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台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可能的优化方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式,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以及便利条件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台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台继续教育论文 篇1:

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学习平台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面向企业开展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借助网络手段实施远程在线教育为高职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发挥高职院校与网络教育的自身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现阶段网络学习与平台建设的诸多问题,提出适应当前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学习平台建设思路。

[关键词]继续教育 网络学习 平台建设

[作者简介]廖毅强(1962- ),男,广东兴宁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和高等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度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面向珠三角行业企业的职业终身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092Y)和2013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开展终身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基于协同行业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项目编号:20130201038)的研究成果。

一、网络是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施教改革与途径探索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践证明,只有依托职业院校,发展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才能实现逐步建立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是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终生职业发展,为地方培养出技术应用型、技术管理型和社会服务型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聚焦关注与持续投入的教育改革热点,会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和质的提升。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是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内容和实现基础,是顺利实施开展远程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关键。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高职院校为企业职工提供广泛、公平的学习机会,提升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素质的有效途径,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网络学习、在线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向学习型组织发展。网络学习平台是提供多种课程给使用者进行学习,并记录过程的在线平台,企业一线员工是网络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受益者。网络开放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数字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语音、图像等媒体信息协调组织在一起生动地传递知识信息,呈现出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自主性等特征。

二、当前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平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在线管理对授课、学习、交流、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提供全过程支持,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网络学习平台应具备支持教师在线授课、答疑和学生课程学习、网上作业提交、提问、讨论、考试、教学管理等功能,对作业的布置发放与批改、试卷成绩分析、学生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综合功能。网络教育的施教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成人,即企业在职在岗的一线员工,他们期望所学的知识能够与自己的职业岗位密切联系,在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多重职责重压下,他们的学习时间很难保证,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教育的投入期望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回报。

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因素不容忽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缺乏网络学习的教学经验,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积累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教师不能完全适应远离讲稿,变传统课堂以教案为纲为专注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平台开发与支持过分主观地强调课程内容的分发、在线考试等技术,缺乏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服务于客观教育需求,缺乏拓展教学互动的手段和技巧,对学习者的意见与问题未能及时反馈和解决。

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需要学习者掌握相关技术,应尽量简化网络学习对技术与软件的依赖,额外的软硬件需求不仅增加了学习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学习时间与资源,复杂的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会影响网络教育系统的易用性,从而降低适用性和合理性。实践表明,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平台操作的熟练程度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成正比。

三、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学习平台发展思路

1.在建设的各个环节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不仅是开放学习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中心内容。网络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和教育机构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设计的开发、发送及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学生主导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网络教育具备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2.合理设置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内部建立管理网络教学的专门机构,将网络教育的开发与开拓纳入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实践环节,自上而下地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教育政策法规,规范教学工作,加强网络教育教学中的过程管理,确立“质量第一”的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

3.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把建设精品课程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放在首位,加快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步伐,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选择合理的资源建设运作方式。资源建设要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面向企业一线岗位技能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计建构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环节。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开放的系统, 在设计与规划上应长远考虑,满足当前社会与企业日益迫切的继续教育需求,着眼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学习提升与系统支持服务的需要。学习内容、形式、手段和教学的交互、信息的反馈等,在时间与空间上开放,构建学历教育(专、本科、硕士)、非学历教育(技能考证培训)等不同形式间的教育“立交桥”。

4.联系行业、企业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区位技术辐射优势,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前沿发展,积极帮助企业实施员工的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实现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自主化学习,打造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依法设站,合理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帮助企业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条件允许的企业设立专门的教学场所,学校应在人力与技术上予以支持与协助。完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逐步建立科学的校外学习中心评价制度。

5.树立服务意识。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应以正确的服务观为指导思想,把握继续教育工作与企业职工的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关系,始终把为学生服务与教学质量的严格把控与提高放在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核心位置,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开展服务。结合当前企业技术标准和职工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全民化、终身化学习的目标,整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技术推广应用与技能证书考核等教育教学资源和学习环节, 使其融于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发挥学习平台的整合效应,为企业职工提供全面的继续教育服务。

当前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环境已初步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高职院校先进技术的应用普及,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全面提升与变革。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工作上应充分体现远程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多种教学媒体与辅导手段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集合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应用功能,全面关照教学管理者、授课教师、学生在各自使用上的便捷性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良好的网络在线教与学支持环境。通过改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继续教育施教对象积极高效地自主学习,使新型教育方式能尽快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满足我国现阶段职业技术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聪,李敏,初建杰.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模式的应用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褚冠鹏.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成效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作者:廖毅强

学台继续教育论文 篇2:

智慧学习平台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可能的优化方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式,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以及便利条件四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智慧学习平台在收集学习资源与完成任务方面很有效;学校制度和教师推荐对于智慧学习平台的推广很关键;智慧学习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间;智慧学习平台表现出用户友好性和界面友好性。

关键词:智慧学习;使用现状;调查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互联网及慕课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實践》(编号:2016jyxm0017);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编号:2017kfk038);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深度互动研究》(编号:acjyyb2018121);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慕课微专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启示与借鉴》(编号:acjyyb2019015)。

作为一种学习者自我指导的学习方式,智慧学习通过将智慧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使得学习者能够轻松获取资源信息,从而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祝智庭和贺斌,2012)。智慧学习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学习者较为自由和个性化的在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更能够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统计,因而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学习行为分析以及评价反馈对于学习平台的智能构建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校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探索智慧学习平台的运用,目前已基本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和使用,学生在实际使用智慧学习平台的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如何?本文尝试依托UTAUT模型构建问卷,并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发放,根据问卷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讨论财经类大学生使用智慧学习平台的影响因素。

1、调查设计

UTAUT模型在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八大理论模型整合的基础上,提取出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以及便利条件等影响用户行为的主要因子,在解释用户使用意向或使用行为方面被广泛接受。本文基于UTAUT模型设计问卷,辅以访谈形式,考查我校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现状。问卷设计中,前半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后半部分围绕学生在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以及便利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进行设计。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对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5,并借助智慧学习平台采用电子问卷形式进行发放和回收。本次调查共面向四个班级总计168人发放问卷,回收166份,去除乱答和漏答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3%。

2、调查结果分析

借鉴UTAUT模型的主要分析思路,分别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以及便利条件等四个方面,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2.1 绩效期望

绩效期望衡量使用者通过使用智慧学习平台,希望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收获。一般的,当学生感知到智慧学习平台对自己的帮助越大,越倾向于使用该平台。通过调查发现,分别有66.8%和63.5%的同学认为智慧学习平台在帮助自身收集学习资源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非常有效,而在关于智慧学习平台是否对学习有用的题项中,这一比例却下降到了43.1%。同时,被调查者中33.5%的学生认为,智慧学习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事实上,近六成的学生认为智慧学习平台只是作为一种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工具,而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强大的自主学习功能,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各方政策文件以及制度安排的影响下,目前大多数的教学任务仍然是基于课堂授课为主,智慧学习平台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已;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多,结果却未必理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不匹配严重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智慧学习平台使用的推荐和要求倾向。

2.2 努力期望

努力期望侧重衡量使用者在使用系统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使用者认为使用系统的容易程度,系统越容易使用,使用者越倾向于使用该系统。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同学均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进行熟练操作,当然,这一比例依赖于既有较强的相关APP操作的使用经验。64.5%的同学认为智慧学习平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55.5%的同学认为在智慧学习平台上完成任务比较容易,近半数的同学认为学习使用智慧学习平台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总之,该项调查结果表明智慧学习平台本身的易用性较好,并不会对学生造成日常使用上的困扰。

2.3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衡量学生在决定使用智慧学习平台时是否会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个体感知的社会影响越强,越倾向于使用该平台。本文主要围绕被调查者周围人对其使用智慧学习平台的影响,整体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对被调查者的影响所占比重较大,接近50%。除此之外,周围人对于学生使用智慧学习平台的影响并不突出,均处于30%左右。这一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除老师推荐使用以外,学生在自主选择使用智慧学习平台的意愿上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上并不明显。

2.4 便利条件

便利条件是个体使用智慧学习平台得到现有技术的支持程度,便利条件越多,越倾向于使用该系统。本文中,学校在制度层面上与学生使用智慧学习平台这一题项得到了广大被调查者的认同,说明在目前学校是在大力推广该事项。除此之外,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智慧学习平台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资源以及相应的帮助,有助于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当然,我们还通过单独重点选择的电子商务专业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后得知,整体上学生对于智慧学习平台的结构设计、界面友好以及功能流程持肯定态度,认为智慧学习平台的确便利了资源获取和学习,方便了彼此间的沟通交流,符合当今“互联网+”的应用趋势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旨。

3、结论与启示

3.1 智慧学习平台在收集学习资源与完成任务方面很有效

通过前文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智慧学习平台在帮助收集学习资源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很重要,可以在日后的应用和推广过程中继续发挥功效。具体包括:一方面,在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智慧学习平台中,可以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当前的热点前沿问题,进一步细分板块,供学生学习和查看。另一方面,课程班级还可以建立討论群和个人展示区。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课前发布资料,布置思考任务等自主学习性较强的方式,使学生由起初的被动学习,一步步转化为主动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这也更符合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特性。

3.2 学校制度和教师推荐对智慧学习平台的推广很关键

相较于其他人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制度和教师推荐更能影响学生对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因此,在日后的教学和平台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重点考虑:第一,学校继续在制度上鼓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在智慧学习平台上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讲,并不亚于传统授课方式的付出。故,学校可以通过更为灵活的制度安排,鼓励教师采用智慧学习平台完成授课。比如,将智慧学习平台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或特色课程继续推广,将重点内容录制视频章节或者按照一门课程的一定比例录制视频课程,学校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程随时检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了规定的知识讲授,学生也可以实现对精彩章节的反复学习。第二,把握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留言与讨论,综合评价课程。可以在课程的视频学习过程中,随机设置一些与本次学习有关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以系统记录时间为准,这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自发自主地完成学习,还为期末的学习成绩考评提供有理有据的评分参考。

3.3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间

虽然智慧学习平台在便利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交互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制度和教师推荐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加大改进力度。包括:第一,“好课圈”展示风采。由历年的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围绕至少一门主讲课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特别是教学视频发布至“好课圈”内,既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供其他老师学习借鉴。同时,好课圈内的课程可以设置要求学生的前期学习达到一定积分以后才可以转发学习、好课圈内的学习积分翻倍等。第二,“名师帮”答疑解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中留言咨询,可以定向实现向各专业优秀教师寻求帮助。咨询内容包括传统课堂中的问题和智慧平台中的问题,通过名师帮,既可以弥补许多课程的实际课堂教学课时不够,难以透彻剖析问题的不足,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深度互动。第三,“试讲台”升华自我。学生通过日常以及智慧平台的学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或某一类文献搜集资料,深入挖掘,总结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智慧学习平台可以通过设置“试讲台”模块,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学生可以在“试讲台”中录制视频,阐述看法,使自身真正从一个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当然,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积分翻倍、每周之星、展示新秀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激励。

3.4 智慧学习平台表现出较好的用户友好和界面友好

前文的调查结果表明,智慧学习平台在用户友好和界面友好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反馈,大多数学生在智慧学习平台的实际操作和便利使用上不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未来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功能细化上下功夫,但不能背离使用便捷、用户友好的初衷。

综上,通过将智慧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有机整合,智慧学习平台在便利资源获取,促进教学深度交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期望本文的分析既有助于我校学生基于智慧学习平台活动的开展以及既有智慧学习平台的完善,也能为兄弟院校智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5-13。

[2] 刘雨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评价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3] 魏顺平.在线学习自动评价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3):38-45+79.

[4] 许正兴,郭荣梅,李宏芳.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智慧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策略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8(06):52-58.

作者简介:

张宇婷,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莹,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张宇婷 张莹

学台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摘 要:MOA模型由动机、机会、能力3个核心概念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存在的关联和共同作用推动了特定行为的形成和发生。从MOA模型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整合动机、机会、自我效能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证实整合动机正向影响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机会和自我效能正向调节整合动机对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据此针对高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MOA模型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在线学习平台不断出现,高校中大学生学习行为也由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向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课程平台学习相结合变化。目前高校基于课程的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层出不穷,而使用情况却参差不齐。已有研究发现,信息系统的成功更大程度在于持续使用而非最初的采纳,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不仅带来了教学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持续的使用,才能真正带来教学质量的改变,那么了解学生线上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变得十分重要。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对于网络平台持续使用行为的分析主要重点集中在社交类网络平台,教育类平台对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百词斩”“中国大学 MOOC”“扇贝单词”等自主学习平台,而对混合式课堂教学中,结合线下课堂教学的高校线上课程学习平台的分析研究仍较为少见。动机理论MOA模型由动机( Motivation)、机会( Opportunity)、能力( Ability)3個核心要素共同组成,模型认为动机是引起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对此,本文将利用MOA模型,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机会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对高校混合教学中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进行探究。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MOA模型

动机理论中MOA模型认为动机是驱动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机会和能力对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MacInnis,Moorman,Jaworski ,1991)。其中机会是指在特定环境里主体所能够感知或受到的一种有助于引起特定行为的外部客观环境中的有效成分(Rothschild等,1999),反映的是一种情境对主体的影响。能力一般指个体是否已经拥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物质资源等,从而让某种结果成功的出现,或个人是否具备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信心(Larsson等,1989)。对于动机大家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美国知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将能力界定为主体根据自己之前的经验、确认自己是个否具有成功地完成学习工作的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选择和学习行为。机会反映的是一种情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获得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大有不同。

1.2 关于平台的持续使用行为

持续使用行为指的是某种行为具有持续性,并且这种行为基于在个体使用的情况下,某种行为对个体产生持续的刺激,个体长期接受此刺激后对该行为产生依赖性,因此个体就会产生持续使用意向,由此基础上产生持续使用行为。

社交类平台的持续使用行为一直以来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应用研究领域的重点,现有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方面,对TRB.TPB、TAM 等用于研究和解释信息系统初始采纳的经典模型进行追踪性的扩展和改进,使之更加适用于解释用户持续使用:另一方面,引进期望值理论(ECM),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国内进行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外相关理论,结合中国情景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于ECM-ISC模式认为用户可继续使用主要影响因素有价值因素、转换成本、社会影响、风险和隐私保护措施。并从外部网络、期望值、持续信任、感知价值、心理理论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了持续使用的作用机理(彭正银,2017;王若楠,2018;周蕾,2017;周媚,2017)。总体上,国内外关于社交类平台持续使用意愿及行为的研究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教育类平台持续使用研究较少,吴安(2018)验证了ECM 模型在继续教育在线平台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是适用的,卢宏亮(2018)利用TAM模型解释了在线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百词斩”“中国大学 MOOC”“扇贝单词”等自主学习平台,混合式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线上课程学习平台的研究仍较为少见,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2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2.1 研究假设

研究发现,动机指从事某项活动完全由自身对活动的兴趣或信念激发。行为科学根据动机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Deci和Ryan(2000)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一个有机整合体。人的动机受外部环境影响,经过人们的自主性和协同性整合在一起发生作用。而大学生学习平台的使用行为既有自主去使用课程学习平台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的内在动机驱动,也有的为了实现一些工具性价值的外在动机影响,是协同内、外动机而产生作用,从而影响行为。基于这样的观点,本研究将大学生持续使用课程学习平台的动机选取为整合动机。根据Deci和Ryan有机整合理论的观点,个人整合程度越高,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力就越强。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整合动机对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MOA模型认为机会的差异会引起动机对行为影响的差异,而情境的差异就是机会的不同。大学生在课程学习平台使用过程中,有些情境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整合,如老师提供丰富、有价值、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平台操作更简易友好、课程学习提醒机制、互动设置等,有利机会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更好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更便利的工具价值获取动机的驱动下,更持续地使用平台。有些情境不利于机会出现,如学习平台反映过慢等,资源过于繁杂,查找引擎不便利,教师课程管理不明晰等,则会抑制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机会对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机会对整合动机与持续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MOA模型认为能力的差异对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是用户自身对使用的技术(例如互联网或计算机)完成特定工作或任务的能力的判断。在线教育研究中,自我效能为学习者对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能力感知,及所需软硬件资源的支持程度的感知。Cho(2009)等人经过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在线学习系统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Padumadasa通过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对技术的接受和使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学习平台中,学生越认为自己有能力使用学习平台,他们就会越持续地使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同时,越能促进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4:自我效能对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5:自我效能对整合动机与持续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2.2 概念模型

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推演,本文构建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问卷以前人研究成果和使用的成熟量表为参考和基础,针对本研究目的和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特性,主要是参考了王胤龙、闫强等人以及Thong等学者的问卷项,确定了本研究模型中各变量的测量题项。关于整合动机用“参与课程学习平台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参与课程学习平台可以使我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我不是很享受在课程学习平台学习的经历和过程”“大家都使用课程学习平台并没有带动我”“参与课程学习平台对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参与课程学习平台可以使同学们都看到我的学习能力”6个题项测量;关于机会用“老师选择课程学习平台的不同带给我不同情境体验”“课程学习平台的偏好使我对平台持续使用意向发生改变”“学校促使我使用课程学习平台”3个题项测量;关于能力用“我有能力使用课程学习平台”“我能克服在使用课程学习平台中遇到的困难”“我能够理解并掌握课程学习平台的课程内容”“我认为课程学习平台的发展趋势与我的学习能力是相匹配的”“我认为课程学习平台的出现使我的学习接收能力大大提升”“我认为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的转变使我的学习能力减弱”6个题项测量;关于持续使用意愿用“我愿意继续使用在线课程平台”“我愿意将来定期使用在线课程平台”“在线课程平台使我受益,我不会使用其他代替方法”3个题项测量。所有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3.2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星以及去浙江树人大学等5所省内高校实地发放问卷,调研时间为2019年9月15日至12月2日,共计收回335份问卷,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81.1%。其中男女比例为64.8%和35.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比例为15%、39.5%、28.3%、17.2%。样本分布基本合理客观。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272份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具体如表1。数据显示问卷的Cronbach’s α值为0.940,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另外,KMO值为0.809, 4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29.530%,21.994%,14.684%,12.509%,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8.716%,因此,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所有问句均来自于已有的成熟量表,内容效度得以保证。

4.2 模型与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显示各变量间Pearson系数最大值是0.576自变量間的Pearson系数都低于0.40表明各变量间多重共线性不显著。整合动机、自我效能、机会与持续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假设。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做进一步分析。首先建立了动机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回归模型1,结果显示,动机对持续使用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1得到验证。

接下来对机会和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进行验证,模型2是在前一模型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机会后的回归模型,模型3是再加入整合动机与机会交互效应后的全效应模型,模型4是在模型1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自我效能后的回归模型,模型5是再加入整合动机与自我效能交互效应后的全效应模型。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对交互项的自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2中整合动机、机会与持续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模型3对机会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所有变量至少能够解释持续使用意愿39.1%的变化,比模型2在解释持续使用意愿变化上增加了3.7%,机会的回归系数变得不显著,说明机会对动机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有完全正向调节作用。模型4中整合动机、自我效能与持续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模型5所有变量至少能够解释持续使用意愿32.1%的变化,比模型4在解释持续使用意愿变化上增加了7.7%,且自我能力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说明能力对动机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有部分正向调节作用。假设H2、H3、H4、H5得到验证。

5 结语

本文以MOA模型为基础,验证了该模型在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的适用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使用整合动机是影响其持续使用行为最重要的要素,它对于持续使用行为的正向影响不论是从程度还是显著性水平上均非常突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关键。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其课程学习平台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来维持学生使用课程学习平台的动机。同时通过课上的任务目标、资料提供、线上气氛调节、指导过程中学习工具拓展,提升学生感知,促进整合动机的形成。

(2)机会对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机会完全正向调节动机对其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大学生使用课程学习平台时,好的机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是友好的,可以提高大学生持续使用课程学习平台的意愿。同时,周围的环境越支持,那么整合动机对其持续使用意愿正向影响越大。教师要创造学习机会,吸引学生参与。拓展老师的教学方式,在传统传授式教学的同时,拓展翻转课堂,鼓励学生通过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以更多的渠道和平台,创造机会;丰富平台上学生参与的形式,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注重基于平台的过程性考核,引导学生平台的持续使用。

(3)自我效能对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部分正向调节动机对其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自我效能是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主观认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暗示,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使其更有信心参与到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在课程资源的内容设置上更能因材施教,难易结合。通过平台的互动,激励学生探索精神和自信,平台的界面设计中更便利友好,让同学在使用中不断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D.Gefen.Just Plain Habit:A Look at experienced Online Shopper[J].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2003,9(1):14-28.

[2]Bhattacherjee.A.an empic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ervice continuance[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1,32(2):201-214.

[3]吴安,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6):117-122.

[4]Gagne & Deci,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work motiv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5,(26):331-362.

[5]DECI E L,RYAN R M.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human needs and the self 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6]陳可,涂平.顾客参与服务补救:基于MOA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27(3):105-113.

[7]张玉荣.基于MOA模型的课程学习共同体参与状况[J].价值工程,2018.

[8]刘鲁川,孙凯.基于扩展ECM-ISC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134-137.

[9]CHO V,CHENG T C E ,HUNGH.Continued usage of technology versus situational factors: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9,26(4):264-284.

[10]王胤龙,闫强.基于UTAUT模型的学生MOOC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6-103.

作者:赵云霄 金永林 张玉荣

上一篇:铁路企业安全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