经济预测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才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基于此,本文就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经济预测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探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探讨论文 篇1:

资产评估学科性质研究

摘要:学科归属研究是理论及学科定位的基础问题,关系到学科逻辑架构、目标、方法、应用基础及人才培养目标,是理论发展的基石。资产评估从其在我国出现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然而资产评估学科的归属一直没有定论,本文将分别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尝试界定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

关键词:资产评估 学科定位 管理学 经济学

一、引言

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资产类型、新的市场细分对资产评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已经逐步趋向高端化。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特征明显、知识背景综合的资产评估高级人才将是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继2004年重新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后,2010年又增设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目前全国有15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68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逐步高级化,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对资产评估专业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定位的研究,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随着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实施,从理论上探讨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将有助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归属进行梳理。

二、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定位的历史借鉴

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属性,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学者曾以“倾向性”的观点阐述资产评估的专业属性。根据对以往文献的梳理,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倾向于经济学科

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经济活动服务,如果资产评估的方法误用,评估结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则只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释(陈鹏,1998)。同时资产评估的理论主要依附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供求理论、预期理论等,分析资产价值采用的方法也是典型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张俊平,2008),因此,资产评估更倾向于经济学学科。在全国15所资产评估本科院校中,将资产评估设置于财政(税务)学院的有内蒙古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共4所,占总数的27%,倾向于经济学观点符合资产评估的特征。

(二)倾向于管理学科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资产评估发轫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会计学、财务管理有较长的渊源关系,理应归属管理学科(李光洲,2007;邓九生,2008;唐振达,2009),在以管理(会计)学为基础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文学和理学(王开田、胡晓明,2002;张艳,2009),此观点偏向于管理学。教育部2004年在少数财经院校恢复资产评估专业设置时,将该专业归属于管理学科。从2010年15所具有资产评估本科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看,属于会计学院的有浙江财经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属于商学院的有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属于金融管理学院的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共有11所,占总数的73%,因此,相对于持经济学观点而言,倾向于管理学的观点占了大多数。

(三)倾向于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是指既包含有管理学、又有经济学,还有工学、法学等学科。张欣(2006)直接提出了资产评估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性复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需要的专业技能高,且与多种其他行业相关。从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资产评估学科的交叉性。在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中,王淑珍、尉京红、马慧景(2002)认为,应该设置会计方向课程、经济与管理方向课程、金融与证券方向课程、税收、统计方向课程;常丽(2007)认为学科基础课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方向课程、财务会计方向或建筑工程方向课程与机械制造方向课程、金融与统计方向课程等。学科基础课就应体现不同性质高校的学科结构特点,财经类院校难以开展不动产评估和动产评估等学科基础课程。李春杰、柳娜(2010)认为学科基础课程可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学和信息管理系统。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科目看,包含有财务会计、经济法、机器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资产评估五门课程,这些课程处于同等重要位置,涉及到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较多学者认为资产评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较为合理。

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研究假设前提、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通过比较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差异,进而从资产评估的研究目的、假设前提、研究方法来定位学科归属。

(一)研究目的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虽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长于解释“who”和“why”,而管理学则长于指导“how”。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用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完全市场竞争能够通过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来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凯恩斯主义则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显示了经济学始终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关注。因此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什么社会经济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工商企业这一新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如何使用组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问题。因此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他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产生为管理学的研究确立了发展方向。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始终讨论的就是如何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组织运用科学方法替代经验方法,通过经济利益激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不仅应该关心员工的经济需求,而且应该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应该并重,要重视组织文化激励作用,应该关注组织内的核心竞争力和组织外部环境。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途径。因此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根据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情况,提出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方案。

(二)理论基本假设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一是关于人的假设,二是资源稀缺与否的假设。(1) 关于人的假设前提。两个学科都是以人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管理学研究人的组织行为。人的行为动机是由人性决定的,因此,两门学科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要以对人性的假设为基本前提。经济学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问题,因而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管理学强调组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功能来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因而管理学假定人性是变化多端、复杂多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差序关系。(2)经济学暗含资源的有限性假设,管理学暗含资源的非有限性假设。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才需要研究合理配置资源,节约资源。管理学认为组织可利用的资源相对于目标实现并非是有限的,而是可以通过组织管理不断扩充的。人力资源培训、员工激励和创新的运用可以充分挖掘出组织中人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战略联盟和合作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资源。与此同时,政治和文化资源也是组织资源的一部分,所以管理的资源是无限的。但是为了降低成本,管理学还是要研究如何有效使用组织资源。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

供求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它用详细的模型理论分析供应方会以何种价格出售,该价格需求方在哪个阶段是可以接受的。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经济学可以运用模型等工具从静态、比较静态以及动态层面进行分析;也可以运用实证的方法或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还可用几何图形式表达。管理学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等方面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更注重定性分析方法。

四、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定位

任何一个被认为是科学的学科,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有它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学科体系区别于其他学科之所在,也是我们分析学科归属的出发点。资产评估专业学科的定位应从研究目的、理论假设、研究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界定。

(一)研究目的

资产评估最终目的是在分析资产评估环境与评估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对特定时点及约束条件下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为决策方提供一定的价格尺度或合理资产价值咨询意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委托人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直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只能转而追求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提供相关专业信息的资产评估师,可以为相关各方提供实现目标的价值信息。资产评估服从了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为行为各方提供资产价值咨询服务并不过多地考虑管理,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注重公允,主要回答资产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从资产评估研究目的来看,它既解释了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提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因此,资产评估兼顾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特征,但更偏重于经济学。

(二)理论基本假设

资产评估是建立在若干假设基础上的,这些假设包括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和清算假设。交易假设是假定所有待估资产已经处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估价。公开市场假设是假定存在一个充分发达与完善的市场,该市场有自愿的买者和卖者,且买卖双方地位平等,彼此都有获取足够的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都是在自愿的、理智的而非强制或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持续使用假设假定被评估资产正处于使用状态,包括正在使用中的资产和备用的资产。清算假设是对资产在非公开市场条件下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条件的假定说明。其中,关于人的假设在公开市场假设中可体现出来,假定了人是理性人、经济人。关于资源的假设,四种假设都以可以计量的(有限的)资产为评估前提的,且认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是有限的,通过评估使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因此从资产评估的假设来看,资产评估应归属于经济学。

(三)研究方法

资产评估有三项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资产评估的三项基本评估方法有着各自的理论依据,而这些依据均源自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如劳动价值论是成本法评估的理论源泉,是对评估对象特定时点价值的重置模拟,用现行资本价格重新购置资产并使之处于在用状态所耗费的成本,它探究的是评估对象的内在价值,而这样的重置基础又是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决定的。再如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评估方法中的应用就是收益法,边际效用价值论强调主观感受(边际效用)在商品(或资产)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强调单位成本的付出与收益的比较。而收益法则是通过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资产的预期效用越大,获得能力越强,它的价值也就越高。经济学中所讨论的在两种或多种选择下进行边际分析方法、供求理论在资产评估中也到处可见。因此,从资产评估的研究方法来看,资产评估应归属于经济学。

五、结语

从资产评估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来看,该学科应定位于经济学;从资产评估的目的出发,该学科偏向于经济学。然而,每一个学科并不是孤岛,也不是单纯的继承关系,学科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促进发展的途径。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与管理学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两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经济管理领域研究兼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两栖性的经济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等边缘学科相继出现。而这些学科几乎又难以分清其为纯粹的经济学或纯粹的管理学,经济计划、经济决策(包括政策)、经济预测、经济调控、经济监督、经济评估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以及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竞争力、制度安排、机制设计、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及经济激励等问题的研究,既可属于经济学,也可属于管理学。如果把他们从经济学那里硬拉出来划到管理学范围,那就把应用经济学的内容架空了。如果认为凡用文科方法来研究的则属经济学,凡用理工科方法来研究的则属管理学,那么无异于看漏了近半个多世纪来经济学的数学化、数量化、公理化、工程化的发展潮流。其实上述诸问题本身就需要经济学和管理学共同来研究。美国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因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说明他研究的经济决策问题不仅仅是管理学而且同时也是经济学(乌家培,2000)。因此,资产评估偏重于经济学,并非否认管理学在其中的作用。J

参考文献:

1.陈鹏.初论资产评估的经济学基础[J].财务与会计,1998,(5).

2.刘梦琴.资产评估学科归属及理论框架构成[J].评估纵横,2012,(3).

3.汪海粟.资产评估专业学科知识结构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2,(4).

4.胡晓明.资产评估学科归属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0,(8).

5.乌家培.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J].管理科学学报,2000,(2).

6.孙继伟.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J].经济学家,1998,(3).

7.武博,严旭,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7,(5).

作者:李涛 张晓宇 张晓晓

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探讨论文 篇2:

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经济预测应用研究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而言,竞争相当激烈,迫使着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经济管控。而经济预测对于经济管控相当重要,所以加强经济预测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才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基于此,本文就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经济预测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字: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经济预测;应用

引言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经得起社会发展的严峻考验。所以,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策略,积极融入到市场竞争当中。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状况而言,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其中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深化经济预测在经济管理当中的应用,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关于经济预测的概述

经济预测,即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作出预测判断,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影响企业今后发展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而有效提高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效率。一般情况下,经济预测都在借助科学理论,全面分析所收集到的企业发展相关资料,并利用先进的预测方法,对今后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预测。通常根据经济预测的范围内容,会将其划分为企业经济预测、国民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预测三大类;而根据预测的时效性,又可以将其划分为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经济预测;另外还有一种最常用的划分方式,可以将预测划分为质的预测和量的预测,质的预测适用于对预测事物有了一定基础的了解,根據其变化势态就能得出相应判断的情况;而量的预测一般针对由部分经济指标的已知推未知,进而表达出对未来值的预测。

2经济预测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2.1提高国有企业经济决策的准确性

经济预测是根据客观的科学理论结合先进的预测技术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的评估预测,所以对企业领导制定相关经济决策有一定的依据作用。经济预测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者的技能、学识、健康、综合水平、道德水平和企业活动的经济管理的综合水平。通过耗费一定量的资源,实现商业目的,这是一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使得企业利益最大化。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重大决策,所以必须要有相应完善科学的经济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合理可靠的决策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国营企业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有效性,增强企业经济决策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2强化企业发展规划的可实施性

为争取企业健康发展,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对发展规划做出有效可靠的经济预测,进而确保发展规划具有更高的可实施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保障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健康向上地发展;另外,只有利用科学的预测,得到合理的预测结果,才能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现状,从而避免企业经济计划与企业实际经营脱节。

2.3为企业争取竞争优势

科学合理的经济预测,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准确把握市场方向,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竞争先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企业领导者或决策者才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才能够进一步谋取企业利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优化企业的内部建构,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把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

3经济预测的主要方法

第一,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是指通过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或者调查,利用相关专业经验,对企业未来经济变化趋势做合理判断。该方法应用简便,并且工作量较小,但缺点在于准确性不足,只适用于对预测结果要求较低的企业经济活动当中;第二,因果关系法。因果关系法是指结合相关事务在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应数学模型进行的经济预测,该方法也叫相关分析预测法。这种方法专业性较强、精确度较高,但工作量相对较大;第三,时间序列法。该方法其实就是对事物发展的实际顺序进行排列,进而分析得到事物现象的发展规律,然后再对其作出预测结果。国有企业在进行经济管控过程中,会涉及到年产量、月销量等时间方面的计量单位,所以时间序列法就是根据时间序列内容以及变化趋势,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该经济预测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4经济预测的相应步骤

首先,明确影响因素。经济预测的主要目标是排除相关影响因素,所以第一步必须明确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对经济指标、预测期限以及经济变量等因素的分析,明确其中相互关系,并分析总结出规避这些因素的基本方法;其次,收集数据。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的规律状况,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经济预测更离不开对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这样才能保证预测结果的客观可靠;再次,建立数学模型。这个阶段主要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对相关经济变化趋势做出直观明显的表达;然后,确定参数。经济预测的最终结果是以数据的形式表明,所以,需要确定建立的数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而分析出不同模型参数所隐藏的不同影响因素及问题;最后,结果分析。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在对预测结果的相关经济理论和经济活动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5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经济预测的应用

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致使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就迫使国有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对企业今后发展进行经济预测。所以,必须加强经济预测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当中的应用。

5.1明确国有企业当中的预测对象及各方面内容

国有企业规模一般较大,并且企业内部情况复杂,管理难以彻底落实。所以在进行相关国有企业经济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预测的对象以及影响预测对象的因素,并确定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获得预测目标、预测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分析,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经济预测具体工作提供依据,确保最终经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5.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数据结果做分析处理

国有企业的经济预测,实质是指模型反映出的抽象的對应关系,内部包含大量的未知参数,而经济预测的最终目的是将未知参数分析得出直接的参考数据,这样才能确保经济预测模型发挥其预测作用。

5.3组织技术部门对数据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进行实际检测

国有企业在实际预测当中得出经济预测结果后,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判断该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预测结果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经济预测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相关决策工作中,必须要强化经济预测的应用力度,确保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卢跃,李小满.信息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78-80.

[2]徐礼宝.现代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7,11:114.

[3]刘媛.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3:35-36.

[4]王玉祥.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7,19:113-114.

作者:司琪

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探讨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探析

摘要:从提高大学生写作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对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编写应遵循的规律,指出了现行教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编写

近年来,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各类高职院校编辑出版了多种应用写作教材。通过几年来教材使用的实践和笔者对各类教材的比较,试作以下探讨。

应用写作教材应以基础

写作理论和规律为先导

大学文科类写作教学应包括两部分,即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基础写作的任务是研究文章写作的一般理论、规律和方法;而应用写作研究的重点则是各类文体的写作规律和方法。也就是说,应用写作是写作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基础写作为前提和先导,是基础写作的继承和延续。两者既密切相关,又各自独立。从知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面。

应用写作教材大致有两种编写方式:一是根本不涉及基础写作知识,开宗明义,分门别类地大讲各种应用文种的概念、意义、特点、方法等,让人感到应用写作似乎与基础写作丝毫没有关系,仅仅了解应用文的概念、意义、特点等就能够写应用文了。这种忽视了两者间直接传承关系的认识和做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接受过基础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对其可直接进行应用文体教学。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非如此。学生在中学阶段虽已学过不少基础写作知识,但学的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有必要在大学阶段给予系统、深化和明确。这说明,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有必要承担此项任务。二是教材中虽有一点基础写作方面的理论和有关知识,但过于简单,对应用写作无实际指导作用。

应用写作知识、方法应有普遍指导意义

应用写作课有两项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与写作有直接关系的知识、技能、技巧、体验等;二是实践写作活动,即充分利用所讲理论、技巧和体验进行实际文章写作。要想写好应用文章,必须较系统、较全面地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为此,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不仅要编入有先导作用的基础写作理论,还必须编入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应用写作理论。在学习和使用过的教材中,编入较全面、系统、有指导意义的应用写作教材是有的,但将各种知识组织得支离破碎或本末倒置的教材也不乏其例。有的教材开场就按文种的小类(审计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预测报告等)不厌其烦地讲其意义、作用、特点、写作方法等,结果是知识重复和交叉。笔者认为,编入教材的应用写作知识,应该是总括基本理论规律、要求和方法,覆盖面要宽,内容明确、系统,有统领的作用。而知识的编排要有层次,要有一般与特殊之别。

目前,在文体分类和有关知识的确立方面,各家看法并不一致。但编入教材的文体分类及有关知识的确立,应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由专家学者们讨论认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教材的权威性和内容知识的规范性关系密切,规范性决定了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权威性。对文种分类的探讨和争论是正常的,但在教材中应有一个阶段性理论的固定和统一。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材的统一与固定是值得借鉴的。

文种精当,应具有代表性

应用文有许多文种,而且每种文体又可分为若干小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的出现,新的应用文种又在不断增加,文种的地位和有关文种的写作知识也随之发生变化。要解决与处理这种矛盾,必须遵循有关知识在一定时期固定性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在大范围的固定中增减一定内容,熟悉的文种不作详细介绍,新的具体文种在教材中增加一节即可。即使不进入教材也无妨,这更能给教师增加一片寻找知识的天地,因为大学教师既有按大纲要求筛选教学内容的权利,又有不断补充新的科研成果的义务。因此,教材内容应有阶段性、固定性,不能转变过快。

现已出版的教材,有的选了几十个文种,逐一介绍,既不精当,也无代表性,结果是哪一个文种都讲不清楚,更谈不到弄清差别了。教材所选文种应精当。所谓精当,就是要结合所讲理论的特点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类文种,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应用文的框架,进而能写常用应用文。文种选得多而杂固然不好,但选得过少也无益。我们的主张是精而得当,有代表性,既能反映全貌,又能指导实践。

例文应有机配合理论并有典范性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与一般语文教材不同,它必须由理论规律方法介绍和例文展示两部分组成,而且例文占的比例较大,其地位也不亚于理论知识。应用写作教材如果只讲一些理论规律和方法,而没有切实运用理论方法的例文作演示和旁证,即使再好的理论也很难运用。例文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是学生写作活动的样板,是实现写作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选入应用写作教材中的例文必须具有典范性。一是与该章该节介绍的理论知识有机配合,确实对理论知识有具体注解的作用。只有选取充分体现理论要求的例文,对教与学才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才能增强教材的可信性和使用价值。二是例文必须规范、典型。所谓规范、典型,就是不仅要忠实体现所讲的理论知识,而且在篇章结构、语言、标点等诸方面都要符合标准,是学生仿拟和消化理解知识的范例。

对例文提出上述要求,是由写作教学的环节决定的。几年来,在教学中按照“读、析、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所谓“读”,就是反复阅读例文,读的目的在于消化理论知识,理解方法技巧的实际使用,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实际体验。“析”是分析例文,读的过程中必须细细咀嚼,剖析文章,在分析过程中展示例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成败之处。这种从实际到理论的研究过程必能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读和析这两个环节,对习作者提高实际能力十分必要,但读、析的文章都应是典范的例文,这种例文对习作者掌握准确的知识、培养切实的能力,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写”就是写文章。初学写作者必须经过仿拟典范的例文来实现自己的写作过程。所谓仿拟,就是将读、析例文中得到的知识和技巧直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模拟例文去组织自己的材料。在校学生的作文多为这种仿拟品。只有通过反复仿拟后,才能使习作活动自由。因此,典范的例文在应用写作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教学中的价值不可低估。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中典范例文确实不多,所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十分必要。要使所选取的例文典型规范,可行的办法是对原文进行大量的修改与加工,使之符合理论规律和章法。现在见到的应用文篇章中,由应用文大师写的作品较少,而且应用文被普遍重视并有多人参与写作的时间也不算长,加之有些理论、规律及方法尚在研讨中,在应用写作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里,想找到如同文艺作品那样的典范文章是困难的。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使习作者读到更多更好的范文,提高他们对应用文的认识,增强习作信心,教材编写者必须在原文修改和加工等方面下一番苦功。

参考文献:

[1]强天政.高职应用写作主体“五式教学法”初探[J].应用写作,2009,(12):39-40.

[2]董晓玲.对高校应用写作课程若干问题的探讨[J].写作,2010,(15):7-10.

[3]汪德宁.高职写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写作,2011,(1):19-22.

[4]张美娟.对应用写作项目化教学实践的探索[J].应用写作,2011,(5):36-37.

[5]郭伟.应用文基础理论体系构建本质论探析[J].写作,2011,(5):19-22.

作者简介:

刘泽江(1964—),男, 山东诸城人,文学硕士,沙洲职业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与研究。

作者:刘泽江

上一篇:法律类职业院校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我国生活化幼儿数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