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导引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作文教学中“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从模式概述、研究内容、实施过程等方面就这一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以探求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推动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作文写作导引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写作导引管理论文 篇1: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

中高年级是小学阶段作文写作的基础阶段。经过了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小学生在这一时期,按照新课标要求,每节课应该写出250字以上;特别是到了六年级,每节课应该写出450字。可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常常苦于“无从下笔”,写作水平也无法提高。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是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探究,以此帮助小学生激发创作潜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一、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自古以来,哪个文学大家不都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的好文章。可见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图书。组织开展了“每天读一读”活动,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我都会结合当天所要讲授的课堂内容,给学生精心准备一段经典佳作,带领学生诵读并抄写。

此外,我还教给学生快速阅读、浏览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经常向学生们推荐一些这一年龄段喜闻乐见的图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和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我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优美的句子尝试背下来并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到写作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上述举措,帮助学生为写作乃至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观察,丰富写作素材

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形成规律,观察事物没有目的、没有顺序,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开始不会写作文,主要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素材,每天都能发现美,只是学生没有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日常生活中,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太阳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学生们学习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生活,再过渡到课堂上的写作。只要专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到处是可写之物,物物都能妙笔成文。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身边发生的一切,构建起写作的“材料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

三、常于思考,用活写作素材

多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即使在教师的指点下进行写作,写出的作文仍然平淡无奇。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写作中没有深入思考,发挥想象力,只是就事论事,就像记“流水账”。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古人云:学贵有恒。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如果浅尝辄止,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永远不会提高写作水平的。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看、多想、多说、多读、多画、多练”,用自己的心去书写这个世界,最终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曹新年

在学校工作中,促进教师发展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同样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发展能让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水到渠成。促进教师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已经成为教育者们不得不面对的议题。

一、基于校情,精准培训

近年来,学校新入职教师居多,成为学校的主力军,他们教学基本功比较薄弱。校本培训要本着“教师最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培训方式效果好就怎么培训”的原则,以针对青年教师培训为主,分层分类进行培训,力求扎实、有效,切切实实提升每位教师的获得感。近年来学校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校本培训活动:

(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夯实基本功

1.每周固定时间集中教师练两张毛笔字,并一起研讨。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每周写一块小黑板、两张钢笔字。

2.新入职的教师一学期内学习熟知学科课程标准,并进行笔试、说课、赛课、限时备课等促学活动,确保新教师熟知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构建目标导引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3.注重教师阅读,做到每月一书,每月一沙龙。

4.开展教师写作培训会、教师征文等活动,引导教师学会反思、梳理、写作,让写作促进反思、促进实践。

(二)教研组研讨,落实教学目标

1.以“目标教学”为主题,展开教研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案例研修、磨课等活动,构建目标导引下的“生动”课堂。

2.对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模拟课堂等教学常规开展培训,狠抓教学常规落实。

(三)“请进来”“走出去”,拓眼界长见识

邀请名师、专家到校,就目标导引教学、教育信息化、书法等方面进行培训;邀请家长等社会人士来校,对教师进行防暴力、防火等培训;与兄弟学校开展“联片教研”,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先后派教师到泰安、曲阜、金乡、任城等地培训,教师外出学习归来后积极进行二次培训,提高了培训效果。疫情期间,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远程培训,使更多教师参与到提升个人能力的学习中。

(四)名优师示范带动,实现师徒双赢

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名优师的示范作用,采用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形式,依托个人工作室等,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引领。

(五)借助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师生共成长

在落实综合素质考核的过程中,引导师生一起练字、一起阅读、一起习作、一起诵读、一起做实验、一起跳绳等,促使教师个人素养得到快速提升。

二、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落实校本培训工作的各项措施。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目标明确,过程具体,措施得力,具有全员性与层次性,可操作性强的校本培训规划,并建立了校本培训的保障体系。

(二)激励评价,强力推动

建立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教育学分管理,每次培训实行参与人员实名签到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全面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推动校本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每人制定年度培训发展规划,实现教师的培训发展可视化。开展校级教学能手、优质课、达标课等,以及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

(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要强化服务意识,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外出学习、培训,进行小课题研究,购买教育著作,教学参考书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在信息化时代,学校要立足实际,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不断开发校本培训资料、建立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泗水县苗馆镇赵家村小学)

幼儿教育中游戏生活化的重要性

□邵海飞

幼儿在游戏的玩闹中形成了他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同时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方面發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玩”的天性,遵循“教育即生活”的育儿理念,将游戏生活化,并充分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

一、游戏生活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游戏中渗透生活习惯与品德教育

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体会快乐、得到放松,更是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把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和品德教育融入其中,让他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能学习基础知识、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掌握社会规则、培养社会公德。开展游戏活动课程时,教师除了课前备课,做好计划,对幼儿进行游戏规则的讲解之外,还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幼儿能理解的实例为示范,然后再创设生活情景,让幼儿尽情地表达和表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二)在游戏中培养是非能力与良好行为

幼儿阶段的孩子对社会角色有了初步的认识,热衷于各种扮演某些角色的游戏。教师可以将换位表演作为切入点,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等生活中掌握较多话语权的角色,让玩具娃娃当孩子,重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幼儿判断对错。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能动性,及时纠正幼儿错误、违背伦理道德的做法,然后继续重复场景,引导幼儿做出恰当的选择,获取生活经验。这类生活化的游戏可以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三)在游戏中发展健康情感和人际观念

幼儿园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开展生活化游戏,能够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完成对积极情感的体验。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获得新知和情感体验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老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契机,将幼儿熟悉的情感运用到生活化的游戏场景中,从而帮助幼儿发展健康的情感状态,正视成功与失败,懂得原谅与尊重。同时,游戏是群体活动,幼儿在生活化的交流中更易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

二、游戏生活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课程中的生活化游戏,是要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和生活技能。幼儿教师应当以“玩”为抓手,引导、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幼儿在玩中产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愿望。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幼儿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自觉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并以此为据进行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游戏生活化就是在准备教学内容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游戏与生活的整合。做好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生活化,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又能帮助教师在活动中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使教育和生活真正成为一体,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

(作者单位:邹城市中心店镇中心幼儿园)

B4

点亮“家校共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基

——博兴县第三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发展纪实

□李鲁杰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近年来,博兴县第三小学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端口切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坚持“五育”并举,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家校共育”特色之路。

一、加强家校合作理论,为孩子成长搭建平台

(一)集体学习,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水平

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家校合作国内外研究状况》《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与案例》《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等理论著作。通过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家校合作氛围,提升了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提出每位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制订了相关的理论要求,使教师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利用教科研进行交流,加深理解,组织了专题研讨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全体教师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卷调查,夯实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的第一手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为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校着手对学生家庭的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孩子在家各方面的表现。调查中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很高,家长大多数缺乏与孩子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三)完善家长档案,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

家长学校领导小组为每位家长建立了档案,详细记录了家长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生个性特征、家长指导作业情况等,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也方便了家校之间联系沟通,可以随时解决各种应急问题。学校每学期还举办两次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座谈会活动,让家长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老师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

二、积极探索家校合作,为孩子成长排忧解难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学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是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根源;孩子对时间观念淡薄,处事不严谨、生活无条理,自我服务意识差、自主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作业拖拉、出错率高;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表现尤为明显,家长的“包办”使孩子养成生活散漫、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不认真和没耐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障碍。学习没有目标、缺少计划性,这说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指导教育存在缺失。

通过家校合作的深入研究,我们更加明确了什么是“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一种家长受教育的过程,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教育工作者受教育的一个过程。“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儿童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更表现在家庭对学校的全方位的支持。我们发现,父母的要求往往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父母对周围任何事物的态度、评价、标准都可能成为孩子评价是非的依据。

三、家校合作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家校合作的深入研究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了教师发展、家长成长、学生进步及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广大教师通过积极的学习、深度的思考,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培养了研究分析的能力。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更是让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只要肯学习、勤钻研、勇探索,就能不断成长。老师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不断呈现课题研究成果,同时也从中摸索出一系列规律,总结出了好的经验,丰富了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改变了家长以往被动听从指挥、接受教育的局面,家长以主体的身份、以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办公室。教师和家长一起平等策划教育活动,管理班级。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使家长直接获取了学校和教师的相关情况,减少了间接获取信息造成的误会,家长能够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监督学校教育,履行育人义务。

同时,家校合作的深入研究,也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年来,学校54个班级家长委员会利用双休日、假期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185班次,组织“爸爸妈妈大讲堂”180班次。学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2020年度优秀科研实践学校”。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大家校合作的研究力度,创新实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孩子、家长、学校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博兴县第三小学)

课外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安序红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的教育理念也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動经验。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即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对教材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通过“活动转化知识”的形式呈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概念的形成和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比较多少”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与“比较”有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三个小学生拍球并标明了每个人拍的个数。倘若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为此,我让三个学生进行“一分钟拍球比赛”,根据拍的个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一过程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又注重了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再如,在教学“简单分类统计”时,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先让学生分组收集近期各个同学的体育测试成绩,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再把收集的数据在班里进行汇总,让学生当“小老师”,把收集的成绩进行“分类评定”并说出评定的方案。最后再进行表彰。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类、分析,轻轻松松突破了知识的难点,学习兴趣不断增强。

二、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培养高数学素养的学生,只靠单一的学科课堂教学还不够,还需要开展数学活动课来实现。为此,每周我都会针对最近学的知识设计2-3节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让他们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事物是息息相关的。

在学生学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知识后,我结合数学课堂活动课,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各种几何图形和各种形状的人、物造型,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感到十分有趣。不同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示了各自的才能,这样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在组织一次班会活动之前,我都会让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让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费用等。调查后让学生绘制成表格,并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们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我,我便把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来让他们进行比较,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

这样的方式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新课改”以来,我改变了以往家庭作业的形式,把“题海”作业改变成主题活动作业,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数学,从而掌握数学。

在学生学习完“统计”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统计自己一周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其他同学比较,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在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做一天“当家人”,亲自体验购物的步驟,以掌握人民币的加减计算;在学完“笔算两位数乘法”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到附近的果园参观访问,把发现的数学问题、搜集的数据信息在班内作汇报。结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种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欲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多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寨子小学)

作者:王建华

作文写作导引管理论文 篇2:

“七四一”作文教学模式的一点探索

摘    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作文教学中“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从模式概述、研究内容、实施过程等方面就这一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以探求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推动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前倡导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按照“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旨在推动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探求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以便在本区域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七四一”作文教学基本模式

(一)立足实际,确立基本的教学模式。

初中作文教学模式的设计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探讨的话题。自从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立足课堂、立足教材的大语文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为最终教育目标,在作文教学中经过多次尝试、实践、运用,最终确立“七四一”初中作文教学模式。

“七四一”即“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教学模式。

“七环节”即一次作文教学由“目标展示——写作导引——例文赏析——习作展示——互评交流——教师总评——自评反思”七个基本环节组成,每次作文教学按照上述七个环节完成一个系列整体。

“四步骤”即一次作文教学将前面的七个基本环节按“写前指导”“当堂训练”“交流赏析”“讲评分析”四个步骤用四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其中:“写前指导”完成“目标展示、写作导引、例文赏析”三个环节;“当堂训练”完成“习作展示”一个环节;“交流赏析”完成“互评交流”一个环节;“讲评分析”完成“教师总评、自评反思”两个环节。

“一活页”即将上述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和四个步骤在一张A3活页纸上双面印制出来,完整体现一次作文教学的全部过程,取消了作文本写作练习。

要实现上述作文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前认真备课、查找资料是主要环节。在一次具体的作文教学活页资料编排过程中主要需体现出:训练目标、文题展示、文题分析、写作指导、例文分析、习作展示、互评交流、教师总评、自评反思等关键内容。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立足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但现实中语文教学大多把基础知识和阅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抓,对于作文教学基本都是课堂简单安排之后让学生课余或在家写作,教师批阅之后就草草了事,没有将作文教学真正立足课堂,没有将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

“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作文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每一次作文教学从开始至结束都围绕课堂开展,都围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实施。第一课时的“写前指导”要求教师提前充分备课,课堂上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直截了当地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训练重点,清晰明了地掌握具体的写作思路,对活页资料中的参考例文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第二课时的“当堂训练”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习作撰写展示。本展示环节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有效时间观念、独立习作能力、创造发挥余地,真正确保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真实、有效的体现,避免了传统的课外学生抄作文或漫无目的的“长时间”“加工”作文。第三课时的“交流赏析”让学生互评作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修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对方的作文(约20分钟);其次在修改结束后提出对方作文中最精彩的语句,总结优点,提出意见;最后发言交流,品谈阅读感受。第四课时的“讲评分析”是本次作文的“压轴大戏”,教师要做好“导演”。首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要详细地对作文进行总评批改,既要批阅修改学生的作文,又要批改评价学生互评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指导;在讲评时要重点指出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个别优秀的习作每节课可安排两三人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获得感和成就感;最后安排约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评反思,更正错别字,反思得失,总结经验。以上四个步骤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全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部体现了以训练为中心,最终实现了提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目标。

(三)立足教材,把握课程的本质内容。

现行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教授提出:“教科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作文教学模式的运用要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全面认真扎实地备课,准确把握每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训练重点,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读懂、读透教材内容、内化运用教材。通过一次全面的习作训练,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例如原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说明文训练,在学习课本文章和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之后,本次作文训练可以直接以学生最熟悉的“我们的校园”进行命题作文训练。让学生走出教室,认真细致地观察平时最熟悉又不太注意的校园布局,带着“如何确定说明顺序”“如何选择说明方法”等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实践写作训练。

二、“七四一”作文教学研究内容

(一)规范作文教學设计。

根据“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的作文教学模式,在初中各年级语文教师的实践运用下,归纳编辑初中各年级作文教学活页用纸,以备推广应用。根据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各年级写作教学的单元目标。课题研究组和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提前规划,提前设计,提前进入课堂实践探索,以便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二)完善教学研究过程。

首先要强化学习。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学习近年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把握政策导向,理解透彻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性要求。

其次要分析对策。研究分析学校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课题组成员认真实践“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作文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展示个性。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最后要集中研讨。选择有代表性的“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作文教学模式的课例,通过课例的引领,带动全校乃至全县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作文教学的“实战”训练,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教法学法的探讨,指导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落实案例研究的成果。

(三)建立系列教学计划。

研究学校“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作文指导的序列计划,以现行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作文训练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确定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解决教师上课前想作文题,作文与现实脱节等问题。切实转变教师对待作文教学的观念和行为,增强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意识。以学生当堂作文训练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这样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坚决杜绝课后抄作文的现象。

三、“七四一”作文教学实践过程

(一)加强理论指导。

作文教学要冲出误区,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摆脱僵化的困境,必须在研究的前期阶段,全面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确立以作文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基地,进行“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实践和探索,建立可行有效的“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写作教学体系,探求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明确研究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二)合理调查研究。

作文教学难,研究作文教学更难。本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教学实践和训练指导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七个环节”和“四个步骤”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按照“为研究而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思路,并通过调查研究、写作指导、写作实践、反思交流等环节加以辅助,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本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制订实施步骤。

在具体实施阶段,首先,确定研究内容,调查分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论证,做好实施研究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认真配合学校教研管理部门,启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次,各年级制定本年级各单元习作内容及训练主题,逐步推开“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的作文教学模式,编辑作文活页。再次,积累“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案例,编辑学生优秀作文集,研究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最后,进行小结,调整研究方案,再进行细化。编辑《初中作文“七环节四步骤一活页”专辑》,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加以推广。

总之,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但作文教学“一说二阅三讲评”的传统模式限制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七四一”作文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师生共同承担的理论学习、阅读借鉴、写作训练、评改交流、辅助活动、质量检测等众多子系统有机结合,解决了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在具體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课堂、教材、学生三者整体化、组织化、系统化,让学生作为主体受益者,重视对其写作兴趣的培养,关注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写作对象,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及个性表达。该教学模式有较强的实用性、研究性、开放度,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写作情绪,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闫焕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八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陈先云.新课程的四种理念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小学教学研究,2011(01):4-5.

[6]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刘锡庆,李保初.写作技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作者:牛彦彦

作文写作导引管理论文 篇3:

基于“三维一体”的中学“爱心作文”实践研究

摘 要 中高考作文享有“天下第一题”的美誉,也因此受到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作为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二等奖教育教学成果,文章立足于大数据研究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时4年,旨在解读当下中学生在文章中难以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的原因,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强调爱心写作,总结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关键词 大数据;爱心作文;三维一体;实践研究

中高考作文因在整张语文试卷中单项分值最高而被尊为“天下第一题”,于是也就有了“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的高度评价,因而受到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写作”部分提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1]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学生在考场写作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或者是机械的模仿,或者是情感的失真,或者是表达的偏执,或者是抒情的苍白,唯独缺少了本属于青年人的自然纯真和独特体验。在文章中说不了真话,写不出真意,抒不了真情,这样的文章,如何能打动读者?

一、研究背景意义

其实,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必须做到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作文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表现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而且反映着考生的人生态度、思想智慧、感情和意志,这些都是一个年轻人日后成功的关键。[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包括“整本書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整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应当说,新课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文教学不能脱离总体语文教学环境而孤立来谈,我们要在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努力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等写作观念在心中安营扎寨,切实培育写作教学的大语文观。

针对有的同学写作毫无真情实感的现状,笔者旗帜鲜明地提出“爱心作文”的观点。刚提出这一观点的时候,笔者在多所高中做了调研,试图弄清楚学生难以写出“爱心作文”的原因。梳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没有真情实感的经历,占14%;

有了经历,但是写出来还是不够感人,占22%;

别人都是这么写,我也就不突出真情实感了,占36%;

有时真情实感的内容是个人隐私,学生不愿意暴露,占11%;

老师偏重技艺的传授,而没有在真情实感的要求上下功夫,占17%。

二、存在原因分析

1.生活方式单一,缺乏应有情感体验

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上过着学校和家庭间“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学、放学,大多由父母接送,双休日也不怎么出门。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自主组织的活动并不多。即使农村的学生,也很少参加田间劳动。他们没有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了观察的内容和对象,自然就不能写出有内涵的作文,更不用说什么情感了。

同时,独生子女从小被爱包围,被爱呵护。有些时候,他们往往看重索取,不愿回报;懂得享受,不愿付出。我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实在很难写出真切感人的佳作来。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实情感,根本的就是要去感受真实的生活。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写作与生活一样,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

2.图书不当引导,影响学生情感流露

君不见,每年一到高考,屈原、项羽等古人反复被考生“请”了出来,忙得不可开交:屈原一次次跳下汨罗江,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的宝剑始终架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自杀;韩信呢,只赖在胯下,干脆不起来……殊不知这些学生写了文化,却无底蕴;搬了经典,却无认知;弄了文化,却无品位;堆了经典,却无思想;砌了文化,却无个性;写了古人,却无自己;摆了历史,却无现实;增了套路,却无创意;多了摆设,却无价值。[3]想来真是可悲可叹啊!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学生伪情感化,动辄“一味抒情”的背后,某些教辅资料实在是“功不可没”。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秘籍》是这样分析“有意蕴”的: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4]

有些同学的作文,表面上看有一定的情感,不过还是改变不了虚伪、浮夸的本质,更多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作,难得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的本来面目。

3.教学方法失当,误导学生“八股”写作

现在为数不少的老师,往往沉迷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指导,动辄弄一些所谓的“模板”。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漫画作文等类型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如何写作;如何写作开头与结尾;段落安排要达到5至7段;如何过渡,如何照应;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技巧突破;时评类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人生价值、文化教育、创新发展、道德情感、理想信念、态度意志、心灵修养等作文母题的把握;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思维训练……不可否认,技法的确是有了,但是这其中却忽视了对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所谓的作文技巧,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它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思维预设在已有的体系中。于是本来鲜活的作文,就成了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填料、压膜、组装,一篇篇“考场佳作”就这样写成了。毫无疑问,这样的作文也就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于是,学生硬是活生生地将生动鲜活的文章写成了“新八股”,给自己戴上了冰冷的“面具”。

4.评价标准失当,阻碍学生情感表达

中学生作文难以写出真实的话语,难有真情实感的表达,难有真情意志的抒发,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高考作文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基础等级“内容”项中有“思想健康”这一项要求。其实,在阅卷中,有时我们不自觉地强化了“思想健康”。毫无疑问,作文固然要有积极向上的主题,然而如果阅卷教师过分强调思想方向,就可能造成一种误导,部分中学生就会在文章中一味迎合,人为拔高,过分夸大,乃至走向虚幻缥缈。试想一下,这样的文章哪里有真实的话语和真挚的情感呢?另外,很多老师在教学作文时,都会提到“立意深远”,与其大谈立意如何深远,倒不如谈谈立意深远的根本——做人的至高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开阔的视野和至善尽美的境界,又怎么可能有着深远的立意?

三、研究路径探寻

1.关注现实生活,竭力打造源头活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与对生活深刻的见解,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的。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要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留意了,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不会一帆风顺,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一直坚强地走下去。荣耀与屈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少一些无奈与忧伤,多一份从容与坦然。

叶圣陶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昼夜不息。[5]叶老的意思主要是说当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候,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产生通过文字倾心绪的冲动。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路径,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景,就会成为学生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把生活作为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

2.研读感悟经典,真切感悟生活真谛

现实生活是活的教材,是学生的必修课,而阅读经典则更利于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感悟生活的真谛。

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阅读的定义开始变得有些宽泛,韩剧、日剧、网络小说、戏说经典对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以经典人物、经典文学为内容的阅读渐被冷落。正当我们极力引导学生翻阅古典名著《西游记》时,他们却沉浸在《大话西游》的电视剧中不可自拔,沉浸于漫画等快餐式的故事中难以回头。[6]“腹有诗书气自华”,影视作品、网络小说不能让真正的文化精髓沉淀于心,只能带来短暂而浅层的视觉或阅读快感,长此以往定会导致“营养不良”。

人生最大的捷径,不是读得多,而是多读经典。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指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学习经典,并不在于保证它的真理性或实用性,而在于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7]

经典作品是人类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奠基之石。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红与黑》《复活》《呼啸山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当然研读有关屈原、苏轼、李白、杜甫、苏武等历史人物的作品,感受他们的英雄豪气,这也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方式。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年轻的心灵中自然会形成对历史更迭、社会矛盾、人心善恶的正确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這些作品所诠释的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总体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念。

3.树立正确“三观”,适度改变评价标准

中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高的素质,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可能写出令人感动的文字。要教育学生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师长、爱同学、爱世界上的一切值得爱的事物;要教育学生有宽容心,宽容他人、宽容与自己观念相悖的人、宽容一切应该宽容的人;要教育学生有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大自然、感谢一切可感谢之人。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8]

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正确的“三观”。我们在讲解作文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具有真实情感,真诚待人,诚恳做事,感谢生活,不随波逐流;一颗博爱之心,与人为善,对他人有宽容谅解之心,具有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厚德载物”的胸襟。“文必己出”,要教育学生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传达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从公式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束缚,多角度地去质疑求异,探究思考,形成深刻新锐的思维。

实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写作与阅读教学割裂的状态,充分借助以读促写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渗透,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语言运用、谋篇布局等能力,全面提升写作质量。借助微写作,开展作文训练。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微写作这一有趣的作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并在多样化的微写作过程中,完成写作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在开展微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的写作文本多样化,可以有标题,也可以没有标题。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述说心情,还可以写事,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为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取得好成绩,心情愉快;受到批评,心情郁闷;与同学作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随笔。[9]我们要向学生传达一种理念,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思考,把所领会的写进札记,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当养成了写随笔、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

4.重视加工提炼,较好处理真实虚构

我们应当意识到,虚构不等于虚假,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虚构是生活的加工,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虚构不是胡编乱造,寓言和神话没有一件是真实的,但它们都是生活情理和艺术再现。[10]所以,我们说经过加工提炼的“情感真挚”不是说不允许虚构,但要注意的是,作文应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加工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

作文肩负着塑造自我心灵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让作文成了掩盖个性、覆盖真情的一层帷幕。一件事要让人感动,首先你自己要深受感动,然后你将这份感情通过文字来表达,让读者在读了文章后,也像你一样受感动。

虚构的材料可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我们没有因为小说虚构而斥之为虚假的文章,相反有时候恰恰表达出作者对世事深刻的真实的认识,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真实”。作文,善待虚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戒除虚伪,使学生保有纯真的心灵。[11]

四、实践操作过程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整个研究工作一直都得到安庆市教研室多位专家的指导,多年来一直坚持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而保证了研究过程的可追溯和结果的稳定性。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个案研究法。主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具体案例为载体进行研究,找出其共性特点与个性差异,然后分门别类,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等四个主要环节。在研究过程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关照学生的思维与想法。

经验总结法。以发表论文、主编图书、成果研究报告等为主展开研究与实践,包括学生成功的作文。同时,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在于构建“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在研究中改革,在改革中验证,在验证中形成成果。成果研究与实践,共经历了下列三个鲜明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这一阶段主要研读《叶圣陶讲作文》《巴金谈文学创作》《教学名家谈作文》《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等著作,还包括伍尔夫《普通读者》、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等图书。主要是积累、巩固知识,把握作文动向,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知识储备。

第二阶段:2017年7月——2018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与实践并存,逐步向实践过度的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正好赶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通过开展多项调查,向学生反馈调查结果,师生互动,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在此期间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基于个性化思维的中学语文爱心作文研究》(课题编号为AJKT2018-043),发表了多篇研究报告,主编出版了《作文经典教程》(2018年1月,甘肃教育出版社),《考点专项突破作文素材》(2018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攻略》(2018年8月,西安出版社)。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期两个阶段的拔高、提炼、总结与提升的过程。构建“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倡导“阅读式的大作文”教学观。学生踊跃投稿,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在这一时期,市级课题《基于个性化思维的中学语文爱心作文研究》于2019年10月顺利结题。笔者也在这个阶段,丰富了“爱心文章”的内涵,宣传了“爱心作文”的观点。2019年7月,受重庆五洲教育集团之邀,在其舉办的名师研讨会,谈到了“爱心作文”的开发与研究。2019年8月,受世纪金榜集团之邀,远赴泉城济南,重点谈到了“爱心作文”研究的实践过程。2019年12月,在千人大群“新启蒙作文研究”(群成员达1636人)讲解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重点分析当下高考作文写作的要求,教导我们的学生写“爱心作文”。在2019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版)发表《用心感悟生活 抒发真情实感》;另外还在《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广东教育》等杂志发表多篇作文教学文章。推荐的学生张雨晨作为“校园之星”刊发于《全国优秀作文选》2019年10期,其中包括其发表的3篇文章。主编出版了《高考作文双线15周》,2019年12月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同时主编的《高考作文指津》,2020年2月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

五、成果主要内容

在这一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1.明确“套话作文”的危害,教导学生注重积累的过程

“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相伴产生了“套话作文”。套话作文的存在,危害性是巨大的。公平性是高考的生命线,如果依靠套话作文得高分,对那些基本功扎实,注重平时积累的同学是不公平的。

2.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文风,倡导锲而不舍训练模式

写作训练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一定要养成脚踏实地、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著名作家贾平凹初尝写作时,稿件源源不断的寄出去,然后又源源不断的被退了回来,为了激励自己,在自己的床头贴满了退稿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当面对几百字的文章时,又有什么为难的呢?

作文训练,讲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还需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一样一样的来练,没有恒心与毅力,没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劲头,是不能有好作文产生的。

3.强化研修制度的落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首要因素。建立和完善“爱心作文”研修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很有必要。我们须立足教学实际,打破时空限制,采取即时研究与定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促进研究的有效实施。

教师专业的成长,包括对新理论、新内容的消化吸收,提出新观点,注重实际操作,以及师生互动,不断调整研究思路。教师专业的成长,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作为一名县级高中语文教研员,笔者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努力拓宽自己的眼界。

4.改变固有评价体制,提出新的作文评判标准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改变,如果仅仅冠以“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等要求,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对真情的表达。一篇优美的文章,应当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中,应该有“写出独特经历,表达独特感受”的内容。这样对激发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实在很有益处。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写作内容,激活写作教学形式,进而全面提升写作教学质量。

六、成果实践效果

1.学生克服了以往写作的畏难情绪,明确了写作的目标和方向,写出了一大批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在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的推进过程中,我倡导“说真实话语,抒真挚情感,叙真人真事”的大作文观,努力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学生的心灵安营扎寨。很多学生的作文,明显提高了一个等级,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写出了许多真性情的优美佳作。

2.努力构建“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根据学生写作实际,结合“爱心作文”的观点,我总结构建了“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生活+积淀=打造源头活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深刻的见解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都会司空见惯,这种感觉导致学生本人思想与情感的浅薄和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留意了,你就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宋代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把生活中的“活水”引进作文写作中来。只要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路径,一言一行、一物一景,就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把生活作为真情文字的源头活水。

感受+体验=写出真情表达

每个人都有思想的活动,情感的生发。及时定格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就会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写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发生的普通事,产生的普通情,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角度。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思考,当我们养成了写随笔、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我们要在作品中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力求写出“言情沁人心脾”“寫景惑人耳目”的话。

尊重+反思=塑造完美人格

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完美的人格。理解他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于反思,审视自我,赋予批判精神,是新课改下高考作文的现实要求。

千万不可以看似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子来代替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以此来掩盖思想意识的贫乏,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不要玩毫无情感的纯粹的文字游戏。哗众取宠的文章,表面看来文学味十足,可是文章背后反映的却是考生虚无的思想。作文先要做人,力求达到作文人格与真实人格的完美统一。

七、成果特色与创新

1.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本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精神,联系当代知名作文大家的教法,对中学作文进行有益探索,研究整体推进精品教学的思路、目标与举措,从而较好地推进作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具体可行,安庆市教研室汇编成书,召开相关会议,向全市推广。

同时,该研究也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推行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和范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近5年来,2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学生佳作发表在省级报刊杂志上,为升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茁壮成长,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探索构建了基于爱心写作的“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三维”即“生活+积淀=打造源头活水”“感受+体验=写出真情表达”“尊重+反思=塑造完美人格”;“一体”,就是落实在“怀着爱心写文章”这一落脚点上。打造源头活水,写出真情表达,塑造完美人格,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不管如何,“爱心作文”才是根本所在。

(2)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受益面宽,影响广泛

学生在写作中,发现了乐趣;写作中懂得了“反思”与“感恩”的人文精神;写作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其实,作文就是做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受益面宽,影响广泛又深远。

(3)加强阅读与写作间的有机联系,倡导“阅读式的大作文”教学观

很多老师在教授“阅读”与“写作”知识点时,是割裂开来的。我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寻得灵感,在作文中加以贯彻。在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纯美阅读》顺利出版,这也再次验证了“阅读式的大作文”教学观的成功。

(4)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用新课标理念加以引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在面对学生写作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时,教师将不再回避,而是用新课标理念加以引领,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教法,在研究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创新。

3.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爱心作文”的实践,为当前作文的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成果研究与实践中,主编6本作文图书,同时还发表50多篇教科研文章。近5年来,2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学生作文发表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其中,不乏有学生在国家级作文大赛中获得奖项。

(2)“爱心作文”的实践,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教育局聘请笔者担任近3年岳西县新任教师集中培训专家,向全县新任教师重点讲解“爱心作文”。2019年10月,岳西县举行“国培计划”(2019)送教下乡,笔者作为县管理团队专家组成员,做“中学作文如何有效备考”的微讲座。2019年11月,在岳西县第二片区教研会上,举办 《撰写优秀论文,提高投稿命中率》教研专题讲座,重点谈到了作文论文写作注意事项。2020年4月,在岳西县第四片区教研会上,举办《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微讲座,重点讲解如何上好一节作文课。

(3)“爱心作文”的实践,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新闻媒体和众多报刊的广泛好评

几年来,由于对“爱心作文”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担任以下学术兼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美文》《创新作文》《奔跑作文》《满分阅读》特约编辑,《语数外学习》特约撰稿人,同时还是《作文素材》编委、五洲作文高考研究中心讲师。主编6本图书,主要包括:《作文经典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攻略》(西安出版社),《考点专项突破 高中语文写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高考作文双线15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高考作文指津》(新疆文化出版社),《高中语文素材经纬》(新疆文化出版社)。发表《用心感悟生活 抒发真情实感》(2019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等“爱心作文”类稿件多篇。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作为教师要体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积极动员学生写稿并投稿,所带班级胡王伟、蒋璐瑶两位同学习作在湖北《高中生学习》杂志发表,两位同学获得“优秀作品奖”,笔者也获得“优秀作品奖”。

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2018年第7期“教海撷英”栏目,介绍其教科研成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年第4期封二“本期重点作者简介”刊登其教研实绩。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官网在“考试研究”栏目刊登“特聘研究员张志先”,充分展示其教科研实力。

〔本文系安徽省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个性化思维的中学语文爱心作文研究”(课题编号:AJKT2018-043)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志先.用心感悟生活,抒发真情实感[J].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版),2019(4):55.

[3]张金保.中学生作文语言八股泛滥的原因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高中版),2009(11):37.

[4]张志先.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暨2020年备考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9):25.

[5]陈寅昆. 文章似溪水,生活如泉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1):59.

[6]陆萍.用好经典,提升人文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1(6):13.

[7]钱吕明.我所能说的语文核心价值[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6):35

[8]张志先.作文經典教程[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115.

[9]朱华蓉.美文出自真情[J].知识窗(教师版),2010(7):23.

[10]张志先. 高考作文指津[M].乌鲁木齐:新疆文化出版社,2020:78.

[11]刘宏胜.作文,可虚构但不可虚伪[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6):62.

[作者通联:安徽安庆市岳西店前中学]

作者:张志先

上一篇:中医院校大学语文论文下一篇:语文命题误区研究论文